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980600000001

第1章

一切三界但唯有识。何者是耶。三界有二种识。一者显识。二者分别识。显识者。即是本识。此本识转作五尘四大等。何者分别识。即是意识。于显识中分别作人天长短大小男女树藤诸物等。分别一切法。此识聚分别法尘。名分别识。譬如依镜色影色得起。如是缘显识。分别识得起。是分别若起。安立熏习力于阿梨耶识。由此熏力本识未来得生。缘此未来显识。未来分别识得起。以此因义。是故生死无有前后。为显此义。佛于解节经中。说偈言。

显识起分别  分别起熏习

熏习起显识  故生死轮转

所言熏习者。一执著分别性。二观习真实性。以此二义故名熏习。第一熏习者。增长阿梨耶识。阿梨耶识被增长。具足诸能。能生六道受生诸识。以是义故生死圆满。第二熏习者。名观习真实性。此熏习能除执著分别性。是第一熏习被损坏故。阿梨耶识亦被损。阿梨耶识既被损。受生识亦被损。以阿梨耶识能生三界。由被损故得三界转。依此转依义具五种。如灭差别相中解说。显识者有九种。一身识。二尘识。三用识。四世识。五器识。六数识。七四种言说识。八自他异识。九善恶生死识。其次分别识有二种。一有身者识。二受者识前九识中。

第一身识者。谓转作似身。是故识名身识。所言似者。如所执身相貌似身而非真实故名似身。此识能作相似身。名为身识。即是五根。余尘等八种识亦如是。即是唯识义也。所言身识者有五种。即眼根界等。是名身识通是五根。

第二尘识有六种。色界等乃至识尘。通名应受识。

第三用识者。六种眼识界等即是六识。大论名为正受识。

第四世识者有三种即三世。过去未来现在也。又生死相续不断故名世。

第五器识者。大论名处识也略即器世界。谓外四大五尘。广即十方三界等。

第六数识者。算计量度。

第七四种言说识者。谓见闻觉知四种。一切言说不出此四。若不说见即说闻。觉知亦尔。

第八自他异识者。谓依处各异六趣不同。依处者身也。六趣身谓自他异识。

第九善恶趣生死识者。一切生死不离两道。善者人天。恶者四趣。此善恶道不离生死。即生即灭无停住故。

又有身者。识者我见所覆。此识为我见贪爱所覆故受六趣生。此识为生死身。若有此识即有身识。此识若尽则生死身尽。我见生一切肉惑。贪爱生一切皮惑。故有生死身。若离爱我见即无皮肉烦恼。若无皮肉烦恼即无三界身故。身识受生死也。二受者识。意界名受者。识即三种意识。一谓阿梨耶识。是细品意识。恒受果报。不通善恶但是无覆无记。二陀那识。是中品意识。但受凡夫身果报。三者谓常所明意识。是粗品意识。通受善恶无记三性果。

五识亦尔。此三品意识。通能受用果报。但今据兴废为言故。呼梨耶识为受者识。又梨耶识是凡夫所计我处。由陀那执梨耶识作我境。能执正是陀那故。七识是我见体故。分别识有二种。一有身识。二身者识。合名意根。大本染污根即陀那识。二次第缘意根体。即缘本识作我境。自出彼缘相彰。显识有九种。如上显识唯是梨耶。若是分别识则是陀那及意识。陀那分别我。意识分别万法。意识有三种分别。五识但有自性分别。熏习有四种方便。一忍二名三相四世第一法。一忍有二。一广二略。一切众生皆迷真实性。今修习先作广观次作略观。得入真实。所言广者即观四谛。苦集即是凡夫俗谛。灭道即圣人真谛。各有九种。观苦九分。即三界各有三世成九。又欲界一有。色界四有。无色界四有。故为九种。集谛九分。即是九结分者。灭此九结为九灭谛。道谛九分者。九次第三摩提即九次第定。次略观先观苦谛为八种者。观四大四名四大。即色阴四名即四阴。以为八种苦集有八者。即八邪乖八圣道。灭谛八种者。灭八邪即名八种灭。道谛八者。修八圣道以为道谛。次复略观苦为七。六趣及中阴。集七者。即是七使。七使者贪嗔痴慢疑见欲界。欲名欲使。色无色界名为有使。合为七种使。灭七使名七种灭。道谛七者。即七觉分。次略观苦为六种。谓六种内入。集六种。谓六种贪爱即六尘生六种贪。灭六贪为六灭。道六者。六种出离界。一出离杀。他嗔修慈界。二出离逼恼嗔修悲界。三出离嫉妒嗔修喜界。四出离贪欲修舍界。五出离觉观熏修念出入息界。六出离无明惑修无我界。修此六种名出离界。

