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756400000003

第3章

尔时曼殊尸利童真复白佛言。世尊。我欲说鸡罗句。佛言。曼殊尸利。汝可辩说。曼殊尸利言。世尊。诸众生得到菩提。是鸡罗句。佛言。曼殊尸利。何因是鸡罗句。曼殊尸利言。诸法不到不普到。不顺到已离到。非证时非不证时。过智离到故。彼是此鸡罗句。世尊。诸众生得到遍智。是鸡罗句。佛言。曼殊尸利。何因诸众生得到遍智。是鸡罗句。曼殊尸利言。世尊。诸种诸处无诸众生。顺到遍智自性故。名得到遍智。世尊。其遍智者。无有得到相应现住。何以故。世尊。众生自性即遍智故。彼是此鸡罗句。世尊。诸众生具足遍智。是鸡罗句。佛言。曼殊尸利。何因是鸡罗句。曼殊尸利言。世尊。诸法无自离自。无自性等顺至于如。遍智本性一性相故。彼是此鸡罗句。世尊。诸众生无量具足是鸡罗句。佛言。曼殊尸利。何因是鸡罗句。曼殊尸利言。世尊。诸众生过算离数。若如是知彼不可量。如虚空量故。彼是此鸡罗句。世尊。诸众生菩提场是鸡罗句。佛言。曼殊尸利。何因是鸡罗句。曼殊尸利言。世尊。菩提场者是何句义。佛言。曼殊尸利。菩提场者诸法寂静场。诸法无生场。诸法无所有场。诸法不可取场。诸法无自性场。曼殊尸利。此是菩提场句义。曼殊尸利言。世尊。诸众生不常入此场耶。佛言。如是如是。曼殊尸利。曼殊尸利言。世尊。以此因缘。诸众生菩提场是鸡罗句。世尊。诸众生得忍是鸡罗句。佛言。曼殊尸利。何因是鸡罗句。曼殊尸利言。世尊。诸众生是无尽法无灭法不生法。名相已离顺入平等忍故。彼是此鸡罗句。世尊。诸众生无著辩是鸡罗句。佛言。曼殊尸利。何因是鸡罗句。曼殊尸利言。世尊。若诸众生有如是辩。彼于十方皆无所有。无著无障平等顺到。世尊。诸辩已离。自相不住故彼无所著。世尊。以此因缘彼是此鸡罗句。世尊。诸众生得陀罗尼。是鸡罗句。佛言。曼殊尸利。何因是鸡罗句。曼殊尸利言。世尊。诸众生想持。诸众生色声香味触等。不实颠倒分别取相故。彼是此鸡罗句。世尊。诸众生慈心是鸡罗句。佛言。曼殊尸利。何因是鸡罗句。曼殊尸利言。世尊。诸众生非众生本性不嗔。于嗔与慈而不分别。平等得到故。彼是此鸡罗句。世尊。诸众生大悲具足。是鸡罗句。佛言。曼殊尸利。何因是鸡罗句。曼殊尸利言。世尊。诸众生本性无作及无作者。如来平等不过大悲。自性具足故。彼是此鸡罗句。世尊。诸众生得三摩地。是鸡罗句。佛言。曼殊尸利。何因是鸡罗句。曼殊尸利言。世尊。诸众生本性入定。无散乱无略摄无异缘。本性不生毕竟入定。攀缘离故。世尊。若诸众生因于攀缘而有识知。彼攀缘中则无有识。何以故。世尊。其攀缘识念念速灭故。