登陆注册
5181500000013

第13章 关于人生(12)

他年近花甲,处级干部属七品官,有车坐,有人指挥。这在一个老百姓看来已是很幸福了,但他感到很迷茫、很痛苦。他突然感到一切都毫无意义,人就如同其它一切动物,就是一个生命过程。这个过程就是为了生命而吃,又把生命的本能、本性表现出来,直到生命结束,你说怎么就幸福呢?吃什么都不香,当官也没什么前途,很快一张纸下来你什么都不是了,生命也因为失去支柱而精神崩溃了,你再去干什么都迟了,只有等死。你说没有老婆不行,但有了老婆你干什么都受干预,一生就守一个女人,你说寡味不寡味?但没有老婆又不行,几天能行,日子长了,就有问题,你连睡都睡不着,有这么一个一夜睡得很香。但是,你又因此失去自由,所以有时想一辈子不要结婚多好!又想想乡下那些四五十岁的人,一辈子没见过女人是什么颜色!有时想,经商的人可能是幸福的,他的钱越多,追求越多,一直到钱拥到脖子底下……

人一辈子,糊里糊涂活了一辈子,有些事越想越糊涂,越迷茫,人也越活越糊涂,但又难得糊涂啊!饥饿的年代想着吃美多好,但现在没有吃的幸福,吃得很腻,索然无味,无饮食之乐;四十多岁才当了一个正科级,无做官之幸;五十多岁了,才感到应该干什么,但干什么都迟了。做学问既没有条件又耐不住寂寞;经商是一种主动的人生,但没有资本;为官是很多人的追去,但就是很被动,命运始终掌握在别人手中,你的人格因此扭曲,精神压力很大,心理很苦……

有什么好处吗?算来算去,只有一条,就是有一辆车坐,但那不是你的专车。

换一种想法,可怜人还很多,一辈子无妻的,一生无肉的,一辈子身无分文的,一生就在那深山中的,一生无所见的,这真是顺不顺,看看克林顿,苦不苦,看看萨达姆呀!但是,相比可怜的人总是培养不出良好的自我感觉。

人就这样,什么原始社会呀、封建社会呀……无产阶级、资产阶级……真是资产阶级哄无产阶级!

——这就是一位近耳顺之年的人的人生体会。这体会不是每一个人的体会,但也绝不仅仅是一个人的人生体会。

什么是永远的?官再大也是暂时的,钱再多也是暂时的,而永远的,是什么呢?

发的变迁

《说文》曰:“发,根也。发或从首”。段玉裁、朱骏声改“根”为“头上毛也。”可见,人对发的认识很久了。

我要说的发就是人之“头上毛也。”

人之生发肯定是生理需要,而身上多余的毛是随人类的步入文明而蜕尽了。

头发则更增加了生理以外的功能,即审美。所以,大凡人之越文明,越处于文明阶层,对发的要求也越高。顺乎此,美容美发职业兴起,成为一项产业,不仅美发产品繁多,而且生发药业也十分发达。没有发或发少而不美,则视为病。

可见,发之于人是多么重要,它不止于自然属性,而渐至于社会化了!

我们不妨集中看一个人的发史:

其脱于胎,发细而稀,所以要用剃刀刮发的;渐入少年,发势如潮,于是要理发。这理发一则是生理要求,一则也渐至于精神境界,这一理字,包含了双层意思。至青年,发浓泼墨,飞如瀑布,是为青丝,那自然更要修整的,叫美发。美发的技术多了,要理、剪、削、焗、吹风、定型,还有用负离子烫,染发,等等。

他从儿童至少年至青年在一个理发店,经过一个理发师之手的。理发师感觉了他绒绒的少年发,也感觉了他坚硬的青年之发。但是,说不准从哪一次起,理发师感到他的头发稀薄了,变成了华发!

