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804700000031

第31章

论郑注三礼有功于圣经甚大注极简妙并不失之于繁

史记儒林传言礼自鲁高堂生,索隐谢承云,秦世季代有鲁人高堂伯,则伯是其字,云生者,自汉以来儒者皆号生,亦先生者省字呼之耳,后汉书注,高堂生名隆,不知何据,疑涉魏高堂隆而误,史记正义引阮孝绪七录,谓博士侍其生得十七篇,侍其生不知何时人,或在高堂之后,汉初立博士,礼主后仓见汉艺文志论,志云,讫孝宣世,后仓最明,戴德戴圣庆普皆其弟子,三家立于学官,盖三家分立,而后氏不立,犹书分立欧阳夏侯,而伏氏不立也,志列曲台后仓九篇,如淳曰,行礼射于曲台,后仓为记,故名曰曲台记今九篇皆不传,志又列议奏三十八篇,原注云,石渠,隋书经籍志石渠礼论四卷,戴圣撰,即汉志之议奏,中列萧望之韦元成闻入通汉尹更始刘更生诸人,而题戴圣撰者,盖小戴所撰集也,今略见于诗礼疏杜佑通典,共得二十余条,大戴丧服变除一卷,见唐书艺文志,今略见于礼记郑注及疏杜佑通典,共得十余条,玉函山房皆有辑本,二戴之学,犹可考见,汉礼经通行,有师授而无注释,马融但注丧服经传,郑君始全注十七篇,郑于礼学最粗,而有功于礼经最大,向微郑君之注,则高堂传礼十七篇,将若存若亡,而索解不得矣,周官晚出,有杜子春之注,郑兴郑众贾逵之解诂,马融之传,郑注周礼,多引杜子春郑大夫郑司农,前有所承,尚易为力,而十七篇前无所承,比注周礼六篇为更难矣,大小戴记亦无注释,郑注小戴礼记四十九篇,前无所承,亦独为基难者,向微郑君之注,则小戴传记四十九篇,亦若存若亡,而索解不得矣,郑君著书百余万言,精力实不可及,传云质于辞训,通人颇讥其繁,锡瑞案郑注书笺诗,间有过繁之处,而注礼文简义明,实不见其过繁,即如少牢馈食礼经二千九百七十九字,注二千七百八十七字,有司彻经四千七百九十字,注三千四百五十六字,学记乐记二篇经六千四百九十五字,注五千五百三十二字,祭法祭义祭统三篇,经七千四百六十字,注五千五百二十三字,皆注少于经,又檀弓司寇惠子之丧,子游为之麻衰牡麻囗,注云,惠子废囗立庶,为之重服以讥之,文子辞曰,子辱与弥牟之弟游,又辱为之服,敢辞,子游曰,礼也,文子退反哭,注云,子游名习礼,文子亦以为当然,未觉其所讥,子游趋而就诸臣子位,注云,深讥之,大夫之家臣位在宾后,文子退,扶囗子南面而立曰,子辱与弥牟之弟游,又辱为之服,又辱临其丧,虎也敢不复位,注,觉所讥也,虎,囗子名,文子亲扶而辞,敬子游也,子游趋而就客位,注云,所讥行,此一节记文,若无郑君之注,读者必不解所谓,郑注止数十字,而连用五讥字,使当时情事,历历如绘,其文法如此简妙,岂后人所能及哉,月令明堂位杂记疏皆云,礼是郑学,两汉书儒林传,以易书诗春秋名家者多,而礼家独少,惟马融注周礼礼丧服经传,隋唐志皆著录而无礼记,东汉会要载有融礼记注,玉函山房辑本,得十六条,卢植注礼记二十卷,隋唐志皆著录,东汉会要作礼记解诂,玉函山房辑本一卷,孔疏云,郑附卢植之本而为之注,郑礼记注,或亦有本于卢马者,而注中未尝质言之,如周礼称引杜郑,则亦未见其必有所本也。

