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801700000032

第32章 解头陀品

菩萨如是行尸罗法

见十利应着  二六种衣法

又以见十利  尽形应乞食

比丘欲具足行持戒品。应着二六种衣。以见十利故。何等十。一以惭愧故。二障寒热蚊虻毒虫故。三以表示沙门仪法故。四一切天人见法衣恭敬尊贵如塔寺故。五以厌离心着染衣非为贪好故。六以随顺寂灭非为炽然烦恼故。七着法衣有恶易见故。八着法衣更不须余物庄严故。九着法衣随顺修八圣道故。十我当精进行道不以染污心于须臾间着坏色衣。以见是十利故。应着二种衣。一者居士衣。二者粪扫衣。六种者。一劫贝。二刍摩。三憍絺耶。四毳衣。五赤麻衣。六白麻衣。见有十利尽形乞食者。一所用活命自属不属他。二众生施我食者令住三宝然后当食。三若有施我食者当生悲心我当勤行精进令善住布施作已乃食。四随顺佛教行故。五易满易养。六行破憍慢法。七无见顶善根。八见我乞食余有修善法者亦当效我。九不与男女大小有诸因缘事。十次第乞食故。于众生中生平等心。即种助一切种智

佛虽听请食  欲以自利己

亦利他人故  则不受请食

自利者。能具诸波罗蜜。利他者教化众生令住三宝。行者如是自利利他

见有十利故  常不舍空闲

问疾及听法  教化乃至寺

受阿练若处比丘。虽增长种种功德。略说见十利故。尽形不应舍。何等为十。一自在来去。二无我无我所。三随意所住无有障碍。四心转乐习阿练若住处。五住处少欲少事。六不惜身命。为具足功德故。七远离众闹语故。八虽行功德不求恩报。九随顺禅定易得一心。十于空处住易生无障碍想。问讯病等来至寺者

若有因缘事  来在塔寺住

于一切事中  不舍空闲想

比丘虽受尽形阿练若法。有因缘事至则入塔寺。佛法有通有塞。非如外道阿练若。名常乐空闲静处。于一切法不舍空想。以一切法体究竟皆空故。问曰。有何因缘故来至塔寺。答曰。一供给病人。二为病求医药具。三为病者求看病人。四为病者说法。五为余比丘说法。六听法教化。七为供养恭敬大德者。八为供给圣众。九为读诵深经。十教他令读深经。有如是等诸因来至塔寺

精进行诸觉  随阿练若法

比丘已住于  阿练若处者

常应精勤生  种种诸善法

大胆心无我  灭除诸怖畏

阿练若精进者。若比丘断贪。不惜身命利养故。昼夜常勤精进如救头然。身依随阿练若。觉者所谓出觉不嗔觉不恼觉等诸善觉。复次念佛是正遍知者。众生中尊。佛法是善说。弟子众随顺正行。复次随顺空随顺无相随顺无愿诸觉名随阿练若觉。复次随顺四胜处。随顺六波罗蜜诸觉。是名随顺阿练若觉。复次如佛为郁伽长者说在家出家菩萨行。若出家菩萨受阿练若法。应如是思惟。我何故住阿练若处。我非但住阿练若处故名为沙门。而阿练若处。多有众生。多恶不善。不护诸根不精进不修习善法者。如獐鹿猿猴众鸟恶贼旃陀罗等不名为比丘。我今为何事故住阿练若处。应成办其事。长者何等为事。一谓念不散乱。二得诸陀罗尼。三行慈心。四行悲心。五自在住五神通。六具足六波罗蜜。七不舍一切智心。八修习方便智。九摄取众生。十成就众生。十一不舍四摄法。十二常念六思念。十三为多闻故不舍精进。十四正观择诸法。十五应正解脱。十六知得果。十七住于正位。十八守护佛法。十九信业果报故名正见。二十离一切忆想分别思惟故名正思惟。二十一随众生所信乐为说法故名为正语。二十二灭诸业故起业名为正业。二十三破烦恼气故名为正命。二十四得无上道故名正精进。二十五观不虚妄法故名正念二十六得一切智慧故名正定。二十七于空不怖。二十八于无相不畏。二十九于无愿不没。三十故以智受身。三十一依义不依语。三十二依智不依识。三十三依了义经不依不了义经。三十四依法不依人。长者如是等名为出家菩萨比丘。利益事应生。随顺阿练若法者。所谓四禅四无量心。天耳天眼他心智宿命智神通等。灭诸怖畏者。是人以三因缘能灭怖畏。一见无我我所法相故能除怖畏。二以方便力故。三以心胆力故能除怖畏。见无我我所者。如初地中所说。除五种怖畏方便力者。此论中念正思惟业果报故。名方便力。应作是念。诸大国王在深宫殿。象马车步四兵侍卫业因缘尽。亦受种种诸衰恼事。又业因缘守护者。虽行险道中入大海水在大战阵亦安隐无患。我先世业因缘。若在聚落。若在阿练若处。业因缘必受其报。如是思惟已除灭怖畏。复作是念。若我为守护身故。入城邑聚落。舍阿练若处者。无有能胜善身业善口业善意业守护者。如佛告波斯匿王。若人行身善业行口善业行意善业。是名为人善自守护。是人若言我善自守护者是为实说。大王是人虽无四兵卫护亦可名为善好守护。何以故。如是守护名内守护。非外守护。是故我以身业善行口业善行意业善行故名为善自守护。复作是念。是诸鸟兽腹行虫等在阿练若处。身不行善口不行善意不行善。以远聚落住故而无所畏。我之心智岂不如此鸟兽等耶。如是思惟除诸怖畏。又以念佛故。在阿练若处。能破一切诸怖畏事。如经说。汝诸比丘阿练若处。若在树下若在空舍。或生怖畏。心没毛竖者。汝当念我是如来应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佛世尊。如是念时怖畏即灭。大胆名心不怯弱决定求道。如说