次略观苦为五即五阴。集为五即五盖。灭此五盖为五种灭。道五者。即五根五即五力等。次略观苦四种即四念处。谓身受心法。集四者。即四取亦即四流。四取者。取只是贪。有四种贪。即是取有四种。一欲取二见取三戒取四我语取。我语取者。是内取缘内五阴。贪色无色八禅定内法。名我语取。于中取名我语取。若贪欲界尘名外法名为欲取。欲取者是断见众生。我语取是常见众生。此两法缘事起见取戒取。取常见缘理起此四取。是受资粮。明受爱有三种。一远离贪爱。即一切三涂众生。二求得贪爱。即人天至三空三安住贪爱。即非想非非想。谓为涅槃。如四种取名集谛。灭四取名四灭谛。道谛四者谓四念处。即是四种般若。观身通达苦谛。观受通达集谛。观心通达灭谛。观法通达道谛。观身为粗。观三界身粗为苦。观欲界身寒热等为苦。观色界身四威仪为苦。观无色界心念念不住苦。观受通达集谛者。众生一切贪爱缘受故起。若无受贪不生故。观受通达集谛。若观心通达灭谛者。一切众生安立我见于心中。是故众生执我见则不信有灭。只由陀那识执梨耶是一是常故。我体非灭。观心非我故信有灭。以舍我见。观人法二无我故。观心通达灭谛。观法通达道谛者。法有二。一净品二不净品。观不净品为苦集。净法为灭道。又不净品即一切诸惑。净品者一切治道故。应须通达道谛。次略观苦三种。即观三界为苦。观欲界为苦苦。观色界为坏苦。生住不停乐坏时即苦故坏苦。观无色界为行苦。生住坏三时皆苦。但众生有二道。恶道为苦善道为乐。舍此二边谓为涅槃。此心有行有动。是故无常故苦也。集有三者即三毒。又三种身见戒取疑。身见者。众生著身见。执有常乐我净故住生死。不修出世道。戒取者。不肯修正道。疑者疑不决了灭谛灭。此三种烦恼即为三灭道。三者谓戒定慧。

次略观苦为二。谓身心又名色亦是。集二者。十二因缘中谓无明贪爱。灭此二种为二种灭。道谛二者即定慧。次略观苦为一。谓无常为苦。集者谓不正思惟。灭此思惟为灭。道谓身念处。即总观四念处名为身念处。又义若自思惟为道谛。不正思惟为集谛。欲令实慧分明故。作广略二种观观苦。一切法作九分乃至一分。余三谛亦然。语言及分别熏习有四种方便处。语言熏习者。从忍名。乃至自性法处。所言处者即名为所。及境界为处。分别熏习从相至第一一切修得法。一切修得法处者。从下品至上品相第一一切为处。若人依名为思择。是名语言熏习。若人离名句等直思择义。是名分别熏习。是显识显后两识。两识者。一四种言说识。二自他差别识。显此两识。余七种识及分别识。此八种识。缘语言熏习得起。又两识。一身识。二受者识。及自他异识。此三识缘身见熏习得生。又善恶生死识。缘有分熏习得起。如是诸识。是名一切三界唯有识也(义疏九识第三合简文义有两一明识体二明识用一识体者出唯识论)。

