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623500000073

第73章

【補】若見此別名判三人通位者。初地斷見。二地斷欲一二品思。三地斷六品。四地斷七八品。五地斷九品。六地斷七十一品。七地斷七十二品思。八地已上。侵習斷無知等。例前支佛發真無漏。侵除習氣。如燒木成炭等是也。輔行釋云。單借別十地名通十地。則彼此地前通為伏惑。通雖斷惑。即未斷惑。以不入地故。此單借別十地。意在引通入別。與前共借不同。又初地斷見。三教不收。若說別。初地是破無明。若說圓。初住即證中道。若說藏。而無十地名目。所以三教不收。故用通教三義而收之。是故初地斷見。名乾慧地也。

【備】辨訛曰。圖中八人。人字。當心字。以經中明三地四地斷見不同故。今文中開為多位。如仁王明四地斷見。故將此四忍對歡喜。四智對離垢。或有經中明三地斷見。則將四忍四智合為八心對於初地。故知是八心也。若八人乃是十五心。不當以十五心。更立十五心對於二地。豈非繁重。私謂。集註圖說。本於止觀。

【記】止觀云。四借別教名。名通教菩薩位。乾慧。是外凡。性地。是內凡。八人。為初地。十五心。為二地。十六心。為三地。此三皆不出觀。而斷見惑。四忍為初地。四智為二地。四比忍為三地。四比智為四地。此四皆不出觀而斷見惑。薄即五地斷六品思。離欲即六地斷九品思。已辦即七地斷色無色思盡。支佛即八地至十地斷習無知。玄義問。初地至七地對果。出何經論。答。經論非不對當。但高下不同。人師對之有異。或用見地。止對初地。如今所用。或向取初三地。併對初地。仁王明四地。併對初地。此難定判。但通教見地。本是無間之道。不出觀證須陀洹。豈得初地斷見。乃至三地或曰四地耶。若斷別惑。不共二乘。此義有之。又或言六地斷結齊羅漢。或曰七地。此乃定執。前後兩果。經論對皆不定。中間可以義得。今依義推。不可定執。

【備】玄義問一節。本三乘共借別教圖下。今列於此者。以三四地斷見本圖下標故也。三四地不出觀斷見。解見下。

【補】輔行云。此單約菩薩。故修觀斷惑不同。此中八忍為初地。不可曰八忍具足。當指初入無間三昧。忍智初發之時而言。若曰八忍具足。則是十五心為二地矣。既入無間三昧。從初忍乃至八忍。皆屬八人地故。又止觀中問。三乘共斷。其義已顯。用何為據。更獨開菩薩地耶。輔行云。問者三乘共位。借義已成。別立菩薩。恐無誠證。答。大論判三處燋炷。有三種菩薩斷惑。乾慧是伏惑。尚得為初炎。今取八人斷真為初炎。有何不可。荊溪釋答意。經論各有明文。並語菩薩智斷。初引大論三處燋炷者。意引乾慧別在菩薩斷惑之位。若共二乘。不名初炎。初炎即是斷位故也。論別立菩薩。故以初地為斷位。故大論燈炷品十地有二(云云)如後文引。

