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781200000015

第15章

结胸心下痞(脏结附)

结胸证治第三

太阳病。脉浮而动数。浮则为风。数则为热。动则为痛。数则为虚。头痛发热。微盗汗出而反恶寒者。表未解也。医反下之。动数变迟。膈内拒痛。胃中空虚。客气动膈。短气躁烦。心中懊 。阳气内陷。心下因硬。则为结胸。大陷胸汤主之。若不结胸。但头汗出。余无汗。剂颈而还。小便不利。身必发黄也。

辨脉篇云。阴阳相搏。名曰动。阳动则汗出。阴动则发热。又云。数脉见于关上。上下无头尾如豆大。厥厥动摇者。名曰动也。此所谓动数者。数而躁动也。痛。即下文头痛也。虚。谓营阴弱也。盗汗。睡卧中之汗也。

阳以外卫乎皮毛。阴以滋荣其血络。目闭则卫阳内入。无以外卫。营虚不守。故阴液盗出。此因风邪伤卫。则卫强营弱。毛孔不闭。故微盗汗出也。发热盗汗。即数则为虚之义。言卫强则阳盛发热而脉数。营弱则阴虚恶寒而汗出也。

浮则为风以下四句。即所以释脉浮而动数也。头痛发热微盗汗出而恶寒。即风热痛虚之见证也。言浮则风邪在卫。数则邪郁发热。躁动则风邪不得发越。故头痛。脉数则阳邪胜而营阴虚弱。故微盗汗出而恶寒。即前太阳中风。阳浮而阴弱。阳浮热自发。阴弱。汗自出。啬啬恶寒之变文也。此为表邪未解。乃桂枝汤证也。粗工不察而反下之。则胃脘之阳气大伤。遂至动数之脉。变而为迟矣。迟者。虚寒之脉也。中气既馁。则表间阳邪。乘胃气之虚寒。陷入胸膈。邪盛正虚。正邪相拒。故作痛也。曰胃中空虚。非水谷尽出而空虚也。乃胃中真阳。因误下之损而空虚也。真气空虚。则陷入之客气。扰动胸膈。而膻中呼吸之气。有所隔碍。故短促不伸也。膈间气不得舒。邪结于里。所以躁扰烦闷。而心中若有所懊 者然。此皆阳邪内陷。故心下因之而硬。遂为热入之结胸矣。以动数之脉。变而为迟。虽为中气已虚。然邪热结硬于胸中。则为实邪在里。当以大陷胸汤主之。若阳邪虽陷而不结于胸中。但头汗出者。以诸阳脉皆上至头。头为诸阳之会。阳邪独盛于上。故但头汗出也。诸阴脉皆至颈。从胸中而还。然阴液为阳气所蒸。乃得为汗。阴阳之脉络。

虽交互于周身。因阳邪在上。无以蒸腾。故余皆无汗。但剂颈而还也。热邪内陷。既不得汗泄。而小便不利。

则又不得随水液而下走。湿热郁蒸。故身必发黄也。发黄不立治法者。以有例在后也。此条虽动数变迟。

终属阳邪内陷。故以大陷胸汤攻之。热邪内陷。尚且动数变迟。岂阴痞反有热入同推之理乎。故曰纲领中难于并言。至条目中。始能悉言之也。喻氏谓动数变迟三十六字。形容结胸之状殆尽。叹其为化工之笔。宜哉。

大陷胸汤方大黄(六两) 芒硝(半升,升法见小柴胡汤下) 甘遂(一钱)汉之六两。即宋之一两六钱二分。李时珍云。古之一升。今之二合半。约即今之一瓯也。每服一瓯。约大黄五钱外。结胸恶症。理亦宜然。未为太过。况快利止后服乎。

