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642900000032

第32章

人生岁月能有几何?少年多不更事,到老壮之秋,始知前日为名为利俱是消磨岁月,枉费精神,欲寻归根复命之术,往往不遇其师,到头来,不但一事无成,空手归去,且将自己本来之物消耗殆尽。岂不大可痛哉!生等既逢法会,又遇吾师指示上上乘真诀,当此斜阳欲暮,好景无多,还不勤加修炼,一到西山日落,雾影沉沉,悔之晚矣。但修炼法工,在他们不过以后天之意收敛有形之丹,纵得造成,亦小术耳;即使闻得性工,非合全体大用而论之,还是拘于形色,不能超然于色相之外寻得真正本来人,所以儒门修性之学,到有得时,犹是纷纷纭纭逐于世境,不能空诸一切。他如但修下田中田者,又渺乎其小,即成亦难与上上乘相提并论,盖以此等修士只知以凡心为运用,识神作主张,不得生生之原也。夫意念一动,知识一起,先天真灵之体、浑浑沦沦者,不知消散何有。先天纯朴之体既散,后天知觉之心遂为我身主宰,纵使保固形身,要不过一个守尸鬼而已,乌能出有入无、分身化气、而成百千万亿化身、享百千万亿年华哉?吾故教生等于玄关一窍大开时,寻出那真灵乾谛之真人也。此个真人,不离色相之中,却又不在色相之内,日用行为概是他作主张,但因气质之拘,物欲之蔽,一有动机,不为气质之性所障碍,即为物欲之私所牵缠,非有大智慧者,不能烛其幽隐也。吾示生等须于万缘放下、一丝不挂之际,静久而生动机,不从想象而来,不自作为而出,混混沌沌之中,忽有一点灵光发现,此即我之元神也。若能识得元神,常为我身之主,自是所炼之丹,必成天然大丹。否则,不识元神,懵懂下手,焉能与天地同德、为万古不坏金仙哉?三丰云:“人能以清净为体,镇定为基,天心为主,元神为用,巧使盗机,返还造化,何患不至天仙地位?”生等于有事无事之时,常常以清净为宗,镇定为体,如如不动,惺惺长明,此即天心作我主也。若有动时,即是元神作事,方可行返还法工,知否?然而下手之初,又要勉强操持,具一个刻苦心,真实心,不可一味贪虚静,落于顽空一流,自家本来生机全无动气。要知凡事先难而后获,漫说自然,必无自然。古人云:“先用武火猛烹急炼,后以文火温养。”自然私欲顿除,智慧明净,而先天元神昭然发现。生等近虽闻吾大道精微,然未到还丹之候、用炼虚一步工夫,仍不离武炼文烹以薰蒸其浊垢、销镕其渣滓,始有先天元气元神浩浩而出。若炼虚一著,一私不有,万事无为,乃属自然之工。否有半私一蒂,当行烹炼之法焉。他若玄关一窍,并无形色可窥,亦非心肾之气两相交会,始有其兆。但心有心之玄关,肾有肾之玄关,不经道破,不成佳谛。始而以性摄情,忽然肾气冲动,真机自现,此肾之玄关也。继而以情归性,忽焉心神快畅,气机大开,此心之玄关也。即真知灵知之体也。人能于此立得住脚根,不为他物而迁,自然日积月累,以几于光明之域。要之,玄关何定,到得大开之时,一身之内无处不是玄关,一日之间无事不是玄关。此非粗浅人所能识也。然吾今日所传,虽曰命工,其实上上乘法,此为玉液还丹、见性明心之事,不同旁门之但言命工,死死在色身作工夫、寻生活也。生等须慢慢的将心性真髓认真修炼,此处得手,以后工夫无非将此心性造成一个有形之物而已。若论归根复命,证圣成真,则又全在积铅添汞,不区区于景象之迟早分也。夫人多谓少壮人易于积铅,老年人难于添汞,殊不知真铅真汞全非色身上物事,总不在老少分也。古云:“此铅不是尘中物”,此汞亦不是色相中有,须于清空一气、鸿濛未判时求之。所以道云:“积铅于尘世。”如为色身物事,尘世攘攘,无有清净之区,安能累积真铅哉?虽然,铅亦有别。命阳发生,静里修持之事,此积铅之一法也。若性地之铅,即孟子所谓浩然之气由集义而生者是。夫义之所在,不止一端,或于敦诗说礼而有得,或于谈今论古而有感,或于朋友相会而有所悟,或于观山玩水而有所见;更有行仁讲义,济困扶危,种种义举,偶然感孚,忽地悟入大乘。此等积义,犹为真真踏实行持。人能于机关偶露之际,实实认得为吾家本来故物,一眼觑定,一手握定,日用绵密寂照之工,如此之悟,是为真悟;如此所得,是为永得。此为集义妙法。孟子云:“恻隐之心,仁之端;羞恶之心,义之端”等语,我能如心而出,平情以施,且随时随处将所发情景常常酝酿,不使随来随去,旋灭旋生,即是扩充集义之真行持也。自是日夜谨慎,不稍使心有不仁不义之处,以负惭于幽独,抱憾于神明,则我心无不快畅,我志自然圆满,即孟子所说“直养无害,至大至刚,塞乎天地之间”是。是即积铅积到极处也。若偶尔微露,不自觉察,将我一点真元心体,虽浩浩渊渊实有所得之象,一转瞬间,或一事不谨,一念稍差,此心便不快畅圆满,此即孟子云:“行有不慊于心,则馁矣。”生等亦知之否?此为动处积铅,性中之玄关窍发端。吾观今之修士,多有专务命蒂,竟忘性根,只说静里修持可以积铅添汞,不知动中铅汞犹须随时采取,以故所得不敌所失,生之日少,而丧之日多也。如果能向动中,不论大功小德,一概行去,恰如分际,适中机宜,此神无有不快不足,此气自觉浩然勃然,腾腾欲上,有凌霄冲汉之状。我即乘此一觉而扩充之,推广之,防闲之,自然气势炎炎,升腾霄汉,足包天地、亘古今、而不可思议名状者也。岂但如静时之养,氤氤氲氲、蓬蓬勃勃、穿筋透骨、洗髓伐毛已哉!无奈而今学人多昧于此,往往习惯安常,反以世上金玉财帛、娇妻美妾、声色之娱为自得。殊不知此中虽有所得,而其间一段暴躁气、骄傲气、满假悭吝气,种种尘缘污垢,真气为之汩没者多,独惜其迷而不悟至于如此其极也。今为生等叮咛嘱咐,举凡日用事为万感千端之来,我总一个因物付物,以人治人,无论大纲小节,随处有一段太和之气,我即于此把持之,使不再纵,则义积矣。由此一点欢欣鼓舞之意,凡有动处,我即积之,日充月盛,不难冲举四海,包合六合。只怕学者不细心辨认,当前错过此本来人耳。生等具有真心,自有真气,有真气,自有真精,以故把玩无穷,嘉赏不已。喜怒哀乐,在在皆然。只要留心体验,自无有不得其真者焉。而又非等人世乐境,惟有一点清凉恬淡之意,不独人不能知,即己亦不知其所以然者焉。切不可此气既生,不自扩充,又另去寻他,是仁之端、义之端,则又为事所役、为理所障,其有害于道、有伤于气,则一而已矣。