这发经历了风尘,也终于霜染岁月。

发稀薄犹如生态的变化甚而至于惨不忍睹,让理发师终于无用武之地,他的器械终于无用武之地。理发师不禁惨然:自己从事的是一项关于生理的工作,还是一项社会性工作?这发的变迁成了一种标志,标志了人的生命历程!这不,他对着面前的镜子,发现客人头上的发少了,站在发后面的自己的发也少了。

岁月就集中在这发上:胎毛、绒发、短发、青丝、浓发、稀发、华发、无发……

这岁月也集中在这理发店:理儿童发、少年发、青年发、中年发、老年发。揣摸了多少发型,刮削了多少面孔,什么也记不清了,只有对不同发质、不同发型、不同浓淡的印象。

一个人一生在一个理发店理发,一位理发师把他的黑发理成了白发,把浓密的发理成稀疏的发,把儿童的发理成了老人的发,人生浓缩成发的变迁,发的变迁注释生命的兴衰,标志生命的变迁。

终于,在男发与女发中理发师也渐至于老了,双腿似乎无法从早到晚的站立。幸好,子女中有人继承这份事业,让他们传承下去。也有更多的发需要他们去理去美,但这理发店,足以把一颗头从幼年洗礼成老年,把一头发从生理性的修剪扩大到社会性的美容,又转而复归生理性修剪。

发梢上的人生

一位理发师,在发梢上经历了人生沧桑;一位理发师,也在小小发店阅尽生命兴衰。

我是一名美发师。这斗室就是我的世界,二十多万人的头发就是我的生命历程。

从18岁到60岁,日均理10人,年均3600人。这座小城市里40年前不到2万人,现在也不到20万人。我理过的人头超过了这座小城市现有人口的总和!

人的生命就这样短暂——数完20万个人头就走完了这一生?人生的意义也就这么简单——斗室之中、发梢之上,一把剪刀,一把电推,足可以把人生打发了!

人只要掌握了谋生的一技,便也不去多事;人只要有生存的一席之地,便也不去多求。

我把一颗少年的发理成青年的发。那浓密坚硬的发在我手下留存了多久呢?当我发现时它已经变得柔软稀薄。发下的这颗头颅渐失肥沃,渐少了养分,在发际弥漫着古稀。

我发现,行行出状元,状元也仅止于行行。那些老字号也如同我的发店,那些扬名于天下的却原来都是斗室之中的普通人。而那居天下之尊的也仅止于一人。

人生是一个过程,从这个角度看,人们所做的一切,只不过是消磨人生的时间:在这个过程中,人要生存。从生存的角度看,人要有财富,为此要劳动,所以,要有一个岗位、职业。

劳动之于人生和生存具有双重的意义:度过时间和提供消费。但作为有思想也即有精神追求的人来说,劳动还有满足人的精神生活需求的作用。所以,人都要选择自己喜欢的职业,这样的人生就过得更有意义。

也许是人们有共同的喜好吧,一些职业是很热门的,所以就充满了竞争。竞争也不是凭体力,好争也不是凭智力,而是许多因素在起作用:个人、社会、组织、机遇、运气。好像要经过努力,但努力往往徒劳;好像要凭能力,但能力往往成为障碍;好像要凭关系,但关系往往也不一定起作用。似乎更需要公关或“攻关”,是时时的贴近,因此,时间、实力、关系都成为需要。

任何一种职业,都可以分出好不好和热不热来。作为人都是要理发的,这理发职业无疑也是充满竞争的,但好不好却是与从业的人大有关系的,你如果是一名美容美发博士,那么最理想的职业也就没过于理发,你如果是一位哲学博士,那么美发对你就是最差的职业。

也许是人都有职业而又有差别之故吧:人是平等的,但职业有差别。所以,职业的差别赋予了人,人也表现出差别,叫“三教九流”。这职业如同符号,都具有象征符的意义,如同校服,本是为学生平等而着的装,但因为以交费多少分出不同颜色,又据不同颜色享受不同教育,这学生也因不同服装而分出不同等级了!

人是要分工的,分工就是一种差别。这差别是职业的差别,但人因为进入了职业就如同掌握了权力,职业便以自觉或被迫的方式内化,成为人的身分地位的标志,自己认同,别人也认定。尽管强调革命工作只有分工不同没有等级差别,但社会还处在有差别的阶段,有无差别不仅是一种意识、境界,而且也是客观规定。

不平等不仅是人为的,而且也是自然的。人既然要认识自然并改造自然,那么也应该包括改造这种自然差别。但这既是对观念的改造,更是对客观存在的改造,这责任理发师义不容辞,被美了发的头脑应该怎么想呢?

