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080800000010

第10章 追本溯源,寻找民族之根(1)

腓力斯丁人——“海上民族”从何而来

在历史上,许多文明的消失都被怀疑与腓力斯丁人有关,传说他们航海技术发达,到过许多地方,那么他们到底从哪而来呢?

从公元前13世纪下半叶起,在南起埃及、北至希腊半岛、东抵小亚细亚和巴勒斯坦、西达塞浦路斯和克里特岛的地中海东部广大地区内,出现了许多古代文化中心迅速衰落以至灭亡的现象。这究竟是为什么呢?

众多的考古学家和历史学家作过不少的发掘和探索,认为出现这种现象的一个重要原因是腓力斯丁人的入侵。

古代希腊人称腓力斯丁人的居住地为巴勒斯坦,意即腓力斯丁人的国家,这就是巴勒斯坦地名的由来。古代巴勒斯坦的地理范围是在埃及和叙利亚沙漠之间,西邻地中海的广大地区,显而易见,腓力斯丁人和巴勒斯坦地区的历史发展紧密联系在一起,特别是和希伯来文明密不可分。

据科学家考证,腓力斯丁人是居住在地中海东南沿岸的古代居民,被称为“海上民族”。公元前12世纪在巴勒斯坦南部沿海一带建立加沙、阿什杜德等小城。由于腓力斯丁人已广泛使用铁,掌握了制造武器的秘方,其士兵的装备也很精良,战斗力极强。因此很多人将这一时期许多文明突然消失归咎于他们。当然,盛极必衰,公元前1025年,希伯来君主国建立,首任新王扫罗首先把全部精力投入反击腓力斯丁人的斗争。继任君王戴维则将腓力斯丁人赶出了巴勒斯坦地区,使腓力斯丁人的地盘缩小到南方狭窄的沿海地带。

既然腓力斯丁人曾经如此强大,那么,他们究竟源自何处?他们与犹太人的历史发展有何关系?这些问题一直是古代文化史中的难解之谜。

有人认为腓力斯丁人就是以希腊人为主而形成的一个强大的部落集团。古代希腊人自称达那俄斯人,又名亚该亚人。公元前13世纪至公元前12世纪,亚该亚人联合加里亚人、西里西亚人、条克里人等部落,由海上大肆入侵埃及,后来他们分散于地中海诸岛和沿岸之间。 埃及文献曾经把进攻他们的腓力斯丁人称作“北部丘陵诸国”的西部亚洲人。

后来有人考证认为,在古埃及文献中出现的海上民族,是古代世界许多不同部落集团在不同历史时期的总称,有些人可能来自西亚西北角的安那托利亚、塞浦路斯和叙利亚北部;另一些人则来自爱琴海的一些地区,诸如希腊半岛的美塞尼亚、克里特等等,还有一些则来自意大利南部和西西里岛。每个部落集团的活动范围和规模都相当小,在古埃及所见的腓力斯丁人乃是他们活动的尾声。西西里人、撒丁人、腓利斯人和色雷斯人也曾是“海上民族”的一部分,而后来活跃于世界历史舞台上的雅典人、吕底亚人、腓尼基人、以色列人、阿拉美亚人和罗马人等则是“海上民族”各部落集团因迁移而相互融合所产生的新部落集团。

现代美国著名的历史学家爱德华·麦克诺尔·伯恩斯和菲利普·李·拉尔夫认为,腓力斯丁人是从小亚细亚和爱琴海诸岛进入巴勒斯坦地区的。以色列著名政治家、历史学家阿巴·埃班也认为,腓力斯丁人是爱琴海上的一个民族,入侵的北方部落把他们从家乡克里特岛和小亚细亚的沿海地区赶了出来,腓力斯丁人最初想在埃及找到立足之地,但没有成功,然后他们才进入巴勒斯坦的。

总之“海上民族” 腓力斯丁人究竟源于何处?他们是一个民族还是多个地方的人组成的集团?一些突然消失的文明是否与他们有关?他们最终去向何处?这一系列的问题目前仍在讨论之中,没有形成统一的定论。

阿兹特克人起源之谜

阿兹特克人曾经在墨西哥的土地上创造了璀璨的文明,然而长久以来,人们却不知道他们起源于何处,又是为何迁到了墨西哥。

关于墨西哥阿兹特克人的来源有这样一个故事:大约在十二世纪,印第安人阿兹特克部落为了躲避敌人的追击,从北方的故乡迁徙到墨西哥河谷。传说有一天,战神对正在寻找栖息地的阿兹特克人说:“你们去寻找一只鹰,它栖息在一株仙人掌上,口中还衔着一条蛇,找到之后,那个地方就是你们居住的地方。”

