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523100000003

第3章

他们的婚姻,得之于双方祖父某个夏天在街头的聊天,只言片语之间,定下亲事,其时茅盾年方五岁。老人做主,茅盾的父亲不便违拗,只是请媒人告知孔家,“不要缠足,要教女孩识字”。而孔家并未照办,缠足一事,因孔德沚反抗,缠了半年而作罢,至于读书识字,则根本未予理会。到了1916年冬天,已进入商务印书馆编译所工作的茅盾回乡省亲,母亲提起了完婚这件事。母亲说:“从前我料想你出了学校后,不过当年小学教员至多中学教员,一个不识字的老婆也还相配;现在你进商务印书馆编译所不过半年,就受重视,今后大概一帆风顺,还要做许多事,这样,一个不识字的老婆就不相称了。所以要问你,你如果一定不要,我只好托媒人去退亲,不过对方未必允许,说不定要打官司,那我就为难了。”茅盾母亲知书明理,她是用商量的口气说这件事,虽然“那我就为难了”一语,透露出倾向,但假若茅盾执意退亲,亦非没有可能。然而茅盾并未拿出“新式青年”的态度,他这样回答母亲:自己全神贯注于“事业”,“老婆识字问题,觉得无所谓”,况且嫁过来以后,“母亲可以自己教她识字读书,也可以进学校”。见他做出如上表示,母亲就决定“第二年春节办我的喜事”。(茅盾《我走过的道路》,以下所引茅盾语,未另标出处者,皆自此书不赘。)

我们发现,“五四”以来重要新派人物,在婚姻问题上的表现与茅盾类似者,不在少数。

茅盾的不如意,显而易见。除开并非“自由恋爱”、对方不识字没文化这两条,我们禁不住也从“人之常情”的一面,对他内心做一番猜测。所谓爱美之心,人皆有之;自容貌论,孔德沚实非出众。而她的个性亦是强硬有余、柔顺不足,通常女性引人怜爱处,在她身上难觅其踪。韦韬说:“父亲和母亲的结合,开始并无爱情。”(韦韬、陈小曼《我的父亲茅盾》)这句适用于大多数包办婚姻夫妇的话,在茅盾这里,我以为还应有进一步的解释。

有必要提及我初读《子夜》时的感受。那时我大约十三、四岁,已到了乱翻书的年龄。这天,从父亲书架上找到一本厚且旧的书,纸页极度脆黄,看见封面上印着“子夜”两个字。我打开读了起来,不数页,吴老太爷乍到上海从视觉到肉体所受的巨大刺激,同样淹没了一个在“文革”禁欲主义氛围中成长的少年。“薄纱”、“肌肤”、“白腿”、“乳峰”、“滑腻”、“腥红”、“女人身上的香气”……诸如此类的字眼,扑面而来。说实话,我有点招架不住,更主要的是心惊肉跳。我没敢多看,悄悄放归原处。之后,每次趁父亲不在家,再偷着取出来读几页,并且记住照原来的样子摆放回去,以免被发现竟然敢偷看这样的书。实际上,《子夜》中所有涉及性爱、女人的描写,正是我百看不厌的段落,徐曼丽、吴少奶奶、冯眉卿、林佩珊,包括那个革命女工玛金,在我看来都很迷人(易为今语,当为“性感”),各自放射其不同的女性魅力,甚至她们的名字也令人妙想迁得。

异性在茅盾笔下展现出来的性感,成为我第一时间对这位作家的印象。后来,读他晚年所作《我走过的道路》,欣然发现他果然自幼对女性美的吸引力,有敏感细腻的心理。那大约是茅盾十三岁的时候,母亲带他去粟香舅父家歇夏。其中有这段描写:

每晚八时后,蕴玉和我在线香考试之后,便到三小姐、五小姐的房内玩耍。三小姐、五小姐都比我大。我们去歇夏那年,三小姐大约有十八、九岁了,尚未订婚。三小姐是个美人,像从最有名的仕女画上摘下来的,而且不仅貌美,眉毛眼睛都会说话。三小姐自知貌美,还想有才,做个才貌双全的佳人。家里虽有家庭教师,但因是男的,粟香不许她和蕴玉同听这家庭教师的课。三小姐已经识字五、六百,这都是她逼着蕴玉教她的。但蕴玉是个没有耐心的人,又喜欢玩,不肯专心教三小姐,还把他从父亲那里听来的话讥诮三小姐:女子无才便是德。

