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534400000007

第7章 黄河回首(3)

上述种种均是后世之人描述的没有文字年代的历史,但,我们从二干多处原始村落残存的废墟中、石片、鱼钩、灰烬上也可以触摸到太古年代依然温热的气息,吃五谷、熟食而开始天下教化、文明初始、几十万年之后,我们今天的一日三餐不还是煮熟的五谷杂粮吗?问题只是:今天离开“耕而食、织而衣,无有相害之心”的家园美好生活,是更近了呢?还是更远了?

到得殷商时代,商王盘庚迁都殷墟(今河南安阳),故又称殷商,势力范围已达到太行山、泰山之间的华北大平原,陆续发掘出来的枕着黄河涛声沉睡了几千年的殷墟碎片、甲骨文和青铜器皿都在无言地倾诉对黄河的依恋——那是华夏古文明的灿烂发祥之地啊?

当时世界,除了埃及、巴比伦和殷商,更多的人类还处在鸿濛年代的边缘,过着原始人的生活。

殷商以后直至北宋,二千五百年间,黄河流域一直是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从西汉至隋唐十一个王朝均建都长安(今西安),其为王都的历史长达一千一百多年。而在洛阳建都有九个王朝代,九朝古都历时近千年,河图洛书至今仍为佳话。但细心的读者也许已经发现了,文明的中心、人类的脚步正向着黄河下游迁徙,直到北宋的建都开封,不妨说这是囿于环境和资源的损耗,在不堪重负之后的新的开发,文明还在延续,同时灾难也已经隐伏。

黄河的走向就是中华文明的走向。

黄河的沉重就是中华文明的沉重。

黄河的灾难就是中华文明的灾难。

本文限于篇幅,只略记本世纪70年代初到1996年二十四年间,黄河创下的历史上最惊人的灾难记录:下游18度河床干涸,河水断流。进入本世纪90年代,年年春季断流,而且断流的时间一年比一年提前。1995年,下游东营市比1994年提前42天断流;而1996年又比1995年提前了72天。断流的时间也愈来愈长,1995年已达180天,断流的距离为622公里,1996年到洛口以下全部断流,正在继续上延(《中国青年科技》1996年第4期)。

黄河断流沿岸,水的无比珍贵立显。

1996年5月,山东滨州、东营市一带所有的自来水龙头前,都排起了长队。人们忽然觉得黄河真是太重要了,而浑浊无比的黄河水也太可爱了!人总是在困境中才会想起本应珍惜的一切,无奈和焦虑如同候水的人一样,排着长队,渴比饿还难受。

人们再也不敢浪费水了,筹划着一盆水的重复、多种用途。黄河大堤上,翘首盼水的老乡呼喊着:“黄河啊,你咋就不来水了呢?”

山东人对黄河的感情可谓深厚而复杂。无论如何,全省农田灌溉用水的一半来自黄河,每立方米的黄河水可增加小麦产量0.85公斤,看着黄河又黄又浊,却也能使小麦的穗粒更加饱满而且金黄,这小麦的金黄与金子的金黄孰轻孰重,就看你怎么掂量了:有馒头吃的人可以没有金子,坐拥金子的人不吃馒头行吗?

青岛、烟台等地丁矿企业集中,黄河断流一天,损失以百万元计。

人啊,你要记住盼水的时刻。

人啊,你要珍惜有水的光阴。

黄河断流意味着什么?

倘若有一天,这一条养育、滋润了从太古时期到今天的华夏文明的大河,成为内陆河、季节河,不再有黄河之水涌进渤海,缺水的黄淮海平原更加干旱,盐碱地扩大,地下水位变化,地面风蚀化面积扩大,下游及入海口水质恶化,海岸变迁,入海营养物减少导致多种生物消亡外,从整个生态环境和民族心理意识而言,无疑是一场旷古未有的大劫难——一处巨大的家园破碎了——一个悠久的文明中断了。

所谓“再造辉煌”等等豪言壮语,如果离开了特定的地理环境——僦像假如没有黄河长江的倚托——那就是自欺欺人的梦话连生命之水都没有了,何论其它?

