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537100000012

第12章 慈孝父子情(2)

父亲能从洛阳到京城任群牧司判官,得益于枢密使曹利用的推荐。曹利用是宋辽缔结澶渊之盟的谈判代表,靠媾和有功而大红大紫,最后当到了枢密使。父亲到群牧司上任不久,曹利用要求清理拖欠马价。群牧司的马都是军马,但有不少大臣占用,又不愿买单,马价一直欠着。父亲在调查后发现,带头拖欠的就是曹利用自己。这咋办?母亲提醒说,曹枢相是我们的恩人,而且拖欠马价的事,谁都知道但谁也不说,你要出头,人家就会说咱忘恩负义。父亲不为所动,对曹利用说:“拖欠的马价收不上来,是因为上行下效,您欠得最多。”曹利用大惊,说,底下告诉我不欠马价。父亲拿出账本,曹利用看后,补上了欠款。后来,曹利用因事被贬,原来巴结他的人为洗清自己,一个个站出来揭发,甚至不惜诬陷,唯有父亲一人站出来为他辩冤。

章献太后宫里的宦官皇甫继明兼管估马司,仗着有太后当后台,他居然上表虚报政绩,请求升官。为把假话说“真”,他胁迫群牧司官员在他的奏疏上签名附议,有人屈从了,而父亲不仅拒绝,还斥责其欺君之罪,马上尝到了得罪宦官的苦果。仁宗签署了提拔父亲为开封府推官的敕书(任职命令),这是一个前途无量的关键岗位,但在敕书下到吏部就要公布时,皇甫继明派人把敕书追了回来,改为知耀州(今陕西耀县)。父亲从此又离开了京城,先后任知耀州、利州路(今四川广元)转运使和知凤翔府(今陕西同名县)。

在凤翔时,父亲接到回朝任知谏院(约相当于参议长)的命令,这是一个许多人梦寐以求的职务,但父亲上表辞让,态度坚决。仁宗皇帝说:“现在,人想升官都成了瘾,而司马池主动退让,难能可贵呀!”于是,给父亲加了一个直史馆的荣誉职务,继续知凤翔府。其间,凤翔府的一个案件被刑部驳回,所涉官员吓得夜不成眠,父亲上表说,因我是一府之长,此案若有问题,责任由我承担。后来,案件厘清,仁宗批示,不再追究。

这就是父亲,公而忘私的父亲,刚正不阿的父亲,宽恕待人的父亲……

父亲第二次进京,担任的第一个职务是侍御史知杂事(御史台副长官),负有匡正朝廷得失的重任。当时,朝廷任命刘平为镇守陕西的大将。当时众口一词看好这位“诗书之将”,父亲却说:“刘平好自用而少智谋,必误大事。”可惜没人听他的,结果却被他不幸而言中……

夏县县尉孟翔是司马光的“同年”,两人从京城科考后分手,至今已有近四年。见司马光守孝守得形销骨立,便以东道主的身份请他游览家乡风光。司马光一直跟随父亲在外,对祖籍夏县并不熟悉,孟翔虽在夏县任职时间不长,但已经成了“活地图”,山川河流,集镇村落,户口钱粮,无不烂熟于胸。两人走在路上,很多路人都主动与他打招呼,他也能叫出对方的姓名,了解他的籍贯和职业。这让司马光极为佩服,认为如此人才只当一个县尉太屈才了,好比是“激疾风以振鸿毛,委洪波以灭炬火”[4]。涑水司马氏是夏县望族,孟翔当然也很了解。两人一起翻阅县志的有关记载,让司马光对自己的家族史有了更全面的了解。

涑水司马氏与陕西韩城司马氏(司马迁家族)是同一个祖先。在五帝之一的颛顼时代,重黎氏乃司天司地之官。一直世袭到西周初年,重黎休父被封为伯爵,封地为程(今陕西咸阳东),故以封地为姓,称程伯休父。这就是司马光后来以此四字为闲章、自称程秀才的来由。大约到周宣王时,程氏由司天司地之官改作司马(主管军事的大臣),从此以官为姓。到周惠王、周襄王时,发生了子颓和叔带之乱,司马氏家族被卷入,便逃出程地,分散到今陕西、山西、河北、河南等地。其中在韩城的一支因出了著名史家司马迁,人称韩城司马氏。司马光与司马迁不是一个支系,其祖谱中记载的最显赫人物是晋安平献王司马孚。司马孚是司马懿之弟,《晋书》卷三十七有传,不赘。他是个儒者,在与邻国的关系上,他主张要有“怀远之义”,对夷狄“不以诸夏礼责也”,后来司马光的外交思想明显有这位祖先的影子。司马孚之孙司马阳带兵经过今涑水鸣条岗,爱上了这个地方,遗嘱死后葬此。于是乎,其家族便迁居于鸣条岗下的坡底村(今司马村)。这就是涑水司马氏的来历。“八王之乱”后西晋灭,司马氏又从贵族变成了平民。东晋、南北朝、隋、唐、五代的六百余年中,涑水司马氏湮灭无闻。直到北宋初期,司马光的祖父司马炫考中进士,才门楣重光。到司马光时,已是三代进士出身。

