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509600000009

第9章 阎连科将会怎样(2)

种种迹象愈来愈清晰地表明,阎连科与现实主义小说的传统精神之间,确乎存在着一种先天的缘分,一种一拍即合的内在契机,一种得心应手的承传与认同感。这当然是一件值得我们为阎连科庆幸的好事。任何一种艺术方法或风格或流派的产生、发展、成熟、衰落直至转换(是转换而不是消亡——转换为更新的它种方式)的过程,都将是一个漫长的潜移默化的渐变过程。现实主义同样如此,它不仅在当代,就是在未来一个相当漫长的历史时期内,都将葆有其强大的艺术生命力。

阎连科的小说艺术成长于真伪现代主义小说在中国滋生、蔓延、昌盛之际,他也许曾为之诱惑,为之目眩神迷,但他终于没有在随波逐流中舍本求末放弃自己,而是坚定地皈依了现实主义,扬长避短而又兼收并蓄,始终坚持以自己的审美感受为依据和原则,去进行生活的提炼与艺术的创造,在现实主义的老树上绽开一朵又一朵艺术的新花(阎连科之于传统,当然不是泥古的恪守与因袭,而是有扬弃有发展的继承。在他的现实主义的框架中,现代主义的艺术因子也是随处可见,而他晚近以来的带有浓厚自传色彩的“瑶沟系列中篇”分明又烙上了新写实主义的印记)。——换言之,阎连科不仅善于迅速地找到自己,而且敢于大胆地确定自己并且最终发展自己——这也就是作为小说家的阎连科今天之所以立得住,将来还可能有大发展的希望所在。

第二,现实主义不等于编故事,阎连科也决非一个只会编故事的通俗小说作家。我在前面侧重强调了他的“善编”,也完全是为了从一个侧面论证他的现实主义小说才华。现在我还可以换一侧面来继续这种论证,譬如说语言。人们常说小说艺术就是语言的艺术,并常常以此作为区划纯文学与通俗文学的准绳之一。

阎连科的小说语言究竟怎么样呢?

我在这里只想谈一个特点,那就是他的小说语言主要不是来自书本而是来自生活,是从他生于斯长于斯的土地上生长出来的。这一点在他创作伊始就表露得很充分。即使在他不成功的处女作《吉星高照》中亦是如此。这篇小说的语言固然“生涩”,但它仍然是作者用自己的嘴说出来的话,而且说得满口的俗言俚语,说得充满野趣和泥土味道。阎连科对小说语言的这样一种选择,是源于一种直觉——一种如前文所述的他的优良的小说资质与禀赋。

这使他在小说语言问题上少走许多弯路,很快就进入了一种境界,有了一些自己的语流、语态和语境等等。如果我们信任语言自身的原态的魅力的话,最简便直捷的方法就是引征原文。我只是提请读者注意一下我加了着重号的那些字、词和句子,可以从音响、色彩、韵律也可以从准确、生动、传神或感觉化或陌生化等诸多方面进行赏析与品评。

热风吹着,齐刷刷的麦穗,一波推着一波,湖面似的齐整。爆开的麦壳,把半个粒儿露在天下,圆鼓鼓地顶着太阳。从坟地头上走过的庄稼人,看了,眼都生红,心里仿佛丢了啥。

——引自短篇《坟地》

她沿着溪边小路,走得悠飘,一副荆筐担子,在肩上亮腔,叫得扎耳。响声流在沟里,如同喘息一般……脚下的澳水,原是一线一线,从石缝里挣出来,汇入德亭川,摊成一条白带,宽丈深尺,从冬流入夏,又从夏流入冬。硕大的蛋卵石,在水里露个帽儿,青蛙在帽上仰天长叫。水声蛙声,漫开去撞着两崖岸壁,孕出脆脆回音,满沟嗡啦嗡啦。黄莺鸟从林中飞来,滑在沟空,寻找溪遗的蚂蚱革虫,叫声柔柔,沁心润肺,日光在沟里,照出一条亮带。山风响着笛音,从森林中漫出,在水面上吹着……