物极必反

生活中不断演绎着物极而反的辩证法,让思考着的人们无所适从,让经历着的人们难以承受。

二十年前那些因为势孤力单而又说不起话的孽障人理所当然地分得了村里最瘠薄的山坡地,耕种了二十年尚不足以温饱。这薄地让他们失去对生活的信心,本能使他们劳作而已。但谁料想到二十年后政府开始退耕还林补助粮款呢?那些曾被迫分得大片山坡地的贫民一下子可以通过种树种草得到粮食万斤以上,是往昔数年的总和!那些大牙壮胳膊当年占据的所谓天心地胆,亩产粮食也不过百斤。这真是山不转水转。

穷极而反吗?如同乐极生悲、否极泰来,穷出了名,成为“之最”,便也会柳暗花明的,中央电视台多次专题报道的马艳日记事件便是这样的典型。

马艳的爷爷是参加过抗美援朝的老兵,不知如何流落到了张家树村,被收为人子,娶妻生数子。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他曾领导我们为生产队放牧,他讲过如何把一屋子敌人“群”在一起用机关枪扫射的故事,也讲过朝鲜姑娘如何漂亮。但他曾经的英雄壮举并没有改变他的生活,他家总是很穷,不论是人民公社时期,还是联产承包以后,贫穷总是相伴着他。去年某一天,法国人与本村宗教人士交往中询及最穷者,便被指向了他儿子家,正好碰上了孙女马艳日记,于是被编印成书,在外国大量发行,大赚稿费,也为马艳分得几百元版税。于是乎马艳因为把现实中无法摆脱的贫穷与痛苦变成了文字而得到了机遇,而驰名中外,也因此而得到稳定的收入,并考入了县中,学费有了保障,她的母亲不再靠远足内蒙草原去拣发菜供给她。

同那些数十年耕种薄地而一朝成为“吃皇粮”的弱者一样,时势抬举了他们,也狠狠打击了昔日的“大牙”。贫穷的马艳连同家人及其爷爷成为明星般的人物,在村民的心中,她娘俩上了电视,坐在中央电视台演播室,与名记者面对面向亿万人揭示她的艰难困苦,侃侃而谈,她母亲还说的是普通话,全世界人都看到听到了,有多厉害的农民还能比上她们呢?随着版税的获得,月月有了麦子黄,最富的农民谁能如此呢?在村民看来,世界都在帮助她,她娘母儿成为国际人物住到了村里,她们与世界有联系。这一下子村民们对她娘们儿的感觉已经超越了穷富,过去视她们为最贫穷的家庭实在是一种误会或错觉!

物极必反,感觉也会跟着由一极跃上另一极。克林顿般辉煌的人物虽然连选连任了,但至终还是走下了圣坛,他的风云仅仅成为一段记忆,他不可能登上更高的地位,所以必然要反的。他作为一位普通公民,头上也许还有曾经的光环,但那如同马艳头上曾经有过的阴影,被现实的状况很快冲击了。

人是跟着感觉走的,但感觉是随着现实变的,现实是征服一切的力量。

了解环境

人在一个环境中,对这个环境的访查了解是熟悉这个环境的最好途径。最好是对这个地方的历史、文化、风物、人情、地理等进行比较全面的了解,如同与一个人相处,了解他的经历、出身、爱好、习性、文化等等,熟悉所处的环境就应当这样熟悉。

久居一地,只看到这里的山、水、田、路、人,而缺乏对它的历史内涵、文化积淀等等的具体而详细的了解和掌握,如同与一个人相处只看到他的衣貌、体态、高矮、胖瘦而不了解其心理、性格、爱好、知识水平,那只是一种表面的了解,并未深入其中,因此,对它的了解是不深不透的,改造环境也好,让环境为人服务也好,都是谈不上的。从文化角度来讲,深入的了解有助于掌握环境的文化底蕴,继承创新;而对于经济学或管理而言,深入的了解更有助于明了环境的资源,制定发展战略;对于政治来说,深入地了解环境,除了战略攻防之外,还可掌握地情民意,谋划长治久安之策。

多侧面地熟悉、了解、掌握一定的环境,也就全方位地把自己融入这个环境。一般人都从一个侧面了解所处的环境,这是其专业所需,作为一个地方的领导,则必须全方位地了解、掌握。而能否全方位或在多大程度上了解、掌握环境,这也是与一个人的修养、素质有关系的。全方位的了解、理解,需要多元知识结构,更需要一副哲学头脑,目的并不在于了解、掌握,而在于由此得到启发,由此得出正确改造利用环境的办法。虽然认识自然是前提,但目的却是改造和利用自然。