司马光的家史表明,其家族两次由贵族变为平民,均是因为内乱。这对司马光可谓刻骨铭心,对他保守思想的形成不无关系。现在,司马家族第三次回到统治阶级行列,应该何等珍惜啊!

儒生批贾生

孟翔有空就来陪司马光,但有时十天半月也难见一面。孟翔在忙什么呢?征召“弓手”。朝廷明确规定不论贫富等级,“三丁抽一”,弄得老百姓呼天号地。此事之所以越催越紧,是因为前线又打了败仗。

宋军在庆历元年(1041)好水川惨败后,从此对西夏完全陷入被动。将陕西划为鄜延、环庆、泾原、秦风四路,令庞籍知延州(延安),范仲淹知庆州(甘肃庆阳),王沿知渭州(平凉),韩琦知秦州(天水)。四路之中,最弱的是刚经好水川之败的泾原路,而宋廷偏偏用了一个迂腐的《春秋》学家王沿挂帅。其武职副手葛怀敏是真宗朝大将葛霸之子,无寸功而靠“拼爹”居高位,但他“通时事,善侯人意,故多以才荐之”。韩琦、范仲淹都“言其滑懦不知兵”,让他靠边,却被王沿当成宝贝要到泾原。西夏军师张元瞅准了这对软柿子,鼓动元昊集兵十万,于庆历二年(1042)九月分两路钳击镇戎军,王沿令葛怀敏自渭州出兵阻击,闰九月二十一日,在定川砦钻进了元昊的包围圈,战至二十二日黎明,葛怀敏等十六将被杀,官兵九千四百人被歼。元昊得胜后长驱直入,烧杀抢掠,纵横六七百里,听说范仲淹率军从环庆来援,撤走。司马光后来引用张景的口述,在《涑水记闻》中记录了《定川砦之战》(第一百三十条)。

此时,宋军在陕西(含甘、宁)屯兵近四十万,新刺的“保捷”、“宣毅”军二十五万,结果于事无补,还是出现了定川砦惨败。司马光依稀感到,如此一败再败,是否朝廷的战略决策有问题?守丧期间不能干政,他除了应邀为县学讲课外,一头扎进了历史的海洋,写了读书札记《十哲论》《四豪论》和《贾生论》等,标志着他已开始独立思考了。三论都是质疑、批判性的,最有代表性的是《贾生论》[5]。

贾生,即西汉的贾谊。他写给文帝的《治安策》(又名《论政事疏》)是一篇流传千古的政论,历代评论不绝于书。主流观点认为,贾生识见远大,可惜生不逢时,否则,三代可复。司马光却在《贾生论》中批评贾谊虽有才华但学术不纯,是申商之术,若用以治国,非国之祥。贾谊认为“可痛哭者”乃诸侯太强,“一胫之大几如要(小腿几乎粗于腰),一指之大几如股(脚趾粗得像大腿)”认为汉朝当时患了足肿病,如不赶快医治,将来扁鹊再世也没法救了。司马光持相反观点:治国安邦,患政刑不立,而不患诸侯太强。贾谊认为“可流涕者”乃匈奴不服,司马光则认为荒外之国与禽兽无异,“不服无损圣王之德,得之不增圣王之功”。总而言之,“治天下之本,莫先于礼仪;安天下之本,莫大于嗣君”。贾生却“舍国家之纪纲,遗天下之大本,顾切切然以列国(诸侯)外夷(外国)为虑,皆涕泣之,可谓悖本末之统,谬缓急之序,谓之知治体何哉”。