——引自中篇《寨子沟,乱石盘》

第三,透过上面两段短短的引文,人们在感受到阎连科那笔力的灵动与弹性的同时,是否还体悟到了蕴藏在文字后面的作者对于庄稼、土地和庄户人的那一分熟知、亲昵和深深的眷恋呢?这正是我想说的第三点,也是阎连科终将建构起他的小说世界的最大本钱。用我一贯的观点来说,那就是阎连科是一个有根的作家。他的根就深植于生养他的那方水土之中,父辈的遗传,二十年的乡村光阴所命定的他与土地与农人的千丝万缕的联系,使他先天获得了一个关注与思考当代中国农民命运的绝好视点;而地域文化(中原文化)如山川地貌、乡风村俗、民间礼仪、说唱艺术、口头文学等等熏染,又给他提供了一把通向整个中国农业文明的宝库的金钥匙。二者合一,就使得这一类来自土地、跳出土地,最后又去返观土地的乡土作家更容易在“乡土情结”深重的中国现当代文学舞台上出人头地领尽风骚。

当然,阎连科是否必然如此还得另说。

我在这里指出的,只是他具备了这样的先决条件——《两程故里》集子中提供给我们的印象也仅此而已。彼时他的目光投向还比较散乱,既写农人,亦写军人,逮住什么就写什么,冲动一来就下笔千言,还谈不上什么深谋远虑和总体构想。

这也是不能苛求的,任何一个作者无论是对其表现手法、创作风格或题材的“最佳”的寻找过程、也就是他成熟的过程。其实到了中篇《两程故里》的写作,就已标示着阎连科的“邮票”意识(借用威廉.福克纳的邮票之说)的悄然萌动。接下来,从着力描绘中原市井文化的“东京九流人物系列”,到悉心探究故土之根的《乡难》、《故乡的叹息》系列,再到投入自我审视自我的“瑶沟人系列”,我感觉到闻连科是在一步一步走向冥冥中的那个神祗的召唤了。

阎连科还需要警惕什么吗?

问题也许很多,但首先要记住的是,长处即短处,优势同时也是局限。如果自恃“善编”,再加上语言的天生丽质,再加上“根子”粗壮,就认为本钱甚大,就不予珍惜,就恣意挥霍,那就很麻烦了。这种倾向在《两程故里》的集子中已初露苗头,我只举一个枝节问题来加以说明。我认为像《村路,弯弯的》、《妻子们来度假》、《爷呀》等小说题目都是有欠推敲和粗糙甚至是失败的。这说明了什么呢?我的感觉就像是一位生育能力极强的母亲,呼呼啦啦生了一大堆孩子,然后就胡乱给他们安了个花呀草呀之类的名字了事。潜意识里不是对名字的疏忽,而是对孩子本身的不够珍惜。我相信任何一个优秀严肃的作家,都会像任何一个认真负责的母亲一样,不仅会极慎重地对待每一个孩子(作品),而且也会煞费苦心地为他们取好每一个名字。因此,由“名字”问题使我想到的是连科在创作上是否也应该实行一点儿“优生学”了?

由此我再联想到连科目前的创作状态。他确实是一个快手,他写作时的轻松随意简直令人嫉妒。他不仅可以同时处于几条战线(题材和体裁)作战,而且往往都是一稿写成,一挥而就。但是,这对于他未必值得庆贺——这种驾轻就熟或许正是埋设在通向他的艺术顶峰的道路上的一个陷阱。作家的自我突破大都在什么情势下才能实现呢?那就是把每一次新的创作都当成是一次自我诘难,自我挑战,自己和自己过不去,从而始终保持一种写作中的陌生感与新鲜感。不要怕新的尝试的失败就满足于旧的套路的重复。就像一个跳高运动员,如果不冲击新的高度就永远破不了自己的纪录。

连科最终想要建构起闪耀着自己的个性光彩的小说大厦,还必须要有做韧性的长期战斗的思想准备,而且还决不仅仅是那种拼时间拼体力的“创作消耗战”,必须要有雄谋远略的规划,包括全面的修养,或者也包括当前的创作战线与速度的收缩与调整等等。这样的话,比较能集中连科的全部才华、情思与智慧的大作品迟早是要出世的。换一句话说,连科也许是一个大器晚成者——其时虽晚,其器却大者也。

这也就是我对“阎连科将会怎样”的最终回答。

并以此为序。

载《文学评论家》1991年第2期

同类推荐
  • 我心中的北大精神

    我心中的北大精神

    《我心中的北大精神》收集的征文以北大学生的作品为主体,这些文章全部出自北大青年自己的笔下,体现了北大青年自己的心声。他们从不同的年代和视角,用不同的笔法勾勒和演绎出了每个北大青年内心中的北大精神。《我心中的北大精神》在组稿过程中,立足普通学生的视角,旨在透过同学们各具特色的语言,对新一代北大青年内心的北大精神有一个全景式的客观陈述。 全书分为五个部分,共同构成对北大精神的真实解读。
  • 朱子家训·增广贤文(中华国学经典)

