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543100000005

第5章 其言直,不隐恶(3)

韦君宜的非凡之处,在于她从“极左”政治造成的可怕的灾难里,升华出了现代性的价值理念。在《思痛录》的“缘起”部分,她说过这样一段话:“这部历史,不论由谁来写,不论是写得直抒胸臆或委曲婉转,实际上都不能不写成我们的领导,(干脆说毛泽东主席吧)这些年打击人的历史,整人的历史。他犯错误的历史这么多年,一茬又一茬,人们刚抱点希望,他又来了。不像是马克思主义常说的无产阶级去消灭资产阶级,倒像是无产阶级对自己的领导人也来有计划地一层一层加以消减。正如文革中的口号‘打倒一切’在实现似的。”1989年4月30日,在《思痛录》的“结语”部分,她又说了这样一段大彻大悟的话:“不把过去那打倒一切的错误方针从根推倒,如何能够开始改革?不许人做一个人,一个与人平等的人,他如何能够自由的思想?又如何能够动手做他要做的事(改革)?经济改革是重要的,但是,要把那种把打倒一切当方针,动辄取消人的人格,动不动戴帽子的路线永远推翻,使中国人也有发挥聪明才智的平等机缘,是更重要的。……像过去几十年来那样地搞运动的政策,一会儿你是右派,一会儿他是反革命,如前所说,由于多年积账,把许多与共产党没仇没恨的普通人吓跑。这种做法,却是全世界所没有的天下最大坏事。我们把这一条最坏的国策取消了,这才是最大的成就。天下最拙笨的民主也胜于最高明的独裁,它使我抱着最高的希望。”

内心的困惑和痛苦,并没有使韦君宜沮丧绝望,心灰意冷,而是给她提供了反思历史和重构理想的机缘。她的充满忧患精神的作品,包含着这样的理念和思想,那就是,对过去的“极左”的政治错误,以及动辄“打倒一切”的消极习惯,必须进行彻底的反思和批判,而人的价值和尊严,必须受到充分的尊重,人的自由而平等的权利,必须受到充分的保护,——只有自由的人,才能自由地思想;只有给他自由而平等地思想的机会,一个人才能“动手做他要做的事”。然而,说到底,“极左”政治本质上就是不尊重人的政治;它无视人文主义价值体系中最可宝贵的东西——自由和平等,由于这种缺陷和局限,它客观上遏抑了人们的精神成长和创造力的发挥,进而严重地阻滞了社会的发展和进步,造成了整个社会生活全面的混乱和倒退。

四 普遍同情与忏悔精神

无疑的,韦君宜不是张志新,也不是李九莲;不是林昭,也不是钟海源;不是王佩英,也不是陆兰秀。她不是敢于赴汤蹈火、万死不辞的斗士。“悠悠昊天,曰父母且!无罪无辜,乱如此怃。昊天已威,予慎无罪。昊天泰怃,予慎无辜。”(《诗经·巧言》)在人人自危的时代,她也恐惧,也沉默,甚至为了自保,也做违心事。但是,她本质上是一个善良的人,从未干过特别出格的事情。她的良心始终是醒着的,始终在不安而痛苦地挣扎着。

做为一个多愁善感而又富有同情心的人,韦君宜始终保持着对生活和他人的善念和爱意;无论对自己的不幸,还是对他人的痛苦,她都特别敏感。然而,就是这样一个极度敏感的人,却在“向阳湖”受尽了虐待和侮辱,就连孩子都敢肆无忌惮地玩“恶作剧”戏弄她。冰冷的现实生活让她痛苦和绝望。她把目光投向了天空和大地:“我记得在秋天挖泥做砖时,下午小休。这时已经取消了我的挨斗供娱乐的任务,可以休息了。满地都是供和泥用的干稻草,天上是暖融融的秋日太阳。我就找了一个附近没有人的大草堆,伸脚躺下,仰望蓝天,真比盖被子还要暖和,比睡在大玻璃窗下还要敞亮,一下子就让我脱离了这个受苦受难的人的世界,躺在了地母的怀里。”在这段叙述里,韦君宜写到了蓝天、阳光和地母,通过与温暖、美好的大自然的对比,彰显了人间闹剧的丑恶和人情世态的炎凉,既升华出了一种充满悲感的诗性意味,也包含着强烈的反讽力量和评判锋芒。