上三味。以水六升。先煮大黄取三升。去滓。内芒硝煮一两沸。内甘遂末。温服一升。得快利。止后服。

陷胸者。谓能治热邪陷入胸中而名之也。邪陷胸膈。犹大敌入寇。绝我津梁。据我要害。饷道不通。

樵苏不爨。坚壁固垒。非勇敢之将。锋锐之兵。不能破也。故用苦寒涌泄之将为君。咸寒软坚之副为佐。然邪结胸中。

胃气不行。津液不流。水饮并结。故又以逐水利痰之奇兵为使。鼎足之形已定。犄角之势已成。然后建大将旗鼓。

水陆并进。而成冲锋陷阵之功。岂不伟哉。然苟非热入胃实之证。如阴痞之属。则当以德化绥徕。威镇摄服而已。

未可穷兵黩武。涂炭生民也。其有表证而脉浮者。尤所禁忌。用者审之。

辨误 仲景为伤寒立法之祖。虽后贤继起。鲜有不读其书而师其训者矣。故凡读之者。各有议论。

虽或未能尽其典要。而亦各鸣其所得。或者或否。皆不敢逾越其轨度。然未有如丹溪朱氏之不善读书者也。

如此条之痛斥仲景曰。按太阳病。在表未曾解。在表而攻里。可谓虚矣。而况所得之脉。皆浮而动数乎。

今得误下。动数变迟矣。而又曰胃中空虚。又曰短气躁烦。虚之甚矣。借曰阳气内陷。心下因硬。而可迅攻之乎。岂大陷胸之力。缓于承气。况已下者不可再下。宁不畏其虚乎。上文曰结胸脉浮大者不可下。

下者死。又曰结胸证悉具。烦躁者死。今曰脉浮。又曰烦躁。大陷胸果可用乎。彼阳病实。下后若胃中空虚。

客气动膈。心中懊 者。栀子豉汤吐胸中之邪。况太阳失下后。明有虚证乎。如此议论。岂非痛贬仲景叙证之差。用药之误乎。岂知仲景原因脉浮而动数。头痛发热。盗汗恶寒之表症未解。为不可攻下。故曰反下。

至误下之后。胃中真阳已虚。所以动数之脉。已变而为迟矣。变迟之后。阳邪已陷。岂尚有浮脉耶。仲景所谓浮而动数者。盖未下之前。邪气在表之脉也。丹溪不晓此义。此不善读之一也。又以动数变迟为虚。不知正气既虚。热邪已陷。正虚邪实而膈内拒痛矣。丹溪又不知此义。其不善读者二也。又以胃中空虚为虚。不知仲景之曰空虚。盖以胃中真阳虚损为言。非水谷邪气尽空也。所以下文即有客气动膈四字。因胃气虚。故客气得以入膈而变动。此亦正虚邪实也。岂可竟作虚论耶。丹溪又不知此。其不善读者三也。又以短气躁烦为虚甚。不知邪结胸膈。气道阻塞。且热邪内郁。故短气躁烦而心中懊 也。丹溪又昧其旨。此不善读之四也。又云借曰阳气内陷。心下因硬。而可迅攻之乎。岂大陷胸之力。缓于承气。况已下者不可再下。

宁不畏其虚乎。王肯堂论大陷胸汤云。伤寒错恶。结胸为甚。此非不能通利。须其迅速。方能分解结邪。丹溪识见。

又不至此。其不善读者五也。又云上文曰结胸脉浮大者不可下。下者死。仲景于未结胸之脉浮动数者。已云不可下。恐误下成结胸也。至若既成结胸而尚往来寒热者。已不用大陷胸。而用大柴胡汤表里两解之法矣。况已结胸而脉尚浮大。则在表之邪。

不可限量。故曰不可下。且此条动数变迟之后。并无浮脉再见。岂可引此以责仲景乎。此不善读之六也。

又曰结胸证悉具。烦躁者死。今脉浮。又曰烦躁。大陷胸果可用乎。不知仲景之所谓悉具者。言结胸所犯之脉证。无所不备也。此一节非真有此证。乃仲景设言以训后世之文。故铺叙自表入里。所以致成结胸之故。