吾言集义生气,是去人欲以存天理之学;金丹大道,是化气质以复本来之方。此中大有分别。何者?去人欲之学,洁流之学也;化气质之学,清源之学也。盖人欲缘于后起,气质禀于生初,因气质之有偏,而后物欲因之而起。若但去乎外诱之物,不化其气质之累,本源未清,末流安洁?纵使造诣极深,其如气质未化、根柢犹存何耶?所以古人炼丹,其间只有炼己,不闻克己。可见古仙于生初气质,曾经神火煅炼,犹除恶如除草而拔其根,树德如培树而深其柢,不似集义之学只向外面驰求,而不知先从根株是拔也。如《道德》、《黄庭》等经,其中所传惟教人煅炼工法,其余克去己私之学盖未详及,何也?人之所以有生死者,由阴阳之根未除。夫乾三阳也,坤三阴也,有此三阳三阴,而生死即于此系矣。古人知阴阳之根不除,而生死尚牢牢系定,由是将吾三阳种一阳于坤宫,坤遂实而成坎,复抽一阴以寄于乾,乾遂虚而为离,此即以有投无、以无制有两段工法。取坎之法,即是取我所种之阳纳之于中黄正位,以与离之灵汞为一,炼出一段氤氲之气,即丹本也。学人得此丹本,于是运起神火,加以外炉火符,催逼而升于泥丸,复自泥丸而还于绛宫,以与阴精配合,炼出一个元神,慢慢的以神火温养,异日胎圆,即化出一个真人出来,灵通无比,变化不穷。此即“将他坎位心中实,点我离中腹内阴”是也。无非以先天一元之气取为丹母,丹母之中又产阳铅,以此阳铅制伏离中阴精,久之精神血气都化为一个纯阳至刚之体,薰肌灼骨,直将后天气质之性煅化殆尽,更将血肉之躯灭完,只剩得一点真灵乾阳之气,能有能无,可大可小,所以超生死,出轮回,天地有坏期,而我独无坏期,天地有生死,而我独无生死,以此个阳神至虚至无故也。然虚之极,即实之极;无之极,即有之极,故我能生天地万物,天地万物不能生我也。由此思之,学人造到此境,就是天地之大亦不能及我矣。生等莫谓此境为难事,只怕人不肯积精累气以立其基。如能立起根基,自有真乐所在,并无劳苦不堪之处。但昔人比初步工夫为铁馒头,不易嚼耳。苟能于无味中嚼出有味来,以后工夫势如破竹,不难渐次而造其极矣。

