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524500000012

第12章 外公一生的四大难关(1)

第一节第一个难关:放弃名利,投身革命,准备掉脑袋

外公在1989年接受上海一家报纸的记者采访时说:参加革命60多年,“我是个幸存者。我一生经过了几个难关。第一个难关是1925年下决心加入共产党,为共产主义奋斗终身。那是要与旧社会决裂,放弃个人名利,冒生命危险,随时准备牺牲的。”

说起这第一个难关,还须回到外公的大学时候。

外公从青岛实习完回到学校,进入大学四年级。轰轰烈烈的五卅运动过去之后,校园里又恢复到日常的轨道上来了,似乎一切又复归平静。

可是外公的内心却不平静,他时时都在认真严肃地思考一个问题:读完这个学年,眼看就要毕业了,今后的人生之路怎么走?

五卅的奇耻大辱不时萦绕在他的心头。他常常对着收藏的一张照片疑神注目。照片上是一位面容清秀、稚气未脱的少年。照片背面有外公写下的几行字:

五卅牺牲之同学

陈虞钦君之像

陆定一谨藏

每当看见这位死难的少年朋友的照片,他会想起五卅响起的罪恶的枪声,以及南京路上那一滩滩鲜红的血液......五卅风暴已经过去,但血仇未报,国恨难平。中华民族仍在继续遭受帝国主义的蹂躏,人民仍然在军阀统治下艰难喘息。可是,中国的现状怎样才能有个根本的改变,一腔救国救民的抱负如何来实现?外公苦苦思考着这些问题,常常夜不能寐。

南洋大学四年级的学生,两人合住一间宿舍。与外公同室的是张永和。张永和是云南人,出身于大地主家庭,是外公的同班同学。外公正是由他介绍加入国民党的,因此只知道他是国民党员。五卅运动中他俩一起参加学联工作,张永和还是上海学联的负责人之一。正是由于这些关系和共同的斗争生活,使他们既是同窗,又是好友。两人同往一间宿舍后,外公却觉察到他的行动似乎显得异常:经常缺课,东奔西走,早出晚归。回来时总带回一些书刊什么的。他将公开出版的刊物如《向导》、《中国青年》等拿给外公阅读。外公读了其中的文章,进一步明白了许多救国救民的道理,特别是从中可以找到许多自己正在思考但一直困惑难解的社会政治问题的答案。这使他的思想开阔起来,也使他十分兴奋和激动。当他知道《向导》是中国共产党主办的刊物,《中国青年》是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主办的刊物,并且他所见过的勇敢、诚实、俭朴、锐敏的共产党员恽代英就是《中国青年》的主要编委之一,读这些文章,愈觉得共产党才是具有远见卓识的党,是为国为民的党。共产党人的形象在他的心中了就倍感高尚和亲切。

外公也发现张永和除带回这些公开出版的刊物以外,也时常将带回的一些别的什么东西躲闪着锁进他的抽屉里。他藏匿的是什么东西呢?出于好奇心,也自恃平日与他的关系不错,一次趁他不在的时候,外公打开了他的抽屉,翻看里面的东西,原来是一些政治宣传大纲和内部报告一类的文件。文件中有的标有“中英”这样的字眼,他猜测这是中共中央的谐音缩写,于是他恍然大悟:张永和原来就是共产党员!

张永和回到房间后,觉察到抽屉里的文件巳被人翻动过,心里似乎很不安。外公立即向他说明,抽屉是他打开过,并责怪为什么早不给他看这些文件。张永和听后,放下心来。他了解外公,知道他是一个具有正义感、嫉恶如仇、勇于对帝国主义和军阀统治进行斗争的进步青年,所以不但没有责怪他的冒失,而且告诉他,自己确是共产党员,并和他谈心,开导他认识共产党组织的性质、共产党人的理想和奋斗目标,以及党所指明的中国革命的道路和前途。这番披肝沥胆的谈话,这些前所未闻的道理,外公听后异常激动、倍感振奋!

