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902500000025

第25章

第六 中十偈 述上二界

便現有為善果者  由前禪定所住持(釋善字也)  苦麤障離名增上(釋增上字)  未契真源名有為(釋有為也)  欲界命終生此處(在欲界。修此禪等也)  色無色界是其依  就色有無分二界  蘊之五(色界)四(無色界也)理應知  欲界約麤而簡此(問欲界亦有色。何不名色界。答。以有欲。異於上界。故別立名)  此唯有色故名之(無欲故云唯)  色界四禪十七處  下三九處(除第四禪天)是雲基(以雲為所仗之基址)  初禪眾輔王稱梵(初是梵眾。次梵輔。三梵王。為三天也)  下天欲染此初離(初離欲染。故名梵也。梵者淨也)  次謂小光無量淨(小光。及無量光。并淨光。是為三也)  語時口裏出光耀(從此得名)三禪三處身心淨  少(初名少淨)無量(次名無量淨也)徧(最上名徧淨也)順尊卑(上上轉勝故。名順尊[(白-日+田)/廾]也)  第四八天空裏住(如下所別)  無雲(一也)見即福生時(二也)  廣果世間福廣大(三也)  習無想者亦於茲(四也。是外道)  次五淨居皆聖者  無煩(一也)無熱(二也)更何疑  靜慮果彰名善現(三也)  次名善見見精微(四也)  色最後邊為究竟(五也)  更無有處色過斯  空處(一也)識(二也)居無所有(三也)  想麤無二修非囗(四也)  壽心增勝排為上(用心及焉俱勝色故。位居其上。非處所在上也。其處無定也)  欲色命修識不移(在欲界習成命修。便於〔九〕欲界而住。色界亦然)  梵眾人天長半繕(八里)  次三半半囗增之(輔一繕〔三〕一繕半少光二繕也)  次五天人增倍倍(無量光四繕。淨光八。少淨十六。無量淨三十二。徧淨六十四)  無雲依倍減三推(無雲倍於下。合當一百二十八繕那。今既減三〔百〕推之。即唯一百二十五)  次七還增於倍倍(福囗二百五十。乃至色究竟天一百六十繕那。為身量也)  四空都是無形儀  色天壽劫同身量(梵眾半劫乃至色究竟。一萬六千劫也)  劫萬空天二二思(空二萬劫乃至非想八萬劫也)

皆輪迴故。不成聖道。是故眾生欲脫生死。免諸輪迴。先斷貪欲。及除愛渴。

第七 中四偈

修善及修不動業  本未意在絕輪迴  只緣未達三乘理  不能了得彼根栽  根栽即是前玄愛  愛在還從想處來  來往循環三界內  良由聖道未曾開  未開道逕何前超  聖果希望實可哀  是故佛令先斷愛  愛除聖道始無災  除之豈便言除書  但使心心以智摧  了達本空長離念  自然養得聖人胎

第八 中五偈 疑菩薩不斷愛

眾聞前義雖通決  因此復生一節疑  修道既須先斷愛  如何菩薩似相違  說法徹於真法界  千門理事洞玄微  還有愛情不總斷  資身事事要相宜  食須有味衣須暖  健適暄涼病問醫  自說無心方是道  元來事上有施為  施為俯仰隨人意  言語周旋慮是非  不絕萬緣專出離(不同二乘伏斷煩惱求涅槃也)  還存他世受生基(菩薩或云我來生生兜率。如天親。或云生極樂世界。如龍樹。及天台智者等。或云願作如是如是身。願生如是如是處。如南岳思大師。生在猧國等)  受生即是存愛囗(無愛潤業。即不〔愛〕生。願樂生如是處。即是愛也)  菩薩何緣未免之  佛即為通如此難  經文此下唱應知