【記】四教義引大論云。聲聞法中名乾慧地。於菩薩法即是伏忍。聲聞性地。菩薩柔順忍。聲聞八人地。菩薩無生忍。聲聞見地。菩薩亦無生忍。聲聞薄地。菩薩遊戲神通。聲聞離欲地。菩薩名離欲清淨阿羅漢地。於聲聞法中即是佛地。而三藏佛三十四心發真無漏。斷三界結盡。與羅漢齊也。大品云。阿羅漢若智若斷。是菩薩無生法忍。乃至辟支佛若智若斷。是菩薩無生法忍。即對菩薩八地。侵除習氣。九過辟支佛地。入菩薩位者。即九地十地是。則十地菩薩當知如佛也。玄文云。初就三乘共位中菩薩別立忍名。而義通二。用別教名。名別義通。通義已如前說。別立者。別為菩薩立伏忍柔順忍無生忍之名也。乾慧地三人同伏見惑。而菩薩更加伏忍之名者。菩薩信因緣即空。而於無生四諦降伏其心。起四弘誓願。雖知眾生如虗空。而發心度一切眾生。是菩薩欲度眾生。如欲度虗空。故金剛般若云。菩薩如是降伏其心。所謂滅度無量眾生。實無眾生得滅度者。次三誓願降伏其心亦如是。是為菩薩在乾慧地。修停心別總相念處觀時。異於二乘。故別稱伏忍。復次三乘人同發善有漏五陰。生相似解。皆伏見惑。順第一義。而菩薩獨受柔順忍名者。菩薩非但伏結順理。又能為一切眾生。伏心徧行六度。一切事中福慧皆令究竟。如三藏菩薩於中忍中三僧祇行六度。不惜身命。今菩薩亦如是。以空無相願。調伏諸根。為眾生故。滿足六度。故名順忍也。復次三乘人同發真無漏。若智若斷。同名無生。而菩薩獨受無生法忍名者。以其見諦理。斷結使。不生取證之心。故別受無生法忍之名也。所以者何。若生取證之心。即墮二乘之地。不得入菩薩第九地。而別為立忍名。良有以也。復次三乘人同得神通。二乘不能用神通成就眾生。淨佛國土。故不得游戲之名也。阿那含雖斷五下分結。不能捨深禪定。來生欲界。和光利物。而不同塵。故不得離欲清淨之名也。止觀問。三乘人智斷既齊。何故二乘名智斷。菩薩名法忍。答。忍。因也。智。果也。故十五心名忍。十六心名智。又二乘取證。宜判智斷。菩薩望佛猶居因位。但受忍名。又菩薩一品思盡。即一分自在生。品品死。品品生。能忍生死勞苦。不入涅槃。故名忍也。

【註】別明菩薩燋炷十地。妙玄四(三十一)云。別圓各逗一種根性。故用發真為初燄。(別初地圓初住)通教為逗多種根性。所謂別圓入通。故含容取乾慧耳。

【記】通教機雜。而乾慧中尤雜。取多所含容之意。故以未發真為初焰。四念處云以相似燈炷為初燄耳。尋常謂別圓入通多約被接言之。今言別圓入通者。通之一字。指通教中當教之機。別圓入通。指通別通圓之機。故云三教含容通說。非秪約被接言也。

【註】若鈍根者。八人見地是初燄。利者。於乾慧即能斷結即是初燄(已上皆妙玄之文)。

【記】此上二節文。俱釋菩薩燋炷十地。初一句。牒前標示。妙玄下。明通教乾慧為菩薩初燄。然此所引。乃是答辭。因文前問。大論三處明初燄。約別圓。皆取發真為初燄。通教何意取乾慧為初燄耶。答。別圓各逗一種根性。如文(云云)。又輔行云。大論三處燋炷者。意引乾慧別在菩薩斷惑之位。若共二乘。不名初燄。初燄即是斷位故也。論別立菩薩。故以初地而為斷位。故大論七十八燈炷品云。十地有二。一菩薩初地為初燄。二聲聞見地為初燄。若獨菩薩地。即歡喜地為初燄。論文既以菩薩初地而為初燄。故今取之以為況釋。於共伏道尚得以為菩薩初燄。今但退取共斷位者為獨菩薩初燄。有何不可。故知此文別判通教菩薩位也。

