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534400000004

第4章 一条大河,一方文明(2)

公元前5000年至前4000年,苏美尔人便在两河下游定居,公元前2250年,苏美尔文化达到顶峰。但到公元前21世纪,苏美尔人的帝国便莫名其妙地被灭亡了。开创美索不达米亚文明第二个辉煌阶段的,是地处两河中部的巴比伦王国,他们的国王汉谟拉比制定了一部著名的法典,史称汉谟拉比法典。公元前1650年,巴比伦帝国由他族消灭。公元前1300年,底格里斯河上游的亚述人开始崛起,到公元前8~前7世纪,亚述人的帝国达到鼎盛时期,此为美索不达米亚文明的第三阶段。公元前612年,迦勒底人推翻亚述王朝,并建都巴比伦,复兴巴比伦文化,不过一百年,又覆亡于波斯人手中。公元前330年,亚历山大大帝征服美索不达米亚,希腊将领塞疏古为统治者,直到公元纪年开始,史称塞疏古时期。

美索不达米亚的文明终结了。

这一段简短的叙述,其实蕴含着少有人提及的一种十分有趣的现象:美索不达米亚文明的创立——至少到第三阶段即底格里斯河上游亚述人的崛起为止——是始于两河下游并在征战挞伐中向中游、上游回溯的。

诚如不少论家已经指出的那样,美索不达米亚与古埃及一样,有先进的农业,得河水之利,但同样是河,其性格却大相迥异。尼罗河定期泛滥,使古埃及人有规律可寻。而底格里斯河、幼发拉底河却是绝对喜怒无常,河水的涨落几无规则。这样的不同的河流的态势,便直接或间接地影响了一个地域的文明的进程,以及保守或开放的取向。

苏美尔人在两河下游的开发所依仗的是土地和水利,因此他们创立了美索不达米亚文明的第一个里程碑,但,文明发达的一个必然的副产品是人口增多,他们只好砍伐森林以得到土地,使之能生产出足够的粮食。这时,尚未开发的两河中部的巴比伦王国的兴盛,是可以想见的。不过这两个帝国的灭亡却都是因为蛮族入侵,蛮族因何入侵不能略而不提:为了两河的水及两河之间的土地。于是,美索不迭米亚文明的历程便溯流而上,被推到了底格里斯河的上游,盖因为下游及中游的开发乃至辉煌,像熊熊的火一样,辉煌是辉煌过了,能源的消耗却也加速殆尽了。

辉煌迅速的,灭绝也迅速。

但,我们对这“灭绝”稍加细察的话,确切地说应是指一时繁华的物质文明的灭绝,比如巴比伦城、巴比伦空中花园等等,但汉谟拉比法典不会灭绝、文化不会灭绝。当然,物质与文化又是不应绝对分离或排斥的,倘若巴比尔城存在得更久一些,说不定还会有一部巴比伦法典,或美索不达米亚史诗问世也未可知。

不过,从尼罗河与两河的不同特性中,这两处文明的特点和性格,已经昭然于世了。前者是稳定、泰然、心平气和若金字塔;而美索不达米亚,则如同两河涨落的随意性一样,再加上没有天然屏障御敌,频繁的王朝更替,便显得忧心忡忡,消沉灰暗。

不知道底格里斯河几时暴涨,不知道这个城、这片地几时又被蛮族强占,两河沿岸的美索不达米亚人,便把目光投向夜晚的星空,希望从中得到启示,在他们看来,人世间的一切秘密全都隐含在天宇之中,众星便是一切。

他们放弃了古埃及人的几何学,他们观察、测量星空,发达的占星术演化成举世无匹的天文学。

两河流域也真是仰望星空的好去处。

这里空气清明,夜晚繁星闪婚。沉默、深邃、神秘而又阴暗的夜空,使美索不达米亚人的眼睛发亮,精神有了依归。他们——尤其是僧侣们——坐在底格里斯河、幼发拉底河岸边,静观默想,把斗转星移记录在泥板上。月亮的圆圈中似乎还描出了环形山的轮廓,而记录在泥板上的夏夜和冬夜的星空则有着细微的差别。夏夜明亮的牛郎织女星一到寒夜便黯淡了,它们怕冷吗?

