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062300000025

第25章 王昌龄

王昌龄(约690-约756),字少伯,京兆长安(今陕西西安)人。开元十五年(727),登进士第,任秘书省校书郎。开元二十二年(734),他又应博学宏词科登第,授汜水(今河南巩县东北)县尉。约开元二十五年(737)秋,因事被贬谪岭南。次年,他由岭南北返长安,并于同年冬天被任命为江宁(今江苏南京)县丞,世称王江宁。在江宁数年,又受谤毁,被贬为龙标(今湖南黔阳)县尉。安史乱起,王昌龄由贬所赴江宁,为濠州刺史闾丘晓所杀。王昌龄诗以边塞、闺情宫怨和送别为多,生前就负盛名。他的七绝与李白并称,被誉为“七绝圣手”。

出塞

王昌龄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1]。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2]。

注释:[1]但使:只要。[2]龙城:龙城是匈奴祭天集会的地方。飞将:指汉朝名将李广,匈奴人畏惧他的神勇,特称他为“飞将军”。阴山:昆仑山的北支,起自河套西北,横贯今内蒙古南部,是我国北方的屏障。

鉴赏:这是一首边塞诗歌中的佳作,主要内容是感叹边战不断、国无良将。诗的首句最耐人寻味,具体含义历来争议颇多,明代李攀龙、清代沈德潜都有自己的见解。此句以互文的形式歌咏边塞的天地,依然是可爱的秦汉时的明月,秦汉时的边关,可至今依旧战事仍频。二句写征人未还,也有穿越时空的历史感,诗人所看到的,不是一时一地的出塞将士远去不回,而是千百年来,绵延不断的热血男儿悲壮而惨烈的出征场面。有了第一句的时间背景,第二句诗词也就有了更加深厚的历史沧桑感。三、四句借用汉时英勇善战、爱兵如子的“飞将军”李广的典故写出普通老百姓对于良将的渴求,表达了人民希望和平的共同心声。

全诗以浑厚的气势,唱出了雄壮豁达的主旨,气韵流畅,一气呵成,千百年来一直备受推崇。

塞上曲

王昌龄

蝉鸣空桑林,八月萧关道[1]。

出塞复入塞,处处黄芦草。

从来幽并客,皆共沙尘老[2]。

莫学游侠儿,矜夸紫骝好[3]。

注释:[1]空桑林:一作“桑树间”。萧关:宁夏古关塞名。[2]幽并:幽州和并州,今河北、山西和陕西一部分。共:一作“向”。[3]游侠儿:指恃武勇、逞意气而轻生死的人。矜:自命不凡。紫骝:泛指骏马。

鉴赏:这首乐府歌曲是写非战的。诗由征戍边塞不回,而告诫少年莫夸武力,抒发非战之情。

“蝉鸣空桑林,八月萧关道。出塞复入塞,处处黄芦草。”这四句写边塞秋景,无限肃杀悲凉,寒蝉、桑林、萧关、边塞、秋草都是中国古代诗歌意象里悲情的代名词,诗歌开篇刻意描写肃杀的秋景是为后来的反战主题作背景和情感上的铺垫。写戍边征人,寄寓深切同情。“从来幽并客,皆共沙尘老”,与王翰的“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可谓英雄所见,异曲同工,感人至深。幽州和并州都是唐代边塞之地,也是许多读书人“功名只向马上取”、“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的追逐名利的地方。然而,诗人从这些满怀宏图大志的年轻人身上看到的却是“皆共沙尘老”的无奈结局。末两句,以对比作结,通过对自恃勇武,炫耀紫骝善于驰骋,耀武扬威地游荡,甚至惹是生非而扰民的所谓游侠的讽刺,深刻地表达了作者对于战争的厌恶,对于和平生活的向往。前面讲的“幽并客”的时候,作者还没有什么贬意,字里行间里还隐约可见对于献身沙场壮士的惋惜之情。用“游侠儿”来形容那些只知道夸耀自己养有良马的市井无赖,作者的反战情绪表达得非常彻底。

本诗描摹边塞秋景,有慷慨悲凉的建安遗韵;写戍边征人,又有汉乐府直抒胸臆的哀怨之情;讽喻市井游侠,又让人看到了唐代锦衣少年的浮夸之风。

塞下曲

王昌龄

饮马渡秋水,水寒风似刀[1]。

平沙日未没,黯黯见临洮[2]。

昔日长城战,咸言意气高[3]。

黄尘足今古,白骨乱蓬蒿[4]。

注释:[1]饮马:给马喝水。[2]平沙:茫茫无际的沙漠。没:落。黯黯:同“暗暗”。临洮:今甘肃岷县一带,是长城起点。[3]长城战:指开元二年(714),唐将杀敌数万,“洮水为之不流”。成:都。[4]蓬蒿:泛指野草。