彼是此鸡罗句。佛言。曼殊尸利。诸众生不种种分别思觉耶。曼殊尸利言。诸思觉何处住。佛言。于中住虚空界。曼殊尸利言。世尊。虚空界有散乱耶。佛言。曼殊尸利。虚空界无散乱。曼殊尸利言。世尊。诸众生不行虚空界耶。佛言。如是曼殊尸利。曼殊尸利言。世尊。若虚空界如彼诸众生如。若诸众生如彼虚空界如。然世尊诸众生如虚空界如。此无有二。无二相故。彼是此鸡罗句。世尊。诸佛贪欲具足是鸡罗句。佛言。曼殊尸利。何因是鸡罗句。曼殊尸利言。世尊。诸佛顺入贪欲平等。无染离染舍离诤竞。不过贪欲平等顺觉。贪欲自性故。世尊。贪欲即是菩提。何以故。世尊。顺觉贪欲自性说名菩提故。彼是此鸡罗句。世尊。诸佛嗔恶具足是鸡罗句。佛言。曼殊尸利。何因是鸡罗句。曼殊尸利言。世尊。佛说诸有为行过恶者。诸佛安住嗔恶平等。顺觉嗔恶自性故。说名嗔恶具足。彼是此鸡罗句。世尊。诸佛愚痴具足是鸡罗句。佛言。曼殊尸利。何因是鸡罗句。曼殊尸利言。世尊。诸佛能脱愚痴诸名诸着。安住愚痴平等。顺觉愚痴自性故。彼是此鸡罗句。世尊。诸佛身见具足是鸡罗句。佛言。曼殊尸利。何因是鸡罗句。曼殊尸利言。世尊。诸佛安住身见。于诸法中不入不出亦不入出。毕竟安住无住相故。顺觉身见不生不出。无自性故。彼是此鸡罗句。世尊。诸佛邪见具足是鸡罗句。佛言。曼殊尸利。何因是鸡罗句。曼殊尸利言。世尊。诸佛示现有为是邪。示现不实。示现离如。示现有为是空无虚妄法。顺觉邪见自性相故。彼是此鸡罗句。世尊。诸佛住颠倒得菩提。世尊。诸佛住诸盖。住五欲。住欲住嗔住痴。得菩提。是鸡罗句。佛言。曼殊尸利。何因是鸡罗句。曼殊尸利言。世尊。住处者即无住处句。佛言。曼殊尸利。无住处者是何句义。曼殊尸利言。世尊。无住处者难住及以动震。即是凡夫小儿。又诸佛善住欲平等故。嗔平等故。痴平等故。五欲平等故。诸盖平等故。颠倒平等故。彼住欲自性处。如是证觉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彼住嗔痴五欲功德。诸盖颠倒自性处。如是证觉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是故诸佛住颠倒盖五欲三毒。证觉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是鸡罗句。如是语已。佛告曼殊尸利童真言。曼殊尸利。若复有人。问汝如来应正遍知。诸不善法断诸善法具足。如是问时。汝何发遣。曼殊尸利言。世尊。若复有人如是问我。如来应正遍知。诸不善法断。诸善法具足。世尊。彼如是问时我作如是说。汝先亲近善友勤作方便相应。莫一法合亦莫作离。