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106400000002

第2章

自汉武帝之后,虽世有治乱,无不知崇尚典籍。刘歆始着《七略》,总录群书:“一曰《辑略》,二曰《六艺略》,三曰《诸子略》,四曰《诗赋略》,五曰《兵书略》,六曰《术数略》,七曰《方技略》。”至荀勖更着《新簿》,分为四部:一曰甲部,纪六艺及小学等书;二曰乙部,有古、今诸子家及兵书、术数;三曰丙部,有史记及故事;四曰丁部,有诗赋、图赞。勖之《簿》盖合《兵书》、《术数》、《方技》于诸子,自春秋类摘出史记,别而为一,《六艺》、《诸子》、《诗赋》,皆仍歆旧。其后历代所编书目,如王俭、阮孝绪之徒,咸从歆例;谢灵运、任囗之徒,咸从勖例。唐之分经史子集,藏于四库,是亦祖述勖而加详焉。欧阳公谓其始于开元,误矣。今公武所录书,史集居其半,若依《七略》,则多寡不均,故亦分为四部焉。

经之类凡十。其一曰《易》,二曰《书》,三曰《诗》,四曰《礼》,五曰《乐》,六曰《春秋》,七曰《孝经》,八曰《论语》,九曰经解,十曰小学,合二百五十五部,计三千二百四十四卷。孔氏之教,别而为六艺数十万言,其义理之富,至于不可胜原,然其要片言可断,曰修身而已矣。修身之道,内之则本于正心诚意,致知格物;外之则推于齐家、治国、平天下;内外兼尽,无施而不宜。学者若以此而观六艺,犹坐璇玑以窥七政之运,无不合者。不然,则悖谬乖离,无足怪也。汉承秦后,六艺皆出于灰烬之馀,学者颛门名家,故《易》有田氏、焦氏、费氏,《诗》有《鲁诗》、《韩诗》、《齐诗》,《春秋》有邹、夹、左丘明、公羊高、囗梁赤,《礼》、《乐》有大戴、小戴之殊,《书》有古文、今文之异:各尊其师说,而伐其异已者,党枯骸,护蠹简,至于忘父子君臣之分,争辩不少屈,其弊甚矣。迨至晋、魏之后,此弊虽衰,而学者徒剽贼六艺之文,饰其辞章,以讠华世取宠,而不复有明道之意,无以议为。及唐之中叶,海内囗安,士稍知宗尚经术,而去圣愈远,异端并兴。学《书》者,则以今文易古文,而颇改其辞;学《春秋》者,则合三《传》之同异而杂举其义,不本所承,决以胸臆,以迄于今。释、老、申、韩之说,杂然满于《六经》之中,虽与汉儒之学不同,而其失一也。凡此者岂有他哉!皆不能探修身之道,及刻意于章句,是以迢迢千载之间,悖谬乖离,殊涂而同归,至此其极,悲夫!今所录汉、唐以来之书甚备,观者其慎择焉。《论语》、《孝经》,自班固以来,皆附经类。夫《论语》,群言之首,《孝经》,百行之宗,皆《六经》之要,其附于经固不可易。又《艺文志》有小学类,《四库书目》有经类解,类盖有补于经而无所崇属,故皆附于经,今亦从之。

易类

《王弼周易》十卷

右上下经,魏尚书郎王弼辅嗣注。系辞、说卦、杂卦、序卦、弼之门人韩康伯注。又载弼所作略例,通十卷。《易》自商瞿受于孔子六传至田何而大兴,为施雠、孟喜、梁丘贺。其后焦赣、费直始显,而传受皆不明,由是分为三家。汉末,田、焦之学微绝,而费氏独存。其学无章句,惟以《彖》、《象》、《文言》等十篇解上下经;凡以《彖》、《象》、《文言》等参入卦中者,皆祖费氏。东京荀、刘、马、郑皆传其学。王弼后出,或用郑说,则弼亦本费氏也。欧阳公见此,遂谓孔子古经已亡。按刘向以中古文《易经》校施、孟、梁丘经,或说去“无咎”、“悔亡”。惟费氏经与古文同,然则古经何当亡哉!