论汉立二戴博士是仪礼非礼记后世说者多误毛奇龄始辨正之

汉立十四博士,礼大小戴,此所谓礼,是大小戴所受于后仓之礼十七篇,非谓大戴礼记八十五篇,与小戴礼记四十九篇,后世误以大小戴礼为大小戴礼记,并误以后仓曲台记为即今之礼记,近儒辨之,已家喻户晓矣,而在国初毛奇龄经问,早辨其误曰,戴圣受仪礼,立戴氏一学,且立一戴氏博士,而于礼记似无与焉,今世但知礼记为曲台礼,容台礼为戴记,而并不知曲台容台与戴记之为仪礼,间尝考曲台容台所,由名汉初鲁高堂生博士礼十七篇,即仪礼也,是时东海孟卿传仪礼之学以授后仓,而后仓受礼,居于未央宫前之曲台殿,校书著记,约数万言,因名其书为后氏曲台记,至孝文时,鲁有徐生普为颂,颂者容也,不能通经,以容仪行礼,为礼官大夫,因又名习礼之处为容台,此皆以仪礼为名字者,若其学则后仓授之梁人戴德,及德从兄子圣与沛人庆普三人,至孝宣时,立大小戴庆氏礼,故旧称仪礼为庆氏礼,为大小戴礼,以是也,宋郑樵为三礼辨有云,鲁高堂生所传士礼一十七篇,今之仪礼是也,后仓曲台记数万方言,今之礼记是也,按前后汉志及儒林传,皆以高堂所传十七篇,瑕邱萧奋即以授后仓,作曲台记,是时两汉俱并无礼记一书,故孝宣立二戴及庆氏学,皆仪礼之学,源流不同,郑樵著通志,而六经源流尚未能晰,况其他乎,若礼记则前志云记百三十一篇,当是礼记未成书时底本,然并不名礼记,亦并无二戴传礼记之说,惟后汉儒林有郑玄所注四十九篇之目,则与今礼记篇数相合,故郑玄作六艺论云,今礼行于世者,戴德戴圣之学也,此仪礼也,又云,戴德传记八十五篇,则今大戴礼是也,戴圣传礼四十九篇,则礼记是也,然其说究无所考,及观隋经籍志,则明云,汉初河间献王得仲尼弟子所记一百三十一篇,至刘向校经籍,检得一百三十篇,因第而叙之,又得明堂阴阳记凡五种,共二百十四篇,戴德删其繁重,合而记之为八十五篇,谓之大戴礼,戴圣又删大戴之书为四十六篇,谓之小戴记,则二戴为武宣时人,岂能删哀平间向歆所校之书,荒唐甚矣,且二戴何人,以向歆所校定二百十四篇,骤删去一百三十五篇,世无是理,况前汉儒林,并不载删礼之文,而东汉儒林,又无其事,则哀平无几,陡值莽变,安从删之,又且大戴见在,并非与今礼记为一书者,且戴圣所删止四十六篇,相传三篇为马融增入,则与后汉儒林所称四十九篇之目,又复不合,凡此皆当阙疑,以俟后此之论定者,锡瑞案毛氏云,士礼称仪礼,不知始于何时,然在当时,即有容礼之称,容礼即仪礼也,其说颇涉傅会,而分别仪礼礼记,辨郑樵之误及隋志之误,则极精确,郑注四十九篇,即今礼记,戴圣传礼四十九篇,不待马融增入,至今说已大著,毛氏犹为疑辞,盖在当时经义榛芜,未能一旦廓清,而据其所辨明,已可谓卓识矣。