断流的黄河用断流告诫人们:黄河之水不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

黄河上游的来水量逐年减少,而下游的引水量则逐年增加。下面一组引自《中国青年科技》1996年第4期的数字,会告诉我们,在不远的将来我们是如何抽光引干黄河的:60年代引水24亿立方米,70年代为68亿立方米,80年代为100亿立方米,1989年达到163亿立方米。至今全流域引黄水量已到270亿立方米。“引黄”工程还在扩大,笔者在西北荒漠采访时,为干旱所困的荒漠戈壁上的农民,无不把生存的希望寄托于“引黄”工程的实施,并视之为生命工程。

这些工程是:甘肃的引大入秦、景泰二期工程,宁夏盐池、环县、定边工程,引洮工程,内蒙。占河套扩建,下游“引黄”扩建等。预计到2000年全流域灌溉取水量达400亿立方米,上述工程全部完工后则为415亿立方米。黄河天然径流量只有580亿立方米,非汛期来水量占40%为230亿立方米。而引水则恰恰相反,非汛期引水占60%,到2000年达到240亿立方米。也就是说,非汛期的黄河之水引到涓滴全无,尚缺10亿立方米,黄河不断流还能怎么样?

黄河断流的原因看起来并不复杂,简言之,黄河下游因为高筑堤岸实际上是一条渠道式的河流,两岸基本没有流域来水补给,河道的水量完全取决于中上游来水的多寡、黄河流域位于东亚中纬度地带,是气候水文长期波动变化最显著的地区之一,从自然环境看,黄河水量有天然决定的丰水期、平水期、枯水期。近十几年正逢枯水期,本世纪80年代,主要产流区兰州以上产水量比60年代减少了5.6%,进入90年代又有减少,因而三门峡的来水量,80年代比60年代减少了18%。

一方面是天然降雨减少,而另一方面则是无视生态平衡的自然规律,在人口激增、迅速城市化的过程中,野蛮、无度取水。

80年代取水量比60年代增加了56%,为274亿立方米。下游引水增量最大达100亿立方米,其中2~6月的引水为60亿立方米,而花园口同期实测流量只有45~55亿立方米!

农田灌溉用水的浪费,已经呼吁多少年了。但迄今为止,黄河流域无论自流灌溉还是提水灌溉,统统都是满灌。河套平原每亩定额灌水量300立方米,比滴灌、喷灌多出十几倍乃至几十倍,再加上灌水渠道的跑、渗、漏,一方面是生命之水的紧缺,一方面是生命之水的挥霍与浪费,该是我们替黄河着想从而也是替未来及子孙后代着想的时候了。

我们在多大程度上了解或理解黄河,始终是一个问题。我们年复一年的勘查、测量、治理,是在人的价值观的驱使下,为了让黄河创造更多的物质财富,是完完全全为人所用的;关于一条文化的黄河究竟与我们的民族精神,是怎样血肉相连的,现代人已经不再关心了;关于黄河自身的伤痛、重负以及衰老,我们习惯于熟视无睹;更不用说由黄河牧养的炎黄子孙为了流水与文明的永续,而怀着感激之情小心翼翼地牧养黄河了。

黄河只好断流。

让河床的一段赤裸裸。

让儿孙们看看无遮无掩的母亲河,是什么样子的。

一切都在光天化日之下。你惊讶吗?托载黄河之水的河床,竟是如此破落!干裂的胶泥地被阳光蒸腾出鱼腥味,那裂缝深处,丝丝缕缕地飘散的热气是来自太古年代的叹息吗?没有水的载浮载沉时,渡船歪斜着,歪斜在几个淤积的沙丘旁,几只乌鸦在折断的桅杆上散步,那撕裂的帆篷还在期待什么吗?

有毛驴车、拖拉机,或者慢悠悠或者轰隆隆地驶过……有盼水者喃喃自语:“黄河水可是信水啊!”

黄河两岸的农耕先人根据不同时令以及庄稼,果木的生长过程,为不同时期的黄河来水,曾经取有极富诗意的名称,并流传至今。农人与黄河的情感可见一斑。

《宋史.河渠志》称:

黄河随时涨落,故举物候为水势之名:

自立春以后,东风解冻,河边人候水,初至凡一寸,夏秋当至一尺,颇为信验,故谓之“信水”。二月三月桃华始开,冰泮雨积,川流猥集,波澜盛涨,谓之“桃华水”。四月未垄麦结秀,擢芒变色,谓之“麦黄水”。五月瓜实蔓延,谓之“瓜蔓水”。朔野之地,深山穷谷,固阴冱寒,冰坚晚泮,逮乎盛夏,消释方尽,而沃荡山水,水带矾腥,并流于后,故六月中旬后,谓之“矾山水”。七月菽豆方秀,谓之“豆华水”。八月谓之“获苗水”。九月以重阳纪节,谓之“登高水”。十月水落安流,复其故道,谓之“复槽水”。十一月、十二月断冰杂流,乘寒复积,谓之“蹙凌水”。水信有常,率以为准,非时暴涨,谓之“客水”。

