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058100000013

第13章 神秘远古起源考古大搜集(13)

毋庸讳言“食人风”

熟悉《水浒》的人,肯定还会记得,母夜叉孙二娘和菜园子张青夫妇开的店里,卖的是人肉馒头。而打虎将武松改做行者后,脖子上挂的是以前头陀留下的“一串一百单八颗人顶骨数珠”。虽然《水浒》是一部文学作品,但它是根据一定历史事实经过艺术加工而成的,书中所描述的一些风俗应该是可信的。但是,这并不是唯一的记录。达尔文在《一个自然科学家在贝格尔舰上的环球旅行记》中,就写过南美洲火地岛土著吃人的情形。1863年,赫胥黎出版了《人类在自然界的位置》一书,在第一篇的附录里,有对16世纪非洲的食人风气的记载:“在非洲刚果的北部,过去住着一种民族叫安济奎,这民族的人民非常残酷,不论朋友、亲属,都互相要吃的。”还有,“他们的肉店里面充满着人肉,以代替牛肉和羊肉。他们把战争时捉到的敌人拿来充饥,又把卖不出的奴隶养肥了,宰杀果腹。还有为了厌世或追求荣誉(这个民族的人把舍弃生命看作是一件伟大的事,是勇敢精神的表现),或者为了对统治者的爱戴,把自己的身体贡献给他人吃。”恩格斯在《自然辩证法》一书中写道:“柏林人的祖先韦累塔比人或维耳茨人,在十世纪还吃他们的父母。”那么,这种食人风气究竟从何而来?遍观历年来挖掘到的人类化石,南方古猿和能人的颅骨虽有破裂处,但研究表明基本上是自然破碎的,没有明显的吃人风气的遗迹。而直立人阶段的北京猿人,被认为是吃人之风的始作俑者。早期智人中的12个昂栋人(因发现于印度尼西亚爪哇梭罗河上游昂栋附近而得名),所有头骨的面部都缺失了,考古学家认为是由于吃人的目的而被杀害的。同期的古人类化石中,在德国发现的埃林斯多夫头骨和在南斯拉夫发现的克拉皮纳头骨,都被确认为是暴力打死后以供食用的。法国的费拉西头骨上的破裂痕迹,也可能是因人取食脑子留下的。晚期智人化石中被认为由于暴力而造成损伤的出自两个地点:我国周口店的北京人和法国的克罗马农人。从这些资料可以看出:食人风气由来已久。北京人可能就是其中一个来源。

1943年,古人类学的权威,美国人魏敦瑞出版了专著《中国猿人头骨》,认为北京猿人“猎取他们自己的亲族正像他猎取其他动物一样,也用对待动物的方式同样来对待他的受害者。”他的根据是:北京人化石产地出土的头骨多,而躯干骨和四肢骨却很少。按常理来说,人体的躯干骨多于头骨,相应地,化石也该如此。而在同一个遗址发现的脊椎动物化石中,不论是肉食动物,还是草食动物,抑或其他种类,躯干骨和四肢骨都远远多于头骨。从发现的北京人化石来看,有头盖骨14件,面部骨(包括上颌骨、腭骨和颧骨碎片)6件,下颌骨15件,牙齿160颗。但是,头部以外的骨骼却非常之少,仅有上臂骨3件,大腿骨7件,锁骨1件,手腕骨1件,而且大多是残段碎片。这就是50余年来所发现的北京人的全部遗骨,它们散布在约两万多立方米的土堆里。在挖掘过程中,考古学家还注意到一个特殊现象:有人类化石的地方都有石器和脊椎动物化石;相反,有大量脊椎动物化石和石器的地方,却不见人类化石。这一情况虽不能排除一些偶然性和可能性的因素,比如说:自然力的破坏和研究人员的遗漏。但是,这些可能性都比较小,仍然无法证明这一事实。那到底是怎么回事呢?据魏敦瑞观察,大部分北京人的头盖骨都有伤痕。1929年发现E地的第一块头骨表面有多处伤痕,被认定是打击所致。1936年在L地发现的第一个头盖骨有很深的切痕;第二个中部有一直径约1.5厘米的圆凹痕,在此周围还有三条放射性的裂纹;第三个也有深切痕,而且左边的眉骨上有清楚的疤痕。此外,在J地、D地、H地的残缺头骨上都能看出伤痕。毫无疑问,这些伤痕是那些北京人生前受打击所致,经过测定,长条形的切痕是利刃所致。大而圆的伤痕是被圆石或棍棒打击而留下的。北京人把自己的同类打死,然后再把他们吃掉。除了人肉,他们还敲破头颅和长骨,以取食脑子和骨髓。但是,为什么留下的头骨相对又多些呢?那是因为脑盖可以用来盛水。赫胥黎在《人类在自然界的位置》一书中谈到澳大利亚头骨时说:“大多数具有这些特征的头骨,我是在南澳洲阿德莱得港附近见到的。当地人用这种头骨做盛水器皿。为了达到盛水的目的,面部被敲去……”这种做法,在当代某些地方也还延续着。

