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132000000030

第30章

答曰。經云。三十二相得見如來否。須菩提言。如是如是。可以三十二相得見如來。佛告須菩提。若以三十二相見如來者。轉輪聖王即是如來。須菩提白佛言。世尊。如我解佛所說義。不應以三十二相得見如來。何以故。三十二相即是非相。是名三十二相。若然。則法華所言三十二相豈有相之相耶。何以故。身子智慧第一。不在空生之下。未必以相見之也。參禪悟心之士。無相尚不取。況有乎。

客曰。三十二相是非相者。可少無疑。然佛有無量神通三昧。乃至種種功德。備如華嚴。今禪門既稱成佛。何以不具如此法門也。

答曰。若論稱性門中。一切皆具。禽獸昆虫皆能辨事。況人而不具神通乎。但迷昧不知。非謂無也。所以云。河沙妙德總在心源。且六根門頭放光動地。子能知乎。且如眼之放光也。森羅萬象洞鑑分明。混而不襍。分而不離。重重涉入。彼此互容。此不碍彼。彼不碍此。相入則一為無量。相即則無量為一。如月印千江。海吞萬象。曾無間然。此即華嚴普光明殿無障碍大總持神通三昧之門也。耳鼻舌身亦復如是。彼時法身大士領覽法身境界。各各充足無疑。二乘凡夫執認根塵。未能證得。故楞嚴會上揀選圓通。令人自悟。將六根優劣推求。如悟圓通。則知根根塵塵週遍法界。所謂眾生與佛本不相差也。嘗論之。如鳥之處巢也。人負而置之別林。彼林不窄。此巢不壞。鳥即驚云。不知何等大人將我世界取之置於何方。我未之知也。如淨名住不思議神力。斷妙喜世界置于娑婆世界。彼界不壞。此界不窄。本性如故。彼諸菩薩除補處者。其餘皆作是言。不知何人取我世界。如來願見救護。所謂不思議神力者。比夫負鳥巢者。何以異矣。又如蟻之負微物也。勢如泰山。合于眾力。極其志思。竟日不能數步。有人運土者。連蟻担之餘處。易如反掌。蟻即驚云。彼大人者具不思議神力也。能負世界過于不可思議世界。我等不知。誰能救之。夫彼起未曾有之驚。此即以為尋常之事。豈許蟻之思議可知。是豈不類不思議菩薩之神力乎。故永嘉云。六般神用空不空。一顆圓光色非色。又龐居士云。日用事無別。惟吾自偶偕。頭頭非取捨。處處勿張乖。朱紫誰為號。丘山絕點埃。神通并妙用。運水及搬柴。子所謂三昧者。一念不生。前後際斷。此即一行三昧。此是三昧王三昧。出生一切三昧也。苟能從此一念無為體上圓鑑萬機。即是海印三昧。隨機應變。事理無碍。即是獅子遊戲三昧。證此一心得決定解。一切不疑。即是師子無畏三昧。運決定法。稱機適教。巧盡三乘。即是現一切色身三昧。故法華云。妙音菩薩現一切色身三昧者。以妙音聲為能應之機也。觀音菩薩現三十二相者。以妙觀心為所應之機也。揀能非所而曰妙音者。以其不二之音稱適無虧。豈非妙乎。揀所非能而曰觀音者。本不自觀以觀觀機。豈非觀乎。群機雖異。能現之心常一。故曰現一切色身三昧。真心雖一。其所赴之機不同。故曰三十二相。群機雖多不出三十二者。三十二是總。一切是別。總別相攝。還是現一切色身三昧也。其餘三昧皆可例推。不盡舉也。

客曰。師所話及處多舉法華。謂一乘之譚無有過也。又云世尊拈花百萬人天唯迦葉一人得旨。似有過於法華。若然。法華會上諸大聲聞悟心得記不可信矣。何者。一悟之後不復再悟。一記之後豈有再記也。苟如是。何以於拈花之際皆不之知也。請師明示。

