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877600000025

第25章

善聚品第三十二

(一)

闻如是。

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我今当说善聚。汝等善思念之。

诸比丘对曰。如是。世尊。诸比丘从佛受教。

世尊告曰。彼云何名为善聚。所谓五根是也。云何为五。所谓信根.精进根.念根.定根.慧根。是谓。比丘。有此五根。若有比丘修行五根者。便成须陀洹。得不退转法。必成至道。转进其行成斯陀含。而来此世尽其苦际。转进其道成阿那含。不复来此世。即复取般涅槃。转进其行。有漏尽。成无漏心解脱.智慧解脱。自身作证而自游戏。生死已尽。梵行已立。所作已办。更不复受胎。如实知之。

言善聚者。即五根是也。所以然者。此最大聚。众聚中妙。若不行此法者。则不成须陀洹.斯陀含.阿那含.阿罗汉.辟支佛。及如来.至真.等正觉也。若得此五根者。便有四果.三乘之道。言善聚者。此五根为上。是故。诸比丘。当求方便。行此五根。如是。诸比丘。当作是学。

尔时。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二)

闻如是。

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我今当说不善之聚。汝等当善思念之。

诸比丘对曰。如是。世尊。尔时。诸比丘从佛受教。

世尊告曰。彼云何名为不善聚。所谓五盖。云何为五。贪欲盖.嗔恚盖.睡眠盖.调戏盖.疑盖。是谓名为五盖。欲知不善聚者。此名为五盖。所以然者。比丘当知。若有此五盖。便有畜生.饿鬼.地狱之分。诸不善法皆由此起。是故。诸比丘。当求方便。灭贪欲盖.嗔恚盖.睡眠盖.调戏盖.疑盖。如是。诸比丘。当作是学。

尔时。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三)

闻如是。

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承事礼佛有五事功德。云何为五。一者端正。二者好声。三者多财饶宝。四者生长者家。五者身坏命终。生善处天上。所以然者。如来无与等也。如来有信.有戒.有闻.有慧.有善色成就。是故成就五功德。

复以何因缘礼佛而得端正。以见佛形像已。发欢喜心。以此因缘而得端正。复以何因缘得好音声。以见如来形像已。三自称号。南无如来.至真.等正觉。以此因缘得好音声。复以何因缘多财饶宝。缘彼见如来而作大施。散华.然灯。及余所施之物。以此因缘获大财宝。复以何因缘生长者家。若见如来形已。心无染著。右膝著地。长跪叉手。至心礼佛。以此因缘生长者家。复以何因缘。身坏命终。生善处天上。诸佛世尊常法。诸有众生。以五事因缘礼如来者。便生善处天上。是谓。比丘。有此五因缘礼佛功德。是故。诸比丘。若有善男子.善女人欲礼佛者。当求方便。成此五功德。如是。诸比丘。当作是学。

尔时。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四)

闻如是。

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犹如屋舍有两门相对。有人在中住。复有人在上住。观其下出入行来皆悉知见。我亦如是。以天眼观众生之类。生者.终者.善趣.恶趣.善色.恶色.若好.若丑。随行所种。皆悉知之。

若复有众生。身行善。口行善。意行善。不诽谤贤圣。行正见法与等见相应。身坏命终。生善处天上。是谓名众生行善。若复有众生。行此善法不造恶行。身坏命终。来生人中。若复有众生。身.口.意行恶。造不善行。命终之后。生饿鬼中。或复有众生。身.口.意行恶。诽谤贤圣与邪见相应。命终之后。生畜生中。或复有众生。身.口.意行恶。造不善行。诽谤贤圣。命终之后。生地狱中。

是时。狱卒将此罪人示阎罗王。并作是说。大王当知。此人前世身意行恶。作诸恶行已。生此地狱中。大王。当观此人以何罪治。是时。阎罗王渐与彼人私问其罪。告彼人曰。云何。男子。汝本前世为人身时。不见人有生者得作人身。处胎之时极为困厄。痛实难处。及其长大。将养乳哺。沐浴身体耶。是时。罪人报曰。实见。大王。阎罗王曰。云何。男子。汝自不知生法之要行耶。身.口.意法修诸善趣。罪人报曰。如是。大王。如大王教。但为愚惑。不别善行。阎罗王曰。如卿所说。其事不异。亦复知卿不作身.口.意行。但为今日。当究汝放逸罪行。非父母为。亦非国王.大臣之所为也。本自作罪。今自受报。是时。阎罗王先问其罪。却敕治之。

次复第二天使问彼人曰。汝本为人时。不见老人形体极劣。行步苦竭。衣裳垢坌。进止战掉。气息呻吟。无复少壮之心。是时。罪人报曰。如是。大王。我已见之。阎罗王报曰。汝当自知。我今亦有此形老之法。为老所厌。当修其善行。罪人报曰。如是。大王。尔时。实不信之。阎罗王报曰。我实知之。汝不作身.口.意行。今当治汝罪。使后不犯。汝所作恶。非父母为。亦非国王.大臣.人民所造。汝今自造其罪。当自受报。是时。阎罗王以此第二天使约敕已。

复以第三天使告彼人曰。汝前身作人时。不见有病人乎。卧在屎尿之上。不能自起居。罪人报曰。如是。大王。我实见之。阎罗王曰。云何。男子。汝不自知。我亦当有此病。不免此患。罪人报曰。实尔。大王。我实不见之。阎罗王曰。我亦知之。愚惑不解。我今当处汝罪。使后不犯此之罪行。非父.非母为。亦非国王.大臣之所造作。是时。阎罗王以此教敕已。

