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890000000011

第11章

五行生克之理,由于氣之分合; 氣有消長,則用有生殺; 以後天生萬物並生,必有所制; 否則獨亢,反生為害; 故有制使之不亢,而後成其生化;

如水得土,則無汎溢之害; 火得水,則無焚燎之災; 而後水火之用見,利多而害少,故物得其益; 此造化之妙用,亦本氣自然者也;

河圖之象,以當相生者相接,相克者相對; 而明其承制之義。知其對偶,非仇則愛; 蓋相當不讓則仇,相得有合則愛; 即以剛柔為辨也。

剛遇剛則仇,柔遇剛則愛; 故其承制,皆以相克而成其用; 如水與火,木與金,皆得其所制為助; 以其克之,所以助之; 雖抑其勢,實成其道; 故相對若仇,而相得為婚; 其成生化,全在于此;

故五行之運用,必合其生克之情而後見; 河圖如是,卦象亦然; 八卦之位,亦以對偶承制而盡其用;

甲子亦如是。故子午卯酉,分合水火木金之位; 而甲丙庚壬四剛亦如之,皆以相接相對,各成生克之用者也。

五行之名固有定,其氣仍時通; 故其用時相為助,而成其生成之數,亦恆以為用; 如內經等書,以數紀用是也; 在水火木金,多取地數; 土則取天數,亦以其獨異也; 土之生數五,成數為二五; 生數實賅成數,而五又中數; 故獨取之以明其用,其旨實深矣?

太極圖講義

易傳曰。易有太極。是生兩儀。兩儀生四象。四象生八卦。此言易卦所自始也。

易卦有八。而本于四象之分。四象者:太陽、太陰、少陽、少陰也。

陰陽太少。雖有四象。而本于兩儀之化。兩儀者陰陽也。陰陽雖有兩儀。而本于太極之所生。太極者至極也。言天地萬物莫不有始。始于太極。由下而溯其源。至斯已極。故曰太極:

言無極也。太極之始。陰陽未分。兩儀未生。純然一氣。精神光明。為無始之始。無生之生。真体圓靈。氣周道凝。德至玄玄。神至冥冥。光合息醇。悠然至清。不可物擬。不可言名。名之太極。

立生之根。此太極之象。為自無之有。太初之母。萬有之宗。一氣之原也。故曰太極。

言其至極。無可上進。無可分移。而不得以名稱。以象類者也。夫天地萬物。同斯氣也。同斯生也。同斯運行不息也。同斯有守有立也。而皆太極始。

以太極能生也。有始也。運行不息也。守中立極不二也。故為天地萬物之母。氣數之祖。生成變化之大本也。言其遠不可知。言其可知。則太極而已。言其外不可名。言其可名,亦太極而已。天地尚自太極生成,況其下者乎。故欲窮生化之源。氣數之根。必自太極始。太極者固萬有之宗。而言易必以太極啟其端也。

易之始也。伏羲之一畫。即太極也。為體一。為氣純。無數之可紀。無象之可象。而紀之以一。象之以一。言數之始象之初也。

故易之卦象。即自一始。蓋示太極者也。太極之為象。雖僅此一畫。其氣雖純。而有動靜之用。其精雖凝。而有生化之功。其初雖一。而其既動則有所生。既生則有所變。

故一之動也而二生。靜也而一復。一者為陽。二者為陰。兩儀乃生焉。兩儀者太極之初變也。太極以氣之動靜。精之生化。動者自生。靜者自化。生者為陰。化者為陽。陰陽既分。其氣斯變。

前之一者變而二矣。前之太極者變而兩儀矣。故易自太極生兩儀。然兩儀雖生自太極。非如後來之生化有父母也。乃自至極之元氣動盪而生。

因其有動則有靜。動靜異也。異則有別。而後生化見也。雖生化而仍由一氣之變。非生自二氣也。雖化而成兩儀之名。其始仍為一体也。

故曰易有太極是生兩儀。言兩儀之生。生自一氣。而兩儀未生之前。固渾然一太極也。是生云者。言自是始生也。明示兩儀之生。為生化之初始。而太極之變為兩儀。實生化之初見其用。以溯天地生成之本。人物化育之源也。