论段玉裁谓汉备礼不备仪礼甚确而回护郑注未免强辞

段玉裁礼十七篇标题,汉无仪字说曰,郑注仪礼十七卷,贾公彦为疏者,每卷标题首云士冠礼第一,次云仪礼,次云郑氏注,陆德明经典释文叙录亦云,郑某注仪礼十七卷,仪礼之名古矣,今按郑君本书但云礼,无仪字,可考而知也,礼器曰,经礼三百,曲礼三千,注云,经礼谓周礼,其官有三百六十,曲犹事也,事礼谓今礼也,礼篇多亡,本数未闻,其中事仪三千,按云今礼者,谓当汉时所存礼十七篇也,不云礼,云今礼者,恐读者不了,故加今字,便易了也,云本数未闻者,对上周礼六篇,其官三百六十,言汉时经十七篇及记百三十一篇,乃残逸之所余耳,其未残逸时,具载事仪有三千也。原注贾疏师古汉收注,皆云威仪三千,即今仪礼,其说未是。中庸曰,礼仪三百,威仪三千,易经礼为礼仪,易曲礼为威仪者,凡皆礼仪,故总其纲曰经礼,亦曰礼仪,详其目曰曲礼,亦曰威仪,艺文志亦曰,礼经三百,威仪三千是也,礼器注今礼二字可证,郑本不称仪礼,凡郑诗笺三礼注,引用十七篇,多云士冠礼乡饮酒聘礼燕礼,每举篇名,未尝备仪礼,考艺文志曰,礼古经五十六卷,经十七篇,礼古经者,出于鲁淹中及孔氏,与十七篇文相似,景十三王传,礼周官尚书礼礼记孟子老子之属,师古注云,礼者,礼经也,礼记者,诸儒记礼之说也,说文序曰,其备礼周官,按礼谓十七篇及记百三十一篇也,周官即周礼也,说文全书如觯下引乡饮酒礼,苄下引公食大夫礼,下引士冠礼,堋下引士丧礼,铉下礼谓之A13,皆曰礼,无仪字,景十三王传,周官礼礼记并言,则为三,说文序但言礼周礼官,则礼字实包礼礼记,刘子元孝经老子注易传义,据郑自序云,遭党锢之事,逃难注礼,此礼字实包三礼,后汉书儒林传曰,马融作周官传,授郑某,某作周官注,某本习小戴礼,后以古经校之,取其义长者顺故为郑氏学。原注,顺故犹训诂也。按此小戴礼谓小戴之十七篇,郑目录云,大戴第几,小戴第几是也,郑以古经校之,谓以古经五十六篇校十七篇也,下文云,某又注小戴所传礼记四十九篇为三礼焉,则某本习小戴礼之为十七篇无疑,凡汉人于十七篇备礼,不备仪礼甚蓍,锡瑞案段氏谓汉备礼,不备仪礼极确,而回护郑君,以贾疏颜注为未是,不思贾疏颜注,正本郑君之说,段解事仪三千,明有经十七篇在内,与贾疏颜注,岂有异乎,段又明以经礼为纲,曲礼为目,周礼岂得为仪礼之纲乎,后世之备仪礼,正以郑君误解威仪曲礼为即十七篇之礼也,晋元帝时,荀崧请置郑仪礼博士,是仪礼之名,已著于晋时,段以为梁陈以后,乃为此备,说亦未谛。