    朱子家训·增广贤文(中华国学经典)

    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包罗万象,远不是一本书所能囊括的。本丛书只是选取其中部分内容分门别类进行介绍。我们约请的作者,都是各个领域的专业研究者,每一篇简短的文字背后其实都有多年的积累,他们努力使这些文字深入浅出而严谨准确。与此同时,我们给一些文字选配了图片,使读者形成更加直观的印象。无论您是什么学历,无论您是什么年龄,无论您从事的是什么职业,只要您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爱好者,您都可以从本书中获得您想要的。
  • 垃圾筐电影院

    垃圾筐电影院

    我们在看着,我们在听着,我们在感受着;我们在嬉笑,我们在苦恼;偶尔也有想留在心间、难以替换的日子。也许都是什么事都没有的日子;可是,我们依然等待着。我们等待着有什么来临,或回忆年少时的光影趣事,或以独特方式解读通俗影片,或记录片场拍摄花絮。《垃圾筐电影院》,或许就是岩井俊二心中的电影理想国。
  • 一元决定论与灰色阐释学

    一元决定论与灰色阐释学

    上世纪80年代初期,你终于如愿以偿地进入大学读中文。那是一个属于文学的时代,就连燕子的呢喃声里,似乎都有着文学的腔调和韵致。那是中文系学生节日一般美好的春天:几乎每天都有可谈的新鲜话题,几乎每天都有可读的优秀作品。像当时的许多文学青年一样,你也做着自己的文学梦。你把别林斯基的著作放在书包里,形影不离地带在身边。你沿着他的文字铺出的路径,在俄罗斯文学的大地上漫游,看三套车在无垠的雪原上飞奔,看“旧式地主”吵架和吃西瓜,看一群市侩官员下作地巴结“钦差大臣”赫列斯达科夫。这位伟大的批评家让你喜爱上了果戈理,也让你感受到了文学批评的魅力。你幻想着将来能成为一个热心的编辑家和热诚的批评家,能办一份《祖国纪事》和《现代人》那样的文学杂志,能对自己时代的文学发出清亮而正直的声音。
  • 纯真的担忧

    纯真的担忧

    本书由作家亲自编选,全书15万多字,63篇作品,共分4辑:“静静的生活”“失落之物”“地球书房”“无人知晓的”。骆以军的散文,沿袭了他的小说写法,凸显了他“会讲故事的温柔暴力熊”的特质。人声嘈杂的夜市,躁动与迷茫的青春,擦肩而过的面孔,文学同道的寂寞,父辈人的乡愁,城市恍惚破碎的影像,以及回忆、梦境、奇闻……在作家笔下一一呈现,似描摹了一幅浮生聚散、往事微茫的台北人与物。作家通过真性情的写作,无限地切近生命的悲欢。
热门推荐
  • 魔王的就职报告

    魔王的就职报告

    作为一个魔王,赛琳娜总是抱怨自己的手下。绿皮:“waaagh!!!”卡恩:“血祭血神!”露西:“为了皇帝!”黑色方舟海盗:“为了深渊之主马瑟兰!”……赛琳娜:“你们就不能闭嘴吗!”。这是一个恶魔在异界种田的故事。
  • 洪荒二郎传

    洪荒二郎传

    垂死梦中惊坐起,身处已是不知年。无痣青年杨戬过马路抱着手机翻起点找小说,倒霉的被一辆闯红灯的货车撞飞,醒来后发现自己正重伤蔫在土炕上,身旁还多了个泪眼汪汪的可爱小萝莉……既然魂穿为大名鼎鼎的二郎神杨戬,那有件事就是必须去做的!拜师玉鼎?劈山救母?肉身成圣?遛狗追嫦娥?错!且等他,左手开天斧、右手三尖刀,金弓腰上别、天狗食日月,玄法战乾坤、八九力通天!先把那个刘彦昌捏死,看谁敢算计杨小婵!
  • 灌篮之翔阳斗魂

    灌篮之翔阳斗魂

    灌篮同人,主角藤真健司,系统文,嗯...就这样吧。PS: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去留随意。
  • 倾城劫:不侍君王宠