莫取莫放。莫攀缘。莫不攀缘。莫依莫住。莫弃莫掌。莫聚莫求莫愿莫见。一法为胜。若小若最胜。彼后当知如来境界。不思境界。离境界。断境界法。佛言。曼殊尸利。汝作如是解说。是何发遣。曼殊尸利言。世尊。我作如是解说。无有一法可发遣者。世尊。佛坐菩提场已有法若生若灭可见不。佛言。不然曼殊尸利。曼殊尸利言。世尊。若法无生无灭。彼有善法具足不善法具足耶。佛言。不然曼殊尸利。曼殊尸利言。世尊。若法不生不出。彼无善法具足不善法具足。彼何所知。何所断。何所修。何所证。何所见道。尔时上虚空中十千天子。闻此佛及曼殊尸利童真说已。即散忧波罗花。拨陀摩华。拘目陀华。奔荼梨迦华。曼陀罗华。摩诃曼陀罗华。礼佛及曼殊尸利童真足已。如是说言。世尊。无著尸利。此谓曼殊尸利。世尊。无二尸利。此谓曼殊尸利。世尊。无有尸利。此谓曼殊尸利。世尊。无余尸利此谓曼殊尸利。世尊。如尸利。实际尸利。法界尸利。胜尸利。最胜尸利。无上尸利。无上上尸利。无等尸利。无等等尸利。世尊。此谓曼殊尸利童真。如是语已。曼殊尸利童真告彼天子言。止止天子。莫分别我。我不见一法若胜若劣若最胜若妙。又天子。汝若说言曼殊尸利者。我欲尸利彼是我曼殊尸利。我嗔尸利彼是我曼殊尸利。我痴尸利彼是我曼殊尸利。如是说者。名为正说。何以故。天子。我不过欲。不过嗔。不过痴。天子。诸凡夫小儿有行有到。诸菩萨无一处法中有行有到。天子言。曼殊尸利。诸菩萨不到佛法不行十地耶。曼殊尸利言。天子。于意云何。幻人心心数法行十地耶。天子言。曼殊尸利。如是幻人本无住处。何处于地复有行到。曼殊尸利言。如是天子。诸法喻幻彼无行践。无他处到。无用力行。无自主行。天子言。曼殊尸利。汝不当觉菩提耶。曼殊尸利言。天子。于意云何。凡夫小儿贪欲绕住。能坐菩提场具足遍智不。天子言。曼殊尸利。汝岂复贪欲绕住是凡夫小儿耶。曼殊尸利言。如是天子。我欲绕住。我嗔绕住。我痴绕住。我是外道。我是邪行。天子言。曼殊尸利。以何义意说如是言。我欲绕住。我嗔绕住。我痴绕住。我是外道。我是邪行。曼殊尸利言。天子。我所有绕住无有住处。于十方中无欲嗔痴。自性住处故。以无住处相应故。天子言。曼殊尸利汝云何是外道。曼殊尸利言。天子。我于外道无所行到。彼因缘故我是外道。天子言。曼殊尸利。汝云何是邪行。曼殊尸利言。天子。我知诸法是邪不实不如。但是分别。彼因缘故我是邪行。尔时十千天子。于曼殊尸利童真边。闻此说已。无生法中得忍。彼得忍已说如是言。世尊。若彼众生善此金刚句光明到耳者得胜利。何况闻已。信解为缘受持读诵。修习演说如所说行。世尊。彼于诸法中当得无著辩才。及得明照善说一相诸法。于佛法中相续不断。显示诸法皆是佛法。

