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52000000007

第7章 ·光荣的荆棘路 (2)

譬如不下巨海,不能得无价宝珠;如是不入烦恼大海,则不能得一切智宝。

——《维摩经·佛道品》

墀松德赞去世之后,继位的是他的次子牟尼。前文我们讲过,墀松德赞大力扶持佛教,曾经专门安排过佛教僧侣作为赞普与王公贵族之子孙的导师,所以墀松德赞的孩子从小就是在佛学的熏陶里成长起来的。

牟尼虽然做了赞普,纯然仍是一片佛心。他热心地在桑耶寺举办法会,就在这个法会上,他注意到了一件很不合乎佛理的事情,那就是臣民们的贡物有多有少,悬殊很大。不谙世事的牟尼于是下了一道命令,让吐蕃的臣民们平均财富。

可想而知的是,这样的政令一定很难付诸实施,但牟尼毫不气馁,一次做不到就再做一次,如是者三,牟尼终于被自己的母亲下药毒死了。

是呀,即便在现代社会,虔心佛教的富人很多,他们可以斥金百万在某座名寺拍得除夕的第一炷香,可以用大桶的金粉为佛像再塑金身,但依然没听说有谁把自己的所有财产拿出来和贫苦的同胞均分。佛教虽然讲众生平等,讲了无牵挂,但这样的教理只有在打了折之后才能被大众接受。

牟尼一死,他的弟弟墀德松赞接任赞普,仍然大力地发展佛教。墀德松赞继位之后,他童年时代的佛教老师也跟着一步登天,获得了很高的政治地位。这两个人的关系,很像我们熟悉的光绪皇帝和翁同龢的关系。

墀德松赞对那位从小教育自己长大的佛教老师有着儿子对父亲一般的感情,纵然自己执掌大权了,许多军国大事也每每征求老师的意见。在我们所知道的历史事件里,正是这位佛教老师促成了吐蕃与李唐王朝的和平外交。这是西藏佛教史上一个里程碑式的事件,因为从此就开了佛教首脑参与政务的先例,以后西藏形成“政教合一”的特殊社会格局,藏民对佛教统治形成了很好的心理接受度,“活佛转世”之所以能够敏感地牵动起各方面的政治势力,那一粒种子就种在这里。

墀德松赞死后,接任的是他的儿子热巴坚,佛教在西藏的发展至此而近乎登峰造极。

热巴坚的崇佛几乎到了佞佛的地步,很像汉人之中的梁武帝。“热巴坚”并不是他的本名,“热巴坚”是“长发人”的意思,人们之所以用这个词来称呼他,因为他每次迎接佛教僧侣的时候,都会低下头来,把一头长发铺在地上,请僧侣践踏而过。

除了以身作则之外,热巴坚还制定了一系列的政策,提高了僧人的待遇标准,使每一位僧人至少都有七户居民供养,另外还出台特别的法律,凡是态度不敬地用手指点僧人的就砍断他的手指,凡是以恶意瞪过僧人的就剜下他的眼睛,至于军国大政,则交给佛教老师全权掌管。我们知道,政治领袖对宗教再怎么尊崇,也常常是出于政治目的,这位热巴坚却是一个例外,他首先是一名佛教徒,其次才是吐蕃的赞普。

但是,就算崇佛是没错的,也不能尊崇得太过分了。热巴坚的这些做法自然给自己树敌无数,招致了上上下下太多人的不满,终于被手下的大臣设计杀害了。

热巴坚死后,大臣们拥立了他的哥哥达磨,这是一位素来以“嗜酒喜肉,凶悖少恩”而闻名的强人。正如《老子》所谓“反者道之动”,佛教在西藏发展到这里,仿佛之前捧得越高,就是为了这一刻跌得越狠。达磨施展铁腕手段开始了灭佛大计:终止对僧侣的一切供应,把所有的佛寺的大门通通砌死,然后再画上僧人饮酒图,而追溯祸源,一切始于文成公主携带释迦牟尼的佛像入藏,于是宣布文成公主为罗刹鬼。

这时候的西藏,是任何一个佛教徒看了都会伤心落泪的:小的佛像被埋起来,大的佛像被捆起来,逃亡的著名僧侣遭到刺客的追杀,佛经要么被烧掉,要么被扔到河里。本地僧侣要么被勒令还俗,要么改宗苯教,对那些强硬分子就逼迫他们带上弓箭和猎狗去打猎,逼他们违反不准杀生的戒律。从拉萨到桑耶寺,从中心到边地,转眼之间,佛教就要在藏地被彻底肃清了。

