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623500000037

第37章

【記】開蒙曰。三禪皆依雲住。四禪方在空居。此天初得。獨名無雲。問。何故欲界除下二天。皆名空居。答前言空居。不履地故。此則雲氣亦無。取意不同也。業疏下。引證。福生。謂具勝福因。方得生也。廣果。謂異生善得果報。此天最勝。所有功德。勝下諸天也。無想。唯識論云。因中修彼無想定時。厭患麤想力故。生彼天中。違礙不恒行之心。及心所。但以想滅為首。壽命五百劫。除初生彼半劫。想心尚在。及後退沒半劫。想心又起。中間四百九十九劫。想心不行也。無煩雜下。釋後五那含天。輔行言。無煩之始得無煩名。伏熱惱故。名無熱。果易彰故。名善現。見清徹故。名善見。色中無上。名色究竟。又言無煩。無見思煩惱雜也。無熱。意樂調柔。離下界見思熱惱也。善見者。定障漸微。見極明徹也。善現者。形色轉勝善能變現也。色究竟者。色法最極之處。是究竟處也。不遷者。不還人間受生也。俱舍圖失考。唐譯俱舍頌言。由雜修五品。生有五淨居。論言。由雜熏修第四靜慮。有五品。故淨居唯五。謂下。中。上。上勝。上極。五品差別。故此中初三品心現前。便得成滿。謂初無漏。次起有漏。復起無漏。第二品六。三品九。四品十二。五品十五。如是五品。雜修次第。感五淨居。應知此中。無漏勢力。熏修有漏。令感淨居。有言由信等五。次第增上。感五淨居。然皆竪論也。楞嚴橫論者。彼四禪天。指福生。福愛。廣果。無想也。所以獨聞而不見者。蓋下天修有漏凡定。此五修無漏聖業。凡聖業異故也。又色究竟下。別明色頂有菩薩住處。如經言。過五淨居。有十住菩薩住處。亦名淨居號大自在天王。又三乘中。立此為淨土。是報身所居。約實。但是十地菩薩攝報之果。多作彼王耳。大論言。此天有八臂三目。乘白牛。執白拂。一念之間。能知大千世界雨滴數也。

【補】三天是凡夫。一無想是外道。五淨居。是三果居處。此名捨念清淨地。律中喻以沐浴披新淨衣。又如密室中燈。三災不到。由其離內患也。業疏南山宣律師。釋羯磨。此言業。

【註】俱舍頌云。色天踰繕那。初四增半半(謂梵眾半踰繕那。梵輔一。大梵一半。少光二也)。

【記】頌明色界九天身壽劫量。

【註】此上倍倍增(無量光四。光音八。乃至徧淨六十四)。

【記】解釋與論同。論言。無量光天倍增二至四。乃至色究竟。增滿萬六千。是也。

【註】唯無雲減三(下徧淨天。既六十四。無雲。倍應百二十八。身壽但有一百二十五者。謂從變易受。入不變易受難。故各減三。變易。不變易。約三災壞不壞說)。

【記】無雲減三之故。本論釋不出。若華嚴鈔明無雲。欲成上都數。故減於三。唯一百二十五也。

【備】辨訛曰。既無雲入不變易。身壽應增。當如清涼所言。成上都數故減。又諸天身壽。皆舉大概。故不妨減。存考。

【註】少光上下天。大全半為劫(少光已上。大全為劫。謂少光二大劫。乃至色究竟。萬六千大劫。少光已下。大半為劫。以由身量與壽量等。大梵身既一由旬半。故壽當一劫半。故以四十小劫為一大劫。則六十小劫。成劫半也。梵輔。壽一劫。身一由旬。四十小劫也。梵眾身半由旬。故壽半劫。二十小劫也)。

