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543700000007

第7章 砥砺真功(21岁~39岁)(1)

一 故土不恋 主动融入大千世界

前引《旧唐书·孙思邈传》载:“隋文帝辅政,征为国子博士,称疾不起(赴)。”由此说明,当杨坚以相国身份辅佐周天元帝之时,孙思邈已学有所成,跻身名士之列,时年三十九岁。由此上溯,他从立志学医到成为名士,受杨坚赏识这约莫二十年间,为重要成长期。

《孟子·告子篇下》有云:“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此为至理名言。孙思邈在至关重要的成长期间,珍惜光阴,磨砺心志,于道德、医学及体质诸方面稳步提升,每一步都走得相当扎实。

孙思邈从医初期,家里发生重大变故,慈母不幸逝世。这对孙思邈无疑是最重大的打击,他好长时间情绪都恢复不过来。母亲雷氏对他影响终身,在树立崇高医德方面尤其重要。孙母到底何年去世,史书亦无记载。孙思邈第二次出门远行,是在双亲辞世之后。

也是在这段时间,他妻子亦因病而逝。关于他第一个妻子早逝之事,以下史料有所透露。《旧唐书·孙思邈传》称,孙思邈有子名“行”,于“天授中为凤阁侍郎”。据查,“天授”为武则天年号,起于公元六九○年,止于公元六九二年,其时,孙思邈已辞世八至十年。若其子为孙思邈第一个妻子所育,即孙行少说也在一百二十岁以上。任命百岁以上老人为凤阁侍郎,史书必有详载,细查却无。故可推定,孙行决非孙思邈发妻所生。由此亦知,寿高一百四十一岁的孙思邈,一生中至少有过两次婚姻。

且说孙思邈料理了慈母和发妻后事,心无所念,乃决定远离故土,重拜高师。他思来想去,最后决定,去终南山楼观台碰碰运气。

位于终南山北麓的楼观台,相传为周代函谷关令尹喜故宅。那故宅旧为草庐,仰看太白,俯眺渭水,风光甚是旖旎。后尹喜将草庐改为木楼,并设一露台,便于观星象、望云气。“楼观”二字即由此得名。

孙思邈之所以首选楼观台,因幼时接受过道士治疗,乃知道士大都懂得些医药知识。楼观台作为道观,因有老子莅临、写作《道德经》、西行隐去等传说为依托,自魏晋以来便很出名,没准儿能在那儿找到好心授业人。他对求药肆掌柜的带徒已丧失信心,想道友们大都为德行之人,不会如药肆掌柜的那等心胸狭窄。若能在楼观台住上两年,没准真能“偷”得一些知识。虽说从孙家塬到楼观台三百余里,但为了求师,路远点儿算啥。

孙思邈这一认识有其根据。在中国,道教作为中华民族本土宗教,与医学联系极密。故道学大家葛洪曾言:“古之初为道者,莫不兼修医术。”[15]

关于巫术与医药关系,各民族亦然。请看下面一段论述:

以巫术治病是世界各民族在上古时代的普遍现象。埃及医学将疾病与神合在一起,以妖术魔法之类驱逐疾病,因此僧侣就是医师,两者合而为一。巴比伦医学与埃及相似,相信天神对人类生活有重大影响;星体运行与人事吉凶有密切关系;迷信肝脏是灵魂的归宿处,自公元前两千年以来,一向根据作牺牲用的动物肝脏之大小、形状、位置、血液,以占卜人事吉凶;因此将肝脏当作身体之重要器官的思想,长久支配当时的人心,就连格林还是不免。实际上并非古人或未开化民族之间有此种迷信心理,即今文明国家亦未能彻底破除,许多人常因疾病而萌信仰宗教的动机,或病时改信另一种宗教,而宗教家则利用此种心理,以为传教工具。[16]