令达磨万万没有想到的是,吃斋念佛的僧人里边竟然也有武艺高强、胆敢与王权作对的。一位名叫贝吉多吉的僧人携带弓箭,潜入拉萨,在一次达磨外出的时候一箭射杀了他,这比少林寺武僧的传说可谓有过之而无不及了。

幸运的是,贝吉多吉趁着纷乱逃过了搜捕,辗转逃亡到西宁一带,继续修持佛法,得以寿终。而随着达磨的死,吐蕃在混乱的局势中迅速地四分五裂,作为一个统一政权的吐蕃就此灭亡了,西藏的佛教从此也陷入了长达百年的沉寂时期。对此情此境,任谁能不慨叹祸福相因、世事难料呢?

释迦牟尼纵然悟出了无常之理,他所创立的佛教毕竟也难逃无常的命运。

3.从知识到力量:佛教从西藏底层的兴起

不舍一切世间事,成就出世间道。

——《华严经·十地品》

当培根说出“知识就是力量”这句话的时候,是有一些特殊含义在内的。“力量”这个词,在原文里是power,而power不只是“力量”,更是“权力”。如果掌握了更高的知识,就可以获取更多的权力。佛教在西藏的流传过程恰恰就是对这句话的真实印证。

达磨灭佛的百年之后,佛教混杂着苯教,渐渐在藏地复苏了。达磨之前,佛教在西藏走的是自上而下的路线,靠统治者的力量在全境推广,而这个时候,佛教却走了一条相反的自下而上的路线,从民间开始,慢慢积累自己的力量,先获得了经济地位与社会地位,然后再顺势获得了政治地位。

僧侣们怎样从社会的底层逐渐获得了经济与社会地位呢?原因非常简单:在文化相对落后的西藏地区,僧侣既是神职人员,同时也是高级知识分子。他们识文断字,会治病,懂法术,有着高深的天文知识,甚至为西藏制定了历法。总之,他们掌握的知识是大多数的俗人们不曾掌握的。这种情形颇有几分像中世纪的欧洲,汉人反而很难理解,因为在汉人的传统里,儒家才是最主流的知识分子阶层。因为汉、藏的这种文化差别,汉人对佛教更欣赏它的哲学与美学的一面,藏人却更多地把佛教当做一种高级而神秘的知识,所以更多了几分敬畏,也更看重它的实用性。

实用性越强,想学的人也就越多,谁不想学成莲花生大师那一身足以降妖伏魔的本领呢?于是,需求强了,佛教知识的价码也就高了。在当时的记载里,有的僧人每向人传授一法,就要收取很多金子,甚至还有僧人传授密法的条件是要对方把所有的财产都献给自己。咒术和行医的市场越大,僧人们也就越来越富有了。

这一时期最富有的僧人就是“三素尔”之一的小素尔。所谓“三素尔”,是素尔家族里的三位名人,正是因为他们三个人的努力,一直悄声传播着的莲花生的密教才形成了藏地佛教的第一个宗派:宁玛派。

大素尔是邬巴隆寺的创建者,弟子很多,他一生不曾娶妻,只收了小素尔做养子。

小素尔虽然在养父那里学到了许多佛法,却始终学不到密法,因为在当时的社会里,传授密法需要收取很高的费用,看来就算是父子关系也没能让大素尔破了规矩。

规矩虽然不能破,但毕竟有着父子之情,大素尔就给小素尔指了一条赚钱的明路:一位有钱的寡妇和女儿生活在一起,小素尔可以去娶那寡妇的女儿,用她们家的钱来付密法的学费。小素尔依计而行,终于学成了密法,但他出师之后做的第一件事就是遗弃了那对可怜的母女。

小素尔不但尽得养父的真传,后来又接替养父主持邬巴隆寺。他此时已经很有名望了,但仍然去行走四方,游历修行,终于证得了宁玛派的最高法门“大圆满境界”。此后他又遍访高手,在辩论中折服了四位显教名人。这四人当即便改投在他的门下,小素尔的声名至此到达了巅峰。

