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008500000016

第16章

太极拳论臆解洪均生

太极者,无极而生。动静之机,阴阳之母也。

[解]极是顶点、极限。加一“太”字,犹如我们习惯说的原始。我国古代所谓“太极”,含有一切事物发展变化的开始之意。无极是无的终点。说太极是由无极发生的,完全符合世界上事物发展的规律。

俗语常说:“无中生有。”一切的“有”都是从“无”中发生的。宇宙中的“有”是不可限量的。不过人的知识受到生理和环境等等条件的局限,不可能一一预先看出来。必须从不知之“无”而有所发现然后才能有所发明,进一步而有所创造,达到有所前进。发现、发明、创造、前进,又都是依 科学知识而获得的。但这是外因,它的内因离不开阴阳二气。阴阳之气是互相矛盾,互相推动,而又互相制约的,能推动变化,所以说为“动静之机”、“阴阳之母”。

动之则分,静之则合。无过不及,随曲就伸。

[解]这几句是说明动静的方向为开、合。开、合的限度要适当而无过、不及。尤其重要的是,它指出了动静的基本规律为“随曲就伸”,正是表达出螺旋形的运动形式。

按说动静的分合,只是自然现象,“无过”、“不及”、“随曲就伸”则是科学方法。我们联系陈式太极拳的顺逆缠丝,可以体会“随曲就伸”中必然包括着自转与公转。人的动静开合,连初生的娃娃都会,同时也自然会自转和公转。这是人类的本能,也就是内因。至于开合、屈伸的无过、不及,却必须通过学与练,才能做得十分恰当。

但是,本文只讲出“无过不及”,却没有说明以何处作为标准,未免使人迷惑。陈式十六代后裔陈鑫先生(字品三)在所著的《陈式太极拳图说》中提出:“两手各管保护半个身体,以鼻为界。”这就比王宗岳的《太极拳论》讲得清楚些。不过手部运动线路,并不经过鼻前,因此我教学生是以手心斜对心口为界。陈鑫先生又提出运动中自转的缠法有顺、逆之分。我根据陈发科师示范动作的变化,在自转的顺、逆变化之中,同时有前后、左右、上下公转,而找出公转正旋、反旋的规律,并从实践中体会出“过则劲丢,不及则劲顶”的规律。

按照以上情况来看,又可以体会到,在身法、步法、手法的上下配合,处处都要严格掌握无过不及的规律,而且是差之毫厘,必然谬以千里。

人刚我柔谓之走,我顺人背谓之粘。

[解]这两句话是说推手、散手的规律。对方用刚劲来进攻,我方必须以柔来走化。乍看起来,似乎不难理解,但在初学者以柔应刚,虽然不顶了,但又易出丢劲。

因此,我们必须了解如何用刚和用柔,怎样是柔,怎样是刚,以及刚柔如何配合变化。没学过陈式拳法,或学陈式拳不懂缠法,他所用的刚和柔都不免直线进退。或者懂得走公转的弧线,而不会用自转配合公转。所以在本身的感觉用刚则顶,用柔则丢。陈式的动作不论大小都在旋转,转半个圈便是度的弧线和点组成的(实则应是由点成线)。与对方接触之处,遇线则感到是柔的,遇点则感到是刚的。但我方的点碰到对方的线则必然滑过去而又成柔的。只有以点对点,才能显示出刚来。如果双方都是正面的点,又会形成顶劲。谁的劲大,谁的动作快则胜;而劲小的,动作慢的就被顶出去。陈式拳虽然需要用自己的点碰对方的点,却用的是旋转中辐射的点,所以劲发而不觉顶。

但又怎样使人背我顺呢我认为这是和身、步、手法的公转配合有关的。概括地讲,便是自转要因敌变顺逆,公转要因敌变三角形。不论是手与手、步与步,或手与步的配合,都应当是三角形的。

动急则急应,运缓则缓随。

[解]这两句讲到时间也因敌而变,当然同样要求“无过不及”。太极拳交手的规律是“彼不动,己不动”。这个方法是有理有利的,无过不及则是有节的。因为太极拳虽然也可以说是比较高深的一种武术,它的战略却以自卫为主,正符合“人不犯我,我不犯人”的原则,这就是有理的。不先动手,对方无法看出我方的动向,岂不是有利无过不及,不发着则已,发着则所攻的目标必然准确。同时又可保证自己重心的平衡,更较安全。