他是在批评贾谊,更像是在批评朝廷,言外之意是对夏战争就不该打。《贾生论》颇有股迂儒气,如果让太祖赵匡胤看到,是肯定会扔到地下的。因为这与宋朝“守内虚外”、“强干弱枝”的基本国策相抵牾。“守内虚外”,在外交上,宋朝为内,邻国为外;在内政上,朝廷为内,州郡为外;“强干弱枝”,朝廷为干,州郡为枝。可惜,宋太祖早已死去,其雄才大略早已被他的继任者们抛到脑后,而沉溺于苟安之中,类似于司马光《贾生论》中观点在士大夫中还是很有市场的。当然也有例外,王安石就是一个。当时,司马光和王安石还不认识,甚至还互不知姓名,可对贾生的评价却针锋相对。王安石的《贾生》诗曰:“汉有洛阳子,少年明是非。所论多感慨,自信肯依违?死者若可作,今人谁与归?应须蹈东海,不但涕沾衣。”(《王安石诗文编年选释》)贾谊若活到今天,谁会听他的?恐怕只有蹈东海而死,而不止是痛哭流涕了。这话简直就像在批司马光的《贾生论》。当时,他们固然不可能看到对方的大作,但思想的分歧从年轻时就存在了。

《贾生论》是司马光二十五岁时的不成熟言论。他在晚年编撰《资治通鉴》时,将贾谊的《治安策》全文照录,而未加评论,也许因为汉初的历史证实了贾谊的预言吧?不过,“治天下之本,莫先于礼仪”的儒家礼治观,他是一以贯之的,追求儒家本本所描绘的礼治社会的美妙理想,他是从未放弃的。他不愧是一个纯儒,追随孔子追寻连孔子本人也没有见到的“圣王”,企图通过自己的努力培养出一个“圣王”来,孔子的努力失败了,司马光又将如何呢?

[1]司马光在《涑水记闻·卷十二》中的相关记载有《好水川之战》《任福袭取白豹城》《任福》。

[2]《司马氏书仪·卷四》。

[3]《传家集·卷六七·训俭示康》。

[4]《送孟翔宰宜君序》。

[5]《传家集·卷六五》。

同类推荐
  • 马云全传

    马云全传

    本书以全新的视角解读了马云的创业历程和管理精髓,其中,大量的事例让你更真实、更全面地了解马云,本书内容范围涉及创业、管理、经营、营销、融资、团队等诸多方面,是解读马云最全面的精品读物。在一个全民解读马云的时代,让我们一起走进马云,走进阿里巴巴!
  • 捍疆卫土张自忠

    捍疆卫土张自忠

    《捍疆卫土张自忠》小说从1930年蒋冯阎中原大战开始,重点描写张自忠喜峰口抗战、台儿庄抗战等抵御外侮时的忠勇英烈。即使在担任天津、北京市长期间,因为特殊的岁月,主要的作为仍然是和日本侵略者斗智斗勇。全书不仅较完整塑造了张自忠的形象,更以流畅凝练的语言,把一些次要人物和小人物刻画得活灵活现,达到了史实性、艺术性和可读性的统一,形成了鲜明的艺术风格和撼人心魄的民族沉重感。
  • 民国那些教育家

    民国那些教育家

    本书介绍了20世纪上半叶对中国教育有过重要影响的六位教育家,他们是傅斯年、潘光旦、陶行知、叶圣陶、陈鹤琴及舒新城。他们都经历五四新文化的洗礼,都非常爱国又非常重视西方现代教育理论的引进,都认为教育的宗旨是人格的培养,都反对知识的灌输和现代科举制度…… 作者在掌握第一手材料的基础上,以通俗易懂、明白流畅的笔触对近现代教育所做的一次探讨。书稿详细介绍了六位教育家们的教育思想和教育实践,并适时地与今天的教育做对比,对我们反思教育的功能,探讨教师的作用,明确家长的职责,寻找教育的出路提供了很好的借鉴。
  • 中国航空工业人物传·领导篇3

    中国航空工业人物传·领导篇3

    《中国航空工业人物传:领导篇3》介绍了中国航空工业创建时期的各企事业单位的创始人(共计86名)的生平、工作业绩和突出贡献,真实地记录了他们为中国航空工业发展而呕心沥血、殚精竭虑,有的甚至献出生命的光辉历程,他们是“航空报国”精神的开创者和传承者。《中国航空工业人物传:领导篇3》史料翔实、内容丰富,适合广大航空工业从业人员和关心中国航空工业发展的相关人员阅读。
  • 李叔同禅心人生