复以第四天使告彼人曰。云何。男子。身如枯木。风去火歇而无情想。五亲围绕而号哭。罪人报曰。如是。大王。我已见之。阎罗王曰。汝何故不作是念。我亦当不免此死。罪人报曰。实尔。大王。我实不觉。阎罗王曰。我亦信汝不觉此法。今当治汝使后不犯。此不善之罪。非父.非母为。亦非国王.大臣.人民所造。汝本自作。今自受罪。

是时。阎罗王复以第五天使告彼人曰。汝本为人时。不见有贼穿墙破舍。取他财宝。或以火烧。或道路隐藏。设当为国王所擒得者。或截手足。或取杀之。或闭著牢狱。或反缚诣市。或使负沙石。或取倒悬。或攒箭射。或以融铜而灌其身。或以火炙。或剥其皮还使食之。或开其腹以草擆之。或以汤中煮之。或以刀斫轮轹其头。或以象脚蹈杀。或著标头乃至于死。罪人报曰。我实见之。阎罗王曰。汝何故私盗他物。情知有事何为犯之。如是。大王。我实愚惑。阎罗王曰。我亦信汝所言。今当治汝罪。使后不犯。此之罪者。非父母为。亦非国王.大臣.人民所为。自作其罪。还自受报。

是时。阎罗王以问罪已。便敕狱卒。速将此人往著狱中。是时。狱卒受王教令。将此罪人往著狱中。地狱左侧极为火然。铁城.铁廓。地亦铁作。有四城门极为臭处。如似屎尿所见染污。刀山.剑树围绕四面。复以铁疏笼而覆其上。

尔时。世尊便说此偈。

四壁四城门  广长实为牢

铁笼之所覆  求出无有期

彼时铁地上  火然极为炽

壁方百由旬  洞然一种色

中央有四柱  睹之实恐畏

及其剑树上  铁觜乌所止

臭处实难居  睹之衣毛竖

种种之畏器  隔子有十六

比丘当知。是时。狱卒以若干苦痛[歹*支]打此人。若彼罪人举脚著狱中时。血肉斯尽。唯有骨在。是时。狱卒将此罪人。复以利斧斫其形体。苦痛难计。求死不得。要当罪灭之后。尔乃得脱。彼于人间所作罪业。要使除尽。后乃得出。

是时。彼狱卒将此罪人。缘刀剑树。或上或下。是时。罪人以在树上。便为此铁觜乌所食。或啄其头。取脑食之。或取手脚。打骨取髓。然罪未毕。若罪毕者。然后乃出。

是时。狱卒取彼罪人使抱热铜柱坐。前世时。喜淫泆故。故致此罪。为罪所追。终不得脱。是时。狱卒从脚跟拔筋。乃至项中而前挽之。或使车载。或进.或退不得自在。其中受苦不可称计。要当使罪灭。然后乃出。

是时。狱卒取彼罪人。著火山上驱使上下。是时。极为烂尽。然后乃出。是时。罪人由此因缘求死不得。要当使罪除尽。然后乃出。

是时。狱卒复取罪人。拔其舌掷著背后。于中受苦不可称计。求死不得。是时。狱卒复取罪人著刀山上。或断其脚。或断其头。或断其手。要当使罪灭。然后乃出。

是时。狱卒复以热大铁叶覆罪人身。如生时著衣。当时苦痛毒为难处。皆由贪欲之故。故致斯罪。是时。狱卒复使罪人。五种作役。驱令偃卧。取其铁钉钉其手足。复以一钉而钉其心。于中受斯苦痛。实不可言。要当使罪灭。然后乃出。

是时。狱卒复取罪人。颠倒其身。举著镬中。时。身至下皆悉烂尽。若还至上亦复烂尽。若至四边亦复烂尽。酸楚毒痛不可称计。现亦烂。不现亦烂。犹如大釜而煮小豆。或上或下。今此罪人亦复如是。现亦烂。不现亦烂。于中受苦不可称计。要当受罪毕。然后乃出。

比丘当知。或复有时彼地狱中。经历数年。东门乃开。是时。罪人复往趣门。门自然闭。是时。彼人皆悉倒地。于中受苦不可具称。或时。各各自称怨债。我由汝等。不得出门。

尔时。世尊便说此偈。

愚者常喜悦  亦如光音天

智者常怀忧  如似狱中囚

是时。大地狱中经历百千万岁。北门复开。是时。罪人复向北门。门便复闭。要当使罪灭。然后乃出。是时。彼罪人复经数百万岁。乃复得出。人中所作罪。要当使毕。是时。狱卒复取罪人。以铁斧斫罪人身。经尔许之罪。使令更之。要当使罪苦毕尽。然后乃出。

比丘当知。或复有时彼东门复更一开。是时。彼众生复诣东门。门复自闭而不得出。设复得出。外复有大山。而往趣之。彼入山中。为两山所压犹如压麻油。于中受苦不可称计。要当苦尽。然后乃出。尔时。彼罪人转得前进。复值热灰地狱。纵广数千万由旬。于中受苦不可称计。要当毕其罪原。然后乃出。转复前进。次有刀刺地狱。是时。罪人复入此刀刺地狱中。便有大风起。坏此罪人身体筋骨。于中受苦不可称计。要当罪灭。然后乃出。

次复。有大热灰地狱。是时。罪人复入此大热灰地狱中。形体融烂。受苦无量。要当使罪灭。然后乃出。是时。罪人虽得出此热灰地狱。复值刀剑地狱。纵广数千万里。是时。罪人入此刀剑地狱中。于中受苦不可称计。要当使罪灭。然后乃出。