《石经周易》十卷,《周易指略例》一卷

右伪蜀广政辛亥孙逢吉书。广政,孟昶年号也。《说卦》“干,健也”以下有韩康伯注,《略例》有唐四门助教邢注。此与国子监本不同者也。以蜀中印本校邢注《略例》,不同者,又百馀字。详其意义,似石经误,而无他本订正,姑两存焉。

《周易正义》十四卷

右唐国于祭酒孔颖达与颜师古、司马才章、王恭、马嘉运、赵干叶、王谈、于志宁等同撰,苏德融、赵弘智覆审。序称:江南义疏有十馀家,辞尚虚诞,皆所不取。唯王弼之学,独冠古今,以弼为本,采诸说附益之。

《周易甘棠正义》三十卷

右梁任正一撰。以孔颖运为本。“甘棠”云者,正一当为陕州司马,故名其书。

《易干凿度》二卷

右旧题苍颉修古籀文,郑氏注。按唐《四库书目》有郑玄注《书》、《诗纬》,及有宋均注《易纬》,而无此书。其中多有不可晓者,独九宫之法颇明。昔通儒谓纬书伪起哀、平,光武既以谶立,故笃信之。陋儒阿世,学者甚众。郑玄、何休以之通经,曹褒以之定礼。历代革命之际,莫不引谶为符瑞,故桓谭、张衡之徒皆深疾之。自符坚之后,其学殆绝。就使其尚存,犹不足保,况此又非真也。

《坤凿度》二卷

右题曰包义氏先文,轩氏演,古籀文,苍颉修。按《隋》、《唐志》及《崇文总目》皆无之,至元囗《田氏书目》始载焉,当是国朝人依为之。

《周易纬稽览图》二卷,《周易纬是类谋》一卷,《周易纬辨终备》一卷,《周易纬干元叙制记》一卷,《周易纬坤灵图》一卷,《易通卦验》二卷

右汉郑玄注。按《隋志》有郑氏注《易纬》八卷,《唐志》有宋均注《易纬》九卷。李氏本注与《隋志》同,卷数与《唐志》同。家本盖出李氏,独不载《干凿度》二卷,而有《干元叙制》一卷。按《后汉》注《七纬》,名亦无《干元叙制》。

《卜子夏易》十卷

右旧题卜子夏传。《汉艺文志》子夏书已亡,今此书约王弼注为之者,止《杂卦》。景迂云:“张弧伪作。”

《焦氏易林》十六卷

右汉天水焦赣延寿传《易》于孟喜,行事见《儒林传》中,此其所著书也。费直题其前曰:“六十四卦变。”又唐王俞序。其书每卦变六十四,总四千九十六首,皆为韵语,与《左氏传》所载“凤皇于飞,和鸣锵锵”,《汉书》所载“大横庚庚,予为天王”之语绝相类,岂古之卜者,各有此等书耶?

《京房易传》四卷

右《汉艺文志易京氏》凡三种,八十九篇。《隋经籍志》有《京氏章句》十卷,又有《占候》十种,七十三卷。《唐艺文志》有《京氏章句》十卷,而《占候》存者五种,二十三卷。今其章句亡矣,乃略见于僧一行及李鼎祚之书。今传者曰:京氏《积算易传》三卷,《杂占条例法》一卷,名与古不同。所谓《积算易传》,《唐志》之《错卦》是也;《杂占条例法》者,疑《隋》、《唐志》之《逆刺占灾异》是也。景迂当曰:是书兆《干》、《坤》之二象以成八卦,卦凡八变而六十有四。于其往来升降之际,以观消息盈虚于天地之元、而酬酢乎万物之表者,炳然在目也。大抵辨三《易》、运五行、正四时、谨二十四气、悉七十二候、而位五星、降二十八宿。其进退以几,而为一卦之主者,谓之“世”;奇耦相与、据一以超二,而为主之相者,谓之“应”;世之所位,而阴阳之肆者,谓之“飞”;阴阳肇乎所配(干与坤、震与巽、坎与离、艮与兑)而终不脱处本、(以飞某卦这位,乃伏其某宫之位)以隐赜佐神明者,谓之“伏”;起乎世而周乎内外、参乎本数以纪月者,谓之“建”;终终始始、极乎数而不可穷以纪日者,谓之“积”;含于中而以四为用,一卦备四卦者,谓之“互”。“干”建甲子于初“坤”建甲竿于上,八卦之上,乃生一世之初。初一世之五位,乃分而为五世之位。其五世之上,乃为游魂之世;五世之初,乃为归魂之世。而归魂之初,乃生后卦之初。其建刚日则节气,柔日则中气。其数虚则二十有八,盈则三十有六。盖其可言者如此。若夫象遗乎意,意遗乎言,则错综其用,唯变所囗。苟非彰往而察来、微显而阐幽者,曷足以与此!《易》学自商瞿至孟喜,授受甚明,房受之喜,而翟牧、白生者不肯京氏曰:“京非孟氏学也。”刘向亦疑京之孟氏,予不知当时为何说也。今以当时之书验之,盖有《孟氏京房》十一篇,《灾囗孟氏京房》六十六篇,同为一家之学,则其原委孰可诬哉!