    李叔同禅心人生

    二十文章惊海内,一轮圆月耀天心。作为中国新文化运动的先驱者,他最早将西方油画、钢琴、音乐等引入国内,且以擅书法、工诗词、通丹青、达音律、精金石、善演艺而闻名于世。他还是中国话剧运动的先驱、中国话剧的奠基人。他在中国美术史、音乐史和话剧史上都开辟了一个新纪元,作出了开创性的贡献,培养了不少艺术人才,许多著名音乐家、美术家皆得其亲传,如著名画家丰子恺、音乐家刘质平,皆出自其门。这样一位艺术修为全面的艺术家,在历尽繁华之后,毅然皈依佛门,从此不问凡尘,立志埋名,不务名逐利,甘于澹泊,枯守孤寂,过起了参禅悟道的僧侣生活。
热门推荐
  • 祈愿塔

    祈愿塔

    没事就更,嘛,你们看着开心就好。如果说主角没有外挂,你们喜不喜欢呢。
  • 万国兵简

    万国兵简

    一个来历不明的少年,他的记忆被封印,他身怀至宝,却没人知道他的身世。一个万国争霸的世界,消失的古代文明,一段段空白的历史,什么才是真相?一个群雄汇聚的时代,无数阴谋阳谋,盘根错节,少年该如何逆天抗命,他的感情该如何取舍,这个世界到底是虚还是实……(新书《齐物春秋》已经开始连载,请大家多多支持!)
  • 离殇之恋

    离殇之恋

    她是一个永远无法面对现实生活的女孩,她单纯得像一张白纸,但是在严格的家庭里她觉得梦永远是最美好的,于是她把自己的心封闭起来,但是她多才多艺,她会写日记,写有关于自己的梦,她所写的东西就像是做梦一样,父母总说她一直在做梦......
  • 风沙吹过胡杨林

    风沙吹过胡杨林

    跨世纪的长篇;两代人的悲欢;跌宕起伏的情节;美丽爱情的颂歌。
  • 太上济度章赦

    太上济度章赦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吕贝卡的救赎

    吕贝卡的救赎

    没有人天生就是骗子,却与生俱来皆有情感。80后纯情剩女与70后魅力熟男的爱情,婚姻到底是坟墓,还是出路?一段被庞氏骗局绑架了的啼笑姻缘。5年前,他给她设了一个庞氏局,骗光了她的所有。5年后,乾坤颠倒,他终究没能逃出她的恢恢情网。
  • 修罗战神

    修罗战神

    一个浩瀚奇妙的玄幻世界,神秘无尽。转世林寒来到这里,修行之路就此展开,热血如焚天之火,激情若狂浪滔天,渴望如九天雷霆……一切敢挡在他前面的人,都要将他踩在脚下!
  • 傀儡之城

    傀儡之城

    《傀儡之城》:死亡设计师车祸苏醒后发现所有人头顶都有一根悬丝,不同颜色的悬丝预示着不同的命运;《黑暗深处》:失意赛车手无奈加入抢劫团伙,躲避警察追捕时逃入矿井,谁知井下却潜伏着更为恐怖的东西;《换衣侠》:洗衣店老板忽然发现,自己只要穿上顾客的衣服,就能具备对方独特的能力;《附身实验》:三名医学院学生进行“附身实验”的恶作剧,阴差阳错中,竟把其中一人的意识转移到了昏睡多年的植物人体内。
  • 阴阳珠之凰腾凤舞

    阴阳珠之凰腾凤舞

    相遇相知初——她:这小子长相妖孽以后定然桃花不断,既然是天选的情人,养成个绝世好男人倒也不错。他:那一夜雷雨肆虐,你从地狱浴血而爱,只一眼我便认准了你,虽然那时的我不懂情爱。相惜相爱中——她:穿越生死,跨越轮回,能遇到你,甘之如饴。他:万川河畔,九重云霄,有你相陪,便是家园。相守相伴后——她:女儿果然是父亲上辈子的情人,真是讨厌。他:臭小子果真是老子天生的情敌,太过心烦。最后的最后——她:跋千山,涉万水,你我相依。他:用一生,换一世,此情不悔。结局:1V1,甜宠无虐,唯美情缘。
  • 最是元曲销魂

    最是元曲销魂

    这个王朝的曲调比横跨欧亚的辽阔疆域更有绵长的生命力。随口吟来,莫不令人销魂,但最销魂不是心头最美的那抹朱砂,而是万缕情丝,夜深漏静,不经意辗转缠绕,便是三更无眠。曲中漫及人生感怀,世事悟道,塞北西风虽烈,却不乏江南小巷柔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