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539000000014

第14章 昨日的枪声(1)

1

联络人传话说,吴司令提出谈判地点要变一下,改在北山脚下田中央祖厝那里。

陈排长一拍匣子枪:“搞什么鬼!”

联络人脸色发青,他点头哈腰,称自己就是传话,其他一概不知。

林一新在一旁插话:“他准定到吗?”

联络人还是那句话:他不知道,他就是来传个话。

情况一时显得捉摸不定。

陈排长手下只有十几个战士,分散隐蔽于小山头各个角落,高度戒备,当天全县可以动用的武装力量就是这么多。双方事先商定的谈判地点是小山包下的地瓜园边,那里有一小片林子,林边有一个草木搭起的窝棚。从小山包到林子距离不远,部队隐蔽据守于小山包上,对方不探虚实,不敢轻举妄动。北山却是险境,它就在前方几里之外,眼睛看来不远,却必须走下山坡,穿过开阔地,经过大片水田。田中央祖厝靠近北山山脚,周围很空旷,没有房屋,民居都建在后侧山坡上,与茂密的山林相伴。山坡上的田中央村和田原中的祖厝目前都为对方控制,村头村尾,林间坟头,可以藏下数不清的枪口,田中央祖厝完全罩在他们的火力网下。

吴文龙一定别有居心。

吴文龙就是所谓的吴司令。吴司令是个啥?到今天这个时候,还知道他、记得他的人已经不多了。五六十年过去,即使在那些最应该记得和知道他的人里,他也早就变成若干模模糊糊的传闻和故事,供他们在茶余饭后,在震撼于电视新闻中伊拉克人肉炸弹的血腥场景以及厌倦于都市生活版娱乐明星绯闻报道之际偶然提起。当年与如今不同,在黑洞洞的枪口对准田中央一座大厝之际,所有与吴文龙相关的人物都在扑朔迷离中,性命悬于生死之间,手心都捏着一把汗。

吴文龙掌控着当时本地最大一支武装力量。这人有许多头衔,曾被前国民政府委为保安旅长、县政府军事科长、“长同海三县联防指挥部”副总指挥,眼下以“东南反共救国军第一纵队”为番号,吴是纵队司令。无论以什么头衔面目出现,吴文龙手下的基本力量始终没有变过,这支队伍已经在本地活动多年,自初起开始,二十多年间没有任何官方身份,直到抗战胜利,内战爆发之后,政府以优厚条件收编该部,吴文龙才正式成为国民政府辖下一支地方部队的长官。此前这支队伍不属于任何党派,无所谓政治面目,一律着便衣,背斗笠,打赤脚,由吴文龙亲自率领,活跃于本地山岭丘陵之间,打家劫舍,绑票派款,说白了,那就是一伙土匪,土里吧唧的一群匪徒。

几个月前,从北方一路打下来的解放军部队占领本县县城,国民政府的最后一任县长逃遁,原有的党政军警结构顿时溃散,新政权取而代之。大兵压境之际,吴文龙部奉命防守本土,牵制解放军进攻,配合国军部队“南进”。所谓“南进”是比较委婉的官方说法,指的是当时国军部队匆匆忙忙慌不择路奔向南方沿海的大溃逃。吴文龙没有按照上峰命令进行抵抗,在解放军到来前夕带着他的队伍迅速撤离县城一带,屯兵于他当年聚众为匪的本县西北部山地老巢,据险把守,坐以观变。新政权接管权力后迅速展开行动,他们通过吴文龙的联络人传话,要求吴部放下武器,投诚自新。双方之间的传话者是县城一家面馆的老板,此人为吴文龙的表舅,吴司令安在县城的线人和联络人,类似于后世的“驻县办主任”。吴文龙通过联络人回话,答应考虑新政府提出的条件,却没有实际表现。其后不久,驻扎于本县的解放军部队奉命开拔,急赴东南,投入解放沿海一线及近海岛屿的新战役,只留下一支小部队驻守县城。主力部队的离去使本地武装力量对比产生重大变化,拥有近千人枪的吴文龙团伙立时成为本县首屈一指的实力派,控制山区,威胁县城,态势咄咄逼人。

几天前,吴文龙通过联络人传话,答应与解放军及县政府代表谈判,地点约定在此间小山包下。县里商量后,派驻军陈排长和林一新两人前去应对。却不料两人如约到来,吴文龙又突然变卦,临时提出要改变双方的谈判地点。

林一新判断道:“看起来他不想真谈。”

陈排长说:“查一下你的枪。”

他让林一新检查手枪是否上好保险,不要没待行动先行走火,一枪打烂自己的屁股。林一新从屁股后边枪套里拔出他的手枪,是一把匣子枪。他看都不看一眼,双手捧着,请陈排长亲自检查。林一新自称这把枪是孬枪,打起来不准,不打自动走火。吓唬土匪可以,大用场不能指望。

陈排长说:“不指望它,指望土匪把你打成筛子?”