一个作家如果只是哀哀哭诉自己的委屈和不幸,只是表达一己的愤怒和不满,那么,他的作品,就不会打动人,就不会有太大的价值。普遍同情的仁慈态度,使韦君宜超越了自哀自怜的局限,将关注的目光投向了更多的不幸者。给人留下深刻印象的是,在一本薄薄的《思痛录》里,韦君宜竟然提到了那么多人,竟然写了那么多人的悲惨遭遇,例如,在《抹不去的记忆》一章中,她追忆了“文革”期间在“干校”死去的“十个无罪者”,其中就有《静静的顿河》的译者金人先生。她同情一切陷入逆境的人,尤其同情那些籍籍无名的普通人,——如果不是她,那些冤死在“干校”的普普通通的知识分子,恐怕早就被人们遗忘得干干净净了。

韦君宜怀着悲痛和自责的心情,叙述了爱人杨述的不幸而又荒诞的遭遇:“我要写的不是我个人的悲痛,那是次要的。我要写的是一个人。这个人在十年浩劫中间受了苦,挨了打,挨了斗,这还算是大家共同的经历,而且他的经历比较起来还不能算最苦的。实际上他最感到痛苦的还是人家拿他的信仰——对党、对马列主义、对领袖的信仰,当做耍猴儿的戏具,一再耍弄。他曾经以信仰来代替自己的思想,大家现在叫这个为‘现代迷信’,他就是这么一个典型的老一代的信徒。但是,人家那种残酷的游戏终于迫使他对于自己这宗教式的信仰发生疑问。这点疑问是不容易发生的啊!是付了心灵中最苦痛的代价的!可惜他并没有来得及完成这个自我解剖的过程,是怀抱着这些疑问死去的。我相信,如果他再活几年,他会对自己看得更清楚些。现在是不可能了,只能由我代他写下来。”

韦君宜单位的同事李兴华,本来是个“左派”,但却被“平衡”成了“右派”,她觉得心里始终觉得对他不起。她看见他在“下放”的地方形容憔悴,而且苦恼于不知怎么“改造”自己。韦君宜这样“勖勉”他:“今后你除劳动外就注意低头走路,少说话,在吃饭上尽量别吃好的,多吃坏的,也就是一种改造了。”这给了李兴华极大的安慰。“我怔怔地看着他走出那条农村的小巷,看着这个人显然已消瘦的背影,想起初见时那个厚墩墩的样子,忽然悲从中来。我在这个四顾无人的破屋里没有必要再抑制自己,就伏在那破窗台上,放声哭了一场。”在一个人心普遍冷化和硬化的时代,能有这样的慈悲心肠,能以如此强烈的方式表达自己对一个不幸者的同情和怜悯,实在是太难得了。

有爱心和同情心的厚道人,也许并不少见,但是,有罪感和忏悔精神的人,就不是很多了。耻感意识很强而罪感意识薄弱,这是我们民族性格中的一个特点。这就使得我们在报仇雪耻的时候,可以卧薪尝胆,受胯下之辱,但是,对于罪恶,我们却往往抱一种马马虎虎、麻木不仁的态度,——无论小的罪错,还是大的罪恶,无论是自己的责任,还是别人的错误,我们多取一种不了了之的态度,很快就将种种罪孽遗忘得干干净净。

因为不满他们的健忘和缺乏反省精神,不满他们的避重就轻的写作姿态,韦君宜曾尖锐地批评那些“青春无悔”的“知青作家”:

那最年轻的,最早动手打人的学生们呢?他们一开始是到处挨门挨户斗争,被学生打死者,听说甚多,我不能统计。知道的有师大女附中的校长卞仲云(耘)同志,无故死于女学生之手。罪状没有,只因她是个领导。还知道分司厅中学的一个、育英中学的陈沅芷一个。大学校长知道高芸生被逼死。这些十六七岁的孩子,一时竟成了凶神恶煞,无人敢惹。开口闭口:“毛主席是我们的红司令,我们是毛主席的红卫兵。”他们更不懂什么是资本主义文化,反正学校里念的都是,都不要。于是,先是把学校一律改名“抗大”,每日只出门造反,在家斗老师,不再上课。后来学校一律关门,学生们全国去跑。然后大学“恢复”了,要高小毕业生去升大学,叫做“打倒反动学术权威”……这些不必赘述。只说这些胡闹了二三年的学生们,最后结果是下乡去,“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全体赶到北大荒、云南边境、内蒙古、陕北边区……种地去了。书,就是你想读也不让读了。孩子们在农村里受够了苦,才慢慢明白了自己那样对待父母和师长是错了。明白自己把青春白白扔掉,是难以挽回了。这一群“文化大革命”新一代,后来大多数都成了没有文化的人。有一些在农村里苦读,回来补十年的课,终归差得多。有些人把自己的苦写成小说,如梁晓声、阿城、张抗抗、史铁生、叶辛……现在已经成名。但是,他们的小说里,都只写了自己如何受苦,却没见一个老实写出当年自己十六七岁时究竟是怎样响应“文化大革命”的号召的,自己的思想究竟是怎样变成反对一切、仇恨文化、以打砸抢为光荣的,一代青年是怎样自愿变做无知的。