《关子明易传》一卷

右魏关朗撰。子明,朗字也。元魏太和末,王虬言于孝文,孝文召见之,着成《筮论》数十篇。唐赵蕤云:“恨书亡半,随文诠解,才十一篇而已。”李邯郸始着之目,云:“王通赞《易》,盖宗此也。”

《李氏集解》十卷

右唐李鼎祚集解。经皆避唐讳,又取《序卦》各冠逐卦之首。所集有子夏、孟喜、京房、马融、荀爽、郑康成、刘表、何晏、宋衷、虞翻、陆绩、干宝、王肃、王辅嗣、姚信、王囗、张囗、向秀、王凯冲、侯果、蜀才、翟玄、韩康伯、刘、何妥、崔憬、沈麟士、卢氏、崔觐、孔颖达三十馀家,又引《九家易》、《干凿度义》。所谓蜀才者,人多不知。按颜之推云范长生也。其序云:“自卜、商之后,传注百家,惟王、郑相沿,颇行于代。郑则多参天象,王乃全释人事,《易》之道岂偏滞于天人哉!而天象难寻,人事易习,《折杨黄华》,学徒多从之。今集诸家,刊辅嗣之野文,补康成之逸象,以贻同好。”盖宗郑学者也。《隋书经籍志》所录易类六十九部,子今所有五部而已。关朗《易》不载于目,《干凿度》自是纬书,焦赣《易林》又属卜筮,子夏书或云张弧伪为。然则《隋志》所录,扌舍王弼书,皆未得见也。独鼎祚所集诸家之说,时可见其大旨。唐录称鼎祚书十七卷,今所有十卷,而始末皆全,无所亡失,岂后人并之耶?

《周易口诀义》七卷

右唐史证。钞《注》、《经籍考》卷二作六卷,盖从《崇文总目》。《崇文总目》郑一、《书录解题》卷一、《宋志》卷一、《四库总目》卷一着录《大典》辑本及今本俱作六卷。

《周易微指》三卷

右唐陆希声撰。希声仁至右拾遗。大顺中,弃官居阳羡,自号君阳遁叟。着《传》十卷,别撰《易图》一,《指说》一,《释变》一,《微旨》一,通十卷。此《微旨》也,皆设问答。《崇文目》止有二篇。

《周易举正》三卷

右唐郭京撰。京尝任苏州司户。序称:京家藏王弼、韩康伯手札《周易》本及石经,校正一百三十五处、二百七十三字。盖以繇彖相证,有阙漏处,可推而知,云得王、韩手札与石经耳。如:《涣》之繇“利涉大川”下有“利贞”字,而彖辞无之,则增入;《渐》之繇“女归吉”下无“也”字,而彖辞有之,则削去,他皆此类。

《元命包》十卷

右唐卫元嵩撰,苏源明传,李江注。坤为首,因八卦世变为六十四卦之次。又着《运蓍》、《说源》二篇。统言卦体,不列爻位,自云《周易》、《元包》,一也。

《周易开玄关》一卷

右唐苏鹗撰。鹗自序云:“五代祖晋,官至吏部侍郎,学兼天人,尝着《八卦论》,为世所传,遭乱遗坠,而编简尚有存者,鹗乃略演其旨于此。”