比丘住空闲  当以心胆力

除灭诸怖畏  念佛无畏者

若人自起业  怖畏不得脱

不怖亦不脱  怖则失正利

如是知不免  而破余利者

则行小人事  比丘所不应

若有怖畏者  应畏于生死

一切诸怖畏  生死皆为因

是故行道者  欲脱于生死

亦救于他人  不应生怖畏

如佛离怖畏经中说怖畏法。有沙门婆罗门。住阿练若处。应如是念。以不净身业故。不净口业故。不净意业故。念不清净故。自高卑人故。懈怠心故。妄忆念故。心不定故。愚痴故怖畏。与此相违。身业清净等则无怖畏。又佛为郁伽长者说。出家菩萨在阿练若处。应作是念。我何故在此。即时自知。欲离怖畏故。来至于此。怖畏于谁。畏众愦闹。畏众语言。畏贪欲嗔恚愚痴。畏憍慢恚恨嫉他利养。畏色声香味触。畏五阴魔。畏诸愚痴障碍处。畏非时语。畏不见言见。畏不闻言闻。畏不觉而觉。畏不知而知。畏诸沙门垢。畏共相憎恶。畏欲界色界无色界一切生处。畏堕地狱畜生饿鬼及诸难处。略说畏一切恶不善法故。来在此住。若人在家乐在众闹不修习道。住在邪念不能得离如是怖畏所。有过去诸菩萨。皆在阿练若处。离诸怖畏得无畏处。得一切智慧。所有当来诸菩萨亦在阿练若处离诸怖畏得一切智慧。今现在诸菩萨。住阿练若处离诸怖畏。得无畏处成一切智慧。以是故。我怖畏一切诸恶度诸怖畏故。应住阿练若处。复次一切怖畏皆从着我生。贪着我故。爱受我故。生我想故。见我故。贵我故。分别我故。守护我故。若我住阿练若处不舍贪着我者。则为空在阿练若处。复次长者见有所得者。则不住阿练若处。住我我所心者。则不住阿练若处。住颠倒者。则不住阿练若处。长者乃至生涅槃想者。尚不住阿练若处。何况起烦恼想者。长者譬如草木在阿练若处。无有惊畏。菩萨如是。在阿练若处。应生草木想石瓦想水中影想镜中像想。于语言生响想。于心生幻想。此中谁惊谁畏。菩萨尔时则正观身。无我无我所。无众生无寿者命者。无养育者。无男无女。无知者见者。怖畏名为虚妄分别。我则不应随虚妄分别。菩萨如是应如草木住阿练若处。又知一切法皆亦如是。断斗诤名阿练若处。无我无我所无所属名阿练若处。不应乐在家出家众闹处住。诸佛不听阿练若处比丘与在家出家者和合