阿兹特克人遵照战神的指示,来到了特斯科科湖畔的一个岛上,果然看到一只鹰叼着一条蛇站在仙人掌上的奇特景象。于是他们便在岛上居住下来,开始建立新的城市,并把这个城市称之为“特诺奇蒂特兰”,意为“仙人掌之地”。

14世纪初,阿兹特克人定居于墨西哥中部谷地。后不断扩张,16世纪初形成东达墨西哥湾、西抵太平洋的庞大国家。公元15至16世纪初,中部美洲的阿兹特克人在吸收了墨西哥谷地的其他发达文化的基础上,创造和发展了自己独特的璀璨文化;同时在政治和军事上行使霸权。1521年,西班牙殖民者侵入墨西哥,阿兹特克国家灭亡。

据考古学家研究,曾经称霸墨西哥的阿兹特克人可能在13世纪从墨西哥北部迁移而来。那么,它究竟起源于北方的哪个地方呢?又是因何迁移到墨西哥中部地区的呢?

在现存的各种历史文献中,关于阿兹特克人迁移出“阿兹特兰”,到他们抵达图拉这一历史阶段的事件和日期的记叙与解释都非常模糊,也十分难懂,而且,在记叙或描写阿兹特克人起源的不少文献中往往把历史事实和神话传说混杂或交错在一起,因此,人们很难断定其起源地的确凿地点。

根据阿兹特克人的本族传说,他们在12世纪以前是墨西哥平原北部一个狩猎兼营采集的部落,后来才出现于中美洲。在西班牙殖民者侵入美洲大陆后不久,墨西哥便出现了一本名为《漫游书卷》(或《博图里尼古抄本》)的古抄本。在书卷中阿兹特克人记载了自己的历史:他们从一个神秘的起源地出发,经过长期漫游,而到达墨西哥谷地的特斯科科湖定居地。据说其起源地叫做“阿兹特兰”,其民族的名称“阿兹特克”就是从这个地名中产生而来的。

在《漫游书卷》的第一幅插图中,画有第一批来自一座小岛的阿兹特克人形象,他们正在横渡大湖。有位学者认为,叫做“阿兹特兰”的神秘地方位于今墨西哥的墨斯卡系蒂坦岛,它可能就是古抄本插图中所显示的地方;而所述的岛位于纳雅里特海岸的一个滨海湖内,那里至今还有一个叫做“阿兹特兰”的地方。由于古抄本记叙的历史不详细,且其中可能存在臆想的成分,因此不可以完全按照它来推测阿兹特克人的起源地,至今人们还不能完全确定其现实的地点。

据一个神话说,阿兹特克人的另一个起源地叫做“奇科莫斯托克”,意思是“七洞穴”或“母亲之地”。西班牙的一些学者认为,12世纪末到14世纪,是阿兹特克国家开始形成的时期,因此是一个非常混乱的时代,其特点是墨西哥谷地的特斯科科湖周围建立各个不同的城市??——国家。这一时期也是属于同一个种族系统的部落集团相互征战的时代,但是所有这些集团都有一个共同的起源地——七洞穴或“奇科莫斯托克”,它位于今美国的新墨西哥州境内。

还有的学者把阿兹特克人的起源地推向更加遥远的北方。他们认为,按照神话指点,“阿兹特兰地区”,是阿兹特克人的起源地,但是它不在今墨西哥境内,而是在美国的加利福尼亚,或新墨西哥,或佛罗里达,甚至可能在亚洲。

由于在西班牙征服之前,定居在墨西哥谷地的许多印第安部落集团,其中包括阿兹特克人,都是从北方的“契契梅克”地区迁移南下的;他们原先都是游牧部落集团,所以其行踪飘忽不定,因此人们很难判断他们到底是从哪儿来的。迄今为止,关于阿兹特克人的起源地问题仍是一个历史难题。

古罗马文明创造者埃特鲁斯坎人从何处来

古罗马最早的文明创造者是埃特鲁斯坎人,人们却不知其来自何处,又不知其所踪,他们的神秘让人琢磨不透。

公元前8世纪,在亚平宁山脉以西、第伯河以北的广大地区生活着一个极富传奇色彩的民族,人称之为埃特鲁斯坎人。历经几个世纪之久的繁荣发展后,他们创造出了高度发达的民族文化。