《周易流演》五卷

右唐成玄英撰。错综六十四卦,演九宫,以直年月日,推国家之吉凶。玄英,道士也,故《道藏》录之。或云释仁英撰。未知孰是。

《周易启源》十卷

右蔡广成撰。李邯郸云唐人,田伟置于王昭素之下。今从李说。有《德恒》、《德言》、《德肤》、《德翰》四目,皆作问对。凡三十六篇。

《易论》三十三卷

右皇朝王昭素撰。昭素居酸枣,太祖时,尝召令讲《易》。其书以《注》、《疏》异同,互相诘难,蔽以己意。昭素隐居求志,行义甚高,史臣以王烈、管宁比之。

《证坠简》一卷

右皇朝天禧中毗陵从事建溪范谔昌撰。其书酷类郭京《举正》,如《震卦象辞》内云脱“不丧七鬯”四字,程正叔取之;《渐卦》“上六”,疑“陆”字误,胡翼之取之。自谓其学出于溢浦李处约、庐山许坚,意者岂果有师承,故程、胡有所取焉。

《胡先生易传》十卷

右皇朝胡瑗撰。瑗,字翼之,泰州人。通经术乐律,教人有法,在湖州从其学者常数百人,成材而备朝廷器使者不可胜数。此解甚详,或云门人倪天隐所纂,非其自着,故序首称“先生曰”。

《邵古周易解》五卷

右皇朝邵古天叟撰。古,雍之父也。世本范阳。治平初,卒于洛,年七十九。其学先正音文云。

《代渊易论》二十卷

右皇朝代渊撰。《国史艺文志》有其目。

《周易述闻》一卷,《隐诀》一卷,《补解》一卷,《精微》三卷

右皇朝皇甫泌撰。又有《纪师说》、《辩道》,通为八卷。

《邵康节皇极经世》十二卷

右皇朝邵雍撰。雍,字尧夫,谥康节,隐居博学,尤精于《易》。世所谓其能穷作《易》之本原,前知来物。其始学之时,睡不施枕者至三十年。此书以元经会,以会经运,以运经世,起于尧即位之二十二年甲辰,终于周显德六年己未,编年纪兴亡治乱之事,以符其学。后又有《系述叙篇》其子伯温解。

《刘长民易》十五卷

右皇朝刘牧长民撰。仁宗时言数者皆宗之。庆历初,吴秘献其书于朝,优诏奖之。田况为序。

《钩隐图》三卷

右刘牧撰。皆《易》之数也。凡五十五图,并《遗事》九。有欧阳永叔序,而其文殊不类。

《郑扬庭用易传》十三卷

右皇朝郑囗扬庭撰。姚嗣宗谓刘牧之学受之吴秘,秘受之囗,囗又作《明数》、《明象》、《明传道》、《明次例》、《明节》五篇。邵雍言囗窃其学于王豫,沈括亦言囗之学似雍云。

《徐庸易意蕴》一卷

右皇朝徐庸撰。庸以《春秋》凡例,《易》亦有之,故着书九篇,号《意蕴凡例总论》。其学祖刘牧、陆重秉云。

《徂徕先生周易》五卷

右皇朝石介守道撰。景迂云:“《易》古文十二篇,先儒谓费直专以《彖》、《象》、《文言》参解《易》爻,以《彖》、《象》、《文言》杂入卦中者,自费直始。孔颖达云:‘王辅嗣又分爻之《象辞》,各附当爻。’则费氏初变古制时,犹若今《干》卦《彖》、《象》系卦之末欤?古经始变于费氏,卒大乱于王弼,惜哉!今学者曾不之知也。石守道亦曰:‘孔子作《彖》、《象》于六爻之前,《小象》系逐爻之下,惟《干》悉属之于后者,让也。’呜呼,他人尚何责哉!”家本不见此文,岂介后觉其误改之欤?

《王逢易传》十卷

右皇朝王逢撰。逢尝为国子直讲,其学宗王弼。

《温公易说》一卷

右皇朝司马光君实撰。杂解《易》义,无诠次,未成书也。

《周易圣断》七卷

右皇朝鲜于亻先子骏撰。本之王弼、刘牧而时辩其非。且云众言淆乱,析诸圣,故名其篇曰《圣断》。

《宋咸易训》三卷

右皇朝宋咸撰。咸自序云:“予既以补注《易》奏御,而男亿请馀义凡百馀篇端,因以《易训》名之。”盖言不敢以传世,特教其子而已。颇论陆希声、刘牧、鲜于亻先得失云。

《周易古经》二卷

右皇朝吕大防微仲编。其序云:“《彖》、《象》所以为解经,始各为一书。弼专治《彖》、《象》,以为注,乃分于卦爻之下,学者于是始不见完经,而文辞次第贯穿之意,亦缺然不属。因按古文而正之。”凡十二篇,别无解释。

