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903200000057

第57章

论解增上慧三住中。云谓诸菩萨如实了知能观真实者。即第四地中。观菩提分法。菩提分法是能观。第四地中。观此分法。名如实了知能观真实 所观真实者。谓第五地中观四谛。四谛是所观也 及于真实诸有情类由无智故者。解第六地缘起观也。第七地中。名有加行有功用。无间缺道运转无相住者。谓此地非无有漏心隔。而以多无漏观相续为论。故言无间。非实无间也。八地不然 问曰八地已去真实。既无间缺。云何西方两释。言八地有有漏心时。义曰此皆据多相续语。非无起漏心。第九地中得无碍解故

论云能于诸法异门。谓法辨义起义辨释词词辨差别辨辨即四辨才也。第十地相先照世界等。广如华严十地经辨

论云又诸菩萨胜行住于菩萨修所化狭小所化有缺所化不定所得有退等者。言狭小者。所作不广。言有缺者。所作不常。言有犯戒恶身语也。所作不定起行不坚。时有退也。所得有退者。显前不定也。又不定者。所作不纯。有退者。不能纯进。是此二别。又不定者。常怀犹预。有退者。不能胜进故退也。其下言广大小翻前即是。问曰八地以去。与初地等不退等何异。义曰初地等有功用。不能刹那。刹那进执。已得者生名不退。八地以去。无刹那不进故名不退。是此二别

又论云五种畏。谓不活畏等。准下对治。五怖等所治。是此怖体。此以何为体 不活畏。以我见及我爱资生爱为体。故下言。由修无我智分别我相。尚不复转。况当得有分别我爱或资生爱。故知以我见及爱为体 第二恶名畏。以欲贪为体。故下文言。由于他处无所希望。常自发起如是欲乐。我当饶益一切有情。非于有情有所求觅。由是因缘。无恶名畏。故知以贪欲为体 第三死畏。以我见为体。故下文云。由离我见。于我无有失坏相转。故无死畏。明知以我见为体 第四恶趣畏。以痴为体。下论云。自知死后。于当来世。决定值遇诸佛菩萨。由此决定无恶趣畏 五处众怯畏。以痴为体。故下论云。由意乐见。一切世间。尚无有一与我齐等。何况殊胜。是故无有处众怯畏。此所治以痴为体也。又如佛地经说。应有别体。勘之

论云成就狭小闻所成智等者。此明慧根

又即于此或时妄失等者。此明念根 成熟菩萨苦迟通行者。此明意根 于大菩提无猛利乐欲者。此显欲无减 炽然精进者。此明勤根 无有甚深牢固清净者。是信根

论云或于一时具足忆念或于一时成妄念类者。有忆得不得故。名妄念类。非全妄念故。言类也

论云于如上说一切圆满菩萨学中未能普学者。此谓第一持十八品也 于如上说。乃至菩萨诸相未皆成熟者。谓此持中相品 于如上说等。乃至二分菩萨正加行中未等显现。谓分品 于如上说菩萨意乐犹未清净者。谓增上意乐品 二分菩萨正加行中未等显现者。谓未能依于二分不修正行也。名未显现也

论云是诸菩萨胜解行住下忍转时如上所说诸行状相当知上品。乃至无余永断者。谓前所说地前过失。在十信位。名下忍时。此过是上品。在十解十行时名中忍。十回向等名上忍。其过即中下

论解入极喜住中。云除舍彼故发起六相新善决定。何等为六

论云内证修性菩萨大愿超过一切余白净愿者。是第一愿。旧地持有一二等数。十地论云。初名观相。经言无离。谓愿求菩提无离愿也。即以后得智观为也。若得此文。言内证修性菩萨大愿。法师云。此是无分别智也 无等不共果是世间超过一切世间境界者。是第二愿。地论云。第二真实。经言不可见。谓后得智。是无等不共二乘之果。离是世间。以缘事故。超过一切世间境界。故经言不可见即后得智也 随救一切有情苦故不共一切声闻独觉。是第三愿也。地论云。第三胜善。经言广大如法界。即后得智起大悲救生。普救群生。故言广大。又义别。如下第五中释会 虽一刹那生起此愿法性自尔能得菩萨无量白法可爱之果。是第四愿也。地论云。第四因善。经言究竟如虚空尽未来际。言由此愿等因善故。能得无量白法之果。如虚空也 又大愿无变无尽因性得已无异因缘令其退转变异可得。是第五愿也。地论之第五大善。经言覆语一切生界看经形势。当此次第三随救一切有情者。是彼第三。经言广大如法界。是此第五。谓得无尽之愿。不可退转。广大如法界也 又是胜分堕后边际极大菩提。地论云。第六不怯。经言能入三世智地。是第六愿也。谓此愿是胜分。能堕后边际。能穷大极菩提。入三世智地。三世智地。即佛果也。得大菩提。能不怯也。不于大菩提而生怯也。后之三愿。通二智也。前三如前