林一新回嘴,说土匪里有高手,能使双枪,指眼睛不打鼻子,他见过,不怕。他只怕土匪不长眼,不怕土匪打得准。枪口漫山遍野,子弹雨点一样,这个也不怕,再大的雨见他都躲,淋不到他。

陈排长摇头:“就你这种人该死。”

他们俩年纪相仿,都不过二十出头,一路上斗嘴不断。陈排长是苏北人,个头不大,手下兵不多,心很细,胆子倒不小。人家从北方一路打过来,见过飞机大炮,打过恶仗,抓过溃兵师长团长,没把吴司令的满山土匪一排排枪口太当回事。林一新比他胆子还大,毛头小子,穿件洋布褂子,留个分头,模样还像个学生,屁股后边插一支匣子枪,就天不怕地不怕了。这天他俩奉命结伴前来,陈排长是主谈判代表,林一新则充当卫士兼翻译,属当天必不可少人物。陈排长是北方人,不识南方土话,吴司令文龙虽粗通文墨,从来只讲土话,他们之间缺了翻译无法交谈。林一新生长于本地,读过书,两边语言都懂,当个翻译非常够格,充当卫士却很难指望,有如他屁股后边那把匣子枪。他是大学生,解放前夕从学校跑上山投奔游击队,钻过几天山洞,却没经历过什么战斗。昨天队伍出发之前,陈排长把林一新拉到县政府后边小山顶,在树桩上放一个破碗,让林一新拿匣子枪瞄准射击。林一新打得很来劲,一口气把一匣子弹打光,无一命中,枪声噼里啪啦响得热闹,那个破碗还在树桩上,安然无恙。

那时陈排长感叹,说人没瞎,子弹瞎了。林一新回嘴,说不怕子弹瞎了,人不瞎就成,没有问题。

当时情况比较紧急:本县解放前夕,国民党军一支部队曾布防于附近一带,败退前,该部为加快逃跑速度,大量轻装,有一批军火被秘密转运,埋藏于一处山洞以备应变,地点在本县五区。五区亦称莲塘区,区公所位于莲塘村,地处县西北山间。前些时候有旧官员自首,报称该批军火中包括大批枪支弹药,还有电台。为了防止这些重要物资落入敌手,县里从驻军和县大队抽调精干力量,组织突击队深入山区,突袭莲塘。由于情报准确,行动及时,突击队找到了山洞,起出了军火,牢牢控制在手里。却不料风声有所走漏,吴文龙部闻风而至,将莲塘与外头连通的一条牛车道封锁,把突击队及其掌控的军火包围在当地,局势顿时紧张。县里派陈排长和林一新前去谈判,一大重要任务就是劝告吴文龙识大势,顺潮流,不要与新政权和人民为敌。除了再次劝降,首先一条是要求他立刻先从莲塘撤兵,不要无可挽回,把自己推上绝路。

林一新说:“看起来他没打算听咱们说。”

陈排长点头认同。吴文龙临时变卦,更改谈判地点必有原因,肯定没有诚意,来者不善,暗含凶险。

他问林一新:“你说说这怎么回事?”

林一新分析,吴文龙肯定垂涎莲塘那批军火,想夺占以扩张实力。他敢下令包围莲塘,玩谈判花样,主要原因可能是认为自己眼下实力最强,具有绝对优势,别人奈何不了。他也可能认为大势还会逆转,共产党不一定能够站稳脚跟,国民党政权还能东山再起。同时吴文龙心里也非常有数,即使接受县政府条件,听从劝告,举手投降,他也不会得到好处。他再也不可能独霸一方,作威作福,新政权终究也不会放过他,他这种人不可能为新政权所容。

“为什么?”