尔时众中复有天子。名莲华游戏智通。来集会坐。尔时莲华游戏智通天子。而白佛言。世尊。宜说十种音声入智。于后世时五十岁中。菩萨闻如是等法已。不惊不怖不畏于诸法行。当知入行不疑不惑。如是语已。佛告莲花游戏智通天子言。止止天子。何须问如是处。此音声入门。初业菩萨不能知觉思惟称量共议。善家子。此法说时。亦不得于初业菩萨前说。何以故。说意难知故。天子。音声入门。菩萨如恒伽河沙等劫。若彼不如实言诃骂。彼于其中无嗔碍心。又复恒伽河沙等劫。若得净心好意供养尊重。诸乐因缘衣食卧床病缘药等诸事。彼于其中亦无顺爱心生。善家子。如阿罗汉漏尽。于诸顺爱住处法中。终不生爱。于诸嗔碍住处法中。亦不生憎。善家子。如是音声入门。菩萨于恒伽河沙等劫。若得供养诸乐因缘。彼于其中而无顺爱心生。于恒伽河沙等劫。若彼不如实言诃骂。彼于其中无嗔碍心。善家子。如是音声入门。菩萨于诸衰利毁誉称讥苦乐。无受无著。过于世法而住。犹如山王。如是语已。莲华游戏智通天子复白佛言。世尊。菩萨学时。复云何学音声入门。佛言。善家子。汝今何须问如是处。天子言。世尊。为说音声入智。于彼未来若有菩萨入于此忍。当作净想信想爱想。彼等闻此音声入智已。当觉自恶亦教余人。如是语已。佛告莲华游戏智通天子言。彼若然者。天子善听。正念善思。吾当为汝演说此义。莲华游戏智通天子对曰。如是我甚乐闻。佛言。天子。若有菩萨于欲声中生过罪想。离欲声中生赞利想。即不学佛法中。于嗔声中生过罪想。离嗔声中生赞利想。即不学佛法中。于痴声中生过罪想。离痴声中生赞利想。即不学佛法中。于少欲声顺爱。于多欲声背憎。即不学音声入门中。于知足声顺爱。于不知足声背憎。即不学音声入门中。于减省声顺爱。于不减省声背憎。即不学音声入门中。如是略说。当知于乐独声顺爱。于多人声背憎。于佛声顺爱。于外道声背憎。于梵行声顺爱。于非梵行声背憎。于毗那耶声顺爱。于非毗那耶声背憎。于清白声顺爱。于烦恼声背憎。于爱声顺爱。于非爱声背憎。即不学音声入门中。于果声顺爱。于凡夫声背憎。于乐声顺爱。于苦声背憎。于出世声顺爱。于世声背憎。即不学音声入门中。于出家声顺爱。于在家声背憎。即不学音声入门中。于施声顺爱。于悭声背憎而生碍想。即不学佛法中。于持戒声生赞利想。于破戒声背憎而生碍想。即不学佛法中。于忍声生赞利想。于嗔声生碍想。即不学佛法中。如是略说。于精进声生赞利想。于懈怠声生碍想。于定意声生赞利想。于乱声生碍想。于智声生赞利想。于无智声生碍想。即不学佛法中。于近声顺爱。于远声背憎。即不学音声入门中。于流转声生过罪想。于涅槃声生赞利想。即不学音声入门中。于此岸声背憎。于彼岸声顺爱。于村落声生过罪想。于阿兰拏声生赞利想。即不学音声入门中。于独行顺爱。于共行背憎。即不学佛法中。于比丘行顺爱。于在家行背憎。于威仪业顺爱。于非威仪业背憎。于净妙行顺爱。于非净妙行背憎。于戒行顺爱。于恶戒行背憎。于不杂行顺爱。于杂行背憎。于离贪欲行顺爱。于贪欲行背憎。于离嗔恶行顺爱。于嗔恶行背憎。于离愚痴行顺爱。于愚痴行背憎。于空行顺爱。于有见行背憎。于无相顺爱。于相背憎。于无愿顺爱。于愿背憎。于菩萨行顺爱。于声闻独觉行背憎。即不学佛法中。若讥菩萨过失则远菩提。亦取业障。若讥威仪则远菩提。亦取牢固业障。若有菩萨于菩萨边生卑小想。于己胜想则为自伤。亦取业障。如是菩萨。于他菩萨若教若诫。生教师想。然后教诫。菩萨若欲不舍菩提。于菩萨边莫生小想。善家子。菩萨如是。无有一处令善根断。如轻第二菩萨者。是故菩萨若欲护诸善根。欲清净诸业障。欲速于诸法中得无碍行。应当昼夜各作三时礼诸菩萨乘者富伽罗。