及描写邪气陷入而成结胸之状。历历如绘。直至结胸已成。然后云以大陷胸汤主之。若如此以渐而入者。

即谓结胸症悉具。则下文结胸热实。脉沉而紧心下痛。按之石硬者。当如何耶。况尚有舌上燥而渴。日晡潮热。从心下至少腹。硬满而痛不可近者。又如何耶。且所谓短气躁烦。心中懊 。胸犹未结也。至阳气内陷。

心下因硬。则为结胸矣。所谓躁烦者。热邪初入。不得发越而躁烦。非已成硬结。胃气将绝之烦躁可比。烦躁躁烦。义自不同。丹溪又不能辨。此不善读之七也。又言彼阳病实。下后若胃中空虚。客气动膈。心中懊 。

以栀子豉汤吐胸中之邪。况太阳失下后。明有虚证乎。此段乃仲景论中阳明条下。脉浮而紧。咽燥口苦。

腹满而喘。不恶寒反恶热之证也。非脉浮而动数。发热汗出。反恶寒。太阳表证未解之可比也。且阳明条下。

原云若下之。则胃中空虚。客气动膈。心中懊 。舌上有苔而犹未结胸也。故以栀子豉汤涌其未结之邪耳。

此条乃太阳脉浮动数之表邪。因误下而动数变迟。遂致膈内拒痛。胃中空虚。客气动膈。短气躁烦。心中懊 。

然必阳气内陷。心下固硬而为结胸。方用大陷胸汤攻之。若热邪未陷。心下不硬。则犹未成结胸。不过胃中空虚。客气动膈。心中懊 。初入胸中之邪而已。岂有不用栀子豉汤以吐其未结之邪乎。若犹未信。但观阳明篇中有云。

阳明病下之。其外有热。手足温。不结胸。心中懊 。饥不能食。但头汗出者。栀子豉汤主之。非若心中懊 而犹未结胸者之明证耶。今阳气已陷。心下已硬。结胸已成。岂可亦以栀子豉汤吐之。丹溪读其书而不达其意。

昧其义而妄毁之。是诚何心哉。呜呼。斯道之晦。斯民之厄也。能无辨乎。所以张介宾类经求正录云。刘朱之言不息。

则轩岐之泽不彰。信乎斯言之不谬也夫。

太阳病。重发汗而复下之。不大便五六日。舌上燥而渴。日晡所小有潮热。从心下至少腹。硬满而痛不可近者。大陷胸汤主之。

此太阳入阳明之结胸也。病本太阳中风。当以桂枝汤汗解。使 微似汗可也。乃重发其汗。使如水流漓。则病必不除。而复早下之。邪热遂乘虚而陷入阳明矣。因汗下两竭其津液。邪入胃中而燥热。故五六日不大便。而舌上燥渴也。日晡。未申之时也。所者。即书云多历年所之所也。不大便。舌上燥渴。日晡潮热。皆阳明证也。潮热而曰小有。

则未离太阳而已入阳明矣。故不似全入阳明之甚也。邪在太阳而陷入。则结于胸。邪入阳明而归里。则实于胃。此本太阳病。因汗下之误。邪从太阳误入阳明。故从心上至少腹。无少空隙。皆硬满而痛。至于手不可近也。前条但结胸而硬痛者。尚以大陷胸汤主之。况兼阳明胃实者乎。故亦以大陷胸汤主之。

结胸者项亦强。如柔 状。下之则和。宜大陷胸丸。

结胸本太阳陷入而成。然犹在上焦阳位而未深入阳明也。项强。亦太阳表症也。 。即痉也。仲景之论 病。其总证曰。病身热足寒。颈项强急。恶寒。时头热面赤。目脉赤。独头动摇。卒口噤。背反张者。 病也。其分条曰。太阳病。