论礼所以复性节情经十七篇于人心世道大有关系

汉书礼乐志曰,六经之道同归,而礼乐之用为急,治身者斯须忘礼,则暴入之矣,为国者一朝失礼,则荒乱及之矣,人函天地阴阳之气,有喜怒哀乐之情,天禀其性而不能节也,圣人能为之节而不能绝也,故象天地而制礼乐,所以通神明,立人伦,正情性,节万事者也,人性有男女之情,妒忌之别,为制婚姻之礼,有交接长幼之序,为制乡饮之礼,有哀死思远之情,为制丧祭之礼,有尊尊敬上之心,为制朝觐之礼,哀有哭踊之节,乐有歌舞之容,正人足以副其诚,邪人足以防其失,凌延堪本之作复礼篇曰,夫人之所受于天者性也,性之所固有者善也,所以复其善者学也,所以贯其学者礼也,是故圣人之道,一礼而已矣,孟子曰,契为司徒,教以人伦,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此五者皆吾性之所固有者也,圣人知其然也,因父子之道,而制为士冠之礼,以君臣之道,而制为聘觐之礼,因夫妇之道,而制为士昏之礼,因长幼之道,而制为乡饮酒之礼,因朋友之道,而制为士相见之礼,自元士以至于庶人,少而习焉,长而安焉,礼之外别无所谓学也,夫性具于生初,而情则缘性而有者也,性本至中,而情则不能无过不及之偏,非礼以节之,则何以复其性焉,父子当亲也君臣当义也,夫妇当别也,长幼当序也,朋友当信也,五者根于性者,所谓人伦也,而其所以亲之义之别之序之信之,则必由于情以达焉者也,非礼以节之,则过者或溢于情,不及者或漠焉遇之,是故知父子之当亲也,则为醴醮祝字之文以达焉,其礼非士冠可赅也,而于士冠焉始之,知君臣之当义也,则为堂廉拜稽之文以达焉,其礼非聘觐可赅也而于聘觐焉始之,知夫妇之当别也,则为笄次ひ之文以达焉,其礼非士昏可赅也,而于士昏焉始之,知长幼之当序也,则为盥洗酬之文以达焉,其礼非乡饮酒可赅也,而于乡饮酒焉始之,知朋友之当信也,则为雉居奠授之文以达焉,其礼非士相见可赅也,而于士相见焉始之,记曰,礼仪三百,威仪三千,其事盖不仅父子君臣夫妇长幼朋友也,即其大者而推之,而百行举不外乎是矣,其篇亦不仅士冠聘觐士昏乡饮酒士相见也,即其存者而推之,而五礼举不外乎是矣,锡瑞案凌氏作礼经释例,于十七篇,用功至深,故能知十七篇足以赅括一切礼文,即有不备,可以推致,与邵懿辰之说相近,凌氏年辈在前,当为邵所自出,而其实皆本于汉书,其论礼所以节情复性,于人心世道,尤有关系,据此可见古之圣人制为礼仪,先以洒埽应对进退之节,非故以此为束缚天下之具,盖使人循循于规矩,习惯而成自然,嚣陵放肆之气,潜消于不觉,凡所以涵养其德,范围其才者,皆在乎此,后世不明此旨,以为细微末节,可以不拘,其贤者失所遵循,或启妨贵凌长之渐,不肖者无所检束,遂成犯上作乱之风,其先由小节之不修,其后乃至大闲之逾越,为人心世道之大害,试观两汉取士必由经明行修,所用皆谨守礼法之人,风俗纯厚,最为近古,晋人高语庄老,谓礼岂为我辈设,酣放易,以子字父,遂有五胡乱华之祸,足见细微末节,所关甚钜,女叔侯谓礼所以保国,晏平仲谓礼可以已乱,洵非迂谕,汉晋之往事,万世之明鉴也,汉以十七篇立学,灼见本原,后人以周礼为本,仪礼为末,本末倒乱,朱子已正其失矣,又引陈振叔说仪礼云,此乃仪,更有礼书,仪礼只载行礼之威仪,所谓威仪三千是也,礼书如天子七庙之类,说大经处,这是礼,须更有个文字,则犹未知礼经关系之重,更在制度之上也。礼仪经传通解,有王朝礼,即是说大经之文字,制度虽不可略,然不如冠昏丧祭之礼,可以通行。

同类推荐
  • 阿毗达磨品类足论

    阿毗达磨品类足论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刘侍御朝命许停官归

    刘侍御朝命许停官归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A Second Home

    A Second Home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马首农言

    马首农言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永庆升平前传

    永庆升平前传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热门推荐
  • 庶女华冠路

    庶女华冠路

    前世命丧宅斗的她穿越重生到了古代,成了户部蒲尚书的庶出女儿。原本以为这世可以过得合家欢,谁竟料到这一世比上一世还要凶险。出众的才貌,让她众人瞩目;庶出的身份,让她的婚姻曲折坎坷;特殊的经历,让她一次次地被带入政治的漩涡。 入宫为后,只为报仇。最后,她会迎来自己的幸福吗?
  • 慢步灵途

    慢步灵途

    开新书啦,指路云起——《天道总想抱我大腿》,热血升级流玄幻文,无玛丽苏无脑残有男主主剧情,南平小霸王元潇来啦! ———————— 千华山上,仇敌来袭,冷静脱身,却遭遇师父跑路,无奈的朝雨独自踏上仙途,从夹缝求生到横渡苍穹,靠的,不是虚无飘渺的气运,而是在一次次危机中的坚守与变通。生死一线,绝处逢生!身负轮回令,手执噬魂刀。问魂虚缘由,寻身世浮沉。渡天地怨煞,驭万灵为尊。入忘川,闹神道,破生死桎梏,步至尊仙途。女主正统修仙文,无穿越无重生无玛丽苏无脑残无男主,朝雨姑娘的修仙故事。生为蜉蝣,欲渡沧海,尘埃万里,乘鸾御风――
  • 不可思议的圣剑

