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903200000031

第31章

地第四段。释第五义诸经宗要众杂事中有二。上释宗要。下释杂义。文分为二。初十一复次别引经释。后以四正法。摄持圣教

初经。明身心远离引如实觉

第二经。善修止观觉了所知

第三经。等持等至等。于善巧中。文分为三。初引经标。第二两复次。释经四句。第三云何为住下。别释十四句。经其等爱下。例翻不等爱为一句。故成十四句 调善句下。有行拘执法性拘执。释调善中。此二标文。非释经句 其四句中。初复次。以定相对为四句。其等持名目十一种。空无相等。最殊胜故。缘境遍故。偏得彼名。其等至名。亦目六种。胜处遍处。能成变化。灭尽等至。唯圣所成。故偏得名。为初二偏句。俱句之中。略举遍处例胜处灭定。标无想定。显诸异生所成等至。亦入此句。五现见等至。亦应别说。义小隐故。略而不说。余皆准知。故下结言如是于先所说等持等至中。随其所应当善建立。此中从胜且偏说故。第二四句中。唯作初二句 等持善巧非等至善巧者谓于等持名句文身善知差别非于能入等至诸行状相差别等者。此说善巧。三慧为性。其等持者。今此中说。略有二义。平等定为所持。行者为能持。我能持等定。故名等持。又所诠定。名之为等。能诠定教。名之为持。教能持定。故名等持。其等至者。所入定名为等。能入定行状相名等至。能至等故名等至。至者到义因能入果。至于等故。又所入定名等。至义如常。释由此等持等至。各有二义故。此四句相对不同。此中初句。定教为等持。能入定诸行状相名等至。第二句。以能入等至诸行相状。及所入定俱名等至。以诠定教能入行者。名为能持 有诸菩萨虽能得入下。显于等至善巧。非等持相。指诸菩萨以明其义 乃至未从诸佛所闻等下。释于等持非善巧。有三义。一未从佛听闻。二未于第一菩萨所听闻。三未自证得第一究竟故。于定教不能善知。上一未字。下贯三处 于不定地分别体相所摄者。散境也。此即是地不同类法。故思惟散境名出定也 定所作者谓饮食等者。此是出定所应作事。由至此时应出定故 所缘相者谓分别体由缘此故能入诸定者。诸有漏皆名分别。故定所缘名分别。体相分。离见无别性故。或此所缘以五法中分别。所现相体为所缘相 云何引发谓能略摄广文句义。此闻持力摄广文义 云何等爱谓惭愧爱敬等者。此谓定前。起十二种法。一惭。二愧。三爱。四敬。五信。乃至第十二乐。以此为方便。心便得定。于此十二平等爱故。名为等爱

第四。分别静虑经中。文有四。一引经标。二略释四转。三广释相。四结成 此中四转当知二时颠倒等者。四转者。一有漏三摩地趣进时颠倒。二有漏定趣退时颠倒。三有漏定正退失无倒。四无漏定正进时无倒。或初二于进。谓退名为颠倒。初于有漏定进时。谓退后于无漏定进时。谓退故皆名倒。论说第二

于三摩地退时颠倒者。修进无漏。趣退有漏时谓颠倒。后二退时。谓退名为无倒。初于有漏定。实退时谓退。后于无漏定。退有漏时谓退 于有漏定退时谓退中。文有三复次。一由爱味故退。二由慢毁故退。三由贪诳故退。第二无倒翻初无倒应知其相者。谓得无漏定。将失有漏定时。如实知退。是名无倒。第三无倒。退时知退。第四无倒。无漏进时知有漏退。此中第四与前第二。有差别者。前修无漏方便。犹未证得。谓退曾得定。今第四。正得无漏有漏不行。谓之为退。故成差别

第五分别四捡行经中文有三。一引经标。二略显捡行相。三广显示所捡行。即四分净定为所捡。能捡察即三慧。此即一人具修四种

第六。于六境不受想无相经文有二。初牒经。后别释 于此诸法若实若有都不领受者。不受境自相也 尚不受想者。尚不受六境之想 何况无想者。亦不受彼无想也。下释有三 无有眼想。释尚不受于想 不受自相。释都不领受 不受无想。释何况无想

由厌坏故威势映夺乃至能有其想者。谓无漏定。数思厌坏。遂于眼等无有事想。唯有四谛诸理相起 不受无想者。想与无想。皆悉不受。由不思惟一切相故。有空二想皆悉不受。故于灭尽真如理中。思惟寂静 此中意说离诸相想名无想者。无分别智正证如时。前苦乐等相亦皆离之。想与无想一切皆出离。故离相想名为无想

第七。释四趣道经有三。初标。次释。后显差别。初唯有漏依定引起无漏道故。第二依定起慧。第三依二起二。第四初依定起慧。后依慧起定。第二第三。通有漏无漏。第四亦尔。俱引见道及修道无学道故