论曰。一切三界唯有识。

问曰。一切法只是三界。何用二言。答两义。一者分段是三界变易是界外。四种生死是一切也。二者广言一切是。何谓十方。十方非三界故。云一切三界也。今唯有识者。上七种死唯识所显现。离识无别体故。言三界唯有识也。界者自性义。自性有两。一者不杂义。欲性异色。色非无色也。二者性是不改不转为义。欲为欲色为色无色为无色。善恶亦尔。三性不改为义。唯有识者。离识无有别境也。由识见有似尘。离识尘无体也。

论曰。何者为识。所谓三界。

释曰。前明离识无三界。此明离三界无识。又前明二识用。

论曰。识有二种。一显识。二分别识。

释曰。初一是本识。本识显六尘也。次一是六识。六识分别此异彼也。又前一明所缘。后一明能缘。就显识有二种回转。一回转作六尘。二回转作五根。次分别识回转作似我。如是意执二识计我也。即陀那与意识共作我见。陀那执本识起我体相。意识分别计我有种种差别用故。一切法不有不无。由六尘有六识不可定无也。离六识无六尘不可定有。又一切法不可定说有。亦不可定说无也。人法二我不实故不可说有有。人法二空真实故不可言无。又义一切法决定有决定无。人法决定无。此人法二空是决定有。此三悉共显俗是有。显真是无。二明识用。

论曰。此分别识若起。安立熏习力于阿梨耶识中。

释曰。熏习力者。譬如烧香熏习衣。香体灭而香气犹在衣中名为熏衣。此香不可言有。香体灭故。不可言无。香气在故。故名为熏。如六识起善恶。留在熏力于本识中。能得未来报。名为种子。若小乘义正量部名为无失。譬如券约。故佛说偈。

诸业不失  无数劫中  至聚集时

与众生报

摩诃僧祇柯部。名为摄识。即是不相应行。譬如诵经。初一遍未得。第二遍诵摄前第一。如是乃至第十遍诵通利时。即通摄前九。如是初识能变异在第一。如是乃至第九变异在第十中。第十能摄前九。即此第十变异之用。名为摄识。有前九用故不失前九也萨婆多部。名同随得。同者与数处时等相应长。随者与三性不相妨。而得者不失义。同亦不失。随亦不失。譬如摩斗楼。此言榆华。取洛柯汁谓赤色汁。点摩斗楼华须。华须与赤色俱。后结实成熟。则有赤色出。是名同时修得。赤色至果不失故名同同前有赤色出。是名同修得。赤色至果不失故名同。前来至后不失名随。随最后显故名得也。若是他毗梨部。名有分识有者三有。即三界也。亦有七有。一中有二生有。三业有。四死有。通前三有为七有也。欲色二界具四有。若无色界无中有。中有者。正辩名为向生处。处者。有因缘名处也。如十二因缘有支。是事有故是事有。是事生故是事生。有者是因。因有二。一前因。二同时因。如橘子生芽。是前时因。芽生则有并橘。同时因。行缘识。识缘名色。名色缘六入。六入缘触受等。是同时。所以言。是事有故是事有者。为破外道生有义。外义云。一切众生从自在天我有故生死是有。言内义同。今破由前因生故得生。汝自在天无有。非生生死。有是生故。不得是有。故不得是有故是有也。故佛立义是事有即有生。汝自在天是有。非是生生不同内义。乃至从世性微尘等生亦尔。又外道立无因有果。果自然生故破外道。此物有是因有故果事是也。所以明二义者。为明因缘具故得生。若此物有故此物有是缘。若此物生故此物生。是明因义。有分者。生处即是生因生缘。此有分识体。是果报法决。是自性无记也。