答曰。此有二義。一者為傳法故。是以百萬眾中咸推迦葉一人。知宗有所據。不相混濫。非無知也。如波離持律。目連神力。旃延論義。樓那說法等。豈餘則不能乎。如淨名以神通力示諸大眾。上方過四十二洹河沙佛土有國名眾香。佛號香積。今現在。乃至時彼佛與諸菩薩方共坐食。有諸天子皆號香嚴。悉發阿[少/兔]多羅三藐三菩提心。供養彼佛及諸菩薩。此諸大眾莫不自見。時維摩詰問眾菩薩。諸仁者。誰能致彼佛飯。以文殊師利威神力故。咸皆默然。既云文殊神力使之默然。非諸菩薩無神力不能往也。意顯淨名之德耳。二者顯頓法故。是華嚴以降。中間阿含.方等.般若多說往劫積功。如法華亦云。大通下種未設本地風光。或有說之猶涉言詮。未能言外知歸。雖則身子等乃如來許以信得入。因聞生信。因信發解。解同佛心。即得受記。豈曰即證佛乘。故曰過若干劫。供若干佛。乃得作佛。明知以信得入也。如拈花之際。言語不足以載。思惟不能以至。非功行可及。非意識可知。苟不以親證其心。他孰能擬哉。所以云。如將梵位直授凡庸。實非細事。豈易知也。且如來於無量劫中艱辛難得之法。到此方稱本懷。譬如良醫力窮藥性。撮此良方。狂子無知。視為毒藥不肯服之。深可嗟也。

客曰。蒙師委曲發明。則如來出世本懷以究心為本。固無疑也。未知教門諸師亦有棄教參禪者否。彼教家皆云。依經了義。觀教明心。離此別求異端。皆名外道。師偏主禪宗。未知孰是。請為辨之。

答曰。吁是何言歟。彼所謂識教者。未必其然。虎皮羊質豈真虎耶。昔者百丈.南泉.藥山.大溈諸大老。是真識教者。何也。初則愽學三乘。終則歸心的旨。所以云。依經解義三世佛冤。離經一字即同魔說等語。備載群書。法華亦云。是法於久後。要當說真實。豈有尚言詮不求真實者哉。苟許其言。何以亮座主見馬祖潛隱西山。孚上座即入雪峯之室。長水.良遂彼何人哉。今之所謂識教者能如彼乎。

客曰。若如是。悟心之後還許看教否。

答曰。悟心之後正須看教。何以故。未悟以前涉獵文字障自悟門。所謂所知障障正知見。故教亦遮而不許也。悟心之後執掌藏鑰。廣會權實。利生接物巧應群機。苟執認不圓。是名法執不忘。非真大乘也。雖然。學與不學。當自知時節。不在問人。思之。

客曰。悟心明宗我知之矣。未知悟心之士還念佛否。

答曰。悟心之士。念與無念皆無定計。何也。古人終日無念。不乖於念。終日念。不乖無念。無念不乖念者。如趙州.大溈等皆云。念佛一聲噪口三日。又云。佛之一字吾不喜聞。此是高提向上機關。向空劫以前與諸眾生把手共行。遊於千佛頂[寧*頁]。密示本源。非故意貶佛。如雲門呵佛之類是也。後人既不悟心。効他嚬蹙。為過非細。可不戒諸。念不乖無念者。如永明壽.芙蓉偕.天衣懷.圓照本。不廢宗門而以念佛為事者。正如洞宗挾帶通途正中。妙挾空刼今時。二皆無碍。所以云行至水窮山盡處。也須作伴做工夫。此其事也。何以故。良由末法澆漓。人多乾慧。雖得悟心。苟不假念持心。恐有微細現流習氣難以速淨。故云。理雖頓悟。事假漸脩。彼人苟執一隅。皆非圓意慎之。

客曰。悟心之後正須念佛。吾已知矣。未審還假作福否。

答曰。悟心之後正好作福。何以故。凡夫所作福田。趣果惟在人天。二乘所作福德。發心僅求小果。菩薩所作福德。事事皆名佛德。故云一色一香無非中道。所以然者。參禪悟心之士。佛慧開發。法法妙圓。如眾色歸空同為空色。百川入海咸名海水。故法華云。供佛造像乃至禮拜低頭無非佛行。且凡夫作福如蟻步。二乘作福如人行。大乘作福如雲飛。圓心作福如契虗。雲行猶有往來之狀。心契虗理則何所不該。是以圓心行人出入無相。非彼所知。豈曰悟心不必脩福也。又三乘之于六度必先布施。漸歷至于智慧。同異失准。圓心之于六度必先智慧。而攝前五度。一念圓該難易。皎然非常境界。極宜深究不可忽也。

客曰。如師所云。若悟自心無碍圓修。未知亦可生淨土否。

答曰。真正悟明。必生淨土。何以故。悟者悟自心外無土。土外無心。此界他方同歸方寸淨土。天宮總是家山。形直影端。聲和響順。大德大位理必如然。豈有悟心而不生淨土者哉。且念佛如不分證淨心。豈有決獲往生。何以故。隨聲唱和未必皆歸淨土。教有明文。所以雲棲勸人念佛以千繼計萬。今載往生者止有二三。馬祖會中眾惟五百八十餘人悟道。故知淨土之易不異參禪之易。參禪之難即是淨土之難。難易之事在人不在法。頓漸之宗在志不在得。所以云。小聖不及大凡。聖僧讚嘆仰嶠之宗。黃檗豈如羅漢破結。如世讀書。一人壯年而已職小宦。一人弱冠而頓發大心。未必定至三公。其志實為可尚。是二人較之。不啻霄壤矣。

