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533300000002

第2章 文事乱弹(2)

除了作品质量不平衡、急功近利的创作心态与精品意识淡薄之外,我以为还有如下几个问题值得注意:

制作、炒作之风不可长。出版社直接参与作品的运作,与作者联手共同打磨,千锤百炼,是要推出精品,创造经典。一部作品问世,生杀大权,关键在出版社,一部作品的优劣与否,在于编者的眼光。现在为数不少的作品,粗制滥造,多是因为出版的把关不严,急功近利,致使一些平庸之作招摇过市。每每在书摊上可以看到某些低级乏味、无聊平庸,甚至黄色准黄色的东西,怀疑这些作品是否为正式的出版物。而且还有一些作品是出自我们曾经熟悉的甚至尊敬的作者之手,更是令人费解。这就不能不让人想到,是什么原因导致这种平庸低俗的作品出笼。可以看到一个有趣的现象,不少的出版社以出版长篇作为赚钱盈利为目的,因为市场上的长篇“火”,于是就有了几乎每家出版社都出长篇、抢长篇的现象,制作长篇成为出版社同作者的合谋,成为有些出版社盈利的手段。当然当事人也心有灵犀,一拍即合,这种迎合某些读者口味的东西,往往又是不入流、上不得台盘的劳什子。人们对低俗无聊的作品表示鄙夷,往往对作者深为不屑,然而对出版者的责任却似乎有些忽视,对造成长篇小说畸形的现象,作为出版者的责任并不太警惕。其实道理相当简单,作为“催生婆”和“助产士”的出版者,对作品的优劣好坏,对作品的质量,起着关键作用,这方面有过许多成功的事例。人们不会忘记,50年代抓“三红一创”的精品,就是出版社的严格把关、严肃审稿,同作者反复推敲的结果。创作固然是纯个人性的劳动,但是创作不能是制作,也不能是炒作。现在有些长篇小说作者成为作坊式的手工业者,有了选题,有了素材,找出版合作者,于是,关门造车,迎合市场,批量生产,以盈利为目的,这样的作品不在少数,就其实质来说,这类作品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小说,可算是伪劣的长篇。

与此同时,有些作品刚刚出版,或者还没有出版,就进行炒卖。我们常常见到是,开会研讨,找人在刚出版的第一时间内进行评论。更有甚者,还未曾问世,就发动媒体攻势,进行预先的炒作。常有见怪不怪的是,有的作者不惜赤膊上阵,作品还未出世,就急火火地找媒体发布消息,其作派有如身怀六甲的孕妇,向世人宣告自己怀的是好胎一样可笑。生怕晚公布就冷落了自己。这类可笑之事常花样层出不穷。有的通过热衷于追名人,喜好这类所谓的“独家新闻”的小报(多是些专业报刊),进行抢占滩头式的媒体宣传,有的仅只是腹稿之类的,就把自己的所谓三部曲、大制作的“宏伟计划”和“安民告示”吹出去。常见到这些十分可笑的消息流布于小报的边边角角,只能说这是作者与某些媒体的拙劣的合谋表演而已。我们可以理解作者的良苦用心,在这注重信息的时代,人们唯恐被人忽视,人们都很看重包装,其实这又犯了文学的大忌,作为精神性的产品,最终在于你提供的货色的成色和品位,在于你的作品提供了别人所没有的东西,在于读者和专家们对其的认同。而任何炒作性的宣传,只能给人以心虚的感觉。事实上,许多这样的事先预告都没有满足关心的人们的期待,充斥我们的耳目的给人的感觉是“狼来了”式的童话。大凡是事先进行宣传和报道的,多半是让读者冷落的东西。炒作和制作的不良之风,造成长篇小说急功近利的浮躁心、虚荣心,是十分可悲的。

玩长篇的游戏心态也该刹。在文学史上,长篇创作是“名山事业”,与粗制滥造绝缘。长篇小说的精深的内涵、宏大的结构、独到的叙述语言,以及人物命运的丰厚、形象的扎实等等,表明了它在文学家族中的重镇之位。作为时代和历史的纪念碑式的文学样式,对于作者实力和能力的要求是不可小视的。古今中外文学史证明,长篇小说优秀之作属于那些思想精深艺术精到的作者,属于那些有创造力的作家。而我们常常看到的是,长篇小说成为有些作者的练手之地,成为一些作者为博取功名的试验地。

