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841100000047

第47章

廩山忠禪師法嗣

建昌府壽昌無明慧經禪師

撫州崇仁裴氏子。生而穎異。澹然無所嗜好。九歲入鄉墪便問浩然之氣是箇什麼。墪師異之。及長誦金剛經若獲故物。往依廩山。常疑四句偈。一日見傅大士頌曰。若論四句偈。應當不離身。不覺釋然。述偈曰。金剛四句偈。無影亦無形。本來無一字。徧界放光明。時年二十四矣。偶閱大藏。一覽至宗眼品始知有教外別傳之旨。遂辭廩山結茅於峩峯絕頂。作偈曰。踏上雲頭第一峯。眼中寬博小虗空。當時欲見無由見。今日相逢處處同。又一日檢傳燈。見僧問興善如何是道。善曰大好山。師疑不決。晝夜提撕寢食俱廢。因搬石次堅不可舉。極力推之豁然大悟。述偈曰。欲參無上菩提道。急急疏通大好山。知道始知山不好。翻身跳出祖師關。往呈廩山。山印為法器。至是始薙髮受具。影不出山者又二十四載。至萬曆甲午年五十一始出住寶方。有禪者問師曾見何人便住此山。師曰總未行脚。禪者曰豈以一隅而小天下乎。師善其言。遂過杭訪蓮池大師。復北遊謁無言達觀瑞峯諸老。皆器異之。返錫住壽昌。上堂。拈香示眾曰。會麼。此是三世諸佛用不盡底。一齊撒向娑婆世界。釋迦牟尼佛猶用不盡。西天東土歷代祖師亦用不盡。山僧今日信手拈來與大眾商量。還是教外別傳經中玄旨不。函葢乾坤隨波逐浪不。截斷眾流擡薦商量不。大用現前探竿影艸不。當陽撒出金剛寶劍不。據實而論。窮劫不盡。要且具眼者揀辨得出白是白黑是黑。即不囫圇打作一塊。始可定叢林之是非。驗學者之邪正。然後應聖應凡自然不被詐明頭之所欺。舉措應緣無不合轍。然此道離微疎之久矣。眾中有大智者當拌身命盡力匡扶。以悟為期。自他兼利。一生不足再拌一生。盡其三生自然合得。古人云。不入生死大海。難得無價寶珠。此猶是鈍機。伶俐漢一聞便知玅。然雖如是。不得春風華不開。且謾道及至華開又吹落。上堂。諸佛時常說法。不須擬議猜詳。是什麼法。天地玄黃宇宙洪荒。不論通宗透教。只貴直下承當。承當箇什麼。雲騰致雨露結為霜。蛟龍不宿死水。猛虎豈行路傍。透得者些關棙。何須願往西方。不問先佛後祖。鼻孔一樣放光。作麼生放光。化被艸木賴及萬方。釋迦不肯洩破。達磨九年覆藏。峩峯不惜口業。一下為眾宣揚。且道作麼生宣揚。揮尺一下曰。罔談彼短靡恃己長。上堂。臘八逢辰叢林設粥。所為何緣。