埃特鲁斯坎人最初的活动区域在今天意大利北部,公元前8 世纪中叶,他们开始步入繁盛期,先后建立了12座初具规模的城市,并通过海上贸易与希腊、西亚和北非地区建立了联系。公元前6 世纪时,埃特鲁斯坎人的繁荣达到了顶峰,他们称霸了第勒尼安海,与北非强国迦太基联合抵制希腊人,并让迦太基放弃了科西嘉岛,划归自己统治。希腊文明的积极影响,有力地促进了埃特鲁斯坎人的社会繁荣。

埃特鲁斯坎人统治罗马后,把埃特鲁斯坎人的城市规模和生活方式带到了罗马,使罗马由一个质朴的乡村变成了一个繁华的都市。而罗马人的凯旋仪式,凯旋门,角斗士表演,罗马贵族所穿的带着紫色镶边的白色长袍,跟随在高级长官身后的扈从仪仗等等,也是埃特鲁斯坎文化带来的。公元前509年,埃特鲁斯坎王朝被推翻,公元前4世纪时,埃特鲁斯坎人销声匿迹,再不见其踪影。

1829年,人们在罗马西北80公里处发现了一个埃特鲁斯坎人的坟墓,墓里有各种各样精致的随葬品,包括陶器、青铜器以及各种各样的雕像等物品,其文明程度不低于古埃及和古希腊的文明。从考古中发现,埃特鲁斯坎人有自己的文字,目前发现了数以千计的铭文,这些铭文刻在墓碑上的文字很简单,多数只有姓名、身份,但还不能完全破译。

1964年,意大利人帕洛蒂诺在罗马的派尔基的埃特鲁斯坎神庙发掘出三面金牌,其中两面上刻着埃特鲁斯坎文,另一面刻着迦太基文。迦太基文是已知文字,是否是埃特鲁斯坎文的译文?经过研究,迦太基文金牌不是埃特鲁斯坎文金牌的译文。埃特鲁斯坎文有些字母和希腊字母非常相近,但就整个文字系统而言,却不属于印欧语系。世界上也没有某种已知的古代语言文字,能与之加以类比,帮助人们破译。这就是说,埃特鲁斯坎文字对现代人来说仍然是无法读懂的“天书”。

通过考古发掘,考古学家发现埃特鲁斯坎人的文明要高于同时代的意大利其他民族。埃特鲁斯坎人的工匠技术高超,他们用厄尔巴岛的铁、科西嘉岛的铜以及埃特鲁斯坎本土的铜、锡等矿产制造出精美的器皿。他们的绘画表现出了极高的艺术水平,彩陶上的绘画题材丰富,全都形神兼具。可惜,埃特鲁斯坎人的文字尚不能破译,留下许多不解之谜。

虽然希腊文化对特鲁斯坎文化的发展具有一定的影响,但他们的发展主要是在本民族自我创造的基础上成长和发展的,带有鲜明的民族特点,并且它对以后在意大利产生的古罗马文化产生了广泛、深远的影响。

但是多少世纪以来,令历史学家们困惑不已、争论不休的一个问题是:埃特鲁斯坎人究竟来自何处?古希腊史学家希罗多德曾在他的著作中提出,埃特鲁斯坎人来自小亚细亚的吕底亚(今土耳其阿纳托利亚地区)。他们原本是一个酷爱自己家园的民族,后因遭受饥荒而被迫外出谋生,形成大规模向外移民的活动,他们经地中海到达了意大利北部地区,并在那里定居了下来。

公元1世纪的史学家狄奥尼斯奥斯却不同意希罗多德的看法,他认为埃特鲁斯坎人并非由意大利半岛之外的地方迁徙而来,他们是在意大利半岛的本土生长和发展起来的是意大利最早的土著居民。到18世纪时,又有一些学者提出埃特鲁斯坎人既不是来自小亚细亚,也不是乘船从海上来,而是从中欧地区向南越过阿尔卑斯山进入意大利的,因为当时在中欧的考古发掘中发现了一个使用铁器的民族,从各方面判断,他们就是生活在意大利北部波洛尼亚地区的维拉诺瓦人。

时至今日,有关埃特鲁斯坎人来源问题的三种观点,仍然相持不下,但谁都拿不出确凿的证据来证实自己的看法,看来这个难解之谜只有寄希望于考古学的新发现了。

白人、黑人起源之谜

白人、黑人是特征明显的两个人种,关于他们的故事很多,然而,他们是从哪儿迁到目前居住的广大地区的呢?长久以来,人类学家一直在寻找这个答案。

人类起源有二层含义:一个是人类的起源,指的是从古猿怎么演变成人或者是人是何种动物演变而成的问题。是另一个是现代人的起源,指的是现地球上黄、白、黑、棕四色种人是何处、如何起源的。这一段是整个人类进化中离现代最近的、局部的一个阶段,也是很重要的一个阶段。

