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569000000001

第1章

元豐八年四月初十日。哲宗皇帝宣師入內。福寧殿。為神宗皇帝。靈駕前陞座。

師謝恩罷。乃陞座。拈香。示眾云。福寧殿上祝名香。聖主令開選佛場。此是靈山親付囑。臣僧今日代宣揚。還有共相著力者麼。

時有僧問。彌勒閣中談妙法。瑠璃殿上演真宗。未審是一是二。師云。兩彩一賽。進云。不用南詢諸友。東見文殊。師云。龍生異彩。師子潛蹤。進云。功流萬世而常存。道通百劫而彌固。師云。後五日看 僧問。九重城裏。大播真風。聖意興慈。如何報答。師云。唯憑今日一爐香。進云。不忘昔日靈山記。祖道重興出帝心。師云。真不掩偽。曲不藏直。進云。可謂山河同久固。日月共證明。師云。但知行好事。不用問前程 僧問。昔日梵王請佛。天雨四花。今朝帝主詔師。有何祥瑞。師云。彩雲籠玉殿。瑞氣靄爐香。進云。天垂寶蓋重重秀。地涌金蓮葉葉新。師云。剔起眉毛。快須薦取。進云。只如聖上薦嚴大行皇帝。仙駕向什麼處去。師云。不離當處常湛然。進云。此方身已謝。淨國九蓮開。師云。已在言前。

師乃良久云。還更有問話底麼。然問亦無窮。答亦無盡。何謂。宗乘浩渺。非妙智而莫測其涯。相道淵微。非上根而罕窮其趣。誠謂昭昭法界。自他而境智全收。歷歷真源。彼此而聖凡俱寂。物我冥契。彼此會通。道本如然。目前可視。森羅萬象。全彰古佛家風。大地乾坤。盡顯毗盧頂相。六街鐘鼓。觀音入理之門。月殿瓊樓。對揚斯事。若也於斯明得。念念釋迦出世。步步彌勒下生。師乃顧示左右云。還會麼。豈勞妙辯而敷揚。何待神通而顯示。苟能如是。堪報不報之恩。共助無為之化。此日今上皇帝。恭為大行皇帝。降生之辰。齋僧一千員。特宣臣僧陞座。舉揚般若。所集功德。上資仙駕大行皇帝。恭願。淨域超陞。靈光不昧。金沙池畔。受生報化之身。寶閣門開。面覩彌陀之相。親承 佛記。決證菩提今上皇帝。恭願 御宇享轉輪之福。延齡臻拂石之期。萬國均休 三宮茂慶。太皇太后 皇太后 皇太妃。竝願。福逾滄海。壽等南山。安居坤極之尊。永受普天之養。久立。聖慈。伏惟 珍重。

元豐八年七月二十八日高麗僧統義天。同伴使范舍人。蘇郎中。入慧林。訪師請相見。僧統云。義天在本國。聞師大名。遠涉東溟。特伸頂禮。請師就座。容納賤禮。師云。未曾面會。又非師承。焉敢受禮。左右堅請師坐。師既不獲免。乃坐受禮訖。師問僧統曰。承聞。久熟經論。是否。天曰。粗於華嚴大教留心。師曰好。華嚴經。盡是諸聖發明稱性極談。若非親證悟解。難明法界妙理。莫曾有悟入處否。天曰。昭昭於心目之間。而相不可覩。師曰。作麼生是昭昭於心目之間。天曰。森羅及萬象。一法之所印。師曰。猶是文字語言。如何是一法。天曰。無下口處。師曰。汝未曾悟在。諸佛意旨。密密堂堂。若非悟入。實難措口。祖師西來。直指人心。見性成佛。見即便見。不在思量。不歷文字。不涉階梯。若以世智辯聰解會。無有是處。所以華嚴法界觀序云。昭昭於心目之間。

師顧視僧統云。好。若也於斯會得。不妨奇特。復云。而相不可覩。晃晃於色塵之內。而理不可分。非徹法之慧目。離念之明智。不能見自心。如此之靈通。只如與麼說。且那箇是自心。天曰。知之一字。眾妙之門。師云。知之一字。作麼生會。僧統曰。義天未曾參禪。師云。不可到寶山。空牛而迴。天曰。大善知識。歷劫難逢。

師復云。知之一字。眾妙之門。到者裏。喚作禪得麼。喚作道得麼。莫是舉處便是麼。一時拈却。且作麼生會。天無語。時伴使范舍人曰。古人所謂。目擊道存。師云。只如今與諸人。對坐相看。可謂目擊。如何是道。范舍人曰不。可措口。師云。若謂不可措口。即是斷見。諸佛洪機。演出大藏教。曲盡方便。豈是不可措口也。眾皆無對。天禮謝而退。