从这时候起,外公开始接触到共产主义学说。他通过张永和以及其他渠道,读到一些共产主义的小册子,如马克思、恩格斯的《共产党宣言》(节选本)、列宁的《帝国主义论》(节选本)、《中国青年》出版的《社会发展史》等等。尽管这方面的书不多,但读了很有用,使他懂得了共产主义的一些基本原理。用这些基本原理来分析中国的现状,许多以前觉得疑惑的问题便豁然贯通了。

比如说军阀专政。为什么会出现军阀专政?以前不清楚,现在清楚了,知道是因为背后有帝国主义当后台。军阀为了势力划分,投靠帝国主义为主子,依杖帝国主义的势力,借主子的款,不惜出卖国家利益,当卖国贼。为什么有帝国主义?过去人们解释不清楚,只知道有中国人处国人之分。共产主义学说认为资本主义已经发展到垄断阶段,即帝国主义阶段,资本主义国家把弱小民族的国家和地区变成殖民地和半殖民地。资本主义发展的不平衡,后起者必然要争夺势力范围。正是几个帝国主义要在中国搞势力划分,掠夺中国人民,就支持中国的军阀政权,造成军阀混战,渔利的是帝国主义及其走狗,而给中国人民带来的却是灾难和痛苦。

这样,也就知道为什么实业救国的路走不通——因为军阀卖国,帝国主义的欺负,外国资本把中国的民族工业压垮,所以实业救国只是一种空想。

中国的出路在哪里呢?人们只想有个“好人政府”,学了共产主义就知道,抽象的好人政府是没有的。以前有人说吴佩孚比张作霖好,现在来看就清楚了,他们都是帝国主义的走狗。旧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也不能救中国,从“中华民国”便可看清这一点。孙中山对中国问题作了一些解答,他的三民主义讲到了帝国主义,但并没有说清楚;他还不懂得依靠工人、农民。在哲学上,中国的哲学都讲道,但颠过来倒过去都没有讲清楚。其实道就是规律。马克思主义哲学把道讲清楚了,比中国哲学高明。孙中山的哲学讲“知难行易”,与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相比较,后者更科学。曾经泛滥一时的“新思潮”,还有无政府主义和国家主义。无政府主义既主张无政府,就提不出也用不着提什么纲领。国家主义把“五四”时期提出的“内除国贼、外抗强权”的口号变成国内反共、国际反苏。他们的首领企图讨好军阀、讨好帝国主义,暴露出可耻的嘴脸。中国要得救,只有实行工人阶级专政,共产主义认为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是生产力,生产离不开劳动者,工人、农民是劳动者中的大多数,也是革命的主要力量。共产主义号召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只有共产党才能代表工农利益,发动工农起来革命,改造中国。

共产主义的学说,如黑暗中的明灯,照亮了外公的心灵。

外公通过学习和思考,认定共产主义可以救中国,便确立了共产主义的信仰,决心投身党的怀抱,成为一名有理想有抱负的共产党员,为民族解放和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终身。

外公做为一个富家子弟、知识分子,走上无产阶级革命的道路,除了有一腔救国救民的热血外,还在于经过了理性的思考和探索,经过了曲折的对真理的寻求,这一过程,就是艰难的“信仰”的熔铸过程。正因为这一信仰是理性的选择,且来之不易,所以一旦确立,便坚不可摧。

投身革命,必然要考虑与个人关系重大的几个问题。一是要与旧社会、旧家庭断绝关系;二是在当时历史条件下,形势是严峻的,革命者时时刻刻都可能被捕、坐牢和杀头。面对严刑逼供怎么办、能严守党的机密,为党的革命事业勇敢献身吗?——这些他都一一想过了,并且下定决心,为革命什么难关都无所畏惧,准备坐牢,也不怕掉脑袋!

就在1925年的秋天,外公加入了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

外公的入团介绍人是张永和与梅电龙。梅电龙,后改名梅龚彬,湖北人,共产党员,就读于日本人在上海办的同文书院。他一边读书,一边秘密从事革命活动,(解放后曾任民革秘书长)。当时由于党员人数少,南洋大学与同文书院的党员合编为一个支部,所以他与张永和是同一支部的党员。

在江湾复旦大学校园内的一间小屋里,外公参加了秘密举行的入团宣誓仪式。

这时大革命已经进入高潮,党和团的组织不断扩大。这年年底,外公又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

入党以后,外公参加了在上海大学秘密举办的“秘密工作培训班”。上海大学是中国共产党创办的第一所高等学校,国民党元老于右任任校长,当时瞿秋白任教务长,并与邓中夏主持社会学系。他们除在日常的教学中宣传马克思主义,培养革命干部,也以业余培训班的形式,提高新党员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和从事地下工作的能力。培训班授课内容有社会发展史、政治经济学、社会主义和如何作秘密工作等课程。到培训班讲课的有瞿秋白、罗亦农、赵世炎、施存统等人。因为培训班是秘密开办的,为了防止万一,黑板上故意写上与讲课内容毫无关系的其他报告提纲。通过培训学习,外公的革命理论水平有了进一步的提高。