问曰。佛不听与一切众人和合耶。答曰。不然

佛听四和合  余者则不听

是故应亲近  余者则远离

菩萨在阿练若处。听与四众和合。所谓入听法众。教化众生供养于佛。不离一切智心和合。是故唯听此四事和合。余者不应亲近。复次菩萨应作是念。云何诸佛所听。阿练若住处。我当亲近。我或非阿练若住处。谓是住阿练若处。或有错谬。问曰。何等是阿练若住处。菩萨应当和合。答曰。佛自经中说阿练若住处。名不住一切法。不归诸尘。不取一切法相。不贪色声香味触。一切法平等故。无所依止住名阿练若处住。自心善故。不相违住处。名阿练若住。舍一切担猗乐住故。名阿练若住。脱一切烦恼。无怖畏住故。名阿练若住。度诸流住故。名阿练若住。住圣种故名阿练若住。知足趣得故。名阿练若住。易满易养少欲住故。名阿练若住。智慧足住故。名阿练若住。正行多闻住故。名阿练若住。空无相无愿解脱门现前故。名阿练若住。断诸缚得解脱住故。名阿练若住。顺十二因缘随顺住故。名阿练若住。毕竟寂灭所作已作住故。名阿练若住。阿练若住处者。随顺戒品佐助定品。利益慧品易得解脱品。易得解脱知见品。易行诸助菩提法。能摄诸头陀功德。阿练若住处通达诸谛。阿练若处见知诸阴。阿练若处。诸性同为法性。阿练若处出离十二入。阿练若处不忘失菩提心。阿练若处观空不畏。阿练若处能护佛法。阿练若处。求解脱者不失功德。阿练若处。能得一切智者则能增益阿练若处。菩萨如是行。疾得具六度

何以故。若菩萨在阿练若处住。不贪惜身命是名檀波罗蜜行。三种善业清净入细头陀行法。是名尸波罗蜜。不嗔恨心于诸众生慈心普遍。但忍乐萨婆若乘不在余乘。是名羼提波罗蜜。自立誓愿于阿练若处不得正法忍终不舍此处是名毗梨耶波罗蜜。得禅定故不观生处修习善根是名禅波罗蜜。如身阿练若亦如是。如身菩提亦如是。如实中无差别。是名般若波罗蜜

佛听有四法  住阿练若处

何等四。如佛告长者。一者多闻。二善知决定义。三乐修正忆念。四随顺如所说行。如是人应住阿练若处。复有菩萨烦恼深厚。是人若在众闹则发烦恼。应在阿练若处住降伏烦恼

复次菩萨得五神通。是人欲教化成就天龙夜叉乾闼婆故。应住阿练若处。复有菩萨作是念。诸佛所赞听处。是阿练若处。复次住阿练若处。助满一切善法增长善根。然后入聚落。为众生说法。成就如是功德。乃可住阿练若处。复次

决定王经中  佛为阿难说

阿练若比丘  应住四四法

菩萨住阿练若处者。一远离在家出家。二欲读诵深经。三引导众生使得阿练若处功德。四昼夜不离念佛。复有四法。一乃至弹指顷于众生中不生嗔恨心。二不应一时顷使眠睡覆心。三于一念顷不应生众生想。四于一念顷不应忘舍菩提心。复有四法。一常应闲坐不应聚众。二常乐经行。三常观诸法无新故想。四不应离深空无相无愿法。复有四法。一行四禅不行世间禅。行四无量缘众生生悲心而不取众生相。二虽行慈心而不缘众生。虽行喜心而不贪乐。虽行舍心而不舍众生。三自见身有四圣种行而不自高卑下他人。四自行多闻如所闻行。是为四。复次

无智无精进  而住空闲处

即得于四法  复得余四法

又复得三事  如是佛所说

阿练若比丘于诸功德中应勤修习。何以故。阿练若功德中。此二事能生诸功德故。若比丘愚痴懈怠在阿练若处住者则得四非法。一多眠睡。二多贪利养。三以因缘现矫异相。四现不乐阿练若处复有四法。一增上慢未得谓得。二于深经心怀憎恶。三坏空无相无愿法。四于持深经者心生嗔恨。复有三事。一若在阿练若处。不精进无智慧。或值女人堕在非法。若得僧残。若得重罪。若反戒还俗。是为三