元祐元年。三月初一日高麗僧統。請師陞座。僧統拈香罷。師云。佛法人事。一時周畢。然雖如是。有問有答。亦且無妨。時有僧問。昔日曹溪一宿。龍潭一宵。今朝僧統暫來。未審是同是別。師云。目前可驗。進云。將謂少林消息斷。而今蹤跡儼然存。師云。曹溪一句。作麼生道。進云。有水皆含月。無山不帶雲。師云。得即得。爭奈說道理何。進云。不說道理。却請師道。師云。速禮三拜。

僧問。先聖道。遊江海涉山川。尋師訪道為參禪。臨行一句。請師分付。師云。諦聽諦聽。進云。獨耀無私。對揚有準。師云。向後不得錯舉。進云。莫謂座間人不識。孤明孤影射虗堂。師云。不如禮拜 僧問。萬里來朝即不問。揚帆迴棹意如何。師云。洗脚上船。進云。出袖拂開龍洞雨。泛盃波涌鉢囊花。師云。到岸一句。作麼生道。進云。不因僧統來相訪。那得禪師再舉揚。師云。未敢相許。

師乃云。若據祖宗門下。本分相見。不在高陞法座。展露言鋒。何也。直饒慧林。有四無礙辯。迅雷之機。到諸人前。一點也用不著。何謂也。況諸人。各各有照天照地底威光。人人有把定乾坤。綿綿不漏底。爍迦羅眼。籠今罩古。水泄不通。截生死流。踞祖佛位。妙圓超達。正在此時。諸仁者。若向此處明得。可謂不歷僧祗獲法身。然雖如是。猶是葛藤。若據祖令施行。舉目則千山萬水。思量則天地懸殊。更乃如何。正法眼藏。不到今日。

此事且止。此日伏蒙館伴舍人。同高麗僧統大師。入寺拈香。堅請陞座。而況僧統大師。昔有福德。昔有願力。若非昔福深厚。何緣生國王家。君非願力堅固。何緣頓捨世間榮貴。而披法服。故其天資高遠。法器混成。能於本國。弘華嚴大教。已振宏綱。而又不憚萬里相遼。遠涉洪波。更務求師。研窮淵奧。為末代教海鱗龍。釋天星象。非僧統而誰能哉。誠謂不可多得者也。然華嚴大教。不可思議。稱性極談。唯對上機。如日獨照於高山。尚不入二乘之手。如此勠力流通。豈為小緣。我佛世尊。初成正覺。為見一切眾生。愚迷之甚。廣大灋界。而不能自證。廣大威神。而不能得用。所以如來嘆曰。奇哉。我今普見一切眾生。具有如來智慧德相。但以執著妄想。而不證得。於是。七處九會。稱法界性而極談。至於上品。有一十三千大千世界微塵數偈。中品有一四天下微塵數偈。下品猶有百千妙頌。是此閻浮提所得大教。欲令十方眾生。得見自身具有如來廣大智慧。於一塵而含法界。於諸剎而普見道場。一多無礙。大小圓融。擲大千於方外。納須彌於芥中。皆眾生之常分。但有心而皆爾。然既有心。何以不見。故知。若非徹法之慧目。離念之明智。而不能自見。若也見得。所謂無有形貌。而森羅大千。無有邊際。而含容萬有。念念爾。塵塵爾。法法爾。古今去來。大小內外。不動纖毫。無參差相。重重涉入。帝網交羅。雖然如是。猶是圓融法界。義目言詮。於其中間。且作麼生。會一塵含法界。於此會得。可謂一口吞盡一代時教。乃喝一喝云。不如會取者一喝。經中分明道。一切法門無盡海。一言演出盡無餘。三十年後。不得辜負慧林。

僧統禮謝。師乃有頌。

誰人萬頃洪波上。為法忘軀效善財。想得閻浮應罕有。優曇花向火中開。便下座。

上堂云。若據祖宗門下。本分相見。不在高陞法座。展露言鋒。何也。所以道。言鋒若差。鄉關萬里。直須懸崖撒手。自肯承當。絕後再穌。欺君不得。是以。先聖巧開方便。遂展多門。依無住本而建立。本既無住。能應多緣。譬若洪鐘在簴。隨扣擊以呈音。皓月流輝。列千江而普應。此皆無緣之慈。隨有機而感應。不二之旨。逐根性以互分。教雖多途。理歸一揆。或則棒頭取證。以拄杖擊禪床云。切向者裏明取。喝下承當。遂喝一喝云。還會麼。意句交馳。並同流浪。咸均事理。頓見如來。拔生死之深根。得現前之三昧。況是大道顯著。妙旨希夷。靈智現前。滔滔應用。復顧視左右云。看看。若向此處明得去也。便乃心心永寂。法法靈通。不勞求其半偈。用捨全軀而今不得。蓋為生死為因。苦樂作本。不悟真常。寧通妙旨。浮世擾擾。竟日昏昏。業識相纏。未能頓覺。但能一心迴光。便是出塵之事。與麼說話。也是葛藤。撿點將來。直是白雲萬里。久立眾慈。伏惟珍重。