发热无汗。反恶寒者。名曰刚 。又曰。太阳病。发热汗出而不恶寒者。名曰柔 。其不言项强者。总证中已叙之矣。不必重复也。大约无论 病之刚柔。皆身热项强。但以恶寒无汗者。乃寒伤营之 。以寒主劲急故也。汗出而不恶寒者。乃风伤卫之 。以阳邪性缓故也。此以结胸证而云项亦强者。所以证其邪未离乎太阳之表。未可攻也。曰如柔 状。所以状结胸之汗出不恶寒者也。以结胸而状如柔 之汗出不恶寒。其无表证而宜下可知。故曰下之则和。既无表证。又不言热实硬痛。则势非甚剧也。故不须以大陷胸汤之 剂攻之。而更立大陷胸丸治之足矣。

辨误 方注取成氏邪结胸中。心下紧实。能仰而不能俯之说。谓邪结硬于胸。俯则碍而不利。势必常昂。有反张之疑似。病已至剧。喻氏复兼取两说云。结胸而至项强。症愈笃矣。胸间邪结紧实。项势常昂。有似柔 之状。借此以验胸邪十分紧迫耳。皆失仲景本意。岂知以柔 之汗出不恶寒。以证表邪既解。为结胸之较轻者哉。若犹未以为然。

试观大陷胸汤之大黄六两。芒硝半升。不过二次温服。而大陷胸丸虽大黄半斤。葶苈芒硝杏仁各半升。而究竟所用者。止服如弹丸之一枚而已。其大小之制。为何如哉。

大陷胸丸大黄(半斤) 葶苈 芒硝 杏仁(各半升熬黑)上四味。捣筛二味。内杏仁芒硝。合研如脂。和散取如弹丸一枚。别捣甘遂末一钱匕。白蜜二合。水二升。

煮取一升。温顿服之。一宿乃下。如不下更服。取下为效。禁如药法。

大黄芒硝甘遂。即前大陷胸汤之意。白蜜二合。亦即十枣汤中之大枣十枚也。增入葶苈杏仁者。盖以胸为肺之所处。膻中为气之海。上通于肺而为呼吸。邪结胸膈。硬满而痛。气道阻塞。则有少气躁烦。水结胸胁之害。故用葶苈甘遂以逐水泻肺。杏仁以利肺下气也。所用不过一弹丸。剂虽大而用实小也。和之以白蜜。药虽峻而佐则缓也。大陷胸汤之制。六师并出也。大陷胸丸之法。分锐攻略也。陷胸汤。一人独用之剂也。陷胸丸。众病分用之药也。其大小分合之迥异。步伐止齐之不同。奈何方注以为白蜜甘润。导滞最良。名虽曰丸。犹之散耳。较之于汤。力有加焉。虽喻氏谓白蜜留恋润导。下行其缓。斯得一宿乃下之旨矣。岂如承气陷胸汤之人行十里二十里之迅速哉。

伤寒六七日。结胸热实。脉沉紧。心下痛。按之石硬者。大陷胸汤主之。

历来注家。皆以中风误下而成者为结胸。伤寒误下而成者为痞。此千载未悟之惑也。仲景原云发于阳发于阴而反下之。并未言中风伤寒而反下之也。前条皆中风之结胸。此条以伤寒而亦成结胸。则知非独中风误下而成也。

说见首章注中。然此条并未误下而亦结胸者。盖以邪在太阳。稽久失治而致变者也。脉沉紧者。关脉沉紧也。或曰。

此但以伤寒二字冠之。何以知其邪在太阳乎。曰。以热实二字推之。即可知也。又以大陷胸汤之咸寒苦泄而知之也。何以知其为失治乎。曰。以六七日言之。乃行其经尽之期也。又不言及汗下。是以知其为失治也。何以知沉紧为关脉乎。曰。脏结条云。按之痛。寸脉浮。关脉沉。名曰结胸也。曰。沉则然矣。紧脉何以言之。曰。浮紧则为寒邪在表。沉紧则为寒邪深入也。盖言以寒伤营之证。头痛发热。身疼腰痛。恶风无汗者而经久不治。至热邪自陷。硬结于胸中。则热邪内实于里矣。而脉见沉紧。足见邪结深固。所以心下不按自痛。及按之则石硬也。邪气坚结如此。非大陷胸汤何以破其坚结乎。