时隔近七十年,茅盾这段回忆文字,仍有少年般的情怀。三小姐的怡人韵致,跃然纸上。美丽之外,点染着脱俗气质和女儿家娇憨可爱之态。我更注意到,论年龄,三小姐比茅盾大四五岁,一般来说少年男子对于年长异性不易有欣赏之意,但当时茅盾之视三小姐,目光显然越乎其年龄之上。我们固不能说三小姐即代表茅盾对于异性的全部审美理想,但与这理想某一侧面相契合当属无疑。那么品味一下,三小姐从内到外、浑身上下所散发的风度,较之于孔德沚,曰“相去甚远”不亦宜乎?

婚后孔德沚仍居乌镇,茅盾独自回上海,实际过着单身生活。他似确乎把精力放在“事业”上,这样过了四年左右。四年中,深知茅盾对婚姻并不如意的母亲,一直对儿子所谓集中精力于“事业”抱有疑问。这怀疑,在1920年趋于严重。当时,茅盾每每将登有其写、译文章的报刊,寄给母亲。对此,“母亲来信问我:每月六十元的收入总够花了,为什么还要写那么多文章‘赚外快’?”“言外之意怀疑我瞒着她有什么活动,例如交结女朋友。”到年底,茅盾禀告母亲因忙于接手主编《小说月报》,春节不能回家。这让母亲的疑忌达到顶点;她回了一信,“语气之严厉从来没有”,她告诉茅盾一个决定,她将率儿媳立即搬到上海,“要我马上找房子”。

茅盾母亲虽是旧式妇女,但好学多读,头脑十分锐利,识务处事,明睿过人,鲜有误判(这一点,鲁迅母亲不好比;孔德沚之未成朱安第二,多少与此有关)。她一旦做出决定,是毫不犹豫的。翌年春,果然携孔德沚迁沪与茅盾同住。这样,茅盾于婚后四年,终于真正过起了有“家室”的日子。但我们看到,《我走过的道路》对于此时的孔德沚,做了这样有趣的描写:

晚饭后,我们陪母亲谈天,一过九点,德沚接连不断打呵欠。那时母亲就叫我们去睡觉。可是我们进了自己的房,我叫德沚先睡,她头一着枕,就呼呼熟睡,我则安然看书写文章,直到十二点以后;这中间,德沚也许醒来一次,见灯光通明,含糊地说了句“你还没睡?”就又呼呼入睡了。

这段描写,我们阅之有趣;于茅盾,只怕正好相反——所体验到的,是夫妻间的无趣。我们不能说青年茅盾逐日熬夜写东西、热衷社会政治活动,目的只是躲避家庭生活,然而,倘说上述行为当中含着这类因素,应该不算臆测。我们这看法,茅盾母亲大约会抱同感。1921年下半年,茅盾参与中共草创期工作,忙得不可开交。特别是每周晚间有一次会,“从晚八时起到十一时”,加上路程较远,会后到家,“早则深夜十二点钟,迟则凌晨一时”。茅盾考虑,若不对母亲她们说明真情,而以别的理由搪塞,“一定会引起她们的疑心”。当他据实相告,说自己参加了共产党,有些会非开不可。母亲的回答一针见血:“何不到我们家来开呢?”经过茅盾解释,母亲虽未坚持,然而那提问却透露了她的猜忌。

茅盾夫妇的生活,以1930年亦即茅盾由日本归国为界,截然而为两段。在前一阶段,是疏离的状态——不单心理上,从实际生活的时间状态看也是如此。1921年到1927年,主要作为职业革命家的茅盾,社会活动繁忙,在外奔波多,居家度日少。1926年和1927年,更是远赴广州、武汉投身大革命。大革命失败后不久,为避风头,东渡扶桑,一去三载。跟以后比,此时茅盾相当“自由”,他在家庭以外,单独拥有生活的时间、内容和感受。这一切,孔德沚既不分享,有些恐怕根本就不知道。《我走过的道路》讲述这段日子,时有引人遐思之曲笔;例如有一次,开完一个小会,正逢大雨,“我带有伞,而在会上遇见的极熟悉的一位女同志却没有伞,于是我送她回家,两人共持一伞,此时,各种形象,特别是女性的形象在我的想象中纷纷出现,忽来忽往,或隐或现,好像是电影的片断。”大约,那正如他所说的,这种生活“除了热烈紧张的革命工作,也还有很浓的浪漫气氛”。