次复。有沸屎地狱。中有细虫。入骨彻髓食此人。虽得出此地狱。前值狱卒。是时。狱卒问罪人曰。卿等欲何所至。为从何来。罪人报曰。我等不知所从来处。亦复不知当何所至。但我等今日极为饥困。意欲须食。狱卒报曰。我等当相供给。是时。狱卒取罪人仰卧。取大热铁丸。使罪人吞之。然罪人受苦不可称计。是时。热铁丸从口下过。肠胃烂尽。受苦难量。要当使罪灭。然后乃出。

然彼罪人不堪受此苦痛。还复入热屎地狱.刀剑地狱.大热灰地狱。还来经尔许地狱。是时。彼众生不堪受苦。还回头至热屎地狱中。是时。狱卒语彼众生曰。卿等欲何所至。为从何来。罪人报曰。我等不能自知为从何所来。今复不知当何所至。狱卒问曰。今须何物。罪人报曰。我等极渴。欲须水饮。是时。狱卒取罪人仰卧。融铜灌口。使令下过。于中受罪不可具计。要当使罪灭。然后乃出。是时。彼人不堪受此苦。还入沸屎地狱.剑树地狱.热灰地狱。还入大地狱中。

比丘当知。尔时。罪人苦痛。难可称计。设彼罪人眼见色者。心不爱乐。设复闻声.嗅香.知味.身更细滑.意知法。皆起嗔恚。所以然者。由本不作善行之报。恒作恶业。故致斯罪。

是时。阎罗王敕彼罪人曰。卿等不得善利。昔在人中受人中福。身.口.意行不与相应。亦不惠施.仁爱.利人.等利。以是之故。今受此苦。此之恶行。非父母为。亦非国王.大臣之所为也。诸有众生身.口.意清净。无有沾污。如似光音天。诸有众生作诸恶行。如似地狱中。卿等身.口.意不净。故致斯罪。比丘当知。阎罗王便作是说。我当何日脱此苦难。于人中生。已得人身。便得出家。剃除须发。著三法衣。出家学道。阎罗王尚作是念。何况汝等今得人身。得作沙门。是故。诸比丘。常当念行身.口.意行。无令有缺。当灭五结。修行五根。如是。诸比丘。当作是学。

尔时。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五)

闻如是。

一时。佛在舍卫国东苑鹿母园中。与大比丘众五百人俱。

是时。世尊七月十五日于露野地敷座。比丘僧前后围绕。佛告阿难曰。汝今于露地速击揵椎。所以然者。今七月十五日是受岁之日。

是时。尊者阿难右膝著地。长跪叉手。便说此偈。

净眼无与等  无事而不练

智慧无染著  何等名受岁

尔时。世尊复以偈报阿难曰。

受岁三业净  身口意所作

两两比丘对  自陈所作短

还自称名字  今日众受岁

我亦净意受  唯愿原其过

尔时。阿难复以偈问其义曰。

过去恒沙佛  辟支及声闻

尽是诸佛法  独是释迦文

尔时。佛复以偈报阿难曰。

恒沙过去佛  弟子清净心

皆是诸佛法  非今释迦文

辟支无此法  无岁无弟子

独逝无伴侣  不与他说法

当来佛世尊  恒沙不可计

彼亦受此岁  如今瞿昙法

是时。尊者阿难闻此语已。欢喜踊跃。不能自胜。即升讲堂。手执揵椎。并作是说。我今击此如来信鼓。诸有如来弟子众者。尽当普集。

尔时。复说此偈。

降伏魔力怨  除结无有余

露地击揵椎  比丘闻当集

诸欲闻法人  度流生死海

闻此妙响音  尽当运集此

尔时。尊者阿难已击揵椎。至世尊所。头面礼足。在一面住。白世尊言。今正是时。唯愿世尊何所敕使。

是时。世尊告阿难曰。汝随次坐。如来自当知时。是时。世尊坐于草座告诸比丘。汝等尽当坐于草座。

诸比丘对曰。如是。世尊。时。诸比丘各坐草座。

是时。世尊默然观诸比丘已。便敕诸比丘。我今欲受岁。我无过咎于众人乎。又不犯身.口.意。如来说此语已。诸比丘默然不对。是时。复再三告诸比丘。我今欲受岁。然我无过于众人乎。

是时。尊者舍利弗即从坐起。长跪叉手。白世尊言。诸比丘众观察如来。无身.口.意过。所以然者。世尊今日不度者度。不脱者脱。不般涅槃者令般涅槃。无救者为作救护。盲者作眼目。为病者作大医王。三界独尊无能及者。最尊.最上。未起道意者使发道意。众人未寤尊令寤之。未闻法者使令闻之。为迷者作径路。恒以正法。以此事缘。如来无咎于众人。亦无身.口.意过。

是时。舍利弗白世尊言。我今向如来自陈。然无咎于如来及比丘僧乎。

世尊告曰。汝今。舍利弗。都无身.口.意所作非行。所以然者。汝今智慧无能及者。种种智慧.无量智慧.无边之智.无与等智.疾智.捷智.甚深之智.平等之智。少欲知足。乐静之处。多诸方便。念不错乱。总持三昧。根原具足。戒成就.三昧成就.智慧成就.解脱成就.解脱见慧成就。勇悍能忍。所说无恶。不为非法。心性庠序。不行卒暴。犹如转轮圣王最大太子。当绍王位。转于法轮。舍利弗亦如是。转于无上法轮。诸天.世人及龙.鬼.魔.若魔天本所不转。汝今所说。常如法义。未曾违理。