有一种偏颇的观点,认为没有长篇创作就不成其为作家,这种扭曲的“长篇情结”助长了一些根本不具备创作素质的作者们,随意为之,率尔操觚,严肃的创作仅成为一种游戏。更多的是,把长篇等同于一般中篇的扩大,一种字数的增容。在情节、结构、语言、意境等等方面,都没有追求,没有创造,或者缺少应有能力把握,看不到作者的灵魂燃烧,看不到作者生命激情的迸发,更看不到把握历史和时代的文学功力。如果说文学创作是一次长跑竞赛的话,长篇创作是马拉松,知识、思想、才情、智慧等的考验,对于作者是全面的,更要有恒久的韧性和耐力。藐视长篇,轻言长篇,动辄甩出一篇长篇,成了时下文学的时髦。有数位作者在谈到创作体会时,洋洋自得地说,一月内写出三四十万字的长篇,每天万字的速度,不在话下。这真不知是在炫耀自己的才情,还是对创作严肃态度的轻慢。速度同质量不能机械地看待,但是就当前长篇创作看,游戏长篇,动辄长篇,不能不是长篇多产低质的原因之一,不能不作为心态调整的关键。

当然,那种视长篇为畏途,以为必须要有丰厚的生活积累,高超的文学素养,才敢言长篇,也不是正确的想法。但是,现在不少的作者,根本没有短篇小说或中篇小说的创作实践,缺少必要的文学准备,上来就攀登珠穆朗玛峰,总觉得是在负重登山,其效果可想而知。每年数百部的长篇总数中,有人归类过,说是处女作占其大半,不少的是出自业余作者之手,而且有为数不少的是出自政界人士。有人开玩笑说,赚过钱的人,跳到文学里面玩一把,而且竞还能够得逞,是因为钱还是确实因为作品,不得而知。当然,不否认业余作者、政企界人士有严肃之作、成功之作,但是看到一些长篇仅只有个故事情节,有几个平面化的人物、单调的内涵、浅显的故事,真不知这种作品何以必要问世,又为了什么去赚取读者的腰包?

作者对自己的严格要求也是提高长篇质量的重要一环。时下文学从前几年的相对沉寂中略有回温,读者的文学热情稍稍有些升涨,一些文学作品有了点市场,不少的作家的文集也开始出版,过去为盖棺论定的老者才享受的待遇,如今年轻作者就能有此殊荣,无形中滋生了有些作者的骄矫之气,写罢短的来长的,敢打敢拼,牛二脾气,千军万马搞长篇,成为一时的文学风景。

与此同时,自我感觉很好,不愿精打细磨,满足于高产,作品问世,嫁东家许西家,东方不亮西方亮,加上有的出版社没有严肃的合作态度,或者还有哄抬迁就者,致使不少作品粗糙而低劣,长篇的声誉大受损伤。常见的是不少作品长而无当的水分,冗长的结构,拖沓的叙事节奏,不忍卒读,真难想像如何能够出版。

说严重点,这与有些作者不自重、沽名钓誉有关。

长篇小说目前的状态是,令人所爱,又令人所气。多达千儿八百部的产量,应该是为在艰难困窘中突围的文学争口气,赚回点荣誉,可是,精品少,优秀之作缺乏,鱼龙混杂,泥沙俱下,与社会对其的期待有极大的距离。我们什么时候才有在年成的盘点时,能够提到一大批公认的长篇新作,能够骄傲地让文学拾回昔日的辉煌,这些寄予长篇的要求,不应当是过分的吧!当然,最主要应该是清理长篇创作的病灶,剔出其症结所在。怒其不争,哀其不幸。社会和读者有权提出这样的要求,同物质产品一样,来一次文学打假行动,首先开刀的应该是长篇小说。

