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075400000004

第4章 惧者生存:常青企业的永恒法则(1)

海尔——“永远战战兢兢,永远如履薄冰”

1996,海尔的第一代“小小神童”夏季洗衣机惊世而出,一举打破了常人夏季手洗衣服的习惯,创造了洗衣机销售的淡季神话。然而,好景不长,一位上海用户因为“小小神童”洗衣机塑料进水孔处一个“毛刺”划伤了小手指而投诉媒体,对海尔的售后服务和产品设计提出了疑问。她投诉文章的题目是《海尔怕什么》,可谓意味深长。

小小毛刺,使收到文章复印件的杨绵绵总裁心里沉甸甸的:海尔到底哪里有毛刺?海尔到底刺伤的是用户的手指还是一大片关心海尔的人的心?《海尔人》在头版三续三期发表述评,题为《我们怕什么》,文中说:“集团16年来一直保持高速、稳定的发展势头,面对国内外强劲的竞争对手,我们从未怕过;面对无序的竞争,我们从未怕过!我们究竟怕什么?张首席多次指出:‘我们唯一害怕的只有我们自己!’……在我们周围,既有看得见的毛刺,又有看不见的毛刺,最可怕的就是看不见的思想上的毛刺。”“从洗衣机‘毛刺’的追踪过程中我们得出了这样的结论:物质文化有毛刺,是制度文化出了毛刺;制度文化有毛刺,是观念上有毛刺。”

2000年11月25日,在集团高级管理人员OEC互动培训会上,张瑞敏又以“毛刺”事件为例,再次对高级管理人员提出了同样的问题——我们到底怕什么?管理人员一一发表看法,有的干部能够谈出怕什么,有的干部大话连篇,其实就是根本什么也不怕。张瑞敏对谈不出怕什么的干部进行了严厉批评,并指出:

干部怕的就是不知道自己怕什么。

在海尔,管理干部平均年龄只有26岁。对此,张瑞敏既高兴,但同时也有一种深深的忧虑。他说:“海尔管理干部平均只有26岁。这个年龄,特别容易接受新生事物,敢打敢拼,但毕竟刚出校门两三年,在海尔又一帆风顺,容易麻痹与自满,认为天下太平了,什么事都很简单,不在话下。当这种情绪汇聚起来,形成一种氛围,一旦遇上风流,就非常危险了。”

鉴于这种情况,张瑞敏提议,海尔的高层管理干部都必须研读郭沫若的《甲申三百年祭》,重温毛泽东在1944年的“小胜即骄,大胜更骄,一次又一次吃亏”和黄炎培的“极胜而衰”的教诲,保持清醒,增强危机感,上下携手同心,选出“周期率”的厄运。

由此,张瑞敏制定了海尔的生存理念:永远战战兢兢,永远如履薄冰。

1995年4月9日至12日,张瑞敏、杨绵绵带领下属三个企业的负责人一行八人去看了苏北的“春兰”和苏南的“小天鹅”。大家感到最震动的就是这两家企业的危机意识。“春兰”的干部职工当年春节只休了三天假,从初四上班到4月,一天也没歇过;“小天鹅”的员工最关心的是厂门口有没有提货的汽车在排队,如果没有就如末日来临,惶恐不安。他们虽然没有海尔的日清制度,但每天全体干部都开早会、晚会,当日遗留问题解决不好不回家,逼得科研、营销部长不得不住在厂里,一周才回家一次。相比之下,这八人几乎同时感到:我们的危机意识不如人家。

为了唤醒危机意识,张瑞敏给大家讲述了意大利梅洛尼公司的故事。20年前,美国GE公司把意大利梅洛尼公司的负责人梅洛尼先生叫过去说,我们决定收购你的公司,你回去准备一下。梅洛尼先生很生气地答道:我没有决定卖掉我的公司。美国人撂下一句话:那你回去就等着瞧吧!

20年后,梅洛尼公司还存在,品牌还是自己的,并且家电产品已在欧洲占有相当大的份额,梅洛尼老先生这20年的日子是怎么过来的呢?

