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509300000021

第21章 长篇小说(2)

第三,鲜明的民族风格。民族风格大一统局面的迅速形成,得益于三点。一是相对单一的民族民间文化背景;二是表现对象的中国化与民族化;三是“中国老百姓喜闻乐见”的审美要求。但是在民族风格的表现上,又形成两种套路,一是在形式上直接采取了传统的章回体或传奇式叙事方法,形成了传奇化的叙事风格。另一种是在作品中塑造带有鲜明民族性格和精神的人物形象,并展现出本民族特有的民风民俗和生活风貌,这类作品在精神内涵上更多地展现了我们民族的气魄和本质。以传奇叙事的写作手法而取得较高艺术成就的作品有《林海雪原》、《铁道游击队》、《烈火金刚》、《敌后武工队》等等。传奇叙事的作品由于叙事手法的相似而带来了一些共同特征:一是整部小说并不瞩目于对大事件的展开或大场面的铺排,而是由一个或数个小型的战斗故事构成,故事是小说的主体,无故事即无小说。二是叙述者在小说中充当作者的代言人,不仅以全知全能的视角讲叙故事的细节和整体,而且能够按照自己的价值标准、道德观念和情感取向发表议论和评判。三是由于过于注重故事情节的曲折生动,而忽视了人物形象的塑造,缺乏对人物心理性格的揭示,而使人物显得单一、扁平。而另一类塑造具有鲜明民族性格的英雄形象、展现民族精神风貌的作品则更体现了时代的特色和中华民族坚韧顽强、百折不挠的精神实质。《红旗谱》、《风云初记》是其中的优秀篇章。朱老忠的侠、义、忠、勇有中国古代许多英雄豪杰的影子,而他的勤劳、朴实、忠厚又浓缩了中国农民的优秀品质。《风云初记》则以浓郁的诗情画意取胜,人物勤劳朴实、乐观向上,并带有北方农民独有的豪爽、忠厚,场景描写则纯净、明快,富有浓郁的生活气息,展现了我国北方农村的民风民俗。

三、现实军旅题材小说的羸弱及其原因

在上述战争小说的“主流”之外,还有一条蜿蜒行进在“前17年”中的军旅小说“支流”,那就是反映新中国成立后和平环境中的军旅生活、军人情感以及军民关系的小说序列。它们的出现,拓宽了军旅小说的题材领域,丰富了军旅小说的表现内容,给军旅小说带来了新的特质和新的美学情趣。较早取得成就的是一批在战争后期入伍、几乎和新中国同时起步走上创作道路的青年作家,题材面相对集中在西藏、云南等少数民族边疆地区。50年代中期前后的代表作品有徐怀中的长篇《我们播种爱情》、中篇《地上的长虹》,刘克的短篇《央金》、《古堡上的烽烟》,彭荆风的短篇《拉枯小民兵》,以及林予反映东北军垦生活的长篇《雁飞塞北》等。在1963年的全军性大征文活动中,又出现了任斌武的《开顶风船的角色》和林雨的《五十大关》等正面描写部队训练生活的优秀短篇。“文化大革命”前夕出版的黎汝清的中篇《海岛女民兵》和金敬迈的长篇《欧阳海之歌》,则为“前17年”的军旅小说画上了有力的句号。显而易见的是,这批作者无论是数量还是影响都远不足以和同时期的战争小说相抗衡。造成和平时期现实军旅题材小说创作薄弱的原因也许很多,但最主要的是两条。

第一是创作队伍的变化。由于军旅生活和军旅成员急速而巨大的流动性——所谓“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同时也就决定了它的文学反映必须在不同的时代推出不同的代言人(作家),以保证作家对生活的亲历和体验,否则,势必出现“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窘迫与尴尬。新中国成立以后,一批相对成熟的军旅作家陆续转业到地方工作或者升到更高级的领导岗位,对现实军旅生活的逐渐疏离与隔膜迫使他们只能面对过去(战争),而无法关注“当下”。与此同时,更年轻的军旅作家还处在成长之中,作家队伍的这一“断层”,直接导致了现实军旅小说创作的贫弱。其实,再进一步推广开来看,“前17年”的军旅小说在题材上已然呈现出明显的“橄榄状”。以建军40年(1927—1966年)的历程来划分,反映前10年即红军题材的小说甚为稀少,反映新中国成立后17年的军旅小说也渐次萎缩,最大量的是集中反映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作品。这种现实和当时活跃的军旅小说家群构成的“橄榄状”恰成一种对应关系:红军出身的小说家几乎没有,新中国成立后参军的小说家尚待成熟,真正的主力绝大部分是“八路军”、“新四军”和解放战争期间入伍者。以此观之,是否也说明了“生活乃创作的唯一源泉”?