3.驳杂而无主调的变奏——1995年文艺现象述略

岁末年初,回首去岁文化现象,一个直觉是,既驳杂纷纭,又无主调,无热点。文化的发展呈多元化、多样化,公众的兴趣并不定于一尊,文艺没有过去日子里的轰动效应和被追捧的风光。更多的是,文艺图书市场萎缩,电影院里门可罗雀;文艺从业者的心猿意马,市场的大手,把文艺拨弄得有些不能自持。更可叹的是,公众(受众)对文艺变得也缺乏耐心和信心,好像有论调说从文艺中难找到兴奋点。凡此种种,对文艺的发展有着不可忽视的客观影响。当然,也有文艺自身的艰难图强,文艺突围者的信心余勇可贾,所以,检视一年甚至最近以来的文艺状貌,非三言两语能说清,也让人弄不明白。虽然,圈里人多有争鸣,有议论,有运作者的苦心孤诣,有好事者的不厌其烦,但都是毛毛雨,温乎乎,套改一句古诗:岁岁年年“人不同”,年年岁岁“花相似”。有道是:社会转型,文艺的边缘化,人们在生活的大磨盘中,有几多的情绪和几多的时光来“关照”文艺,来为这个曾被宠爱而今渐成平缓的文艺,掬泪洒情呢!

但是岁月流转,时光奄忽,在这驳杂的文化景象中,也能理出一、二头绪,或许从中窥见到这个时代文化现象的某些动静。

影视对大众文化的影响文化与公众联系最为直接的是影视媒体,在去年的银幕上,曾掀起过些许的热浪,有《阳光灿烂的日子》《红樱桃》等影片的叫座,相形之下,电视荧屏每天都在重复着浅笑低媚的东西,缺少经典,经不起咀嚼。文化被各种流俗的轻歌曼舞所淹没。另一方面,电影市场由于进口十大片的激刺,一时间由沉寂变得红火。《阿甘正传》、《狮子王》、《真实的谎言》等,代表最新影视制作高科技大投入的范本的作品,在我国几个大都市轮番放映,成为一时热闹的景观。这些热闹盛极一时的景象,对文学有何启迪,不能不引起我们的关注。文艺如何面对新的受众,如何在各种多元文化的夹击下,发展和壮大自己,堪可隐忧。由高速发展的经济实力的支撑,文化的全球化进程,在一些发达国家里变成势不可挡的气象。追求新奇和新鲜,追求满足受众的猎奇心理,是文化输出者们的策略。于是,高科技大制作,可看性、娱乐性成为影视文艺获取观众的最新手段。

声色光影的诱惑和新奇的制作手段,是一种高科技的文化运作和平面推进,培养了大批的观众,然而又拉走了不少的读者。这对于影视界,是一种鼓励,而对于文学界来说,何尝不是十分尴尬的事。

长篇小说的喜与忧于是,这就想到了仍困顿于坚守和苦战的文学创作界。把文化视为一座大厦、一个系统工程看,文学的基础地位是无庸置疑的。可是,备受市场的冲击,文学越发成为不自信的弱者。1995年文学的突出之点,是长篇依然风光,依然稳产丰产,达四五百部之多。长篇的周期长,收获并能不完全以年度计,但在1995年长篇中,大批名家好手都有新作问世,是一大景观。这里值得提及的作家作品有王安忆的《长恨歌》、张炜的《家族》、余华的《许三观卖血记》、陆文夫的《人之窝》、陆天明的《苍天在上》、朱秀海的《穿越死亡》、莫言的《丰乳肥臀》、韩静霆的《孙武》,另外有格非、阿成、迟子建、方方等名家的新作,都曾作为考察这个年度文学实绩时的论据。当然,还有一些出版社文学长篇丛书面世,有代表性的是湖南版的“华凌文库”等。这皇皇数百部,应当说不是个小数,但高产并不就是优质,除了上面说到的实力派作家们抛出零星几部外,大量的还是平庸之作的充斥。这就提出一个问题,是不是应当来一个长篇质量万里行,来一个小说界的打假除劣。长篇的创作动机也是需要端正的,在有的作家看来,认为唯有长篇才算得上在文学中找到了位置,有的则认为,长篇好销,出版社愿意要,效益也好。因此,有些作者不顾及知识文化学养生活等等,轻率为之,造成了创作的极大误区。长篇热销,不排除冒个把精品,但一哄而上,你写我也搞,弄得文学市场上长篇铺天盖地,不啻一大文学灾难。当然这也并不全是文学本身带来的,市场诱惑和利益的驱动,迎合低俗趣味的写家们的恣意放胆,以及快餐文化对故事性、可读性、媚俗牲的依赖等等,都给这个“文学大户”留下很大的生存空间,作为叙事文学的重头戏的优势。长篇可能是最容易与流行文化联手的,然长篇又是这个时代的文学宠儿,读者的热情和社会的厚爱,寄望于她的是量的增加与质的提高,所以在预期的来日,长篇还会是在重复的面貌中热销,以至于在文坛略领风骚,只是质量不大令人放心。