是时。舍利弗白佛言。此五百比丘尽当受岁。此五百人尽无咎于如来乎。

世尊告曰。亦不责此五百比丘身.口.意行。所以然者。此舍利弗大众之中极为清净。无有瑕秽。今此众中最小下坐。得须陀洹道。必当上及不退转法。以是之故。我不怨责此众。

尔时。多耆奢在此众中即从坐起。前至世尊所。头面礼足。白世尊言。我今堪任欲有所论。

世尊告曰。欲有所说。今正是时。

多耆奢即于佛前叹佛及比丘僧。而说此偈。

十五清净日  五百比丘集

诸结缚悉解  无爱更不生

转轮大圣王  群臣所围绕

普遍诸世界  天上及世间

大将人中尊  为人作导师

弟子乐徒从  三达六通彻

皆是真佛子  无有尘垢者

能断欲爱刺  今日自归命

尔时。世尊可多耆奢所说。是时。多耆奢作是念。如来今日可我所说。欢喜踊跃。不能自胜。即从坐起。礼佛却退。还就本位。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我声闻中第一造偈弟子。所谓多耆奢比丘是。所说无疑难。亦是多耆奢比丘是也。

尔时。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六)

闻如是。

一时。佛在罗阅城迦兰陀竹园所。与大比丘众五百人俱。

尔时。三十三天有一天子。身形有五死瑞应。云何为五。一者华冠自萎。二者衣裳垢坋。三者腋下流汗。四者不乐本位。五者玉女违叛。尔时。彼天子愁忧苦恼。捶胸叹息。时。释提桓因闻此天子愁忧苦恼。捶胸叹息。便敕一天子。此何等音声。乃彻此间。

彼天子报言。天子当知。今有一天子。命将欲终。有五死瑞应。一者华冠自萎。二者衣裳垢坋。三者腋下流汗。四者不乐本位。五者玉女违叛。

尔时。释提桓因往至彼欲终天子所。语彼天子言。汝今何故愁忧苦恼。乃至于斯。

天子报言。尊者因提。那得不愁忧苦恼。命将欲终。有五死怪。华萎。衣裳垢腻。腋下流汗。不乐本处。玉女违叛。今此七宝宫殿悉当忘失。及五百玉女亦当星散。我所食甘露者今无气味。

是时。释提桓因语彼天子言。汝岂不闻如来说偈乎。

一切行无常  生者必有死

不生则不死  此灭为最乐

汝今何故愁忧乃至于斯。一切行无常之物。欲使有常者。此事不然。

天子报言。云何。天帝。我那得不愁忧。我今天身清净无瑕秽。光喻日月。靡所不照。舍此身已。当生罗阅城中猪腹中生。生恒食屎。死时为刀所割。

是时。释提桓因语彼天子言。汝今可自归佛.法.众。若当尔时。便不堕三恶趣。

是时。天子报言。岂当以归三尊。不堕三恶趣乎。

释提桓因曰。如是。天子。其有自归三尊者。终不堕三恶趣也。如来亦说此偈。

诸有自归佛  不堕三恶趣

尽漏处天人  便当至涅槃

尔时。彼天问释提桓因。今如来竟为所在。

释提桓因曰。今如来在摩竭国罗阅城中。迦兰陀竹园所。与大比丘众五百人俱。

天子报言。我今无有此力。可得至彼觐省如来。

释提桓因报言。天子当知。右膝著地。长跪叉手。向下方界。而作是说。唯愿世尊善观察之。今在垂穷之地。愿矜愍之。今自归三尊。如来无所著。

是时。彼天子随释提桓因言。即便长跪向下方。自称姓名。自归佛.法.众。尽其形寿为真佛子。非用天子。如是。至三说此语已。不复处猪胎。乃当更生长者家。

是时。彼天见此缘已。即向释提桓因而说此偈。

善缘非恶缘  为法非为财

导引以正道  此者尊所叹

蒙尊不堕恶  猪胎甚难因

自察生长者  因彼当见佛

是时。天子随时寿长短。生罗阅城中大长者家。是时。长者妇自知有娠。十月欲满。生一男儿。端正无双。世之希有。是时。释提桓因以知此儿向十岁。数数往告。汝可忆本所作缘本。自言。我当因彼见佛。今正是时。可见世尊。若不往者。后必有悔。

是时。尊者舍利弗到时。著衣持钵。入罗阅城乞食。渐渐往至彼长者家。在门外静然而住。

尔时。长者子见舍利弗著衣持钵。容貌殊特。见已。便往至舍利弗前。而作是说。汝今是谁。为谁弟子。为行何法。

舍利弗言。我师出释种。于中出家学道。师名如来.至真.等正觉。恒从彼受法。

是时。小儿即向舍利弗。而说此偈。

尊今静然立  持钵容貌整

今欲求何等  与谁在此住

是时。舍利弗复以偈报曰。

我今不求财  非食非服饰

故来为汝故  善察听我语

忆汝本所说  天上言誓时

人中当见佛  故来相告耳

诸佛出兴难  说法亦复然

人身不可获  亦如优昙花

汝今随我来  俱觐如来容

必当为汝说  至要之善趣

是时。长者子闻舍利弗语已。即往至父母所。头面礼足。在一面立。是时。长者子白父母言。唯愿听许。至世尊所。承事礼敬。问讯康强。

父母报曰。今正是时。

长者子即集香花及好白[疊*毛]。共尊者舍利弗。相随往至世尊所。头面礼足。在一面住。

尔时。舍利弗白世尊言。此长者子居此罗阅城中。不识三尊。唯愿世尊善与说法。令得度脱。

是时。长者子遥见世尊威容端正。诸根寂静。有三十二相.八十种好。庄严其身。亦如须弥山王。面如日月。视之无厌。前进礼足。在一面住。尔时。长者子即以香华散如来上。复以新白[疊*毛]奉上如来。头面礼足。在一面住。