由于动作的时间因敌应快则快、当慢则慢,所以练拳也应快慢相间地运动。但陈式要求快慢相间的练法,是指的全套慢全慢、快则全快,并非一势的动作忽慢忽快。如某所讲的“转弯宜慢”,更不可误认为太极拳是能够以慢胜快的。

虽变化万端,而理唯一贯。

[解]太极拳的理只有一个。按旧的说法是阴阳对立学说,按新的说法就是矛盾对立统一法则。实际说来,有理必有合理的说法。它的基本规律,只是螺旋运动的顺、逆自转和正、反公转。由于交手时需要因敌变化,除了眼法必须注视对方,不许随着身、手乱转而外,身的左右旋转、步的进退、手的自转与公转的方向和角度的大小,莫不由于对方的变化而适当地加的加、减的减。而且加减的尺寸与时间,要做到毫厘不差,分秒必争。真是千变万化,却还是一贯用缠法进行。所以我认为,明了拳理固然必要,而掌握运用拳法尤为重要。讲理而不懂法,等于善谈兵的赵括徒具虚名。

由着熟而渐悟懂劲,由懂劲而阶及神明。

[解]这一段话说明从学拳到交手的前进方法和提高的层次。

我们首先应当认清什么是“着”。太极拳的着,概括地讲就是太极十三势的掤、捋、挤、按、采、挒、肘、 八个手法,前进、后退的步法,左顾、右盼的眼法和中定的身法。它虽然分属于手、步、眼、身,又是互相关联的。除了眼法在左顾右盼之中只是中定地前进,而无后退,身法也有中定的左右旋转和进退(左转则左退而右进,右转则右退而左进,更有随着步法进退的位移)。手、步的进退,同样有左右的变化,并且仍以中定为主。

没有中定,则进退失据。

“掤”字有两种意义:一是指内劲,即陈式的缠丝劲。它是贯串于周身,运用各种着法的劲。任何着法如果没有掤劲,即使形式做对了,也是有形无质,不起作用的;一是指着法。它是与对方交手时的引化作用。所以掤着在陈式拳式中,每势的每一动作,或转折之处,都是掤着。它有正掤、侧掤、上掤、平掤、下掤、左右掤和连掤、退掤等多种形式。陈式一、二路套路中约有数十种掤着。

我认为掤在太极拳中好比书法的点。字画有点、横、竖、撇、捺、折、钩,但都从下笔的点而改变方向才形成的。即以点论,从一个点到几个点,从在上的点(如主字),到在旁的点(如玉字),在下的点(如太字)来看,它的配合方向各有不同。主字的点必在正中,和王字的横画距离也需适当。玉字的点须在王字中间横画的右下侧(犬字则在横画的右上方),太字则必须偏于大字撇的下侧。而且下笔的时间也各有先后。两个点在上的如羊字,在中间的如火字、曾字,在下的如只字,还有在左旁的如冷、冰二字。三点在旁的如江海。四点在下的如点、鱼。不但配合变化各有不同,用笔的方向也如缠法的顺逆而适当运用。三点水的笔法第一、二点用顺缠法,第三点则用逆缠法。下面四点的第一点用逆缠,末一点则用顺缠。书法尚是如此,掤法当然应当随着来力的方向,而变化顺逆。沈家桢著《陈式太极拳》说,顺缠为掤,只讲对一半,岂不知逆缠也可以掤。但说逆缠为捋,不但不符合现实,而且完全违反陈式规律。陈鑫说:“守规矩而不泥于规矩。”这是指的顺逆缠法必须遵守,却可以适当加减转换角度。我教学生常说:学拳要学得死,即一丝不苟,毫厘不差;用要用得活,即加减适度。

采、捋、挒都是顺着来力的方向,引进落空的着法。但圈有大小、力有分合。采走的圈子高而大,合力多于分力;挒则圈小而分力多;捋走中圈,力则先合后分,分合各半。挤、肘、 是以肩、肘、手三节互换化劲攻人的着法。按是解决挤肘 的着法。拳式中每个动作都有这些着法。此文提出“着熟”二字,我认为学拳之初,便须先了解某式某动作是什么着,为什么这样动作,全身这样配合有什么用处,然后加工练熟,才不枉费力气。