所有这些老的、中的、少的,所受的一切委屈,都归之于“四人帮”,这够了吗?我看是还不够。

这样的批评,也许责之太切(事实上,史铁生就写过《“文革”记愧》),但却是语重心长的,是含着大关怀和大忧患的,很值得那些“没有文化”而又一味追怀“燃情岁月”的知青作家深长思之。

其实,韦君宜责人固然严格,但责己更加无情。她的一个可贵之处,就在于始终将解剖的刀锋指向自己,以少见的反省精神和道德勇气,将自己在非常时期的“阴暗面”暴露给读者看。在中篇小说《洗礼》中,她就开始涉及自我解剖和自我忏悔的主题;这篇小说中的人物王辉凡在日记中写道:“受了刑的我,不能不想到我过去亦曾刑人——不是鞭打火烙,而是由于我一语,致人于流离伤残之苦。……我考虑政策,而很少考虑到按当时政策处理后,那些受影响的人。对于农民和干部,都一样。我看他们大约如同‘秦人视越人肥瘠’。”在《思痛录》中,韦君宜则将自己当做解剖的对象:“我在反右运动中间也干了些违背良心,亦即违背党性的事。我甚至写过违心之论的文章。黄秋耘同志的《不要在人民疾苦面前闭上眼睛》《锈损灵魂的悲剧》,都被中宣部点名批判。他是《文艺学习》的人,《文艺学习》必须表态。我竟然执笔去写批判他的文章!在这一段,我和他是患难与共的。两人一起受批判,又每天相对秘密诉说无法告人的苦闷和愤懑。这种文章我怎么能写!但是我居然写了,我胡说八道了一番,署名‘朱慕光’,写完便交给秋耘自己看。他看了只笑一笑,说:‘叫余向光更好,表示你向往光明,不曾看见人民疾苦啊。’”韦君宜对自己“胁从为恶”的批评,严肃而真诚,是很值得称道的。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初期,发生了关于人道主义问题的争论,一时气氛甚为紧张,颇有剑拔弩张之势。虽然在关于“异化”和“人道主义”问题的争论中,周扬的学术观点更有现实感和针对性,因而更为可取,但他却处于被打压的下风。他希望得到“同志们”的理解和支持。然而,当周扬问韦君宜“你们的态度怎样”时,她却怕惹火烧身,以“不懂哲学”敷衍了过去。后来,她反复想起那句“不懂哲学”的话,“不禁越想越愧怍难禁”:“我还是那个不分是非,不敢在是非面前挺身而出的旧我。我分不清是非吗?头脑里没有是非吗?应该是有的,可是我为什么不敢在周扬面前和别的客人面前响亮地回答:‘我不同意那个批判,完全同意你的意见!’”

韦君宜的丈夫杨述在“文革”中受到极为残酷的毒打和折磨,遭遇极其悲惨。他去世后,韦君宜才慢慢地了解到了他的苦况,也为自己以前没有好好待他而自责不已:“他死前一年半,还挣扎着写些短小的悼文,还去参加听报告,听会,还去要求工作。但是,他已经说不出几句意见来了。过去的‘宣传家’姿态完全消失,要叫新认识他的人来看,这人大概不过是个老废物。而他自己还不肯承认,还老跟我计议能做什么工作,到哪里去工作,至昏倒的前一天,还对我说:‘大夫说过我还能好。’我知道这已不可能,也就不再同他多谈。他的突然去世才使我感到,自己在最后的时间里实际上也是在虐待他,我自己也同样有罪,虐待了这个老实人。号啕痛哭悔恨锥心都已无济于事。”

韦君宜的忏悔,涵盖了公德和私德两方面,从外部的社会性生活,到内部的家庭生活,都涉及到了;她的忏悔也是具体而微、落到实处的,绝无空洞虚泛之弊。在文过饰非业已成为文化习惯的文化语境里,她的这种真诚的忏悔,就具有了特别高尚的性质和特别重要的意义。她的显示着忏悔精神和反思勇气的作品,也许不会引起国外汉学家们的注意,也许不会受到“诺奖”评委们的青睐,但是,对中国和中国人来讲,却有着特别值得珍视的价值。就此而言,韦君宜才是最值得我们尊敬和热爱的当代作家,而《露莎的路》和《思痛录》则是值得每一个中国读者认真阅读的伟大作品。

