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533300000004

第4章 文事乱弹(4)

5.读.看.想——关于报纸和电视

有朋友问,你们办报的人现在还看报吗?这话问得蹊跷,但细琢磨,这话也问得有水平。办报的人不看报,这才是新闻。报人不看别的报,也许对自己的报相当自信了,天下新闻一大炒,报纸还是自家的好。报人不看自己的报,只缘身在此山中。就像是市场上有些商贩不享用自己的商品一样,也许这个比喻是不准确的。这可能只是一个个别,但无论哪种,都反映出,面对铺天盖地的泛滥成灾的报业大战,谁会有耐心去看那些对你没有多大用处,或者说,根本没有什么用处的报纸呢?

老实说,一张报纸让人眼光注意十分钟,就不错了。眼珠子停留二十分钟,就是优秀。我不知他人如何看,现在的报纸,尤其是那些号称大报集团报的东西,真让人觉得有新闻的,有可读性的,你如果以我这个标准去衡量,十有八九的是没有人捧场。

这就是我要说的,现在的一些报纸患了“新闻贫乏症”,报纸报纸,新闻纸,在一个新闻资讯十分发达的时代,少新闻,忽视新闻的报纸,是很难在竞争中占上风的。通常看到的是,新闻被挤压到配角的位置,或者以一些貌似新闻的东西充斥版面,让新闻纸变成了工作总结文件集录,也并不鲜见。问题是,还有不少的报纸编辑记者们,听不得或者根本缺少读者观点,自我陶醉在这种杂志化,搞宏大的选题,把新闻也做成耳提面命,高头讲章似的东西上;一张鲜活的新闻纸,一份本该散发着生活气息的日报,却让人感到没有一点亲和力,实在是少了在热闹的报业大战中的竞争力。还有一类的现象是,报纸的专版猖狂,一份达四五十个版的报纸,各类专版占去十分之八九,一些广告类的专版,堂而皇之地成为报纸的主打版面,新闻只是可怜的少数派。

足球世界杯期间,一张地方性发行量不低的报纸,每天早上出了个早报很抢手,价格便宜,更主要的是十几个四开小版,读到了想要看到的新闻,随手扔掉也不可惜。这就是很有读者眼光的新闻运作。那几日,特别是双休日,我赶早用两毛零钱去买这份早报的时候,我想,何必把报办得那么宏大,那么的臃肿。世界杯偃旗息鼓,这份报纸不知是否停办,我以为,它当时的红火,会给我们提供一些改革的思考。也许有人会说,我这是小家子意识,报纸现在发展是扩版,而我还是唱前朝曲,不合时宜。我只是说,办报也要因地制宜,也有个朴素为美的问题。要不,走着瞧。

是的,现在的新闻、资讯发达,电视台、电台、互联网等等如火如荼,让新闻这块大蛋糕再分配的时候,快捷和实在就显得尤其重要了。

新闻是什么,报纸以什么为主,这是个常识,可就是对这些常识的忽视,让一些报纸缺少了读者的人气。你看,一张报纸上,公文性的长篇大论,占去了一大版或者几大版,新闻的东西挤在小小的地方。有时候,本来是一个很容易出新闻的东西,却变成了一个经验总结式的报道。有人说,现在要提防伪新闻。一些缺少基本要素的消息,也占据着报纸的版面,这种东西可以说就是一种伪新闻。

比如,有地方发生灾祸,甚至是很大的惨剧,而新闻记者倒也很快地予以报道,这一点比起以前的故意不报或者晚报,造成的议论纷纷更是不好的影响要好多了。但读这些新闻的时候,也只有灾情惨祸的简单介绍,哪怕是百十来字的文字,也少不了突出当地的官员,什么什么人的名字,这不止一次是这样的了。当地的父母官,应当在这人命关天的时候冲在前面,哪怕是献出生命,但这个时候对他们的名字的提及,并不是为了这条新闻的权威性,本来救民于水火,解民之倒悬,是党性良心对官们的道德要求,是普通百姓在关键时刻对为官者们的期望,也是领导者们施政为民的题中应有之义,而把他们的头衔在这时候提及,把他们的大名在这时候提及,并没有什么好的效果。读者关心的是遇难和遇险者的名字,而不是那些到场的官员谁谁.,本来发生在所辖地的灾难祸害,你不去前线、第一线、现场,说得过去吗?这种灾难新闻,最好是提到受难者的名字才好,像航空事故现在都争取在第一时间里提遇难者的姓名了,是个大的改革。好像曾有上面领导批评过,而我们经常看到的是,无视这样的新闻应当给予读者所想要看到的东西,比如事故的灾害的程度、处理的情况、当事人的生命如何,而不是领导者们姓甚名谁,经过数十年跟党走忠于党的平民百姓们,自然会相信这危急的关头有地方的领导者的身影,不会怀疑党的领导者们的与百姓心连心,只是我们的新闻报道囿于旧的思维,往往生怕不提及地方领导者的行动,就会造成负面的影响。往往见到的一种情况是,这种以领导者的官职大小来排列新闻的主次。从人道的角度来看,人生遭逢不测,如果提及到这些人的名字的话,是一个起码的同情心。可是如上所说,真不知是有意安排这新闻的写法,还是记者们的习惯思维:新闻的老套套,唯官是先。