四有者。从识支至六岁是生有。从七岁已上能分别生熟起贪至未舍命是业有。死有者。唯一念中有即中阴。就业有中。六识起三种业。善不善不动等三业。有为有为有分识。所摄持六识自谢灭。由有分识摄持力用在。问曰。何故立有分识。一期生中常缘一境。若生人天。此识见楼观。等事报。若起六识用粗覆障。则不觉此识用。若生恶道。此识但缘火车等。若报起六识用强则不觉此识缘也。若欲界六识缘欲境。凡夫不能觉。乃至无色亦然。若无色诸识灭。此有分识用则显。如梨耶及意识也。

言种子者。此相续变异。能感未来果报。是名种子。相续无变异亦非种子。若但变异无相续亦非种子。相续变异不相离故成种子。如螺白色非一非异。若白色是螺。螺则无三尘。若白色异螺。则见白色不得螺故。不可言定异以不异故名白螺也。相续变异亦尔。故成种子。缘此熏习力。本识未来得生者。

释曰。缘熏习力。种子若成。本识得生。缘未来显识。未来分别六识得生也。是故生死无前后者。若离烦恼业则不得生。若生死有前分。则别有前分众生处起烦恼业感前分处。既无前分众生起业。则无有前分生死故。知生死无始无初。四义明无。初一非本。若众生初无后有者。此无不作有本。有二种过失。一者若无不能生后。若能生有则非无。二者平等过失。若虚空花生有事者。可得从无生有。二者不见离欲众生生故。生死无初也。若生死初无贪欲等。后方有贪欲等者。离欲阿罗汉等无欲。亦应生欲。以是罗汉更不生欲故。知生死无初。三者修行梵行无用故。故生死无初。一切圣人修八圣行。为灭令不生修梵行。离欲人更不生灭故。故知生死无初。四者生死有二种。一恶报二善道。是善恶由善恶二因。不得无因。是生死初为善道为恶道。若善道者未有善因。若恶道者未有恶因。离善恶二道更无第三道故。知无初也。难曰。初者自然不用因缘。后者须因缘。若尔者。是义不然。有二过。一即理不平等故二因果不相似。若汝说生死不由因后由因者。则不平等。初后皆是生死。何故一由因一不由因。二不相似者。果亦有因因亦有因。因果皆有因故得相似。若相似能生同类。汝若前无因故。后亦应无因。若前无因后有因者。则不能生。若能生者。豆应生麦麦亦应生豆。而不然者。故知汝前为后果作因前因不成因也。佛说偈初句显识。即是梨耶。梨耶则果报识。分别识即是烦恼识。是从果报识起烦恼识。烦恼识即陀那等。次句明从烦恼起识识起熏习。熏习即是业功能。能转变本识成种子识也。次句从。业起果报。次句总结生死轮转。轮转者以不定故。或因转作果。或果转作因也。