着熟之后,为什么又说“渐悟懂劲”呢我认为如想弄懂所谓的“劲”,首先要认识劲是什么,怎么运用。着是有形的,劲是内在的。它是从形的正确模仿,细致的锻炼而渐渐产生的。这里说的“懂”应当是指劲的运用,而懂的方法是在练架子和推手的科学试验中渐渐悟出来的,也就是懂得时间和方向的结合与变化。

什么是“神明”呢这个词不是指唯心的神,而是变化莫测、出奇制胜。关键首在“明”字,而且和上句的“着熟”是分不开的。着由明而熟,则劲又可由明而神。功夫提高是一层一层地前进的,所以文中说“渐悟”、“阶及”。陈鑫先生曾有“出奇在转关”的诗句。他说的奇、正与这里的神是相同的。不过他说的“转关”二字却把陈式太极之所以神奇指明了。为什么“转关”却可以说明出奇出奇处在于双方争胜的关键时刻,动作变化角度与时间的毫厘、分秒不差,使对方与旁观者认为必败时,却由于这一“转”而胜,连他本人也有“我亦不知玄又玄”的感觉,岂不令人拍手称奇。这种成效是怎么得来的呢下面接着说。

然非用力之久,不能豁然贯通焉。

[解]这里说的用力的“力”不是指的用拙力,而是用心学习并持之以恒的锻炼,也正是陈发科师所教导的“按照规矩练对、练熟、讲明、加细、一一试验”的结果。“豁然”二字是“明”的扩大。初学开始的明,只是一着一势的认识,贯通则是全面的,由表及里、由此及彼、触类旁通的认识。

“懂劲”一词首先由王论提出。研究太极者亦莫不讲求懂劲。许多书刊讲到懂劲,总不免囫囵吞枣地说,为求懂劲,先要听劲,为了听劲,先要问劲。但用什么方法去听去问,听出问出之后怎样应付,却说不明白。也有人主张学太极拳必须兼学推手,这是合理的。因为拳中的每一动作等于书法一个字上的每一个点画,每个式子等于文中的句子,一套拳路等于一篇文章。学文字,首先要认清字形、字音、字义,然后通过造句,才能渐会作文。学推手犹如学造句子,练散手又好似学写文章。如果字义不明,岂能写出通顺的文章。杜甫曾有“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的诗句。但所说的“破”,并非真的把书弄破,正是此文“豁然贯通”的意思。所以我认为,推手是练架子后检验所学动作是否正确的一层功夫。至于太极拳的奥妙则应当在学明着法时,由教师讲解、试验便可粗略地领会。有人说,不学推手得不到太极奥妙,这话我不理解。至于说推手须练铁棍,以增力气;又须学摔跤、拳击,以求技术云云,我是莫测高深的。是否太极拳在技击方面一无所有,必待外援,方能有成呢这个问题需要经过有识之士来探讨。

虚领顶劲,气沉丹田,不偏不倚,忽隐忽现。

[解]这四句讲躯干上下中三盘的规律。

顶劲为上盘的主要部分。按说从项到顶都属上盘。顶劲是以头顶百会穴为主的。由于是上盘,所以劲须向上领起。陈鑫先生说:如同用绳子从百会穴将人向上悬起似的。这句话解决了我对《十三势行动总歌》“满身轻利顶头悬”的“悬”字的疑问。又从而体会出顶劲上领,身部才能轻利。说为虚领,因并非真有绳子悬起,只是想象而已。

《太极十要》第一条为“虚灵顶劲”,可能是误领为灵。因为从百会穴到尾闾长强穴上下成一条线。在杠杆原理方面,它是支点。支点必须中正,不许摇摆。所以拳论又有“立如平锥”、“腰如车轴”的说法。

