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910700000007

第7章

太阳经中篇[凡寒伤营之证列于此篇法五十八条]

按上篇风伤卫之证,用桂枝汤解肌者,乃是不欲发汗以扰动其营也,不扰其营,但治其卫,尝有不及之弊,不及则邪不尽去,势必传入于里,故篇中两解表里之法居多,此篇寒伤营之证,用麻黄汤发汗者,乃亟驱其邪,尽从表出,不使停留之法,尝有太过之弊,太过则未免因邪伤正,而虚候易生,设有余邪不尽者,多未敢再汗,但可和其营卫,或俟其津回,自然得汗,故两解表里之法差少,其误下之证,亦不比上篇之阳邪多变,但发汗之后,其人津液已虚,更加误下,则津液重虚,所以或邪少虚多而伤其阳,或邪盛热炽而伤其阴,源同流异,各造其偏,以故治法亦错出不一,必先会大意,然后一展卷而了然于心目也。

辨寒伤营有定脉定证总称伤寒一法。(一)太阳病,或已发热,或未发热,必恶寒体重呕逆,脉阴阳俱紧者,名曰伤寒。[原文] 发热恶寒体重呕逆,脉阴阳俱紧,凡是伤寒病,必具此五者,故以为总称,或未发热者,寒邪初入,尚未郁而为热,顷之即热矣,多有服表药后,反增发热者,病必易解,盖热郁未久,药即领邪外出,无里证故也,仲景恐见恶寒体重呕逆,又未发热,认为直中阴经之证,操刃杀人,蚤于辨证之先,揭此一语,虑何周耶。

辨伤寒证用麻寅汤大纲一法(二)太阳病,头痛发热,身疼腰痛,骨节疼痛,恶风无汗而喘者,麻黄汤主之。[原文] 上条已言伤寒之脉证矣,此复以头痛发热身疼腰痛骨节疼痛,恶风无汗而喘,互发其义,盖恶寒未有不恶风者,头身腰节疼痛,即体重之应,无汗而喘,亦即呕逆,脉阴阳俱紧之应也,汗乃血之液,血为营,营强则腠理闭密,虽热,汗不出也,麻黄发汗散邪,其力最猛,故以桂枝监之,甘草和之,而用杏仁润下以止喘逆,然亦但取微似汗,不须歠热稀粥,正如驭六马执辔惟谨,恒虞其泛轶耳。

辨伤寒传经不传经一法(三)伤寒一日,太阳受之,脉若静者为不传,颇欲吐,若躁烦脉数急者,为传也,伤寒二三日,阳明少阳证不见者,为不传也。[原文] 脉静者邪在本经,且不能遍,故不传经,颇欲吐,外邪内搏,身烦脉数,寒邪变热,必传经也,二三日阳明少阳证不见,即误治,亦止留连于太阳耳。

辨伤寒欲传不传,心悸而烦,宜用建中一法。(四)伤寒二三日,心中悸而烦者,小建中汤主之,呕家不可用建中汤,以甜故也。[原文] 欲传未传之证,其人内实,差可无虑,若阳气内虚而心悸,阴气内虚而心烦,将来邪与虚搏,必至危困,建立其中气,则邪不易入,即入亦足以御之也。

辨寒伤营之证,当汗不汗,反行针灸致变二法。(五)太阳伤寒者,加温针,必惊也。[原文] 温针欲以攻寒,孰知针用火温,营血得之反增其热,营气通于心,引热邪以内逼神明,必致惊惶而神乱也。(六)脉浮宜以汗解,用火灸之,邪无从出,因火而盛,病往接以下必重而痹,名火逆也。[原文] 外邪挟火势上炎,必不下通阴分,故重而痹也。

辨脉浮及数宜麻黄汤发汗一法。(七)脉浮者病在表,可发汗,宜麻黄汤,脉浮而数者可发汗,宜麻黄汤。[原文] 伤寒之脉,阴阳俱紧,其脉但浮,及浮数而不兼紧,似可不用麻黄汤,然寒既入营,舍麻黄汤定法,别无他药可代,故重申其意,见脉紧固当用麻黄汤,而脉浮不紧者,乘其邪方在表,当用麻黄汤托出其邪,不使得入,即脉浮数而不紧者,乘其势正欲传,当用麻黄汤击其半渡,而驱之使出,参看中风证,脉浮宜用桂枝汤,可见天然一定之法,不因邪势之浅深,辄可变易也。