可是,北京人为什么要吃自己的同类呢?难道真像亚里士多德所认为的那样:是由于人的野蛮兽性吗?通过对人类祖先灵长类动物的长期观察,表明它们的群体之间是和平相处的,也没有发生相互捕食的现象。所以,把人吃人的风气看作是人的动物性表现的观点,没有可靠依据。

有一种说法认为吃人是作为食物来源。既然是来源,应该是长期而稳定的。但是,所谓“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人的生长周期相对于大部分动植物来讲,要缓慢得多,而且,人的繁殖能力又非常有限,尤其是在环境恶劣的原始社会。如果原始人仅靠吃人来维持生存,那肯定会出现食物来源的危机,人也必定面临绝种的危险。因此,原始人不可能蠢到把吃人当做正常的食物来源。当然,在食物极度缺乏的情况下,有可能发生人吃人的现象。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就有类似的真实事件。但这只是特殊的个例,不具有普遍性和常规性。

通过观察发现,有吃人风气的现代民族吃的对象大多是老人、俘获的敌人等。达尔文曾记录过这类情形:“在冬天,火地岛人由于饥饿的驱使,就把自己的老年妇女杀死和吃食,反而留下狗到以后再杀。当洛乌先生询问一个男孩,为什么他们要这样做的时候,他回答到:‘狗会捕捉海獭,可是老太婆就不会。’”有人据此推测原始人就有这一习惯。从人类发展的过程来看,原始人的体形较小,使用的工具简陋,力量非常薄弱,却要同严峻的自然条件抗争。因此,他们要想生存下去,只能依靠集体力量,团结互助,而不是互以为食。原始人寿命短,能活到四五十岁的人很少,大多数都在年轻时就已死去。俗话说:姜是老的辣,人是老的精。对于原始人来说,生产实践经验丰富的老人是一笔财富,对群体的生存有很大帮助。这样看来,他们并不会轻易把老年人吃掉。从周口店的北京人化石来看,被吃的对象都不是老人,可见原始人没有吃掉年龄大的人的风气。另一方面,原始社会还没产生阶级,也就避免了集体屠杀的战争行为,但个人之间和小团体之间肯定会发生一些矛盾、冲突,使人受伤甚至死亡。研究表明,除个别情况以外,一般原始人也并不以敌人的尸体为食。

总观现代各食人民族的习惯,综合原始人的各种研究资料,得出这样的结论:原始人吃人大概出于两种原因,其一,食物极度缺乏,为了生存,原始人不得不以人充饥;其二,是礼俗信仰所致。魏敦瑞认为北京人打开死者颅骨就很可能是一种礼俗。1961年,伯高尼奥参照印度尼西亚西里伯岛南岸的布晋人的习惯,提出北京人的葬仪与之相同的观点。布晋人18世纪时改信伊斯兰教,而在此之前,他们有一种吃人习俗:把死者送到离住处很远的空旷地带,并把他藏在一个通风而又隐蔽的地方,等尸体风干后,就把头取下来搬回家,敲开颅骨吸食脑髓后,将头供奉起来作为家庭的守护神。而人们以为吃过死者脑髓的人,会汲取死者的美德和优点。这种非常朴素而简单的想法,产生在原始社会是可以理解的。我国的一些少数民族,曾经有把死去的亲人吃掉的风俗,认为这样就能把亲人永远留在心里。