所言熏习有二种者。下为显二义。一显生死方便名为邪。亦名违逆。二显涅槃方便名正。亦名随顺执著。分别性者。一切诸法有三种性。一分别性。二依他性。三真实性。分别性者。名言所显诸法。依他性者。一切诸法因果道理所显真实性者。一切诸法如如性。分别者无相为其性。依他者。无生是其性。所言性者。自有五义。一者自性种类义。一切瓶衣等不离四大种类义。同是四大性。是自性义。二者因性义。一切四念处圣法所缘道理缘此道理能生圣法。亦是因义。三者生义。若物无生则性不可见。生义可见故性训生。五分法身是生性义。如来正说众生信乐生三种信。一信有真实道理。二信得五分法身功德。三自利利他德备修五分身。五分身生则显至得性故。故五分法身生以此为性义。四不坏义。此性在凡夫不染在圣不净。故名不坏。五秘密藏义。亲近则行净。乖违则远离。此法难得幽隐故名秘密。即名藏义。生有四种。一触生。如男女交会有子。二嗅生。如牛羊等类。雌雄有欲心。雄以鼻嗅雌等根则便有子。三沙生。如鸡雀等。雌雀起欲心。以身坌尘沙之中。而有卵等生子。四声生。如鹤孔雀等类。有欲心闻雄鸣声。亦生卵生子。一切出卵不可食。皆有子也。分别性是无有空。分别无法可得故。依他性是不如空。如是破所执。真实性是自性空。无人法二我。是自性空也。复次分别性如空花是极无。依他性异空花。似幻化非空有无。观依他性不有不无故。能得道成圣空无是断观。空无不能得道成圣。一切烦恼别执著分别性。一切诸法欲乐观习真实性。执著观习此二属依他性。此二种法是名熏习。一烦恼种子熏习。二道种子熏习也。第二熏习增长本识者。以同类故。本识缘如如起四谤。是虚妄熏习种子烦恼同是虚妄。是故熏习能增长本识。譬如甜物能增长淡。淡亦是甜性。同性故能增长。具足诸能者。明业有四种。一被作不被长。如利智人遇恶知识起不善业是作。复即追悔故不被长。二被长不被作。如羞惭人随人修行。此善被增转广。不能自起若心故不作。三亦作亦长者。如人作善业。复恒数习。此善业转广大也。四不作不长者。即无漏善业若转增长生死报。名为作者。无漏能除生死作者故不长。前三是业后一分非。就前三中。取第三句亦作亦长。故云具足诸法。能生六趣者。即能得六趣生死果报。生阿梨耶识因。此生死圆满身因熏习方便故生死得成。故云此因义生死圆满。第二观习真实性。观三种无性。是名观习真实性。观有四用。一者除观。二灭观。三证观。四修观。观如如是苦谛性性。三谛亦然。观四谛如如具四用。观如如灭苦灭集。观如如即证灭。会如如即修道也能除执著分别性者。分别于无中作有。真实观者。显有无与自性相违故云除。分别性是第一熏习被损坏者。现在被损。未来被坏。若损集谛。苦亦被损。阿梨耶识被损者。本有七重苦谛。三界即为三重。三重被损竟。阿梨耶识是受果报本。虽无惑业所引。不复入三界生。而在无流界中四种生死内受生。如是乃至无有生死位也。梨耶被损故受生亦被损何以故。显识是分别识。因显识被损故。知分别识亦被损。此分别人我及六尘等识。又已灭尽何止被损耶。今言被损者。据净品为语。此与本识俱尽也。是阿梨耶能下者可灭除也。

同类推荐
  • 浔阳春三首 春去

    浔阳春三首 春去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Henry Ossian Flipper

    Henry Ossian Flipper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东家杂记

    东家杂记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Round the Sofa

    Round the Sofa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送卢管记仙客北伐

    送卢管记仙客北伐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热门推荐
  • 盛宠仙门嫡妃

    盛宠仙门嫡妃

    方才还是晴空万里,怎么突然之间阴云密布。雷震、火焚、烈焰、飘花,不时之间还有几道光影在其中穿梭,这天象异变已经把唐芸柔和她的小伙伴们惊呆了。这还不算什么,忽然之间,一团巨大的黑色魔焰冲向了自己的村子,唐芸柔在惊吓之中没有做出任何反应只是呆呆地站在原地,若不是一个身影突然挡在自己身前,恐怕此时自己已经命丧黄泉。不忆风烟起,唯思四海游。相依云锦帐,闭烛赏芸柔。“这位姑娘面若桃花,身姿灼约,我想我已经喜欢上你了。”白衣男子微微一笑说道。“第一次见面就这么直接,知不知道我喜欢含蓄的男生。”“今晚明月如此皎洁,我已在醉仙楼备好美酒佳肴,不知道姑娘能否陪我一览明月的光辉?”“追妹子,就是要直接,你这么婉转,哪个姑娘会搭理你啊。”“……”“我带你回魔国如何?”男子问道。“为什么啊?”“因为我喜欢你,你也喜欢我啊。”“这倒是。”“这么说你同意了?”“嗯,我同意咱俩在一起,不过你和我来仙门吧。”“……”“你看我这件衣服好看吗?”“凤羽云裳,灼约可爱,俏皮动人。”“今天这是怎么了,如此卖弄文采?”眼神一挑,目光之中媚态重重。“嘿嘿……”“嗯?你笑什么?”“没什么。”拦腰抱起,直奔床帏。“啊!不要……停手啊……”男的果然“不要停手啊”,于是便是醉卧云锦帐,同赴巫阳山。其实芸柔只想安安静静的待在张家村,无欲无求的欣赏寒江风景,可是为什么这仙魔大战非要选在自己的村子进行。害得村子毁灭,自己无家可归也就罢了,还让自己遇上了一个极为讨厌的男人,关键是就是这么讨厌的人自己偏偏还就动心了,也不知道是哪根筋错位了才会喜欢上。男的说喜欢女的,被女的吃定了;女的也说喜欢男的,被男的吃定了。两人一估计,算了,以后互吃吧……
  • 每天学点佛学智慧:不生气2