尔时曼殊尸利童真。复白佛言。世尊。如我解佛所说义。欲声佛声称量一等。嗔声佛声等。痴声佛声等。外道声佛声等。少欲声多欲声等。知足声不知足声等。减省声不减省声等。乐独声共众住声等。此岸声彼岸声等。远声近声等。流转声涅槃声等。村落声阿兰拏声等。施声悭声等。持戒声破戒声等。嗔恨声忍声等。精进声懈怠声等。乱声定意声等。无智声智声等。尔时莲华游戏智通天子。语曼殊尸利童真言。曼殊尸利。何因缘故称量一等。曼殊尸利言。天子。如是欲声。于汝意谓是何。天子言。曼殊尸利。如我意谓欲声如响。曼殊尸利言。天子。如是佛声。汝意复谓是何。天子言。曼殊尸利。如我意谓亦与响法不别。曼殊尸利言。此因缘故称量一等。

尔时佛告曼殊尸利童真言。曼殊尸利。汝于前世住初业地。未入如是法道。作何业障。汝今可说。若未来世所有假名菩萨。闻如是等业障恶已。当自守护。如是语已。曼殊尸利童真。复白佛言。世尊。彼闻如是等业障恶已。虽当忧怖而得净于业障。亦得诸法无碍。世尊。乃往过去无数劫。复过无数广不可量无量不可思。复过彼已。于彼时节有佛出世。名师子鼓音王如来应正遍知明行具足善逝世间解无上调御丈夫天人教师佛婆伽婆。彼如来寿量六十俱致那由多百千岁。说法调伏恒伽河沙等众生。亦以三乘成熟众生。彼世界名大光。于中若树若柱七宝所作。于彼树中有如是等声出。所谓空声。无相声。无愿声。无生声。无灭声。无所有声。无状貌声。常出如是等声。若声出时彼诸众生于法见证。彼时如来初集声闻有九十九俱致。彼皆阿罗汉。乃至以平等智善解脱心。第二集有九十六俱致比丘。第三集有九十三俱致比丘。第四集有九十俱致比丘。亦皆阿罗汉。乃至以平等智善解脱心。彼菩萨集亦如是数。彼皆无生法忍具足。善能出生种种法道。供养多百千俱致那由多佛。名称闻于百千俱致那由多佛土。度脱多百千俱致那由多众生。得无边门陀罗尼。出生百千俱致那由多三摩地。自余始业初乘发行菩萨摩诃萨。亦多无量无数。彼如来土功德庄严具足。若以言说终不能尽。彼如来灭后正法住九十九百千岁。彼诸树声皆不复出。世尊。彼时有菩萨比丘。名曰喜根。作说法者。世尊。彼喜根菩萨先行质直不分别威仪。不舍世间不碍世法。彼时众生诸根悉利。少闻即知有深信解。为彼众生不赞说少欲。不赞说知足减省乐独。亦不赞说不共众住。亦不示现发起精进。示现自身行于杂行。令彼众生摄取诸法。即欲自性摄取诸法。即嗔自性摄取诸法。即痴自性摄取诸法。而无障碍。彼以方便令彼摄取诸行一相。若彼众生彼以方便令摄取已。无有一处众生若行若威仪而有嗔碍。彼不嗔碍心已便得忍地。于如来教中。当得决定不坏深心。世尊。彼时复有菩萨比丘。名曰胜意。亦作说法者。世尊。胜意说法者。得四第耶那四无色入受行十二头多功德。世尊。胜意菩萨所调伏者。取他过恶。其智动摇。世尊。尔时胜意菩萨。于村落中为食而行。至喜根菩萨所乞之家。以不知故。彼于其中见舍主子。即至彼舍主子所。至已设如是座。坐已为彼舍主子。说少欲说知足。说减省。说共众住过恶。赞说乐独。赞说不共众住。仍于彼舍主子前。恶说喜根菩萨云。彼比丘者。乃令多人取于颠倒。彼比丘者。乃令多人取于邪见。其彼比丘是杂行者。取欲无碍。取嗔无碍。取痴无碍。取诸法无碍。彼舍主子利根得忍。语彼比丘言。大德意谓贪欲是何。比丘言。如我意谓欲是烦恼。舍主子言。大德贪欲为内为外。比丘言。贪欲非内非外。舍主子言。贪欲从何所来去至何所。复住何处。比丘言。贪欲无来无去亦无住处。舍主子言。大德。贪欲若非内外。非东方分。亦非南西北方上下四维。无有处住。亦非无住。彼之贪欲岂非无生。若无有生何有烦恼及以清净。尔时胜意比丘。嗔恚不喜从坐起去。说如是言。彼比丘者。乃令多人取不如实。以不学入音声故。于佛陀声则喜。于外道声则嗔。以不学入音声故。于梵行声则喜。于非梵行声则嗔。以不学入音声故。于清净声则喜。于染污声则嗔。以不学入音声故。于圣果声则喜。于凡夫声则嗔。以不学入音声故。于乐声则喜。于苦声则嗔。以不学入音声故。于出家声则喜。于在家声则嗔。以不学入音声故。于出世间声则喜。于世间声则嗔。以不学入音声故。于施声则生利想。于悭声则生碍想。以不学佛法中故。于持戒声则生利想。于破戒声则生碍想。于彼乞家出已还向阿兰拏处。至住处已。令余比丘亦如是取。即于众中见喜根菩萨已。说如是言。此比丘者乃令多人取于颠倒。此比丘者。乃令多人取于邪见。其此比丘是杂行者。取欲无碍。如是亦取嗔痴无碍。及取诸法无碍。喜根菩萨作如是念。今此比丘必作业障。我须为说如是深言。乃至令作修助菩提法因。尔时喜根菩萨。欲令众信。即于诸比丘僧前。说此伽陀。

