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527300000014

第14章

越不善良的人越活得小快活。他时时觉得别人的功成名就、荣辱升迁在威胁着自己。所以他老是在琢磨别人、算计别人、诋毁别人,“关心”别人的一应俱细。为此他食不知味,觉不安卧、整日里无法安心做自己的事。他老是觉得别人比他过得好,因而妒火中烧、烦恼焦躁、痛苦不堪越不善良的人越仇视同类,他老是觉得受了弓待,所以他不爱人、没有同情心、对身边发生的大事小事置之冷漠。他只相信自己、只关心自己、只挚爱自己。他的生活里甚至投有什么亮色,正如歌德老人所说:“除了伤害别人时会高兴而外,对其他一慨不感兴趣。”越小善良的人越要和善良较劲。他恶毒,却偏要说别人恶毒,只有他自己虽善良;他嫉妒,却偏要说别人嫉妒,只有他自己最公正;他争名于朝、争利于市,却偏要说别人都是名利之徒,只有他自己淡如秋菊;他不择手段、吹牛拍马、谄媚虚伪、出卖欺骗、人格低下,却偏要把一切人都贬得丑陋不堪……他在做这一切的时候自知理亏,所以往往用至诚的外表,虚假的笑和虔敬的行动,掩饰一颗锈迹斑斑的心。同我不知道不善良的人在这个世界上有多少?以最善良的愿剀望估算吧,我们只算它有两个人——一个恶男人和一个坏女人。

但是我却时时感觉剑他们强大的存在。

虽然一切圣书、一切先贤都在教导人们向善,虽然人人都在赞美利人的善“是人类一切精神和道德品格中最伟大的一种”(培根语),可是在实际生活中,善良的人却总是遭到不善良者的戕害。以至于意大利的宗师尼考劳.马基亚委利曾明明白白地道出世道的真相“耶教把善良之人做成鱼肉,贡献给那些专横无道的人。”歌德老人也曾失望地悲叹:“实际的道德世界,多半由恶意和嫉妒构成。”

转眼几百年、几千年过去了,这种令人悲观的状况,一直也没有得到彻底的扭转。是人类先天的不足造成了这先天的缺陷吗?这缺陷也许是一种永恒。

怎么办呢?我认为只有三种选择:一屈从。一同流合污。三抗争。刨屈从太下贱。

同流合污太无耻。抗争需要流血牺牲。在善与不善的搏斗中,善良的确总是惨败,被笞得伤痕累刨累,鲜血淋漓,惨不忍睹。但这世界终归需要有是非曲直,需要有人站出来誓死献身,对小善良构成强大的精神压力。有这样的勇士吗?

比如那年我刚刚接触文坛,我的第个领导,现在文坛上活跃的著名评论家君就对我说:

“我的处世原则是:宁愿自己吃亏,也不能亏了别人。”

这么多年来,像君这样的正人君子,就是靠着这种做人上的善良,加上他们的正义感和正派作风,赢得了同事们和文坛大多数同仁的尊敬。而那些不善良的坏人,尽管他们到处标榜、到处装扮、到处解释、到处卖弄。也依然难以逃脱道德法庭的审判。向善终归是人类大多数人的天性和向往。人多数人都在企盼建立起一个真善美的理想世界。

我曜信这一点。所以,我还是感到信心百倍。

我只是觉得善良的人们过于软弱了。这是他们的老毛病了,遇到恶人横行霸道时,他们往往立即就退避三舍,希图以自己的仁爱之心化干戈为玉帛。岂知恶人是根本不可能接受感化的,这早已被千百万年的森森历史所证实。所以,血的教训已改变了我一向认定的“与人为善”的处世哲学。我现在主张“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并且牢牢记住了鲁迅先生的话,一定要“痛打落水狗”。

虽然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我善良而软弱的天性总还是时时跑来干扰我,想使我重犯姑息养奸的错误,但我咬着牙对自己说:“你一定要坚持住!”