气沉丹田是讲下盘规律。丹田原为道家术语,在经络学方面即是气海,也可以说是人体的重心所在。按力学原理来讲,重心降低则加强稳度。

但气沉丹田的方法,并非憋着气鼓小腹。陈式拳的气沉丹田与尾骨的动作有密切关系。陈式主张尾骨下端的长强穴要微向后翻,这与社会上习惯的尾骨内收的方向是完全相反的。由于长强穴微向后翻的姿势,可使小腹的下部微向内斜,则胸腹间的气自然沉到小腹;而且同时可使大腿根里侧的大筋放松,裆部开圆,则身体左右旋转的角度也自然放大,不但加强重心的稳度,又能增强步法的灵敏。

“不偏不倚,忽隐忽现”这两句是讲中盘腰部规律的。上句要求立身中正,下句说明腰部是左右旋转的。腰向右转则右隐而左现,向左转则左隐而右现。

以上四句话讲明人体上中下三盘的基本规律。从文法的次序来看,为什么先讲顶劲,次讲丹田,最后才讲到腰呢我认为,正是教人学拳掌握规律的次序。因为上下先成为一条线的形状,腰部自然可以中正而不偏不倚。

有人怕学者不能了解顶劲的如何虚领,说为头上轻轻顶起一物。其实顶和领字的劲及动作绝对不同,领是从上带下,顶则以下抗上。还是用“悬”字解释“领”字为好。

左重则左虚,右沉则右杳。

[解]这两句讲左右手足的上下配合。乍从字面上看,似乎使人难以理解。当初我见到一个手抄本为:“左重则右虚,右重则左杳”,我还以为这样写才是对的。后来又想到,这样太平凡了,为什么提到拳论上经过学练陈式推手,才认识到这是讲的手足上下配合,正是避免“双重”之病的要诀。如果写作“左手重,左步虚;右手沉,则右步虚”,就使人易懂了。

对于上两句话,也有人解作推手规律,即应当“人刚我柔”,似也有理。但对方是否以左手攻我左方,右手攻我右方,都是不一定的。

仰之则弥高,俯之则弥深;进之则愈长,退之则愈促。

[解]这四句与上面两句都是指方向变化,前两句讲的是左右配合,这四句中的仰、俯讲的是高低,进退讲的是前后方向的应付规律。

我们可以体会出句中的“之”是可以代表敌我双方的。先就敌方动作来讲:敌方向高处采我,使我失中,我随即比他更高;如向下按我,我随即比他更低。这个更高、更低不是直线而随,必须采用陈式的螺旋自转与公转,配合身法的旋转,步法的进退,才能达到所需要的要求。对方采我右手,我以右手顺缠上随,随即肘尖向内收转,手指仍高不过眼,冲向他的中心,同时进右步于其裆内,塌下裆劲。从外表看来,手并不高,由于臂部向内弯曲,加上进步、塌劲,使对方自然感到他无论如何想把我引出去,我的手劲却比他更高。这些动作可以参用野马分鬃进右步的身、步、手法。

如果对方进步向下接我右手,我用二路窝底炮的动作,先退左步,继退右步到一尺余宽处,下塌裆劲,同时右臂走逆缠,肘贴右肋,手合在裆中,加大逆缠,使对方感到越往下按其力下陷得更深。

进之是对方捋我的手法。我身向左或右转(捋右手则左转,捋左手则右转)。进右或左步,松肩沉肘,先进手挤,挤时手走逆缠,肘部以上则走顺缠,而手腕转向他的右或左肋,使之感到我的手臂越引越长。

如果对方按我右臂肘关节,则视来劲的方向,偏上则走顺缠反旋收转肘尖,偏下亦走顺缠正旋沉肘贴肋,手部指向对方,步法或退或进,如十字手、拦擦衣的身步手法,便可使他感到劲难以前进。

但,如我采对方,他以前法上随,我即用第一套金刚捣碓第二动作,劲在左手下塌外碾,或用白鹤亮翅第二动作右手上采,而左手按其小腹右侧。前者是进左步双采法,后者是退右步的右采左按法,都可使他有高不可攀,自行后退之感。