投资的意义

作为人是不能没有钱的。没有钱是没有财富的标志,没有财富的人生是太多遗憾的人生。

有了钱干什么?这就涉及到了投资的意义。如果没有衣食,投资的意义便是解决温饱;如果没有居室,投资的意义便是安身之所;如果依然徒步,投资的意义便是舟车。衣食住行都解决了投资干什么?便人各有志了。有多少富翁便有多少投资方向,但我们不妨看看典型的投资方法。

同类推荐
  • 民国文事(格致文库)

    民国文事(格致文库)

    本书记录了民国时期的一些人和事,一半通过丰厚史料文献的佐证,一半通过作者将今昔作对比的的有感而发。谈古论今,游刃有余。作者丰厚的文学积淀带给我们更为丰富的知识量,所引用的部分均为中外经典,本书具有一定的史学价值,值得一读。
  • 照镜解闷

    照镜解闷

    莆田素有“文献名邦”、“海滨邹鲁”之称,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莆田文人有强烈的著书立说的欲望,文学创作十分活跃。杂文作为文学艺术百花园中的一朵奇葩,在莆田这块沃土上,同样开得醒目。经过多年的努力,杂文创作持续繁荣,已拥有一支一定规模的杂文创作队伍。
  • 青春1968

    青春1968

    到目前为止,这是我接触的知青题材作品中史料容量、思想深度、作者评述最具历史价值的作品。翻开这部书,犹如推开一道沉重的历史之门,扑面而来的,却是豪情满怀的鲜活人生:纯真的理想,没有墓碑的爱情和生命,以及柔韧亮丽的人性之花……北大荒知青们可歌可泣的真实故事,读来无不为之动容。我们可以看看来自国内外的一些评论——美国的《世界日报》在报道中说:“上个世纪60年代开始,中国有2000万城市青年奔赴农村边疆,这是中国历史上空前绝后的一幕,在作家出版社出版的贾宏图最新长篇纪实文学《我们的故事》中,完全呈现。”
  • 全民自黑的英国

    全民自黑的英国

    其实是一本全面的英国文化观察笔记!畅销科普巨著《万物简史》作者比尔·布莱森成名作。真正的英国,究竟是什么样子的呢?享誉世界的文化观察大师比尔·布莱森用幽默、犀利的语言为我们展现了全面真实的英国。本书获得了英国本土读者的高度认可——2003年世界读书日,在一场BBC发起的全民调查中,本书被评为“尤其能代表英国的图书”。翻开本书,从英国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读懂一个真实的英国。
  • 东方奇人传

    东方奇人传

    《东方奇人传》是一部报告文学集,文中对新型的农民企业家,对于有卓越眼光的创造发明的支持者,对于有首创精神和坚韧毅力的黄河大桥的设计者,对于气功大师神秘的功法及魅力……进行了一个一个深入地探寻和挖掘。这本报告文学,还有一个明显特征,即他不像一些“社会问题报告文学”那样,较多停留于一般理性的思辨和浮泛的个体热情之上,而是努力去把握形象,刻写人物,为一个一个东方奇人塑像,将他们神奇而曲折的成长经历和动人故事活现于纸面,因而有相当的形象魅力和感人之处的。编辑推荐: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家刘玉民倾情力作!塑造了东方奇人群像!打破长篇小说的局限!看作者如何用另一种文学形式深入生活!
热门推荐
  • 出行

    出行

    小岸:70年代出生,现居山西阳泉。2002年开始小说创作,有中短篇小说被《小说精选》、《短篇小说选刊》等选载,本刊去年第六期曾发表其中篇小说《夏丽英》、《你是你,我是我》。午后,任雪娜闲着没事,便去阅览室借来一摞晚报,一张张摊在办公桌上读起报纸来。她看到一则有关凶杀案的报道:一名来本市出差的外地女子,晚饭后在酒店附近散步,不幸遇害身亡。报纸上还附有一张被害人的相片,是个戴着眼镜,模样娟秀的年轻女子。
  • 红楼新梦