人类起源于非洲,这是考古学家通过长期的考古发掘得出的结论。人类诞生后,必然会不断地迁移,由于迁移的地方不同,所处的环境不同,从而产生了不同的肤色。居住在非洲的因为阳光强烈,肤色变黑;欧洲因为阳光较弱,肤色就白;亚洲居中,肤色也居中。那么,世界上多色人种都起源于何处,特别是在当今世界上颇有影响的白人与黑人的最早起源地,这是长期以来科学家们关心考证的热门问题。

现在,大多数黑人集中在非洲地区,此外,美洲等地也有黑人生活,那么黑人是起源于哪里呢?在以前,科学家们认为非洲的黑人起源于非洲西部,然后向南迁移。但后来根据考证研究,在南非瓜祖卢的边界洞中发现了据说是11万年前的一个破碎的成人头骨,两个成人的颌骨和一个婴儿的骨骼,具有现代黑人的性状,结合其他的证据,从而认为非洲最早的黑人起源于非洲南部,然后再向北向西迁移的。黑人起源于非洲已经是不争的事实了,但到底起源于非洲的哪个地区,还有待于进一步考古研究。

同类推荐
  • 皇宋锦绣

    皇宋锦绣

    宋朝在文治上面做到了顶峰,诞生了无数可以铭刻到历史上的人物,大文豪,政治家,圣人,军事家,却被蛮族攻破,历史沉沦。穿越本应该死掉的仁宗二子,改变必死的命运,改变将靖康之耻,系统在手天下我有,看一介皇子如何,祛除弊政,强悍自身,追亡逐北,一统天下。
  • 李二狗和武则天

    李二狗和武则天

    一个穿越,不够?那就两个,一起穿越?夫妻一起穿越,这是要干嘛?夫妻双双把家环?李治望向眼前妩媚动人的武媚娘咬牙切齿地说道:“武珝你这个臭婆娘,我是绝对不会爱上你的,现在是唐朝,我绝对不会再让你来管我。”武媚娘微微一笑:“现在我是你后妈,更加好管你。”......唐朝史歌,爆笑来袭,如有雷同,纯属虚构。
  • 红楼之豪门才子

    红楼之豪门才子

    说好的红楼万花丛,贾瑜却来到了孩子堆。。。。
  • 百团大战

    百团大战

    这是抗日战争中足以令每一个中国人自豪的事件,也是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武装力量对抗战做出的卓越贡献之一。《细节见证历史·抗日战争》之《百团大战》着重从中国抗战最艰难时期的大背景——1940年的中日对峙态势、国际局势特点和中国国内形势出发,来进一步凸显百团大战的意义。正面战场四次会战的失利,令中国民众抗日士气受挫;由于看到抗战胜利的可能性大增,蒋介石认为日本迟早必败而又动起反共的老念头……在这种形势下,百团大战打破了“囚笼”,鼓舞了士气,表达了决心,也击退了国民党的反共企图。百团大战就像一把剑,划破了日军的“囚笼”,也划破了笼罩在中国抗日军民头上的阴霾。
  • 穿越从路易十三时代开始

    穿越从路易十三时代开始

    喜欢五百废的历史读者看过来,新的五百废出现了。一切从一场有组织的到十七世纪初欧洲的穿越试炼开始。对于优秀的赵红军和他的三个兄弟而言,航海探险可以有,征服世界也可以有,然而前提是通过五百名额的试炼……首先,他面临的问题是……他是个文科生,而且马上要被抄家了。“在十七世纪打警察犯不犯法呢?”赵红军。
热门推荐
  • 催眠

    催眠

    今年的冬天格外得冷。在北京待过一段时间,知道了暖气的好处,就很难适应家里的清冷了。晚上熬夜,总觉得手脚冰冷,取暖器开到最大档也无济于事。冻得受不了了,正考虑关了电脑上床睡觉,手机突然响了。我的第一反应不是去拿手机,而且跳到了一边——真是被吓到了。自打从北京回来之后,手机就成了可有可无的摆设,它终日沉默,唯一的变化就是垃圾短信一天天增加。当我都快忘了它的存在时,手机又自己蹦了出来。“喂,你知道现在都几点了吗?这个时间打电话不怕我睡了吗?”“现在是北京时间一点半,我知道你肯定没睡!”电话是麦子打来的。
  • 杨梅女酱