故曰是生。凡古文是字有自此作始之義。且言其本能也。世界生物。莫不自陰陽之和生化。唯兩儀始生。則太極之一氣所化。由其有動靜。動靜亦陰陽也。不過一氣之動靜。而成兩體之陰陽。

老氏所謂一生二者即指此也。夫太極之初。固渾然元氣。無形無質。無色無象者也。然以其元氣。有其光焉。光生熱。熱生動。動則有生。光者元氣之体。熱與動者。元氣之用。生者用之見也。

元者仁也。仁之德。以生為用。故元氣以生化為本。動而有生。生而陰陽出。此元氣自然之德。流行不息。而後陰陽之象。往復無窮。一生永生。一化眾化。而天地以成。人物以育。生之化之。日益以盛固元氣之德所見。亦造化之功所徵者也。

故太極者。主生化之樞。為天地萬物之母。而溯世界之初始。則固來自渾然之一氣也。是曰氣化。氣化作始。形化繼之。既有陰陽。則生化者自二氣之和合而後成。故有兩儀。乃生四象。有四象。乃生八卦。即猶河圖自二氣而生五行。洛書自五行而變九宮。老氏所謂二生三、三生萬物者是也。

陰者承陽。陽者包陰。二氣環行。乃見生成。此亦氣之自然。數之自合者也。故易之卦象。自 之象。生 與 之兩儀。更生 之四象。更由是推之。而生 之八卦焉。皆氣數自然化合而生成者。而其自出則太極也。即一也。

圖而象之。則為O。此示渾然之氣也。以其既具動靜也。則為 。示已生兩儀也。世傳之圖。有末盡合。應以此二圖為則。一圖則太極之象。純淨光明。二圖則動靜生陰陽之象,黑白環抱。如是可見太極之体。及所兩儀之象也。

夫易象者言天地既生之後者也。取象自太極以下。而八卦也。六十四卦也。三百八十四爻也。皆兩四象既生之後之事物也。重在既變之象。故名曰易。

易變易也。而易有太極一語。即明示所自始也。易字不必指書名。當以卦象變易之義釋之。

有字不可屬于易經解。當以自無入有之義釋之。蓋言易之言變易也。必自其變所始考之。言變者必徵于有物之初。而始有者即變之始見也。則太極者即萬有之始。亦萬變之宗。

故言變易。而明變化之源。言自無入有。自當溯太極而為全易之根本。則易有太極一語。其意義至深切著明也已。若視為易經有太極。則不合矣。

太極非物也。言易雖自伏羲。而太極之有象。則天地之先也。故太極不得視為易所有無者也。要知太極之象。傳之久矣。伏羲時畫之為一。無此圖也。後聖漸由伏羲之一。演之為圓圈,以示其体。又有由圓圈之象。演之為 。以明為用。即中字所自出也。

後更演之為黑白交互之象。以明兩儀既生。二氣之周流不盡。而以證天地生化之序。乃合易象八卦之圖。此今世所傳之太極圖也。圖之為象。在明其體用。黑白之圖。有用遺体。尚非全也。必先有渾圓明澈之圖。以象其本來元氣。合以黑白交環之圖。以象其動靜生陰陽。于是体用皆全。變化自見。

如易之卦象。自 生 。自 生四象八卦。皆有序也。若不循序觀之。則不知八卦所來。又何以明卦象之体用與變乎。故 者太極也。 者兩儀也。八卦皆自是生化者也。

古人言文尚簡。況當畫卦之時。尚無文字。所有之象。僅八卦與六十四卦。雖有太極之象。而未有圖。以未以列于卦象前後。不過口授之後人。知其有所始耳。迨文王之後。諸聖人之言。皆筆之書。