是时。世尊渐与说法。所谓论者。施论.戒论.生天之论。欲不净。漏为是大患。出家为要。是时。世尊以知小儿心开意解。诸佛世尊常所说法。苦.习.尽.道。是时世尊尽与彼长者子说。

是时。长者子即于坐上。诸尘垢尽。得法眼净。无复瑕秽。是时。长者子即从坐起。头面礼足。白世尊言。唯愿世尊听使出家。得作沙门。

世尊告曰。夫为道者。不辞父母。不得作沙门。

是时。长者子白世尊言。要当使父母听许。

世尊告曰。今正是时。

尔时。长者子即从坐起。头面礼足。便退而去。还至所在。白父母言。唯愿听许。得作沙门。

父母报言。我等今日唯有一子。然家中生业饶财多宝。行沙门法。甚为不易。

长者子报言。如来出世。亿劫乃有。甚不可遇。时时乃出耳。亦如优昙钵华时时乃有耳。如来亦复如是。亿劫乃出耳。

是时。长者子父母各共叹息而作是言。今正是时。随汝所宜。

是时。长者子头面礼足。便辞而去。往至世尊所。头面礼足。在一面立。尔时。彼长者子白世尊言。父母见听。唯愿世尊听使作道。

尔时。世尊告舍利弗。汝今度此长者子使作沙门。

舍利弗对曰。如是。世尊。尔时。舍利弗从佛受教。度作沙弥。日日教诲。

是时。彼沙弥在闲静处而自克修。所以族姓子出家学道。剃除须发。修无上梵行者。欲得离苦。是时。沙弥即成阿罗汉。往至世尊所。头面礼足。白世尊言。我今已见佛闻法。都无有疑。

世尊告曰。汝今云何见佛闻法而无狐疑。

沙弥白佛言。色者无常。无常者即是苦。苦者是无我。无我者即是空。空者非有.非不有。亦复无我。如是智者所觉知。痛.想.行.识无常。无常者是苦。苦者无我。无我者是空。空者非有.非不有。此智者所觉知。此盛阴无常.苦.空.无我.非有。多诸苦恼。不可疗治。恒臭处。不可久保。悉观无有我。今日观察此法。便为见如来已。

世尊告曰。善哉。善哉。沙弥。即听汝为大沙门。

尔时。彼沙弥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七)

闻如是。

一时。尊者那罗陀在波罗梨国长者竹林中。

尔时。文茶王第一夫人而取命终。王甚爱敬。念未曾去怀。是时。有一人至王所。而白王言。大王当知。第一夫人今已命终。

是时。王闻夫人无常。即怀愁忧。告来人曰。汝速舆夫人死尸。著麻油中。使我见之。

是时。彼人受王教命。即往持夫人身。著麻油中。

尔时。王闻夫人逝丧。极怀愁恼。不食不饮。复不持法。不理王事。

是时。左右有一人名曰善念。恒与大王执剑。白大王曰。大王当知。此国界中有沙门。名那罗陀。得阿罗汉。有大神足。博识多知。无事不练。辩才勇慧。语常含笑。愿王当往至彼。听其说法。若王闻法。无复愁忧苦恼。

王报之曰。善哉。善哉。善说此语。汝今。善念。先往语彼沙门。所以然者。夫转轮圣王欲有所至。先当遣人。不先遣信而至者。此事不然。

时。善念报曰。如大王教。即受王教。往至长者竹园中。至那罗陀所。头面礼足。在一面立。

尔时。善念白尊者那罗陀言。尊当知之。大王夫人今已命终。缘此苦恼。不食不饮。亦复不治王法.国事。今欲来觐省尊颜。唯愿善与说法。使王无复愁苦。

那罗陀报言。欲来者。今正是时。

是时。善念已闻教令。即头面礼足。便退而去。往至王所。而白王言。已语沙门。王宜知之。

是时。即敕善念。汝速严驾宝羽之车。吾今欲往与沙门相见。

是时。善念即严驾宝羽之车。前白王言。严驾已办。王知是时。

是时。王乘宝羽之车。出城诣那罗陀所。步入长者竹园中。夫人王法。除五威容。舍著一面。至那罗陀所。头面礼足。在一面坐。

是时。那罗陀告王曰。大王当知。梦幻之法起于愁忧。泡沫之法及以雪揣而起愁忧。亦复不可以华法之想起于愁忧。所以然者。今有五事最不可得。是如来之所说也。云何为五。夫物应尽。欲使不尽者。此不可得。夫物应灭。欲使不灭者。此不可得。夫老之法。欲使不老者。此不可得。复次。病法。欲使不病者。此不可得。复次。死法。欲使不死者。此不可得。是谓。大王。此有五事最不可得。是如来之所说。

尔时。那罗陀便说此偈。

不以愁忧恼  而获其福祐

设有怀愁忧  外境得其便

若使有智者  终不思惟是

外敌便有愁  而不得其便

威仪礼节具  好施无吝心

当求此方便  使获其大利

设使不可得  我及彼众人

无愁便无患  行报知如何

又大王当知。应失之物便失之。已失便愁.忧.苦.恼。痛不可言。我所爱者今日已失。是谓失物便失之。于中起愁.忧.苦.恼。痛不可言。是谓。大王。第一愁刺。染著心意。凡夫之人有此法。不知生.老.病.死之所来处。

