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919800000006

第6章

汾州大達無業國師上堂。有僧問曰。十二分教。流于此土。得道果者。非止一二。云何祖師東化。別唱玄宗。直指人心。見性成佛。豈得世尊說法。有所未盡。只如上代諸德高僧。竝學貫九流。洞明三藏。生肇融叡。盡是神異間出。豈得不知佛法遠近。某甲愚昧。願師指示。師曰。諸佛不曾出世。亦無一法與人。但隨病施方。遂有十二分教。如將蜜菓換苦葫蘆。淘汝諸人業根。都無實事。神通變化。盡百千三昧門。化彼天魔外道。福智二嚴。為破執有滯空之見。若不會道。及祖師來意。論什麼生肇融叡。如今天下。解禪解道。如河沙數。說佛說心。有百千萬億。纖塵不去。未免輪迴。思念不亡。盡須沉墜。如斯之類。尚不能自識業果。妄言自利利他。自謂上流。竝他先德。但言觸目無非佛事。舉足皆是道場。原其所習。不如一箇五戒十善凡夫。觀其發言。嫌他三乘十地菩薩。且醍醐上味。為世珍奇。遇斯等人。飜成毒藥。南山尚自不許。呼為大乘學語之流。爭鋒唇舌之間。鼓論不形之事。竝他先德。誠實苦哉。只如野逸高士。尚解枕石漱流。棄其利祿。亦有安國理民之謀。徵而不赴。況我禪宗途路且別。看他古德道人。得意之後。茅茨石室。向折脚鐺子裏。煑飯喫過。二三十年。名利不干懷。財寶不為念。大忘人世。隱跡巖叢。君王命而不來。諸侯請而不赴。豈同我輩貪名愛利。汩沒世途。如短販人。有少希求。而忘大果。十地諸賢。豈不通佛理。可不如一箇博地凡夫。實無此理。他說法如雲如雨。猶被佛呵。云見性如隔羅縠。只為情存聖量。見在果因。未能逾越聖情。過諸影跡。先賢古德。碩學高人。博達古今。洞明教網。葢為識學詮文。水乳難辨。不明自理。念靜求真。嗟乎。得人身者。如爪甲上土。失人身者。如大地上土。良可傷哉。設有悟理之者。有一知一解。不知是悟中之則。入理之門。便謂永出世利。巡山傍澗。輕忽上流。致使心漏不盡。理地不明。空到老死無成。虗延歲月。且聰明不能敵業。乾慧未免苦輪。假使才竝馬鳴。解齊龍樹。只是一生兩生。不失人身。根思宿淨。聞之即解。如彼生公。何足為羨。與道全遠。共兄弟論實不論虗。只這口食身衣。盡是欺賢罔聖。求得將來。他心慧眼觀之。如喫膿血一般。總須償他始得。阿那箇有道果。自然招得他信施來不受者。學般若菩薩。不得自謾。如氷稜上行。似劒刃上走。臨終之時。一毫凡聖情量不盡。纖塵思念未忘。隨念受生。輕重五陰。向驢胎馬腹裏託質。泥犁鑊湯裏煑煠一徧了。從前記持憶想。見解智慧。都盧一時失却。依前再為螻蟻。從頭又作蚊虻。雖是善因。而遭惡果。且圖什麼兄弟。只為貪欲咸性。二十五有。向脚跟下繫著。無成辦之期。祖師觀此土眾生。有大乘根性。唯傳心印。指示迷情。得之者。即不揀凡之與聖。愚之與智。且多虗不如少實。大丈夫兒。如今直下便休歇。頓息萬緣。越生死流。逈出常格。靈光獨照。物累不拘。巍巍堂堂。三界獨步。何必身長丈六。紫磨金輝。頂佩圓光。廣長舌相。若以色見我。是行邪道。設有眷屬莊嚴。不求自得。山河大地。不礙眼光。得大總持。一聞千悟。都不希求一餐之直。汝等諸人。儻不如是。祖師來至此土。非常有損有益。有益者。百千人中。撈漉一箇半箇。堪為法器。有損者。如前已明。從他依三乘教法修行。不妨却得四果三賢。有修進之分。所以先德云。了即業障本來空。未了還須償宿債。

