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曰平等真法界佛不度眾生又曰真如界內絕生佛之假名平等性中無自他之形相此皆言其性也此性人皆言之而小不同耳仲尼但曰天命而已葢言性之自然而不云是善惡至乎荀子乃曰性唯惡也孟子曰性唯善也楊子則曰其性善惡混也今謂以善惡窮其性者且是性之情未達性之體也夫喜怒哀懼愛惡欲此謂七情莫非善惡之謂也性具非此吾教言其性者則非善非惡非迷非悟非因非果非內非外等虗空徧法界無高下之殊絕自他之相既非迷悟因果故曰平等也當知此性乃即事之理也因果凡聖自他皆即理之事也此理既即理絕於高下之殊故曰是法平等此理雖善惡因果而具善惡因果當知眾生之心即此性故故能徧攝諸法以由此性即真如實相之理此性具乎二義一者不變義二者不守自性義不守自性義即隨緣也雖曰隨緣其實不變故曰以不改為義也。
同类推荐
热门推荐
寻找溪水的源头
全书分五辑:辑一感怀先祖、父母及回忆青年时代仅有的一点家庭生活的乐趣,《读祖父雨三公文》《我的父亲汤用彤》《父亲给我的三封信》《记我的母亲》等篇都写得风格质朴,笔墨含情。辑二追忆童年时代最初对“人是从哪里来的”这一问题的追问,并因大妹的早夭而过早触及死亡问题,祈盼失去的亲人能像花草一样再生。辑三回忆自己一生治学的经历,从中学时代读钱穆先生的《国史大纲》、聆听父亲吟诵《哀江南赋》而感受到士人的家国情怀,到考入北京大学先修班,从沙滩到燕园,终其一生与北大结缘,与哲学结缘。辑四探讨我国传统思想中上天、天帝的观念,以及世代以来儒家先贤所以安身立命之基。辑五追念废名、周一良、冯友兰等前辈学人,历历如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