上堂。僧問話罷。師乃云。問也無窮。答亦無盡。若論瘥病不假驢馱藥。何也。先聖傳授一言半句。蓋為不獲已而以抑而為之。若也廣說異端。殊乖道體。況是妙絕眾象。理統諸方。即現多門。光韜實際。以此而推。道由心悟。不在語言。密密堂堂。曾無間隔。不勞心意。暫自迴光。日用全收。彼此寧立。所以道。盡乾坤遍法界。都來只是箇虗妄境界。除却頓悟真乘。立搆玄道。大忘能所。達本無心。識破塵勞。明他魔黨。若與麼明得。慶快平生。若也未明。自是諸人諱却。以拄杖。擊禪牀。下座。

上堂云。好諸禪德。擊三通之法鼓。演無盡之法門。侍者拈香。重重佛事。若據實際理地。三世諸佛不能自宣。六代祖師。莫能建立。若據佛事門中。須憑指注。便有一塵一佛國。一葉一釋迦。若帝網之垂珠。法門無盡。於是善財童子。覺城東際。逆覩文殊。便登妙果。遂指南遊。遍參知識。歷一百一十城。末後到大樓閣前。乃見彌勒云。我已先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未知菩薩。云何行菩薩行。云何修菩薩道。彌勒彈指一下。一相也無。善財乃問。聖者上來莊嚴。從何處去也。彌勒云。從來處去也。所以道。明明華藏界。滿目絕纖埃。是處是慈氏。無門無善財。縱橫分主伴。交互見樓臺。始立思量看。莊嚴何處來。師復召大眾云。末後一句。天下衲僧跳不出。便下座。