终南山为秦岭山脉东段,于关中平原拔地而起,楼观台即位于终南山北麓。它四季葱茏,蓊蓊郁郁,金色阳光从不同角度照射,变幻出种种神秘色彩。孙思邈自幼闻终南山之名,曾想,若能投入终南山怀抱,该是多大乐趣。

孙思邈因不识路,多费了不少时间,直走得脚板起泡。总算望见终南山了,乍一见到,他顿时被终南山的奇伟峻秀所迷。孙思邈远眺近望,忘了迈步,在山脚下徜徉良久,这才上山。望着那用一根根圆木搭成的山门,他不禁涌现出一股亲切之感,仿佛此乃归宿之地。他定一定神,才迈进山门。

这道观却很清冷,他在门口观望半天,也没见着一人。时在正午,大师们都在小歇。孙思邈不敢惊扰,乃择一古柏,靠树干坐下。因走路太久,身子困顿,即刻打起了呼噜。过了不久,也不知是真是梦,却见一位银须拂胸的尊者,乐呵呵地来到孙思邈面前,将一只手轻轻按在他头上,表示欢迎。

孙思邈猛地坐起,赶紧致歉,说明来意。且将自己习医经过简略说及,包括误治狂犬病患者挨打之事。那尊者听完,只是大笑。

孙思邈以为自己表达不清,乃将所说重复一遍。尊者收敛笑容,这才言明不教孙思邈学医的道理:一是自己医术水平不够,二是不能贻误年轻人功名大事。“若不学医,或许你将来能做个朝廷侍郎,或知府知州呢。”尊者和蔼地笑道。

孙思邈连忙摆手:“不敢不敢。我只想做一个医生。”

“那也得找对门路啊。”尊者仍旧微笑。

“没错,您就是我的师父。”孙思邈说时,也不管对方是否愿意,双膝一并,匍匐便拜。

尊者见这年轻人如此执着,忙扶他起来,认真地讲解学医之难。据尊者之见,中华医学博大精深,若学得个只鳞片爪,只想现抄现卖,则不仅治不好病人已有之疾,还可能导致更多痛苦。倘以为随便开一个方子,熬几升汤药,便能把病人治好,则天下皆是医家了。

孙思邈见尊者面目慈祥,知绝对是有学问之人,不由再拜,表示若不收留,就不起身。直至尊者称自己为云游之士,且喜隐居时,孙思邈态度这才变了。

“大师岂非只顾自己得道成仙,不顾别人寿长寿短?”孙思邈愣愣地问。

尊者只诡秘地一笑。

“那……那我还是走吧。”孙思邈听罢,毅然起身,向尊者深鞠一躬,转过身去。

孙思邈失望地往山下走了约莫两里,忽听得身后有人呼唤。原是那尊者有意考察,一直悄悄跟在后头。见孙思邈态度果然坚决,才主动招呼。孙思邈顿悟尊者之意,不由高呼一声“师父”,再次匍匐在地,恭行三拜大礼。

他就这样留在了楼观台。

孙思邈的道学家身份,无人持怀疑态度,但关于他修隐之地,则有多种说法。有说他隐于太白山者,有说他隐于五台山者,有说他隐于河南嵩山者,还有说他隐于四川青城山者。或许这些地方都有过孙思邈的足迹,但始于何地则不甚明确。为求证孙思邈接受道家学说起始地,作者于公元二○一二年冬日去楼观台(现位于陕西省西安市周至县境内)查考,听守护老子墓的郑道长介绍:孙思邈修道,首站即此。孙思邈与楼观台渊源深长。

孙思邈在楼观台首次过夜,很不平静。那夜,终南山骤然降温,遍山树梢和茅草房顶皆蒙上雪花。肆意呼啸的朔风,将碗口粗细的树枝纷纷折断。孙思邈和衣睡于硬炕,没有被褥,开头还能挺住,过一会儿便冷得直打哆嗦。无奈,只好坐起。但看同居一室的尊者,所睡竟是一张石床,同样没有被褥。尽管户外寒风怒号,尊者却鼾声如雷。孙思邈甚是惊奇,一边怔怔呆看,一边瑟瑟发抖。上下牙齿响亮的碰撞声,居然将尊者惊醒。

尊者捋着长须呵呵一笑:“你这是咋啦?”