北宋一代,水患愈烈,君臣议事,必论黄河。商胡改道之后,有震惊朝野的三次回复故道的回河,与顺其自然的北流之争,结果是“执意要逆水之性,强使回河”,并且“要使河水回到已经淤高的故道中去”,“因而回河以后不久又改道北流了”。关于这一逆水之性的历史教训,左正言任伯雨在建中靖国元年(公元1101年)论及黄河时,说得最为透彻了:

河为中国患,二千岁矣。自古竭天下之力以事河者,莫如本朝。而徇众人偏见,欲屈大河之势以从人者,莫甚于近世。

任伯雨所指的欲屈大河之势以从人者,即指北宋三次黄河决溢后的强行回复故道之举。

众人也会有偏见,屈大河之势以从人是万万行不通的,古人之言,今人当记取。

尽管如此,《宋史》仍然同样记录下了黄河一年中几个月来水特点的、诗一般的叙述和描绘。水啊,黄河水,浑水浊水决堤的水泛滥的水,却又足信水桃华水麦黄水瓜蔓水登高水,说不清也离不开的中国人和黄河水!

如今,不足黄河无信,而足人类不仁。

黄河,中华民族的母亲河!

我们还能有第二条黄河吗?

同类推荐
  • 商代都城:殷墟(文化之美)

    商代都城:殷墟(文化之美)

    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有文献可考、并为考古学和甲骨文所证实的都城遗址,即为殷墟。殷墟是一个王朝的缩影,它出土了大量以甲骨文、青铜器为代表的重要文化遗产,揭示了商代晚期的辉煌历史,也验证了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它所代表的殷商文明在我国历史上有着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为华夏文明的形成奠定了良好基础。难怪郭沫若先生也感叹道:“中原文化殷创始,观此胜于读古书”。
  • 文景之治

    文景之治

    《中国文化知识读本:文景之治》介绍了文景之治的有关内容。《中国文化知识读本:文景之治》中优美生动的文字、简明通俗的语言、图文并茂的形式,把中国文化中的物态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精神文化等知识要点全面展示给读者。点点滴滴的文化知识仿佛颗颗繁星,组成了灿烂辉煌的中国文化的天穹。能为弘扬中华五千年优秀传统文化、增强各民族团结、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尽一份绵薄之力。
  • 2012年上海电影产业发展报告

    2012年上海电影产业发展报告

    本书通过对上海市电影产业的重点企业、机构全面深入的研究,在了解历史和现状的基础上,对企业发展个案和特点进行深入剖析,用比较丰富的材料和事实数据,全面概括和描述了上海电影产业在政策制定、创作制片、发行放映等产业链各方面的详细情况,评述了2011年上海电影产业发展状况。
  • 尚书(全集)

    尚书(全集)

    《尚书》又称“书”或“书经”,是我国现存较早的一部政治文献汇编类史书,它保存了商周特别是西周初期的一些重要史料。战国时总称为《书》,汉人改称《尚书》,意即“上古帝王之书”。《尚书》相传由孔子编撰而成,但有些篇是后来儒家学者补充进去的,包括“虞书”“夏书”“商书”和“周书”四部分。其中,“虞书”是虞舜(五帝之一)在位时的政治文献汇编,“夏书”是传说中夏代的政治文献汇编,“商书”和“周书”则为商代和周代的政治文献汇编。本书以六种文体划分,分别为典、谟、誓、诰、训、命。每一篇都包括了原文、注释和译文三部分,便于读者阅读和理解。
  • 每天读一点传统文化

    每天读一点传统文化

    我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每天读一点传统文化》以开阔的思路,生动的语言,从琴棋书画、中医中药、文学艺术、民间工艺、武术、美酒、淡茶、民间杂技等方面入手,以丰富的知识和史料,讲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
热门推荐
  • 废材小姐柳七七

    废材小姐柳七七

    柳七七屁颠屁颠得跑去抢游戏中神器时;突然发出一道耀眼的光芒把她卷走了。当她在醒来时已是西幻大陆柳家的废材小姐;她携王者之戒废材秒变身;魔武双修;以分家家族比赛第一的天才称号光荣回到帝都本家;开始了复仇拯救柳家之行。在守护柳家中,七七想借自己的美色利用第一天才慕容云泽;而慕容云泽同样想利用七七巩固自己的势力;但是当真相被揭穿的那天;他们之间的爱情该何去何从?七七阴差阳错强扑了慕容云泽,爱情要走上正轨时,魔族重现;萌娃七呗在与魔族对战中不知所踪;不知所踪的萌娃七呗在中玄域变成花痴,狂追美男,最终能不能收获爱情;能不能和七七一家相聚?《本文双穿+男主强+女主强+萌娃逆天》绝对的爽文。
  • 谢家皇后

