夫别地之肥瘠,辨木之善否,明长育之法,识栽接之宜者,惟山家流能之。然至其长养剥斫之术,多不能尽之,盖只知其长养之道,而不详乎器用所妨者。今山家凡剥树之枝,悉皆去枝二寸或尺余,云免为雨所灌损,而不知槁桩长,则皮不能包矣。迨至材巨,槁桩方没,却反引水自灌,及取用之时,以斧锯刃之,即槁桩腐,而所置器者必为空穴矣,良由去之不早耳。凡长桐木三二春,其歧枝可以竹夹去之。竹夹不能及,则缘身而上,用快刀去之。其去之,务令与身相乎,勿留余枿,不二三春,自然皮合矣,至大而用之,则无腐穴之病于其中也。歧枝只候长五寸,便可折矣,亦无留嫩桩则萌矣。夫岂惟桐乎!斫诸木者,亦可平身而去,但人自昧耳。桐材成可为器,其伐之也,勿高留焉,齐上而取之。若在山岩险绝之地,邃坞坑崖之处,其倒之则必拗惊折裂,扑伤体理,以其势不可以絜故也。如法之伐,宜当所伐之下,斧破之上,用巨绳缠缚一尺有余,则免折裂之虞矣。复用绳牵之,俾向上山而从,仍先去其临险之枝,则亡扑损之害矣。不然,则周锄其下,以斧悉断其根,则其倒也无二者之患。然临事筹计,知出于匠氏,但贵其勿伤为善者也。凡诸材之用,其伐必当八九月伐之为良,不尔,必多蛀虫,惟桐木无时焉。
同类推荐
热门推荐
大宋帝国三百年:赵匡胤时间(中)
陈桥驿是赵匡胤生命中最重要的一个驿站,在这个驿站,他以不流血的方式,完成了一次改朝换代。公元951年至公元960年,纷乱复杂的五代十国行将结束,一个空前繁荣的大宋帝国开始浮出历史地平线。大宋立国前十年,周太祖郭威清除往朝弊政,带来了乱世中第一缕曙光;一个有英雄气,又满怀王道理想的大帝柴荣,御驾亲征,击败北汉契丹联军,开始文明政务;绝世高人王朴献《平边策》,“底定中原路线图”;经高平之战,赵匡胤进入后周高级军官行列;不可思议的“韦囊”,神秘的陈桥兵变,使历史出现了惊人的拐点……神探狄仁杰之阴兵借路
传说大灾难后,众多冤魂不愿离开阳间,为维持正常轮回,地府派出阴兵鬼差来阳间拘魂,便形成了诡异的「阴兵借路」。长寿元年,狄仁杰受诬陷被贬彭泽。彭泽虽小却风波不断,县令、县尉和捕头相继死于阴兵借道。随着调查的深入,重重疑点浮出水面,多起碎头悬案、富可敌国的张员外、数起针对性的刺杀、长生不老人、淮南王宝藏传说、皇帝的密旨、刀枪不入的阴兵等诡事不断在彭泽交集。贪婪、欲望、仇恨、野心与爱情、亲情、正义剧烈碰撞。与此同时,阴兵借道的幽冥传说愈演愈烈,诡异传说的背后隐藏着巨大的玄机,到底是阴兵作怪还是阴谋爆发……开卷书坊·待漏轩文存
本书为开卷书坊第三辑系列中的一种,为吴奔星于1980年到2002年间所作散文的结集。主要是作者对师友故交的回忆与怀念性文章,此外还有日常生活的随笔和文史小品文。文中所写所忆包括胡适、黎锦熙、齐白石、谢六逸、叶圣陶、冯至、田间、王瑶、公木、唐湜、唐圭璋、徐迟、卞之琳、臧克家等诸多名流,其中大部分都是首次面世,具有现代文学史料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