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513400000009

第9章

屹立在青藏高原边缘的贡嘎山,是横断山脉大雪山的主峰,海拔7556米,因为冰川的掘蚀,山坡陡峭怪石多姿而山峰则为金字塔形,冰雪漫漫,沟深谷暗。即使是当今世界曾经攀登过珠穆朗玛峰8000米以上的登山者、探险者,都要朝拜贡嘎,贡嘎是王者之山。

无论你来自什么国家,说着什么语言,面对贡嘎山,你只有敬畏。也许简单地把真正的登山者想象为心雄气傲企图征服一切的人,是不公平的,他们之中不乏具有献身精神的人,思想与脚步都很沉重。他们会先来到海拔3741米的贡嘎寺,然后去旁边的玛尼石堆朝拜贡嘎山神。玛尼堆上飘扬着经幡,经幡上写着经文,风就会和诵经者一起吟诵,吟诵给山听,吟诵给水听,吟诵给冰雪听,吟诵给所有的万类万物听。万类万物皆有灵魂,而所有的灵魂无不需要经文的爱抚与引领。

贡嘎寺里只有一个喇嘛。

这个古稀老人是贡嘎山的守望者。

他总是盘着双腿在经堂里念经,这是他的功课。寂寞?孤独?怎么看病?怎么养老?他有医疗保险吗?他吃什么?喝什么?他冷吗?对他来说所有的这些问题都不是问题,因为神和他同在。就这样,贡嘎寺如同从山顶上飘落的一片树叶,带着王者之峰的嘱托,渺小而庄严地存在着。但,贡嘎寺只为贡嘎山而存在,贡嘎寺告诉我们,至少在某种情况下,存在具有单一指向。在山外指点贡嘎山的人,如笔者,看不见贡嘎寺,它退隐了,它始终处于退隐的状态,这是王者的旨意。只有亲近贡嘎山的人才会发现,贡嘎寺是贡嘎山的一部分,它供奉群山之王,群山也供养着它。贡嘎寺的渺小居然是无法忽略的,因为那诵经声所传递所包含的肯定不是这个红尘滚滚的世界的信息,而是来自王者之峰来自天国。

在2004年第7期的《中国国家地理》上,我读到了蒋峻、空山的这样两段文字,令我心动:

“清晨直面贡嘎,与每一次相同,太阳从他的头顶正后方喷薄而出,峰顶如王冠辉映出金色光晕,而依然暗淡一片的群山与天空是这金字塔般王者的背景。光线造成的幻象让他逼真地俯视着错落的群峰,有皇冠般的三连峰,有姗姗来迟的金银山,还包括渺小的我。”“洁白雄伟的贡嘎,他宽阔的山体被朝阳披上了金色锦缎的藏袍,两旁陡峭的山脊正如舒展开靠在宝座扶手上的双臂,他不屑一顾地看我,摄人心魄的王者气势与生俱来,贡嘎,让我敬畏的峰,众山之王……”同一篇文章里,作者还告诉我们,在贡嘎山西坡贡巴冰川的尽头处,有一个大石头堆,是美国《国家地理》杂志摄影师乔纳森.怀特的长眠处。他怀着对贡嘎山的无限敬仰年10月,乔纳森怀特与登山家里克里奇伟等攀登贡嘎山,14日,在海拔7000米处与雪崩遭遇。在贡嘎,雪崩是极为寻常的大雪山自身的运动,崩云裂石惊天动地的坠落,乔纳森受伤后死在里克.里奇伟的怀里。当时,乔纳森的太太正在美国的阿斯彭听着他们16个月大的女儿亚洲牙牙学语。19年后,里克,里奇伟带着亚洲来到乔纳森的墓地,里克里奇伟在《另一片天空下》是这样记述当时情景的:

“我来了。亚洲走到了我身边,跪在坟墓前。

“亲爱的爸爸,我爱你,我很想念你。

“我的眼睛模糊了,那高高的山峰在我的视线里慢慢退去,宛若那片覆盖了贡嘎山的云。”我又怎么能猜度贡嘎山呢?从1957年至今有24人登顶,有22人在贡嘎的冰雪中长眠。我不知道贡嘎山把王者之峰的荣誉到底给了谁?是登顶者吗?也许是的,他们幸运地登上了顶峰,他们可以说:登贡嘎之峰者,舍我其谁?是长眠者吗?也许是的,在勇于攀登和不可攀登之间,他们止步,从此,把肉体和灵魂一起托付给了贡嘎山,那山在,他们就在。