    每天学点佛学智慧:不生气2

    慈悲没有敌人,智慧不起烦恼;尽心尽力第一,不争你我多少。嗔心起时要思员,熄下怒火最吉祥。必有容,德乃大;必有忍,事乃济。以虛养心,以德养身;涵容以待人,恬淡以处世。
  • 谁令骑马客京华

    谁令骑马客京华

    岁月悠悠,前尘似梦,在后来的日子里,贺云初许多次地想起入京时湛蓝高远的天空......每一次,她都会暗暗地问自己,如果重来一次,是否还会像当年一般,满心雀跃的随着父亲回到京城。
  • 九劫剑魔

    九劫剑魔

    江湖中绝顶的剑道高手,剑魔独孤无败,在破碎虚空时,灵魂被一柄雷劫之剑,带到了一个玄奇世界,附身在了剑脉尽废的天才剑修叶孤辰身上。这是一个九剑悬空的玄幻世界,诸王争霸,域界争锋,大帝传承,更有神秘的太古名剑录,记载了撼天动地的一百零八柄绝世名剑!且看剑魔异界重修,炼九劫心经,融前世武学,夺太古名剑,证万古剑道!
  • 腐烂国度之活下去

    腐烂国度之活下去

    末世来袭,在腥尸烂肉的废城内,在没有法律道德体系的约束下,你将如何抉择?生或是死,你做好准备了吗……且看普通人的末世求生之路(这是一本注重谋略,心理,以及人性的末世求生书籍,无后宫,无异能,纯写实)。过年前,一日2更,中午12一更,晚上9点一更。年后,每日3更,时间待定!喜欢本书,记得点“加入书架”,还有“投推荐票”
  • 英才太监寇连材

    英才太监寇连材

    那个“刀子匠”摸裆的手离开寇连材,然后郑重其事地问:“是自愿净身吗?”“是。”一颗泪珠却从孩子眼中滚了出来。须臾,屋里传出一声惨厉如鬼的尖叫。咸丰八年5月的一天清晨,北京朝阳门城根的一间破泥屋里,剃头匠寇秉合犹犹豫豫下不了决心,去推醒在炕上仍在酣睡的一个孩子。“让他再睡一会儿吧,养足了精神……”孩子母亲话没说完,忽然哽咽了起来。自从全家决定了让孩子走净身去作太监的路之后,当娘的没有一天不哭的。从那天起,她每天晚上在夜深人静之后,烧上一炷香,求菩萨保佑。
  • 何夕兰烬落

    何夕兰烬落

    她是名臣之后,轻柔如水、灵秀聪颖。她生在帝王家,兰心蕙质、豪迈爽朗。两个不同身份的女孩子,相识在森严的紫禁城。在这里既有宫闱惊变、兄弟阋墙的惊心动魄。也有良辰美景、春花秋月的妩媚清新。有她们深爱的人,也有她们无法化解的仇恨。几许痴情、几段苦恋,往事已成空,满腹相思都沉默。几番风雨、几度秋凉,繁华终落尽,一身憔悴在风里。政治斗争的风雨中,一切都可能改变,唯一不变的是彼此之间的友情,始终温暖着对方……
  • 大乘金刚髻珠菩萨修行分