天狼星和猎户座取而代之成了人视野中的最亮的星。

公元前2000年,美索不达米亚人便划出了太阳在恒星背景下运行的路径,天文学称之为黄道,并将黄道带划分为12个星座,每月对应一个星座,美索不达米亚人为这12星座都标以特殊的符号,有的则类同象形文字。这些符号,即黄道十二官,以及美索不达米亚人将圆周分成360度,1小时分成60分钟,1分钟为60秒,七天为一星期等等沿用至今。

这真是文明的久远啊!

更加难以想像的是那些坐在河边的观星者,绘制在泥板上的日月运行表,从表中可以查出太阳月运行度数、昼夜长度、日月速度、朔望月长度、黄道与地平的交角、月亮的纬度等等。

美索不达米亚人的擅长观星和天文,并没有给他们带来宇宙观上的飞跃。要而言之,美索不达米亚人的宇宙和天体是浸泡在两河之水中的,湿漉漉的神话世界。巴比伦人认为,天地皆在水的滋润中,地是浮出水面的,天是一个半球状的天穹覆盖在水上,水之外则为众神的发号施令处。神即是太阳,月亮和星星,他们每日出巡,权柄在握,所以这个世界上的一切、包括谁推翻谁,谁又做了新皇上都不重要,唯一重要的便是众星的运行,探测他们的轨迹便能明白人间祸福。

迷人的美索不达米亚!

骄傲的现代人,真应该偶尔想起,那两条河,那些河边的观星者,他们身边的泥板。因为占星术和天文学,美索不达米亚的泥板不仅珍奇而且高贵,相比起来今天可以随意挥洒的纸张以及电脑,不能说一文不值也是贱得可怜了。

据《科学的历程》作者吴国盛先生说:“到今天为止,人类还可以说处于铁器时代,钢铁产量依然是一个国家国力的象征。而三千多年前,美索不达米亚人就已率先走进了这个文明时代。”

虽然这一页文明史上让后来者瞠目结舌的篇章,没有能挽救巴比伦的毁灭,却还是极大地荣耀了巴比伦。更何况,毁灭的是君王与大城,而作为文明内核的文化又怎么能毁灭呢?

冶铁术的发展,使美索不达米亚人很早就建立了城市,当时巴比伦城不仅有石板马路,还有地下水道,新巴比伦城墙为三道,共有三百多座塔楼,一百多座城门。城门的横梁和框架都用铜铸造。城中最高的建筑物是始建于公元前3000年的巴别塔,最奢华的足尼布甲尼撒国王为其宠妃修建的人造山顶上的空中花园。这一切,连同新巴比伦城,均为当时世界之最。

巴比伦是注定要毁灭的,因为它奢靡。

美索不迭米亚泥板是注定要不朽的,因为它沉默。

这就是历史的选择——随手毁弃了物质。

精心保存了文化。

关于这一点,梁启超有精辟的论述道:

国“千门万户”的未央宫,三个月烧不尽的成阳城,推想起来,虽然不必像现代的纽约、巴黎,恐怕也有他的特别体面处,如今哪里去了呢?罗马帝国的繁华,虽然我们不能看见,看发掘出来的建筑遗址,只有令现代人吓死羞死,如今又都往哪里去了呢?远的且不说,维也纳、圣彼得堡战前的派势,不过隔五六年,如今又都往哪里去了呢?可见物质文明这样东西,根底脆薄得很,霎时间电光火石一般发达,在历史上原值不了几分钱。所以拿这些作进化的证据,我用佛典上的一句话批评他:“说为可怜悯者。”

世界另一个古文明的发源地印度次大陆,是一样迷人而又使探求者眼花缭乱的。它的极为复杂的地形、地理条件的悬殊,会使人困惑不解:文明的脚步是怎样在这块次大陆上蹒跚而行的?

它北枕喜马拉雅山,南接印度洋,东临孟加拉湾,西濒阿拉伯海,在这天然封闭的地理环境中,如果不是两条大河的奔流、贯通、孕育,又怎么谈得上印度古文明的发生和发展呢?