论云又即如是菩萨发心略由四相应所得当了知。其初二相。论有结文。其第三四相。无结文者

论云又诸菩萨无倒速疾发起一切菩提资粮随顺等。至广大愿心。是第三发心相状又诸菩萨发是心已超过菩萨凡夫异生地等下明第四发心胜利别别。如十地论。此中别称。如彼中有八过。从入位过。乃至毕定一入位过即入地超异生地。生如来家是家过。是佛胸子是众过。从佛口生。从法化生等。类言也。决定趣菩提。是毕定过。此中有四。余略不说

论云十种大愿今即于此极欢喜住能具引发等者。此皆起十愿因缘。亦即十愿若前方便名因缘。若正起名根本愿。广如十地经第八愿中。与诸菩萨常同一味意乐加行等者。如旧论。谓与一切菩萨。同一方便以大乘化。名为一味

论云作是愿言如有情界展转相续终无断尽等者。此意愿前十愿。乃至菩提终无妄失故。下文前熟所应愿事起愿。谓前十愿。后即熟愿。以起于愿。谓如是世道等无尽等。是即器世界无尽也

论解十种净修住法中。八者即于如是正加行中依应时分量等正行而修惭愧等者。时谓如五浊劫末时。谓随此时可行此法分量谓随若干等法。又以上初地有八。谓善决定故四相发心故等结上文第四十八卷

论解十种意乐清净中。前九是自利。后一是利生

论云于此住中。性戒具足。极少邪恶业道所摄。诸恶犯戒。尚不现行。况中上品。此明律仪戒成就。非但性戒。于遮戒中亦能防护。此但据性戒为论

论云又于十种圆满业道自性显现。文意。谓能知十恶业道故。十善业道圆满自性显现言。皆现行也。如下结文。以此文属下读

论云菩萨如是性戒具足能以妙慧于染不染恶趣善趣及诸业中诸业现行若因若果修证安立如实了知等者。若谓能以妙慧。于世间染不染恶趣善趣因果及三乘中。诸业现行。若因若果。修证安立。如实了知于世间染不染。诸业现行异熟等流果。及出世诸业等流。皆如实了知

论云广见诸佛善根清净如前应知者。谓前初地中。云谓于佛法僧供养摄受故。以四摄事成熟有情故。以一切善根回向菩提故等。虽下诸地。亦如此通。余地为三

论云以所练金置迦肆娑者。谓樊石以有微细垢。故置樊石除之。此第二地有九段。谓意乐净故。性戒具足故等。准下诸文义。结上来配之。如第二地下。诸地随结文。故字多少即制此地。若干段文。准义应知。如前十种意乐净在初地。是下中品未圆满在此地。是上品是圆满下一切地。准此意会。所以得知者。以论文有二地。成上品极圆满。在初地。有此意乐净言故。第三地

论云菩萨安住增上心住能以种种过患行相坏一切行于彼诸行深心厌离等者。谓菩萨安住增上心住时。谓所有种种过患。能坏一切诸善行。菩萨皆能于彼诸行。深心厌离故

论云于诸有情兴非恋心生依义心者。生依义心。谓生利乐义之心。义谓利义

论云观诸有情解脱众苦究竟方便唯是一切烦恼诸缠无障碍智等。乃至观所引发一切静虑等持等至皆由菩萨藏听闻为先皆闻正法以为缘起等者 谓诸有情解脱众苦究竟方便者。唯是诸缠无障碍智。即无分别智。若有烦恼障之智。不能与有情作究竟解脱苦之所以。观若能圆证此究竟方便智者。唯于一切诸法无分别之慧。以一切法分别现行杂染生起。是无分别慧之所对治故。能对治能圆证。此观能成辨。此正智先明。皆由俱时胜三摩地观。所引发俱时。乃至一切等持等至。皆由菩萨藏。听闻为先。皆闻正法为缘起。此定等即诸缠无障。为正智以断惑故。无分别慧通后得智。圆证解脱故