说到报纸的杂志化,这是一大通病,唯恐报纸在理论色彩上,在重大的论题上,不讲政治,不讲理论,不讲方向。于是,报纸动辄是公文式的文字,有时候,本来有意义的选题,也变成公文式的处理。不是说公文不好,公文与新闻不是一回事。比如,有不少报纸,在阐述有关重大的方针政策时,常常的以专版、专刊形式,组织和刊发一些座谈会、笔谈式的,以及署名文章,非要注明其头衔身份,注明单位,这就有些画蛇添足了。人们读报是看你对某一事件的态度和看法,不是看你作为什么人在发言、你的来头,当然,那些统领大政方针的文章除外。现在有的版面拿一些人物,其实是拿一些单位来装门面,其实这样做适得其反。职务并不是对一件事评判的标准,把那些单位名头标上、把那些头衔署上的文章,常常让人望而生畏,给人的第一感觉是,这是做官样文章。更何况有些人也是因为其单位的名头大而跟着出了名。一位经常被拉去装门面的朋友在同学聚会中作为谈资时诉苦说,还不因为是看中了我们的单位,否则,我们什么也不是。

这有点清醒的自白,足以让我们导演这些场面的人们深思。也还是这位朋友说,其实老百姓读报,就不管你张三李四王五,就看你说了点什么,你写出了点什么,拉大旗做虎皮的,还是一种形式主义的东西,是一种懒惰习性,更是一种官本位的思维作祟。

还有动不动就署上知名、著名,让读者被动地接受你编辑的判定。如果,这样的著名货真价实,倒也罢了,往往多是注水肉似的著名者,不光是别人大为不知,连本行本业也不知哪山哪庙的神仙。就说著名者也有个著了什么名的判定。有歌星著名,有球星著名,有科学家著名,有官员的著名。要说著名也是事实,但不同的人群中不同的价值判断,但社会的公共价值判断却是客观的存在,当你在版面上和报道中插上著名与否的标识的时候,你就把一种自己的价值判断限定了。

电视对公众的新闻导向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电视的泛文化化,可以让新闻进入到文化的层面,进入到理性的层面,但如果走样了也可能进入到肤浅的低俗的层面,这已不是什么危言耸听的事。

电视节目一些娱乐性的内容,往往的打着文化的旗号,其实最难寻文化。一些益智、开心的节目,据说很受大众的欢迎,但好像除了一些低能的知识外,没有什么让人觉得有文化的。当然,看到主持人风光无限地呼风唤雨时,我们不应当泼冷水,但总觉得用一些带有投机性的题目来赚到观众的收视率,让一些小儿科的知识题来赢得观众和市场,让过多的商业行为来包装所谓知识性的娱乐性的节目,真担心有人打着文化的旗号,而走向反面。