十一

古云:“混沌一觉,即成仙种子。”洵非虚也。但要知此一觉,不是有心去寻,亦不是无心偶得。从混混沌沌中涵养既久,蕴蓄得深,灵机一触,天籁自动,所谓前后际断是。是即性光也,即正觉也,即无上正等正觉也,亦即本来人也。吾不先将神气二者交会于虚无窍内,积习既久,神融气畅,打成一片,两不分开,安有突然而醒之一觉哉?此殆无心有心,有心无心,犹如种火者然。始而一团薰蒸之气凝聚于中,不见有火而火自在此,犹混沌内蕴知觉之神。迨积之久久,火力蓄足,忽然阳光发现,烧天灼地,有不可遏之机,而火初不自知,亦不自禁,是即知觉中仍还混沌之象,此喻最切。生等须从混沌中有如此之蕴蓄,使神光凝而不散,然后一觉,始圆明洞达,无碍无欠,才是我一点灵光本来真面,可以超无漏、证涅槃而成大觉如来金仙。尤要知一觉之前,只有一段氤氲,一觉之后,只有一段灵光独运空中,并无有半点念虑知觉夹入其中;莫道以外之事,就是我灵光一点亦不自知也,惟适其天而已矣。凡人一觉之后,千思万想,一念去,一念来,即一刻中亦有无穷之生死轮回,安问没后不受鬼神之拘执、阴阳之陶镕耶?是以神愈昏,气愈乱,幻身尚且难保,何问法身?即神气尚存,而沉沦日久,以苦为乐,认毒作甘,至死昏迷,尚不醒悟,所以贪嗔痴爱无异生前,以故生生世世无有出头之期,不至消灭尽净不已也。若此者,皆由一觉之余,不克蕴之为性、发之为情、任诸自然之天、听其物感之虑、隐显一致、寂照同归,故时而喜怒,时而哀乐,以邪为正,将伪作真,直将固有之良澌灭殆尽。又谁知起灭无常,当下即是火坑,目前无非黑狱,岂待死后乃见哉?惟至人穷究造化妙义,识得生死根源,于此混沌忽然有觉,立地把持,不许他放荡无归,但只一星灵光洞照当空,惺惺长存,炯炯不昧,初不知有所觉,并不知有所照,更不知有所把持,斯为时至神知,知几其神。由此日运阳火,夜退阴符,包裹此太极无极之真谛,久久神充气盛,顿成大觉金仙,永不生灭。勿谓此一觉非我仙家根本,而别求一妙术也。盖此时一觉,但见我身心内空洞了灵,无尘无翳,不啻精金良玉,故一觉之后,其乐陶陶不可名状。是一念之觉,即一念之菩提,一刻晏息,即一刻之涅槃也,不诚一觉神仙哉?虽然,混沌一觉有真亦有伪。如今之人,昏迷一下,即以为混沌,知识忽起,即以为一觉,此皆认贼作子,断难有成。惟一无所有中,忽然天机发动,清清朗朗,虚虚活活,方才算真混沌真觉,不然,未有不以昏迷为混沌,知识为一觉也。生等须知混沌非本,一觉非根,必从混沌一觉中,而有湛寂圆明、清虚玄朗之一境,方得真际,切勿以恍惚二字混过可也。

十二

同类推荐
  • 杂式

    杂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A Dark Night's Work

    A Dark Night's Work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AMERICAN NOTES