2012年10曰28日,北京北新桥

同类推荐
  • 铁道线上的笛音:写活人物新闻感悟二十篇

    铁道线上的笛音:写活人物新闻感悟二十篇

    唐小平的个人专著《铁道线上的笛音:写活人物新闻感悟二十篇》就要出版了,这是一件可喜可贺的事情。说起来,我和唐小平的人生经历有些相似之处。我们所学专业相近,我大学读的是中文专业。她学的是文秘专业。大学时代,我爱好文学,曾撰写了不少文章刊登在《湖南日报》等报刊上。这些作品为我毕业找工作进铁路提供了很大帮助。唐小平最初在基层站段工作,她钟情写作,经常在报刊上发表文章。2001年,我和她同一批经过公开招聘考试分别进入广铁集团办公室和广州铁道报社工作。唐小平到报社后,13年来,她一直在长沙记者站坚持笔耕,现已成为广铁集团管内小有名气的一名深资记者。2013年11月,我调到了广州铁道报社工作。当她把这部书稿放在我面前,我读着这本书,仿佛看到了她成长的脚步。能成为这本书的第一个读者,并为她写序,我感到高兴。在这里,不妨谈谈对她个人及她发表作品的感受。
  • 郭建中翻译思想与翻译实践研究

    郭建中翻译思想与翻译实践研究

    本书作者通过与被研究者面对面的交流,在广泛收集有关郭先生翻译活动的文献资料和深入学习郭先生关于翻译方面论述的基础上,从文化交际出发,以和合翻译理论为视角,旨在对郭先生的翻译理论和翻译实践做一个全面的、系统的梳理和描述,探究郭先生独特思考方式及其发散型的译论研究和丰富的翻译实践,进一步理解和思索翻译理论,以便对中国传统译论和西方译论进行反思,探究先生的和合翻译思想,进而发掘先生翻译思想及其翻译实践对于我国翻译研究和文学翻译、科幻小说翻译实践的启迪和指导作用,以此推动浙江省乃至我国翻译理论和翻译实践的繁荣与发展,为构建适合我国国情和汉语语言文化特点的中国翻译理论体系提出点滴有意义的建议。本书可供翻译工作者、比较文学和文化研究者、高学校外文和中文学科得师生阅读。
  • 君子之交

    君子之交

    中国经过了几百年的低谷,现在已经崛起,各领域都将出现本土的大师,这一点是不容怀疑的,汉语新诗也一样。现在汉语新诗大致上(仅仅是大致上)已显露出“旧自由体”和“新自由体”两个阵容。相信不远的将来必会出现诗与诗的“可比性”,即谁写得好,谁写得不好,一比就比出来了,一点儿也用不着自负、固执、大肆标榜和故弄玄虚不为别的,只为有标准。标准的确立会给每一个诗人两样东西:艺术的良知和洞察一切的目光。然而,标准确定之前,前进者靠什么?这是每一个前进者必须警惕的。
  • 天涯絮语

    天涯絮语

    本书为诗词集,阅读该诗集,我们感到它真实地记录作者的人生体悟,所思所想的心路历程。诗集题材广泛,内容丰富,思想深沉,激情迸发,颇富人生哲理、生活情趣和创新气派。作品形式多样,表现手法各异,既有格律体旧诗,又有新古体诗,还有自由体新诗,甚至还有“词”,均把注重其魂、言志抒怀、表达情意置于首位。
  • 谦卑的人有福

    谦卑的人有福

    人生在世,为人处世是一生的必修课。做人是一种学问,处世是一门艺术。做何种人,如何做人?本书精选了季羡林、王蒙、蒋子龙、铁凝等名家的经典作品,带您重新认识谦虚、善良、减实、克制、礼貌等道德品质,让您学会打造良知这张行走世间的通行证。
热门推荐
  • 总裁前妻