“你得知道他是什么人。”林一新说。

他给陈排长讲了一个故事。吴文龙的老家在本县五区宫美村,那地方位居深山,得从莲塘再往深山里走。吴文龙家里贫穷,小时候连裤子都穿不上,寒冬腊月也都光着两片屁股。宫美村处于三县交界“三不管”地带,历来出土匪。吴文龙小小年纪就跟人当了土匪,霸道劫商收买路钱。这人不一般,既聪明又凶残,渐渐就在土匪中崭露头角,拉起了自己的队伍,不再受制于人。有一回,吴文龙带着他的人去县城办货,返回路上,在城外遇到了一支迎亲队,鼓吹队吹吹打打,新郞披红挂彩,骑一匹高头大马,拿一顶八人大轿抬新娘,场面极尽铺排。吴文龙一看不痛快了,让他的匪众亮出家伙,黑洞洞一排长枪短枪,拦截迎亲队,把新郎拖下马来。那新郎却不是一般人物,老爹是本县商会会长,家里有钱,官场上有人,也交了若干土匪朋友。吴文龙当时年轻,刚拉队伍,基本还是无名小卒,没把新郎放在眼里。双方理论,新郎问吴文龙想干什么?为什么找这时搅局?不晓得有些人不要惹吗?吴文龙冷笑,说看起来真不好惹,不好惹就不惹了,不敢绑票派单,总可以看看新娘?搞得这么排场,披红挂彩,吹吹打打,又是骑马又是大轿,破费大了,是不是娶个癞蛤蟆?新郞一看不行,这小土匪不吃吓,好汉不吃眼前亏,他当即转口,答应拿钱买路,求吴文龙不要坏他好事,放他一马。吴文龙不听,硬是让人把蒙着红布盖头,哭哭啼啼的新娘从轿子里拖出来,掀了盖头看一看长什么样。这一看大家眼睛全都亮了:新娘很漂亮,不是癞蛤蟆。吴文龙当即下令把新娘抬走,他要了,当压寨夫人。新郎扑过来要争,吴文龙一声令下,把新郎打死在送亲队前。

“就这样。”林一新说,“全县震动。”

“他妈的土匪。”陈排长感叹,“真是该杀。”

林一新说,吴文龙的血债可不止一笔,商会会长的儿子敢杀,不愿臣服的匪股敢火并,老百姓更不在话下。谁让他看不顺眼,谁就掉脑袋。吴文龙这样的匪首不杀人不行,杀人才能扬威,才管得住土匪,镇得住百姓,独霸一方。

陈排长说:“现在他到头了。”

吴文龙临时变卦,更改谈判地点,心怀叵测。这种情况下,陈排长林一新完全可以按兵不动,不予理睬,静观其变。他们也可以赶紧撤离,不跟这个土匪头子再费口舌。但是这样一来就没法完成任务,未能再次晓以利害,无法再行奉劝和警告,失去了一次劝降的机会,也不能帮助被困在莲塘的突击队迅速解脱。

陈排长问林一新:“小林怎么样?怕不怕?”

林一新不怕。他早说了,土匪的子弹怕他,不是他怕。

陈排长指定一班长接替自己指挥,让他的战士在小山包上严密警戒,自己与林一新一起,带着一个战士随行,跟着联络人走下了小山包。

陈排长带了两支枪,挎一支驳壳,还背了一支美式卡宾枪。

从小山包到田中央祖厝,他们没有受到阻拦。祖厝周边田间非常空旷,稻子已经收割,稻田里丢着些草把,没见有人。远远山边,有农民吆牛犁地,景象平和。

他们走进祖厝。几分钟后枪声响彻原野。

吴文龙没有如约前来会谈,他派了手下一个小头目守在田中央祖厝里,等候解放军谈判代表。小头目手下有七个人,一共八个土匪,分开来散布于祖厝厅堂两侧,荷枪实弹,把枪口对准上门谈判的这三个人。土匪小头目说,吴司令请解放军长官到北山里做客,有话到那边慢慢说,保证好饭好茶招待。山上有规矩,外人不能带枪进去,所以委屈三位客人先把枪缴了,谈完出山保证奉还。

陈排长当即拒绝:“我们不去。说话要算话,让吴文龙来。”

对方劝告,说吴司令很客气,已经吩咐杀猪摆酒,款待贵客。本县城里城外,没有谁不知道吴司令的脾气,他说怎么样,就得怎么样。解放军长官是外乡人,到此地想必也听说过。大家有话好说,要是敬酒不吃吃罚酒,别怪吴司令不够意思。

“吓唬谁啊?他要是不来就算了,不谈,走着瞧。”陈排长冷笑。

他招呼林一新和身边战士后退,离开祖厝。对方几个土匪一起举枪,对准他们三人。他们三个也一起举枪对准土匪,但是谁都没敢动手。

土匪小头目说:“长官看清楚了,恐怕由不得你们。”

双方力量悬殊,对方八杆枪对准,差不多是三个打一个,占有绝对优势。如果不放下武器,乖乖当土匪的所谓“贵客”,进山让吴文龙款待,怕是难逃一死。但是他们手中的这支枪能够缴吗?