伤寒十余日。热结在里。复往来寒热者。与大柴胡汤。但结胸无大热者。此为水结在胸胁也。但头微汗出者。大陷胸汤主之。

此亦太阳失治之结胸也。言寒伤营证而不以麻黄汤汗解。至十日之久。其邪虽未尽入。而郁热之邪。

同类推荐
  • 武安县志

    武安县志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见如元谧禅师语录

    见如元谧禅师语录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疡科纲要

    疡科纲要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慈幼新书

    慈幼新书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大宝积经

    大宝积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热门推荐
  • 贵族校草拽拽未婚妻

    贵族校草拽拽未婚妻

    她的人生莫名其妙地发生改变,从平凡的普通高中生到不平凡的顶级学院。平平淡淡活了十几年,竟突然被告知她有未婚夫,还是学院里最拽的那个冰山恶魔!片段一:“不要忘了你现在是我未婚妻,”他冰冷漂亮的眸子里是一片骇人的怒气,将她困在双臂之中,反复地吮吸着她的唇,透着怒气的狠狠捻转,却感受到了意外的甜美和温软。他很生气,最生气的是,他竟然会控制不住自己,竟然会在意这个根本不该和他有交集的女生。片段二:南风洛紧蹙眉头,漂亮的眸子里再也不能平静淡漠,他紧紧地箍住冉筱优不安分的双手,伴随着微微急促的呼吸声和强烈的眼神,他几乎是咬牙切齿地制止道:“冉筱优,你要是再动一下,我可就不能保证我会不会做出什么事了。”
  • 太公阴谋

    太公阴谋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情到浓时

    情到浓时

    谁的青春,不腐朽?亲眼目睹男友劈腿老女人,我把自己送给了叶寒声。他曾经警告我:“沈惑,我是买家,你是卖家,我们之间只存在交易。”但我坏了游戏规则。为了爱他,我宁可折损一切!可他不爱我。我用最好的青春年华,换来了一场爱恨纠缠的梦!有人拼命把我从梦里救出去。但我自甘堕落,一次又一次深陷其中,直至最后无法自拔!当我从梦中醒来时,却发现遍体鳞伤的不止是我一人......
  • 佛说咒时气病经

    佛说咒时气病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鸾枝

    鸾枝

    现代女屌丝一朝穿越成古代白富美没有金手指谢璇只想安安分分当只米虫可是事情发展越来越不对劲她可不想当什么红颜祸水更对乱世妖姬没兴趣啊喂!自私如她被迫担负谢璇很无奈谁能与她比肩不负年华不负初心?(新书《锦若安年》已发,欢迎养肥!)
  • 穿越异界极品大小姐

    穿越异界极品大小姐

    沐风是隐藏在地球的修真者,好不容易修练到大乘,却在飞升仙界时,惨死于天劫之下。醒来后,沐风大惊之色,他居然变成了女人……
  • 绝恋:寻爱大清(完)

    绝恋:寻爱大清(完)