一份世界著名高峰登顶死亡率(2004年第7期《中国国家地理》)的统计说:中尼边境海拔8201米的卓奥友峰为2,珠穆朗玛峰为14,尼泊尔玛纳斯鲁峰为26,中巴边境的乔戈里峰为30,尼泊尔境内安纳普尔那峰为51,贡嗄山为90。

同样神秘,难得一见其容的还有梅里雪山。1991年,中日联合登山队在攀登梅里雪山途中,17人的生命全部消逝于雪崩。自此以后,梅里雪山不仅为登山者也为全世界注目,那云遮雾绕的雪峰却依然被称作“处女峰”。

梅里雪山位于云南迪庆德钦县和西藏察隅县交界处,地处横断山脉中金沙江、澜沧江、怒江三江并流的腹地。这里是藏传佛教的圣地,位列藏区八大神山之首。冰峰接踵而来,雪岭横亘其间,其中海拔在6000米以上的雪峰就有13座,当地藏民称为“太子十三峰,即太子雪山。卡瓦格博是太子雪山的主峰,海拔6740米,是藏民保护神的居住地。

当地藏民深信不疑并世代相传的是:神山可转可拜不可攀登,一旦有人爬上峰顶,神便会拂袖而去,没有神的保护,灾难就会发生。但,这样的事情轻易不会发生,因为藏民的虔诚,神深爱他们,这就是迄今为止无人可以登顶的原因所在。卡瓦格博,藏语意为“雪山之神”,犹如一字长蛇阵那样排列的13座海拔均在6000米以上的高峰,一律银装素裹,如白衣天使仪仗队。大自然的魅力在于:无论你具有什么样的宗教信仰,或者是个彻底的唯物主义者,面对梅里雪山,都会肃然起敬。

梅里雪山的植物分布带自上而下由北寒带向热带过渡,雪线以上冰雪连绵,茫无际涯;雪线以下森林葱郁,鲜花盛开。冰川沿山谷蜿蜒而下,冰舌一直伸至海拔2700米的森林,离澜沧江江面不足1000米,江水几可携手冰川,冰舌是想舔吮涛声吗?

卡瓦格博东坡山谷有明永冰川,冰川下是藏族小村明永村。有旅行探险者发现,村里一户藏民的牛圈门是用一截登山绳拴住的,另外一个登山扣作门锁用。这一家的藏民到冰川找自家的牛时,发现了这些物件,另有一把登山镐、一个对讲机、两只冰鞋、一副缺了镜片的眼镜架,以及一个写有“松井”二字的双肩登山包。

登山包里还有那次登山的回忆吗?

1991年中日联合登山队的脚步,打破了明永村这个千百年来一成不变、一尘不染的村子的平静。村长扎史回想说,当云南省体委的人告诉他们,梅里雪山五年的首登权已经给了日本之后,村里的几个老人哭着叫着在地上打滚,呼喊着:“阿尼卡瓦格博(卡瓦格博爷爷),是你显示神威的时候了!”卡瓦格博是藏传佛教神山之一,扎史与村民认为,他们是靠祈求神山而获得平静的,这里连土匪也绕道而过,从来没有发生过战争厮杀。因而他们面对任何企图征服自然征服卡瓦格博峰的人,都抱有深深的戒备乃至敌意。在老人的带领下全村300多人到登山队大本营对面的太子庙烧香朝拜,并且施用了一个传统的符术:用小麦秸在太子庙前的土地上画了一个佛教吉祥符,然后在上面点火;300多村民绕火光转圈,撒白树叶子与青稞;仪式最后,一个长者在符上洒水,300多人一起诵读经文并告诉卡瓦格博峰:有人要爬到你头上了,你要注意!扎史记得清清楚楚:“烧香画符仪式刚结束,乌云就飘过来了。”1995年,再登山再失败。

1996年,德钦县下达文件告示天下:禁止任何人攀登梅里雪山!藏族人的心目中雪山是神山,是神住的地方,他们心甘情愿地对雪山朝拜,从来不曾有过“征服”的念头。“只有神保佑我们,哪有人要去征服神的呢?”转山便是他们对神山朝拜的一种方式。按照藏族的传统,以及藏区各地的习俗,不同的属相年朝拜一座特定的5神山。2003年是“羊年”,转山朝拜地是梅里雪山,这一年又是藏历60年一个轮回的“水羊年”,从四面八方赶到梅里雪山的藏民有10万之众。远从青海、西藏、四川跋涉而来,每一个人的眼神里只有兴奋和虔敬,他们是一个盛大庄严的宗教活动的参与者,是无上的还有留在家里的牛啊羊啊,一切皆置之度外了。10万人秩序井然,在转山的起点一一祭神的煨桑台,充满激情的祈祷声如海浪般涌起。柏树枝、柴草燃起来了,藏民们纷纷取出早已准备好的祭神之物,青稞酒洒向冲腾的火焰,洒向高高的雪山,炒面在燃烧的柏树枝上堆起“小山”,放飞的“风马”随风而起,经幡飘飘,阳光普照。

