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747300000028

第28章

辨太阴病脉证并治第十

太阴之为病。腹满而吐。食不下。自利益甚。时腹自痛。若下之。必胸下结硬。

太阴为病。阳邪传里也。太阴之脉。布胃中。邪气壅而为腹满。上不得降者。呕吐而食不下。下不得升者。自利益甚。时腹自痛。阴寒在内而为腹痛者。则为常痛。此阳邪干里。虽痛而亦不常痛。但时时腹自痛也。若下之。则阴邪留于胸下。为结硬。经曰。病发于阴而反下之。因作痞。

王三阳云。此风寒中于太阴经。非阳邪传里也。若阳邪传里。正当下之。何结硬之有。况痞字与硬字亦自分别。邪之初起。必先入经而后入腑脏。此邪中太阴经。其病犹在上膈。非中脏腑之阴证也。当用辛甘之药温散之。则邪散去而自和矣。今误下之。则邪气乘虚入胸膈间作硬耳。

黄仲理云。宜理中汤。阴经少有用桂枝者。如此证。若肺浮。即用桂枝汤微汗之。

若恶寒甚不已者。非理中四逆不可。

太阴中风四肢烦疼。阳微。阴涩而长者。为欲愈。

太阴、脾也。主营四末。太阴中风。四肢烦疼者。风淫末疾也。表邪少则微。里向和则涩而长。长者、阳也。阴病见阳脉则生。以阴得阳则解。故云欲愈。

太阴病欲解时。从亥至丑上。

脾为阴土。王于丑亥子。向阳。故云解时。

太阴病脉浮者。可发汗。宜桂枝汤。

经曰。浮为在表。沉为在里。太阴病脉浮者。邪在经也。故当汗散之。

王宇泰云。在太阳。则脉浮无汗。宜麻黄汤。此脉浮。当亦无汗。而不言者。谓阴不得有汗。不必言也。不用麻黄而用桂枝者。以阴病不当更发其阳也。须识无汗亦有用桂枝证。

自利不渴者。属太阴。以其脏有寒故也。当温之。宜服四逆辈。

自利而渴者。属少阴。为寒在下焦。自利不渴者。属太阴。为寒在中焦。与四逆等汤。以温其脏。

张兼善云。经言辈字。谓药性同类。惟轻重优劣不同耳。四逆汤。甘辛相合。乃大热之剂。苟轻用之。恐有过度之失。所以仲景不为定拟也。莫若以理中循循而用之。至为稳当。

伤寒脉浮而缓。手足自温者。系在太阴。太阴当发身黄。若小便自利者。不能发黄。

至七八日。虽暴烦。下利日十余行。必自止。以脾家实腐秽当去故也。

太阴病。至七八日。大便硬者。为太阴入腑。传于阳明也。今至七八日。暴烦。下利十余行者。脾家实。腐秽去也。下利烦燥者死。此以脾气和。逐邪下泄。故虽暴烦下利日十余行。而利必自止。

本太阳病。医反下之。因而腹满时痛者。属太阴也。桂枝加芍药汤主之。

表邪未罢。医下之。邪因乘虚传于太阴。里气不和。故腹满时痛。与桂枝汤以解表。

加芍药以和里。

桂枝加芍药汤方第八十三

于桂枝汤方内。更加芍药三两。随前共六两。余根据桂枝汤法。

大实痛者。桂枝加大黄汤主之。

大实大满。自可除下之。故加大黄。以下大实。

桂枝加大黄汤方第八十四

桂枝(三两去皮) 大黄(一两) 芍药(六两) 生姜(三两切) 甘草(二两炙) 大枣(十二枚擘)上六味。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