客曰。若然。何以真如喆青草堂還轉輪迴即置而不論。且如五祖戒深獲悟明。叢林標榜。轉世還耽富貴。貪酒戀花。不得佛印提携。幾乎沈迷不返。

答曰。悟心之士得失是非曾無二致。生死涅槃豈有兩人。了達無生無死。生即無生。遊戲法海。廣作慈航。曾無有倦也。且如傅大士為彌勒化身。念法華仰山山應記。乃至豐干彌陀。般若勢至。達磨觀音。普賢拾得。諸大聖賢遞代出興。子胡不之疑而偏疑數者。子所謂不得佛印提携幾乎沉迷不返。假如彌勒元在天宮。大士曾為捕魚之叟。頭陀極陳方悟。勢至不離佛側。瓔珞還為丐食之童。遇師指授發明。世尊成佛塵點劫中。豈煩天人頻警。覩星方悟。盖表悟假因緣道有時節。豈曰沉迷不返。如是則東坡輩現宰官身而為說法。未可知也。苟不然者。則圓覺銷金出鑛之喻必也徒然。佛語猶成戲論。

客曰。若然。何以永明云。有禪無淨土。十人九差路。彼為國師真子。法眼親孫。豈有不知禪外無土乎。而曰十人九差路者。何也。

答曰。彼偈目曰料揀。正揀四禪入定之徒。樂獨善寂淨佛國土教化眾生。心不喜樂者說也。豈指如來最上乘禪達磨心印亦如之耶。何者。身心一如。心外無餘。曾無心外之土。土外之心。即身即心。即禪即土。所以云。有禪有淨土。猶如戴角虎。現世作人師。來生為佛祖。所謂來生者。亦即一念也。故佛云。汝今一念亦生亦老亦死。所以永明未生淨土感閻羅王禮拜。不出娑婆為韶國師的子。故天衣云。生則決定生。去則實不去。猶如眾器含空。千江印月。是以器成非生。器存非住。器壞非去。何以故。空非有為。故佛性亦然。寧分來去。不生不滅不來不去。經有明文。今有濫語之徒。謬引鴈過長空之語配之。違旨甚矣。且水如真心不動。鴈如六塵起滅。鴈有來去之形。水無去留之跡。元有二物。此古人喻心境交加之際。見理如是。豈可以決生不去之語配之也。彼所謂決生者。如器壞空消。似有所去。去即生也。空無方所。實無可歸。歸即去也。故如來於普光明殿入剎那際三昧。一念普觀無量劫非去非來非住。於是了知三世事。超諸方便。成十力。非心境對待之語可知也。

客曰。師之所論皆原經說。甚可知也。但如師等出家之輩。無鄉山可戀。無名利可拘。獨脫無為。參禪了達故可也。恐某在家之徒未能耳。

答曰。朝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將相本無種。男兒當自強。彼有為法且當自強不應自屈。況乎無為本性人人本具。各各不無。但因迷悟有殊。聖凡似別。故世尊不得已權開僧俗之門。隨人力量。如龐居士.甘贄.陸釘校等未必出家而後悟道也。譬如越城四兵圍遶。危如累卵。急若噬嚌。頃刻之間命成灰燼。若也逃生。誰分僧俗男女富貴貧賤。除有甘為賊黨自棄其命者。不在此論也。人身亦然。生老病死四魔圍遶。危急過是。若論逃苦就樂。誰能不能。除有甘為魔子永輪三界者。亦不在此論也。子云不能者。但不能深厭生死之苦。樂著嬉戲。不肯出於三界。甘為火宅所燒。苟能厭之。別無方便。但於時中以何方便得出生死。如是思惟。如是究竟。如是檢點。如是訪問。日久年深忽然得悟。頓見本心。此時子來吾與汝語。僧俗跡也。男女亦跡也。生死迷也。涅槃亦迷也。誰知本地風光。祖翁田地。其來久矣。