如我向下按人,遇着对方以窝底炮的右手加大逆缠引我前倾时,我只要加大左旋塌劲,以右手顺缠向其裆内转进,即可破解。

捋挒引进,我身手虽形向后退,只要前手做好下塌外碾,则可感到他的长度赶不上我。

采挤的前手随其身的旋转和手的拨按,而沉肘以变手的顺逆缠法和方向的提落前进,亦可使之退不出去。

总之,都要身法、步法、手法的加减适当,而眼法不变,自能收效。

太极者,无极而生。动静之机,阴阳之母也。动之则分,静之则合。无过不及,随曲就伸。人刚我柔谓之走,我顺人背谓之粘。动急则急应,运缓则缓随。虽变化万端,而理唯一贯。由着熟而渐悟懂劲,由懂劲而阶及神明。然非用力之久,不能豁然贯通焉。虚领顶劲,气沉丹田,不偏不倚,忽隐忽现。左重则左虚,右沉则右杳。仰之则弥高,俯之则弥深;进之则愈长,退之则愈促。

同类推荐
  • 上清太极真人撰所施行秘要经

    上清太极真人撰所施行秘要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近峰纪略

    近峰纪略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小儿推拿广意

    小儿推拿广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睽车志

    睽车志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林我禅师语录

    林我禅师语录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热门推荐
  • 口袋妖怪之称霸联盟

    口袋妖怪之称霸联盟

    口袋妖怪......又称神奇宝贝和宠物小精灵。在这个世界里到处都可以发现它们的踪影。人们和口袋妖怪们一起游玩,一起作战.......相互帮助而共同生活着。但我们仍不能算是完全的了解它们,关于它们的秘密可还多着呢!
  • 三言二拍精编(3册)

    三言二拍精编(3册)

    三言”所收录的作品,无论是宋元旧篇,还是明代新作和冯梦龙拟作,都程度不同地经过冯梦龙增删和润饰。这些作品,题材广泛,内容复杂。有对封建官僚丑恶的谴责和对正直官吏德行的赞扬,有对友谊、爱情的歌颂和对背信弃义、负心行为的斥责。更值得注意的,有不少作品描写了市井百姓的生活。“二拍”的有些作品反映了市民生活和他们的思想意识。“二拍”善于组织情节,因此多数篇章有一定的吸引力,语言也较生动。
  • 不愿空城旧梦予你一世荒凉

    不愿空城旧梦予你一世荒凉

    她乃当今妖物,美人鱼。传说:得到她的一个吻就不再惧怕溺死深海,得到她的一滴血和泪便能多活上五十年。因此,许多人不惜一切代价想要得到她。你犹如天上璀璨的辰星,一袭雪白裘衣向我而来!若,人生只如初见!他乃当今世上一代剑尊辛蔚之。却甘愿为她剔去仙骨,贬为凡人经历生老病死痛苦的轮回!六月的江南春风和煦,莲花满池盛开。当初,他许她凤冠霞帔,喜帕出阁!本以为能和他在这温暖的江南了却此生,可到头来却不过笑话一场!比岸花谷一战,他的寒冰剑不仅刺穿了她的身,亦是刺死了她的心!曦斓:“你不是爱她吗?当日我用自己的血自己的鱼鳞为你而救了她,今日!你若不杀我,我就杀了她!”辛蔚之:“人生若只如初见,我眷恋你一世容颜!如今我才明白,原来初见那日我早已将生死托付于你。这一世,我终究是对不住你…待到下一世,忘川轮回,你再做我辛蔚之的妻子可好?”纪言初:“都说你眼中开倾世桃花,却原来一夕桃花雨下!”今生,你许我江南水莲,来世!陪我去看洛阳牡丹…
  • 南山一棵葵

    南山一棵葵

    太阳。我说太阳出来了。女人说哪是太阳?喏一我指了指正光芒四射的太阳说。太阳朝我笑呢。太阳还跟我说话呢。太阳说,回家吧——跟你亲妈。我看了看女人,看女人究竟像不像我的亲妈。太阳说你现在成了一个健健康康的孩子,该重新开始生活了。其实天边压根儿没有什么太阳,有的只是那棵闪着金色光芒的葵花。我昂了昂头说,走,回,家。我的步子就比以往周正、铿锵了许多。女人的泪流了下来。黄狗的眼窝子也湿了。我不时回头看一眼葵花,那葵花,仍像太阳似地正用阳光普照着我哩。
  • 美男蝎女之虐爱葬心(泥蝶之舞)