    一场纠缠多年的梦魇,一个扑朔迷离的背影。翻飞挺落叶初开,怅怏难禁独倚栏。两地西风人梦隔,一天凉雨雁声寒。林珞的脑子里又浮现出这首诗。它一年四季,拂晓黄昏,时时在耳边萦绕,落叶,孤雁,西风,断肠人,似有人在痛彻心扉地吟咏。她究竟是为了谁回到大清盛世,与满清皇室,封建君王有了千丝万缕的联系?梦里叶落,魂归何处?谢谢关注此文——不一样的清穿。本文多处参考历史文献,基本遵循史实,将历史上刻薄严酷的雍正皇帝和九王夺嫡的历史再做新说。也许是老故事,也许是旧人物,但作者希冀在漫漫历史长河中掬起一朵浪漫柔情之花,于血雨腥风中寻找属于自己的感动!如果也曾将你感动,陌陌不胜欣慰!文中所列雍正诗词均选自《悦心集》,乃雍正亲作,所举部分雍正生活趣事也源自《清世宗实录》和《雍正朝起居录》。至于文中作者自填的诗词可能颇为幼稚,浊眼之处还望见谅!本文入围言情大赛第七季,如果大大们还喜欢本文,陌陌诚惶诚恐请大大们投一票,至于投票方式,陌陌也不是很清楚。好像简介下有个推荐投票,点击即可,也有短信投票的方式吧?听说能送红袖币~~~~~!陌陌新文《爱在咫尺,你在天涯》http://m.wkkk.net/a/59630/情妇系列《一半疼痛,一半美丽》http://m.wkkk.net/a/88945/《白玛传说》http://m.wkkk.net/a/90234/希望得到大家的支持!友情链接http://m.wkkk.net/a/61752/《爱在穿越后》文/阡上菊http://m.wkkk.net/a/61228/《我的"美男"王妃》文/julia62750http://m.wkkk.net/a/68130/《寻觅野蛮皇妃》文/恋花伯爵http://m.wkkk.net/a/64661/《谁言霉女心,抱得美男归》文/julia62750http://m.wkkk.net/a/67841/?z=5s8ssy8ovcb68d61《过往流年》文/气岸遥凌豪士前http://m.wkkk.net/a/65034/《太后十八岁》文/香薇
  • 红楼别梦

    红楼别梦

    对喽,大家看这书的时候,前面五篇是长诗形式的。如果不想看,就从(太虚幻境,缘起——修改后的样子)看起就可以了,是从开始写的,这一章节就是一个开头,不用担心和前面连接不上。又一个红楼故事,本来不想再写红楼故事了,另一个小说已经开工动笔了,这个别梦本来是用长诗写的,可是看的人实在是太少,若是不写了,有舍不得这个已经在脑海形成中的故事,于是,改为普通的白话小说了。这是一个黛玉宝钗宝玉从小时候就开始的故事,没有太多的勾心斗角,只是感情上的纠葛,至于金玉良缘和木石前盟,到底哪一个占了上风,那就请大家看故事了。因为这是由长诗改的,所以没有存稿的,每天都需要边写边更新的,所以心急的朋友还是不要心急吧,慢慢地看下去哦。虽然舍不得长诗这种形式,不过还是忍痛割爱吧,希望大家喜欢这个故事。推荐自己的新作《问君惜妾否》推荐自己的新作:《红楼梦断之大漠潇湘》推荐一下自己的旧作:《红楼梦中梦之瑕不掩玉》《新续红楼》推荐朋友的作品http://m.wkkk.net/info/254843《破脸皇妃》推荐朋友的作品《贪吃肥妻》推荐好友玉人何处的作品《红楼之玉落谁家》
  • 丛林之书(全集)

    丛林之书(全集)

    讲述印度樵夫的儿子莫格里还是婴儿的时候误入丛林,被母狼收养,成为狼群中的一员。小说讲述了莫格里从婴儿到长大的经历,以少年莫格里为中心,创造了狼妈妈、狼兄弟、黑豹、老熊等性格鲜明的形象。莫格里最终成长为一个勇敢而机智的丛林少年,他掌握了丛林中的兽民必须遵守的丛林法律,成为丛林之王。
  • 梦中的石头

    梦中的石头

    成智惊醒的时候,惊奇地发现母亲手上、头上、腋下所有的输液设备都已抽掉,凌乱不堪,母亲的左手居然放在他熟睡的头上。母亲停止了呼吸,走了。医生闻讯赶来,质问为什么患者的输液设备被人全部拔掉,是谁干的。成智恍若梦中,说我做了好长好长的梦,好像是我拔的,可是——也许是吧。医生严厉地盯着成智反复强调说,这种责任我们负不起,一定要查清楚!一家子半夜都赶来了,静静地立在母亲床头。过了许久,成礼说,是老妈子用尽生命的最后一丝力气,送走了自己,老人家体谅我们不孝子孙,功德圆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