复次

广说空闲法  及与乞食法

余十头陀德  皆亦应广说

十二头陀法。上来以广解二事。余十头陀功德亦应如是知。何以故。是二则为开十头陀门。余则易解。十头陀者。一着粪扫衣。二一坐。三常坐。四食后不受非时饮食。五但有三衣。六毳衣。七随敷坐。八树下住。九空地住。十死人间住。粪扫衣者。人所弃舍受而后着。受者。若心生若口言。一坐者。先受食处更不复食。常坐者。夜常不卧。食后不饮浆者。食后不受非时饮。石蜜等可食之物。但有三衣者。唯受三衣更不畜余衣。毳衣者。从毳所成粗毛毳衣褐毡钦婆罗等。随敷坐者。随所得坐处不令他起。树下住者。乐住树下不入覆处。空地坐者。露地止住。住死人间者。随顺厌离心故。常止宿死人间法。是名十二头陀。令戒清净。粪扫衣有十利。一不以衣故与在家者和合。二不以衣故现乞衣相。三亦不方便说得衣相。四不以衣故四方求索。五若不得衣亦不忧。六得亦不喜。七贱物易得无有过患。八是顺行初受四依法。九入在粗衣数中。十不为人所贪着。一坐食亦有十利。一无有求第二食疲苦。二于所受轻少。三无有所用疲苦。四食前无疲苦。五入在细行食法。六食消后食。七少妨患。八少疾病。九身体轻便。十身快乐。常坐亦有十利。一不贪身乐。二不贪睡眠乐。三不贪卧具乐。四无卧时胁着席苦。五不随身欲。六易得坐禅。七易读诵经。八少睡眠。九身轻易起。十求坐卧具衣服心薄。食后不受非时饮食亦有十利。一不多食。二不满食。三不贪美味。四少所求欲。五少妨患。六少疾病。七易满。八易养。九知足。十坐禅读经身不疲极。但三衣亦有十利。一于三衣外无求受疲苦。二无有守护疲苦。三所畜物少。四唯身所著为足。五细戒行。六行来无累。七身体轻便。八随顺阿练若处住。九处处所住无所顾惜。十随顺道行。受毳衣亦有十利。一在粗衣数。二少所求索。三随意可坐。四随意可卧。五浣濯则易。六染时亦易。七少有虫坏。八难坏。九更不受余衣。十不废求道。随敷坐亦有十利。一无求好精舍住疲苦。二无求好坐卧具疲苦。三不恼上座。四不令下坐愁恼。五少欲。六少事。七趣得而用。八少用则少务。九不起诤讼因缘。十不夺他所用。树下坐亦有十利。一无有求房舍疲苦。二无有求坐卧具疲苦。三无有所爱疲苦。四无有受用疲苦。五无处名字。六无斗诤事。七随顺四依法。八少而易得无过。九随顺修道。十无众闹行。死人间住亦有十利。一常得无常想。二常得死想。三常得不净想。四常得一切世间不可乐想。五常得远离一切所爱人。六常得悲心。七远离戏调。八心常厌离。九勤行精进。十能除怖畏。空地坐者亦有十利。一不求树下。二远离我所有。三无有诤讼。四若余去无所顾惜。五少戏调。六能忍风雨寒热蚊虻毒虫等。七不为音声刺蕀所刺。八不令众生嗔恨。九自亦无有愁恨。十无众闹行处

十住毗婆沙论卷第十六十住毗婆沙论卷第十七

解头陀品之余

如五空闲说  余功德亦尔

自读诵教他  得舍空闲处

阿练若比丘有五种分别。一以恶意欲求利养。二愚痴钝根故行阿练若。三狂痴失意作阿练若。四为行头陀行故作阿练若。五以诸佛菩萨贤圣所称赞故作阿练若。于此五阿练若中为行头陀行故作阿练若。以诸佛菩萨贤圣所称赞故作阿练若。是二为善。余三可呵。如五种分别阿练若法余十一头陀行亦应如是分别知。问曰。佛说若已受阿练若法终不应舍。若有因缘得舍去不。答曰

读诵经因缘  可舍阿练若

若比丘欲从他受读诵经法。若欲教他读诵。应从阿练若处来入塔寺。以是因缘可得舍离

教他读诵时  不应望供给

即时应念佛  佛常有所作

阿练若从空闲处来。教他读诵。不应求敬心供给。应当念佛。尚自有所作。何况于我。念佛者。佛是多陀阿伽陀三藐三佛陀。诸天龙神乾闼婆阿修罗迦楼罗紧那罗摩睺罗伽释提桓因四天王人非人所供养。一切众生无上福田。尚不求他供给身自执事。我今未有所知。始欲求学。云何受他供给。复应作是念

