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084700000008

第8章 行走在“治世”与“乱世”的官场——为官的哲学(3)

范文程为皇太极谋划大事,常向他进谏征服民心之策。他劝皇太极养德修身,教化百姓,推行德政,皇太极时刻都无法离开他。每有要事,他总是对大臣说:“范章京知道此事吗?”

遇到范文程有病在家之时,皇太极便不急于处理一些朝政大事,直等他病好了再做决定。有的大臣嫉妒范文程,对皇太极说:“范章京终为明臣之后,身为汉人,他未必和我大清一心啊。他以收取人心为名,处处向着汉人,难道就没有他的私心?陛下对他宠信太过,也该有所保留才是。”

皇太极训斥他们说:“先皇和朕诚心对他,不是逼迫使他效命,他的忠心绝无可疑。你们虽为满人,但又有多少皇亲国戚反对过朕呢?朕用心对人,然不识朕心者大有人在,朕能一再不予追究,施恩不止,这都是范章京所教的结果。否则,你们这些嫉贤妒能之辈,还能站在这里和朕说话吗?”

清世祖即位之后,睿亲王多尔衮率领大军讨伐明朝。范文程担心多尔衮残忍好杀,于是连忙上书说:“中原百姓以为我大清为叛逆,势必拼死反抗。大王如果以暴制暴,以杀为能,中原就难以平定。从前,我们放弃遵化城,屠杀永平的百姓,已让中原百姓对我们深有疑虑了。如果今后不加约束,统一天下的大业就难以完成。大王应该严明纪律,秋毫无犯,让明朝官吏担任原职,恢复百姓的家业,录用有才能的人,抚恤那些处境艰难的人。用大公传达我朝的仁念,用行动解除世人的疑惑,这样安定了百姓,叛乱的人才有心归顺,我们遇到的抵抗才会减少。”

明朝都城被清军攻克后,多尔衮采纳了范文程的建议,为崇祯帝办丧事,安抚战乱中的百姓,起用废弃的官吏,搜求隐藏和逃逸的名士,重新制定法令。这些措施和举动在收取民心上起了相当大的作用,为清朝最后平定天下奠定了基础。

俗话说“得人心者得天下”,无论你是多大的官,到任何时候都要记得孔子给鲁定公的忠告。上文中清军之所以没有受到那么大的阻碍,就在于他们的领导者很有谋略,他们懂得“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的道理,对臣民的领导策略用的正是“君使臣以礼”这一条,因而才有后来清初的基业,否则不得人心恐怕最后谁能稳坐江山还不一定。

对下属不要吹毛求疵

子曰:居上不宽,为礼不敬,临丧不哀,吾何以观之哉?

——《论语·八佾》

人们常说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这两句话含有很深的意义,尤其一个领导人更要注意这一点。孔子在《论语·八佾》中说:居上不宽,为礼不敬,临丧不哀,吾何以观之哉?孔子要表达什么呢?南怀瑾先生认为一个上级最怕的是“察察之明”,太过精明了,眼睛里揉不了沙子,不会装糊涂,这就是“居上不宽”。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如果你是别人的上级,你不能容忍下属的任何过错与不足,那么做你下属的人就惨了。这也是为什么当初管仲没有推荐鲍叔牙给齐桓公的缘故。历史上有很多明君,他们都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在小事情上他们都无比糊涂,不会把下属逼得每日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当然遇到大事情的时候,或者触犯大原则的时候,他们也毫不客气,一点也不手软。

为礼要敬,并不是只限于下级对上级行礼要恭敬,上面对下面的爱护,也包括在礼的范围之内。而且都要敬,就是都要做到诚恳、真挚,不真诚没有用。天天行个礼很方便,搞惯了成机械式很容易,但中间没有诚意就没有用。同样的,做长官的对部下的爱护关怀,也要有诚敬之心,假的关怀没有用。