    大乘金刚髻珠菩萨修行分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徐清风

    徐清风

    清朝未年,社会动荡。地方豪强,绿林官府,尔虞我诈,明争暗斗。爱恨情仇,刀光剑影。螳螂捕蝉,黄雀在后。侠义英雄,浩然正气,奸蠡小人,利欲熏心。魑魅魍魉,藏形匿影,波诡云谲,迷雾重重。真是一石激起千层浪,一波未平一波又起!
  • 世子的侯门悍妻

    世子的侯门悍妻

    ★本文又名《重生之双“贱”合璧》★人不死过一次,永远不知自己贱在哪里。上一世她是宅斗的胜利者,一辈子没尝过第二的滋味,戾悍之名伴随一生。前一世他是个被夺走世子位的侯门嫡子,错信骨肉亲情,临死才幡然醒悟。毫不相干的两个人重生归来,她本想着随心所欲的重新来过,却被只有一“面”之缘的远亲小叔子再次卷入宅斗的漩涡里。*当他重遇到她*十里红妆,明媒正娶,堂堂武乡侯嫡子竟娶名不见经传的小小庶女。“蓝翎羽,你为何非娶我不可?”“就是因为你够狠毒,够泼悍。”李朝朝扶额,“可是你明知道我是你嫂嫂啊!”当两个重生的人在一起,人前形同陌路,人后恩爱缠绵:“朝朝,去做泼妇,悍妇,毒妇吧!”“你娶我回来就是为了给你斗继母和小妾的?”某男无赖道:“夫人莫怕,前面有我,后宅有你,咱们这是双‘贱’合璧!”这一世,她要把他调教成忠犬,他心甘情愿只宠她这个悍妻,且看夫妻俩携手耍“贱”,如何狠斗恶人。★李朝朝这个女主★人生信条:人不犯我,我不犯贱必杀技:人若犯我,我必犯贱★蓝翎羽那个男主★人生信条:世子位是我的,李朝朝也是我的必杀技:关门放李朝朝★完整版简介★上一世她穿越成名门庶女,为了生存,她委曲求全,刻意奉承,装柔弱博同情,然夫君不爱,公婆不疼,她耍手段玩心计,惩治姨娘,恶斗妯娌,只为不输给任何人。可争了一辈子,斗了一世,最终还是逃脱不了命运之手,娘家落魄,夫家被抄,她被人报复毒瞎了眼,一生都背负着戾悍之名。上一世他是个被夺走世子位的侯门嫡子,嫡母被害,父亲伪善,继母溺杀,所有的光环都被庶子遮掩,后宅被一群女人搅得鸡犬不宁。被抄家后,所谓的亲人大难临头各自飞,竟是一个狠戾女子把他从牢里救出。临终前他才幡然悔悟,此生错信骨肉亲情,才落得如此下场。死前立誓:若是能重活一生,再不与人为善,他要夺回属于自己的一切,夺嫡报仇!*这辈子,李朝朝只想混个好名声,做个乖乖牌但又不任人拿捏的庶女,守着自己的小院子晒晒太阳,修身养性,哪怕嫁个庄稼汉,她也有本事挣点小钱,安身立命,可偏偏就有人不让她如意。她不过是被人当了一辈子的悍女,顺手救了个连面都看不到的远亲罢了,谁承想就要被他缠着自己不放。家家有本难念的经,她上有父亲不怜,下有嫡母不爱,左是姐妹不悌,家奴不敬,右是亲戚难缠,各怀鬼胎,可那人更惨,偌大的王府里,继母捧杀,庶弟阴险,小妾难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