这时枪响了,祖厝刹那间变成了战场。

是林一新开了头枪。事后他承认,下山时陈排长跟他说过,谈判中如果发生意外,需要见机行事,由陈排长指挥,不要他轻举妄动。为什么他突然就自己动手了?不是他发现对方即将发动进攻,需要先发制人,也不是他急中生智寻机突破僵局,他开的那一枪出于意外,几乎相当于走火。双方对峙,高度紧张,手握枪把,一不留神扣动扳机,子弹就射了出去。

同类推荐
  • 参王计划

    参王计划

    郑孝胥阴恻恻地道:“一旦得到这两件宝,你两人将荣华一生,如若抗旨……”深夜,寒风凛冽。北京火车站笼罩在几盏黄豆似的灯下,忽然幽灵般驶来几辆小轿车,悄无声息地停在了火车站大门前,车门一开,跳下几个身穿黑衣的人,扶出一个披着黑斗篷的人,急匆匆向车站里走去。披斗篷的人身材瘦削,戴一副圆框近视眼镜,脸上毫无表情,只是机械地迈动脚步。此人就是大清朝逊位的末代皇帝溥仪。辛亥革命后,大清朝被推翻了,但皇帝溥仪还住在皇宫里,虽然已没了号令天下的皇权,但仍旧接受大臣们的参拜朝见,摆着皇帝的架势。
  • 迷案疑云

    迷案疑云

    《生活与法制》的记者方婕,发现丈夫背着自己,成为一起凶杀案的目击证人。方婕凭着职业的敏锐,追查到丈夫竟与另几个不相干的男人串联起来做伪证,欲置本省的美女富豪于死地。细心的方婕为探求众人做伪证的目的,四处走访调查,收集线索,经过缜密推断,终于拨开层层迷雾找到真相,从而揭开一起沉寂了十六年的凶案……
  • 蒙面女人

    蒙面女人

    黑斯廷斯上尉认为,在波洛早期的侦探生涯中,有十八起案件值得拿出来与大家共赏。这些疑案花招百出:易容、诈骗、自编自导、嫁祸、双簧戏等等。不过,波洛依旧一副自信满满的模样,似乎天下没有他破不了的案子。“好好用用你那“小小的灰色细胞”,我的朋友,答案就在眼皮底下。”
  • 舍身崖

    舍身崖

    《舍身崖》是一部10部短篇小说的汇编集。小说题材广泛,既有作者对童年轶事的描写,也有对农村风土人情的介绍;既有借古人轶事来达到教育今人的良好愿望,也有对现实社会好人好事的歌颂,文字虽朴实却另有新意。
  • 迷津(中篇)

    迷津(中篇)

    至于吴莲身体最后的遮盖物,是养老院的那位孤老头独自完成的。他从樟木箱中取出那套已经洗得发白的大红衣裳试图替她穿上,脆弱的纤维由于身体的变形而被撕裂。他后来翻箱倒柜地寻找,却没有发现任何粗细麻布做成的白丧服,只在樟木箱的最底层,寻得一套看得过眼也足够大的黑衣裤。他又用一块干燥的白毛巾,覆盖住死去的吴莲眼中最后的形象。吴莲的尸体在县城的殡仪馆火化,孤老头陪伴着直到焚烧结束,充当她路尽头唯一的男人和亲人。他把骨灰盒领回,又特意去了趟她的家,将她与周鉴的骨灰盒并排摆放在长条桌的中央。他走到门边又回头望了最后一眼,跨过门槛,吱呀声中,将门重重地撞上。现在,再也没有什么能够阻隔他们,越过生与死的界限终于共同长眠的——吴莲和周鉴将主宰屋里的一切,包括:尘埃、情感、禁忌、法律,与久到永恒的孤寂。
热门推荐
  • 西游之三界共主

    西游之三界共主

    这是一个棋子立志成为棋手的故事。这是一个炮灰努力成为炮手的故事。这是一个做着英雄梦的小人物的奋斗。这是一个有始有终的故事。本书有已经完本的《修仙之天道录》做保证。各位朋友上坐,品茶听故事。
  • 科举论

    科举论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医手遮香

    医手遮香

    冤死重生为贫女,祖母不慈,母亲好欺,便宜渣爹只是个无情无义的穷苦小官,身边还有个小妾上蹿下跳、挑拨离间?那又何妨,她有神医绝技在手,岂会怕这么一点小艰难?新书《凤门嫡女》已发,欢迎入坑
  • 神偷毒后之嫁个皇帝是傻子