还是回到新闻上吧。

电视的派头在新闻媒介中是最大的了,经常看新闻的人,如果仔细听新闻,稍加注意可以看到一个新闻联播中的经常性称谓,一条新闻完后就播出出处,有某某台的或是中央台的说法,我就不明白,也许是我的孤陋寡闻,也许是我的吹毛求疵,这个播法总有些自视其大的意思。本来人们就是看你中央台的节目,你还说什么中央台的,弄得人们好像收看的不是中央台似的。其实,你就简单地说是本报消息或本台记者采写的不就得了,非要重复或者是强调中央台的不可,从语法上说,这在指代关系上,是逻辑不明白。你现在是代表中央台在播新闻,可你自己又说什么节目是中央台消息什么的,把自己游离于所播主体之外,总觉得有些别扭,或者是故意的。这样,在称谓上总以为中央台的这种说法是与地方或者某某台相对应而言的,潜意识中就有一点感觉良好。当然,也许我这是小人之心,但愿是以己度人。不过,中央媒介也不是就此一家,在其他中央级的媒体上,再也没有如此一说的。没有看到什么其他媒介上,把发表或刊载自己编辑记者以外的人所撰写的文稿再注明,比如说《人民日报》的文章,其记者编辑的文章也只署本报记者而已,而不是特别地标明《人民日报》记者等等,其他的报纸也基本上是如此。这种称谓,虽是出于习惯,总觉得有些老大的意识。是的,你是中央的,别人是地方的,你有这个荣幸,但你也不必事事都这样有意的强调。

只是别人听来,有些多余,但愿仅仅是多余的一解。

还有,新闻媒介往往有很大的便利,自己对自己的所作所为,利用方便优势,进行评价和总结。这就有了另一个问题,比如,正确的运用可以扩大其影响,让新闻的作用发挥得更大,而相反,则只能留下读者或观众的笑柄。这一点也时有可见可闻。

比如说,一个节目,一篇好文章,一个好头条,在媒体来说,也是理所应当的,工作应当追求高标准。这早就是雷锋和王杰时代的标准,是时代的精神。可是,有了一个好的节目,有了一个好的版面.有的媒体就不惜代价赤膊上阵,找一些人,再做一个节目,吹嘘一番,好像没有经过学雷锋同志似的。我证我,自己证明自己正确,高明;表扬与自我表扬,有意思的进行自我吹捧,习见于一些媒体中,特别是一些电视媒介最为严重,这种不正之风蔓延生长之势,不可低估。做节目为获取好名,这固然没有什么不是,只是听不得别人的批评,也不容许别人的批评,这是不正常的。新闻的监督,对别人是件易事,对自己却难以行得通。如果新闻媒介都没有了批评,不知这个社会如何开通这批评的渠道。

6.怀念过去的“东方时空”

中央电视台的“东方时空”改版已半月了,虽我每天不拉地看,但都是断断续续,没有完整地看全过。

时下,做好一件事不容易,更何况那些年轻人这么早就坐在一起,为人民服务,用他们的话说是,为大家“开启新的一天”。

可是,当连续十多天看下来,还是那句话,都不容易。是啊,想想在这个时间,大多数人还在梦里流连,而他们为了全国人民起个大早,你躺在被窝里,手握遥控器的时候,就没有想想他们的辛苦,就站着说话不腰疼地横挑鼻子竖挑眼的。

可是又一想,这早上的新闻是我等百姓每天如同早餐一样的“头等大事”,如何了得,咱们也不能不关心。再说,为了爱护年轻的朋友们,理解是一方面,还应当提点意见——给他们的领导或者他们自己听听,也算是反映观众(热心的)对这个节目的关心吧!

言归正传。

过去看这档节目,是我每天早晨的必修课。说句实话,这档节目比晚上的那新闻联播有吸引力。因为它内容活,多为老百姓关心的事,是发生在我们身边的事。我的一帮同行也多有这样的看法。像我哪怕出差在外,或者是双休日,一般都不拉下。早七点新闻一个小时,时事报摘,天气形势,百姓生活,面对面的谈话节目,重要的新闻探访等等,时间不多,内容琳琅满目,也不必早早起来,上班前边吃早餐边收拾边看新闻,大事小事都不误,不亦乐乎。其实,说是关心时事,了解国内外大事,也许有那么一点,可是一个人面对新的一天开始,有人在最快的时间里,向你报告新近发生的事情,报告天气什么的,你不用费多大劲,就获得了这些,难道你会放弃吗?有时,也许会有这样的感觉:在忙碌的早晨,你习惯地打开电视,也许并不在意电视中的内容是什么,只是让它陪伴你在安静而忙碌的早晨,在不经意中,把上班前的准备完成,这就够了。所以,自有了早晨七点新闻,多年来,好多同我等一样的人,乐于接受这个时间里的节目,有了看早新闻的习惯,哪怕是忙忙乱乱的听新闻。