《东坡易传》十一卷

右皇朝苏轼子瞻撰。自言其学出于父洵,且谓卦不可爻别而观之。其论卦,必先求其所齐之端,则六爻之义,未有不贯者,未尝凿而通也。东坡,其自号也。

《横渠易说》十卷

右皇朝张载子厚撰。载居横渠,故以名其书。其解甚略,《系辞》差详。

《程氏易》十卷

右皇朝程颐正叔撰。朱震言颐之学出于敦颐,敦颐得之于穆修,亦本于陈搏,与邵雍之学本同。然考正叔之解,不及象数,颇与胡翼相类。景迂有武平、周茂叔同师润州鹤林寺僧寿涯,其后武平传其学于家,茂叔则授二程,与震之说不同。

《吕氏易章句》十卷

右皇朝吕大临与叔撰。其解甚略,有《统论》数篇。

《干生归一图》二卷

右皇朝石汝砺撰。先辨卦、彖、爻、象之别,后列数图,颇杂以释、老之说。

《王介甫易义》二十卷,《龚原注易》二十,《郑耿南仲注易》二十卷

右皇朝王安石介甫撰。介甫《三经义》皆颁学官,独易解自谓少作未善,不专以取士。故绍圣后复有龚原、耿南仲注《易》,三书偕行于场屋。

《张弼易》十卷

右皇朝张弼,兴化军人,章囗荐于朝,赐号葆光处士。绍圣二年,黄裳等再荐之,诏以为福州司户、本州岛教授。其《易》学颇宗郑氏。

《周易义海》一百卷

右皇朝房审权撰。集郑玄至王安石凡百家,摘取其专明人事者为一编,或诸家说有异同,辄加评议附之篇末。

《晁以道古易》十二卷

右从父詹事公撰。以诸家《易》及许慎《说文》等九十五书,是正其文字,且依汉田何本,分《易经》上、下,并《十翼》,通为十二篇,以矫费氏、王弼之失。谓刘向尝以中古文《易经》校施、孟、梁丘经,至蜀李撰又尝着古文《易》,遂名之曰《古易》。公讳某,字以道。昔班固自序其父祖事皆著名,袁种字其叔父曰丝,人皆不以为非。今录先世及诸父所著,若不识姓字,则后莫知其谁,非史之比,故不敢效孟坚,况非面斥,辄援袁种旧例云。馀皆仿此。

《晁以道太极传》六卷,《因说》一卷,《太极外传》一卷

右从父詹事公撰。其学本之邵尧夫,自云初学京房,后遇杨贤宝,得其传。初着《商瞿传》,亡之。建炎中,再作此书,时年七十一。

《朱子发易集传》十一卷,《易图》三卷,《业说》一卷

右皇朝朱震子发撰。自谓其学以程颐为宗,和会邵雍、张载之论,合郑玄、王弼之学为一云。其书多采先儒之说以成,故曰《集传》,然颇舛误。

《王囗易学》一卷

右皇朝王囗同州人,早潜心于邵康节之学。其序曰:康节有云“理有未见,不可强求使通”。故愚于《观物篇》之所得,既推其所不疑,又存其所可疑,亦以先生之言自慎,不敢轻其去取故也。

《先天易钤》、《太极宝局》二卷

右皇朝牛师德撰。自云传邵雍之学于司马温公,而其说近于术数,未知其信然否。

《兼山易解》二卷

右郭忠孝撰。忠孝字立之,河南人。颇明象数,自谓得李挺之《卦变论》于陈子惠,因亟读,有得焉。靖康中,持宪关右,死于难,故其书散落大半。

书类

《尚书》十三卷

右本古文孔安国传五十九篇。安国取序一篇,分诸篇之首,更定五十八篇。晋之乱,欧阳、夏侯《尚书》并亡。晋梅赜始得此《传》,阙舜典一篇,乃以王肃注足成上之。齐建武中,吴姚方兴得之于大桁,比王注多二十八字。唐孝明不喜古文,以今文易之,又颇改其辞,如旧“无颇”,今改“无陂”之类是也。按安国既定古文,会有巫蛊事,不复以闻,藏于私家而已。是以郑康成注《礼记》,韦昭注《国语》,杜预注《左氏》,赵岐注《孟子》,遇引今《尚书》所有之文,皆曰“逸《书》”,盖未尝见古文故也。然尝以《礼记》校《说命》,《孟子》较《秦誓》,人义虽不远,而文不尽同。意者安国以隶古定时失之耳。