無非順俗。衲僧門下不必如斯。豈不聞三世諸佛不知有。狸奴白牯却知有。若恁麼則三世諸佛已立下風。況迦文佛乎。且道狸奴白牯有甚長於諸佛。首座曰。為他金烹大冶玉出藍田。師曰。然雖如是。寶坊不免連狸奴白牯一齊趂出三門外。何也。秉綱立紀振叢林。海晏河清正令行。好漢盡收歸寶所。化城推倒不留人。首座曰。和尚道化城推倒不留人。在和尚分上即得。某甲則不然。師曰汝又作麼生。座曰。閒挑布袋渾無事。笑等街頭一箇人。師曰也是閒弦子。下座。上堂。長空無路禪者偏行。白浪滔天智人能攫。萬丈玄門過去。猶落那邊。千尺井中出來。終居此岸。伏藏純金不顧。補囊破盋何留。行平地。驚心步。險崖放膽。本色分上智眼鑑諸。只如不涉此因緣。又是什麼去就。首座曰。翻翻[打-丁+就][打-丁+就]真奇怪。直勝三千夜不收。師曰珍重。觀音聖誕上堂。五分真香預已然。光明雲起徧三千。普熏三世真如際。以祝當今萬萬年。更冀滿朝宰輔合國軍民共樂堯天。觀音大士且喜來也。某甲有句話請問。大士實是今日聖誕耶。只如天無葢地無底。一切世界有情無情從何而起。道得即共大士七十三八十四。道不得未免拄杖道道。良久曰。先已告過。當仁不讓。念大士記正法明王。且放三十棒。上堂。揮尺一下曰。宗乘中事難以措辭。大道門庭爭容擬議。等閒垂一機。如太阿鋒離匣。逢之者死不移時。似塗毒鼓受槌。聞之者喪不旋踵。所謂玅峯峻仞野獸難藏。寶樹晶光靈禽莫泊。其用也單趂金毛歸野窟。直追銕頟入深山。掃天下之攙搶。拂世間之孽屑。提墮坑落塹之類。揭迷封滯殼之流。其功也使法界世界虗空界一體同觀。俾佛道人道地獄道萬法融會。雖然如是。猶未為向上事。且道出格限量外一句作麼生道。咦。正令不行先斬首。大機一發聖賢悲。久立珍重。師中興寶坊峩峯壽昌三剎。別建菴院二十餘所。不扳外援不發化主。嘗曰萬般存此道。一味信前緣。晚年益勤。迨七旬尚混勞侶耕鑿不息。丈室蕭然惟作具而已。益王嚮師道德。深加褒美。每嘆曰去聖時遙。幸遺此老。萬曆丁巳臘月七日師自田中歸。謂眾曰老僧自此不復砌石矣。眾皆愕然。除夕上堂曰。今年只有茲時在。試問諸人知也無。那事未曾親磕著。切須綿密做工夫。復曰。此是老僧最後分付一著。大眾切宜珍重。新正十三日示微疾。遂不食。曰。老僧非病。會當行矣。十四日手書辭道舊。十七晨興集眾索筆大書曰。今日分明指示。擲筆端坐而逝。茶毗火光五色。頂骨諸牙不壞。建塔於方丈。世壽七十一僧臘四十四。