1994年1月26日

最是隔膜

世上最是隔膜的,莫过于无阻交流。冈去岁什夏一个朗日,我在北京出席中韩散文界首次对话会。初次来中国访问的韩国散文家们,对中国的一切都好奇地瞪大了眼睛;而第一次接待韩国同仁的我们,亦感到处处新奇,事事有趣。双方都抱着交流的渴望,热切地聆听着翻泽的话语,阵阵笑声不时从席间传出,宛如一支如歌的行板,流淌在温馨的小会场内外,在人人心头盘旋……

可是到了中餐时候,形势大变,就像被一只魔手扼住了喉咙,欢声笑语一下子低落下去,人们的笑容也凝固在脸上。原来,是翻译照顾不过来了,语言不通,隔膜就阴鸷地降临了。坐在我旁边的,是韩国釜山大学的金教授。他长得可真像中国人,不太高的身量,细长的眼睛,一脸亚洲人所特有的温和与沉静。他几次朝我灿烂地笑,吟诗似的吐出一大串句子.还加以有力的手势。我也报之以温和的微笑,全神贯注盯着他的眼睛,竭力想弄明白他的意思,可是不行,什么也不明白。只见他忽然站起身,指指坐在上首的中国老作家刘白羽,然后又一屈膝弯腰,把手律下一按,做个“低”的动作。我满以为他是在问:“你们中国,是不是特别讲究长幼有序,所以发言一定要请刘老先生先说,吃饭也要先请他入席?”就也指着刘白羽点头。谁知他不满意我的回答,跑去把翻译请了过来。哎呀呀,驴唇不对马嘴,原来他是在问:“在中国,做儿于的能不能在父亲面前抽烟?”这是哪儿和哪儿呀?

后来那顿饭,整个儿是在惨兮兮的失语状态下熬过去的。以至于我竟从此开始注意到语言的问题。真是不注意感觉不到,一注意吓了一跳,这真的是一个相当严重的问题,过去中国不开放,这个问题还不怎么突出,现在国际间的交往越来越多,麻烦也就随之而来。去年第四届世妇会在北京举行,我去参加一个盛大的科学界女代表交流会.一踏进会场。就感到被一股热烈的龙卷风吸了进去,情不自禁地跟着来自全世界的五百名优秀女人,鼓掌,灿笑,拥抱,亲昵,交谈。可是那些科学界的专有名词真让我吃尽了苦头,至此才明白为什么有的科学家非要掌握七八门外语。人们常说“科学是没有国界的”,那么作为我们文学工作者来说呢,了解的是人、人的心灵、人的最深处的心灵律动,如果连谈话的语言都不通,还能了解谁去?厂研当然,单是语言不通,还不属最糟糕的。比如那次我和韩剀国的金教授之间,虽然无法用语言交流,但他用频频替我布菜,我用不断地为他斟酒,来表示互相的尊敬和亲善,彼此心里还是热乎乎的。又比如那次科学女杰盛会,女人之间更天生就有一种互通的本领,五百人在大厅里自动围成一个大圈儿.各种肤色的手臂百相挽起来,各种语言共同唱起《圣诞夜》乐曲,“言之不足,舞之蹈之也”。在那一刻,我看见各个民族、各种文化背景和各种装束的女士们,眼睛里都闪动着一对晶莹的亮点,犹如聪慧的小精灵一样飞来又飞去,彼此就互相懂了火热的心。彼时虽然失去丁语言的依托,却是“此时无声胜有声”,更增添了“无语凝噎”的魅力和感动!

比起语言的隔膜,空间距离造成的痛苦更大。

我少女时代就听说过一个极为动人的故事。是说外国有一个男人和一个女人,有一天不期相遇,一见钟情,随即结为伉俪。可他们却来自两个国家,彼此之间连语占都不通,于是人们断定他们连两个星期都过不去就得各奔东西。可谁知二人只靠着眼神和手势,竟共在一个屋檐下恩恩爱爱了一辈子。这故事至今令我刻骨铭一6,我非常相信这是真的,因为有时看到聋哑人之问的交流,就是这么明媚动人!