《石经尚书》十三卷

右伪蜀周德贞书。经文有“祥”字皆阙其尽,而亦阙“民”字之类,盖孟氏未叛唐时所刊也。以监本校之,《禹贡》“囗梦作囗”,倒“土”“梦”字,《盘庚》“若网在纲”,皆作“纲”字。按沈括笔谈云“囗土梦作囗”,太宗时得古本,因改正,以“纲”为“网”,未知孰是。

《尚书正义》二十卷

右唐孔颖达等撰。因梁费《疏》广之。《唐儒学传》称:“颖达颜师古、司马才章、王恭、王琰撰《五经义训》百馀篇,号《义赞》,诏改为《正义》云。虽包贯异家为详博,然其中不能无谬冗,马嘉运正其失。永徽中,于志宁、张行成、高季辅就加增损,始布天下。”《艺文志》云:颖达与李子囗、王德韶等撰,朱长才、苏德融、隋德素、王士雄、赵弘智审覆,长孙无忌、李囗等二十四人刊定。《唐史》志、传记事多参差,此为尤甚,所记撰着人姓氏,颖达外往往不同。

《古文尚书》十三卷

右汉孔安国以隶古定五十九篇之书。盖以隶写籀,故谓之隶古。其书自汉迄唐,行于学官。明皇不喜古文,改从今文,由是古文遂绝。陆德明独存其一二于《释文》而已。皇朝吕大防得本于宋次道,王仲至家以校陆氏《释文》,虽小有囗同,而大体相类。观其作字奇古,非字书傅会穿凿者所能到,学者考之,可以知制字之本也。

《尚书大传》三卷

右秦伏生胜撰,郑康成注。胜至汉孝文时,年且百岁,欧阳生、张生从学焉。音声犹有讹误,先后犹有差舛,重以篆隶之殊,不能无失。胜终之后,数子各论所闻,以己意弥缝其阙,而别作章句,又特撰大义,因经属指,名之曰《传》。后刘向校书,得而上之。

《尚书解》十四卷

右皇朝顾临、蒋之奇、姚辟、孔武仲、刘敞、王会之、周范、苏子才、朱正夫、吴孜所撰。后人集之为一编,然非完书也。

《胡翼之洪范解》一卷

右皇朝胡瑗翼之撰。皆其门人所录,无诠次首尾。

《张晦之洪范解》一卷

右皇朝张景之撰。景当景囗三年为房州参军,着论七篇。

《王氏洪范传》一卷

右皇朝王安石介甫撰。安石以刘向、董仲舒、伏生明灾异为蔽而别着此《传》。以“庶征”所谓“若”者,不当训“顺”,当训“如”;人君之五事,如天之雨、囗、寒、燠、风而已。大意言天人不相干,虽有变异,不足畏也。

《杨元素书九意》一卷

右皇朝杨绘元素撰。其序云:“《诗》、《书》、《春秋》同出于史,而仲尼或删或修,莫不有笔法焉。《诗》、《春秋》,先儒皆言之,《书》独无其法邪?”故作《断尧》、《虞书》、《夏书》、《禅让》、《稽古》、《商书》、《周书》、《费誓》、《秦誓意》一九篇。

《苏明允洪范论图》一卷

右皇朝苏洵明允撰。三《论》皆援《经》系传,斥末以归本;二《图》,一以指歆、向之谬,一以形其意。或云非洵作。

《孙莘老尚书解》十三卷

右皇朝孙觉宰老撰。觉仕元囗。至谓康王以丧服见诸侯为非礼,苏氏之说,盖本于此。

《新经尚书义》十三卷

右皇朝王囗撰。囗,安石之子也。熙宁六年,命吕惠卿兼修撰国子监经义,王囗兼同修撰,王安石提举而囗董是经,颁于学官。用以取士,或少违囗,辄不中程,由是独行于世者六十年,而天下学者喜攻其短。自开党禁,世人鲜称焉。