又复闻贤圣弟子所应失物便失之。是时彼人不起愁.忧.苦.恼。当作是学。我今所失非独一已。余人亦有此法。设我于中起愁忧者。此非其宜。或能使亲族起愁忧。怨家欢喜。食不消化。即当成病。身体烦热。由此缘本。便致命终。尔时。便能除去忧畏之刺。便脱生.老.病.死。无复灾患苦恼之法。

复次。大王。应灭之物便灭之。已灭便愁.忧.苦.恼。痛不可言。我所爱者今日已灭。是谓灭物便灭之。于中起愁.忧.苦.恼。痛不可言。是谓。大王。第二愁刺。染著心意。凡夫之人有此法。不知生.老.病.死之所来处。

又复闻贤圣弟子所应灭物便灭之。是时彼人不起愁.忧.苦.恼。当作是学。我今所灭非独一已。余人亦有此法。设我于中起愁忧者。此非其宜。或能使亲族起忧。怨家欢喜。食不消化。即当成病。身体烦热。由此缘本。便致命终。尔时。便能除去忧畏之刺。便脱生.老.病.死。无复灾患苦恼之法。

复次。大王。应老之物便老。已老便愁.忧.苦.恼。痛不可言。我所爱者今日已老。是谓老物便老。于中起忧.愁.苦.恼。痛不可言。是谓。大王。第三愁忧之刺。染著心意。凡夫之人有此法。不知生.老.病.死之所来处。

又复闻贤圣弟子所应老物便老。是时彼人不起愁.忧.苦.恼。当作是学。我今所老非独一已。余人亦有此法。设我于中起愁者。此非其宜。或能亲族起忧。怨家欢喜。食不消化。即当成病。身体烦热。由此缘本。便致命终。尔时。便能除去忧畏之刺。脱生.老.病.死。无复灾患苦恼之法。

次复。大王。应病之物便病。已病便愁.忧.苦.恼。痛不可言。我所爱者今日以病。是谓病物便病。于中起愁.忧.苦.恼。痛不可言。是谓。大王。第四愁忧之刺。染著心意。凡夫之人有此法。不知生.老.病.死之所来处。

又复闻贤圣弟子所应病物便病。是谓彼人不起愁.忧.苦.恼。当作是学。我今所病非独一已。余人亦有此法。设我于中起愁忧者。此非其宜。或能使亲族起忧。怨家欢喜。食不消化。即当成病。身体烦热。由此缘本。便致命终。尔时。便能除去愁畏之刺。脱生.老.病.死。无复灾患苦恼之法。

复次。大王。应死之物便死。已死是谓死物。于中起愁.忧.苦.恼。痛不可言。是谓。大王。第五愁忧之刺。染著心意。凡夫之人有此法。不知生.老.病.死之所来处。

又复闻贤圣弟子所应死者便死。是时彼人不起忧愁苦恼。当作是学。我今死者非独一已。余人亦有此法。我设于中起愁忧者。此非其宜。或能使亲族起忧。怨家欢喜。食不消化。即当成病。身体烦热。由此缘本。便致命终。尔时。便能除去愁畏之刺。脱生.老.病.死。无复灾患苦恼之法。

是时。大王白尊者那罗陀曰。此名何法。当云何奉行。

那罗陀言。此经名曰除忧之患。当念奉行。

时王报言。实如所说。除去愁忧。所以然者。我闻此法已。所有愁苦今日永除。若尊者有所教敕者。数至宫中。当相供给。使国土人民长受福无穷。唯愿尊者广演此法。永存于世。使四部之众长夜安隐。我今自归尊者那罗陀。

那罗陀曰。大王。莫自归我。当自归于佛。

时王问曰。今佛在何处。

那罗陀曰。大王当知。迦毗罗卫大国。转轮圣王种出于释姓。彼王有子。名曰悉达。出家学道。今自致成佛。号释迦文。当自归彼。

大王复问。今在何方。去此几所。

那罗陀曰。如来已取涅槃。

大王曰。如来取灭度何其速疾。若当在世者。经数千万由旬。当往觐省。

是时。即从坐起。长跪叉手。而作是说。我自归如来.法及比丘僧。尽形寿听为优婆塞。不复杀生。国事猥多。今欲还宫。

那罗陀曰。今正是时。是时。王从坐起。礼足绕三匝而去。

尔时。文茶王闻那罗陀所说。欢喜奉行。

(八)

闻如是。

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疾病之人成就五法。不得时差。恒在床褥。云何为五。于时。病人不择饮食。不随时而食。不亲近医药。多忧喜嗔。不起慈心向瞻病人。是谓。比丘。疾病之人成就此五法。不得时差。

若复病人成就五法。便得时差。云何为五。于是。病人选择而食。随时而食。亲近医药。不怀愁忧。咸起慈心向瞻病人。是谓。比丘。病人成就此五法。便得时差。如是。比丘。前五法者当念舍离。后五法者当共奉行。如是。比丘。当作是学。

尔时。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九)

闻如是。

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若瞻病人成就五法。不得时差。恒在床褥。云何为五。于是。瞻病之人不别良药。懈怠无勇猛心。常喜嗔恚。亦好睡眠。但贪食故瞻视病人。不以法供养故。亦不与病人语谈往返。是谓。比丘。若瞻病之人成就此五法者。不得时差。