“这20年来,我就是拼命地跑,不敢喘气,只有这样,我的公司才避免了被别的大公司吞并。”

这是梅洛尼先生在博览会上亲自讲给张瑞敏的故事。这样的故事在上万员工圈内很快成为议论的话题。

做洗衣机的戚生说:拼命地跑,首先要战胜自己的惰性。驻外人员远离集团大本营,日常行为主要靠自身素质的约束。我们在北京时,商场就这样评价说:“外地驻北京人员中,没有时间玩棋的只有海尔。”能源公司的学锋说:”拼命地跑,我想也是要有目标的,没有目标盲目地跑,也同样会被吃掉。我想我们的目标就是既要‘人人面对一个市场,人人面对一个对手’,还要‘人人吃掉一个对手,人人赢得一个市场’。人人都做到这一点,我们海尔才能创出世界名牌。”

“永远战战兢兢,永远如履薄冰”的危机意识已经渗透每一个海尔人的思维观念之中。

基于这种“惧者生存”的企业文化理念,邻导层要求全体海尔人树立一个正确的态度,具体体现为:

(1)用户第一。

(2)重视服务与质量。

(3)积极正确地思考。

(4)敞开心胸,乐于沟通和协调。

(5)承担责任。

(6)乐于合作。

(7)肯定自己工作的价值。

(8)以团队的一分子为荣。

身为海尔集团掌舵的张瑞敏深知自己身上责任重大,他时刻提醒自己保持危机意识。“今天的海尔,像高速公路上的一辆车,速度非常快,风险非常大。但是你又不能慢下来,慢了就不能实现目标。唯一的就是保证方向不能出任何错误。这对我来说实在太难太难了!

“我在海尔与海尔一定健康发展不能简单画等号。你把企业做上去,你又把它做垮,成也萧何,败也萧何,这种事例不说中国,在世界上也不胜枚举。一着不慎,企业就可能垮在自己手上。”“企业在快速发展,对我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了。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局限性,你必须不断地超越。海尔到了今天,如果因为我超越不了自己的局限性而出问题,不会是小问题,一出就是泰坦尼克号。一般来说,我当然要学习、要思考、要提高,但随着事业的发展,推动企业的力量越来越多,关系越来越复杂,我今后的角色应主要定位于整合,把各方面力量更好地整合在一起。”

古人云,“上行而后下效”。如果一个企业的领导者缺乏危机意识,那么整个企业的人也就很难做到居安思危,整个企业就会弥漫着一种无所谓的企业文化,这样,企业就很难逃脱“泰坦尼克号”的悲剧。

微软——“微软距离破产永远只有18个月”

作为世界首富,全球最成功的企业之一的微软公司的总裁,有一句话可能更准确地表达出盖茨心中的想法。这句话也是盖茨非常喜欢的微软公司文化中的一条内容:“每天早晨醒来,想想王安电脑,想想数字设备公司,想想康柏,它们都曾经是叱咤风云的大公司,而如今它们也是烟消云散了。一旦被收购,你就知道它们的路已经走完了。有了这些教训,我们就常常告诫自己——我们必须要创新,必须要突破自我。我们必须开发出那种你认为值得出门花钱购买的Windows或Office。”

盖茨历来以悲观的论调谈论微软,即使是在微软最鼎盛的时期,他也一再强调微软离破产只有18个月的时间。当微软利润超过20%的时候,他强调利润可能会下降;当利润达到22%时,他还是说会下降;到了今天,他仍然说会下降。他认为这种危机意识是微软发展的原动力。微软著名的口号“不论你的产品多棒,你距离失败永远只有18个月”,正是这种危机意识的体现。

微软的危机感使得它找到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那就是持续创新。事实上,盖茨一直也没有停下创新的脚步,无论在任何场合,只要是软件能发挥其效益的地方,他都会让微软顾及到。因此微软为手表开发软件,为电话开发软件,电视机、汽车上也有微软的产品。不过这些东西有的需要很长时间才能被大众接受。例如微软为有线电视网络开发的软件直到最近几年开始才赢得了大量的客户,而相应的开发工作历时已超过了十年。

在盖茨的眼中,每一项新技术的发展对于微软来说都是福音。因为利用这些新技术、新产品,微软可以通过研发新软件的方式快速进入这些新的领域。盖茨说:微软的成功秘诀之一就是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提速,走到别人的前面去。

2004年5月底,当病毒和信息安全问题一再困扰电脑用户时,微软宣布开始出售一种可由电脑制造商预装在服务器内的网络安全软件,从而正式拉开了自己进入网络安全软件市场的帷幕。出于对科技进步的关注,微软从来都不缺乏市场敏感。微软从2002年初开始不断提升操作系统的安全性与可靠性,并在2003年收购了一家罗马尼亚软件公司的反病毒技术,从此走上了开发杀毒软件的道路。