鉴赏:这首乐府曲和《塞上曲》一样,都是表达作者反战思想的。如果《塞上曲》还是含蓄讽喻的风格的话,那么《塞下曲》就是作者反对战争、向往和平生活心情的表达了。

此诗是以长城为背景来叙述的,以第一人称,用“我”的视角来描述战争给人民带来的痛苦。“饮马渡秋水,水寒风似刀”,用水的冰冷刺骨来侧面说明塞外环境的恶劣。风和刀的比喻,在唐人诗歌里多有运用,如“风头如刀面如割”,应该是那个时期诗人们普遍的日常用语。

“平沙日未没,黯黯见临洮。”这两句诗情景交融,很好地写出了作者所见。从“渡秋水”到“见临洮”,写实感很强,朴实无华,信手写来,却感伤至极。“黯黯”两字叠用,通过声音的重复来表达心中的哀怨,实在是入木三分。

后四句写长城一带,发幽古之思,历来战争不断,白骨成丘,景象凄惨。所谓“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一将功成万骨枯”,多少征战将士的白骨都被遗弃在莽莽野草之间,多少辉煌的人世功名都掩埋在了那漫漫的黄沙之下!全诗写得触目惊心,深刻地表达了作者的非战思想。

春宫怨

王昌龄

昨夜风开露井桃,未央前殿月轮高[1]。

平阳歌舞新承宠,帘外春寒赐锦袍[2]。

注释:[1]未央:汉宫殿名,借指唐宫。露井:没有盖子的井。[2]平阳歌舞:平阳公主家中的歌女。

鉴赏:本诗是一首讽喻诗,虽然明写汉武帝宠新欢、厌旧人,实际却暗暗讽喻唐明皇专宠杨玉环,整日流连于宫闱之中,不理国事。

诗写春宫的哀怨,却无怨语怨字。本诗的前两句秉承王昌龄诗一贯的融和意象于感情之中的特色,“昨夜风开露井桃”,如此良辰美景,过去自己欢宴的未央宫却成了新人的受宠之处。“月轮高”既是写实,又表达了一种不可高攀、可望而不可即的艳羡和落寞心理。卫子夫原来是平阳公主家里的歌女,因美貌善舞,被汉武帝看中,召入宫中,大受恩宠,“新承宠”就是说的这件事情。“帘外春寒赐锦袍”更是用最典型的事例道出了新人受宠之深,在桃李芬芳的阳春季节,“赐锦袍”纯属多余的关心,这看似无聊的举动恰恰入木三分地刻画了失宠的宫女对受宠的新人的怨恨。同时,也深刻揭示了皇帝整日不理国事,沉迷于宫闱之间的极度荒淫。

这首诗看似无怨,怨至深,看似无恨,恨至长。讽而不俗,讥而不露,深得诗家三味。

长信怨

王昌龄

奉帚平明金殿开,暂将团扇共徘徊[1]。

玉颜不及寒鸦色,犹带昭阳日影来[2]。

注释:[1]奉帚句:意为清早殿门一开,就拿着扫帚在打扫。团扇:班婕妤曾作《怨歌行》:“新裂齐纨素,皎洁如霜雪。裁为合欢扇,团团似明月。出入君怀袖,动摇微风发。常恐秋节至,凉飚夺炎热。弃捐箧笥中,恩情中道绝。”[2]昭阳:昭阳宫,赵昭仪所居,宫在东方。日影:这里也指皇帝的恩宠。

鉴赏:这首宫怨诗是借咏汉班婕妤之事从而慨叹宫女失宠之怨。班婕妤是班固的祖姑母,初受汉成帝宠幸,后成帝偏宠赵飞燕姊妹,她即求供养太后于长信宫,孤伶伶地度过余生。

“奉帚平明金殿开,暂将团扇共徘徊。”金殿指明皇太后之处所,奉帚指明落寞的处境,持团扇徘徊指明风韵犹在而心有所不甘。班婕妤曾作《怨歌行》,以秋扇之见弃,喻皇恩之中断。“玉颜不及寒鸦色,犹带昭阳日影来。”古代以日喻君王,这里的日影喻君王的恩宠。昭阳殿即赵飞燕姊妹受宠之地,丑陋的乌鸦尚可飞过殿前,泽被皇恩,而幽闭长信宫的自己却连见皇帝一面也不可能,以黑比白,以丑比美,以人比动物,表达了落寞感伤异常。