同类推荐
  • 寻找幸福的小蜘蛛

    寻找幸福的小蜘蛛

    《寻找幸福的小蜘蛛》作者经历坎坷,选择用童话和诗歌的方式,表达了对美好的渴望和追求,字里行间流露着对生活的希冀。这部小辑由两部童话及百余首诗歌组成。其中的《寻找幸福的小蜘蛛》是一部童话,讲述了一只孤苦伶仃的小蜘蛛,历尽千辛万苦寻找传说中快乐森林的故事。故事中,坚定、勇敢、智慧并富有爱心的更为深切的理解与感悟。在作者看来,小蜘蛛的种种愿望、每次面临苦难后表现的乐观及战胜困难的决心都是其发自肺腑的心声,也可以说是其自身在现实生活中战胜困难的另一种写照。
  • 记忆巡踪

    记忆巡踪

    漫漫人生路,回蓦成篇章。作者毕生的职业生涯,都是肩扛录像机,把镜头对准他人与社会,用胶卷、胶片、录像带、储存卡,留下了社会变迁、七彩人生、壮丽河山、国际友谊等精彩绝伦的艺术长卷,那时的他,几乎是忘我的。退休离岗后,他经过一番深思熟虑,而后蓦然回首:终于把镜头聚焦自己,追溯昔日的人生足迹,把已逝去的春花秋月、功过得失、悲欢离合、酸甜苦辣,定格在这本自传体的回忆录——《记忆巡踪》中。
  • 北宋名家词选讲

    北宋名家词选讲

    当代词学宗师叶嘉莹女士力作。在风格多样的北宋名家词中,有人喜欢晏、欧的旷达,有人喜欢柳永的旖旎,有人喜欢秦观的柔婉,有人喜欢苏轼的豪放,有人喜欢周邦彦的功力。但是,你可知道他们为什么会形成这种种不同的风格?你可知道如何去欣赏这种种不同的风格?叶嘉莹教授带领我们穿越时代走近作者的心灵,去感受他们的喜怒哀乐,去领会他们藏在内心深处不肯说出来的幽约怨悱。而当我们近距离欣赏了这么多北宋名家词作之后,对词体那种难以言说的不同于诗的特色,恐怕已经有些心领神会了吧?
  • 扶轮问路

    扶轮问路

    本书是凝结了史铁生近两年来所思所想的二十余篇随笔集。书中还收录了史铁生的十几首诗作。书中,花钱的事、看不见而信、理想的危险、乐观的根据……史铁生通过洁净文字,铺陈着自己对人生、社会、命运、价值观、世界观的思考。
  • 被改变的人生:南京大屠杀幸存者口述生活史

    被改变的人生:南京大屠杀幸存者口述生活史

    本书是南京大屠杀幸存者口述历史纪实作品。本书通过为数不多至今健在的幸存者的证言、大量详实、缜密的历史档案资料,详实地还原了南京大屠杀前后南京市民的生活场景与人生故事,用完整详实的细节揭露了日军侵略暴行给中国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与此前的种种大屠杀幸存者口述不同的是,此次口述资料的收集、整理、汇编由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与南京大学历史学院共同主持,每一位口述者的经历讲述均由专家审读,并核准相关史实细节。幸存者的口述从大屠杀前的平静生活开始讲起,直至大屠杀过后多年,更为完整、详实、准确地反映了南京大屠杀给亲历者一生造成的无法逆转的巨大心灵伤痛。习近平同志在《在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仪式上的讲话》中指出,我们铭记历史,是为了向世人宣告“昭昭前事,惕惕后人,永矢弗谖,祈愿和平”的心愿。我们今天记录历史,记录下大屠杀幸存者最后的证言,是为了记录生命,传递和平,坚守正义,守望明天!
热门推荐
  • 半夜惊铃