孙思邈忙伏地拜道:“晚生服了,服了。”

“你服什么啦?”

“我服这道家学问,比秦岭还深,还深。”

“那你究竟想干啥呢?”

“我还是想要学医,我知这道观师友们皆是圣手。”

“可这儿并非专门学医之所。”

“没事,能学多少是多少。”

尊者对孙思邈凝视良久,最后将骨节突出的手掌按在他头顶,缓缓地道:“你就在这儿住下吧。”

孙思邈后来才知,尊者即为楼观台道长,不由倍感庆幸。尽管这样,却不觉得自己身份特殊。他戴一顶青色布帽,穿一件青色道袍,腰间扎一条布带,显得特别精神。他以杂役身份在道观内四处奔忙,其动作之敏捷,连猿猴也逊色。大凡需出力气的场合,总能见到他的身影,脏活、重活、累活,他总争着去做。他扫地、种菜、抹房顶、掏粪坑,有时还帮着下厨。

孙思邈起初出于好奇,对道观里各种法事活动都感兴趣,无论是谁住持,他都尽力张罗。道友们有何请求,他总是有求必应。这使他对各种知识都有机会接触,为日后深入钻研打下了基础。日子久了,他这个热心机灵的小伙伴,便赢得大伙儿的喜欢,都愿意成全他从医美梦。

孙思邈住了一段时间,便将主要精力转向医学。

楼观台作为老子归隐之地,确有它的神奇之处。道友们承继祖辈传统,皆通一两门治病的绝活。他们或在道观里坐等病人上门,或穿了道袍下山云游,一路给穷苦人诊治。看他们那游哉悠哉的模样,确实令人羡慕。

“跟我们云游去吧,好玩儿着呢。”道友们怂恿说。

“可我这儿有活要干。”

“你不在,就不用管了。”

“可我愿意在这儿当差。”

孙思邈对他们的生活方式虽然赞赏,却不欲苟同。他觉得自己所学太少,还想在这儿多待上一段,盼学得更多知识,再下山救治大众。

孙思邈在楼观台的日子过得非常充实,每天都有收获。对每一强于己者,皆怀谦恭之心,偶尔从师兄那儿听得一个方子,赶紧用笔记下。他还充分利用道观的藏书,按道长要求一本本死啃。楼观台藏书室规模虽然有限,但每册藏书皆为经典,包括一些医药书籍。因藏书珍贵,故只对少数道友开放。孙思邈干活儿麻利,不怕吃苦,深得道长信赖,乃允许他借阅藏书。这在孙思邈真是天大的幸事,以前在乡下老家和药肆掌柜那儿,做梦都不敢想。

孙思邈在楼观台究竟住了多久,具体无法考证。在这一重要阶段,孙思邈通过自学,各方面都有长进。但待的日子久了,他乃觉得长住山林不是个办法,唯有深入乡间里坊,才能与患者广泛接触,实现为广大患者排忧解难的宏愿。他于是将行囊整理好,毅然决定下山。

“你不想修道了?”道长放下正在阅读的经卷,诧异地问。

“禀告道长,修。怎不修呢?一辈子都修。”孙思邈说时,赶忙跪地。

“这儿条件不算太差嘛。有道场,有住处,还有你最喜欢的各种书籍。”

“禀告道长,弟子非为楼观台条件不好,而是想多与乡民贴近。”

“你想的还是为众人治病?”

“禀告道长,晚生正是此意。”

道长犀利的目光在孙思邈脸上停留良久,直盯得他头顶发热,额角冒汗。片刻之后,道长弯腰扶孙思邈起来,递过手中经卷,庄重地道:“好,有志气。修道之法,本有多途。大道即为大医,习医必能得道。此为我常读之书,特送与你。你还要些什么?”