开发杀毒软件并不是微软的强项。但盖茨更清楚地知道,技术是主导市场的主要因素之一。作为企业,技术创新永远是生存必不可少的手段。追逐潮流的结果就是促动企业不断设计、生产出市场需求的各种新产品。一个企业能否持续不断地进行技术创新、产品创新,开发出适合市场需求的新产品,成为决定该企业能否实现持续稳定发展的重要问题。尤其是在科学技术发展日新月异、产品生命周期大大缩短的新经济时代,企业产品面临的挑战更加严峻,不及时更新产品,就可能导致企业的灭亡。

计算机领域有一个人所共知的“摩尔定律”,它是由著名的芯片制造厂商——英特尔(Intel)公司创始人之一戈登·摩力(GordonMoore)经过长期观察后,于1965年4月19日提出的。

“摩尔定律”基本定理:

1.集成电路芯片上所集成的电路的数目每隔18个月就翻一番。

2.微处理器的性能每隔18个月提高一倍,而价格下降一倍。

3.用一个美元所能买到的电脑性能,每隔18个月就翻两番。

“摩尔定律”所阐述的趋势一直延续至今,且仍不同寻常地准确。它印证了英特尔公司高速成长的辉煌历程,同时,也是微软公司持续常青发展的秘诀之一。

在微软发展的初期,盖茨一直是靠给大公司提供软件产品而生存。但是当时两大电脑生产商苹果公司和IBM公司也在试图研发自己的软件,试图借机摆脱微软。这两大公司的结盟,让盖茨感到了很大的压力。他把新一轮竞争的目标确定在多媒体上。

“所以,我们要感到危险已经逼近,开发和研制工作必须争分夺秒!谁控制了多媒体电脑,就可以通过全球上亿台个人电脑实行软件控制。”盖茨强调,“我们的目标就是必须争创多媒体产品的行业标准!这个目标我们志在必得!”

在电脑世界,每一种产品的出现,都会经过一段激烈的竞争,然后由胜利者来颁布行业标准。在过去,IBM个人计算机确立了个人计算机标准,而微软公司的MS-DOS确立了操作系统的标准。如果一家公司确立了行业标准,就意味着获得了行业控制权和滚滚而来的巨大财富。盖茨也正是基于落伍者将被淘汰的想法追求创新,追求创立行业标准。“对于多媒体的竞争,我们和对方各具优势,现在问题的关键是看谁能抢在前面。”

微软和英特尔公司两家计算机巨擘的成功经验,可以给我们很多有益的启发,同时警示竞争时代瞬息万变,任何一个企业稍稍疏忽就将面临着破产的可能,正如硅谷一家经营者说的那样:“你永远不能休息,否则,你永远休息。”不仅仅是微软,对于所有处于科技革命时代的企业来说,对科技潮流的把握是它们制胜的前提,持续创新是它们必须拥有的能力,也是最实用的能力,这种能力会帮助它们打破持续发展的瓶颈。

英特尔——“只有那些危机感、恐惧感强烈的人,才能够生存下去”

世界著名的信息产业巨子,英特尔公司的缔造者安迪·葛罗夫,在功成身退之时,回顾自己创业的历史,曾深有感触地说:“只有那些危机感强烈、恐惧感强烈的人,才能生存下去。”

恐惧,无疑是一种不良的心志,而居安思危是使“惧”成为不惧的新起点。“惧”是审时度势的理性思考,是在超前意识前提下的反思,是不敢懈怠、兢兢业业、勇于进取的积极心志。正是在这种惧者生存的经营理念下,“英特尔”在安迪·葛罗夫的领导下,成为全世界最大的的半导芯片制造商。

“英特尔”成立时,葛罗夫在研发部门工作。1979年,葛罗夫才出任公司总裁,刚一上任,他立即发动攻势,声称在一年内要从摩托罗拉公司手中抢夺2000个客户,结果“英特尔”最后共计赢得2500个客户,超额完成任务。此项攻势源于其强烈的危机意识,他总担心英特尔的市场会被其他企业占领。

1982年,由于经济形势恶化,公司发展趋缓,他推出了“125%的解决方案”,要求雇员必须发挥更高的效率,以战胜咄咄逼人的日本。他时刻担心,日本已经超过了美国。

在销售会议上,可以看到身材矮小、其貌不扬的葛罗夫。他的匈牙利口音使其吐词不清,他用拖长的声调说:“‘英特尔’是美国电子业迎战日本电子业的最后希望所在。”这一刻,几百名青年男女热血沸腾,似乎被一个共同的命运所吸引,甘愿牺牲一切去完成一个神圣的使命:把生产出来的芯片卖掉!