    倾城劫:不侍君王宠

    她只是深宫中的一根小草,艰难地生存,最大的梦想不过是想要离开这个视她为眼中钉的地方,安静的生活。可是,上天却不给她这个机会。和亲!这就是她要走的路。从一个牢笼走到令一个牢笼。她的挣扎,她的不屈服,带来了更多的恩怨,更多的爱恨,和纠缠。
  • 风起凤翎

    风起凤翎

    信手拈花的不一定是佛,也可能是魔!那个无情无欲的神,他根本不在意一只蝼蚁的偷生,还是一个朝代的繁盛。身负守护冥海重任的巫族,十六岁便侥幸通过考试入了宫门的摩里黎月,她将面对的是万人之上的敬仰,还是一人之下的孤独?她想要有一个朋友,可是那个孩子只是颗流星,他不能一直留在这里,他的人生轨迹,他的宿命,是无止境的漂流,跟着他的宿命,不断的流浪,直至死亡。从她未成年开始就入主祭司所一等神官,跪倒在她脚下的百官仰望着她的一切,而她却只在意那个高高端坐在玉座上的远古神,他的心里在想什么,他为什么要用自己的心,造了这一个洗荡十万怨灵的场。
  • 蛇君大人带我走

    蛇君大人带我走

    他是她的大学教授,她还以为自己找了一位又帅又多金的老公,谁知道他竟然是一只妖,还是自己前世的夫君,最可笑的是自己还是百花仙子转世。放弃一切跟他回到澜陵九幽城,她才发现自己的上辈子还有颇多情债呢!比如跟她的师父太上老君……侍女告诉她:“这是蛇君看得比生命还重的仙草。”而她却说:“什么破草,小心老娘哪天不高兴直接拔了它。”不是说擅闯禁地者死吗?而他却告诉她:“你说本君舍得让你死吗?”
  • 不会谈恋爱的我

    不会谈恋爱的我

    不用嘲笑不会谈恋爱这件事,因为往往,当我们变得像个逃兵,开始畏首畏尾,语无伦次,低到尘埃里的时候,我们其实就已经在经历爱情。爱里,愿我们彼此为师,但永不出师。
  • 讲给孩子的人体使用手册

    讲给孩子的人体使用手册

    这是一本写给孩子的书,所以它具有如下几个特点:首先,它的语言轻松活泼,使深奥的人体知识变得浅显易懂,每一章都从孩子自己对世界的认识开始引出话题,段落短小,形式多样,以减轻孩子的阅读负担,同时又做到内容全面,不失严谨的科学性和知识的系统性;其次,考虑到孩子的接受能力和阅读特点,本书还配有许多相关的图片和漫画,力求做到图文并茂,使单调的身体知识变得生动形象;最后,它加入了许多动手、动脑的小板块,让孩子从通常的被动接受者转变为主动创造者,培养他们积极思考、独立判断的能力。
  • 风筝

    风筝

    金开诚编著的《风筝》为丛书之一,系统全面介绍了风筝相关知识。《风筝》中优美生动的文字、简明通俗的语言、图文并茂的形式,把中国文化中的物态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精神文化等知识要点全面展示给读者。
  • 仙君你家桃花好甜

    仙君你家桃花好甜

    娇俏有个愿望。总有一天要嫁给山海界最顶尖的妖修学院高材生。某日,她蹑手蹑脚的扒在甲班窗户偷看,迎面走来一个清隽风流的美人。四周一片哗然。妖怪甲:卧槽姜珩?!法术修为第一的那个?别拦我,我要上去要签名!!妖怪乙:哇!姜珩!这颜值逆天了,不行,我要给他生猴子!妖怪丙:天呐,为什么姜珩也会来学院啊,太不可思议了。妖修高材生?娇俏眼睛一亮,低头看了一眼娘亲给的《娇氏追夫守则》,提着裙子冲了上去。——从此以后。山海学院的人都知道姜珩身边多了一朵死缠烂打的小桃花。——婚后。娇俏一脸愤怒的拍着桌,“你怎么不告诉我你是仙君?离婚!必须离婚!”美人无奈摊摊手,“学院信息上有啊,你从来不看吗?”娇俏:“……我不管,我要离婚!”美人捏着下巴打量她一下,忽然一把抓住她的手,“走,上月老那。”她眨了眨杏眸,期待的捧着脸,“去离婚?”“不!”美人睨了她一眼,眼神凉薄,“为了防止你出轨,再系个九千九百九十九道红线。”娇俏:“我#@¥?/……”这大抵是个智商不太高的桃花妖,意外嫁给仙君后,整日想着离婚逃走的故事。简介无力,直戳正文,双处一对一,请放心食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