“禀告道长,有您这书,还有这番嘱咐,够弟子受用一辈子了。”孙思邈说时,不禁热泪盈眶。

他就这样拜别道长,告辞下山,继续探寻求学之路。

孙思邈在楼观台所遇的尊者,对他影响极大。他年幼时虽熟读老、庄,却不求甚解。经这番修研,对道教文化认识更深,以至相伴终生。他在两部《千金方》中,不仅处处融会道家理念,且有许多方子直接取自彭祖、葛洪等道学大师。在孙思邈看来,道教文化成分杂糅,而中华医学为其中最有价值的部分。

关于孙思邈与道家高人交往的具体史实,古籍亦乏记载。但透过孙思邈所录的某些药方,即可窥其行迹。在《千金要方》中,有一“西岳真人灵飞散方”,其云:

云母粉一斤 茯苓八两 钟乳粉 柏子仁 人参 续断 桂心各七两 菊花十五两 干地黄十二两制作法与服法:“上九味为末,生天门冬十九斤,取汁溲药,纳铜器中,蒸一石二斗黍米下,米熟曝干为末。先食饮服方寸匕,日一。”

孙思邈又述其疗效:倘服食该药三日,便可“力倍”,服食“五日,血脉充盛,七日身轻,十日面色悦泽,十五日行及奔马,三十日夜视有光,七十日白发尽落,故齿皆去。更取二十一匕,白蜜和捣二百杵,丸如梧子大,作八十一枚,曝干,丸皆映澈如水精珠。欲令发齿时生者吞七枚,日三即出。发未白、齿不落者,且服散五日乃白,如前法服。已白者饵药至七年乃落。入山日吞七丸,绝谷不饥。”

此系一典型道家医方,与炼石丸、仙药方有相似之处,论药效亦有夸张之嫌。然据孙思邈自述,此为其亲自经手之方。“余得此方以来,将逾三纪,顷者但美而悦之,疑而未敢措手。积年询访,屡有好名人曾饵得力,遂服之一如方说。”[17]

留下此方的西岳真人,是否就是收留孙思邈、后移居西岳华山的原楼观台道长?此答案虽然难求,却见孙思邈对道学钻研之深。由于孙思邈与楼观台的渊源关系,后人特于楼观台修建了药王宫。其孙思邈坐像,亦依传说取“坐虎针龙”之势。

关于孙思邈研究道教文化的学术成果,留待后述。

二 笨功不辞 胸中自有经典万卷

孙思邈离开楼观台的另一原因,是楼观台所藏医书太少,不够他读。通过这一段修行生活,孙思邈更觉得学问有如大海。不下深海,何以擒龙?孙思邈下定决心,要在天下瞩目的长安打开一片天地。

到底是历朝古都。尽管潼关以外战云笼罩,这里依然市井繁华,人潮涌动,来往客商小贩,把大街小巷挤得满满。所售货物多种多样,分别有布肆、纸肆、米肆、茶肆、灯肆、酒肆、药肆等,还有专卖冥钱冥器的凶肆。孙思邈眼睛滴溜溜转着,只看哪个药铺需要人手。他这回有心理准备,甘受任何凌辱,只要有机会学医。

同类推荐
  • 陈独秀家族:独立风雨中(中国故事·南方周末)

    陈独秀家族:独立风雨中(中国故事·南方周末)

    陈独秀的一生,反清、反袁、反军阀、批孔、批党、批“国际”,走了一条由改良--民主革命--启蒙--马列主义革命--呼唤议会民主的政治道路。为他生前死后中国的落后,改良,革命,倒退,停滞,再革命,倒退,改革的历史进程,画上一个个问号。他和他的家族一生都在经历政治风雨。
  • 名人传记丛书:华兹华斯