为什么以1930年为界,以后却开始了另一种生活呢?因为在日本期间发生了一件事。

1928年7月初,茅盾在陈望道帮助下,搭船去神户。然而,他并非孤身一人;与之同行的,是一个女士,名叫秦德君。秦德君生于1905年,小茅盾九岁,是年二十三岁。据秦德君说,早在1922年亦即她十八岁时,便已认识茅盾;“那时,我随李大钊、陈愚生由北京赴上海,到我党创办的上海平民女校工作。”茅盾是该校教员,当时“仅仅认识而已,没有什么交往”(秦德君口述、刘淮整理《我与茅盾的一段情缘》,《百年潮》1997年第4期)。

最早,我是从《胡风回忆录》知道“秦德君”这个名字。胡风说:“我是1929年9月和同学朱企霞一起去东京的。上船后遇见了秦德君,她是我在南京上中学时的教员穆济波的夫人……在船上见到后,知道她已离开了穆,这时和茅盾在京都同居。她这次回国是为茅盾讨版税,看朋友……船到长崎暂停时,茅盾从京都坐火车赶来上船接她。”胡风以前,是否还有人披露过茅盾这段私事,我不了解。我一直期待更具体的叙述。数年后,读到《百年潮》杂志登出的文章。此文系秦德君回忆录涉及茅盾的一节,而其完整内容以《火凤凰:秦德君和她的一个世纪》的书名,1999年由中央编译出版社出版。2003年,韦韬及夫人陈小曼所撰《我的父亲茅盾》,亦终于在第三章第二节《风雨同舟的伴侣》中,直面此事。

茅盾与秦德君并非上船后意外邂逅。他们同为陈望道的朋友,又都计划去日本,因此结成旅伴。行前,他们一道商量了行期,并由茅盾去买船票——这些情节,我们不知道孔德沚是否了解。在茫茫的海上,故事自然而然地开始。用秦德君的话说,途中自己对茅盾“还说不上怎么喜欢,也没感到他在追求我”,但他们相处得很愉快,关系甚至可以“亲昵”来形容:“我管他叫‘小淘气’。他叫我‘阿姐’,尽管他比我大10岁。”

假如抵日之后,就此挥手一别、各奔东西,事情或到此为止。可是,彼此呼为“小淘气”和“阿姐”的两个人,大约很难这样。他们交往下去,愈形迩密。在东京,他们住得不远,“小淘气”孤寂之下,“朝朝暮暮往我们女生寄宿舍跑”。著名的《从牯岭到东京》草成之际,茅盾拿给秦德君看。其中有句:“我已经这么做了,我希望以后能够振作,不再颓唐;我相信我是一定能的,我看见北欧运命女神中间的一个很庄严地在我面前,督促我引导我向前!她的永远奋斗的精神将我吸引着向前!”据秦说,也就在她读的时候,他“突然紧紧地抱住了我,激动地说,‘北欧运命女神中最庄严的那一个,就是你啊!就是我亲爱的阿姐啊……’”

年逾九旬的秦德君强调:“在我们的关系发展中,一直是茅盾主动的。”

同类推荐
  • 文学概论通用教程:文学概论教程作品论

    文学概论通用教程:文学概论教程作品论

    什么样的作品有阅读价值?这些作品应当如何去读?它们在哪些方面值得注意?这些都是我们要进一步研究的。作品需要阐释,就如同作品需要阅读一样。本书在学生听课笔记的基础上改写而成,保留了课堂教学口语风格,以“正文+附录”为体例,以文学的本质及其规律为逻辑,深入浅出,为读者理解文学及其相关事物提供桥梁。
  • 苦恼的叙述者

    苦恼的叙述者

    《苦恼的叙述者》由赵毅衡所著,大部分篇幅,都是讨论叙述形式问题,过于深入到细节之中。为了醒目起见,我把《苦恼的叙述者》的分析原则在此作简要说明。在全书开头讲这问题,有先人为主之嫌,实际上,下面的讨论应是全书的结论。建议有兴趣的读者看完全书后不妨再读此节。
  • 倾听往事