評曰。禪宗之弊。當時早已如此。又何恠乎後世。幸賴此老。不惜口業。一一數破。使有志之士。尚可以明生熟。驗得失。酌損益。審進退。不為世波漂蕩。而喪其法體。則是篇正今日對病之良藥也。敬錄之於此。以為禪學者龜鑑。

大智度論云。復次一切法性皆空。無所有。汝所瞋因緣。亦皆虗誑。無實事故。而受大罪。如山中有一佛圖。彼中有一別房。房中有鬼。來恐惱道人。故諸道人。皆捨房而去。有一客僧來。維那處分。令住此房。而語之言。此房中。有鬼神。喜惱人。能住中者住。客僧自以持戒力多聞故。言小鬼何所能。我能伏之。即入房住。暮更有一僧。來求住處。維那亦令在此房住。亦語有鬼惱人。其人亦言。小鬼何所能。我當伏之。先入者。閉戶端坐待鬼。後來者。夜暗打門求入。先入者謂為是鬼。不為開戶。後來者。極力打門。在內道人。以力拒之。外者得勝。排門得入。內者打之。外者亦極力熟打。至明旦相見。乃是故舊同學。各相愧謝。眾人雲集。笑而恠之。眾生亦如是。五眾無人無我。空取相致闘諍。若支解在地。但有骨肉。無人無我。是故菩薩。語眾生言。汝莫於根本空中。闘諍作罪。闘諍故。人身尚不可得。何況值佛。

評曰。眾生三毒。日用現行。過失甚重。而嗔毒之過失尤重。葢由不達前境本空。乃於自心中。妄興對待。以對待故。鼓忿恨風。吹心識火。自他善根。互相焚燬。以正眼觀之。政如二比丘。閉門推門。極力打鬼。修道人。當逆境擊心。恚覺勃發時。能入此觀。則直下釋然。氷消瓦解。亦如二比丘。天明相見。自當撫掌一笑耳。

梁善慧大士。四相頌。生曰。識託浮泡起。生從愛慾來。昔時曾長大。今日復嬰孩。星眼隨人轉。朱唇向乳開。為憐迷覺性。還劫受輪迴。老曰。覽鏡容顏改。登階氣刀衰。咄哉今已老。趨拜復還虧。身似臨崖樹。心如念水龜。尚猶躭有漏。不肯學無為。病曰。忽染沈疴疾。因成臥病身。妻兒愁不語。朋友厭相親。楚痛抽千脉。呻吟徹四隣。不知前路險。猶向恣貪瞋。死曰。精魄隨生路。遊魂入死關。只聞千萬去。不見一人還。寶馬空嘶立。庭花永絕攀。早求無上道。應免四方山。

評曰。生老病死。四件極大事。集在一身。世人夢裏貪歡。漠然不顧。可嘆也。故傅大士。一一頌出。欲人知其苦耳。既知其苦。則知求其所以出苦之法。所謂早求無上道。應免四方山是也。祇如無上道。畢竟如何求。大士又有偈曰。有物先天地。無形本寂寥。能為萬象主。不逐四時凋。若真知此偈所歸。尚何四相可言。其或未然。時不待人。切須努力。

移剌真卿丞相。先是元世主將。西征。有司奏。五臺等處僧徒。有能呪術武略。及有膂力者。可為部兵扈從西征。公止之曰。釋氏之高行者。必守不殺戒。奉慈忍行。故有危身不證鵞珠。守死不拔生草者。法王法令。拳拳奉持。雖死不犯。用之從兵。豈其宜哉。其不循法律者。必無志行。在彼既違佛旨。在此豈忠王事。故皆不可以從王師也。帝從之。公得法於萬松秀禪師。號湛然居士云。