临丧不哀,就是当别人遇到沉痛的事情我们也要表现出真的哀痛,否则你就没有必要假惺惺地去关心别人。假如没有沉痛的心情,就是属于“临丧不哀”的一种情况。

以上几点总结起来,孔子是要做上级的人有度量,并且能真心关怀下属。容人之过,释人之嫌,不但是一种为人的度量,同时是一种生存的谋略。

楚庄王逐鹿中原,连续几次取得了胜利。群臣都向楚庄王祝贺,庄王设宴款待群臣。席间,庄王命最宠爱的妃子为参加宴会的人敬酒。

这时,天色渐渐暗下来,大厅里开始燃起蜡烛。猜拳行令,敬酒干杯,君臣喝得兴高采烈,好不热闹。忽然,一阵狂风刮过,客厅内所有的蜡烛一下全被吹灭,整个大厅一片漆黑。庄王的那位美妃,正在席间轮番敬酒,突然,黑暗中有一只手拉住了她的衣袖。对这突然发生的无礼行为,美妃喊又不敢喊,走又走不脱,情势紧迫之下,她急中生智,顺手一抓,扯断了那个人帽子上的缨。那人手头一松,美妃趁机挣脱身子跑到楚庄王身边,向庄王诉说被人调戏的情形,并告诉庄王,那人的帽缨被扯断,只要点明蜡烛,检查帽缨就可以查出这个人是谁。

楚庄王听了宠妃的哭诉,出乎意料地表示出很不以为然的样子。他想,怎么能为了爱妃的贞节而使部属受到污辱呢?于是,庄王趁烛光还未点明,便在黑暗中高声说道:“今天宴会,盛况空前,请各位开怀畅饮,不必拘礼,大家都把自己的帽缨扯断,谁的帽缨不断谁就是没有喝好酒!”群臣哪知庄王的用意,为了讨得庄王欢心,纷纷把自己的帽缨扯断。等蜡烛重新点燃,所有赴宴人的帽缨都断了,根本就找不出那位调戏美妃的人。就这样,调戏庄王宠妃的人,不仅没有受到惩罚,就连尴尬的场面也没有发生。按说,在宴会之际竟敢调戏王妃,堪称杀头之罪了。楚庄王为什么蓄意开脱,不加追究呢?他对王妃解释说:“酒后失态是人之常情,如果追查处理,反会伤了众人的心,使众人不欢而散。”

时隔不久,楚庄王借口郑国与晋国在鄢陵会盟,于第二年春天,倾全国之兵围攻郑国。战斗十分激烈,历时三个多月,发动了数次冲锋。在这场战斗中有一名军官奋勇当先,与郑军交战斩杀敌人甚多,郑军闻之丧胆,只得投降。楚国取得胜利,在论功行赏之际,才得知奋勇杀敌的那名军官,名叫唐狡,就是在酒宴上被美妃扯断帽缨的人,他此举正是感恩图报啊!

容人之过,方能得人之心。有过之人非常希望看到他人的宽容和友谊,希望得到悔过自新的机会。这种需要一旦得到满足,其对立情绪便会立即消失,感恩戴德,“得人滴水之恩,必当涌泉相报”的情感很快在心理上占据主导地位。在这个基础上,稍加引导,就会产生像“戴罪立功”那样的心理效果。

如果说当年楚庄王“三年不鸣,一鸣惊人”之举表现出他在诸侯中问鼎称霸的韬略和气魄的话,那么在宴会中绝缨之事,则表现了他那宽容大度的襟怀。一名统御者能宽宥属下的某些过失,宽大为怀,容人之过,念人之功,谅人之短,扬人之长,必然会得到部下的奋力相报,在客观上为自己留下了一条后路。