第二是创作路线的强化。这里所说的“创作路线”大体指的是毛泽东1942年《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提出的“文艺为工农兵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的思想路线。这一路线在新中国成立以后由于政治一体化的推行与强固,也变成了普泛的基本原则与指导思想。文学的革命功利性和政治功能性不断地被加以规约和强化,从“两为”的文艺方针到“两结合”的创作方法,乃至“写什么”(题材、主题)和“怎么写”(形式、风格)等等,都有了不可更易的明确限制与强行规定。而军队作为高度政治化的武装集团,在这些方面执行得更为坚决和纯粹,不允许有丝毫越轨的倾向、情绪和笔调。五十年代初期到中期先后出现的略有探索的《洼地上的“战役”》(路翎)、《我们的力量是无敌的》(碧野)、《战斗到明天》(白刃)、《亲人》《妈妈》(王愿坚)、《英雄的乐章》(刘真)、《雪天》(张麟)、《三月雪》(肖平)等战争小说都一一被扣上了“战争残酷论”、“资产阶级人性论”、“丑化人民军队”等多种帽子而遭到过不同程度的批判与否定。有的作家还因此罹难而被迫搁笔。这也是造成战争小说“第二次浪潮”无从深化与发展的重要原因。相形之下,现实军旅题材就更为敏感和棘手,一方面是缺乏经验与参照,一方面是诸多矛盾难以回避。1957年前后,在“双百”方针的倡导下,在“干预生活”口号的鼓动下,触及部队现实矛盾的《不好领导的人》(路野)、《无风浪》(朱新楣)等相继发表,但立刻就遭到了粗暴的无情棒喝,现实题材军旅小说创作在现实主义道路上刚刚起步就踉踉跄跄,致使不少作家或者不越雷池,或者绕道而行。进入60年代,战争题材也开始衰微,现实题材受到鼓励,只是现实主义的因素不断稀释,而浪漫主义的成分逐渐膨胀,掩盖矛盾、粉饰生活成为一时的审美原则。“好人好事文学”普遍增多,即使写矛盾也是先进与更先进的矛盾。这方面的经典之作《欧阳海之歌》在塑造人物方面已然出现了某些“高、大、全”的苗头,虽然名震一时,其艺术性和生命力却因此而大受损害。截至1966年2月,林彪委托江青搞的《部队文艺工作座谈会纪要》出笼,便基本宣布了“前17年”军旅文学的寿终正寝。

现实军旅题材的羸弱与历史战争题材的强大,比照出了题材的不平衡。此外,还有一个体裁不平衡,即中短篇小说的歉收与长篇小说的丰收亦成巨大反差。如果说在短篇领域中,还有王愿坚的“红军系列”、刘克的“西藏系列”、任斌武的《开顶风船的角色》、林雨的《五十大关》等精品佳构甚为突出的话,那么,中篇小说则真是乏善可陈了。这与“前17年”当代文学中篇小说体裁普遍欠发达有关,更与文学手法的还不够多样、丰富与细腻有关。寥寥不多的几个中篇,基本上都是长篇梗概(或儿童题材)。若以今天的写法,加以铺排、渲染、营造氛围、强化感觉,差不多就成长篇了。中篇小说留下的这一“空白”,正好成为了新时期军旅小说的一个“爆发点”。如前所述,在影响与局限“前17年”现实军旅小说健康发展与繁荣的两条主要原因中,创作队伍的变化是表象的,创作路线的强化才是实质的。而且,后一条不仅仅是针对现实军旅小说的,它对战争小说乃至整个当代小说的影响,都是深刻的,在它的强力牵引下,“前17年”的军旅文学和当代文学一样,走过了一条曲折回环的艰难道路。但是,即使如此,军旅小说家们仍然作出了巨大的努力,甚至一度将军旅小说的成就推向了时代所能允许的最高水准,为军旅小说的深入发展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教训。至于那些根本性的问题,只能留给一个新的时代予以解决。事实上,他们中间的优秀分子日后果然成为了新时期最早打破坚冰的先锋与闯将。