荊國大王。親持圓照禪師號至。以頌謝之

乾坤之力莫能窮。政化無私孰有功。釋子蒙恩何以報。白檀爐上祝 堯風。

靈巖山居頌二十首

蕭灑靈峯上。塵虗夏亦寒。松蘿敷翠嶺。殿塔聳雲端。巖洞門高下。山房路屈盤。其中實幽隱。何必畵圖看。

引步西巖畔。搘筇一望間。滔滔太湖水。杳杳洞庭山。風送雲帆遠。煙收景象閑。晚來松頂上。百鷺得魚還。

野性好居山。常思水石邊。幸當清世表。高隱妙峯前。飲道閑消日。棲神不記年。寂寥唯自樂。無德利人天。

自到山中住。忽經三四秋。人間都不顧。物外絕追遊。壞衲隨時補。齋資逐旋求。一身無長物。獨坐思悠悠。

盡道居山好。居山事亦難。片心如未息。方寸復何安。九夏寧無熱。三冬豈不寒。若能明此理。松下共盤桓。

吳主為宮地。湖山尚宛然。興亡徒自異。風月幾曾遷。觸目追前事。傷心念昔賢。區區隨逝水。千古復誰還。

居山不見山。方始是居山。未到無心地。難教得意閑。花開青嶂裏。鶴唳白雲間。此意無人會。終朝獨揜關。

一登雲嶺上。更不下危巔。迥出紅塵外。深藏碧嶠邊。利生今已息。高臥且隨緣。若問憑何術。袈裟是福田。

退隱居巖谷。深藏謂得謨。塵緣都不顧。世事復何圖。意靜玄關著。情虗此道殊。寂然庵裏坐。唯對白檀爐。

璿璣持四象。光景急如流。世態如何久。人生得幾秋。何妨松石畔。且就水雲休。免向紅塵內。區區雪滿頭。

靈巖雄嶺勢崢嶸。今古如然不變更。南北往來徒仰望。幾人親到上頭行。

靈巖清曠絕囂塵。一境蕭然畫不真。好是其中堪翫處。森羅萬象四時新。

靈巖四遠望崔嵬。霧捲雲收碧嶂開。一境蕭然俱物外。善財去後有誰來。

靈巖聖跡妙難窮。智積親來化此中。獨立擎拳還會麼。飲光微笑是同風。

靈巖聳峻更無加。四面峯巒不敢遮。時有白雲從此去。為霖為蓋遍天涯。

靈巖古寺壓雲端。路險時人到亦難。唯有五湖雲水客。共携缾錫此中安。

靈巖獨坐夜深時。火冷灰寒只自知。且守寂寥隨舊分。常光無間即無為。

靈巖勝境妙難思。知者方知具大慈。廣博門風人莫測。龍蛇混雜會同時。

靈巖山不異靈山。自是時人見不前。對此若能親曉得。何須特地覔西天。

靈巖數頌略而言。若據其中未盡傳。借問山翁有何事。恒沙妙偈莫能宣。

山中歲旦。免人事。二首

報爾玄徒休賀歲。出家弗比在家同。老僧自看生來事。七十年過一夢中。

自謂居山且免閑。豈勞心力賀新年。百千萬歲今朝事。成住壞空彈指間。

郭氏裝觀音像。求師為讚

寶陀巖上吉祥人。妙相真風應剎塵。慈眼普觀三界內。悲心廣濟勿踈親。

天衣和尚真讚

老師真相。應緣無量。千江月華。光非二樣。

送一長老住秀州本覺

老僧年邁已躘踵。唯憑吾子壯宗風。嘉禾人問真消息。靈嵓山在白雲中。

送圓長老住無錫壽聖

子今欲去繼吾宗。剔起眉毛立上風。大用不須拘逆順。棒頭流出思無窮。

送周長老住臨安功臣

隨緣任運不須忙。萬事無心是妙方。閑坐寂寥人莫測。自然腦後放神光。

送齊長老住餘杭安樂山

十載共棲湖上寺。探玄窮教兩相資。高提祖印超羣去。好與人天作導師。

寄福州遜長老

慧日峯前學道時。一言曾契祖師機。如今已續傳燈後。貴得吾宗無盡期。

付通州琅山儀長老

聞子已居雞嶺上。今朝何事過江來。不忘付囑靈山旨。再見文殊效善財。

寄李宮保

此心省後雖無事。亦要時中自琢磨。痕垢淨除全體現。光超三界莫能過。

寄李觀察

勸君修道莫因循。迅速光陰不待人。須向時中頻覺察。今生成取釋迦身。

寄李御帶

心源已曉自家珍。靈府深藏豈易陳。先德號為無價寶。一迴舉著一迴新。

寄李朝奉

老僧初到慧林時。席上惟君眾所推。一等用心須教徹。祖師亦是世人為。

寄李通直

祖師心印好任持。莫使時中有間違。一片凝然非內外。綿綿不漏到無為。

寄梁昭宣

昔日三年在慧林。唯憑巨力受恩深。如今林下將何報。爐上時添海岸沈。

寄劉郡主

卓庵堂後近如何。想得看經念佛多。日久歲深功自勝。何須更羨趙州婆。

寄閭丘教授

昔日南泉陸大夫。道傳千古播閻浮。君今已曉西來意。也共當時事一途。

示陳宣義

君今已曉祖師機。宜向時中善運為。舉目無非華藏界。超凡越聖剎那時。

澄照庵居中秋夜

山中又值中秋夜。極目長天月正圓。好是庵前松石上。獨行獨坐自安然。

頌示永嘉慈照

慈照功高不可儔。等觀含識觸緣周。已明心地同無礙。日用縱橫卒未休。

聞慈照庵居。以頌寄之