不但有大名,还有暴利——小素尔从一出道就显露过不凡的致富手段,成为名人之后更是一发而不可收拾了,很快就成了当时佛教界最富有的人。

小素尔不但佛法高、名声大、钱财多,就连子女也多,真像《华严经》字面上说的“不舍一切世间事,成就出世间道”。小素尔的子女们也都是宁玛派的传人,宁玛派几乎变成一项家族事业了。而这些子女当中,最小的儿子完全继承了父亲的衣钵,成为“三素尔”中的第三位素尔。

第三位素尔其实并没有见过父亲小素尔,因为他出生的那年也就是他父亲去世的那年。不过,至少可以令素尔家族欣慰的是,擅长获利的小素尔虽然圆寂了,家族的财产却不但未受影响,反而越滚越多。

另外,汉人小孩子读书识字,我们都知道有私塾来教,私塾的老师多是底层的儒家知识分子,而藏人的小孩子读书识字,老师要么是苯教僧侣,要么是佛教僧侣。逐渐地,正如儒家基本垄断了汉人的教育,佛教也基本垄断了藏人的教育。既然为之师,慢慢也开始有了僧侣为之尊、为之君,因为德高望重而被推举为地方领袖。有些佛教僧侣也开始娶妻生子,于是地方领袖之职也就变成世袭的了。此风一开,藏地的贵族们也越来越愿意让自家的子弟出家学佛,学成之后便以宗教领袖的身份继承家族的统治,成为这一地区“政教合一”的领袖。

宁玛派后来逐渐式微,直到仓央嘉措的“前生”,即格鲁派的五世达赖,兼习宁玛派的密法,为宁玛派兴建了不少的寺院,宁玛派这才恢复了往昔的一些声势。而五世达赖大揽政权,也将引出“小素尔式的修行到底可不可取”这样的问题。等到五世达赖圆寂,活佛转世为六世达赖仓央嘉措的时候,还会生出一些和宁玛派相关的波折。

“三素尔”时代的西藏还只有宁玛派这唯一一个成型的佛教宗派,但佛教的生机已经无法再被遏止了。从社会底层自发生长起来的佛教,自然要比之前那种由政治领袖强行推广的佛教有着更强的生命力。这个自发生长的时间越长,根基也就越是牢固。尤其是,“三素尔”的家族事业型的佛法传承和致富的方式为西藏的佛教奠定了一个基础,后来出现的活佛转世型的教主统治就是家族事业型的一个变体。所以,很大程度上正是出于对“血统”的认同,那个“耽于酒色,不守清规”的仓央嘉措才能得到那么多人的谅解和期待。

同类推荐
  • 彼岸·《心经》的启示

    彼岸·《心经》的启示

    在我们生活中有很多老好人,处处被人压、骗,为什么?因为他没有智慧,仅仅有慈悲心,最后他没能真正做好自己的事情。所以我们要用智慧去引导我们的人生,但智慧来自哪里?来自眼光的高度,透视事物的深度,来自“空”的宇宙观。这就需要我们不断地观照自己,在现实生活中去修行,从日常的每件事做起,佛法虽然是出世间的,但并不离世,相反要在市井生活中去成就。所以说佛教离我们并不遥远,它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 儒家妙语话人生

    儒家妙语话人生

    用古人先贤修身、处事的理论与方法,来面对今天的现实生活,我们的人生则会奋进而从容。提升生活品质,让我们浮躁的心得到宁静,使空虚的日子变得更充实。《儒家妙语话人生》一书,以“四书”、“五经”等儒家经典为依据,阐述了儒家关于什么是人,如何做人,人应该怎样生活以及理想人格等人生观、价值观的问题。其睿智的人生的哲理,相信对每个人都具有很大的启迪作用。
  • 学步集:曾召南道教研究论稿

    学步集:曾召南道教研究论稿

    宗教学是门年轻的学科,从缪勒1873年在《宗教学概论》中正式提出“宗教学”算起,到今天也不过一百三十多年的历史,故宗教文化很古老并依然活跃,宗教学却还年轻。宗教学研究与宗教信仰是不同的,它虽然要涉及宗教信仰,但研究宗教和信仰宗教不是一回事。
  • 李叔同说佛

    李叔同说佛

    本书是弘一法师晚年将其学佛心得整理、修订,以大才子、大学者、大艺术家的俗家修为向常人揭示出佛门的真谛。他的演讲稿与辑录的处世格言被梁实秋、林玉堂等作家誉为“一字千金,值得所有人慢慢阅读、慢慢体味、用一生的时间静静领悟”。
  • 佛很可怜:中观大师谈修行