    半夜惊铃

    微信遇见美女,应约而去却是一夜惊魂,阴气入体命不久矣的苏彭回到家中,却得知自己的弟弟被鬼缠身,为了救自己的弟弟,苏彭找到了村中懂得阴阳命里的剃头匠帮忙,原来一切遭遇缘起两年前的一桩旧事。扎纸人,烧替身,捉鬼斗法,迷雾重重的案情,诡异多变的事件,从此,苏彭跟随师爷走向了一条奇特神秘的道路。
  • 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

    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

    国际关系扑朔迷离,错综复杂,要进入世界政治与经济这个学科的大门,把握国际关系的本质,认清其发展的规律和趋势,必由之路就是熟悉国际关系的历史经验,掌握有关国际关系的基本理论。近现代国际关系的发展历程,是资本主义列强争霸和扩张的历史,也是国际社会的秩序和准则逐步形成、国家行为得以规范的历史。西方国家的学者从西方立场和角度力图探究国际关系发展的本质和规律,提出了一系列理论和主张,推动了西方国际关系理论的形成和发展。
  • 喜欢

    喜欢

    我曾经以为,任何一件事情,只要心甘情愿,总是能够变得简单。然而这么多年后,我才发现,关于爱情这件事,我一直无能为力。会过去的,一切都会过去的。我的快乐,我的悲伤,所有自第一眼看见你起伴随的爱恨嗔痴,就会随着时间灰飞烟灭。如您所愿,我是真的长大了。所以,我不需要你了。
  • 创界之我的弼戒党

    创界之我的弼戒党

    黑暗无处不在,你们真不应该希望发生在我的身上!他们以为我会有恐惧,但事实上他们充满了对我的恐惧!还有,爱情什么的不应该只是性和力吗!的确应该就是这样的吧!
  • 错嫁豪门,萌妻要离婚

    错嫁豪门,萌妻要离婚

    他们的婚姻源于一场意外,她想着如何逃离,而他却穷追不舍。她不明白他为何倾心于她,他不明白她为何要远离他。开始他说,“能不能相信我一次?”他沉默。后来她问,“你相不相信我?”她犹豫了。一个沉默一个犹豫,换来的却是生离死别。再度重逢,一个心存执念不肯放手,一个心存芥蒂不肯接受,逝去的爱能否再度被唤起.......
  • 毒败

    毒败

    她死了。三秒钟前还跳动着的心脏,此刻静止。大家犹如一尊尊冰冷的雕像,视线交汇于尸体。目瞪口呆,时间也仿佛凝住不动。陈天瑜鼻尖上细细的汗珠,是寂静里唯一的活跃。她悄然扫了一遍众人。叹息,轻声、隐蔽。身边的李笑薇把头埋进她的背后,好深,生怕抬起头,又见这恐怖的画面。屋子里唯一的男生面无血色,男子汉的样子半点无存。鑫蕾垂着头,手里的纸牌随同她的手指一起哆嗦,“咔咔”作响。四下无声,天旋地暗。
  • The Swiss Twins

    The Swiss Twins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自我升华

    自我升华

    从习惯、学习、阅读、时间等多方面,来说明学习中可能遇到的种种约束与瓶颈,告知读者如何克服,并在学习中得到快乐与自我的升华。
  • 南石文琇禅师语录

    南石文琇禅师语录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做有气质的优雅女人

    做有气质的优雅女人

    如果世间真的存在时光穿梭机,你愿意在十年、二十年、三十年,甚至更久后遇见一个怎样的自己?韶华易逝,容颜改变。瞧有优雅的气质是女人的魅力所在。优雅的气质不是靠光鲜亮丽的衣着打扮装饰出来的,也不是简单的依样效颦、一蹴而就的,气质来自于内心的修炼,来自于文化的浸淫。没有人能告诉你怎样才能更优雅,能告诉你的,通常都琐碎到令你厌烦,但是,《做有气质的优雅女人》……真的不一样,轻松愉快,引人入胜,最重要的是:所有你想到的没有想到的、不好意思去问的、偷偷查询也没弄明白的,在本书里都有贴心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