爱之欲其生,恶之欲其死

子张问崇德、辨惑。子曰:主忠信,徙义,崇德也。爱之欲其生,恶之欲其死;既欲其生,又欲其死,是惑也。诚不以富,亦只以异。

——《论语·颜渊》

南怀瑾先生认为我们普通人最爱犯的一个错误就是“爱之欲其生,恶之欲其死”。比如一对情侣的相处就可以用孔子的这一番话来印证。两个人好的时候看对方什么都顺眼,就是打骂对方也觉得那是爱,正是打是疼骂是爱,这就是“爱之欲其生”的表现。当两个人由浓情蜜意变成怒目相视时,一对佳偶变作了怨偶,彼此开始谩骂对方,把以往的恩爱岁月早已忘得一干二净,恨不得对方出门都要被车给撞死。这就是“恶之欲其死”的表现。

普通人有这个毛病还好,万一是一个领导者还有这样的褊狭,就会引发一场内部人事上的“地震”之灾。汉文帝是历史上一个了不起的皇帝,他也有偏爱。他有一个很宠信的臣子叫邓通。当时有一个叫许负的女人很会看相,她为邓通看相,说邓通将来要饿死。这句话传到了汉文帝的耳朵里很是心痛,于是下旨把四川的铜山赐给邓通,并准许邓通自己铸钱。但邓通最后还是饿死的。这就是汉文帝对邓通爱之欲其生。孔子说:“既欲其生,又欲其死,是惑也。”这两个绝对矛盾的心理,人们经常会有这样的心理,这是我们人类的通病。

“爱之欲其生,恶之欲其死”是人类最大的缺点,也是最大的愚蠢。历史上最著名的曾国藩和左宗棠的一生交往可谓真正印证了这两句话的深刻。曾国藩和左宗棠两个人是湖南同乡,据说还是姻亲,不仅如此,左宗棠四十多岁时,还是别人手下的一个幕僚,最后经过曾国藩大力推荐,才被朝廷重用。可见两人关系非常密切。到了后来,他们都到了皇上身边,成了权倾朝野的重臣,却反目为仇,变得水火难容。有一次,两人又在一起争论,互不相让,曾国藩为缓和气氛,就说,咱们对对子吧,并出了上联:“季子自鸣高,与吾意见常相左;”意思是说老弟你不要总是自命不凡,老跟我对着干。更妙的是联中巧妙嵌进“左季高”三个字,季高正是左宗棠的字。左宗棠一听火冒三丈,不假思索地对出了下联:“藩臣身许国,问君经济有何曾?”意思是:我看你不过口头救国,真要论起经世济民之术,你是屁也不懂。同样下联也嵌进了“曾国藩”三个字。曾国藩听了,也是干瞪着眼睛没办法。

那么他们究竟是为什么从“爱之欲其生”到“恶之欲其死”的呢?这里还有一个民间传说。曾国藩因镇压太平天国有功,得到同治皇帝和慈禧太后的宠信,特别是同治,赏赐给他许多奇珍异宝,其中有一个牛眼大小的夜明珠,价值连城,曾国藩非常喜爱,爱不释手。于是他找了个金匠,把这个夜明珠用金线穿起来,挂在自己的脖子上,晚上睡觉也舍不得摘下来。

有天上朝,曾国藩起得晚了些,一睁开眼就急急忙忙赶往朝房。到了朝房,才发现衣服上有几个扣子没有扣好,眼看皇上和太后就要出来了,曾国藩手忙脚乱,越是着急,越扣不上,好友左宗棠和旁边站着的一个小太监赶紧上来帮忙,这才给曾国藩救了急。可下朝一看,曾国藩傻了眼,自己脖子上的夜明珠不见了!

曾国藩左思右想,最后怀疑到了左宗棠的身上。他认为左宗棠生性孤傲,同样是屡立战功,同治皇上把这么贵重的礼物赐给自己,左宗棠虽然嘴上不说,难免心生妒忌。肯定是早上给自己整理衣服的时候,趁机顺手牵羊!可这仅仅是怀疑,又没有真凭实据,不好直接开口讨还,于是曾国藩拿起毛笔,画了一幅画,画上有一个人,仪表堂堂,衣冠楚楚,就是有一只眼睛里空空的,没有眼珠。画完后,马上派家丁把这幅画送到了左宗棠的府上。曾国藩给左宗棠送这幅画的意思是想说,我知道是谁拿了我的夜明珠,你赶快给我还回来吧!