    倾听往事

    《倾听往事》这本散文集里相当多的篇幅是专为魏晋时期文人名士而书的,收录有《父去子未归》、《凡人与圣贤的距离》、《英雄莫问出处》、《曹操与宗世林》、《亦真亦幻帝王家》,在众多的散文集里,这本书很特别,像寒夜里的点点繁星,熠熠生辉。
  • 一切为了爱情

    一切为了爱情

    本书为哈佛经典丛书第十八卷——“现代英国戏剧”中的一部。这里所指“现代”为本书编著者所处年代的时代划分方式。现称“古典主义”。在戏剧创作中,约翰·德莱顿把法国人在戏剧情节上的规范和刻画的华丽描写结合起来,其中也展示出他自己是莎士比亚的追随者,这种混合类型戏剧的最佳实例就是《一切为了爱情》。这是约翰·德莱顿用来勇敢地向他的偶像莎士比亚发出挑战的作品。正如诺伊斯教授所说,他这一成就最伟大的见证就是“刚看完莎士比亚的‘安东尼和克莱奥帕特拉’,我们仍能从德莱顿版本的故事中获得极大乐趣。”
  • 散文(2016年03期)

    散文(2016年03期)

    《散文》创刊于1980年1月,是我国第一家专发散文作品的纯文学刊物。创刊之初,便确立了思想上追求高格调,艺术上追求高水准的办刊宗旨,二十年如一日的坚持,使得《散文》成为一份高雅纯净,独具品位的刊物,推出了包括贾平凹、赵丽宏、詹克明、李汉荣等在内的大批优秀散文作家及作品,得到了广大读者和社会的认可。从创刊至今,《散文》一直以它独特的魅力力证着自己的存在,坚持呈现当代中国巅峰笔意,鼓励作者表达发现,呈现了一种罕见的沉思的品质和悲悯情怀,是当代文学界尤其是散文界极具分量的文学读本,在读者、作者、文学评论者心中地位崇高,影响遍及海内外华人世界。
热门推荐
  • 第一无赖女王

    第一无赖女王

    莫卿离语:其实,我真不是不要脸,我只是在一本正经的耍无赖。———————————————————————————————她是四大家族之首的莫家嫡系长房孙女,却因天生愚笨面目可憎,受尽世人冷嘲和白眼。就连塞落城两三岁的奶娃子都知道,二小姐三小姐两三日就能熟记运用的武灵之力口诀,她花上三四个月仍会一无所获,而且刚一出生就引来五雷轰顶,面容丑陋如鬼魅,生生吓死了两名接生婆。这样一个世人连正眼都不愿瞧上一下的丑痴儿,却是林家旷世天才指腹为婚的未婚妻,真真是天上飞龙配了地上癞蛤蟆!退婚,退婚,坚决退婚!她是古武界的佣兵女王,下墓取宝却莫名穿越。一朝醒来,她变成了她。退婚?好啊,看老子用金币砸不死你丫!打架?没问题,老子赏你一对熊猫眼!抢男人?那么麻烦,直接送你!亲,还包邮哦!终于有人忍不住问了,这真是传说中的莫家嫡系长房孙女吗?怎的差距这么大?莫卿离笑眯眯的拍拍他肩膀,“伙计,你娘叫你回去吃饭了。”【据说还要有小剧场】“离儿,以前都是我蠢我笨我混蛋,你能再给一次机会让我好好爱你疼你吗?我林幕发誓,这一生一世都只对你一人好,绝不变心!”俊朗男子满眼痛悔和期待的看向手执白玉酒杯的绝美女子,看着她嘴角带着慵懒的笑意,一步一步,缓缓走到他身前。还未及欣喜,就见女子举起酒杯,将酒水从他的脑门淋了下去。“不好意思,你那庙太小,容不下我这尊大佛!”———————————————————————————————新文重修发这里,捂脸奔走,走过路过的亲爱们,收藏个呗,╭(╯3╰)╮
  • 等得起的好时光

