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747300000032

第32章

辨霍乱病脉证并治第十三

问曰。病有霍乱者何。答曰。呕吐而利。名曰霍乱。

三焦者。水谷之道路。邪在上焦。则吐而不利。邪在下焦。则利而不吐。邪在中焦。

则既吐且利。以饮食不节。寒热不调。清浊相干。阴阳乖隔。遂成霍乱轻者止曰吐利。

重者挥霍撩乱。名曰霍乱。

问曰。病发热头痛。身疼恶寒。吐利者。此属何病。答曰。此名霍乱。自吐下。又利也。复更发热也。

发热头痛。身疼恶寒者。本是伤寒。因邪入里。伤于脾胃。上吐下利。令为霍乱。利止里和。复更发热者。还是伤寒。必汗出而解。

伤寒其脉微涩者。本是霍乱。今是伤寒。却四五日。至阴经上转入阴。必利。本呕下利者。不可治也。欲似大便。而反失气。仍不利者。属阳明也。便必硬。十三日愈所以然者。经尽故也。

微为亡阳。涩为亡血。伤寒脉微涩。则本是霍乱。吐利亡阳亡血。吐利止。伤寒之邪未已。还是伤寒。却四五日邪传阴经之时。里虚遇邪。必作自利。本呕者。邪甚于上。

又利者。邪甚于下。先霍乱。里气太虚。又伤寒之邪。再传为吐利。是重虚也。故为不治。若欲似大便而反失气。仍不利者。利为虚。不利为实。欲大便而反失气。里气热也。

此属阳明便必硬也。十三日愈者。伤寒六日。传遍三阴三阳后六日再传经尽。则阴阳之气和。大邪之气去而愈也。

下利后。当便硬。硬则能食者愈。今反不能食。到后经中颇能食。复过一经能食。过之一日当愈。不愈者。不属阳明也。

下利后。亡津液。当便硬。能食为胃和。必自愈。不能食者为未和。到后经中。为复过一经。言七日后再经也。颇能食者。胃气方和。过一日当愈。不愈者。暴热使之能食。非阳明气和也。

恶寒脉微而复利。利止亡血也。四逆加人参汤主之。

恶寒脉微而利者。阳虚阴胜也。利止则津液内竭。故云亡血。金匮玉函曰。水竭则无血。与四逆汤。温经助阳。加人参。生津液益血。

霍乱头痛发热。身疼痛热多欲饮水者。五苓散主之。寒多不用水者。理中丸主之。

头痛发热。则邪自风寒而来。中焦为寒热相半之分。邪稍高者居阳分。则为热。热多欲饮水者。与五苓散以散之。邪稍下者。居阴分。则为寒。寒多不用水者。与理中丸温之。

理中丸方第一百零六

人参(甘温) 甘草(炙甘平) 白术(甘温) 干姜(辛热以上各三两)上四味。捣筛为末。蜜和。丸如鸡黄大。以沸汤数合。和一丸。研碎温服之。日三服。夜二服。腹中未热。益至三四丸。然不及汤。汤法以四物根据两数切用。水八升。煮取三升。