曾国藩在家里等来等去,一会儿,送画的家丁两手空空地回来了。曾国藩问:“他说什么了没有?”家丁回禀:“左大人看了老爷的画,脸色大变,显得很生气的样子。奴才在那儿跪了半天,左大人一句话也没有讲。”曾国藩一听,好你个左宗棠!干了这种事,却好像没事人一样,既没有回话,也没有送还夜明珠的意思。更让曾国藩生气的是,从此之后,左宗棠见了他的面,也不像以前那样主动上前打招呼了,反而一有机会就对他冷嘲热讽。曾国藩满肚子不高兴:你拿走我的夜明珠就算了,怎么还这么对待我呢?慢慢地在左宗棠的面前,也就端起“老前辈”的架子,一来二去,两个人的关系就疏远了许多。

这事过去了几个月,有天下了早朝,曾国藩正准备上轿,觉得靴子里有个什么东西圪脚,脱下靴子一看,原来正是他日思夜想的那个夜明珠!看到失而复得的宝贝,曾国藩自然非常高兴,当他拿到手里把玩时,发现上面刻了一个“右”字。曾国藩望着这个字,百思不得其解,正在这时,左宗棠的轿子从他面前走过,曾国藩这才恍然大悟!

原来古人以“左”为上,“右”为下。曾国藩拿着夜明珠,越想越生气:你左宗棠偷拿了宝珠,在上面刻上“右”字,再把它还回来,这不明明是说,他左宗棠比我曾国藩的学问高、本事大吗?

其实这事是曾国藩冤枉好人了。左宗棠根本就没有偷窃他的夜明珠,所以左宗棠在收到曾国藩的画时,也误解了曾国藩的意思,他以为曾国藩这幅画是讥讽自己有眼无珠。左宗棠是何许人也!他一向自视清高,目中无人,收到这样的一幅画,心里也是憋了一肚子的气,对曾国藩自然不像从前那么好了,言语之间也就多了一些锋芒。不过这时两个人心里虽说有了些别扭,但不管是在大场面上,还是在内心,他们都能相互敬重。

自打曾国藩拿到刻有“右”字的夜明珠,就感觉受到了莫大的羞辱。从此,两人开始交恶,你说东,我就偏说西;你说朝前走,我就偏向后退。有好几次,两个人差点在皇帝面前动起手来,同治皇帝为了让他俩和好,还出面协调了好几次,却没有收到一点效果。

那么究竟是谁偷了夜明珠呢?其实就是那个和左宗案一起给曾国藩整过衣服的小太监。这太监在入宫前,就是街面上的小混混,看到曾国藩脖子上的夜明珠,便起了歹意,趁曾国藩不留意,盗走了宝贝。小太监私下经常拿出来向别的太监炫耀。没想到,这偷盗夜明珠的事,很快就让慈禧太后知道了,奇怪的是,慈禧太后不但没有处罚小太监,而且还奖赏了他!

同类推荐
  • 有趣的哲学故事

    有趣的哲学故事

    本书从哲学(生命中一场美丽的邂逅)、观点(时间能证明对与错的博弈)、智慧(开启未知世界的钥匙)等八个方面探讨哲学本身、哲学对人性的影响、哲学对人的帮助。书中以精彩有趣的哲学故事为基础,辅以理论知识,让读者在潜移默化中享受精神的盛宴。相信您阅读本书后,心灵不再贫瘠、视野不再狭窄、信念不再飘摇、理想不再模糊,像智者一样,认真过好生活中的每一天。
  • 朱子论“曾点气象”研究