本诗用典含蓄、对比奇特、寓意曲折,确实堪称宫怨诗歌的代表作。

闺怨

王昌龄

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1]。

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2]。

注释:[1]凝妆:盛妆。[2]悔教:悔使。

鉴赏:这是一首闺怨诗,抒写了一个少妇登楼赏春所产生的心理上的变化。本题是写闺怨,全诗却从快乐的赏春活动写起,以观景转而写悲情,更添全诗的凄凉之意。

诗的一、二句,写的是少妇不知愁,看见春日融融,于是细心化妆,登楼远眺。其实,登楼在中国古代一般多是排忧解愁、抒发感情的活动,少妇登楼赏春,本身就有排解心中幽思的潜意识在里面。“士为知己者死,女为悦己者容”(战国刺客豫让语),少妇精心化妆却无自己心爱之人欣赏,反喜为悲早已形成。

诗在第三句急转。杨柳在中国古代几乎就是离愁的代名词。和红豆的相思一样,杨柳本身就代表着离愁别恨。正因为如此,不知愁的少妇一见杨柳,潜意识里的思夫之情一下就被激发了出来,“悔教夫婿觅封侯”是多么沉痛的哀伤。在那个时代,男人的普遍心理都是“功名只向马上取”、“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这种昂扬的进取精神造就了盛唐的伟业宏图,然而也牺牲了多少闺中怨妇的光阴!

芙蓉楼送辛渐

王昌龄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1]。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注释:[1]芙蓉楼:原址在今江苏镇江西北。楚山:古时吴、楚两地相接,镇江一带也称楚地,故其附近的山也可叫楚山。

鉴赏:芙蓉楼原名西北楼,在今江苏镇江西北。这首诗大约作于开元二十九年(741)以后。王昌龄当时为江宁(今南京)丞,此诗为他当时送朋友辛渐所作的两首诗中的一首。

诗歌前两句用寒雨夜入吴地反衬自己对朋友的一片深情。可以想象,作者是一晚没有入睡,浮想联翩,才能感觉到“寒雨连江夜入吴”的恢弘气势。以这样一幅巨大的水墨山水画作为铺垫,作者不仅道出了对朋友的真情,而且为即将产生的离别平添了无限的悲凉气氛。“平明送客楚山孤”,孤独的楚山正是作者在朋友行将离去以后的自我写照。孤独的楚山既是写实景,也是王昌龄心灵的外化。作者对于朋友别离的真挚感情隐于字里行间,细读起来,感人至深。三、四句是千古传唱的名句,本来是一个再平常不过的问候,在王昌龄的笔下,却有了石破天惊的回答。六朝时,诗人鲍照就曾用“清如玉壶冰”来自喻高洁清白的品格。唐时,姚崇、崔颢、李白、王维等诗人都曾以冰壶自勉,表达自己光明磊落、表里如一的品行。诗人当时身处贬谪之中,“一片冰心在玉壶”不仅是对亲友问候的回答,同时也是自己屡遭贬谪而志气不改的情感流露。

王昌龄的绝句历来备受后代推崇,其含蓄优美、深厚绵长的诗歌风格在这首绝句里得到很好的展现。苍茫的江雨、独峙的楚山、不染人间杂尘的冰清玉壶,都有很深厚的内在含义,是和诗人的品格和处境紧密相连的。精美的意象和余韵悠长的诗意,使这首小诗堪称中国古典诗歌意境美的代表之作。

同从弟南斋玩月忆山阴崔少府

王昌龄

高卧南斋时,开帷月初吐。

清辉淡水木,演漾在窗户。

苒苒几盈虚,澄澄变今古[1]。

美人清江畔,是夜越吟苦[2]。

千里其如何,微风吹兰杜。

注释:[1]苒苒:同“冉冉”,指时间的推移。[2]美人:旧时也指自己思慕的人,这里指崔少府。越吟:语见《史记·张仪列传》,讲越人庄舄为官楚国,病中思念故国,依然发越声。