而这两条河,它的萌生地,它的源头,是有着足够高度的、并且是气势不凡的——西北部的印度河发源于冈底斯山流人阿拉伯海——中北部的恒河发源于喜马拉雅山南坡流入孟加拉湾。

史书所说的印度古文明,便发生在印度河与恒河形成的土壤肥沃、气候湿润的冲积平原上。

印度的人种与民族和印度的地理环境一样复杂。

印度社会等级森严的种姓制度,会使人想起印度大地上的高差,嶙峋地耸峙,无奈地低落。

从某种意义上说,印度是一个庞杂的仿佛是造物主漫不经心地随意摆放而成的一个国度,它从未有过高度统一的中央集权,它一任大小王国林立,它连统一的语言都没有,各部族使用的方言超过150种。印度次大陆本身就是世界三大人种——尼格罗种,蒙古人种和高加索种——的交汇处—再加上外族入侵和殖民统治,印度之人种繁多血统复杂,有“人种博物馆”之称。印度人的种姓等级由高至低为:婆罗门、刹帝利,吠舍和首陀罗。婆罗门即僧侣,此一种姓颇有点中国时下常说的“上层建筑”的意味,从事的是文化教育和祭祀活动;刹帝利即武士,除了打仗还担负行政管理;吠舍即平民、经商者;首陀罗便是所谓贱民,从事农业及手工劳劫。种姓世袭,且不得通婚,高贵者万代永续不移,低贱者累世不得翻身,看起来,这在今日之世界既很特殊也很可怕,但印度又是人口最多的议会民主国家,圣雄.甘地则是所有不同种姓的印度人心目中不朽的精神领袖;而恒河,不仅是印度教徒,几乎所有的印度人都视之为圣河。

印度可以且应该为佛祖释迦牟尼而充满自豪,关于释迦牟尼的传说,他的出家、过河、坐悟,他和他的菩提树,不仅整个亚洲乃至世界各地都在传扬、生根。

佛陀时代(公元前563年至前483年)也许是印度文明史上最具典型性的独特时代,各种寺庙,各种传经、讲道,各种宗教,各种宗教中的各种派别,没完没了地坐而论道,激烈而有礼貌的辩论,是印度宗教文化中的一件人事,靠的是知识、学问,辩才、以理服人,为什么如此津津乐道?为的是来世,而今生并不重要,他们并不看重现世的物质需求,总是在求索来世之学,用梁启超的话说,“为的是宇宙真理”,“人类应做的事业”。

宗教在印度大行其道,有数不清的各教各派的经卷,最常见的思想是善、静与忍。尽管到20世纪末,这个世界是有神的还是无神的,刨生的还是进化的仍然莫衷一是,但,我们不能不对人类先贤创立宗教的探求表示钦佩,因为他们在精神层面上对世界善与恶的区分,以及积善修行以为来世、为众生的终极关怀,仍然充满哲理和大慈大爱的人情味。

宗教是广泛意义上的文化。在印度的各种经卷中,还掺杂有宝贵的科学知识,吠陀时代的《绳法经》中有几何学,耆那教经典中提到了圆周率,而公元前200年的《昌达经》中有印度最古老的帕斯卡三角形。

印度佛陀时代的僧侣们以行善为完全的本意,除了从精神上解脱众生痛苦之外,还致力于医学的研究并实践,并且有了医科学校和专职行医的医生,公元前6世纪的名医阿特里雅就曾名噪一时。

在相当漫长的岁月里,印度是这样一个国家:物质上是贫穷的,精神上是丰富的;种姓等级制度是严酷的,宗教信仰是自由的;自然环境是艰险的,心灵世界是宁静的;现世是丑陋的,来世是美好的。

印度人把圣洁、美好的一切,都寄托给了圣河——恒河。

印度教认为,印度人不光靠恒河活着,即便死去,也需用圣河之水清洗一生的罪过,如是,则灵魂便能无阻碍地进入天堂。更有笃信者以为,无论得了什么病,都能在恒河中一洗了之。恒河,不仅灌溉着两岸的土地,及数以亿万计的印度人的饮用之源,也是治疗疾病、抛洒骨灰、乃至浪托浮尸直达天庭的一条举世皆无的大河。

你无法想像,为什么那些教徒都以死后骨灰撒入恒河为最后的安慰?

你更无法想像,那些自知不久于人世者,奄奄一息之际不远千里想方设法来到恒河岸畔等死,没有悲伤却有欣慰。

恒河边上的亚麻油灯啊,那是灵魂的闪烁吗?