評曰。以僧從征。法滅之相也。湛然奏止之。其護法之功。不在禹下。且其所陳論。精確嚴明。千古猶見生氣。至於輓近之世。無志行僧。往往有之。佛法王法。皆成罪人。吾不知其何以自立於天地之間也。悲夫。

大珠和尚。僧問。般若經云。度九類眾生。皆入無餘涅槃。又云。實無眾生。得滅度者。此兩段經文。如何通會。前後人說。皆云實度眾生。而不取眾生相。常疑未決。請師為說。師曰。九類眾生。一心具足。隨造隨成。是故無明為卵生。煩惱包褁為胎生。愛水浸潤為濕生。歘起煩惱為化生。悟即是佛。迷號眾生。菩薩只以念念心為眾生。若了念念心體空。名為度眾生也。智者於自本際上。度於未形。未形既空。即知實無眾生。得滅度者。

評云。華嚴云。應觀法界性。一切惟心造。而大珠亦云。九類眾生。一心具足。隨造隨成。楞伽云。從上諸聖。轉相傳受。妄想無性。而大珠亦云。若了念念心體空。名為度眾生。楞嚴云。妙性圓明。離諸名相。本來無有世界眾生。而大珠亦云。智者於自本際上。度於未形。未形既空。即無眾生得滅度者。是知佛祖同一道眼。同一舌頭。其清淨顯露。如月處空。有眼皆見。但後輩鮮肯深究力行。遂成紙上陳語。予觀是篇。實修行者。日用治心之要。故表出之。當有賞音者耳。

菩提達磨。略辯大乘入道四行。法師者。西域南天竺國。是大婆羅門國王。第三之子也。神慧疎朗。聞皆曉悟。志存摩訶衍道。故捨素從緇。紹隆聖種。冥心虗寂。通鑑世事。內外俱明。德超世表。悲悔邊隅。正教陵替。遂能遠涉山海。遊化漢魏。忘心之士。莫不歸信。存見之流。乃生譏謗。于時唯有道育慧可。此二沙門。年雖後生。俊志高遠。幸逢法師。事之數載。虔恭諮啟。善蒙師意。法師感其精誠。誨以真道。令如是安心。如是發行。如是順物。如是方便。此是大乘安心之法。令無錯謬。如是安心者。壁觀。如是發行者。四行。如是順物者。防護譏嫌。如是方便者。遣其不著。此略序所由云爾。夫入道多途。要而言之。不出二種。一是理入。二是行入。理入者。謂藉教悟宗。深信含生同一真性。但為客塵妄想所覆。不能顯了。若也捨妄歸真。凝住壁觀。無自無他。凡聖等一。堅住不移。更不隨于文教。此即與理冥符。無有分別。寂然無為。名之理入。行入者。謂四行。其餘諸行。悉入此中。何等四耶。一報冤行。二隨緣行。三無所求行。四稱法之行。云何報冤行。謂修道行人。若受苦時。當自念言。我從往昔無數劫中。棄本從末。流浪諸有。多起冤憎。違害無限。今雖無犯。是我宿殃。惡業果熟。非天非人。所能見與。甘心忍受。都無冤訴。經云。逢苦不憂。何以故。識達故。此心生時。與理相應。體冤進道。故說言報冤行。二隨緣行者。眾生無我。並緣業所轉。苦樂齊受。皆從緣生。若得勝報榮譽等事。是我過去宿因所感。今方得之。緣盡還無。何喜之有。得失從緣。心無增減。喜風不動。宜順於道。是故說言隨緣行也。三無所求行者。世人長迷。處處貪著。名之為求。智者悟真。理將俗反。安心無為。形隨運轉。萬有斯空。無所願樂。功德黑暗。常相隨逐。三界久居。猶如火宅。有身皆苦。誰得而安。了達此處。故捨諸有。息想無求。經云。有求皆苦。無求乃樂。判知無求。真為道行。故言無所求行也。四稱法行。性淨之理。目之為法。此理眾相斯空。無染無著。無此無彼。經云。法無眾生。離眾生垢故。法無有我。離我垢故。智者若能信解此理。應當稱法而行。法體無慳。於身命財。行檀捨施。心無恡惜。達解三空。不倚不著。但為去垢。稱化眾生。而不取相。此為自行。復能利他。亦能莊嚴菩提之道。檀施既爾。餘五亦然。為除妄想。修行六度。而無所行。是為稱法行(弟子曇彬序)。