鉴赏:此诗写赏月忆人,玩月思友。感慨清光依旧、人生聚散无常。“高卧南斋时,开帷月初吐。”开篇点出南斋,同时写月初升,“吐”字把月亮的上升和人的赏月心情联系在一起,很有韵味。“清辉淡水木,演漾在窗户。”从天上泻下的月光让门前的清水和树木都笼罩着淡淡的轻雾,原来斑驳不一的草木色泽暗淡下来,统一在迷蒙的诗意里。“苒苒几盈虚,澄澄变今古。”阴晴圆缺,月光如一,明净的清辉却见证了多少古今变迁。古人常常为物是人非而感伤,张若虚即有:“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见月怀伤,是中国文人的传统心境。“美人清江畔,是夜越吟苦。”代写朋友心情,崔少府远在山阴,但想他今夜一定在清江之滨思念故乡吧,用“庄舄显而越吟”(见王粲《登楼赋》)的典故来形容思乡之情,韵味深长。“千里其如何,微风吹兰杜。”第一句作问候语,远在千里之外的老友究竟怎么样呢?第二句赞扬崔少府的诗文,仿佛空气中都飘散着他诗意的馨香,遐迩闻名。

全诗笔不离月,景不离情,情景交融,景情相济,艺术感染力极强。

同类推荐
  • 美人毒计

    美人毒计

    是什么样的仇使她杀死继父而让他人当替罪羊?是什么样的恨使她引诱亲爹又将他逼死?是什么的爱使她杀死男友而不留痕迹?是什么的诡计把正义的刑警队长关进监狱?是什么的绮梦使她挖空心思嫁入豪门?她冷血绝对使你不寒而栗,她的毒计使整个公安局陷入空前危机……
  • 风云准噶尔1:西域桃源

    风云准噶尔1:西域桃源

    本书以新疆地方史为经线,以众多人物在重大历史事件中的活动情节为纬线,勾勒新疆历史演变及现状。小说着眼于晚清以来的风云故事,侧重于鸦片战争以后,同治之乱以前,其中北疆以平准噶尔贵族叛乱为典型;南疆以平和卓、张格尔之乱为样板;咸丰年以中国矿工反抗沙俄霸占我金矿为平台,充分展现民族团结和爱国主义英雄业绩的方方面面。本书通过对主人公延孝先、黄双杏的塑造,讴歌人世间难得的一对恩爱夫妻,作为效仿的楷模。跳出常见的经反复折腾甚至打打杀杀最终才恩爱的塑造形象之旧窠。并让他们担当故事发展衔接的线索人物。
  • 北伐大同

    北伐大同

    续西峰,又名续桐溪,在辛亥革命时期,曾经历守卫大同、出任山西巡警道、华山聚义、北京政变等诸多重大历史事件,被孙中山誉为“奋不顾身救国救民者”。《北伐大同》节选了长篇纪实《续西峰》中的部分章节,以飨读者。1911年11月的崞县西社村。刺骨的北风刮净了楸树上的叶子,后沟里的庄稼已经收获归仓,同河水尚未封冻。 钦阳巷是西社村中的一条狭窄的小巷,续西峰就住在钦阳巷里。
  • 缫丝厂之恨

    缫丝厂之恨

    1930年,冯有良在上海警察局当上了一名小警员。这天他正拎着一根橡皮棍在民和路上巡街,忽听有人叫他的小名阿良。他定睛一看,面前站着两男两女,都是跟他差不多岁数的年轻人,个个面黄肌瘦,衣衫褴褛。那两名女子还都穿着男式的褂子,要不是脑后拖条辫子,简直就辨不出是年轻姑娘。他们的形象告诉冯有良,这是四个流浪者。上海滩上,这样的流浪者不计其数,或者是碰上战乱,或者是遭遇天灾,临近的苏浙皖等地都有难民逃离家园,投进这繁华之地求生。冯有良也是三年前从皖北来沪的,历尽艰辛才捧上个警察的饭碗,摆脱了流落街头的悲苦命运。现在听到熟悉的乡音,不由全身一震。
  • 蓝河之谜(古埃及历史探险小说)

    蓝河之谜(古埃及历史探险小说)

    塔努斯,一位满头金发的青年勇士——埃及雄狮,把分裂的埃及重新统一起来的战神。然而,众神却下达禁令——禁止他与自己深爱的女人,王后洛斯特丽丝厮守终身。他不得不反抗神明的意志,捍卫自己的爱情——这是比“战神”称号更至高无上的荣耀。一个肤若凝脂的绝代佳人,埃及法老王冠上的珍珠,却只对塔努斯情有独钟。
热门推荐
  • 彪悍太子:有喜了

    彪悍太子:有喜了

    太子软弱无能?屁,那是你们没有见过她凶残的模样。太子昏庸,奸淫掳掠,无所不干。那是你们被蒙蔽了双眼。真实的太子手段高超,聪慧过人,智谋超群。就连他这个奸相都要甘拜下风。“有多远,你给本宫滚多远”。后来,太子有了身孕,满朝震惊,天降妖孽,这是孽种,不祥之兆。奸相大怒,哪个王八蛋敢说他的种是孽种,弄死他去。
  • 符念