    朱子论“曾点气象”研究

    朱熹是宋明理学研究中的重点,“曾点气象”则是理学中的重要话题。本书从朱熹关于“曾点气象”话题的讨论契入,直探朱子思想中的有无虚实之辨等关键问题,旁及历史上相关“曾点气象”的评论,进而引出中国哲学中关于精神境界、本体与功夫的讨论,以小见大、以一贯多,在诸多方面填补了以往朱子研究的空白。本书充满创新精神,将“曾点气象”的研究范围从《论语集注》扩展到朱子全部文本做全面分析,有《论语集注》稿本的发展及相关书信的考辨对朱子的观点做历史性的分析,都体现了作者的创新意识。
  • 马克思主义箴言:资本来到人间·工人运动

    马克思主义箴言:资本来到人间·工人运动

    《马克思主义箴言·资本来到人间:工人运动》共分为资本来到人间——工人运动、矿业无产阶级、农业无产阶级、资产阶级对无产阶级的态度四部分内容。
  • 《大学》《中庸》意释致用

    《大学》《中庸》意释致用

    《大学》、《中庸》问世后就不断被人们以打造的精神加以解读。《〈大学〉〈中庸〉意释致用》旨在继承前人的打造精神,以现时代的生活为起点,突出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力求对人们的修身处世有一定的启发。
  • 论语(大全集)

    论语(大全集)

    古人半部《论语》治天下,令人半部《论语》修自身,尽管《论语》只是一些简单的对话,但包含了大量为人处世的大原则、大道理。国学大师南怀瑾先生曾形象地把孔子创始的儒家思想比做“粮食店”。可以说,孔子在《论语》中提出的思想,很多都是我们这个民族乃至全人类的“精神食粮”,具有不可灭、不可毁的价值。《论语》与《大学》《中庸》《孟子》合称为“四书”,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论语》首创语录之体,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们的言行,书中用简洁而又含义隽永的语言,讲述了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至理名言。《论语大全集》一书分为原典,注释,名家注解,解读五部分,为加深现代人对《论语》的理解提供了极大的便利。
热门推荐
  • 重生之早安帝少

    重生之早安帝少

    叶璇月重生于架空,目标发家致富,拥有着小说中的金手指空间。只是为什么?发家致富的前提是,要撩这位冷漠的帅哥,这是什么鬼!!!
  • 美人毒计

    美人毒计

    是什么样的仇使她杀死继父而让他人当替罪羊?是什么样的恨使她引诱亲爹又将他逼死?是什么的爱使她杀死男友而不留痕迹?是什么的诡计把正义的刑警队长关进监狱?是什么的绮梦使她挖空心思嫁入豪门?她冷血绝对使你不寒而栗,她的毒计使整个公安局陷入空前危机……
  • 总裁一顾倾人城

    总裁一顾倾人城

    一夜间,顾倾城父母被烧死在大火中,而她与妹妹在父母拼死掩护下,逃出生天,但仍旧躲不掉敌人的追杀,幸得杜慕言出手相救,救了她的命,帮她找回失踪的妹妹。为了报仇,她拜到他门下,成为她的徒弟。她与他朝夕相处,感情渐深。杜慕言的妻子已经过世,有一女杜梦琪,才七岁,由他的妻妹卓沛珊照顾着。杜梦琪因缺乏生母培养,又在奶奶与小姨的纵容娇宠下,骄纵任性、孤僻倨傲,为了帮孩子走出阴霾,顾倾城自告奋勇的给她当家庭教师,渐渐得到了她的信任。杜慕言的弟弟杜弘毅是个没有名气的三流摄影师,见到顾倾城的第一眼便被她吸引,但他单一的爱让他失去理性,把未婚妻对他的爱抛在一边,与兄长反目成仇。而卓沛珊对杜慕言也是一往情深,得知顾倾城与杜慕言交往频繁,隔三差五的上门找麻烦,暗中使坏。为了找出童虎杀人的证据,顾倾城投其所好,得到了童虎儿子童浩博的信任,进入童氏企业工作,以便找出证据。童浩博深爱顾倾城,因得不到她的爱,由爱生恨,走向极端。杜慕言与顾倾城的爱情充满了危机、不信任,濒临破碎,他们的爱将何去何从……
  • 吞天龙王