我应善供给  一切诸众生

不望彼供给  自利利他故

云何为自利。若贵供给则失法施功德。若不贵供给者则得法施功德。云何为利他。若贵彼供给而教令读诵者。彼则生念师直以世利故而教诲我不以法故。是人若以是心供给师者则不得大利。若但恭敬法故尊重师者则得大利是名利他

从他求智慧  应不惜身命

若行者欲从他求智慧应舍身命。舍者为智慧故。勤心精进恭敬于师不惜身命。问曰。何以故。为智慧恭敬师而不惜身命。答曰

若一字一心  以此为劫数

恭敬于师所  能说此论者

离诸谄曲心  深爱而恭敬

昼夜不休息  尽于尔所劫

随师所教论义字数及尔所心念。若受法者心无谄曲不惜身命。昼夜恭敬始终无异。虽能如是犹不报师所益论议智慧之恩。是故弟子应离谄曲心舍贪惜身命破于憍慢。若师轻蔑及以敬爱心无有异。当生深爱心第一恭敬心。应生父母心。应生大师心。应生善知识想。应生能为难事想。应生难报心。若师听则受所常行事。不须师敕余事则相望师意随事而行。师所爱重随而爱重。不应因师求于世利。莫求师赞叹。莫求名闻。但求智慧法宝。师有谬失常应隐藏。若师过衅若彰露者。当方便覆之。师有功德称扬流布。深心爱乐听受持解。思惟义趣如所说行。求自利利他者。莫为秸弟子。莫为大弟子。莫为垢弟子。莫为衰弟子。莫为无益弟子。无如是等过。但住善弟子法中。供给于师。如般舟经说。佛告颰陀婆罗。若菩萨欲得是三昧者。应勤精进于诸师所生尊重心难遭心。若从口闻。若得经卷处。于是师所应深心恭敬生父母心善知识心大师心。以能说如是法助菩提故。颰陀婆罗。若求菩萨道者。若求声闻者。所从师读诵是法处。不生深恭敬心父母心善知识心大师心。能得诵利是法。令不忘失久住不灭者。无有是处。何以故。颰陀婆罗以不恭敬因缘故。佛法则灭。是故颰陀婆罗。若求菩萨道者。若求声闻者。于所从闻。读诵书写是法处。生恭敬心父母心善知识心大师心者。于所读诵书写未得者令得已得久住则有是处。何以故。以恭敬心故佛法不灭。是故颰陀婆罗。我今告汝。于是师所应生深恭敬心父母心善知识心大师心。是则随我所教

同类推荐
  • 文始真经注

    文始真经注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法门名义集

    法门名义集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甚希有经

    甚希有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国朝画徵录

    国朝画徵录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内外伤辨

    内外伤辨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热门推荐
  • 黄帝内经十二时辰养生

    黄帝内经十二时辰养生

    《黄帝内经十二时辰养生法》从日常生活着手,帮助我们解读《黄帝内经》里的养生智慧。年有十二月,日有十二时,五脏六腑有神明。只要我们每天按照人体的本性好好生活,在正确的时间做正确的事,好好吃饭、好好睡觉,供养好我们的先天真元,养生就会变得非常简单!
  • 异界之冥府军团

    异界之冥府军团

    一场车祸,造就了实力强悍的死灵君主。明争暗斗的国之政治,血雨腥风的残酷战争,泯灭的人性。生命的价值何在,得到的友情,我不愿意失去,哪怕面对的是整个大陆,也会扞卫!
  • 幸福错觉是想你微笑的美好

    幸福错觉是想你微笑的美好

    【恋爱纪实】他是一个平凡的医学院学生,有一个活泼可爱、美丽大方的女朋友和一个讲义气的铁磁。原本波澜不惊的校园生活却因为另外一个女孩儿的出现变得跌宕起伏。这个女孩儿身上聚集了一切男人可以想象的美好,让他无法拒绝却又无法接受。在进退两难之际他选择了逃避,然而造物弄人,他和女孩儿总能机缘巧合地碰到一起。在这些偶遇中发生了一系列妙趣横生的故事,而竭力维系的背后则充满了无奈的谎言。面对维系已久的爱情和突如其来的激情,他又该如何处理呢?
  • 走向梦中的远方