论云若闻一四句颂欢喜踊跃胜得诸珍宝等者。何故如此耶。义曰以受用财有尽。受用法无穷故。又财获世间果。法获出世果。财不勉生死。法勉生死故。如是广如理分别

论云垢秽斯尽称量等住如是菩萨等者。谓前地之金烧练未精故。一时烧称重。一时更烧。称之稍轻。轻重不等。今此地中。称量时等。已至精也。此中有九段文。准上配文

结释名中。由发闻行正法光明等持光明之所显示者。由发闻行正法光明者。谓求法时。闻慧照法光明。因闻生修故。言等持光明等由内心净者。谓此地证内修慧光明故。言内心行。无漏名净意。名为内心。谓即定也

第四地。论云十法明入者。明谓智。入谓证谓得谓解言解。能得证十法之智也

论云谓若彼假设若于中假设若由此假设等。乃至若由无上清净所净者。此谓十法明入。如十地经。此中有七若字。初五各是明入。后二离为五。第六离为三。第七离为二。若彼假设。即有情缘也。谓实无有情。但假设故名有情故名假设。第二于中假设者。即世界缘也。谓有情于中住。实无世界。但以于中住故。假设为缘。第三若由此假设者。谓法缘即十八界善恶法等。谓实无如此法。由此故。观有情等名。由此假设。第四若平等胜义者。如十地经。是空缘。法师二说。一谓事空。二谓理空。即真如云空。此论言平等胜义故。知是真如也。第五若染恼故清净故成染成净者。识缘也。以识者染恼清净故。成染成净。第六若由系缚烦恼所染者。谓三界缘。即欲色无色界系缚烦恼所染。即为三也。第七由无上清净所净者。谓善净大善净。善净谓二乘净。大善净谓大乘净。即为二也。广如地经

论云如契经说不坏意乐而为上首所有十种能成熟智智成熟法皆悉成熟者。谓十种法智能成于智。智是所成。此十是成熟智之法。是此中义意也 不坏意乐而为上首者。即十法之第一故言上首。旧地持云。成熟不坏净为首。地经当第二。同敬三宝名不坏净。此中言为首者。如旧说类。梵本在第一故言上首 今释不然。义曰论云长如来家得彼体法者。谓初地名生如来家。既生彼已。今第五地等。名长如来家 得体法者。旧地持云得自在。经云得长家已得势力自在。又得体法。得如来之体。谓真如是体法。又十自在言体法。须勘之

论云最极微细萨迦耶见执着一切蕴等不现行断者。说此地能离伏第六识中我见。其余贪嗔等。尚在其第七识。在入八地伏也。此中十三段文结。准彼此文

论云能成正法教慧照明者。谓正法教是所照。此智能照正法教。名焰慧地

第五地。论解十种平等清净意乐。云谓无等觉与诸觉等超过所余诸有情界及以诸法如其平等。法师云。此中平等觉。即如十地经云。谓觉三世佛。一切功德。一切法平等。谓佛是无等觉。此无等名无等觉。以三世佛。即为三平等。即无等无平等也。此中言与诸觉等者。即摄次六种。六种一故。言诸觉等。彼地论云。谓戒定智。戒即戒平等。定即定平等。即戒心清净也。度疑及见清净。即七净中。此合度疑见二。为一度。疑见平等。道非道清净。即外道戒取。即是道非道平等也。谓智见清净。即行平等行。断智见清净。即行断知见平等。此上诸觉等所摄六也。如旧地持文。及疏解有别。不可烦引。此中所余诸有情界者。即悲愍有情平等。前九自利。后一利他。此中及以诸法如其平等者。当彼经释平等名。谓于以前诸法。如其诸法。而平等也。名为平等。如彼经广

论云于四圣谛由十行相如实了知一切文词如契经说应知其相谓依晓悟他依自内智依俱处所等。乃至名如此说者。谓依晓悟他等初三。法师两释 依晓悟他。此一句。谓以四圣谛教。教二乘。二乘非佛乘。故说为他 依自内智。此第二句。谓以教大种姓众。大种姓众生。是佛自乘故。名依自内智 依俱处所。此第三句。谓前二是别教。此一句是总教。大小二乘。为此二乘别总人等说四谛。名为此说 又释此三句。即三转法轮。依晓悟他。是示相转。谓示谛相于他。谓言此是苦。乃至此是道。依自内智。是证相转。谓此苦我已知。乃至此道我已修。依俱处所者。谓劝相转。谓教言此苦我已知。汝应知。乃至此道我已修。汝应修。为此三转故。说名为此说。即为三行相也 依于契经调伏本母名由此说者。即谓三藏契经。是经调伏。谓毗奈耶。是律本母。谓摩呾理迦。是论。由此三藏故。我说四谛。名由此说遍前三故。合为六种也。依于现在。众苦自性是苦谛。依于未来。苦因生性言集谛。依于因尽。彼尽无生是灭谛。即因尽之灭。果尽之灭。依于修习彼断方便性是道。如此四谛。名如此说。即十行相也