娄氏云。用四逆辈。固所当然。复用桂枝大黄。夫大黄大寒。何为用于阴经。又兼桂枝。寒热相杂。何也。曰。自利而渴者。属少阴。为寒在下焦。自利不渴者。属太阴。

为寒在中焦。以四逆等汤温其脏。此本经当用之药也。其太阳病。反下之。表邪未解。乘虚传于太阴。因而腹满时痛。大实痛者。桂枝加芍药大黄为宜。

赵嗣真云。太阴腹满证有三有次第传经之邪。有直入本经之邪。有下后内陷之邪。

不可不辨。

太阴为病。脉弱。其人续自便利。设当行大黄芍药者。宜减之。以其人胃气弱。易动故也。

腹满痛者。太阴病也。脉弱。其人续自便利。则邪虽在里。未成大实。欲与大黄芍药攻满痛者。宜少与之。以胃气尚弱。易为动利也。

辨少阴病脉证并治第十一

少阴之为病。脉微细。但欲寐也。

少阴为病。脉微细。为邪气传里深也。卫气行于阳则寤。行于阴则寐。邪传少阴。

则气行于阴而不行于阳。故但欲寐。

少阴病。欲吐不吐。心烦。但欲寐。五六日。自利而渴者。属少阴也。虚故引水自救。若小便色白者。少阴病形悉具。小便白者。以下焦虚。有寒。不能制水。故令色白也。

欲吐不吐心烦者。表邪传里也。若腹满痛则属太阴。此但欲寐。则知属少阴。五六日邪传少阴之时。自利不渴者。寒在中焦。属太阴。此自利而渴。为寒在下焦。属少阴。

肾虚水燥。渴欲引水自救。下焦虚寒。不能制水。小便色白也。经曰。下利欲饮水者。

以有热故也。此下利虽渴。然以小便色白。明非里热。不可不察。

王三阳云。此寒中阴经而传入阴脏者。虽引水自救。浮阳在上也。若有大渴。方可论阳邪传阴热证。

病患脉阴阳俱紧。反汗出者。亡阳也。此属少阴。法当咽痛而复吐利。

脉阴阳俱紧。为少阴伤寒。法当无汗。反汗出者。阳虚不固也。故云亡阳。以无阳阴独。是属少阴。内经曰。邪客少阴之络。令人嗌痛。不可内食。少阴寒甚。是当咽痛而复吐利。

少阴病。咳而下利谵语者。被火气劫故也。小便必难。以强责少阴汗也。

咳而下利。里寒而亡津液也。反以火劫。强责少阴汗者。津液内竭。加火气烦之。

故谵语小便难也。

少阴病。脉细沉数。病为在里。不可发汗。

少阴病。始得之。反发热。脉沉者。为邪在经。可与麻黄附子细辛汤发汗。此少阴病脉细沉数。为病在里。故不可发汗。

王三阳云。此无发热证。故不可汗。

少阴病。脉微。不可发汗。亡阳故也。阳已虚。尺脉弱涩者。复不可下之。

脉微为亡阳。表虚不可发汗。脉弱涩为亡阳。里虚复不可下。

王三阳云。脉弱涩。涩者、阴也。涩为血少。乃亡阴也。故不可下。阳字误。

少阴病。脉紧。至七八日。自下利。脉暴微。手足反温脉紧反去者。为欲解也。虽烦。下利必自愈。

少阴病脉紧者。寒甚也。至七八日传经尽。欲解之时。自下利。脉暴微者。寒气得泄也。若阴寒胜止。阳虚而泄者。则手足厥而脉紧不去。今手足反温。脉紧反去。知阳气复。寒气去。故为欲解。下利烦躁者逆。此正胜邪微。虽烦。下利必自止。