贪欲说涅槃 恚痴亦如是

于中道当觉 佛菩提不思

若分别贪欲 及诸恚痴等

远彼佛菩提 譬如天与地

若不破坏欲嗔已 入于痴者见菩提

彼即近于胜菩提 当得于忍亦不久

贪欲菩提二非二 一入平等与相应

若不如是随顺觉 彼佛菩提远复远

贪欲不生亦不灭 未曾作恼染于心

若有我想有得见 为彼贪欲泥犁入

所有欲法即佛法 所有佛法即欲法

此二一字而无相 如是知者为导师

若分别戒破戒已 以戒自高而醉逸

彼不生天况菩提 但自安住有得见

若于烦恼分别已 常好依倚嗔见中

此道非是胜菩提 若念彼则凡夫缚

若住兰拏分别已 高贵自我而欺他

彼无菩提无佛法 但自安住兰拏见

兰拏法中既不见 于村落中作威仪

天修罗中彼是贼 何有菩提及佛法

若分别我当作佛 彼凡无智力所牵

所有佛法如虚空 于中无取亦无舍

见行菩提本不二 名字数音说为人

若不入于此法中 彼佛菩提远复远

若求菩提无菩提 若见菩提远菩提

不此教中至灭度 分别此法无有实

若佛法中生羡乐 彼则远此佛菩提

无实法中既生羡 则当复受于苦恼

若以供养异不供 供养法中则聚着

若知此界同平等 彼当作佛人中尊

若不于佛及佛法 诸种诸处未曾见

彼于诸法则不染 觉菩提已破摩罗

若欲度脱诸众生 彼众生界未曾念

诸法犹如涅槃等 彼若见是作人尊

若说外道是恶意 若说诸佛人胜者

于此二中无差别 如是知者作导师

若觉菩提无所觉 若如是知无所知

佛与非佛不等佛 此不分别人中上

佛于菩提未曾觉 众生未曾有脱者

凡夫分别无有法 彼远复远佛法中

若有为法非有为 彼所有数未曾有

若无有数算亦无 此诸方便不说二

若无众生无成就 不见佛法是实有

如佛亦如诸众生 如是知者触菩提

若欲当觉胜菩提 于彼欲法莫分别

所有欲法自性相 彼即佛德不可思

若佛法中未曾发 于佛菩提不生心

无异菩提无异心 如是知者作导师

以菩提心凡自高 若分别念我作佛

彼无菩提无佛法 则舍此法自性印

若念众生我欲脱 愚痴着彼众生想

说众生者无众生 菩提不于众生住

若见众生如是怖 彼则无边恐怖生

诸众生言如山响 如是知者人中上

若见众生毕竟脱 常无贪欲嗔痴等

众生寂静常大寂 如是知者作导师

贪欲非内亦非外 欲于诸方无依倚

无实诸法分别已 如是我想凡所迷

如响如幻如焰等 如石女儿亦如梦

如诸烦恼不可见 凡夫转行由无知

若求烦恼彼有恼 正念选择莫懈怠

不分别道及烦恼 触无分别菩提地

若空法中凡夫畏 于佛法中彼当远

若空法中无有疑 最胜菩提彼当得

若以言说分别境 言说及义不可思

染著名称及利报 自谓念道无疑惑

不以著名念所说 而见兰拏有所住

少欲知足分别已 复为贪欲力所牵

若人避于欲法走 彼于欲法不可脱

若能顺觉欲法实 彼则见法饮乃离

守护禁戒虽长夜 出生定意无边劫

此佛教中彼不脱 以不觉此真实际

若觉此法无所有 于诸法中彼无著

不以分别戒破戒 而脱凡夫有见境

若见持戒常无戒 若觉戒义破戒法

彼于破戒不可得 彼觉戒行相如是

法王所有不思法 俱致方便化众生

以一方便令其入 此菩提中寂无漏

凡夫堕于大堕中 说胜法所闻法已

无作无物无有相 一道方便自性空

虽在胜家喜欲乐 而闻法已不惊怖

不于此教出家已 头多自高有见得

所有十方佛世尊 住世作利大仙主

皆知诸法如空已 法无起作触菩提

无知而有净相想 闻此实法有惊怖

彼俱致劫受多苦 常受苦分无有间

说此伽陀时。三十千天子等。无生法中得忍。十八千比丘以不受故。诸漏心皆解脱。即时地裂。胜意菩萨死堕大啼叫泥犁耶中。彼业障故。于百千俱致劫大泥犁耶中。受诸极重苦毒。受已于七十百千生中。常得诽谤。于多百千俱致劫中。不闻如来应正遍知名字。彼后值遇如来。于彼教中出家而不喜乐。六十百千生中出家已。反戒入俗。以彼残业障故。于多百千生中闇钝而行。于彼时节名喜根比丘菩萨摩诃萨说法者。今已证觉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现住说法。在东方分。过百千俱致佛土。于宝画世界中。名密无垢蔽日光福德威炽王如来应正遍知。现住说法。于彼时节名胜意比丘说法者。即我彼时作说法者名胜意比丘。世尊。我受如是苦恼。如是住时。以未入此法道故。受如是苦。于无苦中分别苦颠倒苦。是故若发菩萨乘者。若发独觉乘者。若发声闻乘者。不用如是业障者。不用如是苦者。于诸种法不应毁弃。于彼正法亦不应毁弃。亦不应一处而作嗔碍。