    红楼新梦

    推文《红楼之禛情凝黛》万年前,他是上古龙神。独立三界之外,寂寞如雪。她是女娲之泪,慈泽众生,倾心相伴。千年前,他是神魔之主,半腔心血只为助她凝魂重生。她是灵河仙草,一片芳心难忘滴血之恩。今生,他注定是那人中之龙,坐拥江山俯视众生。她便要做那九天之凤,不为人间荣华,只愿与他比翼齐飞!》》》》》》》》》》》》》》》》》》》》》》》》》》》》》本为还恩而来,今生注定,泪尽身死。众海之王,九天龙神。只因一见倾心,誓要逆天改命。本来想写雍正的,可是看了黛玉配雍正,再配乾隆,我可怜的小心脏承受不了了。还是北静王吧。...................................推文《红楼之禛情凝黛》
  • 假如你愿意,你就恋爱吧

    假如你愿意,你就恋爱吧

    我和你分别以后才明白,原来我对你爱恋的过程全是在分别中完成的。就是说,每一次见面之后,你给我的印象,都使我在余下的日子里,用我这愚笨的头脑里可能想到的一切称呼,来呼唤你。本书是《王小波作品系列》之一,是王小波写给李银河的书信精品集,展示了那个年代如此坦荡的爱情!
  • 读写他们(一)

    读写他们(一)

    电脑引发的电脑的普及,无疑解放了我等吃文字饭的诸位,每天上班,主要的事就是盯着两台电脑,一个是内网用来分内工作,一个是接外网了解信息,用它同这个世界联系。尽管用电脑办公十多年了,眼睛为之提高了度数,还冒着辐射的侵害,而这个电辐射、光污染的家伙,还是给我等坐办公室的带来极大方便。至少,查资料、写东西十分得便。而且用上了这五笔字型,字随意到,敲击快慢之间,文字跳跃闪动,声音噼哩啪啦,有动感,有声响,也有光影。这可人恼人的家伙,还是方便也好玩的。
  • 钱多多嫁人记

    钱多多嫁人记

    她从小好好学习、天天向上是为了什么?经历黑色七月挣扎到一流大学是为了什么?好不容易一路拼杀进了现在的公司,肉搏战似的腥风血雨做到现在这个职位又是为了什么?钱多多年近三十,已经是跨国公司最年轻的市场部高级经理,但是在升任总监的最后关头被海外空降来的管理培训生许飞抢走这一职位,事业上遭遇瓶颈……
  • 爱的艺术

    爱的艺术

    《爱的艺术》是一本幽默的教育诗,辞藻和内容是非常淫艳的,但它表现了作者对这个问题的渊博的知识和精细的迟到是学。
  • 穿越女神探

    穿越女神探

    因为推理天分得罪了人的周璇,被人追杀到江边抹了脖子,掉进江水里面,却意外地活了下来,并且以公主身份活在古代。本以为这是上天给自己的第二次机会,没想到却卷入了一场又一场的阴谋当中,她该如何面对?
  • Wintering Out

    Wintering Out

    'Seamus Heaney has gone beyond the themes of his earlier poetry and has made the giant step towards the most ambitious, most intractable themes of maturity. The power of this book comes from a sense that he is reaching out towards a type of desolation and of isolation without which no imagination can be seen to have grown up.' Eavan Boland, Irish Times 'Keyed and pitched unlike any other significant poet at work in the language anywhere.' Harold Bloom, Times Literary Supplement
  • 极品妖男来亲亲

    极品妖男来亲亲

    18岁生日流落街头,有家归不得!这就算了,可是!谁来告诉她,看见一株植物离奇的开花过程后就穿了?!这是什么鬼道理?呃……熊猫?国宝?!她没有看错吧!……呵呵,乐呵呵的把国宝级的国宝纳为己有……囧。原来在古代熊猫多多,一点都不国宝!再囧。原来这只熊猫是一只中等级的妖,连人形都没法变!鄙视之!抱着熊猫一起睡觉,一起洗澡,一起吃饭……直到某一天,国宝躺在床上,摇身一变,一位绝色美男慵懒地躺在她面前,魅惑的朝她微笑:我就是你的亲亲国宝……
  • 竹马请入瓮

    竹马请入瓮

    这大概是个双向暗恋的故事。宁子衿从不亏待自己的胃,自己平时下个厨也落得自在。直到……她母亲的好友将儿子托付给了她,她才知道,这个锅,她是非接不可了。而他,就且请到锅里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