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加减法。

内经曰。脾欲缓。急食甘以缓之。用甘补之。人参白术甘草之甘。以缓脾气调中。

寒淫所胜。平以辛热。干姜之辛。以温胃散寒。

后加减法。

若脐上筑者。肾气动也。去术。加桂四两。

脾虚肾气动者。脐上筑动。内经曰。甘者令人中满。术甘壅补。桂泄奔豚。是相易也。

吐多者去术。加生姜三两。

呕家不喜甘。故去术。呕家多服生姜。以辛散之。

下多者。还用术。悸者。加茯苓二两。

下多者。用术以去湿。悸加茯苓以导气。

渴欲得水者。加术。足前成四两半。

津液不足则渴。术甘以缓之。

腹中痛者。加人参。足前成四两半。

里虚则痛。加人参以补之。

寒者。加干姜。足前成四两半。

寒淫所胜。平以辛热。

腹满者。去术。加附子一枚。服汤后。如食顷。饮热粥一升许。微自温。勿发揭衣被。

胃虚则气壅腹满。甘令人中满。是去术也。附子之辛。以补阳散壅。

活人云。或四肢拘急。或转筋者。亦去术加附子。

吐利止而身痛不休者。当消息和解其外。宜桂枝汤小和之。

吐利止。里和也。身痛不休。表未解也。与桂枝汤小和之。外台云。里和表病。汗之则愈。

吐利汗出。发热恶寒。四肢拘急手足厥冷者。四逆汤主之。

上吐下利。里虚汗出。发热恶寒表未解也。四肢拘急。手足厥冷。阳虚阴胜也。与四逆汤助阳退阴。

既吐且利。小便复利而大汗出。下利清谷。内寒外热。脉微欲绝者。四逆汤主之。

吐利亡津液。则小盒饭少。小便复利而大汗出。津液不禁。阳气大虚也。脉微为亡阳。若无外热。但内寒。下利清谷。为纯阴。此以外热为阳未绝。犹可与四逆汤救之。

吐已下断。汗出而厥。四肢拘急不解。脉微欲绝者。通脉四逆加猪胆汁汤主之。

吐已下断。津液内竭。则不当汗出。汗出者不当厥。今汗出而厥。四肢拘急不解。

脉微欲绝者。阳气大虚。阴气独胜也。若纯与阳药。恐阴为格拒。或呕或躁。不得复入也。与通脉四逆汤。加猪胆汁。胆苦入心而通脉。胆寒补肝而和阴。引置汤药。不被格拒。内经曰。微者汗之。甚者从之。此之谓也。

四逆加猪胆汁汤方第一百零七

于四逆汤方内。加入猪胆汁半合。余根据前法服。如无猪胆。以羊胆代之。

吐利发汗。脉平。小烦者。以新虚。不胜谷气故也。

内经曰。食入于阴。长气于阳。新虚不胜谷气。是生小烦。

辨阴阳易瘥后劳复病证并治第十四

伤寒阴阳易之为病。其人身体重。少气。少腹里急。或引阴中拘挛。热上冲胸。头重不欲举。眼中生花。膝胫拘急者。烧 散主之。

大病新瘥。血气未复。余热未尽。强合阴阳得病者。名曰易。男子新病瘥。未平复。

而妇人与之交。得病。名曰阳易。妇人新病瘥。未平复。男子与之交。得病。名曰阴易。

以阴阳相感动其余毒。相染着。如换易也。其人病身体重。少气者。损动真气也。少腹里急。引阴中拘挛。膝胫拘急。阴气极也。热上冲胸。头重。不欲举。眼中生花者。感动之毒。所易之气。薰蒸于上也。与烧 散。以导阴气。

烧散方第一百零八

上取妇人中 。近隐处。剪烧灰。以水和服方寸匕。日三服。小便即利。阴头微肿。

则愈。妇人病。取男子 当烧灰。

张兼善云。易病之为合。阴阳感动余邪。而其人正气本虚。故能染着。同用烧 散。

以诱安正气。正气安。余邪自平矣。

大病瘥后。劳复者。枳实栀子汤主之。若有宿食者。加大黄。如博棋子大五六枚。

病有劳复。有食复。伤寒新瘥。血气未平。余热未尽。早作劳动。病曰名复劳复。病热少愈而强食之。热有所藏。因其谷气留传。两阳相合而病者。名曰食复。劳复则热气浮越。与枳实栀子豉汤以解之。食复则胃有宿积。加大黄以下之。

枳实栀子豉汤方第一百零九

枳实(三枚炙苦寒) 栀子(十四枚擘苦寒) 豉(一升绵裹苦寒)上三味。以清浆水七升。空煮。取四升。内枳实栀子。煮取二升。下豉。更煮五六沸。去滓。温分再服。覆令微似汗。