第八。释四净胜经中有三。初标净胜经。次释净胜义。三释四净胜想 谓所得所证所引戒等者。所得者。谓若圆满法 所证者。谓若摄受法 所引戒等者。谓发勤精进。未满令满法 四净胜者。一尸罗。二三摩地。三见。四解脱 此中所得所证所引戒等言。皆通四净胜 圆满摄受下文。牒释发勤精进未满令满足。所引戒定见解脱体故不牒释 又所得者戒。所证者定见 所引者。解脱 戒等者等定见解脱。互显所得所证所引 下七云何。初一为戒。其等持见解脱。各二云何。随应配释 虽住具戒等四句六支。如声闻地广说 戒定二种。异生位名圆满。得其圣位名摄受。见在异生位名未圆满。入圣位名圆满。无学位名摄受。解脱在有学位未圆满。无学位名圆满。不时解脱名摄受。解脱定障及事障。所得择灭名解脱

第九。释心清净行苾刍思惟五相经中。文有五。初引经标。二释清净行。三明行障。四别释思惟五相。五结成 障者。即诸不善欲恚害寻。亲里国土不死寻。所曾经乐等七种寻思。皆为障体

三别释五相中有二。初总标三品寻思差别成五。二别释五。第一耎品寻思行者。思惟因果等谛相故。令七种寻灭。依中品寻思。分成二种。一见寻思过患。二不念思惟令七寻灭。依上品寻思。亦分成二。一非初即令一切不行。要当方便渐尚折伏。二若犹未能伏。便生厌悕。多思惟故。令七寻灭

第十。荡尘经中。文有三。初引经问。二释三陶练。三举法合 如金性内所有生金下。是发心出家。名初陶练。在资粮道位。得静虑等。是次陶练。入圣位已。是后陶练。故论说言不为有行之所拘执。依慧根伏令根姓显。根除烦恼立陶练名

第十一。释于三相思惟经有三。一引经标。二释三相。三结成差别。三相者。一止。二举。三舍。一向修止举。在定加行。于缘起等不正思择。不思择故心不正定。不能现观。不尽诸漏成阿罗汉。数思惟舍。便思缘起乃至漏尽。道成满故

上十一段。别引经释。下一复次。以四正法摄持圣教。有三。一标。二列。三释 远离者。入定处所 修习者。所修定慧 修果者。谓所得解脱所离二障有无为果 云何已习奢摩他下。释此第三 无乖争者。行善顺教。资善顺师。故善契理。宗教无违返。名无乖争。若义若句若文。不说名者。举初后以贯中故。第一句者所谓前句乃至即以此句而问第二等者。此略明于句平等润洽 前句者。第一句也。如尊者阿难。于五百苾刍中。以此初句。问一比丘。复以初句问第二比丘。乃至五百。彼皆答言。如是如是。乃名师弟。义句无乖。平等润洽互相随顺。句义同故。师弟同。教教同。教义同。义义同。行教同。皆准知也。设于初一依蕴而问。乃至不得名互相随顺。此返显也。设于初一巧上依蕴而问。恐有第二。同类行者。而不解前所问义。故以余问。依问既殊。句义便别。云何得名平等润洽。初二行者果证既同。有知不知句义。问别师弟相返教义不同。故非平等润洽随顺。以佛弟子证见同故。教义师弟互不相乖。外道见殊递相乖返 非三摩呬多地境用之中。上释等引位。下释非等引位。释论云。翻前易了。体即欲界全。上二地中一切散法。然观此论文意。十二不定中。第七第九第十三种不定。地是上界。六七作意。第八是上界染法。此地不唯翻前地。是亦通上二界一切法 文分为二。初问起标。后随别释。此十二种。决择六十三。广说差别建立所由。谓依初不定地。于安住心。应正取相。谓青瘀相等。此说五识性不定故。于境驰流贪等生起。为止息故。观青瘀等。而安住心。即以此义西方二说。一云五识唯是有漏。性不定故。性散乱故。说十五界唯有漏故。成所作智。或第六识。或第七识。二云依诸二乘异生者。说十五界有漏自性不定。非依余位。于中有说。成所作智。菩萨修道即现在前。有说佛地方得初起。如唯识第十。佛地第四等释 或有阙轻安名非定地谓欲界系心心所等。六十三云。依止此故。为得作意。应勤修习。此言意说。为得上界作意。应勤修习欲界善心。或厌阙轻安欲界散地。为得上界轻安地。作意应勤修习。唯识两说。有义欲界无轻安。以此文为证

言善十一通一切地者。通有寻伺地等三地俱有故。有义欲界亦有轻安。彼定加行亦得定地。彼亦微有调畅义故。除定加行余欲界心。皆阙轻安。名不定地。非一切无。说善十一通一切地。即九地故。余十不定地。如六十三释