大隱居廛造竹庵。已知庵主早年參。想應決到淳淳地。却笑盧公強指南。

示圓照

圓照十方無內外。靈光獨耀莫能過。唯心淨土非來往。念念相應是佛陀。

示慧光

舉起分明古佛心。先賢從此悟圓音。但能深信終須得。至道無難不離今。

呂六主簿求因緣。以頌示之

即心是佛祖師言。古聖從來不異傳。一句了然超百億。十方諸佛亦同緣。

呂太師宅。各求法名。以頌示之

法名覺澄。寂然無比。秋天月輪。光臨眾水。

法名普覺。萬緣都削。神珠獨存。靈光爍爍。

法名普應。任運不定。萬像千形。唯明妙性。

法名有覺。清淨無著。物外逍遙。如雲似鶴。

法名常覺。神珠不昧。耀古騰今。光無內外。

法名善通。變化無窮。或隱或顯。似雲從龍。

法名定光。晝夜無間。萬象森羅。其中影現。

法名善明。鑒照今古。情與無情。咸居淨土。

法名善寧。寧即安靜。坐對森羅。心閑一境。

法名先覺。不顧機後。大用現前。烏飛兔走。

新定太守呂舍人。惠無縫袈裟。因成頌。奉謝

無縫袈裟。實為難得。遠遠馳來。不待彌勒。

送謙首座

禪人別我歸東越。獨步雲山太高潔。鄉國夜深誰共觀。鏡湖萬古含秋月。

送清立禪者

老僧只要子功成。得後隨方任運行。此去若能傳祖印。善開方便利群生。

送肇雜那

數年學道靈嵓上。達後方知此事尊。高步毗盧南北去。爍迦羅眼照乾坤。

送光化主

千聖同傳古佛心。靈山付囑至如今。玄徒欲繼存高志。立處須教與眾欽。

送圓化主

衲子辭吾下翠微。入[邱-丘+(厂(田/坴))]化導看臨時。但能護惜衣中寶。日月無窮運大慈。

送然化主

衲僧本自無窠臼。一錫飄然不可留。若到途中人借問。聲前句後應機酧。

送玢化主

和風拂拂水悠悠。極目千山翠欲流。衲子得時乘興去。萬機叢湊一言酧。

送靖化主

禪徒學道莫辭勞。世上人無道不高。古聖豈同容易得。捨身為法若塵毛。

送照化主

老來諸事不能前。且就靈嵓養病顏。化導已憑禪子去。善傳心印向人間。

送淵山主歸德清

子來問道夙緣追。祖意惟憑上上機。一夕便迴猶是鈍。隔河招手者還稀。

謝朱明之提刑。二首

珍茗佳篇蒙遠寄。開囊時見又重封。公卿意重無能報。仰望雲衢隔萬峯。

得失人間事兩端。憑君試為審思看。英雄權勢南柯夢。以此觀來也一般。

示陳秀才

為儒為釋各隨功。道在無何趣不同。君向雲霄折仙桂。老僧自要寂寥中。

示尼慧因

龍女靈山獻寶珠。便登佛果即須臾。汝今既曉無生法。也共當時道不殊。

示小師慧聚二首

丱歲誰家子。尋師求出家。佛前頻稽首。往往落天花。

丱歲入空門。夙生有願力。若能堅固心。久遠成利益。

因禪人寫師真。求讚

躘踵老朽髮如雪。敏手妙能傳醜拙。挂向松堂高壁間。蕭然似對秋江月。

文朝奉。出雪峯會祖圖。呈求讚

巍巍雪峯。應化如龍。瞻之無盡。仰之雄雄。真哉奇特。一月遼空。

示周承議

翠竇崎嶇人罕到。承君訪道上山來。一言已曉曹溪旨。無限迷雲喝下開。

小師守慈。求彌陀佛。乞讚

彌陀妙相。功德無量。付與守慈。永充供養。

圓照禪師。元豐六年。神宗皇帝詔下。召師住持慧林禪院。元祐元年三月。得請罷慧林。哲宗皇帝。敕諸處不得抑令住持。任便雲遊。師歸休靈嵓山。一十二年。閑暇之日。或因請求。遂有歌頌之作。此是我師。垂慈之一端也。師元符二年。十二月二十八日。無疾端坐圓寂。明年正月二十八日。葬當山之頂。硯石池上崇寧二年五月。今上皇帝。敕諡法空禪師。塔賜瑞光之塔。歲度一僧。看守香火於戲。師之道德。聖主賢臣。推重隆厚。恩寵異常。除先住瑞光淨慈慧林三會道場。有語錄。印行於世外。惠辯今追念先師緒餘。慧林及靈嵓。有未鏤板。上堂偈頌。集成後錄。假將仕郎朱勤。命工雕印。貴不失墜。時大觀三年。三月三日。謹誌。

杭州景德靈隱禪寺。住持小師法真大師守一校勘。

天衣振宗義懷禪師法嗣(雲門五世)。東京慧林圓照宗本禪師。常之無錫人也。族管氏。體皃厖碩。所事淳厚。年十九。往姑蘇承天。依永安道昇禪師。執舂炊。不自疲猒。遇昇入室。隨眾諮參。昇曰。道者竭力如此。有少勞乎。師曰。若捨一法。不名滿足菩提。寔欲此生身證。何勞之有。昇陰奇之。

越十年。剃染受具。又巾侍三載。請辭遊方。至池陽。謁天衣於景德。衣舉。天親從彌勒內宮而下。無著問云。人間四百年。彼天為一晝夜。彌勒於一時中。成就五百億天子。證無生法忍。未審說甚麼法。天親云。只是說這箇法。如何是這箇法。久而開悟。