善男子。菩薩變化示現世間。非愛為本。但以慈悲。令彼捨愛。假諸貪欲。而入生死。

第九 中十六偈 通釋前之疑難

初總通諸疑

凡是大乘諸大士  心觀二執本空虗  我相既知無所有  愛根豈得不先除(愛從我執而生)  但緣悲智須雙運  留惑受生與世俱(留惑潤生大乘讚諸經論皆說之也)  若下示同欲世事  無因度得彼迷徒  救人溺水還投水  扶醉須從泥裏扶  救彼豈辭衣服滋  扶他爭得免泥塗(醉倒泥糞狼藉等處。所以須扶也)  眾生病則菩薩病(淨名廣說)  欲度麤人迹似麤  從聖入凡誠叵測(誠者固宜不可測量)  從凡入聖亦非殊(菩薩有二。一登地已上。有神力。從聖現凡。而度脫眾生。二具縛凡夫。能知如來秘密之藏。大悲增上。廣化眾生。此二類雖度眾生。方便無異。故云亦非殊)  相聞貪愛元無愛  打翫為奴豈是奴(喻上凡也)  類彼禁囗虵命在(喻留惑也)  制其毒氣已令無(吟不結業)

次別通衣食醫藥疑

制毒猶如先斷愛(決心的定斷割。不留意於所愛之境。然行菩薩事迹。不免似存。此非凡迷所能知也)  命存恰似養形軀(蛇命在者如菩薩且愛護形軀。以衣食養之。病即藥治等也)  養得只將弘佛法  出生入死化凡夫(此下具列要身形所以)  眼根要用看經教  口業須將演義殊  無足豈能行世界  無身何以攝門徒  此身支柱湏衣食  不同草木有根株(不同瓠瓜繫而不食)

次通所作順人意所言盧是非之疑

初心應物須方便  不同禽畜但癡愚  不將衣食供貪愛  不以周旋有所圖  若逆他情他遠離  如何引誘入玄樞

次通來世受生疑

總學二乘修寂滅  或生淨土自歡娛  誰肯將身入五濁  誰能救拔免三塗  八難不堪傳佛法  三乘力用在閻浮  菩薩託胎生此處  直緣悲濟受崎嶇

總結前意生起後意

即知今世兼來世  護命存身只為渠  末世疑心若未決  更聽一喻理何如  如人墮海臨臨死  忽遇人尸海上浮  大海不容尸久滯  必便風吹泊海隅  其人抱著須牢把  不應離手暫須臾  尸帶蛆蟲雖厭惡  且圖到岸似乘桴  生死無邊同大海  觀身不淨似尸蛆  大般涅槃為海岸  度他自度類乘桴  資身衣食如牢把  心無愛著例何殊  大眾疑他不斷愛  但詳此喻自然除

若諸末世一切眾生。能捨諸欲。及除憎愛。永斷輪迴。勤求如來圓覺境界。於清淨心。便得開悟。

第十 中四偈

前推愛是輪迴本  過患因依有數重  既是如來親觀斷  今明能斷有何功  若諸末世眾生等  得遇真乘圓頓宗  外離欲塵無繫絆  內除憎愛湯心胸  心心永斷輪迴見  念念唯觀本性空  然後勤求無上覺  又逢善友為開蒙  情塵已離心清淨  萬法一時豁爾通  日出森森羅一像  鏡明歷歷現千容