【記】註釋。較論為詳。論言。少光已上。大全為劫。自下諸天。大半為劫。由此說大梵。過梵輔天壽一劫半。謂成住壞。各二十中劫。六十中劫為一劫半。故以大半。四十中劫。為下三天身壽劫量也。

【補】壽之劫數既爾。身之由旬亦然。應少光已上身量。以八十里為一由旬。少光已下身量。以四十里為一由旬。此約身壽對論如此。若約三災對論。大全半為劫。亦允合。蓋世界成。自上而下。壞。自下而上。故成住壞空。各二十小劫。除却空劫。梵王生成劫初。滅壞劫後。正當六十小劫壽也。自少光二大劫。至光音八大劫。却值七番火災。又一番水灾。方壞二禪。正當八大劫壽也。如此對來。全半之義。毫無乖失。此以八十小劫。為大全劫。四十小劫。為大半劫。

三無色界。

三無色界四天(空處識處。無所有處。非非想。已上四天。只有四陰。而無色蘊。故得名也)。

【註】若厭色籠。修四空定。生四空天。名無色界。

【備】有師標曰。此無色。非畢竟無色。婆娑謂或經二萬劫色斷。乃至八萬劫色斷。命終還與色相續故。斷有二種。有須臾。畢竟。須臾斷相續。畢竟斷不相續。

【註】輔行六上四云。從第四禪欲入空處。必作方便。滅三種色。一可見可對色。(色塵)二不可見可對色。(五根四塵)三不可見無對色。(法入少分無表色也)此之三色。並在色界。欲入無色。故滅此三(文)。

【記】滅色入空方便者。先想此身。如甑。如籠。如網。乃至漸空。大論言。如鳥在缾。缾破得出。婆娑曰。先應思惟坼上。墻上。舍上。諸空之相。取此相已。假想勝解。觀察照了無邊空相。以先思惟無邊空相。而修加行。展轉引起初無色生。又順正理曰。空法雖與色俱。而其自體不依屬色。諸有於色求離者。必應最初思惟彼法。謂虗空體雖與色俱。而待色無。方得顯了。外法所攝。其相無邊。思惟彼時。而能離也。此明入空方便。滅三種色者。阿毗曇言。一可見。謂色是。二有對。有十。謂五根五塵。若不可見有對。但五根四塵。三不可見無對。謂法處少分。問。香味二想。初禪已離。色聲觸想。二禪已除。云何言空定滅耶。答。達法師言。香味雖盡初禪。今言滅者。治有四種。一壞對治。謂方便道觀下。有漏無常等故。二斷對治。謂無礙道。正斷下過。三持對治。謂解脫道為首。及後一切無間解脫。持彼無為。不令散失。四遠分對治。謂解脫為首。及後一切無礙解脫。遠令前障。畢竟不退。今此空定。據第四治也。色聲觸三。言二禪滅者。二禪已上。乃至四禪當地雖無。得借故也。

【補】方便滅色者。禪波羅密言。應深思色法過罪。以有身色。則內有飢渴。外受寒暑等苦。復次一切色法。繫縛於心。不得自在。讚嘆虗空無色。則無此過。一心緣空。念空不捨。當度於色難也。五根四塵。根。指五勝義根。唯天眼能見。凡夫不能見。落在浮塵根。如蒲桃朵等。故言不可見。然猶有對。眼根可對色等。四塵。指聲香味觸。若法入少分者。以四分中之一。故言少分。一心數法。屬心。二不相應法。非色非心。三無為法非三聚攝。四無表色。屬色。此色不可見。亦無對。無所表彰。名無表。即五塵落謝影子也。

【註】無色界色。小乘空有二宗。各計不同。大眾部云。但無麤色。非無細色。妙玄四(六)引毗曇云。無色有道共戒。戒是無作色。以無漏緣通。故此戒色。隨無漏緣。至無色也(文)釋籤四(三十一)云。言無漏緣通者。通九地也。既通九地。豈隔無色。(文)妙樂六(九)云。無色雖無四大造色。定果所為。皆是墻壁。(欲色二界業果所為)三界皆以意識維持。若約諸宗無色。非全無四大色。雅合其宜。(文)(有合門計有色經墻壁譬)此是有宗計有色也。