同类推荐
  • 狼性法则全书

    狼性法则全书

    在这残酷的竞争环境和微利时代,学习狼性生存法则势在必行!市场经济波涛汹涌,诡谲多变,外国企业却在我国纵横捭阖,蚕食市场,鉴于此,我国大大小小的企业,面对来势汹汹的市场竞争,于是将狼性精神作为了企业强势管理与实战营销的誓师号令,为企业竞争决胜和强劲发展注入了震撼的动力。
  • 这是最好的我们

    这是最好的我们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时光从岁月的那头到岁月的这头,串起我们所有的人。透过岁月的红尘,我们依稀看到前面似有无数龙钟老人正伴夕阳西下,也有无数初生幼儿正刚呱呱坠地——我们就这样被分割成了一代又一代的人。这就是我们“80后”和“90后”流行语中所说的“长江后浪推前浪,前浪撞死在沙滩上”。其中似有莫名其妙的豪迈,有令人费解的冷漠,也有一丝难以言状的淡定!
  • 理想与道德修养(道德修养集成)

    理想与道德修养(道德修养集成)

    理想人格和理想的社会道德状况。是个人和社会道德的最高境界。它一方面体现理想的社会道德状况,另方面这种理想的社会道德又通过一定社会或阶级的理想人物及其高尚的道德品质体现出来,是两者的统一,道德意识的内容之一。《理想与道德修养》写得很好哦,快点买一本来看看吧。
  • 穷人怎么办

    穷人怎么办

    为什么世界上到处都是有才华的穷人?为什么你至今都没有获得你梦想的成功?我曾拿这个问题问我的一些朋友。我的朋友有的茫然,有的思索一会儿,迟疑地说出几点理由。显然他们在这之前都没有问过自己这个问题。然后,我给他们讲了本书中的一些故事。他们的反应不出我的所料:有的表情凝重,陷入了沉思;有的情绪激动,眼含热泪……为什么世界上到处都是有才华的穷人?你为什么还不是赢家?或许,对这个问题,第一重要的不是找到答案,而是提问本身。不做有才华的穷人,要相信,在这个世界上不会没有你的位置。
  • 家业传承:富二代采访手记

    家业传承:富二代采访手记

    历时三年行遍珠江两岸采访50多家家族企业的“富二代”,精心挑选15篇代表性案例详细记录“富二代”成长历程。
热门推荐
  • 异界大帝都市纵横

    异界大帝都市纵横

    少年江凌,神秘失踪十年!然而十年后,当他再次重回地球!什么豪门家族!什么超级势力!全都得通通匍匐在他脚下!这十年他到底去了哪里?在他的身上到底又发生了什么?欢迎加入异界大帝都市纵横,群聊号码:974715019
  • 谁可相倚

    谁可相倚

    星期天一大早,钱书明就起了床,随便套了一身休闲服去医院附近的菜市场买菜,莉莉和弯弯还都在睡懒觉,他决定为她们做点好吃的。他准备熬点排骨汤,再做一条西湖醋鱼,每回辛苦换回的都是莉莉的讥讽,说他恶习难改,总喜欢钻到厨房去。他争辩道,不进厨房我们吃什么?不等莉莉回答,弯弯便高喊,麦当劳!他恨透了洋快餐,近年来他渐渐有些发福,幸好还没谢顶,就衬得莉莉和弯弯更瘦弱,像豆芽菜一样。
  • 重生男神请多关照

    重生男神请多关照

    【女扮男装,强强,1v1】叶潇然此生住过孤儿院,当过影后,被挚爱背叛成过通缉犯,只因一双通灵宝眼最后落得于狗争食惨死下场,夜萧然,夜家唯一的继承人,却是天生懦弱无能甚至被人打死无人问津。再睁眼,叶潇然成了夜萧然,偶得最强(坑爹)不是,是最强通灵系统,废物变天才,学渣变学霸,天生影帝,网文大神,最强编剧,电竞头名第一……一个不小心竟然是混成了国民男神。“国民男神又如何,还不是拜倒在我身下。”“哟,枭爷,你总算承认是你拜倒在我的石榴裙下了。”枭爷闻言,挑了挑眉:“你来试试就知道谁败在谁身下了。”
  • 抱错娘子进对房

    抱错娘子进对房

    他是龙堡的大少爷,俊美无双却也病入膏肓,娶亲冲喜却每次都不顺当,新娘子不是死就是疯,终于,老天厚待了他一次,让他抱得美人入了洞房,却完全没注意到他身后,有个崩溃的声音在叫:老兄,她是我媳妇……
  • 沧海2:东岛西城