还有一种观点说明吃人风气是人类进化的动力,这种论点非常荒谬。在自然界中有些昆虫的繁衍,是通过雌性吃掉雄性后才得以继续;还有一些昆虫的幼子成年后会吃掉亲生父母。但是,这种情形在动物界,尤其是灵长类动物中从未有过先例,说明这种论点与科学事实完全不符,不足为信。

关于食人之风起源的时代,以及北京人是否是开此风气的始祖等问题,都还存在争论,但是,远古人类的食人风气肯定是存在的。它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人类在发展过程中所经历的艰难困苦。1884年,恩格斯在《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一书中说:“像书籍中所描写的纯粹的打猎民族,即专靠打猎为生的民族,是从未有过的;靠猎物来维持生活,是极其靠不住的。由于食物来源经常没有保证,在这个阶段上大概发生了食人之风,这种风气,后来保持颇久。”尽管“吃人”这两个字眼听起来让人毛骨悚然,但是,想想我们的祖先所处的环境,我们应该原谅他们。

众说纷纭话尼人

风景秀丽的莱茵河曾哺育了无数名垂青史的艺术家、文学家,它缓缓地流淌着,沉淀了历史的遗迹,把文明的脉络布向远方。它的一条支流从一个幽美的峡谷里蜿蜒而出,仿佛是风琴奏出的悠扬乐曲。附近有个叫杜塞尔多夫的城市,这是大诗人海涅的家乡。17世纪德国著名的风琴演奏家和圣歌作者乔基姆·纽曼(Jochim Neu-mann)也生活在这里。当时,社会上掀起一股崇拜希腊文化的热潮,有人甚至把姓氏希腊化。纽曼受此影响,把自己的姓配上一个同义的希腊文Neander(与“newman”同义)。纽曼生前经常到那个幽谷去游玩,去撷取大自然的声音。他死后,人们为了纪念他,便把这个峡谷称为Neanderthal(“thal”在古德文里意为“幽谷”),中文译为尼安德特河谷:就是这个静谧的河谷,曾因纽曼而名噪一时,但后来的一个发现,却使它永载史册。

1856年8月,在尼安德特河谷的一个山洞里,工人在清除洞中的土堆时,发现了一个成年男性的头盖骨和一些肢骨化石,考古学家把它称为尼安德特人(简称“尼人”),这是1864年爱尔兰解剖学家金为他起的名字。后来,在欧洲其他地方和非洲、亚洲及近东等地都发现了同一时期的、具有与尼人相似特征的人类化石,一般也称为尼安德特人。实际上,早在1833~1834年间,在比利时列日附近的恩吉洞里已经发现了尼人化石,是一个小孩的骨骼;1848年在直布罗陀也发掘出了这种人类化石,只是那时这些化石没有引起人们的注意。当时,人们正准备在峭壁上筑炮台,不料发掘出一个人头骨。1862年,这个头骨才被送到英国皇家科学院,经过研究,科学家认为是“一个古老的女性”。因为直布罗陀的旧名叫“卡尔菲”,就把这个人称作“卡尔菲人”。迄今为止,世界各地已找到了大量尼人化石,而且许多都是在洞穴堆积中找到的,因为骨骼在洞穴中更易于保存。根据科学的方法测定,尼人生活的时代距今约20万年到4万年。但是,当尼人最初面世时,却遭到了白眼和讥诮,正如研究者普菲费尔所说:“尼安德特人出现于维多利亚女王时代,犹如光着屁股的野蛮人闯进了太太小姐们正在缝纫的闺房。在维多利亚时代人们的眼中,尼人是野蛮人。”1858年,第一个研究尼安德特河谷头盖骨的科学家谢夫豪森著文立说,认为这个头盖骨属于过去不知道的某个“野蛮的原始人种”。而当时德国的一位学术权威(解剖学家、病理学家和人类学家)维尔和竟称他是新近死去的一个“病态的白痴”的遗骸,他幼年患过佝偻病,老年又患了关节炎,且生前曾遭多次头击。另一位德国学者又说,这个尼人可能是一个逃兵。他设想的情景是这样的:1814年,拿破仑在与俄国军队对阵中战败逃亡,而俄军穷追不舍,直到莱茵河畔。过河时,一个俄国的哥萨克骑兵开小差逃走,偷偷溜进尼安德特河谷的一个山洞里避难,直到死去。而且,因为这个士兵患有佝偻病,所以他的肋骨有缺陷。从发现的化石来看,这个尼人的股骨弯曲,眉脊粗壮,因而有人说他是终生骑在马背上才导致股骨弯曲的;他年轻时曾摔碎过左肘部,痊愈后仍然活动困难,长期的病痛使他烦恼不已,经常皱眉使他的眉脊变得很粗。英国的学者赫胥黎看过化石后,虽然觉得像猿,但仍然认为他是一个现代人。关于尼安德特人的争议,在发现化石后的100年间,大体上有两种说法:一种认为他属于一个严重畸形的现代人或是先天性白痴;另一种则把他当做是人与猿之间的中间类型,是没有智慧的野蛮人。英国一学者说:“他可能是那些半疯、半傻、残忍莽撞的野蛮人之一,经常游荡于未开化部落的周围;如果出现于文明社区,或许会把他送进监狱或处以绞刑。”这些争论直到1913年才平息下来。