客曰。男女乃權分之跡。生死乃迷背所成。據師所喻。某頗信矣。何云涅槃亦名迷者。寔所不預。重增迷悶。乞與決之。

答曰。佛為眾生違背自性。枉受生死尠不知止。為說涅槃。梵語涅槃。此云滅度。度生死故。苟能悟心。則知生死性空。苟知生死性空。則涅槃性亦空。何也。生死病也。涅槃藥也。若所迷之病既除。則能治之藥何有。病愈而服藥不休。返增病本。惑破而執心有得。即是迷源。故予言生死涅槃惟有其名。男女僧俗兩皆是跡。背寔迷名。豈識肇公無當之論。忘真執跡。相辜自己平等之心。所以二乘自謂身心疲懈。不能于五道利生。為厭生死。權趣涅槃。於寶所則不敢正眼相窺。于化城則自謂滿心受樂。世尊於法華會上斥彼不寔。元我化為。疲息既除。當求前進。及乎化城之執既破。乃告寶所在近而已。不言有處。若執為寔。豈不名迷。

客曰。我知之矣。經不云乎。窮子捨父逃走。久住他國五十餘年。及乎住立門側。猶生驚怖。乃至長者得病。大付家財。曾無二人。當時但謂我是聲聞。菩薩之法我等無分。誰知五道眾生同為佛子。亦猶聲聞聞般若之法。謂是菩薩之事。不敢希取。我亦然也。未知從上國王大臣在富貴之中。亦有參禪者否。

同类推荐
热门推荐
  • 农门娇妻:猎户相公求轻宠

    农门娇妻:猎户相公求轻宠

    身为佣兵特工,穿越到贫穷农家,上有病弱包子老娘,下有八岁小弟,大伯一家鸠占鹊巢,怎么办?安星隐:“抄家伙,干!”帝王暴政,民不聊生,怎么办?安星隐:“什么都不用说,上去就是干!”遇到宽肩窄臀,身材一流的大帅哥,怎么办?安星隐:“嘿嘿,帅哥,你就从了我吧!”老娘不是亲娘,自己身份特殊,招惹仇家无数,怎么办?安星隐拍拍胸口,一脸庆幸:“还好还好,至少相公还是自己相公。”安星隐原本想做一个乖乖的小娇女的,可不知道为什么却是越走越偏,悍名远扬。
  • 管理寓言枕边书

    管理寓言枕边书

    这些经典寓言小故事读起来简单、轻松,富有情趣,相信广大读者朋友能于轻松愉悦中读完本书,并能从中悟出管理的真谛。
  • 四符

    四符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London in 1731

    London in 1731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呻吟语

    呻吟语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在不安的世界里,不慌不忙地坚强

    在不安的世界里,不慌不忙地坚强

    《在不安的世界里,不慌不忙地坚强》是一本写给千万年轻人的人生成长之书。豆瓣网最励志、最温暖的作者谢姣姣触及灵魂的人生感悟。世界让我遍体鳞伤,但伤口长出的却是飞翔的翅膀。内含数十篇原创励志作品,十几万字的生活感悟,告诉读者:如果此刻你正值青春,请让你的每一分钟都过得有意义;让你今天所做的一点一滴,都成为未来的铺垫;让每一次播种,都作为收获前必须的耕耘。你以为漫长而充裕的青春,其实,正是另一场争分夺秒的倒计时。
  • 龙怨

    龙怨

    那日,你在断头台上,许下豪言:“屠尽天界”。那日,你的鲜血染尽了苍穹,天地为之动容。或许只是黄粱一梦,转眼万年已过,你的灵魂仍在岁月里蹉跎。惊天大事,你在沉睡中苏醒,当年的豪言眼见就要实现。凄风,苦雨,天昏,地暗。众生匍匐在你的脚下,瑟瑟发抖。冲天的怨念将天地之间的道击得粉碎。龙神,我请求你消除怨念,平息三界。
  • 都市婚恋启示录

    都市婚恋启示录

    通过不同年龄、职业、价值取向的六位女子在北京恋爱婚姻生活的讲述来分析、探讨如何结识、选定自己的另一半;如何让他对你死心塌地;如何识破渣男和陷阱;如何在新婚伊始就确定良好的相处模式;如何和婆婆过招?以期给大家提供一点儿借鉴。
  • 快穿之炮灰收集气运

    快穿之炮灰收集气运

    (无CP)米云在孤儿院长大的女孩,院长妈妈捡到她时身上唯一的信物是一条吊坠。吊坠是一个非常漂亮的星空球,一次意外血流到了吊坠上开启神秘的时空穿梭器,去往不同时空…融合古神血脉后…她到底是谁?本文无cp,无男主。
  • 广告是怎样产生的

    广告是怎样产生的

    尹守国,2006年开始小说创作,发表中短篇小说70多万字,作品多次被《新华文摘》、《小说选刊》、《北京文学中篇小说月报》等选载,中国作家协会会员,辽宁省作协签约作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