大鑑下第三十六世

大覺念禪師法嗣

紹興府雲門顯聖湛然圓澄禪師

本郡夏氏子。母顧。夢僧入室而娠。親沒窶甚充郵卒。因悞投公牒。懼辱走投隱峯。峯示念佛底是誰。三晝夜輒有省。時年二十。乃往從天荒山玅峯芟染。偶聞禪客論傅大士法身偈。師默契。便能記持經書。解一切義理。尋詣雲棲受具。返即掩關寶林。因憶乾峯舉一不得舉二話。豁然大悟。述頌曰。舉一舉二別端倪。箇裏元無是與非。雪曲調高人會少。獨許韶陽和得齊。二老何曾動舌。諸方浪自攢眉。擬議鷂過新羅。刻舟求劍元迷。再詣雲棲。棲舉高峯海底泥牛話。師乃推出傍僧曰大眾證明。又一日火浴僧回。棲曰亡僧遷化向什麼處去。師曰謝和尚挂念。棲休去。慈舟念禪師自北京來。寓止風塗。師往謁求證。遂定師資之禮(語具慈舟章)。萬曆甲寅開法雲門廣孝。次遷徑山東塔顯聖。上堂。雲門扇子[跳-兆+孛]跳。今日拈來好笑。云何露柱懷胎。生箇兒子高叫。大眾且道是何音響。還有人知得消息麼。若無人知。山僧代通去也。作哇哇聲曰。諸人若還解笑。一切不曾欠少。若也更問如何。驢年去也未了。眾中莫有問話底麼。有則出來。只要打艸驚蛇。一僧纔出。師曰真是一場業地。拽拄杖便下座。上堂。朔風凜凜正隆冬。葉落園林露本容。彫盡繁柯真實在。何必殷勤問主翁。物理循復枯必然榮。目下雖然窮徹骨。來年依舊笑春風。上堂。師纔就座。忽聞鷄鳴乃曰。呀赤頭上座已為諸人轉第一義諦根本法輪了也。更要討甚麼消息。若也不會。重新再舉。擊拂子曰。者箇是聲有耳皆聞定非聾漢。舉拂子曰。者箇是色。有眼皆見定非瞎漢。更無絲毫瞞昧。不見道頻呼小玉元無事。只要檀郎認得聲。上堂。老儂不識元字脚。強出人前要說法。錯讀曾參作魯三。合堂大眾皆笑殺。者一笑中有玅。若還悟得其中意。點破當頭者一竅。良久曰。動容揚古路。不墮悄然機。乙卯住徑山。上堂。香已拈了。佛法則不敢舉揚。何也。汝諸人一段光明亙古不昧。不可平地撒屎。雖然如是。既為眾兄弟所邀。不可杜口。略舉題目以為影響。且道如何是題目。今日豈不為結制上堂耶。然諸方結制皆四月十五為定規。新徑山者裏以五月十一為準的。雖然遲早不同。且要得旨為準。譬如行船。早發遲發不同。到岸同也。大眾要知到岸消息麼。不見經云。一念普觀無量劫。非去非來亦非住。如是了知三世事。超諸方便成十力。若向者裏會得。以大圓覺為伽藍。身心安居平等性智。十方微塵剎土總是一箇道場。過去無量劫不曾結。未來無量劫不曾解。生死也在裏許。涅槃也在裏許。乃至是非得失邪正聖凡解脫不解脫輪回不輪回總在裏許。於中還有你用心處麼。還有你計較處麼。咄。眾中忽有箇漢出來道。新長老今日請你舉揚宗乘。緣何引經據論廣布葛藤。是何心行耶。山僧到者裏無言可對。只得聊借古人行徑以圖塞口。只如先徑山舉竹篦子曰。者箇不得喚作竹篦子。不得不喚作竹篦子。喚作竹篦則觸。不喚作竹篦則背。山僧不免效顰。舉拂子曰。者箇不得喚作拂子。不得不喚作拂子。喚作拂子則觸。不喚作拂子則背。不得有言不得無言。不得轉機不得著語。中間有一句是山僧底。有一句是諸人底。有一句山僧底即是諸人底。有一句諸人底即是山僧底。也有主也有賓。也有照也有用。眾中還有緇素得出底麼。一僧拂袖而出。師曰適來自起而今自倒。便下座。小參。烟雨盜將山色去。溪風送得水聲來。本來法法皆如是。莫教心識強安排。眾中若作境會。許你具一隻眼。若作佛法會。打破你頭。何故。我王庫內無如是刀。示眾。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寧。君王得一天下平。只是衲僧分上用不著。何也。不見道萬法歸一一歸何處。初師到北京寓嘉熙寺。一日同達大師月川法師陶石簣黃慎軒兩太史玩月次。慎軒臥次問馬祖翫月因緣。師曰你睡我立不得為汝說法。慎軒亟起謝過。月川曰內翰蹉過了也。達大師曰吾下語不及此老。師過杭。聞谷慧聞等數員知識洎眾護法。各具柬迎師。慧聞柬內曰。今日大眾要與和尚作家相見。和尚若來已墮情識。和尚不來猶缺慈悲。師閱畢即將柬撦破曰。者客作漢到老僧面前納敗闕。師至即陞堂南面而立。慧聞曰。和尚莫要般門弄斧。師便與一掌曰速道速道。聞面赤無語。師曰死漢。聞谷即率眾禮拜。師同無念禪師司成陶石簣圍爐次。陶曰。無念師在此。阿師得力句乞為舉似。師曰向火背猶寒。巡漕蘇雲浦問。鴛鴦繡出從君看。不把金鍼度與人。如何是金鍼。師曰。山僧京都走一轉。不曾遇著一箇人。蘇擬進語。師曰古佛過去久矣。師訪無念禪師問曰。古人道如紅爐上飛片雪相似。且道古人還具透關眼也未。念曰我不見有什麼古人。師遽指曰背後底聻。念便休去。師生平脫略。遇人無貴賤。一味本色。五坐道場。凡利濟有情無不從事。天啟六年臘月於顯聖作付囑語。四日過天華上堂。其徒明智白往九華。師曰汝去老僧即今起程。復與眾語。至夜分右脇而逝。奉全身塔於盋盂山之陰。世壽六十六僧臘三十八。