转山者绕煨桑台三周后,按顺时针方向开始踏上那坎坷不平却又充满亲近和神秘感的山路。什么叫路?转山者的脚下都是路,那五体投地叩长头的路是贴着心灵的路,无所谓有路无所谓没有路。神山无处不神圣,一块形状怪异的岩石,一个冰洞或者石洞,一棵老树一丛野草,都是转山者心灵深处的圣迹。而一阵突然降临的细雨,从雪线飘落的一阵小雪,乃至惊天动地的雪崩,都是神的使者,神说:我爱你们!我和你们同在!转山路上,还有病人与年迈的老人,他们只是转得更慢一些,那脚步却格外坚实从容,也许岁月留给他们的时间不多了,为此,每一次的转山之路成了更加紧迫的神圣的灵魂之旅。

他们深信,因为转山因为对神的敬畏,今生结束之日就是灵魂升天之时。藏民中流传的一种说法是,在羊年转一圈等于平常年份的3圈,而在水羊年转一圈则相当于60圈。一般的转山者都要转两圈到三圈,一圈为自己转,一圈为家人转,一圈为草地和牛羊转。转山还有外转和内转之分,外转是绕着整个梅里雪山转一圈,大约10天时间;内转是在梅里雪山的部分地区转行,需时3天。转一次山,对于一个贫苦的藏民来说,至少要花费一到两年的积蓄。也就是说,转山之后,这10万藏民中的相当一部分人,便一无所有了。有一家藏民是从稻城亚丁赶来的,父母亲带着17岁的儿子、15岁的女儿,终于到了梅里雪山的脚下。为了这一次神圣的梅里之行,一家人准备了两年,省吃俭用积攒食宿用费。一路上吃完了自己带的干粮后,一天只吃最便宜的一顿饭,即便如此到了梅里便把所有的钱都用光了。但,他们仍然很高兴,为什么要为钱发愁呢。“看见梅里雪山了,白白的雪好像在心里融化了。”他们一个也没有饿着,帮别人背行李,陪老人转山顺便照料老人的生活。有当地藏民告诉记者,转山的人都是金钱的贫困者,心灵的富有者。他们深信,人不是只为今生今世而活着的,人只是走过今生今世。走过今生今世要做两件最重要的事情,一是到拉萨朝拜,一是转山,这就是修来世,让灵魂明明亮亮干干净净,否则怎么升天呢?

2005年9月《中国国家地理》上温普林先生的文章,久久地震撼着我的内心。从一个旅游者、旁观者到参与者、生活者,艺术家的温普林难能可贵地演绎了一个哲学命题,即何为海德格尔所说的艺术的拯救与生存。

温普林告诉我们,叩等身长头首先打动他的“是仪式的庄严和形式的美感”。“他们的双眼直视苍穹,口中喃喃自语,手上戴着专用的木掌手套一一有的还钉着一层铁皮,4啪、啪、啪,平和而响亮地拍出三声。伴随第一声,双手高举过顶相击;第二声响在额际;第三声则在胸前。据说这是对佛、法、僧三宝的顶礼。三次极富美感的合十之后,他们向前迈出一大步的同时,陡然仆倒于地,拍打出一阵薄薄的飞尘。于是,朝佛者大都是灰头土脸的,他们前胸系着的那块专用围裙,虽然由整张牦牛皮制成,也早被磨得斑驳不堪。他们的额头无一例外地留下了厚厚的茧子,有的甚至突起了一个蛋黄大小的瘤子,……”亲爱的读者,你不觉得这样的仪式和形式是神圣而美丽的吗?离开这些仪式和形式很远很远的我们,过着所谓幸福生活的我们,除开堵车、赚钱、跑官、开会、吃饭喝酒,还有什么仪式让我们惦念?而充斥生活的又是一些什么形式?