南無大慈大悲(准前十二禮)。

至心懺悔

上來已具妙幢菩薩所見金皷殊勝因緣。懺悔罪鄣竟。今復次依彼經滅業鄣品(次前品也)佛教天帝懺悔之法。而為懺悔(品初文也)。

爾時世尊住正分別入於甚深微妙靜慮。從身毛孔放大光明。無量百千種種諸色諸佛剎悉現光中。十萬恒河沙。校量譬喻所不能及。五濁惡世。為光所照。是諸生作十惡業。五無間罪。誹謗三寶。不孝尊親。輕慢師長婆羅門眾。應墮地獄餓鬼傍生。各蒙光照。至所住處。是諸有情。見斯光已。因光力故。皆得安樂。端正殊妙。色相且定。福智莊嚴。得見諸佛。是時帝釋一切諸天眾。及恒河女神。并諸大眾。蒙光希有。皆至佛所。右遶三帀。退坐一面。爾時天帝釋。承佛威力。即從坐起。偏袒右肩。右膝著地。合掌向佛言。世尊。云何善男子善女人。願求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修行大乘。攝受一切邪倒有情曾所造作業鄣罪者。云何懺悔當得除滅。佛告天帝釋。善哉善哉。善男子。汝今修行。欲為無量無邊眾生。令得清淨解脫安樂。哀愍世間。福利一切。若有眾生。由業鄣故。造諸罪者。應當策勵。晝夜六時。偏袒右肩。右膝著地。合掌恭敬。一心專念。口自說言。歸命頂禮現在十方一切諸佛。已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者。轉妙法輪。持照法輪。雨大法雨。擊大法皷。吹大法螺。建大法幢。秉大法炬。為欲利益安樂諸眾生故。常行法施。誘進羣迷。令得大果證常樂故。如是等諸佛世尊。以身語意。稽首歸誠。至心禮敬彼諸世尊。以真實慧。以真實眼。真實證明。真實平等。悉知悉見一切眾生善惡之業(上皆全寫經文。下有一行。集者之語)。是故我等與法界眾生。依世尊教示懺悔詞句而懺悔(此下文全寫經文。即蓮次文也。如是之詞再三詳之。是佛教末世而作懺悔)。 我從無始生死以來。隨惡流轉。共諸眾生。造業鄣罪。為貪瞋癡之所纏縛。未識佛時。未識法時。未識僧時。未識善惡時。由身語意造無間罪。惡心出佛身血。誹謗正法。破和合僧。殺阿羅漢。殺害父母。身三語四意三種行。造十惡業。自作教他見作隨喜。於諸善人。橫生毀謗。計秤欺誑。以偽為真。不淨飲食施與一切。於六道中所有父母。更相惱害。盜窣堵波物。四方僧物現前僧物。自在而用。世尊法律。不樂奉行。師長教示。不相隨順。見行聲聞緣覺大乘行者。喜生罵辱。令諸行人心生悔惱。見有勝已。便懷嫉妬。法施財施。常生慳惜。無明所覆邪見惑心。不修善因。令惡增長。於諸佛所。而起誹謗。法說非法。非法說法。如是眾罪。佛以真實慧。真實眼。真實證明。真實平等。悉知悉見。我今歸命。對諸佛前。皆悉發露不敢覆藏。未作之罪。更不復作。已作之罪。今皆懺悔。所作業鄣。應墮惡道地獄傍生餓鬼之中。阿蘇羅眾。及八難處。願我此生所有業鄣。皆得消滅。所有惡報。未來不受。亦如過去未來現諸大菩薩。修菩薩行。所有業鄣悉已懺悔。我之業鄣今亦懺悔。盡皆發露。不敢覆藏。已作之罪願得除滅。未來之惡更不敢造。