少室道禪師法嗣

嵩山少室心悅慧喜禪師

保定滿城劉氏子。出家於普濟。偶閱傳燈。至僧問玄沙如何是無縫塔。沙曰者一縫大小。豁然有省。往見無言。久而徹證。言付偈曰。密法無法付。當傳何以傳。無傳無付處。明暗玅同參。後無言遷化。師接踵住持。

壽昌經禪師法嗣

廣信府博山無異元來禪師

舒城沙氏。生有白衣重包。葷酒自絕。年十六遊金陵聽講。遂不事文句。往五臺從靜菴通公芟染。初參壽昌於峨峰不契。乃去復謁於寶方。昌問。蟻子解尋腥處走。蒼蠅偏向臭邊飛。是君邊事臣邊事。師曰臣邊事。昌呵之曰大有人笑你在。師曰。先所論皆是。到者裏因甚不是。昌曰。此一不是。彼一切都不是。師乃發憤。因見伽藍像倒地有省。別居宗乘堂二載。一日如廁見人上樹。豁然大悟。趨見昌。昌曰婆子具什麼眼目便燒却菴。師曰黃金增色。昌復舉玄則禪師龍吟霧起虎嘯風生公案。師立呈頌曰。殺活爭雄各有奇。模糊肉眼曷能知。吐光不遂時流意。依舊春風逐馬啼。昌首肯之。住愽山上堂。諸佛出世為一大事因緣。幾幅素縑描不就。博山出世亦為一大事因緣。一條白練驀頭穿破。顏老漢曾相委。多少人天被熱瞞。博山今日信手拈來分明舉似。要使人人鼻孔撩天。箇箇脚跟點地。如赤珠寶鏡照萬象以無遺。若玉鑰金匙啟千門而洞達。諸昆仲。此事不從功行得。不從修證得。不從思議得。不從學問得。不從禪定得。有等將自己身心煉得如枯木寒灰百年在定。終是一箇死人。於本分事全無交涉。所以玄沙道。直饒得似澄潭月影靜夜鐘聲。隨扣擊以無虧。觸波瀾而不散。猶是生死岸頭事。道人行處如火銷冰。箭既離弦無返回勢。諸昆仲。須就明中取則。莫於暗裏偷光。向華柳街頭逴得九衢春色。於芙蓉岸畔帶來八面秋光。應用無虧。隨緣自在。諸昆仲且道作麼生是博山行履處。良久曰。自有一雙窮相手。不輕祇揖等閒人。僧問銀盌盛雪明月藏鷺意旨如何。師曰。露骨瘦山環紫霧。塞流小澗長青苔。問如何是功。師曰三人同一春。曰如何是共功。師曰力士舁杖鼓。曰如何是功功。師曰胡猻上露柱。曰不得敲唱雙舉請示正中玅叶。師曰高低雲遶樹。曰謝師答話去也。師曰遠近鳥銜華。上堂。愽山今日不說有法。不說無法。不說亦有亦無法。不說非有非無法。離四句絕百非。石人點頭青山皺眉。深寒博得三春暖。破霧披雲入翠微。上堂。如何是佛。十方世界最靈物。如何是法。古路迢迢苔蘚滑。仍將佛法問根源。雲散長空鶴唳天。纖塵不立清如洗。三個猢猻夜簸錢。諸昆仲。宗門中事豈同容易。一言一句。一大藏教註不破。歷代祖師機深智廣。潛興密運須彌倒。卓拄杖橫趨。繪彩色於空中。擲大千於方外。且道向甚麼處捫摸。所以云。羅籠不肯住。呼喚不回頭。古聖不安排。至今無處所。玄沙大師恁麼老婆心切。也只要諸人知個落處始得。諸昆仲。青黯黯處。樵子不借路以還家。綿密密時。機婦罷金針而夜織。香銷錦帳。露浥芙蓉。發清嘯於深閨。吐微言於連枕。情濃意洽。試問諸昆仲還知得也無。良久曰。分明一段風流事。不與諸人較短長。僧問如何是不斷聲色墮。師曰斷橋分野水。曰如何是類墮。師曰孤棹舉平原。曰如何是尊貴墮。師曰。裂破幾重清世界。倒騎玉象趂麒麟。師初住博山。遷閩之董岩大仰鼓山洎金陵之天界。仍還博山。於崇禎三年秋示寂。首座問和尚尊體如何。師曰儘有些子受用。座曰還有不病者也無。師曰熱大作麼。座曰來去自由請道一句。師為書歷歷分明四字。投筆坐化。塔全身於本山。壽五十六。