1926年初,党组织安排外公做青年工作,担任南洋大学共青团支部书记。张永和是党支部书记。这是他们面临毕业的最后一个学期,既要准备毕业考试,又要参加社会活动,外公忙得不可开交。这年3月18日,北京发生了军阀段祺瑞枪杀示威学生的“三.一八”事件。上海学生纷纷起来表示声援。这时外公正患“白喉”,但他仍抱病坚持进行发动工作,组织罢课和示威游行,却终因身体支持不住,住进了隔离病房。

躺在病床上的外公却思绪万端。眼看就要毕业了,何去何从需要做出决择。

南洋大学的毕业生,一般工作一两年就可当上工程师,薪水甚丰。此外,外公的父亲要他考官费去美国留学,如果官费考不上就自费。他的哥哥陆坤一经清华预备学校毕业后正在美国求学,巳取得硕士学位,现正在攻读第二个硕士学位。凭能力,外公要走上渡洋留学这一条令人羡慕的路子是十分有把握的。是当工程师?是出国留学?还是做一个职业革命家?这三条道路摆在面前。

外公对我谈了他当时的一个想法:“当工程师,一个月有60大洋的薪水,过上‘小康生活’是不成问题的。但当工程师谁来管我们呢,是那些考60分的人;这些人的上面又是谁在管呢,就是那些军阀、反动政客、贪官污吏、卖国贼。想想不服气,所以就不干!”外公说完,还大笑不已。

更有共产党员的责任感,促使他选择了最冒风险的后一条道路。

与他同室的张永和没有读完这最后一个学期就离开了学校,因为校方巳经注意到他的行动,知道他是共产党员。对外公,校方虽然也知道他是学生运动的积极分子,但并不知道他也是共产党员。因为外公的半公开身份一直是国民党区分部委员。所以他一直读到大学毕业,并在毕业典礼时戴上博士帽照了相。

进行毕业分配了。南洋大学的毕业生,照惯例是由交通部分配到各地实习,然后就在那里转为正式工作。可是校长凌鸿勋却在毕业分配上刁难有“赤色嫌疑”的进步学生。他专门找外公和另一位学生费振东去谈话,说:“既然你们反对政府,准备分配你们到广九铁路去实习。”他所说的政府就是北洋军阀政权,而广东当时建立了反军阀的革命政权。所以他又说:“政府的命令从未到过广东,这次可以到了,因为广东政府一定会收留你们的。”这实际上是拒绝分配他们实习的托辞。外公对此根本不予理睬,而是根据党组织的安排,留在上海做地下工作。

毕业后外公没有回过家,也没有与父亲通过信。父亲长时间没有得到他的音讯,便托人到处找他,很久未找着,以为他失踪了。后来不知怎么打听到了他,便委舅舅来上海,要他回无锡与早年订婚的三姨妈的女儿完婚。外公没有听从,他已经下定了决心与旧家庭决裂,做这个旧社会的叛逆者。

外公留在上海,担任共青团法南区委书记。在大约两三个月后,他就又被调到团中央工作。

就这样,外公度过了他所称的人生第一道难关,走上了职业革命家的道路。道路。

第二节第二个难关:在反革命大屠杀中坚持斗争

外公说:“第二个难关是1927年蒋介石、汪精卫叛变革命。当时中国共产党五万党员,大部分被国民党屠杀,一小部分消极,极少数人叛变为国民党特务。我没有被捕,也没有消极,坚持下来了。”

蒋介石、汪精卫叛变革命,发动反革命大屠杀,是外公参加革命后第二年的事情,这说明他刚参加革命就面临着严峻的考验。

外公毕业后在共青团上海法南区委工作,但时间并不长,大约两三个月后,他就被调到团中央机关,担任《中国青年》的编辑工作。

《中国青年》周刊是共青团中央的机关刊物,由邓中夏、恽代英等于1923年10月20日创刊。《中国青年》是广大青年最喜爱的革命刊物之一,发行量达三万册,它犹如中国沉沉夜空中的启明星,指引着广大青年前进的方向和道路。