懺悔已。至心歸命禮三寶。

佛令如上懺悔已。復告天帝釋言。善男子。以是因緣。若有造罪。一剎那中。不得覆藏。何況一日一夜乃至多時。若有犯罪。欲求清淨。心懷愧恥。信於未來必有惡報。生大恐怖。應如是懺。如人被火燒頭燒救令速滅。火若未滅。心不得安。若人犯罪。亦復如是。即應懺悔。令速滅除。若有願生富樂之家多饒財寶。復欲發意修習大乘。亦應懺悔。滅除業鄣。欲生豪貴婆羅門種。剎帝利家。及轉輪王七寶具足。亦應懺悔。滅除業鄣。善男子。若欲生諸天乃至欲生色究竟天者。亦當懺悔。滅除業鄣。若欲求預流果。乃至自在菩薩。至究竟地。求一切智。三藐三菩提正徧智者。亦應懺悔。滅除業鄣。何以故。善男子。一切諸法。從因緣生。如來所說異相生異想滅因緣。是故如是過去諸法。皆已滅盡。所有業鄣。無復遺餘。是諸行法。未得現生。而今得生。未來業鄣。更不復起。何以故。善男子。一切法空。如來所說。無有我人眾生壽者。亦無生滅。亦無空法。善男子。一切諸法。皆依於本。亦不可說。何以故。過一切相故。若有善男子善女人。如是入於微妙真理。生信敬心。是名眾生而有於本。以是義故。說於懺悔。滅除業鄣。弟子眾等。問來已作經文。懺業鄣竟。今還依次下經文。自申我等隨喜勸請迴向之意。經云。善男子。有四業鄣。難可懺除。云何為四。一者於菩薩律儀。犯遂重惡。二者於大乘經。心生誹謗。三者於自根不能增長。四者貪著三有。無出離心。復有四種對治業鄣。云何為四(懺悔勸請隨喜迴向)。一者。於十方世界一切如來。至心親近。說一切罪。二者。為一切眾生。勸請諸佛說深妙法。三者。隨喜一切眾生所有功德。四者。所有一切功德善根。悉皆迴向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諸家比者用婆沙論等之文。先勸請。後隨喜。今准此金光明經。及華嚴經行願品。先隨喜。後勸諸也)是故我等。具依如來所示天帝釋隨喜之法。而為隨喜。

爾時天帝釋向佛言。世尊。世間所有善男子善女人。於大乘行。有能行者。有不行者。云何能得隨喜一切眾生功德善根。佛言。善男子善女人。若眾雖大乘未能習。然於晝夜六時。偏袒右肩。右膝著地。合掌恭敬。一心專念。作隨喜時。得福無量。應作是言。十方世界一切眾生。現在修行施戒心慧。我皆悉已深生隨喜。由作如是隨喜福故。必當獲得尊重殊勝無上無等最妙之果。如是過去未來一切眾生。所有善根。皆悉隨喜。又於過去未來現在。初行菩薩。行發菩提心。乃至一生補處所有功德。皆悉至心隨喜讚歎。復於現在十方世界一切諸佛應正徧知。證妙菩提。為度無邊諸眾生故。轉無上法輪。行無礙法施。哀愍勸化一切眾生。咸令信受。皆蒙法施。悉得充足。無盡安樂。如是功德。我皆隨喜。聲聞獨覺。所有功德。亦皆至心隨喜讚歎。

隨喜已。至心歸命禮三寶。

我等上來依教隨喜。若得心境相稱。與理相應。知佛所說功德無量。是故次下經文。善男子。如是隨喜。當得無量功德之聖聚。如恒河砂三千大千世界所有眾生。皆斷煩惱。成阿羅漢。若有善男子善女人。盡其形壽。常以上妙衣服飲食臥具醫藥。而為供養。如是功德。不及如前隨喜功德。千分之一。何以故。供養功德有數有量。不攝一切諸功德故。隨喜功德。無量無數。能攝三世一切功德。是故若人欲求增長勝善根者應修如是隨喜功德。

同类推荐
  • 菩提心观释

    菩提心观释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农战

    农战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寄同年封舍人渭

    寄同年封舍人渭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汤液本草

    汤液本草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Within an Inch of His Life

    Within an Inch of His Life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热门推荐
  • 妖孽皇帝给我滚

    妖孽皇帝给我滚

    “今天出了一道新菜式,皇帝哥哥,要不要尝尝啊?”某女笑着说道,“哦?今天又放了什么毒,我倒是想尝尝。”某妖孽说道。“算了算了,每次都被你猜出来了,不玩了”“哈哈,没事,继续继续,我不说话了好吗?”“嘿嘿嘿,不可能”
  • Cause to Run (An Avery Black Mystery—Book 2)