绕了一个圈子,意思是说,过去的早七点新闻,在观众心中有了良好的信任度,也有了基本的模式,比方时间的安排,比方节目栏目的设置,比方新闻的取向、内容等等,受到千家万户的关注,获得老少咸宜的好评,真是不容易的。这下子可好了,过去的习惯被改变,过去的时间被拉长了,两个半小时,那是要有空闲的,也是要有精力耐心的,而且又把时间提前到六点钟,这下子就让已经形成了习惯的如我之流,有些不习惯,岂只不习惯,还有些不理解。改版后究竟比过去这档节目好在何处,难说。

同类推荐
  • 东南欧现代著名作品(世界文学百科)

    东南欧现代著名作品(世界文学百科)

    本套书系共计24册,包括三大部分。第一部分“文学大师篇”,主要包括中国古代著名作家、中国现代著名作家、世界古代著名作家、亚非现代著名作家、美洲现代著名作家、俄苏现代著名作家、中欧现代著名作家、西欧现代著名作家、南北欧现代著名作家等内容;第二部分“文学作品篇”,主要包括中国古代著名作品、中国现代著名作品、世界古代著名作品、亚非现代著名作品、美洲现代著名作品、俄苏现代著名作品、西欧现代著名作品、中北欧现代著名作品、东南欧现代著名作品等内容;第三部分“文学简史篇”,主要包括中国古代文学简史、中国近代文学简史、中国现代文学简史、世界古代文学简史、世界近代文学简史、世界现代文学简史等内容。
  • 李劼人研究:2011

    李劼人研究:2011

    成都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李劼人研究学会,2011年李劼人研究论文集。
  • 王火文集·第三卷:外国八路 流萤传奇

    王火文集·第三卷:外国八路 流萤传奇

    《王火文集·第三卷》包括小说《外国八路》、采访手记《追寻汉斯·希伯的踪迹》、剧本《汉斯·希伯》,以及小说《流萤传奇》四个部分。前面三个部分均讲述了德国共产党员、作家、记者汉斯·希伯在抗日战争时期到中国采访并深入鲁南敌后体验中国共产党人战斗生活并参与其中,最终战死的壮烈故事。《流萤传奇》则描述了土改时期少年英雄鲁家钢作为民兵同反革命分子斗争的故事。这两部分内容虽发生时间不同,但都是鲁南地区的故事,因此放在同一卷中。这些内容反映了特定历史时期的特殊人物和社会状貌,尤其是对于汉斯·希伯的采访和记录,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
  • 岁月静美

    岁月静美

    你渐然领略了世界的美丽与丑陋。让你打开心门,欢喜迎接爱情的入驻,也让你强颜坚忍,凝望另一个背影的决绝和消泯。这是一本中篇小说集,讲述我们都曾经历的年轻时光。
  • 春痕处处,落红飘飘:徐志摩漫话世情(再读徐志摩)

    春痕处处,落红飘飘:徐志摩漫话世情(再读徐志摩)

    《春痕处处,落红飘飘:徐志摩漫话世情(再读徐志摩)》主要收录了徐志摩生前所创作的小说。徐志摩的诗歌、散文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享有盛誉,他创作的小说却长期被人遗忘,事实上。徐志摩生前极重视小说创作,他创作、翻译的小说受到沈从文等名家的赞赏。
热门推荐
  • 重生影后娇养计

    重生影后娇养计

    重生前的苏安风光无限,纸醉金迷。为了帮苏安洗白,他名声尽毁。 为了让她活,他在最后一刻扑到她身上。 连最后临死前的话语都是让她好好活着。 不是她自私,可是她,一直以来就真的只有沐流瑾了。 重生后的苏安只想做好一件事――让沐流瑾成为他的人。 (PS:女主前期事业心不重,后期会加强,绝对的甜。)
  • 校草冷爱

    校草冷爱

    他是神秘冷酷身上的故事说不尽的大学校草她是在校园一心求学家庭普通长相清纯可人的普通学生一次关于他身份的流言使他们相遇,从此开始交集冷酷的他不善言谈以及情感的表达,只因为冷酷的背后有不为人知的故事,以及不可诉说的隐情天真烂漫却因自卑要维持自尊和骄傲的她,察觉不到他对自己的好,以及隐忍的爱他们还会有结局吗?(简介无能,敬请谅解!本文以男主为主线,文风平淡如水,入坑需谨慎!)
  • 穿越之厨神影后