(大品云。初地燋炷。大論明三處初燄。燄約能照。譬智。炷約所照。譬惑。三處者。通別圓也。三教含容通說。故曰別圓入通。非被接意)。

【備】此段小註本在儀文乾慧地耳下。因記文長。消釋未便。故列於後。

【記】此段小註。釋明含容取乾慧意。大品明第一地燋炷者。經深奧品云。須菩提白佛言。世尊。菩薩用初心得阿耨菩提。用後心得。世尊。是前心不至後心。後心不至前心。世尊。如是心心所法不俱。云何善根增益。若善根不增。云何當得菩提。佛告須菩提。譬如然燈。為用初燄燋炷。為用後燄燋炷。須菩提言。世尊。非初燄燋炷。亦非離初燄。非後燄燋炷。亦非離後燄。佛言須菩提。於意云何。炷為焦否。世尊。炷實焦。佛告須菩提。菩薩摩訶薩。如是不用初心得菩提。亦不離初心。不用後心得菩提。亦不離後心。菩薩始發意。行般若波羅密。具足十地。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大論釋云。燈。譬菩薩道。炷。喻無明煩惱。燄。如初地相應智慧。乃至金剛三昧相應智慧。焦無明等煩惱炷。亦非初心智燄。亦非後心智燄。而無明等煩惱焦炷盡。得成無上菩提。是則以論中釋經。則知大品明初地焦炷意也。大論明三處初燄者。四念處云。大論釋燈炷品云。有人言。乾慧為初燄。佛地為後燄。有言歡喜地為初燄。佛地為後燄。如此解釋不同者。恐是諸大乘師釋滿字教門。三教名位不同。各取此意。以釋初後燄也。若言二地是菩薩斷道者。此取性地為斷道。至六地與羅漢齊。或取八人地是斷道。此以三地為斷道。七地齊羅漢。今不取二地三地。乃取乾慧者。故知是通三人之初。以似道為初燄耳。有言歡喜為初燄。佛地為後燄者。此約別教初地斷道為初燄。別教登地見常住理。斷無明。見中道。故以歡喜為初燄也。有言初住為初燄。佛地為後燄者。是圓教意。以圓教登住是中道佛性。斷一品無明故。此是通教通別通圓之義也。

【註】且乾慧初燄。三通言之。是何根性。須知論釋焦炷。雖通三教。乾慧初燄自是一途。不必三通收。以通教機雜故。

【記】此揀明乾慧非三通也。先問。次答。如文可知。三通者。即上文所謂因果俱通。因通非果通。通別通圓是也。言不必三通收者。謂因果俱通之機。初地不能斷結。因通非果通之機。三地四地方能斷結。藉通開導之機。亦非能初心斷結。是故乾慧初燄。自是通之當教一途。不必三通收也。

【註】又乾慧初燄。何位伏惑。例如單借十地。如輔行。或云利根。即伏即斷。

【記】此料簡乾慧初燄伏惑也。問。乾慧初燄。既是斷惑。將何位而為伏惑耶。問中約位問伏惑。答中舉單借十地。意明乾慧如別教歡喜地斷見。則以地前為伏惑位也。如輔行者。如上圖中引文可知。或云下。更指一釋。

【補】然此中論伏惑位者。若云逗多種根性。含容取乾慧為初燄。其意則寬。故得例前借十地。地前立伏惑位也。若云鈍根。八人見地是初燄。利根。於乾慧地即能斷結。即是初燄。此則地前不須更立。何以故。乾慧本是伏惑之位。但利根之人。即伏即斷。故以為初燄。若更立伏惑位。不名乾慧為初燄矣。良由前文單借十地。無論機之利鈍。但未斷惑。而不入位。故地前更須立地。即更立伏惑位。此中不然。故立為不立。意存兩向。

【註】大品更說十地菩薩為如佛。輔行明通二種如佛。以釋大品。一別為菩薩立忍名。第十亦名菩薩地。對共佛地故云如也。又被接人至十地。破無明。能八相作佛。似通教佛。故云如也。釋籤亦明圓教觀行如佛。相似如佛。但非今通教所論。