有心无心地。初九地。三乘境中分四。此之二地。第四段辨境位。六识有心无心二位别故。文分为二。初问标五门。后随别释

地建立中。唯依初五地。辨地建立。非依余者。但依地体。五识意地有名有心。无名无心。辨有无心。相犹未显。未知九地何处义成。举地体性。于有寻等地三相之中。以辨有心及无心者。即知九地二位差别。亦知定非定地。何者有心。何者无心。故更不须依定非定地。辨有无心。三慧三乘六地。诸行有无心别。不出前门有无余依

此第四第五门中。辨有心无心。非有身位。有无心别故。有无心唯依五地 有寻有伺地中。无心睡眠。无心闷绝。不名无心地者。以睡眠闷绝无心不定故 无寻无伺地中。无想定等。定无心故 又睡眠闷绝。依主识说名有心地。无想定等。依客识说名无心地。影略说故 又依随转理门。以辨无心。萨婆多说闷绝有心故 然决择分。复依五义辨有心地。由七种因辨无心地。唯依地体以辨有心。依此第三生与不生。建立无心 彼说七因。此八因者。此开根境。彼合名缘。阙其八因缘。如六十三释 问若许二乘入无余依。云何不许众生界减。经说众生界无增无减故。答如海无边。除去一滴非为增减。生死海中此亦如是。又上无依经。众生界者。谓如来藏性。众生虽有入无余依。彼如来藏无增无减。故彼经言。阿难是如来界无量无边。为烦恼尘之所隐蔽。随流生死无始轮转。我以此义名众生界。若依此义真为妄性。妄依真立。妄虽起灭。真无增减。又楞伽经说。诸声闻经于多劫入涅槃界。耽三昧酒。长时醉卧。后从彼起发大心者。摄大乘说。化作声闻。非实如此。故无余依身心并灭

闻所成地第十

上之九地。辨三乘境。自下六地。辨三乘行。初三通行。三乘皆能修三慧故。后三别行。应机随法。成自乘故 又初三是方便行。后三根本行 又初三所学行。后三所成行。闻谓闻慧。闻缘教故。以此为因所成诸法。名闻所成。即以彼慧。及相应法。并闻所缘。若文若义。并所得果。为此地体。前作意中。闻唯缘法者。少缘义故 此地文分为三。初结前问后。标起论端。次问列五明处名。后随别释

谓若略说于五明处乃至读诵忆念者。有二释。此显于五明教。所生闻慧。一云。谓以觉慧为先听闻。后时意地。领受读诵及忆念等。方是闻慧。其五识初觉慧并听闻。及俱意识听闻读诵是生得慧。不明了故。二云觉慧为先者。是生得慧。若听。若闻若领受。若读诵。若忆念俱是闻慧。俱时五识。虽非正闻慧。由从意地方便闻慧。所引发故因闻所成明了心者。亦是闻慧。设虽意地领受读诵等。不明了者皆生得慧

又于依止名句文身义中无倒解了者。谓于五明处义。觉慧为先所起闻慧

第三。别释五明处中。初辨内明处。文有二。初标四门。后随别释。四门者。一事施设者。谓三藏称事施设建立。事谓事义。谓经律论义差别故。又是诸所诠义所依之体事。故立事名 二想差别施设者。谓能诠名。由名句文皆以想生故名称想。又西域呼名多呼为想。又名等无体。随声假立。随其想解。号为能诠。故说名等称之为想 三摄圣教义相者。谓诸圣教所诠之义。能摄圣教 四由佛教所应知处相者。谓从二数。佛教所诠事增益。乃至十种佛教所诠事。名佛教所应知处相。第三以理摄教。第四以教显理。素怛揽云契经。毗奈耶云调伏。摩怛履迦云本母。集诸经义。论议明之。出生诸经别所诠义故名本母。即旧所云修多罗毗尼摩得勤伽

想差别中。有四嗢柁南。初嗢柁南。有十二门。第二嗢柁南。有十四门。第三嗢柁南。有九门。第四嗢柁南。有十门

句谓六内处等者。诠法自性名名。诠法差别称句。今诠法差别。是故名句。以宽摄狭。名在其中 无量境界。在十方处所三世时分故。皆言无量

四众中。唯明男子四众。无邬波斯迦。又邬波斯迦。素迦所摄。俱从在家中戒为性故。别离出之

三十七道品。四沙门果。无诤愿智。六神通等。如声闻地说 大乘五事。四寻思。四如实智。三性。三无性。如决择分释 四真实。五种大乘。五无量不思议威德胜解等。如菩萨地释

同类推荐
  • 神机制敌太白阴经

    神机制敌太白阴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劝善经

    劝善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The Life of the Fly

    The Life of the Fly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The Nile Tributaries of Abyssinia