最近,我给远在美国的朋友S君,抄去了秦观那首著名的《鹊桥仙》:

“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渡。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他是当医生的,从未读过这首词,却一下子就读懂了。我想他是用一颗心读懂的。他孤身一人漂泊海外,虽然在事业上取得了辉煌的成绩,足堪骄傲,但在个人情感上,却始终置身一片荒漠,没有任何一个女人能回答他充满激情的呼喊。他只好把心收回来,重新向着祖国大陆寻寻觅觅。真算他幸运,经过文学这一座神秘的鹊桥,他终于找到了一位既能理解到他灵魂最深处、叉心灵高贵的红粉知己。于是,他把一腔久蓄的情感,化作,封又一封滚烫的信,像放术排一样,从遥远的美国西海岸发回东方。怎奈太平洋的波涛太湍急太汹涌了,他们的交流时断时续,云起云飞。空间的巨大距离,甚至都无法让他们见上一面,以至于他恨地怨天地问:“这么无止无休地写信,究竟要写到哪一年、哪一天?”而他的女友则绝望地回答:“下辈子。”唉,类似这种距离造成的隔膜感,又演出了多少幕人间悲剧!

“此情尢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阿然而这一切都还不是完全的隔膜,总还可以有“举大白,听金缕”的共鸣,总还可以有“千里共蝉娟”的沟通,总还可以有“又岂在朝朝暮暮”的理解,总还可以有“欲将心事付瑶琴”,的想念。更何况今天科学技术已高度发达,只要心在,就是飞到太空中、居住在月球上,也一样可以无问地表达。

最是隔膜的,乃在于心灵的无以沟通。

心如果不通,那简直就是关闭了所有的通道所有的门。心扉者,门也,心扉不愿为君开,奈何!

心的不通有许多种:

一是话不投机半句多。爱因斯坦与葛朗台老头之删,当然不可能有什么共同语言。林妹妹与焦大也没有什么好讲的。雷锋、王杰有什么知心话,当然只能对焦裕禄、孔繁森去倾诉,刘青山、张子善们绝对不听。而要制止伊拉克对科威特的入侵,你就是红口白牙地对萨达姆说破了大天,也不如一颗“飞毛腿”导弹管事……人的区别是显而易见的,依不同的阶级和利益集团、不同的世界观和生活目标、不同的文化背景和文化水半、不同的人生经历和个人追求,各个在自己的轨道上行走着,自言自语,白说白话,所谓的“寻求对话”,不过是人类立足于主观的追求而已。

是物以类聚,人以群分。除了阶级的、国家的、民族的分法之外,人类其实还有许多别的区分法,比如人性的,年龄的、男人女人的等等。属于我自己个人的发现,有着这么种,就是一事当前,有的人善于先替别人着想,有的人却只是考虑自己。随口举几个编辑工作中的小例子:有的来稿字迹工工整整、清清爽爽,连一个标点符号都一丝不苟;有的来稿却是字迹潦草、错别字百出.电脑稿打完连检查都不检查一遍,就带着明显的硬伤寄来了,一看就知道不是水平问题,而是觉得反正有编辑呢。还有一次我正在外面开会,位陌生的先生连着对我的BP机呼叫了4次,我以为天就要塌下来了呢,急忙不顾失礼,绕过主席台去打电话,谁知对方一开口却是:“我前天寄给你一个稿子,看了没有?”我强压着内心的不快,回答说我正在开会,等我同到报社替您查一下稿子,再作答复好不好?谁知他的声音早就提高了十六度:“你们编辑别老盯着作家、名人,对我们基层作者,也得一视同仁!”你看看,这种一切以我为中心的处事方法,叫人怎么能与之沟通呢?

同类推荐
  • 漫长的假期

    漫长的假期

    《韩少功作品系列:漫长的假期》是韩少功的一部散文集。《韩少功作品系列:漫长的假期》以美文传达深思,以博识传达感动,矢志“用心血和心魂,用一生中全部怦然心动的回忆和向往”,为写作招魂,为生命立言。血性扩张而又理性高扬,一个人文知识分子的独立言说,展示出中国文化界八十年代以来重要的思想轨迹。《走亲戚》获1996年福建文学奖;《笑的遗产》获1992年《中国作家》散文奖。
  • 2013散文排行榜

    2013散文排行榜

    散文是作者借助想象与联想,由此及彼,由浅入深,由实而虚的依次写来,可以融情于景、寄情于事、寓情于物、托物言志,表达作者的真情实感,实现物我的统一,展现出更深远的思想,使读者领会更深的道理。
  • 丝路新语