尔时佛告曼殊尸利童真言。曼殊尸利。彼时汝因闻彼伽陀。有何胜作。曼殊尸利言。世尊。我因闻彼伽陀。从彼业障而起。处处驰走遍流转已。于诸处中得甚深忍得决定忍善说深法。佛言。曼殊尸利。是谁神力忆念如是久远所作业障。曼殊尸利言。世尊。所有菩萨。若思若念若随顺念。彼皆如来神力。何以故。世尊。如是诸法皆是如来本性。佛言。若得如来十力与闻此者称量一等。若于无生法中得忍。与闻此者称量一等。曼殊尸利言。世尊。如我解佛所说义。闻此法本果不可思。佛言。如是如是。曼殊尸利。如汝所说闻此法本果不可思。但如来不记说。何以故。彼不勤修非善丈夫。若闻此已当不信解。曼殊尸利。此是诸法入门。尔时曼殊尸利童真。及慈氏菩萨摩诃萨。复白佛言。世尊。当住持此法本。令末后世后五百岁法转之时。广至多人手中。不使摩罗及摩罗身天得入其便。尔时世尊。为住持此法本故。左右观视如是无间世尊观已。彼时十方恒伽河沙等佛土六种振动。于彼时中。世尊。则为已住持此法本。自余诸佛世尊。于恒伽河沙等世界中。亦住持此法本。说此法本时。乃至十方恒伽河沙倍多。于彼众生无生法中得忍。彼复倍多于法证见。何况复言住声闻乘独觉地无学地。尔时命者阿难陀。而白佛言。世尊。云何名此法本。我云何持。佛言。阿难陀。此法本名说诸法不转。此名当持。佛说此时。曼殊尸利童真欢喜。慈氏菩萨摩诃萨。师子游步菩萨摩诃萨。莲华游戏智通天子。及余天子并彼大菩萨众。诸天人犍闼婆阿修罗等。闻佛所说皆大欢喜。

同类推荐
  • The Fitz-Boodle Papers

    The Fitz-Boodle Papers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梦幻居画学简明

    梦幻居画学简明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大乘广百论释论

    大乘广百论释论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白石道人诗说

    白石道人诗说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录外经等目录

    录外经等目录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热门推荐
  • 风之叹息

    风之叹息

    千古传承,三族纷争,乱世硝烟的背后谁是推动一切的魁首?正义之盾,魔界皇子,血族元老,亘古不变的战乱将在这个时代被终结!
  • 葬天刃

    葬天刃

    来自于少年苏无咎可能一辈子也触及不到的世界的两个人和一块神秘碎片,让他经历了一场家破人亡,从此整日浑浑噩噩的他告别了锦衣玉食的少爷生活,开始了一场漫长而孤独的复仇之旅。在复仇的路上,他经历了以前从未经历的世界,也认识了以前绝不会有交集的人物,而修行界也在它面前慢慢揭开了面纱,他慢慢发现,自己的仇恨,居然牵涉甚大……PS:书友群865743528,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加进来随便聊聊。
  • 山菊淡淡

    山菊淡淡

    收集了作者自20世纪80年代迄今发表在报刊上的短篇小说、散文、杂谈、诗歌以及一部分政论文章,内容丰富,体裁多样,大致上勾勒出作家在繁忙的行政事务之余,秉烛夜读、伏案创作的生命风景。然而,当我们走进这些林林总总的作品织成的艺术长廊时,就从中把握了一条穿越岁月的红线,这就是一个作家强烈的时代责任感和艺术使命感。
  • 狐妖娆