    Cause to Run (An Avery Black Mystery—Book 2)

    "A dynamic story line that grips from the first chapter and doesn't let go."--Midwest Book Review, Diane Donovan (regarding Once Gone)From #1 bestselling mystery author Blake Pierce comes a new masterpiece of psychological suspense.In CAUSE TO RUN (An Avery Black Mystery—Book 2), a new serial killer is stalking Boston, killing his victims in bizarre ways, taunting the police with mysterious puzzles that reference the stars. As the stakes are upped and the pressure is on, the Boston Police Department is forced to call in its most brilliant—and most controversial—homicide detective: Avery Black.
  • 杰出青少年应具备的30种生存本领

    杰出青少年应具备的30种生存本领

    生存是每个人都要面对的深刻课题,人类的生存不仅指解决温饱问题的自然生存,更重要的是如何在社会的大舞台施展出色的本领,创造杰出、卓越的人生。本书总结出杰出青少年应具备的30种生存本领,帮助广大成长中的青少年练就出众的本领,为将来适应社会、迎接人生挑战做好充分的准备。
  • 别让电脑“杀”了你

    别让电脑“杀”了你

    你知道每天坐在电脑前的你,皮肤变得干燥、晦暗,究竟是怎么回事吗?你知道在不经意中你的记忆力开始下降是什么原因吗?……也许,你头歪一歪,脖子就酸疼;握一会儿鼠标,整条手臂就麻了。坐久了,就腰酸背痛。……小心点儿,这些可能都是电脑惹的祸。辐射会慢慢"杀"了你!
  • 亿万隐婚:溺宠小娇妻

    亿万隐婚:溺宠小娇妻

    苏棉以为风平浪静的日子能持续到这段有名无实的婚姻尽头,直到楚渊带着强悍的势力突然出现她面前,这场以利益开始的游戏才算是开局了。他半生习惯侵掠,只知夺取,她怕了,想逃得远远的,他把人截下来抵在墙上,枪口指着她,“苏棉,你敢!”苏棉问楚渊,“你到底要怎样才能放过我?”暴戾的男人将人绑回卧室,“给我生个孩子就放你走。”“不!我不愿意!”“由不得你!”
  • 精神的故乡

    精神的故乡

    跟孩子们谈谈精神,是我这本小书的任务。这真是一件有趣的任务,但同时也是一件困难的任务。精神这种东西太抽象了,又听说孩子们习惯于形象思维,对抽象的东西是不感兴趣的。不过,我又想,如今大人们都在忙于物质的事情,譬如挣钱呀,装修房子呀,买汽车呀,等等,哪有工夫关心精神这种没有用处的玩意儿,要谈精神也只有跟孩子们谈了。再说,精神是属于人的心灵的东西,而凡是和心灵有关的一切东西本质上必定是单纯的,是从孩提时期生长起来的。所以,只要我谈的真是精神,就一定能与孩子们谈得通。如果谈不通,就意味着我谈得不好,甚至谈的根本不是精神而是别的什么复杂的东西。看起来,写这本书对我自己也是一次考试呢。
  • 当代中国广播电视学

    当代中国广播电视学

    本书站在时代高点,总揽新世纪传媒领域出现的新案例、新技术、新理念,荟萃高端学术研究最新成果,将广播电视与新媒体领域一系列新概念、新观点加以系统归纳,进行趋势研究,是新时期建设中国特色广播电视理论体系集大成之作。
  • 不可思议的世界

    不可思议的世界

    穿梭于两个世界,收割美女,收获真爱,楚云白,你究竟是属于哪个世界?哪个才是真正的你?
  • 大师求放过

    大师求放过

    请看我的挑刺表演,喜欢请给我点赞!李旺自从得到了点赞系统,为了兑换、升级,他开启了挑(作)刺(死)的历程,越走越远,步入星空。
  • 见如元谧禅师语录

    见如元谧禅师语录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