    杨梅女酱

    杨梅酱卖得好好的,某天老爹突然爆料祖上有本神功秘籍!为得到秘籍,拓跋夜雪以皇妃的身份,兼职女将军出征,还打了个小胜仗。皇帝老头高兴得老泪纵横,当场把唯一的儿子送给她当贺礼!当今皇子殿下何许人也,这礼谁TM敢要!?为了世界和平,夜雪翻墙逃了……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相墓手札

    相墓手札

    沐林枫是一个厨师,因为出身于精通相墓之术的“疙瘩”世家,被国家一个重点课题组找到,希望他帮助寻找能够证明“华夏文明起源”的商末古墓。就在沐林枫答应东方教授参加课题组的同时,国外的文物走私集团也派出了盗墓高手,准备与课题组争抢寻找攸候喜的陵墓。要找到古墓必须先找到沐家祖传的《帝葬山图》,于是沐林枫成了双方争夺的对象。沐林枫在曾祖的坟墓中发现了祖传的相墓之术,要想继承相墓绝技就必须成为看护古墓的“守灵人”,当沐林枫成为守灵人后,却发现自进退两难,因为课题组的工作是寻找和挖掘《帝葬山图》上的古墓,而他的责任是保护古墓不受打搅。
  • 虚拟社会管理

    虚拟社会管理

    虚拟社会是网络时代一种新的社会存在形式,是人们通过互联网从事各种活动形成的社会关系体系。本书从虚拟社会的概念、历史演进、特征出发,分析和梳理了我国虚拟社会管理的现状、问题并提出改善建议,通过对近年来发生的网络热点事件的分析,重点阐述网络舆情传播的规律、特点和应对措施,以及对网络突发性群体事件的处理方式;同时,结合实践,研究了网络问政、网络监督与网络反腐、微博的“革命”、网络信息安全以及如何重塑领导干部网络形象及网络公关等问题,为领导干部提高虚拟社会管理能力提供参考和帮助。
  • 红宝石陷阱

    红宝石陷阱

    艾丹·卡弗直视着侦探的眼睛。灯光昏暗、冷冰冰的审讯室里虽然只坐了他们两个,但艾丹知道得很清楚,双面玻璃的外面有个观众。“怎么回事,艾丹?”巴黎警察局的侦探拉钱斯冷冷地问。“我已经说过了,我不知道那条该死的项链是怎么跑到我那里的。昨晚,吉娅·文丘里出现在我的旅馆房间里时戴着这条红宝石项链,我一点儿不知道为什么她走的时候没有把它带走。”“就是两个星期前保险公司雇你调查的那个吉娅·文丘里吗?”拉钱斯讥刺地问。艾丹点点头。拉钱斯又问,“如果我记得没错,你证明她的公寓遭到了入室盗窃,她那晚没有佩戴的珠宝的确被偷了,并排除了她诈骗的嫌疑,而现在你却告诉我她是在陷害你?”拉钱斯扬起眉毛。
  • 寒家玫瑰

    寒家玫瑰

    在侍王市紧靠体育场的街道旁,有一片贫民区。一条条灰秃秃的毫无现代城市色彩的小胡同里边,都是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建的简易式低矮平房或楼房,里边住的大都是原水泥厂职工。这是一个真正的城市贫民区。水泥厂二十多年前就倒闭了,这些职工和家人,有的拿到微薄的补偿金或退休金,在社会中靠自身能力维持着最低生存状态,也有在极端绝望中混日子的各色人等。不过这些老职工以及家庭之间仍然不缺乏原有的企业亲情。最靠近大马路路口的一条胡同口上,有一个利用楼梯底和楼道空间垒起的小卖部,还分成里外间。
  • 把每一寸光阴过成良辰美景

    把每一寸光阴过成良辰美景

    《把每一寸光阴过成良辰美景》分为五辑,70余篇暖文。作者在平淡的光阴里,寻找生活的美意,用轻快生动的语言描述生活中的场景。书写名人、热点事件;书写普通人、平凡事;书写孩童的天真纯净;书写温暖细碎的小城时光;书写寻常日子的小确幸,小感动。语言干净唯美,内容温暖积极。如果你细读,会发现有美好如阳光,暖暖铺下来……
  • 定川遗书

    定川遗书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玄都律文

    玄都律文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被风吹走的爱情(中国好小说)

    被风吹走的爱情(中国好小说)

    人只有在生死攸关的当口,才能看清什么才是真正重要的。疾病让马丁重新认识了自己,让他对从前颓废的生活后悔不已。他开始理解他人,愿意记住他们的美好。正是青春的我们,没有理由怨天尤人,埋怨生活,因为我们还有爱的能力,还能够去爱一切可以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