【記】此釋經說十地菩薩為如佛。初一句。牒前標示。以大品經云。菩薩住十地中。當知如佛。謂若菩薩摩訶薩。具足六(波羅)密。四念處。乃至十八不共法。一切種智。具足圓滿。斷一切煩惱及習。是為菩薩摩訶薩住十地中當知如佛。論釋云。當知如佛者。菩薩坐如是樹下。入第十地名法雲地。譬如大雲澍雨連下無間。心自然生無量無邊清淨諸佛法。念念無間。爾時菩薩作是念。欲界魔王心未降伏。放眉間光。令百億魔宮。闇蔽不現。魔即嗔惱。集其兵眾來逼菩薩。菩薩降伏魔已。十方諸佛慶其功勳。皆放眉間光。從菩薩頂入。是時十地所得功德變為佛法。斷一切煩惱習。得無礙解脫。具足十力。四無所畏。四無礙智。十八十共法。大慈大悲等無量佛法。地六種動。天雨華香。諸菩薩天人。皆合掌讚歎。是時放大光明。遍照十方無量世界。十方諸佛菩薩天人。大聲唱言。某方某國某甲菩薩。坐於道場。成具佛事。是其光明。是名十地當知如佛也。輔行下。引荊溪明通教二種如佛。以釋大品經十地如佛。初種可知。二種。如文云。若被接者至此既破一品無明。亦能八相。如彼八相。故云如佛也。對共佛地句。謂通教第十地。名為佛地。對三乘之共佛地。而曰如也。似通佛句。謂被接之人。能破無明。無明破已。如彼通佛。同得八相。故名如也。釋籤下。明圓教亦有二種如佛。文云。若入圓教。假使住前。亦得通名坐道場也。即是相似如佛。觀行如佛。然彼文意。為異別教教道言耳。非今通教所論之如佛。

二詳示二。初因地列名八。初名乾慧地。

一乾慧地。未有理水。故得其名。即外凡位。與藏教五停心總別等三位齊。

【註】三乘之初。同名乾慧。用體法念處等觀。雖未得煖法相似理水。而總相智慧深利。故稱乾慧也。

【記】此釋得名乾慧地者。謂雖有能觀之智。然所照之惑火未亡。真諦之理水未顯。既未有理水。乾有其慧。故得乾慧之名也。是知惑喻如火。理譬如水。惑亡理顯。猶水之尅火也。妙玄明三乘共十地。第一名乾慧地者。三乘之初。同名乾慧。即是體法五停心總相別相四念處觀。事相不異三藏。此三階法門。體陰入界如幻如化。總破見愛八倒。名身念處。受心法。亦如是。住是觀中。修正勤如意根力覺道。雖未得煖法相似理水。而總相智慧深利故。體法停心別總二相念處觀。出四教義二廣明。須者往檢。

二明性地。

二性地。相似得法性水。伏見思惑。即內凡位。與藏教四善根齊。

【註】性地中無生方便。解慧善巧。轉勝於前。得相似無漏性水。故言性地也。

【記】妙玄云。性地者。得過乾慧。得煖已。能增進初中後心。入頂法乃至世第一法。皆名性地。性地中無生方便解慧善巧轉勝於前。言勝前者。如解苦無苦。而有真諦。以陰入界不生。皆如夢幻響化。水月鏡像。畢竟空無所有故也。解集無集而有真諦。以了一切煩惱業行皆如夢幻等故。解滅本自不生。今亦無滅。而有真諦。以知一切生滅之法皆不可得。故使有法過於涅槃。亦如夢幻等故。知道有道而有真諦。信一切至涅槃道。皆如夢幻等無有二相。則任運虗通。入第一義。得相似無漏性水。故言性地也。

三二地並明。言並明者。以此二位。同入無間三昧。同斷見惑。所以同為發明也。

同类推荐
  • 七佛父母姓字经

    七佛父母姓字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喉科集腋

    喉科集腋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密藏开禅师遗稿

    密藏开禅师遗稿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Casanova

    Casanova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画品

    画品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热门推荐
  • 姜少,你老婆又跑了

    姜少,你老婆又跑了

    合法的丈夫不能人道,还丧心病狂地为别的女人把她卖给姜少换取好处!这种恶心的男人不离婚难道还留着过年用吗?可她没想到买了她一夜的姜少竟然还会找上门来!他说:“离婚,跟了我。”她气急败坏,谁不知道姜大少心里有个白月光,她才不要给人当替身!谁料这个霸道的男人竟然布下天罗地网让她无法逃离--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亿万爹地强势宠