所有转山、转经、朝佛者的笑容都是灿烂的,目光都是清澈的。藏民认为,一个藏传佛教的信徒一生要叩10万次等身长头,这是修行的基础,是心灵的洗礼,而心灵的洗礼是要有严格的仪式和形式,并经历苦行与磨砺,朝向一个目标。为了心灵的洁净,长磕到拉萨之后,在大昭寺门外,他们都会在拉萨河沐浴。然后穿上一套陪伴他们一路长磕而来又精心包裹好的藏袍,进人大昭寺,诚惶诚恐地燃起酥油灯,闪亮在释迦牟尼12岁镏金等身像前,内心里有大温暖,荣耀之极。

同类推荐
  • 红色禁卫军(一)

    红色禁卫军(一)

    1945年初春,几度延宕的中共第七届代表大会,终于召开在即,中央保卫部门决定从各部队抽调一批军事技能过硬,政治可靠的人员,以补充和加强会议的警卫力量。当时我们晋绥六分区忻崞支队,刚刚打完宁武县东南日军的一个据点,正在做战斗后的调整,我突然接到去军分区学习的通知。支队里和一起被抽调的,还有于旭伟同志,他来部队还不到一年,但表现很好。大约是3月20日前后,我们到了驻在兴县蔡家崖的晋绥军区,住进了政治部招待所。
  • 田野的黄昏

    田野的黄昏

    《田野的黄昏》选取《散文》作家群中优秀中坚力量近年创作的散文作品,均体现出了作家对生活观察思考之深广、个人体验切合历史与文明变迁之深入其所。结集成册,汇而为丛,是文学爱好者的一次盛宴。
  • 黄土色泽

    黄土色泽

    在我的精神上,我觉得黄土高原是一片海洋,我把生活作为戏剧,但实际上生活就是信仰。
  • 青藏铁路

    青藏铁路

    我的一行行诗是一条条白云般的哈达,高高举过头,献给你,青藏铁路;献给你,青藏高原;献给你,珠穆朗玛;献给你,拉萨……我的一行行诗是一条一条有体温的枕木,向着你,匍匐匍匐,我的西藏;向着你,匍匐匍匐,我的热土;向着你,匍匐匍匐,我的拉萨,我的众神之都……我的一行行诗其实是一颗一颗铺路石,密密匝匝地,众志成城地,扛起青藏铁路,完成历史和未来的同期叮嘱……我的一行行诗其实是一只一只春蚕,浑身透亮地,吐着蚕丝地,铺设着一条前无古人的丝绸之路……
  • 风声在耳

    风声在耳

    《风声在耳》是“新文人随笔丛书”中的一册。收录了作家凸凹大量的随笔作品。这些作品内容丰富,涉及面广,文笔生动流畅,看似散乱无章却内含精巧绝伦,充分显示了作者对文字的驾驭能力。具有较高的文学性、艺术性及可读性。一篇篇精美的随笔会使您回味无穷。
热门推荐
  • 道家哲学智慧

    道家哲学智慧

    在战国时代,儒墨并称“显学”。韩非说:“世之显学,儒墨也”。道家是隐者之学,故不在显学之列,而其理论之湛深,思想之缜密,实超过了儒墨两家。孔子罕言天道,“夫子之言性与天道,不可得而闻也”。孟子虽说过“圣人之于天道也”,但也未多讲天道。道家老子不但谈论天道,而且提出“先天地生”的永恒性绝对性的“道”。孔子“祖述尧舜,宪章文武”,总结了夏商周三代的文化成就,墨子“背周道而用夏政”,老子则揭示了有史以来文化的流弊,对于文化发展提出批评意见。儒家虽反对苛政,而肯定区分贵贱上下的等级制度。墨家虽然宣称“官无常贵,民无终贱”,而仍承认贵贱之分,以“贵不傲贱”为理想。
  • 暗夜卷

    暗夜卷

    当人性只剩下兽欲,当战火席卷了世界,当文明破灭到极致,人类该如何自救?先驱者以不屈和惨烈奠定家园,后来者以忠诚和使命代代守护,而当下者以权势和私欲相互内斗。平静之下暗潮涌动,危机再度来临时,谁将拯救世界?暗夜时代,人类史上悲惨荒诞的时代,却是魔法与武技绽放的时代,亦是强者为尊的时代。
  • 地府恋爱指南