東苑湛靈元鏡禪師

建陽馮氏子。父天載。母吳。生於萬曆丁丑。幼從虎嘯岩一心受業。後參無明。一日偶閱維摩經。至此室何以空無侍者。維摩詰言諸佛國土亦復皆空。豁然悟入。述偈曰。識破不值半文錢。可憐摸索許多年。宗流盡是欺心漢。說甚西來別有傳。投丈室呈似明。明曰趙州勘破婆子你道那裏是勘破處。師厲聲曰老和尚休作怪。明為助喜。後開法一枝菴。上堂。佛法本無多。南辰貫北河。都來三七字。降盡鬼神魔。尋歸隱武夷。示寂世壽五十四僧臘三十六。

建昌府壽昌閴然元謐禪師

南昌王氏子。參無明於峩峯示以父母未生前面目話。一日推磨失手撞磨盤有省。占偈有本來面目不須尋一點靈明亙古今之句。後聞蛙鳴徹證。一日告無明曰。某根器下劣。幸遇和尚得離苦海。猶恐宿習難以屏除。昨對護法神前祝願。某此生福薄智短不敢妄生節目。使我終身居學地。生生不離善知識。福慧具足報佛祖恩。是所願也。無明曰。欲興利濟。非兩足莫能為也。子深知源委矣。

福州鼓山永覺元賢禪師

建陽人。族蔡氏。弱冠補郡庠。讀書山舍聞僧誦經。至我爾時為現清淨光明身。得箇歡喜處。後見壽昌呈所解。昌勉看乾屎橛話。年四十棄家。昌為祝髮。一日昌自田間歸。師逆而問曰。如何是清淨光明身。昌振衣而立。師曰只此別更有麼。昌拂衣便行。師隨入丈室。不及啟口昌拈拄杖連打三下曰。向後不得艸艸。明年昌遷化。師還閩舟。次延津。聞僧誦諸佛謦欬俱共彈指。乃徹見壽昌用處。有偈曰。金鷄啄破碧瑠璃。萬歇千休只自知。穩臥片帆天正朗。前山無復雨鳩啼。上堂。今年五月又過五。鳴起法鐘敲法鼓。不用如何。若何拈今舉古。展兩手曰。佛法當堂兩手交。露柱燈籠齊作舞。諸仁者。還承當得麼。拈拄杖。晴乾不肯走。直待雨淋頭。卓一卓下座。

同类推荐
  • 仲景伤寒补亡论

    仲景伤寒补亡论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翰苑遗事

    翰苑遗事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Where the Blue Begins

    Where the Blue Begins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妇人规

    妇人规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嘉定县乙酉纪事

    嘉定县乙酉纪事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热门推荐
  • 朕不想称帝

    朕不想称帝

    永昌三年,先皇驾崩,权倾朝野的摄政王竟然扶持了毫无背景的小透明六皇子登基称帝,震惊了朝野。起初摄政王因为旧人所托,好好的照顾六皇子,为六皇子谋一个好前程。摄政王想了想,没什么能够比做皇帝的前程还要好,就助六皇子称了帝!可是深接触之后才发现,这六皇子似乎比传说中的还要软弱好欺负.......无奈强忍着自己的暴脾气,扶持着小皇帝一点一滴的长大,成为一代明君。多年后,君瑜问起摄政王为何选自己做皇帝。摄政王淡淡的回复了一句——本王眼睛瞎。
  • 贼警

    贼警

    面对团伙化,境外化,高智商化犯罪袭击和报复,重案七组几近解散。左罗临危受命成为七组组长,以水逆计划招募苏诚,精诚合作,取长补短,重建七组辉煌。但作为不法之徒的苏诚会真心帮助左罗吗?全面布局,奇思妙想,奇案怪案,科技犯罪。螳螂捕蝉,黄雀在后,赢输只在一念间。展现游走在生死边缘线的男人友情,一切尽在本书中。贼警一词出自水浒等书,是贼人来袭的警报,非贼和警察,也不是很贼的警察。十X本VIP完本,信誉保证。
  • 妖孽纪元