外公所崇敬的恽代英曾是《中国青年》的主要编委。此时担任主编的是李求实。

外公在此期间做编辑,同时也从事文字翻译工作,为团中央和《中国青年》提供译文。他翻译过列宁的《士兵与土地》、布哈林的《资本主义的稳定与无产阶级革命》、《列宁与共产主义运动》等文章和著作,也翻译过少共国际的文件,是从英文翻译过来的。外公还亲自动笔为《中国青年》撰稿,写下了大量文章。外公发表文章署名通常用“定一”、“定”、“DY”等。

同类推荐
  • 第一贪官:和珅

    第一贪官:和珅

    《中国文化知识读本·第一贪官:和珅》以优美生动的文字、简明通俗的语言,图文并茂的形式,讲述了和珅的一生。
  • 刘备发迹史

    刘备发迹史

    三国是个战国纷飞,群雄并起的时代,就像《三国演义》片尾曲中所唱“黯淡了刀光剑影,远去了鼓角铮鸣”,可是时空变化,岁月流逝,那一串串熟悉的姓名却不曾被带走,那些在历史的天地中纵横驰骋的鲜活面孔,跨越前年,依然在眼前飞扬,在我们心中永恒……谨以《刘备发迹史》献给不向命运屈服的英雄刘备,向非一般的刘玄德致敬!
  • 金丝小巷忘年交

    金丝小巷忘年交

    范玮丽作为杨宪益最后三年生活的亲历者,记录下了与杨宪益在金丝小巷的相处经历,金丝小巷忘年交主要介绍了杨宪益的生活情况及杨宪益对往事的回忆,用细节展现杨宪益的真实性格与为人品格,并融入了范玮丽与杨宪益作为忘年交的深厚情谊。
  • 嗜血的权杖:从乡村教师到南宋权臣

    嗜血的权杖:从乡村教师到南宋权臣

    他是家喻户晓的反面典型,中国历史上十大奸臣之一,因以“莫须有”的罪名处死岳飞而遗臭万年。第一部秦桧传记,讲述他如何由一个不为人知的乡村教师,凭借权谋、运气、才气,在南宋末年的战乱中浮沉,一步一步迈向权力的巅峰。
  • 最具影响力的文坛巨匠(下)

    最具影响力的文坛巨匠(下)

    文学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与社会、政治以及哲学、宗教和道德等社会科学具有密切的关系,是在一定的社会经济基础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因此,它能深刻反映一个国家或一个民族特定时期的社会生活面貌。文学的功能是以形象来反映社会生活,是用具体的、生动感人的细节来反映客观世界的。优秀的文学作品能使人产生如临其境、如见其人、如闻其声的感觉,并从思想感情上受到感染、教育和陶冶。文学是语言的艺术,是以语言为工具来塑造艺术形象的,虽然其具有形象的间接性,但它能多方面立体性地展示社会生活,甚至表现社会生活的发展过程,展示人与人之间的错综复杂的社会关系和人物的内心精神世界。
热门推荐
  • 恶魔之愿

    恶魔之愿

    你眼中的善未必是善,他眼中的恶也未必是恶,善恶只是立场不同罢了。要是这一切的一切都加诸在你身上,你是会因对世人的爱超脱成神呢……还是会被极度的痛苦吞没堕落成魔呢……?我们拭目以待……
  • 重启高一

    重启高一

    张谭的脑子有点乱,似乎是重生了,十五年前,2001年的合淝市。但又似乎并不一样了,合淝市的淝啥时候多了三点水?……那一年北亰申奥成功,前门小店喝汽水不要钱。那一年国足世界杯出线,网吧老板给每人续费一小时。那一年热血传奇攻城夺寨,谁没玩过都不好意思说他会上网。那一年,张谭读高一。……那一年,人还是那些人,故事却已经不同。【新书《重卡战车在末世》,欢迎新老读者光临】
  • 源流之灵