不獨易之象義。有其文言釋之。即河洛太極之圖象。亦有傳序以解之。此繫傳中有易有太極之語也。蓋恐後人不知易卦所自始。而忘其本。故特述先聖之言。而繫辭以傳之耳。繫傳者謂繫于辭以為傳授。以易象之未備。恐先人口傳不垂久遠。故繫之辭。為之傳。言猶繫之于易。使毋遺耳。

天地之前一氣所凝; 固無物也。天地即判。萬物續生。仍氣之所周流。故盈天地者物也。運天地者氣也。氣化而物生。氣化自太極始。太極者氣之主宰。其生化之序。則見河洛二圖。

陰陽並行。生化無垠。曰陰陽者以太極氣化之次序也。太極之初。元氣純陽。不可分陰陽也。元氣胚動。乃生陰焉。動則陰生。靜則陽復。氣因動化。生以動成。故太極初生為陰氣。

而其後動靜往復。二氣始分。此陰在陽先之義。非有所輕重也。至其既化。二者並行。陽主陰從。剛先柔後。則陰統于陽。天包乎地。此有生之序。不可亂也。

故太極之後。河洛之象乃見。天地為兩儀之大者。天生則地成。地生則天成。天地合精。生成乃見。非如太極之氣化也。故兩儀分合。五行以出。五行往來。九宮以分。五行九宮。即易之四象八卦也。

故卦有氣。有數。有位。有時。有其名類。有其變化。皆由氣之所至。生化自然之序。然生化雖眾。不得离于陰陽。以氣化之後。必因陰陽之化合而後生也。

天地絪縕。萬物化生。此造化之序可紀者也。自太極以一氣而分為兩儀。其德在生。德流氣薄。生生不已。太極為有生之祖。兩儀為有生父母。皆氣之自至也。氣之自至。是謂之道。以其循環往來不相害。消長盈虛不相亂。而以成其德也。

唯道有德。道不可見。其德顯焉。兩儀之德在生。即其道之見也。道以成其生為先。人之成道者。長生而生物。此即順道致德之土也。故道出于太極。見于兩儀。成于仁。全于性唯合乎道也。

人生之性。受于中氣。亦太極之元氣。生而有之。全性則全生。成仁則成性。生全仁成。純乎道也。故歸于太極。復于真境。是謂得道。故曰道者返本復始者也。本始者太極也。返而復之。純於元氣之體矣。

是故易之言教也。以道為本。聖人立卦象,將以明道也。道之始乎太極。運行于二氣。調和于五行。以應萬物萬事。而成其德。以守中立極。而全其性。

雖依象以稽數。而判其吉凶。依數以言命。而明其順逆。而莫非指人以道。俾克全生以返本復始也。故易之言為道言也。易之象。原始要終。為教人各正性命也。故必推原道之所自。人生之源。氣之所運。數之所合。以定其所宜。而為人立其則。以辨其所至。而示人所有脩。必以天道為之準繩。人道為之綱紀。盡人以合于天。致力脩養。以全生適性。立德成道.

此易有太極一節之大旨也。夫太極固示人以象矣。渾圓無名。虛然光明。凝然周流。悠然長存。氣行不息。德徵廣生。數紀太一。道在用中。固已純精至神。為天地先。周環太和,為萬物宗。其所象者。

道之體用。而人之所見者。德之玄玄。仁智隨所識而得。生成隨所遇而合。無大無小。莫能外內。況參以河洛之圖。證以乾坤之卦。大哉至矣。其義有不可盡矣。

故易之象始于斯也。且易之言易,以不易明易。易明不易。溯始迄終。則天地推于無盡。返本復始。則萬歸于一原。太極主其始矣。而終亦盡于是。蓋以不易之元氣。而主變易之陰陽。生生不窮。而真體常存。行行不息。而中極永在。