    妖孽纪元

    总有那么一些人,被人仰望,被人敬佩。新的辉煌盛世已经来临,又到了他们出现的时刻。他们道心坚铸,他们意气风发,他们无所畏惧,他们是——妖孽,他们是那——张狂人!
  • 田园酒香

    田园酒香

    资深女酒鬼,重生为古代农家童养媳。婆婆凶似虎,公公软如泥,丈夫病怏怏,大姑子……咳,咱就甭提她了成吗?一屋子奇葩守着一间半死不活的酒坊,日子怎么过?林初荷有云:对待婆婆,要像春天般温暖,剩下的事,您就看着办吧!
  • 魅力说话100招

    魅力说话100招

    古人云:“三寸之舌,强于百万之师。”由此我们可以看出说话是何等的重要。在相同的环境中,因为说话的方式和技巧的不同,往往效果大相径庭。因此,我们很有必要把话说好,把话说到位,这对我们今后的工作、生活和人际交往等都有很大的帮助。
  • 金銮旧客记凤凰

    金銮旧客记凤凰

    一个是东周国的太子太傅兼太学祭酒,一个是南诏的病秧子太子兼皇室影军团的主帅。一个在东周国活的潇洒惬意举国崇拜敬仰,一个在南诏活的勾心斗角如履薄冰。意外发生的一点也不意外,东周国决定派遣使团为本国太子求取南诏国公主为正妃,这等好事就毫无意外的砸在了身为太子太傅兼太学祭酒的凤云溪身上,而为了彰显南诏国对来使的尊重特派太子皇甫羽真来做接待。一次的接触他爱上了她的才华,爱上了她的睿智。一次接触她认识了他的无耻,见识了他的不择手段。为了得到她,他愿意付出任何代价,哪怕威胁她。为了躲开他,她宁愿放弃自己引以为傲的才华莫入世俗嫁为他人妇。一个要躲,一个要夺……!凤兮凤兮归故乡,遨游四海求其凰。
  • 守护故事的人

    守护故事的人

    一份神秘的书稿将生活在不同时空的四个人联系在了一起,而这种看似命运般的交合,似乎暗示着人物之间更深层次的关联——他们在时空间相互追逐,互为彼此的“过去”与“未来”。简·吉布斯是一名生活在纽约事业有成的编辑,进入蔚达出版社把她的事业推向了顶峰。一天早上,废稿堆中的一封装着泛黄书稿的信封突然出现在她的案头。简被这个故事深深吸引:故事发生在世纪之交的阿巴拉契亚山脉,一个名叫萨拉的混血印第安纳女孩,默默地观察着周遭的一切,她正在等待着一个逃跑的时机……简决心找到作者,可投稿人神秘的身份又让她隐隐感到不安。更严重的是,随着事态的发展,一切线索都指向蓝岭山脉的深处,一个简自以为已经永远摆脱的地方……
  • 最美最美的新童话(第一辑)

    最美最美的新童话(第一辑)

    2012年“冰心儿童文学新作奖”得主窦晶的最新童话集。书中包括《不想冬眠的青蛙》、《风魔王和七个小风精》《大怪物,你出来吧》、《涓涓、澎澎去旅行》、《遥遥和小小贪吃鬼》、《叽里咕噜搬运魔法》这六个原创童话,这些关于友爱、勇气、智慧和成长的故事,可以在孩子幼小的心灵里种上真善美的种子。作者的笔下有可爱的小动物、善良可爱的小精灵,天真顽皮的孩子,他们经历着冒险的旅程、奇幻的魔法、成长的烦恼,互相支持和信任的快乐……
  • 千妖传灼灼桃花夭

    千妖传灼灼桃花夭

    一生夫妻,一世夫妻,我桃夭原来与云容上神只有这一世的缘分而已。
  • 乡村纪事

    乡村纪事

    通过对乡村风土人情的描写,特定生存状态下的人物特写,展示了八九十年代的乡村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