【記】細色。即定果色。妙玄引毗曇下。證成有色。婆沙問。何故世尊弟子生無色。及無色界羅漢。成就道俱生戒。不成就。定俱生戒。答。有說世俗戒。是縛是繫法。是以不成就。無漏戒。不縛不是繫法。故成就。有說世俗戒。墮在界中。墮在定中。無漏戒。雖在地中。不墮界中。是故成就。則無色界。有道共戒。無作色故。引妙玄釋籤證成。既有無作。豈得全無色耶。妙樂下。更引證成。蓋文句言。堂。譬欲界。閣。譬色無色界。墻壁譬四大。妙樂言。墻壁譬四大者。應通三界。無色雖無四大造色。然有定果所為之色。皆是墻壁。欲色業果。所為者。黑業白業。欲界報不動業。色界報雖有垢淨。不同俱業果也。三界意識維持者。定業二界。皆意識所執持也。若約下。妙樂判明有色合宜。

【補】此有宗引無作色。以顯無色界有色。蓋有宗謂。道共戒。是色聚攝。道共者。見諦道中。所發無作。與心上勝道俱。故曰道共。以無作為體。無作者。不假造作。任運而發。體屬於色。故名無作色。無漏緣通者。無漏即見道八忍八智。此十六心。能斷三界見惑。而不漏落三途。故此無漏為能緣。三界苦集滅道諦理為所緣。既遍緣上下八諦。故曰緣通也。

【備】法數引婆娑云。一道共戒。於見道修道位中。不作意持。自然不犯。戒與道俱發。名道共。此戒是初二三果所得。即無漏戒也。二定共戒。謂發得初禪二三四禪定時。不作意持。自然不犯。戒與定俱發。此戒斷惑未盡。未出生死。即有漏戒也。

【備】辨訛曰。此中明無色界。須疏明無色著落。不必引空有二宗雜解。妙樂墻壁譬亦不必引。彼釋大乘經。此明三藏。大小須分也。私謂。上說修得無色所由。此因便詳明無色有定果色。既有二解。必須兼引大乘證明。均屬要義。無色著落下有四段分解。非略也。

【註】妙玄引成論云。色是無教法。(此是空宗牒有宗計)不至無色。(此是空宗難有宗也。難云。應不至無色耶。如讀教記戒體中辨)此是空宗計無色者也。

【記】讀教記未詳。若準戒疏言。無教法者。謂戒是色住。無作是假色。亦言無教。非對眼色。發隱言。亦言無教者。亦名無教也。非對眼色者。即非色非心之色法也。

【補】澤山咸戒疏曰。小乘立三聚。謂色。心。非色非心。薩婆多有宗。作。無作。並色為體。註言。初依身口而起。故作戒以色為體。所發善業。天眼能見。故無作戒。亦色為體。成實空宗。作戒。以色心為體。無作。以非色非心為體。註言。業由心起。心是正因。身口為緣。兼緣顯正。故作戒色心為體。無作體者。由作初起。必假色心。無作後發。異於前緣。故強目之非色非心耳。若大乘者。但論色心。無第三聚。故作無作戒體。通色通心。有師曰。無教法。即無作色。亦名無表色。不可教示。故有宗謂。無作業。雖屬於色。無有相狀。不可分別教示。故名無教。空宗牒彼所計。故言色是無教法。無色一句是難。謂汝既言道共戒有色。是無教法。既言是色。則道共戒應不至無色耶。何者。以道共是非色非心。故能通至無色。汝既是色。豈能至無色耶。如此難者。蓋空宗亦許道共戒通至無色。但不許道共戒是色。以無色界無色故。是以空宗立戒體。是非色非心聚。故能隨無漏緣。通至無色也。