若复。比丘。瞻病之人成就五法。便得时差。不著床褥。云何为五。于是。瞻病之人分别良医。亦不懈怠。先起后卧。恒喜言谈。少于睡眠。以法供养。不贪饮食。堪任与病人说法。是谓。比丘。瞻病之人成就此五法者。便得时差。是故。比丘。若瞻病人时。当舍前五法。就后五法。如是。诸比丘。当作是学。

尔时。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一○)

闻如是。

一时。佛在毗舍离猕猴林中。与大比丘众五百人俱。

尔时。师子大将便往至世尊所。头面礼足。在一面坐。尔时。佛告师子。云何。师子。家中恒布施乎。

师子白佛言。常于四城门外及都市。随时布施。不令有缺。须食给食。衣裳.香华.车马.坐具。随彼所须。皆令给与。

佛告师子。善哉。善哉。乃能惠施。不怀吝想。施主檀越随时惠施。有五功德。云何为五。于是。檀越施主名闻四远。众人叹誉。某甲村落有檀越施主。恒喜接纳沙门.婆罗门。随所给与。不令有乏。是谓。师子。檀越施主获此第一之德。

复次。师子。檀越施主若至沙门.刹利.婆罗门.长者众中。不怀惭愧。亦无所畏。犹如师子兽王。在群鹿中亦无畏难。是谓。师子。檀越施主获此第二之德。

复次。师子。檀越施主众人敬仰。见者欢悦。如子见父。瞻视无厌。是谓。师子。檀越施主获此第三之德。

复次。师子。檀越施主命终之后。当生二处。或生天上。或生人中。在天为天所敬。在人为人尊贵。是谓。师子。檀越施主获此第四之德。

复次。师子。檀越施主智慧远出众人上。现身尽漏。不经后世。是谓。师子。檀越施主获此第五之德。夫人惠施有五德。恒随己身。

尔时。世尊便说斯偈。

心常喜惠施  功德具足成

在众无疑难  亦复无所畏

智者当惠施  初无变悔心

在三十三天  玉女而围绕

所以尔者。师子当知。檀越施主生二善处。现身尽漏。至无为处。

尔时。世尊便说此偈。

施为后世粮  要至究竟处

善神常将护  亦复致欢喜

所以然者。师子当知。布施之时。恒怀欢悦。身意牢固。诸善功德皆悉具足。得三昧意。亦不错乱。如实而知之。云何如实而知。苦集.苦尽.苦出要如实而知。是故。师子。当求方便。随时惠施。若欲得声闻道.辟支佛道。皆悉如意。如是。师子。当作是学。

尔时。师子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一一)

闻如是。

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若檀越施主惠施之日。得五事功德。云何为五。一者施命。二者施色。三者施安。四者施力。五者施辩。是谓为五。复次。檀越施主施命之时。欲得长寿。施色之时。欲得端正。施安之时。欲得无病。施力之时。欲令无能胜。施辩之时。欲得无上正真之辩。比丘当知。檀越施主惠施之日。有此五功德。

尔时。世尊便说此偈。

施命色及安  力辩为第五

五功德已备  后受无穷福

智者当念施  除去贪欲心

今身有名誉  生天亦复然

若有善男子.善女人。欲得五功德者。当行此五事。如是。诸比丘。当作是学。

尔时。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一二)

闻如是。

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应时之施有五事。云何为五。一者施远来人。二者施远去人。三者施病人。四者俭时施。五者若初得新果蓏.若谷食。先与持戒精进人。然后自食。是谓。比丘。应时之施。有此五事。

尔时。世尊便说此偈。

智者应时施  信心不断绝

于此快受乐  生天众德备

随时念惠施  受福如响应

永已无短乏  所生常富贵

施为众行具  得至无上位

亿施不起想  欢喜遂增益

心中生此念  乱意永无余

觉知身安乐  心便得解脱

是故有智人  不问男与女

当行此五施  无失方便宜

是故。诸比丘。若善男子.善女人。欲行此五事者。当念随时施。如是。诸比丘。当作是学。

尔时。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善.不善.礼佛  天使.岁.五瑞

文茶.亲.瞻病  五施.随时施

同类推荐
  • 成实论

    成实论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高丽国普照禅师修心诀

    高丽国普照禅师修心诀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学蔀通辨

    学蔀通辨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知实篇

    知实篇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耕禄槀

    耕禄槀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热门推荐
  • 销魂夜之默契情人

    销魂夜之默契情人

    他们是最默契的床伴,在一起整整四年他们共有无数个唯美的销魂夜他一直以为终有一天他会和她结婚,却没有想到一夕之间所有的一切全都破碎她离开了他,去寻找她梦想中的欢乐园他恨她,却在不知不觉中依然爱她爱得那么深他越是恨她,她就越不在乎她从没后悔成为他的床伴,但却拒绝用心去爱他一切都是因为那个女人她怕再受到伤害当他们再次相遇的时候,仇恨掩盖了一切、、、、、、、随心作品交流新群号:60031218敲砖石:随心作品中任何一个角色名字.《尝欢掠爱》已经完结!〈销魂夜之冷心情人〉新文《剜心》正式开坑,更多精彩,敬请期待!欢迎亲们一如既往地支持心的新文!
  • 千面杀手妃:误落龙榻