少阴病。下利。若利自止恶寒而蜷卧。手足温者可治。

少阴病。下利。恶寒蜷卧。寒极而阴胜也。利自止。手足温者。里和。阳气得复。

故为可治。

少阴病。恶寒而蜷。时自烦。欲去衣被者。可治。

恶寒而蜷。阴寒甚也。时时自烦。欲去衣被。为阳气得复。故云可治。

少阴中风。脉阳微阴浮者。为欲愈。

少阴中风。阳脉当浮。而阳脉微者。表邪缓也。阴脉当沉。而阴脉浮者。里气和也。

阳中有阴。阴中有阳。阴阳调和。故为欲愈。

少阴病欲解时。从子至寅上。

阳生于子。子为一阳。丑为二阳。寅为三阳。少阴解于此者。阴得阳则解也。

少阴病。吐利。手足不逆冷。反发热者。不死。脉不至者。灸少阴七壮。

经曰。少阴病。吐利。躁烦。四逆者。死。吐利。手足不厥冷者。则阳气不衰。虽反发热。不死。脉不至者。吐利暴虚也。灸少阴七壮。以通其脉。

少阴病。八九日。一身手足尽热者。以热在膀胱。必便血也。

膀胱、太阳也。少阴太阳为表里。少阴病。至八九日。寒邪变热。复传太阳。太阳为诸阳主气。热在太阳。故一身手足尽热。太阳经多血。少气为热所乘。则血散下行。

必便血也。

少阴病。但厥无汗。而强发之。必动其血。未知从何道出。或从口鼻。或从目出。

是名下厥上竭。为难治。

但厥无汗。热行于里也。而强发汗。虚其经络。热乘经虚。迫血妄行。从虚而出。或从口鼻。或从目出。诸厥者。皆属于下。但厥为下厥。血亡于上。为上竭。伤气损血。

邪甚正虚。故为难治。

王宇泰云。但厥无汗。热入里而外寒甚也。当温之。而强发其汗。则卫寒甚而汗不能出。必内伤其荣血而妄行也。

少阴病。恶寒。身蜷而利。手足逆冷者。不治。

针经曰。多热者易已。多寒者难已。此内外寒极。纯阴无阳。故云不治。

少阴病。吐利。躁烦四逆者死。

吐利者。寒甚于里。四逆者。寒甚于表。躁烦则阳气欲绝。是知死矣。

少阴病。下利止。而头眩。时时自冒者死。

下利止。则水谷竭。眩冒。则阳气脱故死。

少阴病。四逆。恶寒而身蜷。脉不至。不烦而躁者死。

四逆恶寒而身蜷。则寒甚。脉不至。则真气绝。烦、热也。躁、乱也。若愤躁之躁。从烦至躁。为热来有渐。则犹可。不烦而躁。是气欲脱而争也。譬犹灯将灭而暴明。其能久乎。

少阴病。六七日。息高者死。

肾为生气之源。呼吸之门。少阴病。六七日不愈而息高者。生气断绝也。

少阴病。脉微、细、沉。但欲卧。汗出。不烦。自欲吐。至五六日。自利。复烦躁。

不得卧寐者死。

阴气方盛。至五六日传经尽。阳气得复则愈。反更自利。烦躁。不得卧寐。则正气弱。阳不能复。病胜脏。故死。

少阴病。始得之反发热。脉沉者。麻黄附子细辛汤主之。

少阴病当无热恶寒。反发热者。邪在表也。虽脉沉。以始得则邪气未深。亦当温剂发汗以散之。

麻黄附子细辛汤方第八十五

麻黄(二两去节味甘热) 细辛(二两味辛热) 附子(一枚炮去皮破八片味辛热)上三味。以水一斗。先煮麻黄。减二升。去上沫。内药。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

内经曰。寒淫于内。治以甘热。佐以苦辛。以辛润之。麻黄之甘。以解少阴之寒。

细辛附子之辛。以温少阴之经。

少阴病。得之二三日。麻黄附子甘草汤。微发汗。以二三日无里证。故微发汗也。

二三日。邪未深也。既无吐利厥逆诸里证。则可与麻黄附子甘草汤。微汗以散之。

麻黄附子甘草汤方第八十六

麻黄(二两去节) 甘草(二两炙) 附子(一枚炮去皮)上三味。以水七升。先煮麻黄一两沸。去上沫。内诸药。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

麻黄甘草之甘。以散表寒。附子之辛。以温寒气。

赵嗣真云。仲景发汗汤剂。各分轻重不同。至少阴发汗二汤。其第一证。以少阴本无热。今发热。故云反也。盖发热为邪在表而当汗。又兼脉沉。属阴而当温。故以附子温经。麻黄散寒。而热须汗解。故加细辛。是汗剂之重者。第二证。既无里寒之可温。又无里热之可下。求其所以用麻黄附子之义。则是脉亦沉。方可名曰少阴病。身亦发热。方行发汗药。又得之二三日。病尚浅。比之前证亦稍轻。故不重言脉证。而但曰微发汗。所以去细辛加甘草。是汗剂之轻者。

又云。四逆生附配干姜。补中有发。二汤熟附配麻黄。发中有补。

少阴病。得之二三日以上。心中烦。不得卧。黄连阿胶汤主之。

脉经曰。风伤阳。寒伤阴。少阴受病。则得之于寒。二三日以上。寒极变热之时。

热烦于内心中烦。不得卧也。与黄连阿胶汤。扶阴散热。

黄连阿胶汤方第八十七

黄连(四两味苦寒) 黄芩(一两味苦寒) 芍药(二两味酸平) 鸡子黄(二枚味甘温) 阿胶(三两味甘温)上五味。以水五升。先煮三物。取二升。去滓。内胶。烊尽。小冷。内鸡子者。搅令相得。温服七合。日三服。