此所以為道之象也。天地尚自此出。而師其用。況其下者乎。故物物有極。事事有中。中極之德。即性命之所見。此中和之功並覆載。而仁智之德同天地也。

易傳日分陰分陽。迭用柔剛。可以明太極之道矣。夫易自太極立其極。而以乾坤代名其兩儀。萬物皆自陰陽生。故全易卦爻。皆自乾坤出。

乾坤者。天地也。父母也。其德則剛柔也。仁義也。其功則生成也。覆載也。何莫非陰陽之道所見耶。欲明道而知太極。必自易始。易固演太極而賅河洛之象者也。

孚佑帝君疏注

此文講太極要義,以舉其大者言之耳; 太極圖象。秦後儒者失傳,唯道家存之; 至宋時傳于周濂溪氏,而後儒者亦得有之; 時以門戶之見,沿習之深,訛毀者大有人在; 徒以易傳有易有太極一語,無能根本推翻之也; 然周所傳,雖名「太極圖」實則太極已生兩儀之象,非太極之體也; 後人有演為一圈者,有為黑白相互,中藏一小圓圈者; 取意固善,然尚非全体; 以太極之初本無極,由無入有,必有其象; 如河圖之與洛書,由二五變為九宮; 其圖不能混為一也。必先示太極之体,渾然元氣之時; 再示其動靜之用,陰陽生化之象; 方可由圖見天地生成之序,陰陽未判之先也。

故夫子命作二圖以象之,一圓圈渾然明淨,此其体也; 一黑白交互,二氣流行,此其用也。体用既全,始終在目; 自易探造化究竟,而明曉由無入有之景象也。夫太極氣之所化,全為自然生化之物。因其氣之有動靜。而後陰陽分; 初則一氣而已,二氣既判,生物無窮而此太極之象,仍如故也; 蓋前者先天之氣,後者後天之体; 後天之生化,即後者之所主; 而先天之氣,仍存其中也; 習道者由後天陰陽之体,漸復于先天元氣之時; 當依此圖證之。苟在生時。百体俱用; 情識未除,不能逃于陰陽往復之道; 即在生滅輪迴之中,是後圖二氣互為消長之象。

若果屏除物好,絕制情識; 充其性靈,致于中和; 則由後天返于先天,即前圖渾然光明之象; 所謂返本復始。原始要終之道,皆在此二圖中驗之; 其義固重在明道者也。夫子此文,抉易教之微,指脩道之要; 非僅釋易有太極之文義已也,讀者當三復焉。

夫子前講易本河洛圖象,不止言取其象而制為易之卦象也; 實則取其象,以立脩道之教耳。蓋「道」字本無名之名,脩道更難以言文明其方; 必因圖象而指示之,乃得悟其本原。及其歸著處; 而圖象則自河洛始,河洛圖象,以變者示人不變,不變者示人變; 一靜一動而陰陽生,一順一逆而生成見; 皆本道以明道,明之即以教人脩之也。故觀河洛圖象,重在動靜之間,順逆之序; 更重在以天道立人道,以人道順天道; 天人之相成者道,聖人之立教者亦道; 道無二用,用之于身則成已; 用之于人物,則成人成物; 皆一以貫之。皆自河圖象始終之也。

同类推荐
  • 言毒篇

    言毒篇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所欲致患经

    所欲致患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霁后贻马十二巽

    霁后贻马十二巽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贤首五教断证三觉拣滥图

    贤首五教断证三觉拣滥图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慈悲地藏菩萨忏法

    慈悲地藏菩萨忏法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热门推荐
  • 六字大陀罗尼咒经

    六字大陀罗尼咒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Peace Like a River
  • 焰心冬寒

    焰心冬寒

    八元文明2020年,就在他们归来的这一天,人类全军覆没。被迫无奈之下只能躲进六星空间,进行放手一搏的修炼,获得起源之火认可的焰心神将如何带领着众神将重塑这个不完整的世界?后续剧情,请关注(都市之笑面勇者)两本小说将会融入同一个世界观当中。
  • 上司的野蛮未婚妻