評曰。達祖單傳心印外。復別示此四行。其意盖為後來見而不行。與夫說而不通者。作鍼艾耳。大丈夫。當於此決志力行。以期智證。毋徒空騰口說。應祖師之懸讖也。

六祖大師。四智偈曰。大圓鏡智性清淨。平等性智心無病。妙觀察智見非功。成所作智同圓鏡。五八六七果因轉。但用名言無寔性。若于轉處不留情。繁興永處那伽定。

評曰。或問。六祖大師偈。發明轉識成智之旨。與教乘同異何如。答曰。教中謂。轉第八阿賴耶識。為大圓鏡智。轉第七末那識。為平等性智。轉第六意識。為妙觀察智。轉前五識。為成所作智。何時轉耶。謂六七二識初地即轉。至七八二地。方永轉。以六識入生法二空觀時。礙第七識二執。不得現起。及第六識轉智之時。而第七識。亦隨轉也。故曰六七因中轉。五八二識至佛果位中方轉。以前五根。乃第八識之相分。八識未轉。則前五識亦不得轉。若八識轉。則前五識亦隨轉也。故曰五八果上圓。此大乘權教所說如此。非禪宗圓頓最上乘也。今祖師直于眾生分上。覿體指出本有四智。謂此性本來清淨。一塵叵得。即是大圓鏡智。此性本來平等。無我法二執之病。即是平等性智。此性本有光明。不緣而照。即是妙觀察智。若成所作智。則與鏡智同。但體用之分耳。如此觀之。則眾生日用現行無明全體。即是諸佛四智菩提。尚何識之可轉。以識本空寂。即是智故。圭峰所謂。識如夢幻。但是一心是也。若權乘所謂。五八六七果因轉之說。但約從因至果。轉其假名而已。非謂實有識可轉而為智也。若寔有可轉。則所謂智者。乃有為菩提。豈當人本有無師自然之真智乎。以無識可轉。方是真智也。葢識智無二。同一性故。如寒則結水而成氷。暖則融氷而為水。氷水名異。濕性無殊。故學者修證轉識成智之處。苟能不留滯著之情。則雖終日轉。而寔無識可轉。無智可得。以識既本空。智亦本寂。一心湛然。無動轉故。行人日用明此。可以坐進斯道。

僧亡名息心銘曰。法界有如意寶人焉。九緘其身。銘其膺曰。古之攝心人也。戒之哉。戒之哉。無多慮。無多知。多知多事。不如息意。多慮多失。不如守一。慮多志散。知多心亂。心亂生惱。志散妨道。勿謂何傷。其苦攸長。勿言何畏。其禍鼎沸。滴水不停。四海將盈。纖塵不拂。五嶽將成。防末在本。雖小不輕。關爾七竅。閉爾六情。莫見於色。莫聽於聲。聞聲者聾。見色者盲。一文一藝。空中小蚋。一技一能。日下孤燈。英賢才藝。是為愚蔽。捨棄淳朴。沉溺淫麗。識馬易奔。心猿難制。神既勞役。形必損斃。邪行終迷。修途永泥。莫貴才能。日益惛瞢。誇拙羨巧。其德不弘。名厚行薄。其高速崩。內懷憍伐。外致怨憎。或談於口。或書於手。邀人令譽。亦孔之醜。凡謂之吉。聖謂之咎。賞翫蹔時。悲哀長久。畏影畏迹。逾遠逾極。端坐樹陰。跡滅影沉。厭生患老。隨思隨造。心想若滅。生死長絕。不死不生。無相無名。一道虗寂。萬物齊平。何貴何賤。何辱何榮。何勝何劣。何重何輕。澄天愧淨。皎日慙明。安夫岱嶺。固彼金城。敬貽賢哲。斯道利貞。黃山谷書其後曰。梁左補闕宗殆。以文學行義知名。梁之亡也。殆棄其官族出家。號無名。後周欲奪其志。命大臣以美官誘之。無名自陳宗國顛覆。反俗有七不可。誓言哀切。遂不奪之。又賦五苦詩。詩意高潔。時多傳寫。觀息心銘。似其晚年所作。亦似悔其少日。刻意於文章耶。因僧知海請書此篇。以刻石。為叢林雜學者之戒。故為書之。