    名人传记丛书:华兹华斯

    名人传记丛书——华兹华斯——一切知识的开始和终结,同人心一样不朽:“立足课本,超越课堂”,以提高中小学生的综合素质为目的,让中小学生从课内受益到课外,是一生的良师益友。
  • 陆孝彭传

    陆孝彭传

    《中国工程院院士传记系列丛书:陆孝彭传》以大量的历史资料、回忆和采访记录为基础,展现了中国工程院院士陆孝彭立志为建设强大的祖国航空工业,壮国胆,扬国威而奋斗的一生。《中国工程院院士传记系列丛书:陆孝彭传》内容丰富,史料翔实。适合于航空从业人员和广大关心中国航空工业历史和发展社会公众阅读。
  • 抓住每分钱:洛克菲勒大传

    抓住每分钱:洛克菲勒大传

    约翰·D洛克菲勒,美国石油大王,洛克菲勒财团的创始人,美国历史上最富有的人。自16岁从商到55岁退休,洛克菲勒创造了美国商业神话,从无到有创建起自己的财富大厦,谱写了平民阶层奋斗崛起之歌,是“美国精神”的耀眼典范。晚年,洛克菲勒开始投身慈善事业,捐款总计5.5亿美元,在世界医疗、教育、环保等多个领域做出了卓越的贡献,树立了慈善运作管理的典范,开启了慈善新时代。
  • 千古绝恋

    千古绝恋

    帝妃爱情绝唱古已有之,但像光绪皇帝和珍妃这样,把自己的爱情和国家命运、民族存亡紧密相关,这更是爱情中最伟大的和最悲壮的,他们高尚和凄美的生死恋在中国帝妃爱情中堪称千古绝唱。这段爱情既让人伤心落泪,又让人肃然起敬。故事从慈禧太后给光绪皇帝指定皇后酿成了他的婚姻悲剧开始,描写了光绪帝与珍妃的相爱给光绪帝痛苦、孤独的心带来了春天。他们情投意合,心心相印,共同的政治见解使他们爱得死去活来。然而,政治是无情的,正当他们生死相随要变法强国时,慈禧太后发动了政变,光绪帝被囚禁,珍妃被打入冷宫,一时间血腥苦雨、阴霾遮天。
热门推荐
  • 胡适文选:假设与求证

    胡适文选:假设与求证

    叶君主编的《假设与求证(胡适文选)》收录了胡适先生以实证主义的方法进行学术研究的成果。胡适先生将实证主义从美国引入中国,井提出了“大胆地假设、小心地求证”的基本方法,对科学研究有晕大的指导意义。
  • 我的卧底生涯

    我的卧底生涯

    他浪荡于世,力量、美色一一见识,谁也不知道他的真实身份,而且每位都大有来头,然而谁又能想到他的另一个身份。
  • 破天之姝丽曰

    破天之姝丽曰

    三种思维两个世界一件事当我破天之时,你在哪?没有了你,就算有着天下也一无所有。我本想平凡一生是你们逼我破天
  • 穿越成透明人的我也是大佬

    穿越成透明人的我也是大佬

    徐绡一觉醒来发现自己出现在了另一个世界,而且似乎没人能看见她。这,难道就是,史上最没劲的穿越?
  • 奥特曼之禁忌领域

    奥特曼之禁忌领域

    (这是本即使没看过奥特曼,也能无障碍轻松阅读的同人。)主角升级路线:戴拿(前中期)→赛罗(中后期)→赛迦(后期)这不是勇者的传说,不是英雄的故事,这是人类的物语。当怪兽降临,当世界充满绝望。人类:没有光我们自己创造,没有光之巨人我们亲自诞生!染指禁忌,以人之躯获取奥特曼的力量!人类与怪兽,不死不休的争锋之下,究竟隐藏多少暗手,究竟内有多少真意?PS1:前四章是序章,埋伏笔用,看不懂很正常,可以直接跳到第一章看。PS2:原创世界观,多魔改,无原创奥与原创怪兽PS3:燃向,打斗细节向,伏笔串流向
  • 凶情

