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恒社中,沈希干(讠刃)诗功最深,雕肝镂肾,不作一犹人语。有《国心楼诗》一卷,录其尤胜者入《诗话》。《秋晓》云:“曙钟催梦千门静,晓角吟风一叶凋。惊起西窗眠不得,西来秋气怒于潮。”下句从定庵诗变化而出。《夜闻风雨有怀半衲》云:“夜闻风雨江城冷,拥衾不寤更漏永。前短檠挑复明,风破纸窗动摇影。忽忆故人湘水南,遥知此景亦应谙。明朝杲杲日东出,万点楚山青更尖。”《记梦》云:“步登烽火台,台高何所见?长城走怒龙,蟠锁万山乱。台北狼头大纛红,台前流水日淙淙。祖龙旧卒人间尽,寥落关河风雨中。”《呈午生表兄》云:“去岁惠石章,缯囊悬肘后。ЩЩ风雨夕,裔裔云生纽。绝技由来天下希,君家刀法更雄奇。大方若再砉然奏,飞入南天作紫。”《闻梅园梅花盛开将往访之》云:“客从梅园来,语我梅花发。夭矫浮玉虬,纷披散香雪。玉笛楼中莫浪吹,青青如豆可怜时。冲寒会上罗浮去,折得东风第一枝。”以上四首,风格略同,颇近遗山。《赴蠡园道中》二绝云:“缓步过溪干,天风来寥廓。独鸟倏冲飞,冷然柏子落。”“白鹭浴寒江,秋色最佳处。蓦见水红裳,姗姗度林去。”冷隽,在希干诗中为别调。《饮归》云:“梦想太平今日遂,一杯多谢酒家春。归来掉臂人间世,身是羲皇以上人。”有独往独来之概。《冬柳》云:“寒意摧高柳,艰难剩此身。可怜枯干襄,已孕万条春。未解悲摇落,宁辞任苦辛。蹇屯应有复,为谢眼中人。”见道之语。希干自谓三、四二语从陈守玄“谁知衰谢中,生气已勃抽”二句胎化而出。瑗仲诗亦有“繁霜豪雪原成物,冷蕊孤花足可娱”二句,命意略同。《岁暮》云:“为客一年了,飞腾竟负身。枉传工七字,何以慰双亲?学谢齿同长,家缘宦更贫。稻粱空蓄汝,惭愧采萧人。”沈郁。《新荷》云:“新荷出水时,锋芒何其锐?既经风雨多,圆转随风拜。圆转复圆转,秋霜不汝害。”阅世有得之言,与瑗仲诗“入世渐知情冷暖”同一用意。《留别社友》云:“一年逢二别,每别必作诗。别离终有限,诗思无巳时。去岁梅花放,与君等暂离。转瞬又分袂,荷叶寄相思。此别尚自可,秋来相见期。况我又不归,陈参同栖迟。明年之今日,海角与天涯。别后无再别,惆怅不胜悲。我有伤心泪,亦有伤心辞。并待明年发,酸辛暂自持。”此首用笔得宋人法。七律断句《暮春书感》云:“血已不如前日热,春原欲共落花残。”硬语盘空。《得友人书》云:“一纸乍温天外梦,六年何限眼中人。”顾视清高,并可追步前贤。
同类推荐
热门推荐
盛宴
大全这才涩声地说道:也没啥,德喜不接保险丝,就是想让大伙多乐呵会儿。老泽山一下怔住了,原来,他心里也不愿让这个久盼的热闹过于短暂,希望这快乐欢畅的时光能够尽可能地延长,所以才让后生多唱几段。老泽山不禁动情地说:老兄弟,想热闹咱们再唱一晚就是了,你这迟迟不来电,扫了乡亲们的兴致不说,还坏了咱塬上的名声哩。日后要是再请人家戏班来唱,人家怕是不来呢。老德喜听了,这才站起来,摸索着从口袋里掏出一截保险丝来。也就在这时,场院里突然腾起一片通红的火光,跟着响起一阵欢呼声。老泽山、老德喜、大全惊得顾不上接电了,慌忙跑到院外。原来,不知是谁在场院里点起了一堆篝火,一大圈人围着火光又蹦又跳地欢腾,跟着,就见高原双手握拳,用力地跺着双脚,引吭高歌起来。奶奶的老堂屋
我正这么想着,送葬队伍走进了一条冗长的巷道,这时,前面的棺材突然趔趄了一下,然后慢慢落地了。出殡的头天晚上,小好子跟举重的都说好了,棺材从出门到墓地只能歇两次,而且在哪里歇都有规定,现在棺材突然停了下来有点让人意外。大家正在疑惑,就发现前面不远处的地面上有一层光冉冉地升了起来,当那光连成了圆圆的一大片后,我们看清了,原来是胡龙老两口子挡在了棺材前面,这时,只见老两口子冲着奶奶的棺材慢慢地跪了下来,先是笨拙地磕了三个头,然后一边烧纸,一边点燃了一挂不到半尺长的纸炮。那纸炮蚂蚱大小,可在这夜里放开时,就跳起来响,惊天动地的。“谁放炮?谁放炮?”小好子大惊失色,捏着嗓子喊。可是他的话没说完,前面又有一扇大门被慢慢地打开了,这次出来的是傅全华夫妇,两口子蹲下来后,女人从身旁的小柳斗里抓出一大把火纸点燃起来,男人则点燃了鞭炮。几乎在傅全华夫妇点燃鞭炮的同时,梁家箩、王布林、李兆香等几家也一一打开了门,接着在一片片火光中,鞭炮声就不断地响开了……A Village Stradivarius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中国微型小说百年经典(第8卷)
微型小说,在我国虽然自古有之,如《世说新语》《唐元话本》《聊斋志异》等,但一直属于短篇小说的范畴,未能从短篇小说中独立出来。 上世纪80年代,随着改革开放和人们生活节奏加快,读者没时间看长篇大论,喜欢看短小精悍的小说。微型小说便很快盛兴繁荣起来,受到读者的喜爱。因而一些报刊纷纷开辟微型小说栏目,据不完全统计,现在发表微型小说的报刊有两千家左右,每年发表的微型小说达七八万篇。 《中国微型小说百年经典》以微型小说是一种独立的文体的眼光,重新审视了过去混杂在短篇小说中的微型作品,精心筛选了一个世纪以来的微型小说经典佳作。较之近来出版的一些标榜微型小说经典选集,更具有综合性、经典性和权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