    地府恋爱指南

    【确实完本只有33万字,只是简短,没有烂尾!】 【没有烂尾!没有烂尾!】 “葱无心可活,人无心必死。”大概就是这个原因,我成了地府里的一只无心之鬼。不入轮回,就没法投胎转世。鬼帝看我可怜,让我当了个鬼使,每天送送信什么的。只是鬼帝家的某位殿下,你的桃花已经很旺了,可不可以不要缠着我,那些爱慕你的女鬼真的很难应对啊!
  • 鬼藏人(天黑莫上山,夜半鬼藏人)

    鬼藏人(天黑莫上山,夜半鬼藏人)

    (新书《憋宝人》已经上传)三十年前,一支神秘的勘探队在大兴安岭深处全军覆灭,只有谷爷爬回来,背上刻满了地图,手掌上刻着“三十年后……”;三十年后,谷爷的外孙小七,在北京过着皮货店掌柜的悠闲生活,突然间得知一位猎人死在大兴安岭林子里,临死前扒开桦树皮,咬断手指在树干上血书小七的名字……为查明真相,东家组队上山,却发现另有两支队伍也在暗暗行动。经历种种后,他们被莫名的力量引到阴山狼城。这座神秘的城池,不仅没有城门,里面还遍布着巨大的人骨坑,狼窟,巨大的狼形石雕,半空中悬挂着手腕粗的铁链子,风干的肉干。一个足以颠覆想象的宿命轮回抹平了时间的痕迹……
  • 念完哈佛念阿弥陀佛

    念完哈佛念阿弥陀佛

    他是国民党陈诚将军的长孙。毕业于普林斯顿和哈佛MBA,曾为麦肯锡资深顾问。为了寻找生命的答案,他曾经出家为僧三年,在禅宗、汉传佛法、藏传佛法中找寻修心的方法;又到西藏、青海、云南、印度、尼泊尔,追随近百位高僧活佛学习。他以非凡的勇气和坦诚写下这本《念完哈佛念阿弥陀佛》,是希望“让认真寻找心性的朋友们,不必走弯路。 在这本不一样的自传里,陈宇廷讲述了自己传奇的半生经历:在台湾的少年时光,在美国求学的生活,在投资银行和麦肯锡工作的岁月,出家求法的经历,和格莱美音乐家央金拉姆的传奇婚姻。
  • 凰令凤啸

    凰令凤啸

    王爷红杏出了墙,还想把她往回抢?送你两个字!做梦!咱也是有行情滴,敌国皇帝呵护备至,墙角早就被撬倒。想要让她再滚回做皇妃?对不起,本人已死,有事请烧纸……【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战国秦汉治国思想新考

    战国秦汉治国思想新考

    杨生民所著的《战国秦汉治国思想新考》是系统研究战国秦汉治国思想的专著,对战国、秦、两汉用学派的思想文化治国的成败得失进行了考察。从历史上看,西周用礼制治国。春秋末年,学派思想、学派文化产生,见于记载的有道家、儒家、兵家三家。战国时,有的国家开始用学派思想指导治国,如魏国、秦国的“以法治国”。西汉初年,统治阶级以道家黄老无为思想治国,但其中是包括了法家思想的。其后,汉朝杂用法、道、儒思想指导治国。除法、道、儒三家外,阴阳家思想、董仲舒天人感应说和谶纬思想也对战国秦汉的社会历史起过这样或那样的作用,《战国秦汉治国思想新考》对这方面的影响也进行了探讨,并对董仲舒的评价提出新的见解。
  • 穴道按摩治百病(中华传统医学养生精华)

    穴道按摩治百病(中华传统医学养生精华)

    本书所介绍的穴道按摩疗法,正是我国传统医学宝库里的一朵奇葩。根据中国传统医学的经络理论,人体布满各种各样的穴道,它们和人体的各种器官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通过对穴道的多种处治手段,诸如针刺、按摩、挤压等,可以对相关器官起到明显的保健和治疗作用。这一神奇疗法目前已传遍全世界,人们对其显著的疗效啧啧称奇之余,竞相效法。
  • 大自然:洗涤心灵

    大自然:洗涤心灵

    在世纪末兴起一股强烈的环保自然风里,有着各式各样不同的口号与随之而来的各种争议,然而“回归自然”的精神到底何在?作者透过本身旅游世界各地的观察与体验后,竟赫然发觉,人类唯有摒弃对自然的巧取豪夺的掠夺心态后,才能真正感悟到自然涵养人类的包容力,并且从中获得灵性的提升与净化的滋养源泉。
  • 菜鸟三剑客

    菜鸟三剑客

    先天缺陷不适合练剑的星家独子,家庭惨遭变故的林家千金,迫不得已做卧底的冷家少爷,他们能否改变自己的命运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