    丝路新语

    本书为诗歌集,是作者游历古丝绸之路见闻和感受的抒发。从玉门关、五彩滩、喀纳斯湖写到克拉玛依、达坂城、那拉提,从陕甘黄土写到新疆胡杨,从民族风情、边陲新貌、写到人生感悟,正如作者诗歌描述“穿越历史,让丝路又有了丝绸光泽的新语”。
  • 威尔特郡的乡野生灵

    威尔特郡的乡野生灵

    《威尔特郡的乡野生灵》中有活泼的野兔、歌唱的夜莺、茂密的梣树林、归巢的白嘴鸦,威尔特郡的乡野生灵生机勃勃,鲜活灵动,杰弗里斯用一只妙笔描绘出令人心驰神往的英伦乡野风情画。在他的笔下,十九世纪的英格兰乡村生活淳朴粗犷,乡野间的动物和植物充满活力和欢乐,他用精妙的文字和广博的知识将这种欢乐呈现给读者,让人在阅读时尽享自然的宁静、生机、包容。
  • 此高洪波非彼高洪波(外七篇)

    此高洪波非彼高洪波(外七篇)

    在足球还给国人一点希望的时候,我知道国安队有个小眼睛球星高洪波。后来,机缘巧合,又碰上了另一个高洪波。在八十年代末的一次文学界活动中,《当代》杂志的汪兆骞兄向我“严重”介绍了时任《中国作家》副主编的儿童文学作家、诗人高洪波。九十年代中期我到中国作协给《作家通讯》主编高伟送稿,正赶上时任创联部主任的高洪波在他办公室,高洪波顺口夸奖了我写的几篇文章。那时我在医疗卫生行业报当记者,白天为人道主义奋斗,晚上就做一枕黄梁文学梦。一个月后,我试探着给高洪波打电话询问可否推荐我到《文艺报》当记者,也好名正言顺地当当文学青年。他说:可以啊,总编郑伯农是我多年的老领导、老棋友。
热门推荐
  • 新婚百般宠:总裁老公,甜甜吻

    新婚百般宠:总裁老公,甜甜吻

    婚后,她满心疑惑。明明厌恶女人的顾总,为何总是搂她入怀,还眯眸浅笑的将她逼在墙角。*初见,她无意撞破了他的秘密,后逃之夭夭。再遇,两人在学校狭路相逢。再之后,他像天神那样,救她于一片的谩骂之中。为了替他遮羞,她成为了他内定的新娘。没有求婚,没有戒指,就连领证都是临时起意。她曾很认真的问过他,为什么会娶她?他笑着说,我看上你了。*课间,她悄悄的看了前男友一眼。结果当晚,身材伟岸的男人逼得她步步后退,并追问:“我跟他谁好看?”小女人羞答答的说,“你好看!”男人这才满意的眯了眯眼。
  • 让世界看见我

    让世界看见我

    本书由盲人旅行家曹晟康口述,新锐作家高钰等进行整理和改编。讲述了曹晟康只身一人环游世界六大洲的传奇故事。困难重重、险情迭起,这不仅是一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还是一个倍受伤害、勇往直前的艰难心路历程。
  • 水榭莲影

    水榭莲影

    四名轿夫抬着小轿,在山间小路上一颠一簸地走着,轿中刚吃饱午饭的金陵知府老蔡在轿子的摇晃中哼着小曲,迷迷糊糊地打起了盹,小曲儿也哼得断断续续的,有一搭没一搭。忽然,一阵山风卷着尘土刮过,让人睁不开眼。抬轿的四个轿夫齐刷刷地举手揉了一把眼睛,继续前进。四人心中都转着同一个念头:大人又重了,晚上,要么让他减肥,要么让他加薪!轿中,老蔡睡意全消,警惕万分地望着随着那阵尘风而突然出现在轿子里的年轻人。
  • 跑出一片天之臭小子