    亿万爹地强势宠

    六年前,她被妹妹陷害,一无所有,被迫逃到异国避丑。临行之际却不料被自己好心救的男人,意外生情。六年后,她带着天才宝宝归来,这包子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帮助妈咪把亲爹坑回来。从此,她夺回一切,过上了开挂般的人生。“女人,你偷了我的种这几年,处处跟别人说我死了?”夜深人静,她被逼到墙角,动弹不得……““你始乱终弃,还不负责,我自然当你不存在了!”男人霸道的进入她的生活:“我负责,把这些年欠你的一次一次补回来,让你知道我的存在!”
  • 错婚成爱:傲娇夫人很抢手

    错婚成爱:傲娇夫人很抢手

    “当我的女人,我会让你幸福到死的。”新婚那日,他对她说的话。“呵呵,感谢不杀之恩,我可不想死啊。”她淡淡一笑,不屑的说道。“我会让你成为整个上海滩最幸福的女人,相信我。”他深情款款的看着她,发誓这辈子只宠她一人。“希望你说到做到,首先我不想看见那些碍眼的女人。”“好,通通把她们赶走就是了。”面对那些女人,她妩媚一笑: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斩草除根。
  • 赖上极品夫君

    赖上极品夫君

    哎……人长得美总是会吸引别人的眼球,要不是我江小湖准备走知性路线,当今的亚姐哪还有饭碗呐?可这人也太狂热了吧?“大爷,你都跟了我五天了,我兜里那两块钱都给你了,你还想怎么着啊?”我就是再美也得分个年龄段吧!这老头儿明显超龄嘛!还有,看看他穿的什么啊?难道今年的流行趋势是面袋子吗?脑袋上搞一草标,难道是要卖身葬父?“嗯!”老头若有所思的捋了捋胡须,双眼像手电筒一样放……
  • 我还能陪你到天亮

    我还能陪你到天亮

    乔语不顾所有人的反对,嫁给了一个恨她的男人。婚后两年,她日夜守候,费尽心思地讨好,却换来他一句:“离婚,你已经没有利用价值。”她被他赶出家门,意外得知怀孕三月,满心欢喜地想要跟他分享这个好消息,却撞见他和其他女人颠鸾倒凤。那个被她放在心尖上的男人,亲手将她推下楼梯……她失去孩子,如他所愿地在他眼前消失无踪,那个曾经对她厌恶至极的男人,忽然像是疯了一般,满世界地找她……
  • 腹黑总裁别爱我!(全本)
  • 宛若

    宛若

    如果能够重生,你最想回到什么时候?我想回到你们都在的时候
  • 宋元学案

    宋元学案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凭心而言(最受学生喜爱的散文精粹)

    凭心而言(最受学生喜爱的散文精粹)

    《最受学生喜爱的散文精粹》从喧嚣中缓缓走来,如一位许久不见的好友,收拾了一路趣闻,满载着一眼美景,静静地与你分享。靠近它,你会忘记白日里琐碎的工作,沉溺于片刻的宁谧。靠近它,你也会忘却烦恼,还心灵一片晴朗。一个人在其一生中,阅读一些立意深远、具有丰富哲学思考的散文,不仅可以开阔视野,重新认识历史、社会、人生和自然,获得思想上的盎然新意,而且还可以学习中外散文名家高超而成熟的创作技巧。
  • 阿G偏传

    阿G偏传

    人有人语,兽有兽言。早70年前有《阿Q正传》,轮到阿G便叫“偏传”。所谓偏传者,不上算之传也。不上算之传,传些不上算之人,小人物的一些怪异的信仰,便有小人物的奇特:3代5个人,除过了血脉的一线相牵,思维竟亲近如姐弟。——这里所说的阿G,来自“槁”字的汉语拼音,其父阿Q、其母阿S、其妻阿P、其子阿R、其孙阿T,无罪亦无刑,无封亦无禄,皆为不上算之人,从英文字母顺序表……P、Q、R、S、T……中随手拈取而已。以上谨为开篇之先不上算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