枳实栀子豉汤。则应吐剂。此云覆令微似汗出者。以其热聚于上。苦则吐之。热散于表者。苦则发之。内经曰。火淫所胜。以苦发之。此之谓也。

王宇泰云。伤寒之邪自外入。劳复之邪自内发。汗、吐、下。随宜施治。

伤寒瘥以后。更发热者。小柴胡汤主之。脉浮者。以汗解之。脉沉实者。以下解之。

瘥后余热未尽。更发热者。与小柴胡汤以和解之。脉浮者。热在表也。故以汗解。

脉沉者。热在里也。故以下解之。

大病瘥后。从腰以下。有水气者。牡蛎泽泻散主之。

大病瘥后。脾胃气虚。不能制约肾水。水溢下焦。腰以下为肿也。金匮要略曰。腰以下肿当利小便。与牡蛎泽泻散。利小便而散水也。

牡蛎泽泻散方第一百一十

牡蛎(咸平熬) 泽泻(咸寒) 栝蒌根(苦寒) 蜀漆(辛平洗去腥) 葶苈(苦寒熬) 商陆根(熬辛酸咸平) 海藻(咸寒洗去咸以上各等分)上七味。异捣下筛为散。更入臼中。治之。白饮和服方寸匕。小便利。止后服。日三服。

咸味涌泄。牡蛎泽泻海藻之咸。以泄水气。内经曰。湿淫于内。平以苦。佐以酸辛。

以苦泄之。蜀漆葶苈栝蒌商陆之酸辛与苦。以导肿湿。

大病瘥后。喜唾。久不了了者。胃上有寒。当以丸药温之。宜理中丸。

汗后阳气不足。胃中虚寒。不内津液。故喜唾。不了了。与理中丸。以温其胃。

伤寒解后。虚羸。少气。气逆欲吐者。竹叶石膏汤主之。

伤寒解后。津液不足而虚羸。余热未尽。热则伤气。故少气。气逆欲吐。与竹叶石膏汤。调胃散热。

竹叶石膏汤方第一百一十一

竹叶(二把辛平) 石膏(一斤甘寒) 半夏(半升洗辛温) 人参(三两甘温)甘草(二两甘平炙) 粳米(半升甘微寒) 麦门冬(一升甘平去心)上七味。以水一斗。煮取六升。去滓。内粳米。煮米熟。汤成。去米。温服一升。

日三服。

辛甘发散而除热。竹叶石膏甘草之甘辛。以发散余热。甘缓脾而益气。麦门冬人参粳米之甘。以补不足。辛者散也。气逆者欲其散。半夏之辛。以散逆气。

病患脉已解。而日暮微烦。以病新瘥。人强与谷。脾胃气尚弱。不能消谷。故令微烦。损谷则愈。

阳明王于申酉戌。宿食在胃。故日暮微烦。当小下之。以损宿谷。

辨不可发汗病脉证并治第十五

夫以为疾病至急。仓卒寻按要者难得。故重集诸可与不可方治。比之三阴三阳篇中。

此易见也。又时有不止是三阴三阳。出在诸可与不可中也。

诸不可汗。不可下。病证药方。前三阴三阳篇中。经注已具者。更不复出。其余无者。于此以后。经注备见。

脉濡而弱。弱反在关。濡反在巅。微反在上。涩反在下。微则阳气不足。涩则无血。阳气反微。中风汗出而反躁烦。涩则无血。厥而且寒。阳微发汗。躁不得眠。

寸关为阳脉当浮盛。弱反在关。则里气不及。濡反在巅。则表气不逮。卫行脉外。

浮为在上。以候卫。微反在上。是阳气不足。荣行脉中。沉为在下。以候荣涩。反在下。是无血也。阳微不能固外。腠理开疏。风因客之。故令汗出而躁烦无血则阴虚。不与阳相顺接。故厥而且寒。阳微无津液。则不能作汗。若发汗则必亡阳而躁。经曰。汗多亡阳。

遂虚。恶风。烦躁。不得眠也。

动气在右。不可发汗。发汗则衄而渴。心苦烦。饮即吐水。

动气者。筑筑然气动也。在右者。在脐之右也。难经曰。肺内证。脐右有动气。按之牢若痛。肺气不治正气内虚。气动于脐之右也。发汗则动肺气。肺主气。开窍于鼻。气虚则不能卫血。血溢妄行。随气出于鼻为衄。亡津液胃燥。则烦渴而心苦烦。肺恶寒。