    不可思议的圣剑

    洛千幻作为一只宅,喜欢收集各种动漫游戏里的神器!被自己的损友坑到异界之后,发现自己竟然可以变成自己所收藏的各大神器!叛逆之剑、绯红女皇、霜之哀伤、冰轮丸、千本樱、乖离剑、誓约胜利之剑、远离尘世的理想乡……这些洛千幻都可以幻化!“好吧,咱就是一柄不可思议的圣剑了,在各个世界中闲荡……”“其实想要使用我很容易!请和我交往吧!不管是谁都可以啦!”PS:本书为轻松欢乐向对ACG和卖萌吐槽敏感者慎入,还有主角是一只萌物……新坑已经正式上传,名字为《不可思的圣遗物》.
  • 证人

    证人

    尹守国,2006年开始小说创作,发表中短篇小说70多万字,作品多次被《新华文摘》、《小说选刊》、《北京文学中篇小说月报》等选载,中国作家协会会员,辽宁省作协签约作家。
  • 最后的陪伴我的丈母娘

    最后的陪伴我的丈母娘

    有种陪伴是要去别离有种相守是准备去相忘而有种送别和相忘却是这种陪伴有种爱明明心若到刀绞却又要故作轻松明明哭到了天明却又要笑颜相对听深夜的时钟滴滴答答转了一圈还会回来而有种时钟滴滴答答的上下波动最终却停顿在地球水平的直线里再也不能轮回人生最苦的陪伴便是如此
  • 部落冲突之系统奇遇

    部落冲突之系统奇遇

    奇遇系统,成为一代王者。主要选材于部落冲突、皇室战争。
  • 遇见你我无路可退

    遇见你我无路可退

    他,一个神秘的存在。初见,他就对她深情流露。再见,他就当众向她求婚。她怒问他为毛?他说:因为这辈子,我只要你为我生孩子!殊不知,最后的真相,竟然是这般……
  • 唐朝定居指南

    唐朝定居指南

    《唐朝定居指南》以浅显风趣的笔调,介绍唐人衣、食、住、行、语言、娱乐、宗教、节庆、社会制度等多个方面,从细节出发,展现唐代(主要是初唐时期的长安)社会图景。这并不是一本穿越小说,书名中的“穿越”,是因为作者写作此书的初衷,是难以忍受时下流行的古代穿越剧中错漏百出的历史细节,以“穿越指南”作反讽调侃之意。作者假定一种情境,即作为现代人的读者,如果穿越到了唐朝,他们亲眼所见的真实唐人生活会是什么样子的。文中提供的大量历史细节,源自古籍、出土文物,敦煌壁画以及该领域的学术专著、专业论文等,虽语言诙谐,但调侃适度,引经据典,内容严谨,是一本唐代风俗史方面的极佳入门读物。
  • 我的第一本英语百科全书

    我的第一本英语百科全书

    本书的特色:全!全到不能再全的英语百科,内容涵盖口语、俚语、句型、短语、希腊神话一应俱全细!每个常识讲解非常的详尽,深入浅出,很好地解决了读者学习时的“输出”问题!酷!课堂上很少能接触到的美式英语。英语最实用常识一网打尽!值!超长美语录音MP3免费下载,标准美音,地道表达,犹如外教在身边,给读者以超值的学习体验!练口语,会俚语,学句型,知短语,晓故事,这些基础知识是学习好英语的基础,而《 我的第一本英语百科全书》已完整收录了所有功能,相信读者在使用本书后,英文能力肯定能够得到全面提升!
  • 云情策

    云情策

    某王爷一身红衣,似笑非笑:“只要你留下,整座王府都是你的。自然,本王也是你的,如何?”某个女扮男装的宝宝粲然一笑,“买一送一?不妥不妥!”可怜的某宝穿越而来,天性活泼自由,生生挤进了腹黑王爷的眼睛,此后小事不犯,大事不断。某王爷压下心中的怒火,我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