同类推荐
  • 北山酒经

    北山酒经

    《北山酒经》是宋朝的一本讲述酒的书籍。《北山酒经》是宋代酒文献的力作,全书分上、中、下三卷。上卷为总论,论酒的发展历史;中卷论制曲;下卷记造酒,是中国古代皎早全面、完整地论述有关酒的著述。
  • 最后的三国2兴魏

    最后的三国2兴魏

    曹亮穿了,成为了曹魏宗室的“曹三代”。相比于纵横捭阖的曹一代、守成有余的曹二代,曹三代实在是麻绳穿豆腐——提不起来,士家坐大,司马专权,曹魏的天下已是危如累卵存亡绝续。是坐以待毙,还是奋起抗争?曹亮不甘随波逐流,挽狂澜之既倒,扶大厦之将倾,且看我如何步步为营,斗司马,兴曹魏,灭蜀破吴,执耳天下!┄┄┄┄┄┄┄┄┄┄┄┄┄┄┄┄┄新书启航,再战“最后的三国”,喜欢这段历史的书友走过路过不要错过,求点击!求收藏!求推荐!求支持!
  • 秦吏

    秦吏

    (新书《汉阙》,求收藏) 战国之末,华夏千年未有之大变局。有人天生世卿。有人贵为公子。他却重生成秦国小卒黑夫,云梦秦简中的小人物。为免死于沟壑,为掌握自己命运,他奋力向上攀爬。好在,他赶上了一个大时代。六王毕,四海一!千年血统,敌不过军功授爵。六国豪贵,皆被秦吏踩在脚下。黑夫只想笑问一句: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南取百越,北却匈奴,氐羌西遁,楼船东渡。六合之内,皇帝之土。在他参与下,历史有何改变?秦始皇固有一死,天下将分。身为秦吏,又当如何抉择,是推波助澜,还是力挽狂澜?
  • 三国之熙皇

    三国之熙皇

    我为袁绍二子,袁熙。醒掌天下权,醉卧美人膝,英雄无悔,枭雄无泪,乱世之中,唯有兵戈才能赢得尊严,唯有冷血才能取得胜利,这天下只能有一个声音。“关羽,降还是不降”“某不降”“好,明日午时推出斩首,孤没有曹操的耐心”袁熙在众位大臣惊讶,敬佩,畏惧的目光之中离开了牢房。
  • 万世秦疆

    万世秦疆

    作为重生的韩信,面对羞辱的裤裆,是钻,还是不钻?不想钻,怎么办,那就拔剑比划比划吧!鸟尽弓藏,兔死狗烹,既然穿越了,这么悲催的韩信,我不做!兵精将勇,强弓劲弩,既然重生了,这么强大的秦国,我要了!混迹淮阴,远逃长城,北使匈奴,南安百越。面对残暴的秦二世,韩信果断举起了青铜剑!在陈胜兵临潼关的时候,随章邯出战,一步步成长为秦军统帅;巨鹿之战后,死守咸阳,等来的是刘邦项羽六十万大军……
热门推荐
  • 灵兽变