【註】然小乘計有。是不了義。說無色者。乃名了義。大乘反此。

【記】小乘以所證空。謂極處。故推空宗。計無色為了義也。

【備】辨訛曰。然小乘計有。是不了義。上引妙樂。許有宗合宜。復引籤文。破其不了。若破其不了。則荊溪許他有過。又引楞嚴及孤山釋。判與小乘有宗義合。此但見荊溪許有宗合宜。不知荊溪釋文後。不過旁引有宗。許其雅合。集註不當將大乘經。反合小乘也。私謂。小乘著空。計有不了。遂覺空宗。勝於有宗。是小乘意。許有定果。是大乘意。亦是今注引以證成意。上引籤文。並非破其不了。下引楞嚴。孤山釋。乃就大小乘說有。是同邊論。存俟後定。

【註】楞嚴經言。是四空天。身心滅盡。定性現前無業果色。孤山釋云。謂無業果色者。顯有定果色也。此與小乘有宗義合。若大經云。無色界色。是佛境界。非諸聲聞緣覺所知者。此是大乘說有色義也。

【記】大經迦葉言。聲聞緣覺若非色者。云何得住。世尊言。如非想非非想天。亦色非色。我亦說為非色。若人難言。非想非非想天。若非色者。云何得有去來進止。如是之義。諸佛境界。非諸聲聞緣覺所知。

【補】四空身心滅盡等者。正脈言。初二天全無身境。故曰身滅。後二天七八現行。俱伏不行。故曰心滅盡。定性現前者。明有定果色。無業果色者。依正皆空。聖眼觀之。三尺識神。似中有也。是佛境界。非聲緣所知者。以聲聞經。說所證空。遂謂極處。悉皆無色。大乘實說。界外尚受法性之色。豈此四天惟空空然。故斥二乘非所知也。又中陰經言。無色界天。禮拜世尊。楞嚴亦曰。無色稽首。仁王經言。無色界天。雨諸香華。阿含說。舍利弗入涅槃。無色界天空中淚下。如春細雨。皆明有色也。又定果色。顯揚論。名定自在所生色。謂勝定力故。於一切色。皆得自在。即以定變起五塵境。故論言變身萬億。共立毫端。空量地界也。以上辨有色竟。

【註】空處。禪門六(九)云。此定最初。離三種色。心緣虗空。既與無色相應。故名虗空定也(文)。

【記】三種。即可見有對有三種。

【註】識處。禪門六(十一)云。捨空緣識。以識為處。正從所緣處受名。故名識處(文)。

【記】所緣識處。必帶於相。識相無邊。名識無邊處。

【註】無所有處。行者厭於識處無邊。於是捨之。入無所有處。亦名不用處。禪門六(十二)云。修此定時不用一切內外境界。外境名空。內境名識。捨此二境。故言不用處(文)。

【記】止觀言。識處謝已。緣無所有法相應。名不用處。即佛。三年就阿藍迦藍所習定也。

同类推荐
  • 朱舜水文选

    朱舜水文选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玄奘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玄奘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皇朝经世文续编_2

    皇朝经世文续编_2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佛说大孔雀王神咒经

    佛说大孔雀王神咒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鹿门子

    鹿门子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热门推荐
  • 我们执手到白头

    我们执手到白头

    花季雨季时,我们为了纯真的爱恋去努力,和老师顶嘴,只为了坚持那份爱恋。为了读同一所大学努力,上了同一所大学,一起规定好未来的路。大学里,创业读研,遭遇了分歧,最后的最后,总有人要妥协,只因为爱了,不愿意放弃。好不容易修成正果,却遭遇到别人的撬墙角,排除了各种困难,最后幸福依旧。
  • 阿难陀目佉尼呵离陀经