    佛很可怜:中观大师谈修行

    该书凝聚中观大师近年来的佛学论文精选,以正能量的视角看待世间百态,以佛法解读世界局势,以佛法来评析金融危机,以佛的智慧来谈如何应对心理疾病,由此获得社会正能量。文章通俗易懂,将佛法与现实紧密联系,展示给读者一个全新的佛学世界观。
热门推荐
  • 最初的修仙者

    最初的修仙者

    新的时代来临,两世为人的张长空,在新时代作为修仙者的创始人,大道独行,张长空修仙是否独行?无数的修炼体系,一个个的职业在新时代争锋,谁能笑到最后?优胜劣汰,自然选择又是哪些?
  • 布衣公主(终结篇)

    布衣公主(终结篇)

    大宁国最小的公主君玉绾逃离皇宫,遇见江南极富盛名的三大世家的公子,任逍遥、沈丹青、玉临风开始,她的命运被一步步改变。卷入富商失窃案、身种剧毒卷入无影门事件、被任逍遥挟持,被自小覆面具的男子授予她琴棋书画,被教习武艺的公子水兰舟解救,由皇叔君清墨带回皇宫。再次回宫后,被陷害后由丞相沈茗赋搭救;在太后寿诞献舞后被西月国七皇子呼延烈相中并求亲,家国利益面前,远嫁西域。第二次逃离皇宫,以为自己能获得自由,却在远嫁途中,遭遇大漠刑官截杀、贪狼国国王设计陷害欲霸占做王妃,一路被水兰舟暗中保护并一次次搭救。在途中发现,西域用大宁的名义加收贡税,似乎隐藏着更大的阴谋……
  • 做强小公司胜于做大大公司

    做强小公司胜于做大大公司

    “隐性冠军”是强有力的小巨人,预示着“小而强”的时代已经来临。很少有人知道:在小城温州,一家打火机厂每年生产的打火机占据了40%的全球市场份额;在广东中山一个小镇上,一家叫长青集团的公司是全世界最大的燃器具阀门制造商;在长沙,隔江相望的“三一”和“中联”公司占据了我国混凝土输送泵市场60%以上的份额……这些鲜活的事实告诉我们:大未必强,小未必弱,你可能做不到最大,但一定要做到最强!  “做强小公司”正在成为一种发展趋势,而有竞争力的小公司则风头正健,日益成为市场经济中一股越来越强大的力量。
  • 后宫阙:梨花凉

    后宫阙:梨花凉

    《韶华将晚》忆往昔,荣宠时,披金揽月歌宫阙。又何须,终难忘,山高云散凉薄雪。梦里尊华,镜中恩情,春荣秋谢殇离别。画梁欢尽,风情月貌,年华错付几堪迭!路遥遥,水迢迢,艳妆珠泪,怎奈君心如铁!*————————————————————————————【阮梨容】她代嫁入宫,只为保命。却在进宫次日,便被迫立下军令状——三日之内,若找不到项链,便以命相抵!表面歌舞升平的皇宫,暗藏着血雨腥风。外表娇莺柔燕,内中却是蛇蝎心肠。这便是后宫,有人生来强大,有人成就强大,有人被迫强大。【南宫玘】初见,他无意中扶起她鬓边开放正艳的白芙蓉,目光却落在她宛如晨光初露般剔透清美的容颜上,久久流转。而她,名分初定,与他,今生是不得聚首了。从此,他的秉性恬淡,他的风流雅致,他的绝好声名,因她,他弃如敝屣。【南宫珏】她教会了他爱,却教不会他原谅。那些后宫花样年华的美好女子,她们给他的深情太多,反而让他心生厌弃。梨容般的清冷,对他亦是难得的。当他以为这就是爱的时候,她却告诉他:这只不过是一场自欺欺人的游戏……他丢弃了江山社稷,冷落了九宫后妃,只为她星眸流转的那一缕眷恋,却终不可得。此生,他不过是她的一颗棋子罢了。
  • 米秋的慢时光