人死后都要点燃一盏亚麻油灯,放在死者生前住过的房间里,然后把死者抬放在铺着绿香蕉叶的地上进行最后一次沐浴,涂上檀香粉,穿上新衣服或者用裹尸布裹扎,进入火葬场。当死者的长子举起圣火把点燃木柴堆时,也把大米、豆子和面饼扔进大火,让死者在去天堂的路上有饭吃。尸体燃化后,还要在骨灰上洒牛奶和椰子水,以滋润火焰熬炼之后的灵魂的干渴。

然后,撒向滔滔流去的恒河。

人的社会总是千差万别的,在把骨灰投进恒河之前,印度森严的等级和由此衍生出的贫富,仍然可以在焚烧尸体的木柴上留下印记口有钱的大户购买的是芬芳的檀香木,穷人只能买廉价的木柴,更有一文不名的便把尸体推进河里,任其漂流。

反正是回到恒河了。

恒河的波涛是平等、宽阔、自由地舒展着的。

无论对于高贵者还是贱民,那是唯一的最后的平等,在通往天国的波涛筑就的路上。

恒河,你怎么能不是圣河呢?

同类推荐
  • 乾坤:刘君祖讲乾坤大智慧

    乾坤:刘君祖讲乾坤大智慧

    乾、坤两卦在《易经》中具有开天辟地的领导意义,被称为天地之卦、父母之卦,是《易经》核心的核心。本书细讲详解乾、坤两卦的经传全文,思维缜密,逻辑清晰,从乾先坤后的自然秩序到乾刚坤柔的立身行事,详尽阐释乾坤两卦的哲学意涵,帮助读者从容进入《易经》之本,了解中华文化的核心智慧;并以生活实例佐证解读,使读者深悟其理,并可在生活中借鉴应用。
  • 美德的种子

    美德的种子

    作者融合传统文化的内涵,引用清代《弟子规》的精华,结合现代教育理念以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撰写了这部便于诵读和修习的美德书。全书分“美德三字经”原文、“美德三字经”义解等三部分。文字凝炼,意蕴深厚。在义解部分,作者用富有亲和力的语言与读者分享美德种子如何生根、发芽、壮大、结果,寄意于每个青少年朋友都能崇德向善,增智生慧,“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从而拥有美好的未来。本书是一部有益身心健康和人生幸福、弘扬传统文化和当代核心价值观的优秀美德读本。
  • 世说新语(精粹)

    世说新语(精粹)

    《世说新语》是一部记述汉末魏晋人物言谈轶事的笔记小说。原为8卷,今本作3卷,全书按内容分类编辑,分德行、言语、政事、文学、方正、雅量、识鉴、赏誉等36门,主要记述从东汉后期到魏晋期间一些名流人士的言谈、行事,较多地反映了当时士族的思想、生活,书中名士的言论或故事有一部分出自民间的传闻,具有较多的传奇色彩。本书选录了《世说新语》中广泛流传的大部分著名篇章,按照原文、注释、译文、评析的体例,全面深入地解读了人物的个性、品行、语言等方面的特征,有助于读者了解当时士人所处的时代及政治环境,进而领略到魏晋所谓“名士”的风貌。
  • 中国文化与中国的兵

    中国文化与中国的兵

    华夏文明,源远流长;历代盛衰,根源何在。本书收录了雷海宗先生关于“中国文化”和“中国的兵”的珍贵学术论文,全书分为两编。本书最为独特之处是,通过对于中国兵制的梳理,研究兵的精神,兵的文化。作者以侧锋破题,从“兵文化”入手,试图解答中国文化何以造成千年积弱,堂堂中华何以一再遭人欺凌。今天读来,仍发人深省。
  • 毓老师说孙子兵法

    毓老师说孙子兵法

    《毓老师说孙子兵法》系一代大儒爱新觉罗·毓鋆几十年来在台讲授《孙子兵法》的集大成之作。《毓老师说孙子兵法》重在告诉读者要懂得变局,知晓为人处世之道;要有智慧,遇事要以智取;更强调,凡事要留余地,得势时不可以赶尽杀绝。《毓老师说孙子兵法》告诉我们,《孙子兵法》最终的目的是使人类和平,天下一家,所有人类都同一尊贵,应同等对待!如能用此一眼光读《孙子》,相信人人皆可用智慧,为自己也为家人谋得一幸福的人生。如果社会因为智者多了,大家遇事能以智取,不作无谓之争,和睦相处,社会、国家也就日趋于安宁。大家共存共荣,互不侵害,最终才能达成天下一家的理想。
热门推荐
  • 从地球到月球·环游月球