    阿难陀目佉尼呵离陀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黄庭仙道

    黄庭仙道

    黄庭存思,道德无为,楞严五蕴,华严十地,诸行无常,诸法无我,寂静涅槃,正觉智慧……这是一杀手修行的故事,是一个求法证道的故事……
  • 一年之痒

    一年之痒

    我曾经说过,小的时候,理想之一,就是卖文为生。实现了之后,发现自己的生活在别人看来,特别单调。每日里就是看书,写字,看书像是从书页上把字一行行拆下来,而所谓写文章,按王朔的说法,就是码字,像小时候在农场砌墙一样,一块一块往上码。所以说,我的生活等于是一边拆字,一边码字。拆别人的,码自己的,码好了给别人去拆。 习惯了这样生活的人,除了读的写的,都非自家喜欢的东西,一般来说,是不会感到枯燥的。因为拆字的时候,是生活在别人营造的世界里;码字的时候,则是生活在自己手工的世界里,总有新鲜可觅。足不出户,一样好玩儿。
  • 清宫吟:凤霸君恩

    清宫吟:凤霸君恩

    她是雍正的母亲,是康熙最爱的妃子。她的身份像个迷,她是先帝的嫔妃和别人的私生女。她喜欢君王,只可惜误会重重没能够留在君王身边。等她深深的爱上别人的时候,才发现一切都是误会……遗憾的是,她再也不能重新来爱了……
  • 星月永不相离

    星月永不相离

    “月月,我以后便是天上的天狼星”“为什么?”“星月永不相离这是跨过千年的“诺言”也是他们前世今生的命运!放眼千年“什么?你要帮你大哥代娶?”“什么?你宁愿背起这个骂名?”什么?你……”“什么?您要帮大小姐代嫁?”“什么?您不怕被人发现被休?”“什么?您……”这一天“东方家族”“北堂家族”上空同时传来阵阵惊恐声,如此大的气势,顿时惊起一道漪凝,方圆数十里的鸟儿,虫儿无一幸免,更别提人了,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一向执行“布拉格”大陆和平的二大家族突然转性了???
  • 张恨水经典作品系列:魍魉世界(上)

    张恨水经典作品系列:魍魉世界(上)

    抗战时期。陪都重庆。黑暗混乱,鬼蜮横行。区老先生一生读书,也教育四个子女认真读书,用学得的知识谋生。然而,重庆物价飞涨,物资奇缺,民不聊生,靠工资生活实难度日。于是,区老先生的三儿子弃文开车跑运输,发了大财;二儿子弃医经商作买卖,生活小康;长子仍然是机关公务员,穷愁潦倒。其周围的朋友、同事、邻居、亲戚,无不投机钻营,唯利是图,为挣钱发财苦度时光而日夜奔忙,真正是“前方吃紧,后方紧吃”!
  • 社会世情的故事(中华典故故事全集)

    社会世情的故事(中华典故故事全集)

    本套《中华典故故事全集》全部精选我国著名典故故事,并根据具体思想内涵进行相应归类,主要包括《爱国为民的故事》、《军事战争的故事》、《修身立世的故事》、《智慧谋略的故事》、《读书学习的故事》、《品质修养的故事》、《社会世情的故事》、《世事明察的故事》、《心灵情感的故事》和《悟道明理的故事》等十册,书中每个典故都包括诠释、出处和故事等内容,简单明了,短小精悍,具有很强的启迪性、智慧性和内涵性,非常适合青少年用于话题作文的论据,也对青少年的人生成长以及知识增长具有重要的作用,是青少年阅读和收藏的良好版本。
  • 百喻经

    百喻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七生七死

    七生七死

    医院保安室里的巨幅神秘壁画,每当一个灵魂消逝,“灵异台阶”就会新增一个阶梯。2471,2472,2473……每一个临终者都连着特殊的数字,那座极寒之山下,是谁的灵魂被冰封?又是谁在召唤千百年后必受七度生死的“阴阳混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