饮冷则伤肺。故饮即吐水。

活人云。先服五苓散三服。次服竹叶汤。

动气在左。不可发汗。发汗则头眩汗不止。筋惕肉 。

难经曰。肝内证。脐左有动气。按之牢若痛。肝气不治。正气内虚。气动于脐之左也。肝为阴之主。发汗。汗不止。则亡阳外虚。故头眩筋惕肉 。针经曰。上虚则眩。

活人云。先服防风、白术、牡蛎。汗止。次服建中汤。

动气在上。不可发汗。发汗。则气上冲。正在心端。

难经曰。心内证脐上有动气。按之牢若痛。心气不治。正气内虚。气动于脐之上也。

心为阳。发汗亡阳。则愈损心气。肾乘心虚欲上凌心。故气上冲。正在心端。

活人云。宜服李根汤。

动气在下。不可发汗。发汗。则无汗。心中大烦。骨节苦疼。目晕恶寒。食则反吐谷不得前。

难经曰。肾内证。脐下有动气。按之牢。若痛。肾气不治。正气内虚。动气发于脐之下也。肾者主水。发汗。则无汗者。水不足也。心中大烦者。肾虚不能制心火也。骨节苦疼者。肾主骨也。目晕者。肾病则目 。如无所见。恶寒者。肾主寒也。食则反吐。谷不得前者。肾水干也。王冰曰。病呕而吐。食久反出。是无水也。