    走向梦中的远方

    《走向梦中的远方》是一本与众不同的写物随笔,里面长长短短的句子里,既有张爱玲式的才情飞扬,又有李清照式的闲愁悠悠,文风孤绝清艳。
  • 公开的秘密

    公开的秘密

    在《公开的秘密》这八篇关于“秘密”的故事里,艾丽丝·门罗唤起了旧爱突然重生的毁灭性力量。忘情于书信欢爱的图书管理员、流连在荒野的孤女、破坏邻居家宅的女基督徒……门罗笔下的女子都有一个“秘密”,她们保持着与真相的模糊距离。《公开的秘密》曾获加拿大总督奖提名,被《纽约时报》评为年度好书,并为门罗斩获了WH.史密斯文学奖,自此,门罗作品日益受到国际文坛广泛关注。
  • Essays on Paul Bourget

    Essays on Paul Bourget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强盗的另一面(连载二)

    强盗的另一面(连载二)

    见机行事干他们这一行的,没有固定的方向,只有一个明确的目的,那就是不偷即抢。抢,则是见机行事;偷,多是顺手牵羊。他们流窜作案,打一枪换一个地方。这豫北还是第一次涉足,张长安倒要碰一碰运气了。为了不引起路人的注意,他们三人分头行动,会合地就是著名的烧鸡产地滑县白道口。白道口的烧鸡驰名中外,离老远就闻到一股股诱人的香味。狭窄的街道两旁,一个挨一个全是烧鸡店,有的是批发,有的是零售。夜深了,各个店铺依然灯火辉煌。这里的人们真是发了烧鸡的财,老板娘们都戴着金戒指和金耳环。
  • 无限之位面使徒

    无限之位面使徒

    重生为主神使徒,行走于各个位面。灵异的鬼神,神秘的魔法,狂热的信徒,热血的机械。以噬神之力,征伐宇宙,抗击主神。
  • 烈凰淡血

    烈凰淡血

    熙朝大陆,冷氏皇姓四方诸侯,帝王国主皆抵不过一个“洛”字。洛氏一脉上承于天,千年贵族,凤凰为名;遗族子弟,天下俯仰!洛女贵,天下知,而这洛族的倾昀更让世人知道如何“贵”!红颜倾世,她看似冷漠高贵,不食人间烟火,实则长袖善舞,上下通达;她看似温室之花,不堪世俗秋风,实则钢韧傲雪,迎风盛开;世人眼中,这是一个“侍儿扶起娇无力”的女子。可也就是她,浅笑轻盈,素手芊芊,捻棋下子,镇家族,平乱世,撤藩国。青史上终于留下她,洛家女儿,动人的叹息。************************************************她三世为人,只为恣意而活,可是那样的身份,那样的年代,那样的芳华,如何可以恣意。洛族倾昀认命,顺命,却不服命,轻纱遮面,谋划人心,世人看不清她,看到的也是错。她善良,强大,宽容,但执着,她维护必须维护的,摧毁必须摧毁的。三次拒婚,一次远嫁,一朵暗夜幽昙,羞同俗卉争荣光,可有人真的闻见那魅夜之香。良人如镜中花,水中月,她相信爱情,可是从不信天长地久。算前言,总相负,她不怨,因为她是洛族的倾昀,烈火中的凰女。************************************************“你与她必要生死一搏,因为她选了我。”“即使我死,她也不会属于你,她的心,我要了。”两个男子,刹那对视间,到底谁赢了谁?********************************************泠君做了个视频,大家要是有兴趣可以看看&pstyle=1本文女主唯一,男配众多,女配众多,属于历史长卷类。强烈推荐泠君新文:《亡灵女巫》华丽的西方玄幻言情,喜欢言情的亲不要错过哦!费雯.洁雅岑是谁?睫毛颤动,眼缓缓睁开,冰绿色的瞳孔点燃满室鬼火,骷髅之花在女孩面前盛开!大陆上的亡灵们开始了吟唱,亚特大陆上最奇幻妖娆的亡灵女巫师终于诞生!几个作者朋友一起建了个群,大家要是有空可以去坐坐,群号:46889857。敲门砖就是书名,么么大家。推荐好友文文洛欣晨《残欢》命运陀螺《魄珠》莫芊涵《豪门献妻》苏九娘《宫乱》荃儿宝贝《揽着相公不松手》友情链接:鸳鸯狐狸《独宠异世》吟雪宝贝《百变嚣张公主》落泪之舞《龙凰帝》秦随风《极品相公随风舞》
  • 佛说呵雕阿那含经

    佛说呵雕阿那含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