    美男蝎女之虐爱葬心(泥蝶之舞)

    这是一部既有A面又有B面的青春故事,既有好孩子的故事,也有坏孩子的故事,其实每个人的青春都可以写成一部催人泪下的青春史。作者以浪漫主义的手法和唯美的笔触,用洋洋洒洒的百万字生动而细腻地描绘了一群复习生的青春故事,故事具备当前一切青春故事的所有元素和年代标签,感人肺腑、撕心裂肺,是一个时代的青春史。在遇到朗逸彤之前,李练达是孤独的、沉入深渊的囚鸟,他的心里藏着一个像张蔷一样的麦穗儿,可是麦穗儿高高在上,遥不可及。是朗逸彤让李练达从孤独中走出来,他的人生变得丰富和充满诗意,李练达这个文学青年在惶恐不安中看到了自己的明天。在与朗逸彤的交往中,他发现将与朗逸彤结婚的李倩并不是他的所爱,他爱着另一个有着法国血统的女孩儿金美玉,他究竟是爱李倩,还是爱金美玉,还是爱他呢?他爱的究竟是谁呢?林嘉辉与林雪晴因为父辈的关系折断了青梅竹马的爱情,萧正扬与李龙骧因为李龙骧爱上了助教而中断了朦胧的爱情,慕月明与汤娜因为磨难而走到了一起,秦根生与叶翠翠因为棍棒的敲打而捆绑了一起,宇文强与张天娇因为张建光的凶狠成为冰冷的尸体。李练达在朗逸彤沉入冰冷的海洋之后,迎来了自己的爱情,李练达抚育的泥蝶也化成蝴蝶翩翩起舞,可是这爱情却让他……这是一个大陆版的《那些年,我们一起追的女孩子》。
  • 微量的慰藉+黎明杀机

    微量的慰藉+黎明杀机

    詹姆斯?邦德离开伦敦来到巴哈马的首都拿骚已经一个多星期了。他这次的任务已经圆满完成。第二天将要去到迈阿密执行一项例行的调查任务。这是他在拿骚的最后一个晚上。总督特意为他举行了告别晚宴,一位总督的副官和巴哈马富翁哈维?米勒及其夫人作陪。晚宴上,邦德感到与他们几乎没有什么共同的语言,气氛也不是特别的热烈。人们一直在乐津津地谈论空中旅行,邦德更是觉得非常的无趣。
  • 娱乐圈奇葩攻略

    娱乐圈奇葩攻略

    经纪人:你读书少,没学历晨星:观众不看学历经纪人:你没背景,祖宗八代都是农民晨星:那又怎样?经纪人:你说话噎死人,这样的人能走红?晨星:不试试怎么知道呢?一个娱乐圈小白的奋进之路,一场关于取舍、得失的深度思考。女人这一生,拥有什么才会幸福?不穿越不重生,女性成长励志文,切忌对号入座,切切!
  • 中国船

    中国船

    军人加诗人,他的诗,首首都饱含着对祖国的热忱,对历史的关注,对生活的深情,他是把自己整个心灵都放进诗句中写作的诗人,因此写出的诗有血肉、有骨骼、有痛感、有生命,有极大的情感冲击力和震撼心灵的力量。
  • 来自天堂的琴声

    来自天堂的琴声

    真心相爱的人突然不辞而别,我在痛苦中又进入了另一座迷宫,这迷宫也有着一段已逝去但又撕肠裂肚的哀怨故事,故事中的琴声音音不绝,它昭示着我重又回到了爱人身边……暑假我不准备回家。中午,我去校门口的报摊上买了份晚报,别的暂不看,直奔广告版。一则被挤进报缝的广告引起了我的注意:急聘家庭英语教师,工资面议,有意者请与蓝先生联系,联系电话××××××××。我是名牌大学心理教育学专业三年级学生,大二时英语就通过了6级,做英语家教自信没问题。回到宿舍,我马上拨通了联系电话。
  • 甜宠无限:唐少的教授猫

    甜宠无限:唐少的教授猫

    痞帅的唐霆是他,温润如玉的君玺今是他,平淡如水的衍绝是他,残暴果断的K-t是他,最爱她的亦是他。他爱她,也许是相遇,也许是陪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