活人云先服大橘皮汤。吐止。后服小建中汤。

咽中闭塞不可发汗。发汗。则吐血。气欲绝。手足厥冷。欲得蜷卧。不能自温。

咽门者。胃之系。胃经不和。则咽内不利。发汗攻阳。血随发散而上。必吐血也。胃经不和。而反攻表。则阳虚于外。故气欲绝。手足冷。欲蜷而不能自温。

诸脉得数动微弱者。不可发汗。发汗。则大便难。腹中干。胃燥而烦。其形相像。

根本异源。

动数之脉。为热在表。微弱之脉。为热在里。发汗亡津液。则热气愈甚。胃中干燥。

故大便难。腹中干。胃燥而烦根本虽有表里之异。逆治之后。热传之则一。是以病形相像也。

脉微而弱。弱反在关。濡反在巅。弦反在上。微反在下。弦为阳运。微为阴寒。上实下虚。意欲得温。微弦为虚。不可发汗。发汗。则寒栗。不能自还。

弦在上。则风伤气。风胜者。阳为之运动。微在下。则寒伤血。血伤者。里为之阴寒。

外气怫郁为上实。里有阴寒为下虚。表热里寒。意欲得温。若反发汗。亡阳阴独。故寒栗不能自还。

咳者则剧数吐涎沫咽中必干。小便不利。心中饥烦。 时而发。其形似疟。有寒无热。虚而寒栗。咳而发汗。蜷而苦满。腹中复坚。

肺寒气逆咳者则剧。吐涎沫。亡津液。咽中必干。小便不利。膈中阳气虚。心中饥而烦。一日一夜。气大会于肺。邪正相击。 时而发。形如寒疟。但寒无热。虚而寒栗。

发汗攻阳。则阳气愈虚。阴寒愈甚。故蜷而苦满。腹中复坚。

厥脉紧。不可发汗。发汗。则声乱咽嘶。舌萎声不得前。

厥而脉紧。则少阴伤寒也。法当温里。而反发汗。则损少阴之气。少阴之脉。入肺中。循喉咙。挟舌本。肾为之本。肺为之标。本虚则标弱。故声乱咽嘶舌萎。声不得前。

诸逆发汗。病微者难瘥。剧者言乱目眩者死。命将难全。

不可发汗。而强发之。轻者因发汗而重。而难瘥。重者脱其阴阳之气。言乱目眩而死。

难经曰。脱阳者见鬼。是此言乱也。脱阴者目盲。是此目眩也。眩非玄而见玄。是近于盲也。

咳而小便利。若失小便者。不可发汗。汗出则四肢厥逆冷。

同类推荐
  • 李温陵集

    李温陵集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正谏

    正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吴光禄使闽奏稿选录

    吴光禄使闽奏稿选录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三字经

    三字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皇明奇事述

    皇明奇事述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热门推荐
  • 清润滋阴科学养生滋补食谱

    清润滋阴科学养生滋补食谱

    当今世界,随着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高强度、高效率的生活现状,使众多忙于工作、精神压力大的人们越来越吃不消,因而前所未有地重视起自身保健了。化学药物的毒副作用,使人们“重返大自然”的心理越来越强,在这一背景下药膳食疗这一独特的中华文化宝库的奇葩,越来越显示出她深厚的底蕴和夺目的光彩,为此我们精心编写了这本《清润滋阴科学养生滋补食谱》,希望读者能在获得美味可口的佳肴同时,也滋补了身体,祛除了疾病,拥有健康、快乐的人生。
  • 倾世韶华,将门凤女舞江山

    倾世韶华,将门凤女舞江山

    为保郑氏一世太平,郑昭容敛去一身傲气甘愿成为薄桓良的棋子,助他登上帝位。陷害忠诚,谋杀与自己指腹为婚的夫君,玩弄朝野,欺君罔上,坏事做绝。而她得到的,是一纸休书,终身囚禁冷宫。但又因一道密信,身世之谜被缓缓揭开。她哪是什么郑将军之女郑昭容,她分明是前朝的公主。是她,帮着仇人之子登上皇位。是她,忠良之臣通通赶尽杀绝。是她,亲手将自己推到了悬崖。可那又如何,她要弄乱这棋局——万里江山,有能者得!
  • 舍檐低语

    舍檐低语

    由著名作家衣向东作序并题写书名,由丛书主编著名作家纪广洋作序。全书收录发表过的作品约70来篇。内容清新隽永,值得一读。
  • 人间词话

    人间词话

    王国维提出境界说,认为第一重境界是“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第二重境界是“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第三重境界是“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不仅词的境界是如此,文学境界甚至人生追求成功的境界也是如此。古往今来,评价文章好坏的标准各种各样。学贯中西的王国维提出从“境界、真情、词句”角度评判文章好坏——以境界取胜的文章千古流传,以真情动人的文章经久不衰,以词句取胜的文章也深受欢迎。
  • 剑破灵界天

    剑破灵界天

    剑心之无上,破碎顶穹苍,灵气幻化罡,界域亦沧桑,天道却昭彰……
  • 鬼王在上:王妃有喜了

    鬼王在上:王妃有喜了

    从喜欢到仇恨再到忘记要花多少年的时间?姬瑶活了三世也不知道答案。从一开始的迷迷糊糊到后来的不畏艰难,她觉得自己已经懂了这所谓的红尘姻缘,可哪知最后却落得个人散缘灭的下场。“我知道,我于她此生不负,我的红尘仅她一人而已。”——封玄奕“爱恨太重,我姬瑶这一生,不背重的东西。”——姬瑶“她十里红妆走来,顷刻间,便温暖了我的世界。”——温子然……所幸今生,我的红尘有你;若有来世,我的红尘愿不再有你!——————————————每日双更,希望大家多多支持
  • 重生晋阳:嫡女为后

    重生晋阳:嫡女为后

    她,本是清秀脱俗的现代乖女娃,一朝午夜梦回,穿越到了东魏一年,一段旷世奇缘,一段已命定的羁绊,她的身份到底是人人都得而诛之的崔氏婉妃,还是那个乖巧过米虫日子的女娃?双面人生?究竟为何?本是她命定的一段情缘,为何第一次相见他便狠拒她的婚事,第二次又甚至刀剑相向?
  • 岁寒居词话

    岁寒居词话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误惹大神:乖乖萌妻,带你飞

    误惹大神:乖乖萌妻,带你飞

    【2018王者荣耀文学大赛·征文参赛作品】高冷男神是个粘人精,撩妹情话十级。高冷男神是个醋坛子,当有男人试图接近秦米可时,分分钟炸毛。许灿洋:“美女,约吗?”却见陆南霸道揽过秦米可,满脸警告:“对不起,我们家可可没空!”
  • 普遍智藏般若波罗蜜多心经

    普遍智藏般若波罗蜜多心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