一日室中問師。即心即佛時如何。云殺人放火。有甚麼難。於是。名播寰宇。

漕使李公復圭。命師開法瑞光。法席日盛。武林守陳公襄。以承天興教二剎。命師擇居。蘇人擁道遮留。又以淨慈堅請。移文諭道俗曰。借師三年。為此邦植福。不敢久占。道俗始從。

元豐五年。 神宗皇帝下詔。闢相國寺六十四院。為八。禪二律。驛 召師。為慧林第一祖。既至。 上遣使問勞。閱三日。傳 宣。就寺之三門。為士民演法。翌日 召對 延和殿 賜坐。師即盤足加趺。擬仆 上亟令近臣。益以錦座二隻。 神宗登遐。 命入福寧殿說法。以老乞歸林下。得 旨任便雲遊。州郡不得抑令住持。擊鼓辭眾。說偈曰。本是無家客。那堪任意遊。順風加櫓棹。船子下揚州。既出都城。王公貴人。送者車騎相屬。師臨別誨之曰。歲月不可把玩。老病不與人期。唯勤修勿怠。是真相為。聞者莫不感涕。

晚居靈巖。其嗣法傳道者。百餘人。

上堂曰。洪音一剖。震動乾坤。法令施行。萬機頓削。聖凡路絕。佛祖情忘。當此之時。東西不辨。南北不分。從教千古萬古黑漫漫。填溝塞壑無人會。卓拄杖。下座。

上堂。嶮峻無過雞足峰。行人到此路難通。唯恐祖師門下客。不移毫末到其中。參。

上堂。問也無妨。答亦無咎。何也。得之不為先。失之不為後。若達此宗。豈論空有。千聖從來也只寧。任他烏兔爭頭走。成住壞空彈指間。得失是非唯一口。咄。

上堂。姑蘇臺畔。不話春秋。衲僧面前。豈論玄妙。只可著衣喫飯。翫水看山。夜見星晝見日。兩手扶犂水過膝。靈山授記只如斯。歷劫何曾異今日。

上堂。於一毫端。現寶王剎。坐微塵裡。轉大法輪。拈起拄杖曰。這箇是塵。作麼生說箇轉法輪底道理。山僧今日。不惜眉毛。與汝諸人說破。拈起也。海水騰波。須彌岌峇。放下也。四海晏清。乾坤肅靜。敢問諸人。且道。拈起即是。放下即是。當斷不斷。兩重公案。擊禪床。下座。

上元日。僧問。千燈互照。絲竹交音。正恁麼時。佛法在甚麼處。曰謝布施。云莫便是和尚為人處也無。曰大似不齋來。

問。上是天。下是地。未審中間是甚麼物。曰山河大地。云恁麼則謝師答話。曰大地山河。云和尚何得瞞人。曰却是老僧罪過。

問。如何是祖師西來意。曰韓信臨朝。云中下之流。如何領會。曰伏屍萬里。云早知今日事。悔不忌當初。曰三皇冢上草離離。

問。春風吹古樹。殘日下前山。如何是不遷義。曰。青山誰管你閑事。白日廛中自有人。

問。師唱誰家曲。宗風嗣阿誰。曰調古神清風自高。貌悴骨剛人不顧。云恁麼則薦福的子。雪竇親孫也。曰想得未知落處。

問。如何是露地白牛。曰放出無尋處。

問。適來消息從何而得。曰合。

問。知師久蘊囊中寶。今日當場略借看。曰何必如此(以上普燈錄)。

上堂。看看。爍爍瑞光。照大千界。百億微塵國土。百億大海水。百億須彌山。百億日月。百億四天下。乃至微塵剎土。皆於光中。一時發現。諸仁者。還見麼。若也見得。許汝親在瑞光。若也不見。莫道瑞光不照好。參。

上堂。頭圓像天。足方似地。古貌稜層。丈夫意氣。趯倒須彌。踏翻海水。帝釋與龍王。無著身處。乃拈拄杖曰。却來拄杖上回避。咄。任汝神通變化。究竟須歸這裡。以拄杖卓一下(已上會元)。

既至瑞光。集眾擊皷。皷輙墮。圓轉震響。眾驚。却有僧出呼曰。此和尚法雷震地之祥也。俄失僧所在。自是。法席日盛。眾至五百人。

其住瑞光。民有屠牛者。牛逸赴本。跪若自訴。遂買而畜之。

住淨慈。歲大旱。湖井皆竭。寺之西隅。有甘泉自湧。得金鰻魚。因浚為井。投魚其間。寺眾千餘人。汲以不竭。

民張氏有女子死。夢其母曰。我以罪為虵。既覺。得虵於棺下。持以詣本。乃為說法。復置故處。俄有黑蟬翔棺上。而蛇失所在。母祝曰。若我女。當入籠中。當持汝。再詣淨慈。如其祝。本復為說法。是夕。夢女曰。二報已解脫矣。其顯化異數。又如此(以上僧寶傳)。