服麻黄汤得汗后,察脉辨证有次第不同三法。一法汗解后,复感复烦,脉浮数者,宜更药解散、一法脤浮皴而烦加渴者,宜两解表里、一法具两解证,不渴者用药宜里少表多。(八)伤寒发汗,解半日许复烦,脉数者,可更发汗,宜桂枝汤。[原文] 发汗后,病解半日许复烦,脉复浮数,明系汗后表疏疏,邪风袭入所致,即不可再用麻黄汤,宜更变发汗之法,改用桂枝可耳,用桂枝者,一以邪重犯卫,一以营虚不能复任麻黄也。(九)发汗已,脉浮数烦渴者,五苓散主之。[原文] 脉浮数而烦,与上同也,加之以渴,则津液为热所耗,而内躁,里证具矣,津液内耗,即非细故,宜用四苓以滋其内,而加桂以解其外,比上更用桂枝之法,又大不同者,以无复感故也,然既云两解表里之邪热,则五苓散中,朮用苍,桂用枝,从可推矣。

按五苓散两解表里之法,风伤卫寒伤营俱用之。(十)伤寒汗出而渴者,五苓散主之,不渴者茯苓甘草汤主之。[原文] 伤寒以无汗故烦,汗出则不烦可知矣,但汗出而渴则上条五苓两解表里之法,在所必用,若汗出而并不渴,则里证本轻,故用桂枝汤中三,五苓汤中之一,少示三表一里之意,名曰茯苓甘草汤,以消息病情,而分解微邪,如璋判圭合,允为实符。

辨脉浮紧浮数尺脉,反迟反微不可发汗二法。一法脉浮紧,身疼痛,宜以汗解,但尺迟则不可汗、一法脉浮数,即误下仍当发汗,但尺微则不可汗。(二)脉浮紧者,法当身疼痛,宜以汗解之,假令尺中迟者,不可发汗,何以知之,然以营气不足,血少故也。[原文] 脉浮而紧,遍身疼痛,乃伤寒正病,亟当发汗,以驱逐外邪者也,设其人元气素薄,尺中脉迟,则城郭不完,兵甲不坚,米粟不多,根本先欲动摇,尚可背城借一乎,此所以必先建中而后发汗也。(三)脉浮数者,法当汗出而愈,若下之身重心悸者,不可发汗,当自汗出乃解,所以然者,尺中脉微,此里虚,须表里实,津液自和,便自汗出愈。[原文] 脉浮数者,法当从乎汗解,故有更药发汗,及两解表里之法,设经误下,而身重心悸,纵脉仍浮数,亦不可复发其汗,但宜静调,俟其汗自出乃解耳,所以然者,以尺脉微,里阴素虚故也,必须津液自和,即为表里俱实,便自汗出而愈,此亦先建中而后发汗之变法,要知仲景云,尺脉微者不可发汗,又云尺微者,不可下无非相人津液之奥旨,所以误下之脉,虽浮数不改亟宜发汗者,亦必审谛其尺脉,不当率意径情,有如此矣。