第二节50年代的军旅长篇小说

一、孙犁和杨朔的散文体长篇小说:《风云初记》与《三千里江山》

在当代作家中,孙犁和杨朔都以散文著称,他们涉足的小说,也都呈现出散文化的风格特征。孙犁的《风云初记》(人民文学出版社1951年版)描写了抗日战争初期滹沱河措岸的两个村庄子午镇和五龙堂的生活变迁,展现出特定时期民族矛盾与农村各阶层矛盾错综交织的历史现实。小说围绕高庆山、吴春儿、田大瞎子、老蒋等几户人家在抗战初期的生活情状,细致地描绘出冀中抗日根据地各阶层的生活状况和精神面貌,通过他们对待抗日的不同态度,反映了当时复杂的民族矛盾和内部矛盾。这里既描写了农民群众保家卫国,坚持抗战的决心和乐观坚强的精神面貌,也描写了地主阶层内部在抗战问题上的相互勾结与分化;不仅有积极向上的两个农村青年——春儿和芒种的爱情故事,也有俗儿这样的开放、泼辣、追求享乐的女性对人生投机性的选择,还有像李佩钟那样的从封建家庭走出来的革命知识分子。小说遵循现实主义的创作原则,将不同阶层、不同性格的人物在不同时期的思想状况真实地反映在读者面前,使我们看到了抗战初期冀中农村丰富多彩的人文风貌。

几位女性形象无疑是小说成功的重要因素。女人主公春儿坚强、乐观、活泼、真诚,追求自由、健康的爱情和平等、幸福的新生活,在她身上既有农村姑娘的朴实与羞涩,又有新时代女性的勇敢与泼辣,她是农村年轻女性的优秀代表。李佩钟是书中另一个富有新意的女性形象,由于出身的关系,李佩钟的性格较为复杂,她的夫家与娘家都是地主,她从双重的封建家庭反叛出来参加了革命,克服了种种压力与束缚,坚定地站在革命的行列里,在她身上既有革命者的坚强与热情,又有知识分子与革命要求不相一致的充满浪漫小资情调的生活追求。这个人物性格本身的丰富性给读者带来了阅读的新意,但由于作者对李佩钟内心的矛盾斗争与情感纠葛,并不像春儿那样进行了深入的开掘与展现,难免给读者留下了阅读遗憾。反面人物俗儿的形象无疑是成功的,也是那个年代农村有代表性的女性形象。在抗日风云初起的时候,她曾是抗战的拥护者和积极的活动分子,也尝试为抗日做过一些工作,但是风流多变的个性,追求享乐生活的愿望,最终使她跟随丈夫高疤走上了破坏抗战的道路。作者真实地刻画了这个人物不同时期的思想变化以及开朗、善变的性格,俗儿的形象丰满、生动、真实可信,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风云初记》的整体风格明快、乐观,富于浪漫气息,尽管作者选取残酷的战争作为表现对象,但是在作品中着重表现的并不是战争血腥、残忍的一面,而是努力展现战争年代抗日军民不屈的个性与乐观向上的品格。小说并不追求故事情节的完整与曲折生动,而是从故事情节的逻辑顺序向抒情性和意境营造方向转化,借用散文化的写作手法,呈现出诗与散文融为一体的诗化小说的倾向,作者的笔墨常常集中于生活中的一个画面、一段对话、一个场景的描绘与镂刻,用精练、细致的语言描写人物的情感与心理,并与自然景物的描写融为一体,营造出情景交融的美好意境。比如春儿与芒种的爱情描写,就常常采用这种手法,细致地描绘出两个农村青年乐观、真挚、自然的恋爱与成长过程。孙犁作为当代散文大家,对语言的把握和运用可谓炉火纯青,《风云初记》的语言保持了他一贯的风格,洗练、朴素、清新、优美,有浓厚的生活气息,充满了诗情画意,人物的语言则生动活泼、个性鲜明,高超的语言技巧为小说增添了艺术魅力。