    神偷毒后之嫁个皇帝是傻子

    21世纪美女神偷,冷清锁本来想着完成最后一笔交易后就金盆洗手,可是她不过是睡了一觉,醒来后竟到了一个陌生的地方。冷清锁与某只美男大眼瞪小眼的对视着。突然美男捏着她的小脸大笑起来:“太好了,朕的皇后又活过来了!”冷清锁看着眼前的美男,心中一万只草泥马奔腾而过,丫的,她穿越了?而且还成了皇后?不过这皇帝的脑子好像有问题啊!从此冷清锁走上了一条漫漫逃跑路,可是也就怪了,为什么她每次逃跑都能被这傻子给抓住?“皇后,你偷了东西还想逃跑?”“胡说,老娘早就金盆洗手了。”“那你偷了朕的心要怎么算?”殊不知,在她想着逃跑的时候,他却在一步步算计着该如何把她绑在身边……(男强女强,宠文,1v1)
  • 成长人生必修课(指导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故事集)

    成长人生必修课(指导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故事集)

    学生时代,是一个充满理想的季节,也是人体发育的转折关键期,这一时期,如何正确认识和对待自己的生理变化,怎样面对生活和生理的各种烦恼,是决定青少年身心是否健康的关键。
  • 广成集

    广成集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鬼医郡王妃

    鬼医郡王妃

    他是芝兰玉树,丹桂飘香,权倾朝野,手握重兵,令无数女儿家朝思暮想的燕郡王燕祁。她是医术高超,阴险腹黑,睚眦必报,令无数人为之头疼的揽医谷谷主云染,又名揽月公子。新文《摄国嫡妃》江湖传闻,阎王要人三更死,揽月留人到五更,人称鬼医。上元灯会,他和她初次见面,他把她抵在墙角,冷冷威胁:“别动,借个吻。”云染本想一针致他于死地,却在知道他身受重伤之时,出手救了他。云染,云王府嫡女,鬼节出生的她被称为不详之人,还是大宣京都有名的女魔头,杀人放火,无恶不作,其实一切只不过是一场捧杀。一朝高调回京,惨遭未婚夫退婚,立时引来无数冷嘲热讽,尼玛的当姐还是以前那个任人欺负的云染吗?下人找碴,不介意让你们上西天。姐妹设计,那就反设计回去。继母伪善,撕破你伪善的嘴脸,让你恶形现天下。祖母冷讽,毒舌气得你吐血,让你半身不遂。辗转得知,那退婚的未婚夫竟然就是她当初所救之人,云染大骂,燕祁,你个狗心狼肺,忘恩负义的小人,姐不收拾你就不姓云。一场花王盛会,使得他认出了她,亦使得她光芒大盛,艳惊天下,求亲的人踏破了门槛,令人不胜其烦。很快,云王府门前贴出了选婿的告示。“没通房,未纳妾。日后不偷人,不吃腥,只娶一妻,洁身自好者请进。”一道媒贴递了进去,上有燕郡王的生辰八字,外加四字箴言:“天作之合”。
  • 最是元曲销魂

    最是元曲销魂

    这个王朝的曲调比横跨欧亚的辽阔疆域更有绵长的生命力。随口吟来,莫不令人销魂,但最销魂不是心头最美的那抹朱砂,而是万缕情丝,夜深漏静,不经意辗转缠绕,便是三更无眠。曲中漫及人生感怀,世事悟道,塞北西风虽烈,却不乏江南小巷柔情。
  • 中国历代通俗演义:前汉演义(下)

    中国历代通俗演义:前汉演义(下)

    《前汉演义》记述的朝代包括秦和西汉,从秦王嬴政出身讲起,到西汉政权被王莽篡夺为止,共两个半世纪。书中较细地描述了秦朝暴政、楚汉相争、汉武帝开疆拓土,也揶揄了妄想成仙的秦皇汉武,揭露了王莽的阴险狡诈。《前汉演义》较好地描绘了统一的封建帝国初期的面貌。本书讲述从“第五十一回 老郎官犯颜救魏尚 贤丞相当面劾邓通”到“第一百回 窃国权王莽弑帝 投御玺元后覆宗”的历史。从封建王朝的第一个盛世“文景之治”到七国之乱,从汉武时期对匈奴的追亡逐北到张骞通西域,从昭君出塞到西汉后期外戚掌权,直到王莽篡朝等的历史一一铺陈开来……
  • 权倾大宋

    权倾大宋

    文治错了吗?历史是否可以改变?大厦将倾时谁能力挽狂澜?华夏盛世能否延续?看一名书生从底层一步步走上权力巅峰,成就不朽的传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