凡用发汗药宜审病人有无宿疾,不可径汗六法。(一三)咽喉干燥者,不可发汗。[原文] 咽中干燥,其人平日津液素亏可知,故不可发汗以重夺其津液也,叔和重集不可发汗篇,有咽中闭塞,不可发汗,发汗则吐血,气欲绝,手足厥冷,欲得蜷卧,不能自温一条,与此似同而实大异,此戒发汗似夺阳明之津液,彼戒发汗以夺少阴之血也,又咽中闭塞不可下一条,亦指少阴立说,成注俱以咽门为胃之系混释,则谬矣。(一四)淋家不可发汗,发汗则便血。[原文] 小便淋者,膀胱为热所闭,气化不行也,更发其汗,则膀胱愈扰,而血从小便出矣。(一五)疮家虽身疼痛,不可发汗,汗出则痓。[原文] 身疼痛,为寒伤营之证,本当发汗,然疮疡之人,肌表素虚,营血暗耗,更发其汗,则外风袭虚,内血不荣,必至颈项强,身手张而成痓,痓亦膀胱之病也。(一六)衄家不可发汗,汗出必额上陷,脉紧急,目直视不能眴,不得眠。[原文] 目得血而能视,汗为血液,衄血之人,清阳之气素伤,更发其汗,则额上必陷,乃上焦枯竭之应也,诸脉者皆属于目,筋脉紧急,则目上瞪而不能合,目不合则不得眠也,伤寒发烦,目瞑者必衄,宜用麻黄汤发汗,此言素惯衄血之人,戒发汗以虚其虚,宜两谛之也。(一七)亡血家不可发汗,汗发则寒栗而振。[原文] 亡血即亡阴也,亡阴发汗,本当生热,乃反寒栗而振者何耶,盖阴亡则阳气孤而无偶,纔一发汗,其阳必从汗尽越,所以寒栗有加,阴阳两竭也。(一八)汗家重发汗,必恍惚心乱,小便已阴疼,与禹余粮丸。[原文] 心主血,汗者心之液,平素多汗,更发其汗,则心脏之血伤,而心神恍惚,小肠之腑血亦伤,而便已阴疼,禹余粮丸,原方阙,然生心血,通水道,可意会也。

服麻黄汤汗后病不解,有恶寒恶热不同治一法。(一九)发汗病不解,反恶寒者虚故也,芍药甘草附子汤主之,发汗后恶寒者,虚故也,不恶寒但恶热者实也,当和胃气,与调胃承气汤。[原文] 恶寒者,汗出营卫新虚,故用法以收阴固阳,而和其营卫,不恶寒者,汗出表气未虚,反加恶热,则津干胃实可知,故用法以泄实而和中,然曰与,似大有酌量,其不当径行攻下,以重虚津液,从可识矣。

服麻黄汤汗后身痛,脉迟者宜行补散一法。(二十)发汗后,身疼痛,脉沉迟者,桂枝加芍药生姜各一两,人参三两,新加汤主之。[原文] 伤寒发汗后,身反疼痛者,乃阳气暴虚,寒邪不能尽出所致,若脉见沉迟,更无疑矣,脉沉迟者,六部皆然,与尺迟大异,尺迟乃素虚,此为发汗新虚,故于桂枝方中,倍加芍药生姜各一两以去邪,用人参三两以辅正,名曰新加汤者,明非桂枝汤中之旧法也。 门人问相传仲景全方,止得一百一十二道,因有新加一汤,故名为一百一十三方,其说然欤,答曰,此后人之呓语也,仲景意中,明明桂枝汤,不欲与人参并用,以桂枝能解肌表之邪,人参反固肌表之邪故也,然在误汗误下以后,表里参错,正气虚微,余邪不解,则有不得不并用之证,如上篇太阳病,外证未除而数下之,遂协热而利下痞鞕,表里不解,用桂枝理中汤,乃革去理中之名,但曰桂枝人参汤者,即此意也,人参尚主半表,故曰新加理中,则全不主表,故革其名,凡此皆仲景精微之蕴也,然桂枝人参汤中,去芍药者,以误下而邪入于阴,芍药主阴,不能散阳邪也,桂枝新加汤中倍芍药者,以误汗而阳虚邪凑,恐阳孤无偶,用芍药以和之,俾不至散乱也,故用法必识立法之意,斯用之各当矣。

服麻黄扬后不可误用桂枝及饮水灌水过多一法。(三)发汗后,不可更行桂枝汤,汗出而喘,无大热者,可与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主之,发汗后,饮水多者必喘,以水灌之亦喘。[原文] 误用桂枝固卫,寒不得泄,气逆变喘,本当用大青龙汤,此于汤中除去桂枝姜枣者,以已经一误不可再误,驭药之严也,然有大热者,恐兼里证,若无大热,其为表邪实盛可知,故变青龙之制,为麻杏甘石,乃为的对也,饮水多者,内有大热,则能消之,汗后里证未具,内无大热,故饮水多者,水气上逆必为喘也,以水灌其外,冷气侵肤,与内邪相搏,亦主喘也,即形寒饮冷伤肺之意,但伤肺乃积渐所致,此不过偶伤耳,治法要不出麻杏甘石之外,见内饮水多,外行水嚾,皆足以敛邪闭汗,不独误行桂枝汤为然矣。