    穿越之厨神影后

    她是民国女侠,身上带着多种传承;她是为男友离家出走一个影视城的小龙套;一个身死枪林弹雨之中;一个为了和那男友分手喝酒醉死;某富豪:“听说安大师是个神医,那就请安大师为我治疗吧!放心,钱不是问题,还有安大师不是喜欢演戏吗?我可以投资的。某粉丝:我们总会发现自家爱豆的隐藏技能,爱豆的绣帕我收到了太高兴了。某导演:你太适合这个角色,我特别希望你能出演。某主持人:请问您被称为”男神收割机“有什么感想吗?某女艺人:你做的化妆品可真是太好了!这不我擦了几次我这脸比以前更加滑嫩了不少。
  • 红飘带狮王

    红飘带狮王

    动物小说之所以比其他类型的小说更有吸引力,是因为这个题材最容易刺破人类文化的外壳和文明社会种种虚伪的表象,可以毫无遮掩地直接表现丑陋与美丽融于一体的原生态的生命。由沈石溪编著的《红飘带狮王》共十八章节,主要内容为群狮草原逐鹿,帕蒂鲁狮群易主,幼狮惨遭屠杀,再见红飘带,努力塑造新雄狮,开创第一块领地,理想的两狮世界,驱逐无鬛公狮等。
  • 禁忌玫瑰

    禁忌玫瑰

    在世界尽头的某处有一座从神话时代就一直存在着的城堡,那座城堡名曰‘不朽黄昏’。在‘不朽黄昏’中又有一个种着黑、绿、紫、蓝、白、黄、红七种玫瑰的玫瑰园,玫瑰园中种着世界上唯一一支真正的七色玫瑰。传说那支七色玫瑰生而三千年不死,死而三千年不倒,倒而三千年不朽,它是超越一切存在的存在。只要有人摘下七色玫瑰许愿,它便可以实现那个人的任何愿望。不过愿望只能许一个,愿望许下后七色玫瑰便会立即腐朽。因为即便你许下毁灭世界这样邪恶的愿望也会被它理所当然的实现,所以人们也将那支真正的七色玫瑰称作——【禁忌玫瑰】……
  • The Paris Sketch Book

    The Paris Sketch Book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最近的花朵最香(原创经典作品)

    最近的花朵最香(原创经典作品)

    善读精品美文,拾取久违的感动;体悟百味人生,感受成长的’陕乐。阅读其间,时而在惊险悬疑的案件中悚然而惊,时雨为体察入微的真情潸然泪下,时而又涌动着想针砭时弊的激情……掩卷而思,人性的美丑,世事的善恶,人生际遇的变幻无常不禁让人感慨万千。
  • 拐走小包子:老婆,休想逃

    拐走小包子:老婆,休想逃

    一下飞机就捡到一个小包子,怎么办?谢羽西的第一反应是送到警卫室去。可是这个包子还会一哭二闹三上吊外加叫妈妈怎么办?警卫:同志,孩子那么可爱,你怎么舍得遗弃他!赶紧把他带回去吧!周围吃瓜群众:这年头什么人都有,可怜了那么可爱的孩子。谢羽西:……莫名其妙就当妈了,我才可怜好吗?好吧!就当捡了一个小包子,可是当天晚上楼下的那一排排汽车又是怎么回事。小包子,不带那么坑人的。某男:你自己去公安机关还是要我的人带你去?谢羽西:……我可以说我不想去吗?
  • 紫灵大陆

    紫灵大陆

    孤入世,转生前世已成云。遇奇师,残识入脑中。幼修勤,黑白倾轧时紫灵出世成太合。天资就,妖孽成,满目却成空。魔妖起,龙魔乱世寻缘破。仇怨生,两度灭族恨。欲断魂,八载缘份过两世悲痛修心性。奇遇成,灵晶现,挥泪问苍穹。
  • 世界商之道

    世界商之道

    一个资源小国,战后从废墟中重建,如今商品充塞优选,独占美国大半市场,一度把美国公司逼到绝境,欧亚各国的情况亦无二致,一跃成为世界最大债国和经济援助国。日本人的绝招是什么?品质的商道。日本人有一种“求道精神”,茶道、花道、剑道、柔道、空手道、书道、装道、琴道……从一技一艺到百艺百能各具流派,“技”和“美”各臻最高境界,“质”和“善”各达最高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