    凶情

    怀了我孩子的女人尖叫着消失在午夜的街道。原因是那口古井之中的秘密。焦急的寻找之中,回头一看,原来她已经躺在我的床上。对着我挑逗的说道:“来嘛....”可是...
  • 战神比肩:绝色战王

    战神比肩:绝色战王

    一片银面,两度交锋,三场谈判,他视她为毕生对手。 一场战约,她卸下面具,屈身潜伏。 谁料不近女色的傲冷战神竟偏爱上身边精怪小厮,倾心相待,宠她入骨。 “如果说我的身份被挑明时,我便要离开了呢?”“如果真有那一天,就算违天逆命,在所不惜。”战约至,风云起。 柔弱少年惊鸿而现,摇身化作风华绝代的敌军领将。千丈崖上,情难断,恨已生。千丈崖上,泪落之时,万念俱灰。“公仪无影,你何德何能?何德何能?本王必要你为自己的行为自取其辱!”“上官玉辰,国仇己恨,本王要你加倍奉还!”五年思念成毒,失去记忆的将门义女,真相终浮出水面,错恨之人竟是毕生至爱,何去何从?
  • 给娃找爹

    给娃找爹

    看着那个漂亮的小粉团,这~,这真的是我生的孩子?宋晓凤觉得不可思议,自己还是个学生,都没有接吻过,怎么可能怀孕,还生出孩子来?唉,被迫卧薪尝胆跟四怪学习武功,由于以前饱受四位师傅的折磨,所以就在出师后,让师傅们也受了自己的一把折磨,最后四位师傅没办法,只好把她们母女送出了逍遥谷~~~误打误撞,结识了三位身份不同的兄弟,又有哪些搞笑的事情发生呢?公告:首先跟大家道歉,周末没有更新,是因为身体的原因,可能最近减肥过度了~~其次就是以后争取两更,除非出现工作和身体上的意外除外!(最近还真忙,但还是忙里偷闲,片刻不停地努力更新,恐怕对不起各位亲们!)最后就是,非常感谢大家对我的支持!好想看到更多的人收藏哦~~~QQ:841501827大家可以加我的QQ,提出关于故事情节未来发展的建议!刚收到小编的通知,4月6日可以入V了!这是对我的作品的肯定,非常感谢大家长久来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期待大家多多投票,不胜感激!老实说,今天是第一天加V,看着原本收藏的会员都不收藏了,偶得心真的很疼!赚钱不是我的真正目的,以后会争取早日解禁的!我的新文开坑了:《小尼姑弄红尘》希望大家多收藏,多投票!《冷总裁的特工夫人》《孕妇也疯狂》《代嫁丫鬟》《狼王夫君》朋友的新文,大家多多支持呀!谢谢啦!非常感谢大家一直得支持,马上就要完结了!希望大家能够继续支持我,谢谢!
  • 误嫁千亿老公

    误嫁千亿老公

    被男友背叛,被堂姐插足,还在不知情的情况下,嫁给了一个穷困潦倒,被赶出家族的瘸子。看来云晓念的人生已经跌到了谷底。但谁想到,这个穷困潦倒的男人,其实富可敌国。他不但不是瘸子,还是第一高手。外人都说他吃软饭,只有爱妻才知道他夜里有多硬。他宠妻无度,帮着爱妻一步步成为天皇巨星。(作者阅读了很多大神的火书,比如叶非夜、北川云上锦、南音音、?囧囧有妖、艾兮兮、公子衍等,从中学习借鉴了很多。)
  • 无法将真实的想法传达给对方

    无法将真实的想法传达给对方

    心理有很大问题的“我”被迫加入心理社,与天才美少女“银时”组成搭档?欢迎心理有疑问的人来心理社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