《三千里江山》(人民文学出版社1953年版)是杨朔以散文化的手法描写抗美援朝战争的一部长篇小说,也是我国第一部较大规模反映朝鲜战争的作品。正如作者在散文创作中一贯追求的从平凡中昭示伟大、从小事件中显出大气魄的风格一样,《三千里江山》没有去塑造高大、完美的英雄主人公,而是选取了战斗中平凡而普通的小人物,并通过对这些普通的劳动者或战斗者内心世界的揭示反映出他们美好的心灵。《三千里江山》为我们展现了一支铁路工作援朝大队为保护江桥支援前线所经历的斗争,作者热情赞颂了志愿军英雄们崇高的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精神,同时展现了中朝人民之间用鲜血凝结的真挚、深厚的友谊。作者以自己在朝鲜战争中的亲身体验来抒写对英雄的理解和感受,在风格上、在观察战争的视角上、在人物形象的选取和塑造上都有自己的特点。

同类推荐
  • 落花人独立:金庸的情侠江湖

    落花人独立:金庸的情侠江湖

    本书是一本评金庸武侠小说人物的主题系列散文集,作者用她那闪耀着刀锋般光芒的语言,写那么虚无又真实的女子和男子。写女子,则写她们坠入爱情瞬间的绝美样子,写她们在爱情面前的温柔和坚定,以及一切玲珑剔透的小心思。写男子,那些让人喜欢的男子,则用更喜欢的笔调写他们;不喜欢的,也不故意曲笔,而是庖丁解牛一般,画出他们的原本,把厌弃或者包容的权利,交给读者。
  • 斯大林与文学

    斯大林与文学

    研究斯大林作为政治家的生平和活动的著作不可胜数,而“斯大林与文学”还是一个新课题。本书是研究斯大林文学思想和文学活动的专著。内容包括:斯大林的文学思想,即斯大林的文学思想的形成和发展以及关于文学的主要论述;斯大林领导文学的活动,其中包括他制定和实行各种文学政策的过程以及他对一些文学作品的评论;斯大林与作家的关系,包括斯大林与老一代作家和诗人的交往,与苏维埃时代成长起来的新一代作家的联系,对“同路人”作家的态度等。
  • 人生小语(少男少女文摘修订)

    人生小语(少男少女文摘修订)

    《少男少女文摘丛书》汇集的是近年来写得最优美真切、生动感人的少男少女作品。这里有少男少女们初涉爱河的惊喜、迷惘、痛苦和走出“误区”挽手无怨的历程,有对五彩纷呈的世界特殊的感受和选择,有在升学压力之下压弯了腰的哀怨和对父辈们关于人生关于命运关于社会的认从与反叛。
  • 何泽涌:放大的细胞人生

    何泽涌:放大的细胞人生

    1919年1月28日,何泽涌出生在苏州的“两渡书屋”。“两渡书屋”是何泽涌父亲何澄“灵石何寓”院内最早盖起的一幢房屋。“灵石何寓”为何澄亲书,由工匠镌刻烧制成一个长方形的搪瓷匾镶嵌在大门旁边的院墙。当时的门牌号码是苏州十全街一四三号(后改为151号)。“灵石何寓”门匾,不仅开宗明义地标明了何澄是灵石移居到苏州的山西人,而且在“灵石何寓”的界地十全街和五龙堂小巷的拐角处,何澄还立有一块不同寻常的界碑——“灵石共和堂何”。
  • 青春韵语:无声之歌

    青春韵语:无声之歌

    本书为散文集,记述了作者的成长经历,文中既有学校停水断电的烦恼,也有同学之间的友谊,有创业失败的伤心与烦恼,也有长辈对“我”的鼓励与帮助……尽管作者生活在无声的世界里,仍然用坚强的意志谱写了一曲奋斗的歌。
热门推荐
  • 狩猎成王

    狩猎成王

    时常犯二的团长,被一大把仇人追杀的神,见人就砍的剑客,能听见你想法的美女小偷,宅在家里的胆小猎人,用美食征服了厉鬼的厨师,只会哭鼻子的医生,一心只想做杀手的萌妹子……这些“骨骼惊奇之人”,结伴而行,狩猎成王!
  • 徐悲鸿的绘画艺术

    徐悲鸿的绘画艺术

    徐悲鸿是世界闻名的画家,是我国现代美术的奠基者、杰出的美术教育家。徐悲鸿学贯中西,博采众长,他的国画、油画、素描、书法皆十分出色,无不令人叫绝。他将西方画坛精湛的写实技巧融入中国绘画,从而为传统艺术的革新和发展开辟了广阔的天地。他又在素描和油画中融八了中国国画的笔墨韵味,熔古今中外技法于一炉,在中国美术史上起到了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巨大作用。
  • 十年的好朋友