評曰。息心銘。文體立意。一倣金人銘。其旨葢欲學者。歇鏡中之狂心。息岐路之雜藝。庶幾悟頭。而獲羊耳。予滋愛之。但不敢必誰所作。題云僧亡名。意謂已亡其名。後讀黃山谷太史文集。始知非亡名。乃名亡名也。今并以其說載之于此。使覽者知所自云爾。

同类推荐
  • 百痴禅师语录

    百痴禅师语录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佛说正恭敬经

    佛说正恭敬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camellia girl

    camellia girl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太上洞玄灵宝智慧罪根上品大戒经

    太上洞玄灵宝智慧罪根上品大戒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六度集经

    六度集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热门推荐
  • 韩娱之勋

    韩娱之勋

    我们人生中最大的懒惰,就是当我们明知自己拥有作出选择的能力,却不去主动改变,而是放任它的生活态度。一个多才多艺却又性情懒散,喜欢随遇而安的艺人,在一朝醒悟后,展露锋芒,向山顶迈进的奋斗史。多年后,他的名字已经成为韩国娱乐圈一个时代的标识,被誉为韩国娱乐圈的勋章!新书上传,请多多支持,求收藏、推荐、点击~~~
  • 那一点光

    那一点光

    本部小说主要是反映近二三十年农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人们物质和精神生活的提升。
  • 只因太过深爱

    只因太过深爱

    五年前,俞菲对挡在她面前的少年说:“叫我一声姐姐,怎么样。”在她的注视下,少年精致的脸孔染红,那声姐姐最终还是没叫出声。五年后他残忍地说:“是你把我变成这个样子的,姐姐,现在该你还我的债了。”
  • 崛起游戏

    崛起游戏

    末世骤然降临,生存面临巨大的挑战,秩序的崩塌,人类的各种阴暗面显现,能保持人性的才可以称之为人,是人类生存的终点,还是万物复苏的起点,且看白起在浑噩二十年之后,如何找寻生存的真谛。
  • 纨绔傻后