    AMERICAN NOTES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白石道人诗说

    白石道人诗说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广宁县志

    广宁县志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热门推荐
  • 青春不负遇你

    青春不负遇你

    还记得吗?那一片绿荫下。那一处操场上,奋力奔跑的的我们,只为早点休息,去偷看他一眼,只是一眼,即使无法说话,那也是十分满足,还记得吗,一个班里总有一个傻子,一个帅哥,一个校花,一群路人甲,每个人都在用自己书写着自己的青春。青春,不负遇你————by玉溪六二.
  • 墟界中走出的强者

    墟界中走出的强者

    强者无惧、强者无畏、强者至强、强者无敌。科技的发展带来武者的末日?但……当李求仙自核爆中心安然无恙走出来时,世界震撼!……一个无修真、无魔法、无异能、无真气的世界,一个纯粹的武者世界。……新书《剑仙三千万》发布,请大家继续支持。
  • 漂亮女医生的风雨爱情

    漂亮女医生的风雨爱情

    三个女人,三朵花。一个热情如火,敢爱敢恨;一个文静温柔,善解人意;一个开朗洒脱,与众不同。这是发生在上个世纪九十年代的一段悲欢离合的爱情故事。她们从走出校门的那一天起,就注定今后的生活道路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的。因为是临时工被人欺负,被人刁难,被世俗的眼光所不容,甚至因此失去工作和爱情。面对着这些突如其来的打击,她们迷茫过、退缩过,但是最终她们还是重新振作起来,毅然选择走上了一条艰苦的创业之路。在这条充满风风雨雨的艰难创业道路上,她们还能重新收获自己的爱情吗?
  • 人文百科知识博览

    人文百科知识博览

    《我的第一本百科书:人文百科知识博览》内容包罗万象,形式丰富多彩。它既是人们认识世界、感知历史、触摸时空和未来的组合工具,又是聆听历史和探索未来的一条捷径,同时也是家长引领孩子成长的教育指南。
  • 思路决定出路

    思路决定出路

    世上没有不转弯的路,人的思路也一样,它需要面对不同的境况和时代不断地进行转换,循规守旧就会停滞不前,最后被时代淘汰出局。在思路上会转弯,是对颓丧、失意的自我否定,不固守旧框架,不封闭新出路,这样才会在生活上、事业上有好的前程。假如我们现在走的是一条窘迫之路,也不要灰心丧气,在迷茫困惑中及时转弯,会转弯思路才通畅,会转弯才会有出路。
  • 废铁时代

    废铁时代

    友情是与生俱来的,而我们自小只拥有对爱情朦胧的错觉。 单纯,善良是与生俱来的,而我们自小是不具备分辨善恶的能力的。 就连能力也是,每个人都应被教育,但有人被贴上“可教之才”,有人是“朽木”。 小龙哥哥跟我讲这些时,我第一次有受灌输的感觉。 但我又能怎么样呢,猛然发现连我自小的叛逆都是受着他人的指导进行的。这些我自以为独立的想法,天马行空的想象,是别人早就替我们埋下的。 在我最旺盛的年纪里。我的废铁时代。
  • 幻变诸天归一剑

    幻变诸天归一剑

    飘然万里驱神剑,历尽千劫铸此身。一念轮回前世梦,仙风吹动镜中春。QQ群:707827776,欢迎大家加入!
  • 名家经典珍藏:郁达夫散文(学生阅读经典)

    名家经典珍藏:郁达夫散文(学生阅读经典)

    这里,有优美而浪漫,让人馨香练怀久久不忘的心灵独白;这里,有启迪青春、点缀人生、畅想世纪的人生感悟;这里,有最具有代表性的或伤感或甜蜜或浪漫或纯情的爱的故事;这里,有诗一样的文字,格言一样的论说……如果你正青春,或者你曾经青春,“名家经典珍藏”之《席慕蓉散文》你怎能错过!
  • 藏獒笔记

    藏獒笔记

    退役特种兵肖兵,就是在西藏日喀则的一个村落里认识了这样一只纯种的藏獒——大黑。刚开始,大黑表现得无比倨傲,对肖兵不屑一顾。肖兵对大黑也爱理不理,不久,在经过一系列事情后,特别是藏獒大黑多次与狼群凶猛厮杀后,肖兵终于见识了这个高原王者的英武……
  • 人间词话

    人间词话

    王国维提出境界说,认为第一重境界是“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第二重境界是“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第三重境界是“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不仅词的境界是如此,文学境界甚至人生追求成功的境界也是如此。古往今来,评价文章好坏的标准各种各样。学贯中西的王国维提出从“境界、真情、词句”角度评判文章好坏——以境界取胜的文章千古流传,以真情动人的文章经久不衰,以词句取胜的文章也深受欢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