    从地球到月球·环游月球

    《从地球到月球·环游月球》收录凡尔纳的两部佳作,《从地球到月球》和《环游月球》。这两部小说共同讲述了一部完整的太空历险记,第一部《从地球到月球》讲的是试验的由来和人们到月球之旅的准备工作,以及成功发射的全过程。第二部《环游月球》讲的是“炮弹车厢”发射之后在太空的种种历险。小说的情节奇幻惊险,充满了作者的科学设想,而这些设想在以后几乎又一一得到验证和实现。
  • 至尊丹神

    至尊丹神

    他是地球丹武门首席大弟子,炼丹之术超群!他身怀神秘机缘,吞噬苍穹,成就一代至尊!天上地下,唯我独尊,唯我独神,唯我无敌,无敌至尊,至尊丹神!
  • 武逆凰妃

    武逆凰妃

    当21世纪叱咤风云的佣兵女王,转眼成为恶名昭著的纨绔千金,当强者之魂,霸气重生!金簪抵着男人的脖子,“敢碰我,我要你命!”嚣张,是有资本,狂妄,是够强大,不可一世,乃是天纵奇才。她要夺回属于这个名字的一切,重塑昔日辉煌,搅翻异世,走出一条青云大道;终有一日,站在云霄,俯瞰人间,傲视漫天诸神,告诉他们,墨风华不需要任何同情,因为我就是神迹!冷眼睥睨,看尽人间魑魅魍魉,素手轻覆,操纵凡世生离死别——且看风华无双,冠绝天下!
  • 案记实录

    案记实录

    本书是一本典型的社会系推理小说,吴昂是春江市最大的房地产开发商,由于在本市的房地产开发领域,取得了引人瞩目的成就,因而使得同行纪林的嫉妒。纪林采取欲擒故纵的手法,先拉拢吴昂,取得吴昂的信赖,继而使用狠毒的手段,杀死吴昂。在侦破此案中,干警梁平卧底吴昂的公司,了解内情,掌握了纪林的动态,在极短的时间内破了这宗错综迷离的疑案。
  • 梦想乐团

    梦想乐团

    穆老师冲我笑了一下,他说,对啊,这么多键!其实我们常用的远远没有这么多,就那么几个键,但钢琴设计那么多键是有它自己的道理的,就像我们每个成员一样,有的唱高音,有的唱低音,有的唱和声等等。发出声音的总是常常被用到的几个键,但不发出声音的键就不重要吗?不!很重要!就跟我们在工作中一样,有的人是需要经常发出声音的,有的人不需要经常发出声音,但需要他们的时候,就是他们发出声音的时候,所以,生活不如意不用时时抱怨,相反,只要保持好自己的状态就行,轮到需要你的时候,你这个键就要发出你该发的声音,不要弹不准,或者弹不响就行!一首优美的曲子,之所以会让人赏心悦目,是所有的键配合的结果,如果每个键都需要发出声音,那就是乱弹琴!
  • 残梦惊春

    残梦惊春

    有些爱,无关乎是你不是你。有些恨,无关乎恋你不恋你。一切爱恨,皆不过是场华丽的因果。‘韶时彼岸情虚付,白首红颜君莫怜。’曾经我要时,分分毫毫都不愿给;如今,纵是倾尽一切的给,我却分分毫毫都不想要了!一场繁华的黑白梦境,终究是梦醒成空,一切随风。
  • 官渡之战

    官渡之战

    官渡之战,是东汉末年“三大战役”之一,也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以弱胜强的战役之一。东汉献帝建安五年(200年),曹操军与袁绍军相持于官渡(今河南中牟东北),在此展开战略决战。曹操奇袭袁军在乌巢的粮仓(今河南封丘西),继而击溃袁军主力。此战奠定了曹操统一中国北方的基础。《中国文化知识读本:官渡之战》以优美生动的文字、简明通俗的语言、图文并茂的形式,介绍了官渡之战的有关内容。
  • 扁鹊神应针灸玉龙经

    扁鹊神应针灸玉龙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快穿之大神归位计划书

    快穿之大神归位计划书

    凤鸾是天道之女,是创世之神,是神界第一大佬。她傲娇,玩世不恭,偏偏爱上了自己的徒弟:光明神清越。神格失踪,神殿尘封,神魂也散落在三千世界,堂堂创世神就此陨落。天道能怎么办?宠着呀!召回神格,寻回主魂......凤鸾就此踏上了一条大神归位的道路,谁知,后面竟然跟了一条小尾巴!这男人情深不减还有点小腹黑,凤鸾心想也只有老子我才能宠着了他了。
  • 中国电视知识分子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