《书义辨疑》一卷

右皇朝杨时中立撰。其书专攻王囗之失。时仕至礼部侍郎。

《东坡书传》十三卷

右皇朝苏子瞻撰。熙宁以后,专用王氏之说,进退多士,此书骇异其说为多。又以《胤征》为羿篡位时事,康王之诰为失礼,引《左氏》为证,与诸儒之说不同。

《颜吴范司马无逸说命解》三卷

右皇朝吴安诗、范祖禹、司马康元囗中侍讲筵、颜复说书崇政殿日所进讲说也。

《伊川书说》一卷

右皇朝程颐正叔之门人记其师所谈四十馀篇。

《洪范会传》一卷

右皇朝孙谔撰。谔,元囗中博士,其说多本先儒,颇攻王氏之失。

《书传》十三卷

右皇朝吕大临与叔撰。

同类推荐
  • The Crimson Fairy Book

    The Crimson Fairy Book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观音慈林集

    观音慈林集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明伦汇编人事典患难部

    明伦汇编人事典患难部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吴逆取亡录

    吴逆取亡录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赛花铃

    赛花铃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热门推荐
  • 穿越之倾城蛊妃

    穿越之倾城蛊妃

    他是母妃早逝不得圣宠的皇子,她是异世而来医术高超的医学博士。他被兄弟忌惮陷害,她突入异世举目无亲。他被人下毒倒在她面前——既然我们有缘,不如相约一起祸害世间吧!云轻言,现代医学博士,因为医疗实验,意外穿越,再睁开眼,成为了苗疆圣女。既然老天让我来一趟,我定不负所望走一遭——云轻言只是...后面跟着个纯情傻小子是怎么回事?!——某日皇帝陛下问:娘子,有人说我是独宠妖后的昏君,当如何处治乎?——皇后凉凉曰:断他的药,断他的粮,若依旧硬气,直接蛊虫伺候!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佛说差摩婆帝授记经

    佛说差摩婆帝授记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薄爷的小娇妻羞答答

    薄爷的小娇妻羞答答

    他遇见她的第一次,她救了他。第二次,他成了她的监护人。然后,金屋藏娇,日久生情。
  • 洗尘

    洗尘

    本书通过某市娱乐场所和出版界跌宕起伏的故事,描绘了善举遭误解、人性被扭曲、正义与邪恶的生死较量等生动场景,展现了当今社会“扫黄打非”战线的斑斓图景。
  • 狼祸

    狼祸

    如果说某个人十分健忘,似乎无伤大雅;然而,对于一个民族来说,健忘,最终可能引出新的灾难!因此,我总以为,认真地对往事——不论是悲剧性的还是喜剧性的——乐于进行深入的思考,无论如何是必要的、有益的。现在,要在地图上寻找这个地方,可能要费些眼力,如果坐上飞机作鸟瞰的话,就比较容易看得清楚些。这就是:在山东的西南部——从济宁以南到江苏徐州以北,这里有独山湖、南阳湖、微山湖、昭阳湖,南北相连,并称为南四湖。这块跨越陇海路两侧苏、鲁、豫、皖四省交界地区,在抗日战争年代,被称为四湖边区。
  • 8090:象牙塔里的少男少女

    8090:象牙塔里的少男少女

    他们是刚刚步入象牙塔的少男少少女们,帅气的乖乖仔韩洛偏偏遇上了标准的野蛮女友萧燕;专情的林子铭遇上了拜金女素云;多情却不留情的潘帅遇上了他的克星汤敏;男人婆王钰偏偏不爱痴情的衡伟,反而一心一意喜欢着潘帅……象牙塔里的少男少女,送给每一个走在花季雨季中的少男少女们,愿大家的青春能想凤凰花一般灿烂。
  • 凋谢的无名花

    凋谢的无名花

    亚楠在这座城市中是人所共知的美人,一个真正的美人。她的美让人不敢多看,让人看了觉得心疼甚至落泪。但是,见过亚楠的人都有一种感觉,这个美丽女人的脸上挂着一种冷酷,冷酷中还流露出一种孤傲,于是就有了一种让人敬而远之的感觉。亚楠是一位诗人,也是一位书画家,是这座城市非常有影响的文化名人,诗歌作品多次在全国获得各种奖项,书画作品不断参加各种规模的展览。人们都说,她写的诗和人一样美,她画的画、写的字同样跟人一样美。尤其是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对现代文化的感知,都能明显地渗透在她的笔端和纸背上。于是在诗书画上,就奠定了亚楠的学术地位和高度。
  • 爱上恶魔总裁