    沧海2:东岛西城

    姚晴盗得地部画像,化身丑奴儿潜入南京城中,招来西城一众高手的追捕。她与陆渐重逢后,谷、陆、姚三人携手,与接连而至的西城八部、东岛四尊斗智斗勇,经历连番苦战,终于成功逃离南京。谷缜希望找到四大倭寇,洗刷自己所受的冤屈,但关键时刻,线索总是被藏在暗处的仇家逐一掐断。在此过程中,谷缜与天部沈舟虚立下赌约,不仅赢得一命,还助身陷囹圄的戚继光重获重用,再次领兵抗击倭寇。一路逃亡的三人终于还是被追蹑而至的东岛高手找到,谷缜落入一心想谋害他的继母白湘瑶手中。姚晴也深受重伤,被同样想凑齐八幅祖师画像的宁不空抓走。为救姚晴,“黑天劫”即将发作的陆渐赶往了天柱山……
  • 砚压群芳

    砚压群芳

    【广西师大出版社出版】桃叶父母双亡,家徒四壁,母亲只给她留下了一个刚刚出生的小妹妹。为养活自己和妹妹,桃叶去书法名家卫夫人的私塾里打杂,结果遇到了四位爱捉弄人的贵公子:王献之、谢玄、郗超、桓济,和几位极具特色的教书先生:猫先生、墙头草先生、子曰先生、惊堂木先生;以及声称爱财如命,兼有奇特嗜好的卫夫人。不久,桃叶就被神秘女子骚扰毒打,她原本以为不过是爱慕王献之的女子在跟自己争风吃醋,最后却惊惧地发现,自己居然卷入了一场宫廷争斗之中。**************************************桃叶心语:都说我心比天高,可惜身为下贱,那又如何?就算是小麻雀,也有一双飞翔的翅膀,也可以仰望天堂.(我的其它书:《极恶皇后》由陕西师大出版社出版;《美人卷珠帘》正在连载中)
  • buttered side down

    buttered side down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零度地平线

    零度地平线

    这本书已经很久没有更新了,因为那时我都是想到哪写到哪的,完全没有规划,当然不可能写大纲,写到现在已经不知道该怎么写了,所以我就停了下来,开了本新书,那本书我花了不少时间写大纲写设定,已经开始上传了,这本书的话我也没有放弃,会继续写下去的,只是暂时还没法更新,因为大纲还没有完全编写好,下次再更新的时候应该会进行一次大改,会从第一章开始重新上传!虽然这本书的成绩并不怎么样,但感谢大家一直以来对我的支持!谢谢!!
  • 懒人天下

    懒人天下

    白莫雨,白石集团幕后掌权人,黑社会组织金牌军师杀手,一朝穿越,不改低调本性,更添变态天赋。穿越前,懒得出奇的她,是第一财团幕后掌权人,黑社会组织金牌军师杀手。穿越后,懒得离谱的她,是小小一枚大堡弟子,大大一枚集斗气师、驯兽师、炼器师等各种职业于一身的天才高手。白宇,斗气师大师兄,谪仙般的翩翩公子,待人疏离有礼,唯独对她关心备至。白阳,武士大师兄,八卦王、话唠、处事随心随欲的他,唯独对她牵肠挂肚。七皇子,皇帝最为宠爱的三个皇子之一,天赋卓绝、惊采绝艳、冷血无情,唯独对她无可奈何。三皇子,皇帝最为宠爱的三个皇子之二,冰山皇子、面瘫俊男,唯独对她倾城微笑。五皇子,皇帝最为宠爱的三个皇子之三,妖孽男子、花心萝卜、游戏人间,唯独对她钟情一世。。。。。。。(美男多多,轮番上场,神秘省略。)男强女强,一对一,穿越玄幻青春纯爱小说。轻松无虐,少重口味,美男多多,美女少少。(如若觉得女主强大的过分、情节不够合理,严谨受不了yy的亲们看不下去,请点击右上角红叉叉离开,请勿用各种不文明用语谩骂,谢谢。)
  • 北大心理课

    北大心理课

    找到内心的出路,内心的强大才是真正的强大!未名湖畔、博雅塔下,跟北大学者们聊聊心理!探寻北大人的成功之路,就必须从研究北大心理课开始!本书收录了季羡林、周国平、俞敏洪等众多北大学人、学子的人生感悟和精彩观点,解读现代人的焦虑的心理问题,借大师的智慧之眼,帮助读者理清困惑,还心灵一片宁静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