    千面杀手妃:误落龙榻

    一朝失足,他误将她当成别人,将她当礼物收了。霓裳真是觉得什么都白搭了,想她好不容易才结束了在二十一世纪的一切,还没放松过来就掉到了这莫名其妙的地方。掉了就掉了,她认了,可是为什么身边要跟着一个癞皮狗,活像个心智不足月的小娃儿。看在这货好歹还是个王爷,她又需要栖身之所,就只好暂时委屈下了。墨夷轩墨夷王朝皇帝最无法掌控却又是最受皇上器重的王子,外人眼中的无用皇子,殊不知却是掌控整个王朝命脉的人。一朝相见,那抹身影进驻他的眼里,再也逃不开。
  • 御雷重生:第一战神公主

    御雷重生:第一战神公主

    她是身份高贵的小公主,长得可爱讨喜,然而,不幸被雷电伤到,面目全非!她依旧心地善良,乐观向上,所谓人善被人欺,她终究逃不过恶毒的手段香消玉殒!但是当她再次睁开眼睛时,电闪雷鸣,她站在雨下,食指指天,“你能劈我一次,我便不信你还能劈我第二次!”瘦弱的身影却无比狂傲。从此,一副漆黑的面具遮住了绝世风华,转身回眸间便是孤凤鸣天,气势无人可挡。说她丑吗?她会让你变得更丑!说她无能吗?她就让你看看什么叫做电闪雷鸣!
  • 美国联邦调查局秘史

    美国联邦调查局秘史

    作为美国最大的执法调查机构之一,“FBI”这个名号向来很拉风,FBI的实力也不容小觑,它不仅负责打击国内的犯罪,打击恐怖主义,还配合CIA完成情报、反情报工作。司法部长是FBI局长的顶头上司,FBI局长却更像是美国总统的超级警察。本书将为您解密FBI的前世今生。
  • 冷静啊,狐妃大人!

    冷静啊,狐妃大人!

    轰隆一声巨响,某人穿越了。苏陌冷很崩溃,因为自从穿越过来之后,遇到的人,都不是人!嘤,这是个妖魔横行的时代,还没有人类的存在!就连她也变成妖了!来就来吧,为毛从路上还窜出一只龙,初见就喊打喊杀?喂大兄弟,你打输就打输,为毛又要死缠烂打来以身相许?某妖崩溃了,老天爷你在逗我!掀桌,果断掀桌,狐狸不发威,你当老娘…是兔子啊!哼,告诉你们,老娘可是千尾妖狐!还是新世纪的妖王大人。什么?不服?那就……随你们便吧,不在意!毕竟像她这样优雅的妖王大人,不适合出手揍人。好吧,她也是有底线的,过了底线?我管你是哪根葱!先打死再说!她有个梦想,就是带领全妖族过上小康生活。很抱歉,反对无效。挡道的…等着挨揍吧!
  • 昏君,我才是祸国妖姬

    昏君,我才是祸国妖姬

    还有没有天理啊!她居然穿越成寡妇,背了一身债不说,老公的影子都没有。好,你既然不仁,我便不义,不给你多带几顶绿帽子我就不姓红!什么?现在跑出来认她这个妻子了?不好意思请靠边站,姑娘我得挑挑,看谁合我意。是拥有全天下至高无上权利的他?还是邪气痴情的他?还是默默守护的他?还是原装正版的他?
  • 腹黑总裁的契约恋人

    腹黑总裁的契约恋人

    一夜缠绵,枕边人早已离开,原以为不过是春梦一场,摊开床单,一抹鲜艳的红色时刻提醒着他。三年前,她因为逃婚来到他的身边,成了他的契约恋人,七个月之后,她得知他的未婚妻竟然是她最好的朋友而黯然离开,三年过后,两人再次相遇,一场追爱游戏,几个人的爱情故事。
  • 学霸习惯学习法

    学霸习惯学习法

    怎样学习才能达到最好的效果?学习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只有注意自己的学习方法,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学习方法并没有统一的标准和规定,因个人条件的不同,选取的方法效果也有一定的差别。我们编辑的这套“学霸学习法”作品可供学者参考,从中获取最适合自己的高效学习方法,但要说明的是:“学习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学霸习惯学习法》对学生如何提高文科学习能力做出了理论指导,并推荐了部分有利于学生提高文科学习能力的故事,可供练习掌握该学习方法。
  • 故园风雨后

    故园风雨后

    故事的主人公查尔斯·赖德和贵族出身的塞巴斯蒂安的是牛津大学的同窗好友,通过塞巴斯蒂安的介绍,赖德逐渐进入到对方的生活世界,了解了这个居住在布赖兹赫德庄园内的家族种种鲜为人知的往事。塞巴斯蒂安的父亲老马奇曼抛弃妻子,移居国外;他的母亲表面端庄贤淑,其实过着自私奢靡的生活,不负责任的父母给几位子女的生活留下了耻辱的印记,扭曲了他们的天性。塞巴斯蒂安受不了压抑的家庭氛围,离家出走,终日借酒浇愁。赖德与马奇曼的女儿朱莉娅虽然互生情愫,但宗教的原因使得这两个年轻人终究没能走到一起。赖德也因此认识到了自己在社会地位和精神信仰上与他们有着不可忽视的距离。
  • 契约365:季少,余生请多指教

    契约365:季少,余生请多指教

    “签了!”看着眼前的协议,上一秒还摆明了拒绝的态度,下一秒便干脆利落地签上了大名。前世父母意外离世,公司落入旁人之手,唯一的弟弟也落了个不得善终的下场,最后她也落得被炸死的下场。今生,她看着眼前的俊美绝伦的男人,思忖片刻,嗯~送到嘴边的肉,岂有不吃之理。至于那些曾经欺辱她之人,连本带利换回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