    源流之灵

    世界千奇百怪,宇宙浩瀚无垠。只有你做不到的,也有你想不到的。别挪开你迷茫的双眼,没错这本书就是你梦寐以求的!
  • 仙缘劫:暴君的替嫁弃妃

    仙缘劫:暴君的替嫁弃妃

    那一世;背叛整个天地与他相拥。大婚当日新娘却不是自己,连同腹中骨肉被亲手刺杀。死后尸体遭人凌辱,孩子被剖出挫骨扬灰,魂飞魄散恨意难平!今生传闻他将她放在心尖宠上了天。太监来报:“陛下,娘娘说要出宫闯荡江湖。”年轻的帝王埋首在堆积如山的奏折里头也不抬,“嗯,告诉娘娘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朕的后宫任她施展拳脚。”太监要哭,这后宫里除了您就只有宫女和太监了!“娘娘将太后打了。”“正好,那朕今夜就有机会侍寝给她揉揉”御书房的床太硬。“娘娘跑了。”那人动作急的差点儿带翻了龙椅,“岂有此理,给朕备好毒酒白绫搓衣板!带上搓衣板去王府。”她敢去王府朕立刻饮鸩自挂金銮殿。是爱是恨?孰真孰假?
  • 甜妻好孕连连

    甜妻好孕连连

    (虐—宠—虐—宠)日更八千:父亲嗜酒如命,欠下100万元高利贷;哥哥失手杀人被判入狱,为了还赌债,救哥哥,她一介小女子无奈之中不得不选择和他在一起,谁知阴差阳错,步入豪门!片段一:她挺着个大肚子,艰难地行走,他看着竟然泛起一丝心疼,她不过是一个孕母,却在一次事故中,对着医生高声喊道,“保孩子!不要保大人!”他的眸子竟然有了一些湿润。片段二:她为他生下了一对双胞胎儿子,却不愿离去,宁愿守在孩子身边由孕母变成保姆,看着她默默地承受各种委屈,他的心竟然再也不能平静……。为了孩子,她一度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屈辱,痛苦,忍耐,打压,斗争,豪门的戏码不断上演,也让钱多多和南宫绝越来越近,原本两个不同世界的人硬是牵扯到了一起……。且看《甜妻好孕连连》火热连载中!本文慢热,希望喜欢的朋友慢慢看哦!
  • 绘宗十二忌

    绘宗十二忌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天价宠婚:豪门阔少小甜心

    天价宠婚:豪门阔少小甜心

    (宠文,甜文,番外中)她曾用生命救下的未婚夫,转眼就爱上她同父异母的姐姐。转瞬,她遇上一个全城最低调的新贵男人。原以为他只是遵从父母命和她装模作样交往,却不想终在一个晚上,男人开口,“我们结婚吧”。“好”她点头。未婚夫和姐姐订婚宴上,她挽着男人高调出席,惊呆众人眼眸,闪瞎渣男贱女的眼睛。众多记者采访,“顾少,依人小姐是你女朋友吗?”。他一笑,与她四目相对,目光温柔:“不是,是老婆”。四四的微博,喜欢的姑娘可以加一个,云起-叶四四
  • 绝世盛宠:第一王妃

    绝世盛宠:第一王妃

    “你在这宸王府除了能得到宸王妃的名号外,其余的你要一分,我便讨十分回来。”“残忍?殿下说笑了,挽华虽是淡漠冷情之人,却还不至于无情无心。”芸芸众生,不期而遇。一个是清艳绝伦有着一双异色双瞳被世人称为妖孽的穿越女子,一个是薄幸名狂慵懒闲适的无良皇子,还有一个艳绝天下一袭红衣媚惑世人的魔宫宫主。爱恨情仇,真假几分?一个爱的步步紧逼,一个爱的惊天动地。是人是妖又如何,只要爱,便是星辰陨落,天地毁灭,也无法阻挡!
  • 星幻王

    星幻王

    幻界,一个奇异的世界。修者以幻力称尊!一个被血脉诅咒的少年,要逆天而行!传奇之旅开启,幻兽乍现!
  • 教你学标枪·铁饼

    教你学标枪·铁饼

    田径运动是人类从走、跑、跳跃和投掷等自然活动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项运动,主要作用在于健身和竞技,包括田径健身运动和田径竞技运动。田径运动是以发展人类的基本运动能力、提高身体的健康水平为目的,主要以“更快、更高、更远”为目标,以当代科学技术和专业基础理论为基础,不断挑战人类运动能力的极限,是人类体育运动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走、跑、跳跃和投掷等基础运动能力的升华和典型表现。我们青少年学习田径运动,不仅具有健身、竞技、基础、教育等功能,主要是通过田径运动教学、锻炼、训练和竞赛,能对我们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等方面的教育,并能培养竞争意识和勇敢顽强、吃苦耐劳的优良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