    等得起的好时光

    在创作人生篇章的过程中,能让我们变得温暖、放松,涌现前进灵感的,恰是那些有意或无意的停顿时光。本书精心收集了一些“等得起的好时光”,它们或是一个女儿给母亲的一次爱的陪伴,或是一段不计回报的爱情付出,或是一次放下纠葛的长途旅行,或是一种希望渺茫下的最后坚持……正是这些小温暖与小希望,记录了我们人生。它们不值一提,却又无可代替,犹如一首首恬静的小诗,每个句子都那么温柔,每个标点都那么珍贵……
  • 新传奇品

    新传奇品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步步安宁

    步步安宁

    世上还有谁能比她的身世更惨吗?原以为一切都会好,嫁给大学恋人,生下可爱的女儿,可是等待她的却是万劫不复!就算她的起点不高,也决不任人宰割!想要安宁的生活,且看她如何一步步去争取!
  • 笔走大中国:一个人的国家地理

    笔走大中国:一个人的国家地理

    《笔走大中国:一个人的国家地理》这部长达四十万字的旅行散文集里,陈大刚写下了他几十年的“走”和走,前者是精神的,后者是肉体的。他的确走了很多地方,或是因公,或是刻意去旅游,时而青藏高原、时而丝绸古道、时而北国的雪、时而南疆的风,时而天高云谈、时而碧海杨波……,他记下了他的所见所闻,但更多的是放飞了自己的所思所虑——就这样,用了五年的时间,他终于完成了《笔走大中国:一个人的国家地理》这样一部值得一读的旅行散文集。
  • 刀味

    刀味

    祖小余原本只是个普普通通的厨子,没事研究两道新菜,打烊后去茶馆听听评书,想着一辈子就这么过去了。可惜天不遂人愿,不会武功的他,偏偏被卷入江湖。
  • 空间之全能农妇

    空间之全能农妇

    全能千金,一朝醒来竟成了小农妇。家徒四壁,衣不蔽体,食不果腹。能咋办,凉拌!衣,手到擒来,苏绣、靓款、色彩,玄妙无双,美不胜收。食,繁复多样,酿酒、制茶、调冰,香飘四溢,沁人心脾。住,技艺精湛,水泥、油漆、家居,点睛之笔,神来之作。行,……额,这个就算鸟,灵气一出,嗖一下,快得很!小农妇日子风生水起,可惜天天要被死胖子压。被压还不算,一堆极品组团进犯。小农妇脾气暴涨,终于拿起大锅盖准备起义。相公不乖,抽,锅盖抽坏了,看还闹腾不!极品伪善,跪,锅盖跪稳了,看还瞎转悠不!终于,把一堆牛鬼蛇神收拾服帖了,可是,破除的禁制又引来一堆麻烦。更坑爹的是,胖子相公竟然有着那么牛逼哄哄的身份,就连她自己,也来头了不得。且罢且罢,蛇鼠一窝,端干净了最好!——————————————————————————————————————【种田】+【空间】+【玄幻】+【美男】+【衣食住行技能】+【强强联合】种田为主,玄幻为辅,温馨宠溺,只虐极品脑残,男主身心干净,妻奴忠犬一枚,文中美男类型多样,瑶瑶简介无能,望试读几章,坑品有保障哦!!!
  • 冷王绝宠,倾世小医妃

    冷王绝宠,倾世小医妃

    二十一世纪顶尖人物的她,有着与生俱来的骄傲于王者之气。却恰恰在乱世之中迷失了心,料不透世间变化和人心。独有一人,让她甚至付性命,褪去一身骄傲。丑女再度于世,却成了乱世佳人!--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拐角漫漫来

    拐角漫漫来

    李漫不过是碰上了家族人的暗杀趁机消失在墙角而已,谁知道会遇见一个喝醉酒的无耻兼流氓的男人?躲了两年终于被发现之后,李漫终于忍不住冷声申明不会跟他回去当他的小妾的。南宫琉硭无奈又宠溺“乖,本少主带你回家当寨主。”
  • 联邦快递:使命必达的力量

    联邦快递:使命必达的力量

    本书通过阐释“联邦快递,使命必达”的含义、使命感与责任的关系、使命感在职业发展中的核心作用等,帮助员工培养职业使命感,使得员工和企业获得双赢。通过本书的阅读,读者将了解到怎样做一个富有使命感的员工,怎样做一个富有使命感的领导,以及如何培养使命感,如何打造富有使命感的组织,从而为领导和员工提高执行力提供有益的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