本麻黄汤证,误下表邪未尽气逆变喘一法。(二三)下后不可更行桂枝汤,若汗出而喘,无大热者,可与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原文] 易桂枝以石膏,少变麻黄之法,以治误汗而喘当矣,乃误下而喘,亦以桂枝为戒,而不越此方者何耶,盖太阳中风,与太阳伤寒,一从桂枝,一从麻黄,分途异治,繇中风之误下而喘者,用厚朴杏仁加入桂枝汤中观之,则伤寒之误下而喘者,用石膏加入麻黄汤中,乃天造地设,两不移易之定法,仲景所以谆谆告戒者,正恐人以伤寒已得汗之证,认为伤风有汗而误用桂枝,故特出误汗误下两条,示以同归麻黄一治之要,益见营卫分途,而成法不可混施矣。

服麻黄汤后有阳气暴虚叉手冒心二法。一法心下悸欲得按、一法耳聋无闻。(二三)发汗过多,其人叉手自冒心,心下悸欲得按者,桂枝甘草汤主之。[原文] 发汗过多,阳气虚衰,阳本受气于胸中,胸中阳气不足,故叉手冒心,不说到阴血上,方用桂枝甘草,固表缓中,亦未说到养血上,方注谓汗多则血伤,血伤则心虚,反置阳虚不理,所以迂阔而远于事情也。(二四)未持脉时,病人叉手自冒心,师因教试令咳,而不咳者,此必两耳聋无闻也,所以然者,以重发汗,虚故如此。[原文] 此示人推测阳虚之一端也,阳虚耳聋,宜亟固其阳,与少阳传经邪盛之耳聋迥别矣。

服麻黄汤后,有阳气暴虚阴邪上逆脐下悸腹胀满二法。一法欲作奔豚,预伐其邪、一法行气补虚,以除其满。(二五)发汗后,其人脐下悸者,欲作奔豚,茯苓桂枝甘草大枣汤主之。[原文] 汗本心之液,发汗后,脐下悸者,心气虚而肾气发动也,肾邪欲上陵心,故脐下先悸,取用茯苓桂枝,直趋肾界,预伐其邪,所谓上兵伐谋也。(二六)发汗后,腹胀满者,厚朴生姜甘草半夏人参汤主之。[原文] 吐后腹胀,与下后腹胀,多为实,以邪气乘虚入里为实也,若发汗后,外已解而腹胀满,知非里实之证,繇脾胃气虚津液搏结,阴气内动,壅而为满也,故以益胃和脾,降气涤饮为治也。

同类推荐
  • 达摩多罗禅经

    达摩多罗禅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梵摩渝经

    梵摩渝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醒名花

    醒名花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技击余闻补

    技击余闻补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明伦汇编宫闱典东宫妃嫔部

    明伦汇编宫闱典东宫妃嫔部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热门推荐
  • 让学生学会做人的66个故事

    让学生学会做人的66个故事

    励志就是勉励自己勤奋向学,集中心思致力于某种事业。志,就是心愿所往,心之所向,是未表露出来的长远的打算。汉代班固《白虎通·谏诤》里“励志忘生,为君不避丧生”的话,讲的就是这个意思。励志是一门学问,这门学问应该从小学起,终生不辍。
  • 醉眼捉梦

    醉眼捉梦

    女主飞雁,资历平平却在短短几年中经历离奇古怪事件,这与她结识的好友有千丝万缕的联系。既互相嫌弃又互相扶持,跨越阶层的友谊如何常年存续?书中天马行空记录飞雁穿梭在繁华城市的机遇,当你有时光倒流的机会,你还会做出同样的选择得到同样的结果吗?
  • 天绝魔刀