阳有余。以苦除之。黄芩黄连之苦。以除热。阴不足。以甘补之。鸡黄阿胶之甘。以补血。酸、收也。泄也。芍药之酸。收阴气而泄邪热。

少阴病。得之一二日。口中和。其背恶寒者。当灸之。附子汤主之。

少阴客热。则口燥舌干而渴。口中和者。不苦不燥。是无热也。背为阳。背恶寒者。

阳气弱。阴气胜也。经曰。无热恶寒者。发于阴也。灸之。助阳消阴。与附子汤。温经散寒。

附子汤方第八十八

附子(二枚去皮味辛热) 茯苓(三两味甘平) 人参(二两味甘温) 白术(四两味甘温) 芍药(三两味酸平)上五味。以水八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

辛以散之。附子之辛。以散寒。甘以缓之。茯苓人参白术之甘。以补阳。酸以收之。

芍药之酸。以扶阴。所以然者。偏阴偏阳则为病。火欲实。水当平之。不欲偏胜也。

王宇泰云。背恶寒者。阴寒气盛。此条是也。又或阳气内陷。有背微恶寒者。经所谓伤寒无大热。口燥渴。心烦。背微恶寒。白虎加人参汤主之。是也。一为阴寒气盛。

一为阳气内陷。当于口中润燥辨之。

少阴病。身体痛。手足寒。骨节痛。脉沉者。附子汤主之。

少阴肾水而主骨节。身体疼痛。肢冷。脉沉者。寒成于阴也。身疼。骨痛。若脉浮。

手足热。则可发汗。此手足寒。脉沉。故当与附子汤温经。

少阴病。下利。便脓血者。桃花汤主之。

阳病。下利便脓血者。胁热也。少阴病。下利便脓血者。下焦不约而里寒也。与桃花汤。固下散寒。

桃花汤方第八十九

赤石脂(一斤一半全用一半筛末味甘温) 干姜(一两味辛热) 粳米(一升味甘平)上三味。以水七升。煮米令熟。去滓。温服七合。内赤石脂末方寸匕。日三服。若一服愈。余勿服。

涩可去脱。赤石脂之涩。以固肠胃。辛以散之。干姜之辛。以散里寒。粳米之甘。以补正气。

少阴病。二三日至四五日。腹满。小便不利。下利不止。便脓血者。桃花汤主之。

二三日以至四五日。寒邪入里深也。腹痛者。里寒也。小便不利者。水谷不别也。

下利不止。便脓血者。肠胃虚弱。下焦不固也。与桃花汤。固肠止利也。

吴氏云。凡下血。便脓血。有阴阳冷热之不同。古人云。见血无寒。又言血得热而行。此大概之言也。

略曰。阳证内热。则溢出鲜血。阴证内寒。则下紫黑如豚肝也。

少阴病。下利便脓血者可刺。

下焦血气留聚。腐化则为脓血。刺之以利下焦。宣通血气。

同类推荐
  • 慧林宗本禅师别录

    慧林宗本禅师别录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燕山外史

    燕山外史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Master Humphrey S Clock

    Master Humphrey S Clock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佛说铁城泥犁经

    佛说铁城泥犁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六度集经

    六度集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热门推荐
  • 给思维一对翅膀

    给思维一对翅膀

    《给思维一对翅膀》精心选取了 100个精彩的智慧故事,内容涉及生活中的方方面面。所谓滴水藏海,小中见大,这些小故事同样折射出人类智慧的灵光。浓厚的文学气息、寓意深远的人生哲理、精美典雅的插图,有助 于开启青少年朋友们的心灵和智慧大门,为读者朋友 营造了一个清新隽永的阅读氛围。
  • 大宫乾坤

    大宫乾坤

    邓绥满心以为,错过三年前的那场选秀,便从此远离纷争。却不料身份的桎梏,她被迫二度进宫,以贵人的位分获宠。挺拔的身姿,姣好的容貌,都不足以令和帝刘肇对她动心。她仅仅是一枚棋子,周旋在皇权至上的君主与胆大妄为的臣下之间……
  • 冷口味心理学