    上司的野蛮未婚妻

    大学毕业后失恋的曾呓,在求职过程中,幸运地认识了香艳性感的秘书伊燕。在公司底层打拼无暇顾及美色,但这野蛮又风骚的小秘书硬要往身边贴,这让纯情的曾呓“芳心暗动”。就在他准备不要脸皮地去接受这艳丽的奇遇时,却被告知一个晴天霹雳似的消息:美女伊燕居然是野兽上司的未婚妻!
  • 二婚新妻,叶少宠妻成瘾

    二婚新妻,叶少宠妻成瘾

    面对出轨的老公,秦芒选择以牙还牙;一个月之后,她怀孕,丈夫指责她不检点怀了野孩子,孩子的亲生爸爸揽她入怀...
  • 狄小杰侦探社1

    狄小杰侦探社1

    一桩桩邪恶的交易,一幕幕战栗的黑暗,一次次恐怖的经历,一层层骇人的阴谋……在这个城市的角落里发生,在他们身边、在他们的手上化为乌有。他是狄仁杰的第36代孙,她是阿加莎·克里斯蒂的忠实拥趸。他是长相平平、身材一般,穷困潦倒的毛头小伙,她是才色双全、身材火辣,家庭富足的千金小姐。他沉着冷静、思维缜密,善于透过离奇恐怖的事件表象,寻找蛛丝马迹,她直觉敏锐、大胆直率,擅长抛弃繁冗复杂的感情因素,揪出幕后黑手。他们无数次患难与共,却从未享受美好,他们无数次出生入死,却从未停下脚步……"
  • 闻到烟味的贼

    闻到烟味的贼

    我正要按第二次铃时,门就开了。我原以为会见到卡尔·拜勒曼,结果开门的却是一名发色淡金、表情严肃的高颧女子。这女的看来像个一辈子苦命又不肯认命的苦但。我报上姓名,女人点点头说:“是的,罗登拔先生,卡尔正在等你。他现在正在图书室里看书,我不能打扰他,麻烦你到客厅坐一下,喝点咖啡,卡尔再——”她看看表,“再十二分钟就好了。”再十二分钟就正午了,卡尔就是要我中午到。我从纽约搭火车,再从车站坐计程车过来,由于接车顺利,结果早到了十二分钟,看来我得呆呆地空耗这十二分钟了。
  • 天地祖神

    天地祖神

    来吧,一起穿越重生,看谁有机会拿下太古世界!
  • 大清体制内的改革者:曾国藩传

    大清体制内的改革者:曾国藩传

    "曾国藩历来是个受争议的人物。他被冠之以“中兴名臣”、“洋务之父”、“理学大师”的称号,但又有人称他为“曾剃头”、“曾屠户”。他官至两江总督、直隶总督、武英殿大学士,封一等毅勇侯。李鸿章的一生,是悲壮的、凄凉的。他虽然以外交能手自负,但没能改变大清国被动外交,割地赔款的局面。最终,他带着遗憾离开了人世。曾国藩一生毁誉参半,有人称之为千古一完人,而也有人称他为祸国殃民的败类。纵观曾国藩一生,可以说的跌宕起伏波澜壮阔。无论毁誉,曾国藩的一生都值得研究。"
  • More Pricks Than Kicks

    More Pricks Than Kicks

    His first published work of fiction (1934), More Pricks Than Kicks is a set of ten interlocked stories, set in Dublin and involving their adrift hero Belacqua in a series of encounters, as woman after woman comes crashing through his solipsism. More Pricks contains in embryo the centrifugal world of Beckett's men and women. She lifted the lobster clear of the table. It had about thirty seconds to live. Well, thought Belacqua, it's a quick death, God help us all. It is no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