    爱上恶魔总裁

    PS:强烈推荐自己的新文:《总裁的坏小孩》希望大家有时间去看看!多多支持啊~~花开无声,花落也同样无声,好希望有一朵花是专为我开,他可以让我看见花的美丽,也可以让我听见花儿凋谢的声息!她勤奋可靠,独立自主,和弟弟相依为命,本来就很辛苦的日子,半路又杀出个恶魔总裁,突然就结了婚,但还算好,他可以帮助弟弟上好的学校,但是其他的呢,他们是夫妻,那么夫妻之间的事该怎么办?一次意外,他要了她,从此两人的关系就发生了变化他冷酷无情,却帅的一塌糊涂,一双迷惑人的眼睛让无数少女痴狂,但他从来没有绯闻,外界说法诸多,但谁也不敢随便乱写。在公司碰见她,二话没说就娶了她,她很安静,所以他并不讨厌。但安静的背后,他感觉到她的心里一直有着另一个人,而且她竟然想离开,想就这么离开吗?没那么容易他温柔体贴,含蓄内敛,温文尔雅的性格,让身边的人动心,可是他的笑容却只是属于她的。四年前的一场意外,把他们分开,四年后的重逢,她已经和别人结婚,只是在知道真相后,他能否再次挽回她的心他一脸无害的笑容,玩世不恭的性格,那些都是他给外人的假象,他只是在等待她的出现,再次看见她的时候,她已经长成美丽的女人,不再是当年的小女孩,可是她依然那样美好,让他心动,他是自私让的让她留在身边,还是默默的守候他们走在自己的轨道上,却不知命运的齿轮已经开始转动,新的种子将会发芽,带给人们不一样的未来,每个人都有很多种可能,让我们改变命运的束缚,一起去寻找那一万种可能…_____________群号:73905819喜欢这本书的人可以来这里,谢谢大家的支持~~推荐好友的文:凤歌绝唱:《凤王传奇》吧吧啦:《总裁的未婚妻》古单菲:《妈咪的诱惑》
  • 特工下堂妻

    特工下堂妻

    堂堂‘暗魂’排名第一的杀手,竟然因为块香蕉皮而穿越,好吧,林慕桃承认自己很‘衰’。可是你穿就穿吧,为什么要穿成个又丑又哑还不受宠的小姐,还要代替自己同父异母的姐姐下嫁给什么破将军,算了,嫁就嫁吧,可是眼前这个小破孩是怎么回事?什么叫大夫人走得早,小少爷就交给自己了?士可仍孰不可忍,奶奶的,惹不起我还躲不起吗?金银珠宝?带走!绫罗绸缎?带走!丫头保镖?带走!将军他娃?带走!且看林慕桃如何在大将军的天罗地网下,活出自己的精彩。情景一:某桃:“小破孩,你最爱吃啥?”某琪:“肉!”某桃:“什么肉?牛肉烧土豆子?香菇焖鸡?红烧排骨?干烧海鱼?”某琪(内牛满面):“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不是你站在我面前,我却不知道你爱我,而是你端着一盘肉,我却吃不到!”情景二:某琪:“丑女人,我晕车了,好难受啊!”某桃:“啊··吐了吗?”某琪:“没,中午吃的羊肉,不舍得吐!”某桃:“......!”情景三:某桃:“你奶奶个萝卜腿儿的,放我下来。”某渊:“若本将军说不放呢?”某桃:“你要是再不放我下来,我下次不但要拐走你儿子,还要一把火烧了你这将军府,再告诉天下人你是个变态,死断袖!”某渊:“哦?那本将军就拭目以待了!那个我突然想起还有事要做,夫人你就先在这吹吹风吧,回见啊!”++++++++++++++++好友文文推荐++++++++++++++++++尘世妖娆:流光倾城:宛若:魅夜无歌:印度小红点:沛溪:苑薇:秦随风:流年自己文文链接:《娘子盗了为夫吧》
  • 骨相篇

    骨相篇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