    灵兽变

    一个从小就孤单的人,当他遇到了灵兽和朋友的时候,他永远不抛弃不放弃。当强大的敌人站在他面前时,他无畏,因为身后还有伙伴。当伙伴们一个个开始变得不在需要自己的时候,他也会一直默默的支持,因为那还是朋友。
  • 读帝王悟经典人生

    读帝王悟经典人生

    一部古今中华史,兴衰得失尽殊同。读罢掩卷无言语,常使诸君叹时空。在帝王离我们日益远去的今天,帝王之道也被赋予了更广阔的内涵,这将是从政、从商,处世的为官之道、为商之道乃至成功之道。本书精选我国古代帝王的优秀统治思想,并将其归纳成九种经典思想,以飨读者
  • 哥布林勇者

    哥布林勇者

    哥布林,为兰斯大陆诸多魔物中最底层的存在,弱小到连普通的成年男性都能轻易收拾一到两只,只能靠诡计和偷袭才能对人类村庄造成一定威胁。勇者,只有力量、智慧、勇气、仁德等等被世人认可并且对人类种族有极大贡献者才能当此称号。而当一只哥布林要成为人类中的勇者……抱歉,这似乎超出了我的认知范围。
  • 创业家

    创业家

    人因梦想而伟大,因学习而改变,因创业而成功。从一名普通的创业者成长为创业家,要经历一段漫长的过程。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代,你是否做好了准备?本书从顺应时代、捕捉商机、打造团队、战略定位、顶层设计等方面,为创业者提供了颇具建设性的创业指导意见,讲解透彻,针对性强,可谓一本全面的创业指南。打工就像进入围城,创业则是一场突围。在创业中战斗,在创业中修炼,在创业中成长!
  • 故将别

    故将别

    一载千秋,无双国士。万里山河,王之权臣。卿本红妆,奈何宿命,终得死里逃生,逆袭而来。赫连川:“我的便是你的,你若想要我这条命,拿去便是。”齐淮:“阿越你记住,只要我还活着,你便永远是这天底下最尊贵的女子,任何人都伤你不得!”
  • 婚姻危机:寂寞杏花红

    婚姻危机:寂寞杏花红

    结婚四年的严佳感叹婚姻生活如此平淡,跟丈夫方振乾开玩笑说想红杏出墙一番,却不料一场婚姻危机却在向她悄悄逼近,方振乾的初恋女友华梅在海外飘了一圈后又回到国内,千帆过尽,还是觉得方振乾最好,在偶然与蓄意的双重机遇下,她跟方振乾越走越近,终于,一场情感纠葛在三人之间引爆了……
  • 九型人格心灵密码(写给上班族的血型星座)

    九型人格心灵密码(写给上班族的血型星座)

    这是一部透析血型神秘莫测之威力的秘籍,这是一部剖析众星座人性特点的兵法,这是一部巧妙地将趣味十二星座与当代上班族群结合起来,立体式探索职场奥秘的无上宝典!破译性格的真相,把握命运的先机,发现自己的工作心情与工作取向,赢在职场。
  • 文坛杂俎

    文坛杂俎

    本书包括“文坛杂忆”、“文化之旅”、“文坛杂说”三卷,收录了《闲话邓友梅》、《布衣燕祥》、《近看王蒙》等文章。
  • 禾谱

    禾谱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诗经开讲

    诗经开讲

    本书以自由活泼又不失庄重的叙述方式,向读者展示《诗经》博大精深、包孕丰富的内容,精妙绝伦、美不胜收的艺术,以及这部经典对中国乃至世界文学所产生的巨大、深远的影响。考虑到《诗经》文字的深奥古僻,为了读者阅读方便,本书所引用的作品,大都翻译成现代汉语,并尽量达意、通顺。书末“鉴赏举隅”章,旨在通过对部分作品的赏析,使读者感受到《诗经》无穷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