    天绝魔刀

    这是一把宝刀,削铁如泥,吹毛断发!这更是一把魔刀,闻恶人而震鞘,出鞘必饮人血!摄人心魄,风云变色!靖难之役年间,血魔教“犯上作乱,大逆不道”,遭武林十三大门派围剿,犁庭扫穴。襁褓中的孪生婴儿被幸免,分别由梅花庄和天山派收养,不料天山派掌门与养子神秘失踪。十六年后,朝廷颁布“禁武令”,武林归于平静。不料一伙神秘的黑衣杀手突对参与昔日“除魔”的门派进行血腥报复。一时间人人自危,武林风云再起,各路英豪纷纷重新拿起武器,以武破禁,矛头指向血魔教残存弟子。梅花庄养子夏鸿飞,在获知自己是血魔教少主后何去何从?欲知精彩故事,请读此书!
  • 忍辱膑足:孙膑

    忍辱膑足:孙膑

    孙膑是我国战国时期出现的一位身残志坚、独步千古的著名军事家。他是兵圣孙武的后代子孙,因受奸人所害,膝盖骨被剔掉,造成了终身残废,所以被人们称为孙膑。后来孙膑逃回齐国担任齐国的军师。在齐、魏争雄的过程中,他指挥齐军取得桂陵之战、马陵之战两次大捷,使齐国成为东方强国。他在作战中运用避实击虚、攻其必救的原则,创造了著名的围魏救赵战法,为古往今来兵家所效法。《中国文化知识读本·忍辱膑足:孙膑》展现了孙膑在军事方面的卓越成就,以及他经历残酷刑罚,曲折坚毅的一生。
  • 蝴蝶谷

    蝴蝶谷

    一大早起来,蝴蝶镇的党委书记严加红就骑上向他兄弟借的摩托向山区蝴蝶村进发,那摩托的响声就洒满了镇机关内外的路。有的干部在门口嘲笑:“你看看,就是蝴蝶谷脱了贫,早晚也被这破摩托污染了环境。党委书记有车不坐,偏骑这辆借来的摩托。”“听说他是有故事的干部。已经当了十年镇长、五年镇党委书记,但就是一如既往的傻冒儿,不知为谁辛苦为谁忙,恐怕要傻到退休了。”另一个机关干部嘲讽道。严加红到蝴蝶村干啥?蝴蝶村在水库的上游,也是本市最贫困的村。
  • 约讯随笔

    约讯随笔

    感知世间冷暖,体会人间百态。愿一切如此,愿一切都来得及。
  • 爱是一贴良药

    爱是一贴良药

    细腻的感情,不枝不蔓的文字,没有一贯的潮起潮落,大喜大悲,不过是一个女作家对生活、爱情、亲情和友情的感悟,以及在她背后隐藏了多年的属于她自己的爱故事。谁都曾经历过纯洁无瑕而又充满浪漫情怀的少年时代,只是,当我们离纯真年代渐行渐远的时候,那些曾经的纯洁和浪漫已经变成了一些零星的碎片,被尘封进了记忆深处。不经意间,是谁又将它们轻轻地推回到了我们的眼前。
  • 穿越之化身古代裁缝师

    穿越之化身古代裁缝师

    乐晴在一次出席宴会的时遇见了匪徒,被枪打中穿越到了古代的织布村,与浅浅结为姐妹,同苦同味,她利用现代的知识给带着村里的人一起发家致富。因为熟悉布料,和唐家有了生意上的来往从而认识了唐文礼,俩人之间发生了很多的事情,渐渐的两人暗生情愫。季安生闻声而来,却爱上了乐晴,抛弃了有婚约的女人,可乐晴对他没有任何感情,最后季安生因为感情的驱使强行将乐晴绑走与她完婚。乐晴最终选择了唐文礼,却不愿成婚,未婚成子。【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诊余举隅录

    诊余举隅录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昆虫记

    昆虫记

    法布尔的《昆虫记》誉满全球,在法国自然科学史与文学史上都有它的地位,被誉为“昆虫的史诗”。《昆虫记》所表述的是昆虫为生存而斗争所表现的惊人的灵性。法布尔把毕生从事昆虫研究的成果和经历用大部分散文的形式记录下来,详细观察了昆虫的生活和为生活以及繁衍种族所进行的斗争,以人性照应虫性,虫性、人性交融,使昆虫世界成为人类获得知识、趣味、美感和思想的文学形态,将区区小虫的话题书写成多层次意味、全方位价值的巨制鸿篇,这样的作品在世界文学史上诚属空前绝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