    米秋的慢时光

    这时的太阳落在了地平线上,西边天空的霞光水彩画一样绚丽。黄昏的气息正慢慢荡开,远处一列黑色的货车像一只快速蠕动的长虫,吐出一串灰白色的烟雾,哐哧哐哧地又从视线中消失。一辆载重汽车失忆一般,把自己当成火箭,从身后并不宽畅的马路上呼啸穿过,腾起的尘灰弥漫成一道辽阔的横幅,许久才恋恋不舍地淡开。四周倏地安静下来,没有狗吠,也没有顽童打闹哭叫的声音,黄昏的喧闹退潮一般,一下子退出到很遥远的地方。米秋有些呆愣,像从一个世界跨越到另一个世界,远处明晰的天空和苍翠的山色,近处参差的建筑和葱茏的林木,还有脚下的红土,在她的意识里竟成一幅层次分明的水墨工笔。而面前挑着桶的刘梦之,则如同剪影,融进黄昏。像电影里的某个镜头,拉开之后的定格,有种说不出来的味道,简单而静好。
  • 西岛屿的玫瑰美人

    西岛屿的玫瑰美人

    夏如初莫名其妙穿到了一本小说里,成了女主的继姐。一开始,夏如初以为自己拿的是被女主打脸的恶毒炮灰剧本。再后来,夏如初以为自己拿的是打脸极品亲戚,打脸白莲花女主走上巅峰的剧本。谁能想到原来她拿的是拯救世界的剧本……原以为只是个普通的剧本,没想到身边的人各个卧虎藏龙。天下为棋盘,你我皆为棋子。执棋局,控生死,鹿死谁手未可知。“你执过我配枪的手,我吻过你带血的长发。”“你是亘古黑夜中,永远自由的星空。”
  • 锦瑟哀弦:李商隐传

    锦瑟哀弦:李商隐传

    本书在晚唐时代背景下叙述李商隐的一生,着重写其面对社会压抑和种种困厄所作的抗争,特别是他追求精神自由、实现人生价值、终以杰出成就登上唐诗艺术**的生命历程,也描写了他爱情、家庭和性格的多面。全书富于哲理和诗情画意。——文史专家陶文鹏浓淡相宜的笔墨,勾画出一个真实的李商隐。不讨巧、不曲笔,用平实的描述,托举着传记文学以为标识的真实性,显见了作者在运化资料、筹划结构、通融文字等方面的功力。纪实体的方正严谨,并未局限写作的视野。探究传主如何将文学,特别是诗的作用充分发挥,从而超越和提升了生命的价值;再探究传主何以将汉字之美发挥到难以企及的**。
  • 东野圭吾经典作品(套装三册)

    东野圭吾经典作品(套装三册)

    本套装包括:白金数据,拉普拉斯的魔女,沉睡的人鱼之家。《白金数据》,推理天王东野圭吾的烧脑巨献。《拉普拉斯的魔女》东野圭吾的人性实验室,在日本上市旋即再版,上市5天,销量突破26万册!看似完美的一切,却潜藏着极度的恶意,从人性深处出发的可怕念头,比致毒的药物更为令人恐惧。《沉睡的人鱼之家》是《解忧杂货店》之后,东野圭吾又一部慰藉人心之作。既悲伤又温暖,这是一个让我们重新面对人生的故事。如果推理小说一定要有死亡,这本书所触及的或许就是最残忍最令人绝望的一种情境。
  • 媒体管理概论

    媒体管理概论

    随着我国媒体事业的飞速发展,媒体管理领域将会不断出现新的问题和新的管理方式。媒体作为代表公众利益的事业组织,其管理模式和组织目标既不同于企业,也不同于政府部门和非赢利组织。媒体组织的特殊性和其目标的复杂性决定了媒体管理是一项跨学科、具有很大挑战性的研究领域。在此背景下,“媒体管理概论”课题组成立,并把该课题作为教育部“211工程”项目“媒体管理理论与实践”的子课题之一进行研究。该书是本课题的研究成果之一。
  • 动植物之谜

    动植物之谜

    我们生活在一个奇特的地球上,它是一个大自然的神秘世界,充满了有趣而又复杂,富有奇异感而又曼妙无比的各种景观,不仅为我们展现了一个不可思议的生活空间,也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永无止境的探索领域,人类就是在不断思索,揭示和解释这些现象中得以启示和智慧,在与自然和谐相处,共同发展中走向未来。本书在大量的自然研究资料中,为少年朋友们精选出部分科学、有趣、新奇的动植物神奇景观,奉献给小读者,这里展示了著名的尼斯湖水怪、通灵巨蛇,可怕的食肉树、动物雨、神奇的相思树,会行走的树,美人鱼的秘密,鸟儿为何会飞翔等等引人入胜又回味无穷的奇观异景,一定触带给大家无穷的思索和遐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