    总裁前妻

    三年前她是代嫁的新娘,三年后他提出离婚,她就想也不想的签字离婚,还他自由离婚后她带走了他一半的身家,却在一夜之间挥霍一空她是个恬不知耻的女人,离婚后与他纠缠不清,藕断丝连,更是将他推进万劫不复,将他初恋情人层层剥皮还觉不够的蛇蝎女人她说:“用你的血葬我的情,你也不亏!”她又说:“谁对谁错早就记不清了,如果恨能让一个人活着,我宁愿被恨着!”“你就这么恨她,就这么容不下她?”面对她的狠毒他发疯了一样朝着她吼,更是给了她终身难忘的一巴掌。她不抵他的力气晕倒在他面前,而他却一动不动的看着,直到别人将她带走。再见他心慌的厉害,不敢相信轮椅上双眼失明的女人就是她,更不敢相信她已经是个怀了孕的女人………
  • 快穿:反派女配,你有毒

    快穿:反派女配,你有毒

    反派BOSS都位高权重,比如说:黑化的少年宰相,阴冷锦衣卫都督,残暴帝王,娱乐圈中翻手为云覆手为雨的金主大人……反派BOSS都身世凄惨,比如说:喜欢的人挂了!心爱的人挂了!最在乎的人挂了!系统:我们的口号是当BOSS背后的女人!培养BOSS好好做人,三观向上,做个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好人。1V1
  • 亿万甜妻花样多

    亿万甜妻花样多

    妹妹和未婚夫联手陷害,却让她阴差阳错的做了至高无上的龙太太,龙先生这辈子没有多大的爱好,唯一要做的事情就是宠老婆。“老公,他们欺负我,你说怎么办?”“看你心情喽!想怎么办怎么办?”"老公,他们说你怕老婆。""谁说的,让他站出来。""我说的!""那就算了。"龙太太最高兴做的事情就是教渣渣如何做人。龙先生最得意的事情,就是宠她,宠她。
  • 最毒宠妾:盛宠妾宝王爷大人

    最毒宠妾:盛宠妾宝王爷大人

    爱上书里被女主虐死的男二,结果真的穿越到书里,见到自己的男神老公是什么体验?叶蓝草表示,女主不识货,男二王爷我来宠。身份太低配不上他怎么办,没关系,做妾也成了。某个傻王爷立马把一个檀香木盒子奉上“我把家里的房产地契,铺面文书,以及我自己都打包来送给你”……家产在手,某男连娶正妻的本钱都没有,以后这个家,还不都我说了算。只要你不娶正妻,妾就妾吧!……从此,堇林城中人人都知燕北王府中有一悍妾,我大璃战神、名声凶到能止小儿夜啼的燕北王在她面前小鸟依人,真真是堇林城中的一景啊新书《神凰归尊:夫妻双双把天捅》已开始连载,脑洞清奇,欢迎跳坑
  • 弱冠少年逐道行

    弱冠少年逐道行

    学生杨书因一场没有目的的旅行,接触到了这个世界一直存在于传说中的一面,而后踏上了修行的道路。一路高歌猛进,挥手降魔卫道。随着杨书前进的脚步,一个我们所不知道的庞大的世界,逐渐展现在世人的面前。一个天赋平凡的女孩,凭着坚定如铁的道心,排除万难,趟过险境,追逐着杨书的脚步,为的只是当杨书累了的时候,有一个可以停靠的港湾。千万年的神魔征战,让世界都朽灭了;一场永恒的爱情在朽灭的世界里爆发出耀眼的光芒。
  • 创世礼赞

    创世礼赞

    看一个吃喝嫖赌抽、坑蒙拐骗偷、奸馋懒滑坏、阴险毒辣狠的小人物,如何成长为这个世间的创世之神!
  • 苍穹之上,我的宇宙战争

    苍穹之上,我的宇宙战争

    蓝星宇宙历2238年,蓝星联邦最终拒绝臣服Z族,同年Z族普奥大帝国集结16支超强宇宙太空星舰舰队兵发蓝星联邦,宇宙战争就这样爆发了???···。——————————————简介简单,请诸位看官赏文评判……!! 谢谢……。
  • 钻石豪门:总裁聘金66亿

    钻石豪门:总裁聘金66亿

    【正文完结】他对她霸道禁锢,纠缠无度……“谁动你一根手指头,我要他一双手。你是我的心宠,没人敢碰你,你从出生始就注定是我的!”他是至尊总裁,金融界的霸者!为了征服这个女人,设下天罗地网,只等她乖乖中计!风洛洛又一次被夜袭,KAO,某男灼烫的气息扑面而来…看她如何驯服腹黑帝王!
  • 佛说无上处经

    佛说无上处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积压的爱

    积压的爱

    《积压的爱》收录的小说都是关于人生、爱情、亲情的精彩小说。描述各种各样的生活细节及精彩瞬间。每一篇小说都是一段精彩的人生,每一个细节都引人深思,令人回味。适合青少年及成年人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