    吞天龙王

    【最热玄幻,精品爽文,百万追读,放心收藏!】少年觉醒吞天血脉,修吞天龙帝诀,从此脚踏万族天骄,诛杀强敌,横扫诸天,霸绝万界!所有的敌人,统统碾压,爽到极致! 老书《至尊古魔》,两百六十七万完本,欢迎品读。
  • 灵魂迷途

    灵魂迷途

    生,在人间;死,在阴间;生死未卜,在迷途。不谙世事的富家女灵魂出窍到诡异空间——迷途,在这里,有浑浑噩噩等待救援的灵魂,有带领灵魂探险寻找归途的灵魂,也有以杀戮报复为目的的灵魂;有掌管迷途的神秘人,有善恶一念的当铺老板,有各怀心事的“五花两叶”。回家,是迷途中每个灵魂共同的心愿,如何才能在重重梦境中寻找到归家的路?
  • 风吹卧牛镇

    风吹卧牛镇

    冬月天,是裁缝铺子最忙的时节。哪天晚上要是深夜两点睡,徒弟们的嘴都笑歪了。快过年了,谁家不换一身新衣裳呐。娶媳妇嫁姑娘的人家,一身两身能打住嘛。再说忙了一年了,庄稼也收了,豆子青稞都粜了,猪也宰了,羊也卖了,手里才有余钱穿穿戴戴。卧牛镇的雪,从秋天就开始下了。到了冬天,雪厚得能埋掉牛。镇子上的人走雪路,叫插雪。人走在雪地里,像芨芨草棍儿似的,插出一溜儿脚踪来。衣裳也不叫衣裳,叫身明。新来的学徒唐女子,就是插了四十里山路的雪,在厚雪里戳了大半天时光,才到达三尺布裁缝铺里的。
  • 圣欢喜天式法

    圣欢喜天式法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穿越之芳华一梦

    穿越之芳华一梦

    她,心如死灰,一心只想远离,莫名来到这个陌生的国度,被一纸赐婚给曾想将她掐死的的男人,她又该何去何从。他,霸道冷酷,他以为这辈子都不会再情动,冰封多年的心却在遇见她后渐渐发生改变。他对她百般纵容和疼爱,她却在全城人都盛传他是个宠妻狂魔的时候,另一个人的出现,才让她知道这一切都是个笑话。她语气淡然的对他说:“放我走吧。”他却将她小心地抱在怀里深怕她会消失,用已经沙哑的声音:“你、、、真的、、、不要我了?”她留下一纸离书,只身远走。他疯一般不顾一切的找她,扬言翻遍天涯海角都要将她抓回来。“龙凌芳,我说过让你别回忆,因为你回不去,我这一辈子都不会放你离开。”一时间她的名字成了全城禁忌。一年后他将她抓回,就在所有人都以为她必死无疑时,他却宠她如初,可她却早已不再是当初的她,这一切对她来说究竟是一场倾城绝恋,抑或只是芳华一梦!
  • 气场的神奇力量

    气场的神奇力量

    改变全球千万人的气场魔力,全世界高端人士的成功密钥。比尔·盖茨、奥巴马、巴菲特等奉行的吸引力和影响力法则。气场的神奇奥秘是什么?如何修习气场以积聚能量?为什么大人物有无比强大的气场?为什么有的人一出场就与众不同?为什么有的人光华四射,有的人却平淡无奇?华彩四溢的背后有怎样的气场修炼故事?如何从小人物一跃成为备受追捧的大红人?有气场,就有吸引力、影响力、震撼力!气场改变命运,气场成就人生!
  • 重生之小魔头装逼手册

    重生之小魔头装逼手册

    道高一尺,魔高一丈。道门不开,我入魔门!亦正亦邪,小人又君子,可举世皆敌,亦可英雄盖世。世人万般眼光之中,定要那谄媚的颂赞响彻——古歌小魔,法力无边,仙福永享,寿与天齐!古歌小魔,文成武德,泽被苍生,千秋万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