    跑出一片天之臭小子

    一个运动世家出身的男孩,为了追求自己奔跑的梦想,历经各种磨难与考验,最终掌握自己命运的故事。
  • 男色狠勾人之霸皇

    男色狠勾人之霸皇

    总结:这是一个经历三世心里阴暗扭曲,喜怒无常的女人与一群男人相爱相杀的故事。正文简介:第一世,她只是二十一世纪一个普普通通的宅女,没什么远大志向,只图眼下安稳,偶尔花痴,偶尔做做白日梦。第二世,她成了凤鸣王朝的女皇啦,只可惜是个傀儡女皇。其实就这样也不错,有吃有喝,工作也不用做,安安心心当个米虫,即使有性命危险。可是她千不该万不该爱上一个不属于她的男子,以致于最后痛不欲生,生不如死!直至一杯毒酒夺了她的性命……她以为死后可以永远解脱了,谁料她竟重生了。呵呵,这样也好,以后她谁也不爱,只爱她自己。小剧场:一日,美男来了。美男:陛下,请你娶我!或者,你嫁我也行。女皇:行。美男:真的吗?有些飘飘然,幸福来得如此快……女皇:只要你愿意以后任我肆意打你、骂你、玩你,甚至———杀了你,我就娶你。美男:啥?懵了。背后一群美男:他不愿意,我愿意!女皇:那就算了。溜之大吉……ps:一对一简介无力,请转正文。
  • 暴风雨前

    暴风雨前

    《暴风雨前》的作者李劼人先生是我国著名的文学家、翻译家,一生留有五、六百万字的著作和译作。他的大河小说三部曲《死水微澜》、《暴风雨前》、《大波》已经成为传世之作。李劼人先生被他的同学郭沫若称为“中国的左拉” ,他的三部曲被郭沫若誉为“小说的近代史”。 李先生从1935年起写了三个连续性的长篇《死水微澜》、《暴风雨前》和《大波》(第一部),描写辛亥革命前的社会生活。这三部小说都以作者的故乡四川为背景。
  • 悲惨世界(语文新课标课外必读第七辑)

    悲惨世界(语文新课标课外必读第七辑)

    国家教育部颁布了最新《语文课程标准》,统称新课标,对中、小学语文教学指定了阅读书目,对阅读的数量、内容、质量以及速度都提出了明确的要求,这对于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培养语文素养,陶冶情操,促进学生终身学习和终身可持续发展,对于提高广大人民的文学素养具有极大的意义。
  • 虚构三年

    虚构三年

    那一日,阳光明媚,他当着全班的面向她表白,对所有人宣布他喜欢她,可种种的种种,既然都是假的,他一直在骗她,骗到她喜欢上了他,然后甩了她,可到最后发现自己真的喜欢上了她,可又当如何面对,在突然对她表明心意的兄弟面前和她面前又该何去何从,她是否还会再次相信他的表白或是…
  • 伏狼

    伏狼

    “杀狼还是杀人,你选一个吧?”王三平接过枪却诡异的笑起来,“两个我都要!”一阵枪响,人尸和狼尸铺满地面。正在王三平几人自喜胜利时,背后的丛中窜出许多狼,这让几人措手不及,连忙扣动扳机,却没听到枪响,“坏了”王三平怕了,他好像明白了什么,呆在原地看着狼群缓缓靠近,念叨着“原来是这样,这群狼好算计,好算计”几人转瞬被撕成碎片,这群狼嚎叫着,是报信还是庆祝,背后的林中却伸出一只只枪口“老李,还好我们聪明,就知道这群人玩不过狼,关键还是要靠我们,哈哈”这人只顾高兴,却注意背后的林中闪出一只只狼影......
  • 一夜迷情,腹黑总裁求放过

    一夜迷情,腹黑总裁求放过

    为了给妈妈治病,洛璃不得不找东城霸主封熠。可没想到的是封熠居然对她宠溺有加。她喜欢的东西,买。欺负她的人,虐。只要是她想要的,他都会给她办到。洛璃以为这就是爱情,并且渐渐的迷失在他的宠溺之中,可是当他喜欢的那个女人回来的时候,她才知道,一切都是她的自作多情。她打算彻底离开这个男人,却被他禁锢,冷冷的说:“这场游戏里,我要是不同意结束,你永远没资格说over.”--情节虚构,请勿模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