    冷口味心理学

    《冷口味心理学》这本书以心理学规律和理论知识为依据,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向我们介绍各种出彩的心理学领域中所涉及的“冷”知识。这些知识包含心理学规律、心理学依据、心理学效应、心理学现象等,同时用生活中的事例揭示了心理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如性格心理学、认知心理学、社会心理学、社交心理学、管理心理学、成功心理学、经济心理学、爱情心理学、情绪心理学等内容让你听上去认为觉得很冷门,那么这本书就是对这些冷”知识最好的解读。本书用简练通俗的言语和生动有趣的案例,从理论到实践,全面阐述了冷口味心理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之道,帮助读者掌握并运用冷口味心理学的理念和规律引导自己走向成功,实现幸福人生。
  • 无爱之婚

    无爱之婚

    某年某月某日,某女对某男说:“既然你父母逼你结婚,我妈又逼我相亲,不如我们在一起吧。”某男说:“我不恋爱,我只结婚。”某女:“结婚就结婚。”于是,这两只富有流氓气息的男女碰到一起了……
  • 记忆里的温柔

    记忆里的温柔

    我怕你流够了泪水离开,你就不怕我攒够了失望转身吗?
  • 收养、赡养与财产继承

    收养、赡养与财产继承

    基于婚姻、血缘(出生)和法律拟制(如收养等)而形成的亲属关系,是存在于人类之间的一种最亲密的关系,对于构建和维系社会结构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亲属之间关系的相处既是最普遍、最温暖的,也是最微妙、最复杂的,总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处理不好容易出现裂痕、影响和谐。
  • 白鲸

    白鲸

    《白鲸》讲的是裴廓德号捕鲸船在船长亚哈的带领下与白鲸莫比·迪克之间进行的一场殊死搏斗。主人公亚哈因为捕鲸被莫比·迪克咬掉了一条腿,他带着复仇的誓言再次出海。几经辗转,终于遭遇白鲸。经过三天追踪,亚哈最后击中白鲸,但船被白鲸撞破,亚哈被鱼叉上的绳子缠住,带入海中。全船只有水手以实玛力一人得救,他以他的叙述口吻和回忆讲述了这个惊心动魄的海上历险故事。
  • 一路上有你,律师老公太危险

    一路上有你,律师老公太危险

    《在遗忘的时光里重逢》网络曾用名《扑倒老公大人》,华语言情大赛总冠军作品实体版上市,当当网有售。——————————————————————————你说,所谓伊人,在水一方。后来,枯荷听雨,相思无望。——————————————————————————《京城三少》③,终结篇。他是天之骄子,她是神秘孤女。她十六岁,他十八岁,她来到他身边。从此,她过上了管家婆的生活:给他背书包,给他做饭,陪他读书,陪他练字,为他洗衣服,为他找袜子,帮他追女朋友……她陪着他一路成长,从中学到大学毕业,见证他无数次恋爱失恋,也见证着他从一个问题少年成长为卓尔不群的青年才俊、法律精英。他从来都不知道,这一路走来,他之所以勇往直前不折不挠,是因为,他的身边始终有一个她,只要他一回头,就能看得到……直到后来,她身边有了另一个男子,且并肩向他辞行,他才眯起幽深的眸子,淡淡地说了一句,“好,祝你一路顺风,半路失踪……”三年时光,他已是律界传奇,而她,是留学归来的小律师。他盯着她没戴戒指的无名指,笑着叫她妹妹,“好像我结婚证上写着你的名字。”“那又如何?”“法律上有一个名词,相信叶律师比我更明白……”她苦笑,不明白的人似乎是他……自她来到他身边,他没有发现,她从不曾违抗过他。只是,你怎么会知道,有三个字,她永远也不会说出口,因为,她深深地明白,她永远不可能是站在你身边的那一个……————————吉祥的现代文系列:《三少》系列文之一:《夏未晚良辰安好》http://m.wkkk.net/a/428326/讲述辰安的故事。《三少》之二:《在遗忘的时光里重逢》http://m.wkkk.net/a/573131/军婚。2013华语言情小说大赛总决赛冠军作品。《一念路向北》http://m.wkkk.net/a/356725/2012华语言情大赛总决赛季军作品。
  • 那微光是你

    那微光是你

    第一次他遇见她,他恍若见到了黑暗中的那一抹阳光;十年后,他对她说:“世界上有很多束光,但我有你这束微光足矣。”这世间终有一人让你愿意放下一切,入骨相思,永不能忘,只因那微光是你。
  • 门将进阶之路

    门将进阶之路

    看业余队门将如何练就钢铁防线,并完成蜕变,绽放于世界舞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