    The Nile Tributaries of Abyssinia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赠刘景擢第

    赠刘景擢第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热门推荐
  • 总裁霸爱,天价娇妻哪里逃

    总裁霸爱,天价娇妻哪里逃

    豪门骄子林岳宸一尝陆靖祺手艺后,直接把她绑架回家。“以后,你就给我烧饭做菜。”“我可是要做大画家的呀。”“做画家有什么好?给我生小宝宝。”陆靖祺秒变林家少夫人。记者蜂拥而上:”林夫人,嫁入豪门最大的感受是什么?”“腰痛。”“林夫人,您现在最想做的事情是什么?”“步出房门。”“老婆,还不过来?”“老公,我要放假!!“
  • 枢言

    枢言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李栋琦草书百家姓

    李栋琦草书百家姓

    早在五千多年以前,中华大地上就已经有了姓氏。勤劳智慧的华夏儿女正是通过姓氏这一独特的方式,牢记自己的起源,延续自己的宗族。《百家姓》是中华悠久绵长的姓氏文化的精练凝聚,传播时间长,影响深远。
  • 清纯佳人:我们恋爱吧

    清纯佳人:我们恋爱吧

    什麽她的初夜只值一千五百万?什麽道理?这个男人到底是谁?趁黑打劫就闪人?世界上有这麽好的事情吗?好!一千五百万?我要你整个纪氏家族!第一次的偶遇上天已经给他们种下了缘分的种子,三个月后的相遇令他们产生了丝丝的感情,可是没想到缘分弄人,上天让他失去了他和她的所有记忆,他陷入了无限的低沉当中,根本无法想起,她殷云一定会让这个男人记起他的爱!
  • 大圣传

    大圣传

    妖魔中的至高无上者,名为“大圣”。少年走出山村,踏遍天下,一步步跨入传说中,成为神话。VIP群:102407797(需全订阅)普通群:128914315
  • 残暴女丞相

    残暴女丞相

    女扮男装,欢迎跳坑。传说,“他”喜怒无常,杀人如麻,祸乱朝纲,残害忠良;传说,“他”容色绝艳,邪魅风流,上媚君王,下迫群臣;传说…传说神马地,都是浮云。再怎么牛逼的背景也改变不下苦逼的下场——五马分尸,死无葬身之地。穿越有风险,重生不容易,她发誓定要扭转乾坤,改变坑爹结局,坚决不当炮灰!
  • 持人菩萨所问经

    持人菩萨所问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重生原始时代

    重生原始时代

    苍莽大荒,千万里云驰飙作;恢恢地轮,亿兆年沧海桑田。祖山脊脉,逶迤磅礴走昆岗;浩浪清波,奔荡渊海不停息。公良无意中来到焱部,开始抒写属于他的传奇。书中有面似憨厚却心狡如狐的大熊猫、有喜欢吃毒物的天鸩部人、有魁伟巨力的龙伯国人、还有口吐玉丝的蚕族女娘等等等等,可谓百族纷呈,精彩绝伦。................................PS:本人有《随身带着如意扇》、《我的农场在沙漠》、《随身带着玉如意》、《渔者无衣》等四本完本作品,人品保证,请放心阅读。
  • 半世浮生情未歇

    半世浮生情未歇

    风吹过窗台飘来你的消息, 床前明月把相思寄去千里。 你我的缘分恰便似天注定, 猜不透的人心看不懂的你。 心神凝,心神凝, 拾叶一片红尘情, 半世浮生尽空虚, 还是那样喜欢你。假如天堂太孤单,携手地狱又何妨。此生只爱那一人,天堂陪他去,地狱我也堕,但愿梦醒不是一场空。 “我想点一千盏灯,直到我每夜从梦中醒来,它们都不会熄灭。” “为什么要点灯呢?我不是陪着你吗?你还会怕黑么?” “你往下看,每一盏灯都代表一个温暖的家。万家灯火,象征着幸福安乐。” 那时我就明白了,她想要的不是灯,而是一个幸福的家。
  • 打场子

    打场子

    呸,狗日的!呸,婊子养的!随着骂声,一把竹子笤帚很夸张地扫着地上的尘土,尘土也仿佛领会了老孙的意思,一窝蜂地扑向方开文的冰棍箱子,也扑向坐在马扎上的方开文。拿笤帚扫地的人是老孙。老孙大概有六十多岁,一张猪肝脸,嘴上朝前呲着三颗黄黄的大门牙,他一边借扫地为名,用笤帚搅起地上的尘土,一边嘴里喷着唾沫星子,恶狠狠地骂着人。方开文知道老孙是在骂她,心想:我惹不起你还躲不起你么?我不还口,让你骂!她没想到老孙越骂越来劲,脏话像臭水一样从老孙的嘴里涌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