    谢家皇后

    入宫的第一个年头,她是才人。入宫的第五个年头,她是婕妤。入宫的第十个年头,她想成为皇后。因为成为皇后,能握住珍视的一切不会被夺走,能保护自己,能保护孩子,能够陪伴他。这是一条只能前行的路,退一步就是万劫不复。明黄的罗伞前移,天子仪仗缓缓步入城门。遮天蔽日黄罗伞、日月扇,紫旌旗……那一刻日光耀花了眼,谢皇后的鸾驾踏着御道,向前迎上去。
  • 霍先生,请自重

    霍先生,请自重

    九岁那年,家族落败,她听取父亲的遗言,选择做个平凡女人。然而,多年来寄人篱下的滋味并不好受。那个雨夜,她顶着一头乱发,跑出了那个炼狱般的家。误打误撞跌入仇人之子的房车……是他,将她从平静中拖离出来,百般心计,颠覆清纯。她的眸光里冰冷交织:“霍展泽,爱上我,是你这辈子最大的错。”她,曾是这个世界上最心思单纯的女人。她,也是爱曾分明,复仇之心死而复燃的傲娇女人。任他万千宠爱,她不过心若冰峰。只怕洗尽铅华之日,要问一句,是他拉她入红尘,还是……她带他入佛门?
  • 我真的是魔修

    我真的是魔修

    重生在十四岁被妖兽袭击那年,聂云澜拥有前世的一切记忆,前世的聂家被灭亡。这一世她定要让背叛者和幕后黑手揪出来挫骨扬灰。“等下,为什么我的功法被改成了魔功?”“啊……今天的风儿甚是喧嚣,我没听见你在说什么……”
  • 名人传记丛书:卓别林

    名人传记丛书:卓别林

    名人传记丛书——卓别林——让人们在笑声中思索人生:“立足课本,超越课堂”,以提高中小学生的综合素质为目的,让中小学生从课内受益到课外,是一生的良师益友。
  • Memoirs of Napoleon Bonaparte

    Memoirs of Napoleon Bonaparte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横炼宗师

    横炼宗师

    进入神奇的武道空间,从开启第一项横炼天赋开始,李玄踏上了一条直通最强的崎岖道路。正邪侠魔谈笑过、仙女魔女心中留。做男人就要强,就要硬!群号:254526016,欢迎大家来耍。
  • Boss大神求放过

    Boss大神求放过

    姜小贝收到一份匿名邀请,结果刚上游轮就被人暗杀。没过多久,她发现自己竟然重生了!重生有代价!姜小贝身上频频出现各种副作用。但只要跟顾霆琛发生肢体接触,这些副作用的症状就有所缓解。 为了弄清这一切,姜小贝主动靠近顾霆琛,并成为他的私人特助,可却意外发现他跟自己失踪的父亲有关……
  • 奔涌的呼兰河

    奔涌的呼兰河

    在以往有些关于萧红的记述里,都把她离家出走的原因说成是逃婚。真是这样的吗?随着实事求是精神的深入,历史的真实情况越来越明晰了。老天之所以塑造出一个萧红,除了她的天赋,还有她的命运走向,使她在坠到命运的深渊之际,幸运地结识了萧军、舒群等一批仗义执言的人,把她从厄运里拯救出来。而造成她悲剧大于喜剧的命运,与她的早慧和倔强的个性是分不开的。萧红原名张乃莹,1911年6月1日(农历五月初五),生于呼兰县城张氏人家。祖父张维祯,有房产和地产,是呼兰县城一位很有名气的乡绅。其一生对书情有独钟,除了书籍,再没其他嗜好。
  • 中国第一霸:齐桓公

    中国第一霸:齐桓公

    谈起春秋五霸,首推齐桓公。就政治、经济、军事而言,在七十多个诸侯中,齐桓公并不出类拔萃。他用财无度,好酒,好猎,好女人。然而他有一最大优点:爱惜人才。哪怕是自己的仇人,一旦认准了,破格提拔,委以重任,言听计从。在贤相管仲等人的辅佐下,九合诸侯,一匡天下,荣登霸主宝座。然而,齐桓公的结局并不好。作为一个堂堂霸主,竟被活活饿死。始作俑者,是他生前最宠爱的三个大臣。这个中的滋味,很耐人寻味。在众多的诸侯中,齐恒公为什么能首先称霸天下?成为春秋第一霸主。本书以跌宕起伏的故事情节,生动鲜活的人物形象再现了那段惊心动魄的历史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