论云牟娑罗宝者。当此云马瑙宝。谓前地于金上。已加末尼宝。今此地更加马瑙宝。此一地中。准结文有九段。如上准知

同类推荐
  • 佛顶最胜陀罗尼经

    佛顶最胜陀罗尼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佛说秘密相经

    佛说秘密相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南曲入声客问

    南曲入声客问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阿毗达磨大毗婆沙论

    阿毗达磨大毗婆沙论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商子

    商子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热门推荐
  • 金刚三昧经

    金刚三昧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培育青少年洞察通达的哲理故事

    培育青少年洞察通达的哲理故事

    在人们的心目中,成就就格外出色,以致平常的事一经他手,就似乎成了破石惊天之举。纵然存在一些缺点,仍有成功的机会。只要你肯于承认自己的缺点,积极努力超越缺点,甚至可以把它转化为发展自己的机会。
  • 芙蓉花开

    芙蓉花开

    她,出生异相,天降暴雨。泥墙倒塌,压倒了牛棚。导致她家的老黄牛和自家5只能下蛋的老母鸡暴毙。那几乎是她们家除了房子以外全部的家产了。。。。。。。神婆断言,此女生来命毒,克害六亲,有命无运,累及爹娘!连生两个女娃,第三胎不但又是个女娃,并且还是个败家精。这让陈老汉不由懊恼连连。于是,出生刚刚三天的她被用一块破布包裹着扔在县城城隍庙门口。从此,进进出出三年孤儿院!从此,她三次被领养,三次改名换姓。江南江北,更换门庭,终于落地生根!命运等待她的是波澜壮阔,凄美痴绝,惊异传奇的一生!!!
  • 佛说腹中女听经

    佛说腹中女听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娇俏丫环闯情关(今日大结局)

    娇俏丫环闯情关(今日大结局)

    21世纪的柳舒回到古代,啊!为什么?为什么?我成了一个丫环。我不要。我要自由,我要爱情,我要……嘿嘿,好多美男,我好喜欢,究竟要选谁。(原我不要做丫环)
  • 贾似道的古玩人生

    贾似道的古玩人生

    一个社会底层的普通青年,当他的左手突然拥有了奇特的感知能力,并开始进入收藏这个行业的时候,一切,都开始了改变。神奇的赌石、精美的陶瓷、古朴的青铜器,逐一展现。————书中关于古玩的描述,姑且写之,姑且看之,不可尽信。建议:如果没有贾似道的特殊能力,请勿轻易尝试入行。————
  • 百里鸿

    百里鸿

    南无殿擅断生死权谋,掌殿之人却为一绝色女子,名百里鸿。本贵为一国公主,惨遭灭国之后却仍有人断言将成为天下之尊。且看她如何游走在这权力争斗的旋涡之中,一步步权倾天下......
  • 佛说贝多树下思惟十二因缘经

    佛说贝多树下思惟十二因缘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迪拜恋人

    迪拜恋人

    迪拜,蒙着奢华与喧嚣的面纱。我带着满心的梦想和激情来到这里,意外爱上了一个阿拉伯男人。他英俊、风趣又固执。沙漠情动一吻后,我悄然付心。再见时,他却说:“我已有一位妻子,但真主允许我娶四人。”我不愿留下做他的二老婆,他却步步紧逼不肯放手。信仰的冲突,家族的排斥,奢求与迷惘交织……就在他终于决定抛下阻隔来到我身边时,我却因为一个意外,产生了退意……迪拜,到底给我带来了什么?阳光、梦想、奢华、爱情?分不清一切到底是现实还是幻影。但我唯一可以确信的是——你是我在迪拜遇见的最美风景。
  • 首席恋上迷糊蛋

    首席恋上迷糊蛋

    她,漂亮可爱;他,英俊潇洒。她出生平凡家庭;他高高在上的总裁。她在学校因迷糊而可爱被大家所熟知。不少的男生想要她做女朋友,但因随之发现她的冷淡天性而止步;他因不凡的外表,加上庞大的财产,无数千金名媛飞娥扑火般地接近他,只为能被他瞧上一眼,更希望能成为他的另一半。而他却风流从不下流,虽然被冠上“花花公子”,但他仍然跃身黄金单身汉排名榜首位。两个人在常人眼中不会有交集,但似乎是命运的安排。让本英俊多金,腹黑的他对她一见钟情。而向来冷淡的她,却出乎意料地对他总是在他面前范迷糊,一不小就会把心里话说出来。究竟,他们之间会发生怎样的事情?让我们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