    狐妖娆

    此文一女十多男~不喜欢的就不要进入了~谢谢第一章节有些慢热~不喜欢的可以直接跳过从第二章节看因为现在男主们还没有出完场~所以现在就先不展开投票~等男主们一一登场后~洛洛会发一个调查看大家最喜欢哪个男主~谢谢鲜小橙大大帮我做的封面~非常漂亮~她笑里藏刀的看着六界之首冥界阎尊的俊脸,心中暗自腹诽,你丫的不负责任的将原本阳寿未尽的本小姐拘来你这阎王殿,现在又想这般不负责任的将本小姐投下往生轮,做梦吧你!他,堂堂六界之首的冥界天尊,可怜自打牛头马面拘错了魂魄将这无法无天的小色女拘来这地府,便自此过上了惨无天日的生活,不但对色女要言听计从随传随到,还让这色女吃尽了豆腐。他,天界天尊,原本来她有着千年的姻缘,却阴差阳错失交臂,再回首,佳人身边五个同样出色的男子虎视眈眈的盯着他,想插队,想走后门,没门!他,神界天尊,儿时的一次游玩偶遇这半人半妖的人妖女,还不小心让她给咬上了脖子吸了血,于是他笑逐颜开的望着那还在吸着他血的人妖女说:男女授受不亲,既然你亲过了我,那么你得负责!他,魔界天尊,他堂堂魔界天尊的得力属下居然让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女人给杀了,还让这女人手下的小丫头吃了他属下的元丹,而她而嚣张的说:我这是替你清理门户,不然那魔罗天早晚会爬到你的头顶,你应该感谢我替你铲除了一大威胁。他,妖界之王,第一次相遇,她指着他大叫:我知道了,你便是那个攻!一口气没顺上,看着周围五彩缤纷的目光,他堂堂妖界之王只能夹着尾巴灰溜溜的采用尿遁之术,可怜他自此沦为另外五尊的笑后谈资!他,兽界天尊,自诩风流倜傥,却不料她来来回回打量完之后,瞪着他重要部位非常不满意的说:为什么小得像牙签呢?兽便是动物,动物的根种应该是非常大的嘛。牙签是什么他不懂,可是这个小他当然听得懂,于是当下把腰围一挺,掀开马甲,展露雄风非常自信的大吼:这还叫小吗?四周一片掌声,才发现,不知何时,身边围了一群色女正色咪咪的盯着他的重要部位。。。。泪悲。。。此文有小虐~剧情需要~推荐自己另一篇文[弃妃为后]【收了祸世相公们】小师弟的文!要加油哦~!另外推荐一个朋友的新文[兽谑]作者:香烟喜欢的朋友可以加52857788这个QQ群~敲门砖为任何一个角色的名
  • 《论语》中的员工准则

    《论语》中的员工准则

    一道润泽员工心灵与幸福人生的智慧鸡汤!一部砥砺员工品性与职业操守的道德经典!本书将传统国学中所蕴涵的经典智慧和人文精神与现代企业管理的实际需要创新地结合在一起,让员工从《论语》中砥砺德行,修炼品性,实现自身发展与企业需要的完美契合,达到与企业发展“共和共赢”的境界!
  • 重生之帝师难驯

    重生之帝师难驯

    商女重生归来,身怀驭兽之术,纯良只是表象,杀伐狡诈才是真面目!当心机女遇上风华绝代的美人帝师,腹黑对上腹黑,成功让两个不要脸的勾搭到了一起……
  • 源流之灵

    源流之灵

    世界千奇百怪,宇宙浩瀚无垠。只有你做不到的,也有你想不到的。别挪开你迷茫的双眼,没错这本书就是你梦寐以求的!
  • 谋杀张啸林

    谋杀张啸林

    杀张未遂上海法租界。深夜,两辆黑色小汽车一前一后悄无声息地驶向华格皋路212号,张啸林住宅。守门的保镖一见车窗内那张并不陌生的年轻男人瘦削而无表情的面孔,立刻打开大门。上海“青帮”三大巨亨之一的张啸林,正躺在烟榻上手云吐雾。随身保镖林怀部匆匆走上三楼张啸林的内宅,悄声低语了几句。张啸林“嗯”了一声,慢慢起身,打了几个呵欠,走下楼梯。几个男人正在客厅等候,看到年过六旬却依然身材魁梧雄霸之气不减的张啸林进来,立刻齐刷刷起身。
  • 医妃遮天:惹上至尊邪王

    医妃遮天:惹上至尊邪王

    她,21世纪著名外科医生,医术精湛,一遭穿越成为了太子府人人可欺负的小妾。从死人堆里爬出来,控制了瘟疫,给皇帝治痔疮……他,一国太子,身份尊贵,却有着多重身份。天下第一阁至尊阁阁主、天下第一高手都是他的囊中之物。她运用自己的医术和智慧从一个小妾一步一步成为太子妃,并且与这个世界最卓越的男子并肩而行。而他为了她倾尽天下!【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庄子

    庄子

    《庄子》是继《老子》之后体现道家学说的一部极其重要的作品,是庄子及其后学所著。现今通行的《庄子》一书,分为“内篇”、“外篇”、“杂篇”三部分,共三十三篇。全书以“寓言”“重言”“卮言”为主要表现形式,继承老子学说而倡导自由主义,蔑视礼法权贵而倡言逍遥自由,在先秦诸子散文中独树一帜,是一部洋溢着浪漫主义的散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