    十年的好朋友

    从严重偏科的伪“挫穷”到字美人更美的真~网文大神,再到。。。。。。从来自小镇的假“小子”到越挫越勇敢的真~理科学霸,再到。。。。。。一切的转变,都是因为爱你,都是因为被你爱。ShiNian,是你的名字,我的姓名。十年了,我们可不可以不只是好朋友?
  • 国际间谍

    国际间谍

    大雪之夜。哈尔滨这座城市在20世纪初,就是一座流亡者的城市,冒险家的乐园。在这座城市里,你很少看到中国风格的建筑。无论你采取俯拍或者是地面跟进的手段,所看到的有70%甚至到80%,都是洋建筑,再加上在街上行走的,至少有2/3是形形色色的外国人,而且街道两旁所有的商店,各种事务所,甚至街的路牌,都是俄文的。恍惚之间,你会觉得这是一座外国人的城市——这就是上个世纪初哈尔滨的基本形态。当然,它显得还小了一些,简单了一点。但重要的是,它是中东铁路一个重要的站点。
  • 君子堂日询手镜

    君子堂日询手镜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凌川

    凌川

    混沌初分,世界初成秩序初定,万族初现这是一个弱肉强食的时代,这是一个人神共存的时代,这也是一个黑暗的时代
  • 我是芭比

    我是芭比

    契子那个有点瘦,有些高,总之一点都不帅的命运之神,在血依的命运薄上,用最红的粉笔,最大的字体,恶狠狠地写:除了我,谁都不许欺负碧血颀!为了不被找到,血颀下‘世’就改名南血依了。所以,我的结论是‘命运之神’讨厌颀颀,就像颀颀不喜欢命运之神一样。可颀颀不相信,因为相信的话,心真的会痛。——碧血颀在这一世,最擅长的就是,举棋不定,左右为难,自欺欺人。想一想,无论如何,你可能这一辈子最爱的人离你再这么近的距离,出门买东西的路上可能就会不经意地碰到,这真的是很巧很巧,对吧?!我们要为自己爱的人,变得勇敢起来。——这个世界真的是很奇怪,奇怪得让我们……呵,有时候明明知道不可能,不会有结果,也会无济于事。因为心疼,所以爱是真的。对于爱情,我们总是不懂得如何责备。请你记住,它也曾这样深深的,深深的,爱过你们。~
  • 生存红宝书

    生存红宝书

    当今社会竞争激烈,瞬息多变,日新月异,年轻人要想在这个社会中立足、生存,的确十分不容易;若要谋求发展,建功立业,则更是难上加难。
  • 我家太子妃超凶的

    我家太子妃超凶的

    (正文完结,放心入坑啵,番外继续中……)天才符箓师,重生为小女娃!稚嫩的外表,狠辣的手段。荒郊野外,她痛殴仇敌被太子撞见,她表情漠然,太子却一见倾心!“太子殿下不好了,太子妃大人一张定身符,把皇帝陛下定在大殿里吃土了。”“这不很正常么?谁让狗皇帝招惹我妻?定的好!再给他泼盆冰水降降火!”“太子殿下这回真哒不好啦!太子妃大大甩了三张爆火符,把郑贵妃娘娘连人带屋炸上天了!”某太子狂笑:“做的好!不愧是我妻,就是辣么给力!”“太子太子,这回是当真不得了了!太子妃大大屋里出现了个艳男!”您又绿啦!太子猛地提起半躺在绣床上的俊俏男人,“你是何人?”某妃瘫着张小脸道:“我画了张请神符,请了位桃花仙尊。”“打完架赶紧滚!”“对不起哈,请神容易送神难!”老子不走了!
  • 汶川大震:来生我们一起走

    汶川大震:来生我们一起走

    中国首部反映汶川大震,中学生心灵成长的长篇小说!废墟下经常的灵魂震撼!带给我们深刻的思考和无限的怀念……小说着重描写了大地震中四个女生和一个男生被挤压在废墟深层一个狭小空间里,互相关爱勉励,与一步步接近他们的死神抗争的故事。他们由过去惟我独尊一代独生子女的狭小废墟圈子里痛苦地挣扎出来,演绎出一个个凤凰涅盘磐的生动形象。——谨此献给汶川地震活着和永远离去的老师同学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