    符念

    九百九十八年前的某一天,柒年仙境的四少主怀揣着众狐仙满满的爱出生了。然后九百九十八年后的某一天,如此重金的她被捡了......被捡了!本就凌乱的柒年顿时更加凌乱,三个哥哥无奈抚额:众生你们自己保重!听说捡她的人是个普普通通的凡人听说他的面具永远不会离开他的脸听说他性情高冷行踪飘忽听说他不仅丑还是断袖听说他叫自己是妖......还瞧上了自己!某女看了一眼正在门口跪台阶的某人,然后一脸不信地回道:你认错人了……某男捂着心口哭丧:姑娘你变了……
  • 刑法

    刑法

    本书全面收录了目前复习司法考试必读的刑法科目的法律法规。编排上采取关键标注、考频提示、考点对照、关联索引、对比注释、真题演练、出题点自测的方式进行合理编排。同时,本书对司法考试中重要的涉及修订的法律法规、司法解释也及时做了更新。
  • 花间集新注

    花间集新注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当下的人情世故

    当下的人情世故

    所谓人情世故就是为人处世的道理,也是做人的技巧。一个人不管有多聪明,多能干,背景条件多好,如果不懂得如何做人做事,那么他最终的结局肯定是失败。很多人之所以一辈子都碌碌无为,是因为他活了一辈子都没有弄明白该怎样去做人做事。
  • 幻的墓(长篇连载四)

    幻的墓(长篇连载四)

    黑木总经理总算利用他所雇佣的,取得股东会议资格的小股东力量,扭转了极其被动的处境。因为在明和化成股东总会上有位大股东提出庞大的欠款有问题而使他的处境十分尴尬。就在这时,黑木明的尸体在前穗高东壁的D处底下一块岩石上被发现了。被摔得面目皆非,血肉模糊的尸体,已经腐烂,四周滚爬着蛆虫。黑木明的衣服破碎,露出粘着腐肉的骨头。所有露出的骨头上都糜集着黑麻麻的苍蝇。可能由于尸体腐烂,恶臭四溢,甚至冲上穗高峰顶,才引人注意,被人发现。
  • 若爱来的刚刚好

    若爱来的刚刚好

    他也曾是大好男儿一枚,他是稳重强势的钻石王老五,他也曾在商场上与她并肩而立,叱咤群雄,可是,终究在情字上面,栽落在尘埃,粉身碎骨。却偏偏,那个人是她的好友,是他的爱人。别人的弃如敝履是她的求而不得。她跟他保持了两年的暧昧关系,却被那个人的一朝回归,分崩离析。商墨是俞纪蓝是最灿烂的两朵姐妹花,一个因为易唐盛开,一个因为易唐凋零,一夕之间,姐妹花反目成仇,爱人背离而去,商场风云变化,昔日情人变得陌生,陌生男人变成贴心男友,一个企业几番更替,背后到底是谁在操作?
  • 银河之心Ⅱ·暗黑深渊

    银河之心Ⅱ·暗黑深渊

    在天垂星的日暮战役结束之时,李约素身负重任,乘坐高速飞船前往银河之心求援。他一路不断告知当地各人类文明星系,得到了许多响应,人类的舰队不断前往增援。来到银河之心后,李约素得到了科技极为先进的铁人的援助,拥有了大批最先进的飞船引擎,得以组建起庞大的舰队。但是在返回战区的路上,李约素先后意外遭遇神秘的镜子飞船和死星,从而得知了上古银河人类与异族“蜘蛛人”之间发生战争的来龙去脉。孰料,未等李约素赶到,人类的防线已经崩溃,李约素不得不冒险率领敢死队杀入敌人老巢,在这里,他意外地发现了引起这场战争的“上佳”号环形飞船……
  • 困窘的潇洒:民国文人的日常生活

    困窘的潇洒:民国文人的日常生活

    本书的写作受到赫勒“日常生活”理论启发,主要关注20世纪中国知识分子群体的日常生活,透过他们在私人日记、书信和回忆录等中的记述,揭露其在历史变换中的真实心理状况,研究其人际交往、经济生活、师承关系、思想轨迹等情况,展现他们的痛苦与欢乐、喜悦与悲伤。借由对文人日常生活的个案解读,作者也尝试为读者提供一个理解20世纪中国文化史的全新视角。
  • HISTORY OF FLORENCE

    HISTORY OF FLORENCE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