元符二年。十二月二十八日。沐浴而臥。門弟子環列請偈。乞強起安坐。以化道俗。師熟眎曰。癡子。我尋常懶作偈。今日特地。圖箇甚麼。尋常要臥便臥。不可今日特地坐也。索筆大書曰。後事付守榮。擲筆憨睡而逝。士庶獻冣後供者。彌月還然 敕全身塔於寺之上方。閱世八十。坐夏五十二 諡法空。塔曰瑞光(續燈曰坐亡以上普燈)。

哲宗加號禪師 皇叔荊王親齎勑授之。

僧寶傳贊曰。富鄭公居洛中。見顒華嚴。誦本之語。作偈寄之曰。因見顒師悟入深。夤緣傳得老師心。東南謾說江山遠。目對靈光與妙音。王顯謨漢之。初見本登座以目四顧。乃證本心。予聞馬鳴曰。如來在世。眾生色心殊勝。圓音一演。隨類得解。今去佛之世。二千餘年。而能使王公貴人。聞風而悟。瞻顏而證。則常隨而親炙之者。可知矣。故江西八十餘人。而本則倍之。近代授法之盛。無能加者。非願宏法道。行契佛心。何以臻此哉(以上僧寶傳)。

同类推荐
  • On the Ruin of Britain

    On the Ruin of Britain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广成集

    广成集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佛说孝子经

    佛说孝子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太上内丹守一真定经

    太上内丹守一真定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西樵语业

    西樵语业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热门推荐
  • 青梅竹马陌路相拥

    青梅竹马陌路相拥

    我一直一直喜欢你,你占据了我整个世界→苏子悠我喜欢你全世界都知道,只有你不知道→顾辞安你是我黑暗中的那道光→冉浩坤时光荏苒,我们依然在一起,真好→颜笑汐愿你被时光温柔对待→尧舜熙我的承诺,铭记于心→安城西小丫头,我可以照顾你一辈子吗→林江词你不知道你早已住在了我的心里→顾晓言
  • 重生初中之逆天学霸

    重生初中之逆天学霸

    这辈子受尽谴责,众叛亲离,如果有下辈子,我萧鲤必将百倍偿还。
  • 奈若何惜

    奈若何惜

    奈若何惜江湖是什么?唯心而已没有了她,虽身在江湖,心却已无江湖我对不起她,所以我愿意用尽余生为他们牵线,给他们幸福幸福?情这一字,最是伤人,即使有了开始,也难以预料结局我不怪他,可是我恨他,不怪他想要杀我而名扬天下,因为我没告诉他,可是我恨他,为何不择一良人相伴到老爱情?那是什么裹着蜜糖的毒药?可是即使我不知道情是什么,却早已误入了一见钟情我爱的,视我如无物,却甘愿落得个遍体鳞伤,爱我的,视我如珍宝,却被我伤的体无完肤对,还是错?三滴至情之泪逆天改命重来一次又会如何抉择?是幻,是梦,原来命运早已决定了一次机会,又如何能更改原来这就是情情,不知其所起一往而深(只是突然想写,文笔不怎么样,还请大家谅解,不喜勿喷哦!谢谢啦??)
  • 无心娇妻

    无心娇妻

    新坑推荐:《总裁的狂妻》好不容易就决定埋葬一切,嫁做人妻,以为就此平淡一生,因为医院的一张不孕检验单,那个曾经许诺永远爱她的丈夫扔给了她一张离婚协议,声明继承人比天重要她耸了耸肩,利索的签下了大名,笑靥连连,大方的让所有人瞠目结舌************************************亲手了解了一段缘分,另一段缘分在她没有察觉中悄然开始,也让她得到了一个意想不到的宝贝,当不成贤妻的她,转行当良母,却要与女儿斗智斗法,当起了双面妈咪。*************************************七年之后,为了让女儿免遭某位人物的争夺,她毅然决然地带着女儿回国不料却引来了其他更加猖狂的争夺者************************************前夫说:“她是我的女儿!”拒绝相信那早产三个月的说辞曾经遭恐吓的某人也说:“她是我的女儿!”因为无意中得知他才是正牌老爸。*************************************她耻笑不已,她的恶魔般的女儿什么时候变得如此的炙手可热,她知道他们要的其实是她的心可是,谁又知道,她的心早在十年前的那场葬礼中被一同埋葬向一个无心之人要心,愚笨的可笑。当那个人再次出现的时候,她才知道原来自己才是那个愚笨的可笑的人。*************************************缘灭缘起,幕起幕落,是否她始终只能当个无心之人…&&&&&&&&&&&&&&第一次尝试写现代文,请大家多多支持。(*^__^*)嘻嘻……推荐完结女尊文:《无欲女皇》前世,在爱人和亲人的双双背叛下,她坠楼身亡。今生,她只想无欲无求、默默终老,无奈却被卷入皇权的争斗当中。前生,她相信了爱情的美好,最后失去了一切,包括生命。重生后决定与爱绝缘的她,却得到一个又一个男子的倾心相对,面对他们的深情,她又能否走出过去的伤痛……是否在某一刻开始她的心已经不再无欲无求……友情推荐:《爱上极品总裁》:
  • 斗气大陆