    纨绔傻后

    轩辕国的一国之后竟然是个傻子,这让轩辕国成了全天下人的笑柄。可想而知这样一位傻后,在后宫的待遇会如何。浑身的伤痕累累足以说明她的悲催。结果竟还遭来太后婆婆和皇上夫君的一起下毒,你说,你不死来,谁死啊!而当傻后再次睁开眼睛,已不是她。她,是叱咤黑道的公主,一场黑白两道最瞩目的豪华婚礼,却成了这位黑道公主的葬礼。一朝穿越,附身傻后身上。曾经任人欺负的傻后,如今已经改头换面。打贵妃,毒嫔妃,挑衅太后,恐吓宫女太监。恶整大臣,更是一脚把皇上踹的下不了龙床,上不了朝堂,轩辕皇帝自登基以来,第一次罢朝。她的到来,让轩辕国前朝动荡,后宫都不得安宁,她更是坚决的戴稳了祸国妖后的头衔,在古代混的风生水起。【精彩一】一位蓬头垢面,衣服邋遢,让天下人最鄙视的女子,却抱着轩辕国最尊贵的东西站在御花园中,傻傻的笑看着面前一群打扮的花枝招展的女人,用孩童般的语气道:“各位姐姐,今天婵儿和你们玩一个游戏,我们玩打人好不好?谁若是打赢了,我就把这块石头给谁。”咧嘴一笑,白牙在这张如黑夜般脏兮兮的脸上特别的显眼。此话一出,全场一片哗然,石头?那可是轩辕国所有女人梦寐以求的凤印啊!片刻的怔愣,一群女人被利欲熏心蒙蔽了双眼,居然相信了一个傻女的话。轩辕后宫起火,这一天,成了轩辕国史册上最可笑的一天。【精彩二】:“轩辕俊,不要以为你是皇上就很了不起,你若是再敢对我动手动脚的,你信不信我一掌把你拍到南墙里,扣都扣不出来。”这一晚,注定要成为轩辕史上,第十五代皇帝最丢人的一刻。虽然她是众人眼中的妖女,而他却依旧对她宠爱有加:太监:“皇上,不好了,皇后娘娘要烧凤仪宫。”皇上:“只要她喜欢,多找些人帮她一起烧,到时朕再给她盖个更大的。”太监:“皇上,皇后娘娘打了后宫的嫔妃。”皇上:“她是皇后,有这个权利,让她不要给朕留面子,下手重些。”太监:“皇上,皇后娘娘说要让你后宫起火。”皇上:“让皇后搬到前朝来,别烧伤了她。”太监:“皇上,皇后娘娘要杀太后。”皇上:“陪朕走完一生的是老婆,让母后自求多福吧!”“婵儿,这天下,你若喜欢,朕为你守住,你若不爱,朕愿为你抛弃,弱水三千,朕也只取你这一瓢饮,朕会宠你一生,爱你一世,只愿与你牵手一生一世一双人。”如此震撼人心的誓言,是真心,还是阴谋,帝王家会有真情吗?而他又是否真如传闻那般无能呢?
  • 午夜餐厅

    午夜餐厅

    刚刚被炒鱿鱼,就遇到了试用期八千,转正月收入两万的工作,还只是到一个家餐厅端盘子。可这餐厅有点怪,夜里十二点之后才开门,凌晨三点半之前必须关门。这里还有一群爱讲故事的客人,后来我才知道,这些人都……
  • 暗黑大领主

    暗黑大领主

    天堂的渗透,地狱的入侵,夹在两大势力间的凡人界该何去何从? 与天斗其乐无穷,与地斗其乐亦无穷,马龙向所有人宣告,我的地盘我做主。
  • 暴躁公爵娶红妆(下)

    暴躁公爵娶红妆(下)

    这男人的暴躁无人能及,说话更是难听得紧,开口闭口不是王八蛋就是滚!他有权有势,跺一下脚便能引起商场大地震,却因一场车祸造成瘫痪毁容而一蹶不振。见人就咬的疯狗行为,弄得众人鸡飞狗跳不得安宁,偏就是有个他又爱又恨的女人不怕死的硬缠着他,无论他怎么咒骂或是摆臭脸,她都不当一回事。为了让她死心自动离去,他卯起来赶人。打翻食物,她气呼呼的要他看它们腐烂长蛆;打死不肯复建,她威胁要他光着屁股给人看……好吧,他承认自己是个懦弱的胆小鬼,害怕她对他只是同情,一旦他痊愈就会再度离开。他逃避着现实,不去想将来,也不去面对自己的良心,直到一颗子弹击中他的梦,世界在他眼前崩毁碎裂……
  • 她的花好月圆

    她的花好月圆

    分开13年后,董美桃与初恋情人相逢,本以为只是需要简单打个招呼就好,却没想到八个月之后自己被他乖乖娶回家。
  • 横闯诸天做武神

    横闯诸天做武神

    主持人:请问主角,你的梦想是什么?吴雁祖:我的梦想是成为一名网红!主持人:那你习武干嘛,习武能成网红吗?吴雁祖:习武怎么不能成为网红了,你难道没看我直播吗!主持人:……吴雁祖:算了,我这种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的开挂男神你们怎么可能会懂?这就是蓉城吴雁祖,一个你只能静静地看着他装逼的男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