    斗气大陆

    雷战意外穿越异世大陆,在这个斗气为主的大陆,从小就备受欺凌的雷战,机缘巧合下开始修炼高深的斗气。逆天的天赋加上刻苦的勤奋,雷战势必将再次崛起,朋友和敌人是成正比的,当雷战遭遇到各种阴谋后,深知拳头大才有话语权,雷战组建了大陆最强大的佣兵团。平静千年的大陆再次点燃战火,谁都想做开疆扩土的千年帝王,当雷战为这些当权者默哀的时候,看着遭受苦难的人民,雷战同当权者们展开了斗争,一代帝王横空出世。在异世大陆因为异族入侵开始动荡之后,为了身边的亲人,为了挚爱的红颜,为了生死兄弟,雷战将谱写新的传奇。
  • 仙剑问情1

    仙剑问情1

    一个集市井少年、学徒,四海堂堂主多种角色于一身的传奇少年张醒言悄然浮现在一个祥和宁谧的小镇,他平凡却智谋无双,有一点好色而又志向远大。对于敌人,他是最强劲的对手;对于女人,他又是完美无缺的情人。他拥有一支会呼风唤雨的“神雪”玉笛和一把貌似废铁实则珍贵的神剑。他目前最大的愿望就是能够加入名满天下的道教宗门“上清宫”,成为道家第一人……命运的辗轮是否会按照他的步伐平稳转动?绝美的假城公主是否会与醒言分离?误会多多的龙族之女是否会拿走玉笛“神雪”?而醒言又能否加入上清宫呢?
  • 凶案背后

    凶案背后

    世事无论好坏,总是先有因,而后才有果。每一起凶案的背后,都曾有罪恶的种子在发芽。作恶的是否十恶不赦?被害的是否白璧无瑕?究竟是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还是有些人生来就携带着罪恶的基因?种种疑问,不到真相大白的那一刻,无人可以解答。小莫的V群:200144356欢迎任意书中主配角名+读者ID+粉丝值来敲门
  • 开封之大叔太腹黑

    开封之大叔太腹黑

    她本是北宋的一杀手组织的统领,冷酷无情,却在一次意外中被小人暗算跌落悬崖魂死!她是现代一富家千金又是一跆拳道高手,身怀精湛的医术,却被自己的亲妹和爱人背叛丧命于现代,她不甘如此死去,再次醒来后发现自己并非原来的自己,被人救下。在一次采药途中意外救了展昭,后陪同展昭去往开封,与包拯展开一段别样的爱恋,与众人一起经历一段破案之旅!
  • 读史有学问全集

    读史有学问全集

    东汉末年,黄巾大起义爆发,东汉政权岌岌可危。作为功名心很强的封建士大夫,贾诩认为匡危济难,建功立业的时机已经到来,便投身军中,在董卓的女婿、中郎将牛辅手下任讨虏校尉。东汉初平元年(公元190年),袁绍、刘表、孙坚等各路军阀为了争权夺地,便以讨伐董卓为名纷纷起兵,他们共推勃海太守袁绍为盟主,从北、东、西三面包围洛阳。董卓受到威胁,便挟持汉献帝由洛阳迁都长安。不久,暂时联盟的讨伐大军没有进逼长安,而是为各自利益相互攻伐起来。
  • 张恨水经典作品系列:啼笑因缘

    张恨水经典作品系列:啼笑因缘

    本书采用一男三女的爱情模式为故事的核心结构,通过旅居北京的杭州青年樊家树与天桥卖唱姑娘沈凤喜的恋爱悲剧,反映了北洋军阀统治时期黑暗、动乱的一个社会侧面。它不仅在旧派章回小说的老读者群众,引起强烈反响;而且还使当时的新文艺界惊异不止,甚至还讨论过《啼笑因缘》何以有如此大的魅力,流传得如何广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