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411500000021

第21章

(知礼)谨于讲忏之隙。依本宗教观写书。奉答秘监大檀越(知礼)伏奉载垂真翰。曲赐重言。俾(知礼)毕此忏期。更留讲训。仰承尊旨。合改先心。但以专诚久趣此门。鄙志莫能易辙。况良时难遇。胜事易差。故欲且副夙心。不果恭遵严命。其如传法之务利人之功。谅此身所为。其益盖寡。俟净土却至。其化方隆。所言(知礼)洞三观之指归者。称之太过也。又云。极乐本由示权。修道须忘忻厌者。诚哉是言也。而(知礼)今忻净土。特厌患身。亦有其由。辄伸于后。若其一心三观。虽非洞达。敢不依凭(知礼)仅四十余年。寻其筌罤。学其去就。神根既钝证入无由。而于户牖关房。行用时节。多所游历。亦略谙知。今者蒙索报音故难杜口。粗陈梗概。希赐否臧。三观者。一念即空即假即中也。恢扬肇自于如来。妙悟近推于智者。全由性发。实匪修成。故于一心宛有三用。所谓空者一切皆空。即三观悉彰。破相之用也。假者一切皆假。即三观悉明。立法之功也。中者一切皆中。即三观悉是。绝待之体也。是则终日破相。而诸法皆成。终日立法。而纤尘必尽。终日绝得。而二谛炽然。故般若谈空。八十法门得显。维摩立法。三界见爱皆忘。法华一乘世间之相常住。皆由三观相即。致令诸法无遗。故三即非三。一即非一。非次第而入。非并别而观。不可以有无求。不可以中边取。故云不并不别非纵非横。盖三一圆融。修性冥泯。岂识心之所测。何言说之能诠。故强示云。不可思议之妙观也。说即非说无说而说。能知此已。对一切境。以此观照了之立一切行。以此观导达之。辨一切事。以此观成就之。设一切教。以此观敷畅之。修此观者。能所必忘。取舍斯泯。故真如无念。向则心绝。终日说示。不异无言。舍此则必同众魔。离此则未超诸外。故龙树云。除诸法实相。余皆魔事。迦叶云。未闻大涅槃前皆是邪见。大矣哉。一心三观之妙宗也。故(知礼)所求安养而生。所欲燃烬而死。凭此三观。遣彼百非也。言极乐之界。盖觉皇示权者。经论既以净土之教。为胜方便。验知。是如来善巧权用也。但权名不局。实理亦通。是要甄分。方知去取。体外之权须破。体内方便须修。离事之理则粗。即权之实方妙。故小乘无他佛之说。大教有刹海之谈。盖心性遍周法界无外理极。故令事广。华大故省池深。刹如帝珠。出现重重无尽。方显寂光之理。身类天馔。感报彼彼不同。乃表遮那之性。岂应极乐不预唯心。故如来藏中涅槃具足。随缘发现。应量而知。既能彰地狱天宫。岂不造秽邦净国。本性虽具。由心发明。弥陀以无缘之慈。取极乐之土。释迦以乐说之辨。示往生之门。斯皆善巧之权方。摄彼沉沦之品汇。今惧退转者不退。使不善观者能观。净土权相盖多。今且略论此二。故起信论云。初学大乘正信。以在此土不常值佛。惧谓信心缺缘退失。当知如来有胜方便。令其不退。但当专念极乐世界阿弥陀佛真如法身。必生彼国。住正定故。专念真如法身者。岂异大乘正信。以依彼佛为境。故能牵生净方。斯是如来权巧也。又观无量寿佛经云。凡夫心想羸劣。未得天眼。不能远观。诸佛如来。有异方便。令其得见。此盖释迦神力弥陀愿心。若有谛观。必能睹见。斯亦觉皇异妙方便也。此之权巧方便。既约圆论即与法华微妙方便。无二无别。故诸天及人声闻缘觉事度菩萨渐修大士。充满世间。数等河沙。尽思度量。不能知觉。唯佛与佛。乃能究尽。圆信圆解。方能造修(知礼)虽是钝根。滥沾圆教。不离当念。愿达彼方。庶即下凡便阶不退。复闻大通佛世。结缘之徒。已经尘点劫来。尚住声闻之地。皆由退大故涉长时。身子六心。退落五道。况悠悠学佛者乎。盖由此土多值退缘故云。鱼子庵罗华菩萨初发心三事。因中多及其结果少。若求生安养即于博地能藉胜缘。才获往生永无退转。闻兹利益。得不忻求。乃用一心三观为舟航。复以六时五悔为橹棹。求往唯心之净土。愿见本性之弥陀。然后运同体之大悲。度法界之含识。顺佛权巧。求生乐邦。其意略尔。所言傥存忻厌即起爱憎。既萌取舍之心。乃生能所之见者。起过之相。诚如所言。立德之缘。今当略说。盖以忻厌取舍。善能起过成功。故马鸣立为始觉之基。智者称为净土之渐。维摩以见爱为侍者。文殊以贪恚为功能。斯皆用之在人。乘之有法。且众生旷劫住此娑婆。贪于粗弊色声。着于下劣依正。既无厌离之念。但增系缚之缘。纵有熏修。鲜有克遂。以此土法多障致道行难成故。涅槃经云。得人身者如爪上土。失人身者如大地土。是故诸佛愍此众生。以愿行功取清净土。令起忻慕作受生因。以苦切言。说垢秽相。令其厌恶成出离心。若非此心。不成始行。故非厌离。舍此经由。不起忻求。生彼无分。盖受生之法。以爱为缘。始自初心终至等觉。变易未尽。忻厌叵忘。况始行耶。今求净土。不为身受诸乐心染妙尘。盖欲托彼净缘速增胜道。以彼寿命无尽。依报自然无有女人及以根缺。虽圣凡共处。而无恶道之名。虽声闻无边。且离执真之见。弥陀为良导。观音为胜友。一生补处甚多。十地圣人无数。风吟宝叶。波动金渠皆出妙音。尽诠至理。既无违顺。永息贪嗔。凡有见闻。悉资寂照。皆住正定。功在于斯令之众园尚须求预彼之宝刹。宁不愿生。但知净土唯心。秽邦即性。即厌无厌。即忻无忻。是则正助合修。解行兼运。顺佛正教。非己曲情。况观经说上品生因。须大乘妙解。加修六度。兼劝众生。故(知礼)今以三观攻心。五悔助道。仍恐净因未备。故以毕命自要。庶凭最后之强缘。以作往生之定业。而又若不烧身臂指。非出家菩萨。梵网之诫明然。舍身命财。是真法供养。法华之文焕矣。楞严然香一炷宿债俱酬。轮王剜身千灯妙果斯克。故知。初心后位上圣下凡。皆可遵修。并彰至教。但存正解。自免邪修。以知性火真空。岂有能烧之相。所烧自忘也。又知佛体圆妙。岂存所供之人。则能供亦寂矣。两重能所既泯。一切功德斯成。是名苦行法门。所谓火光正受四土净境。顿现此心。诸佛道场。咸彰此处。但随所愿必遂往生。故智者云。临终在定之心。即是净土。动念即是往生净土时。如此舍秽身。则尽垢秽之际。何理不彰。如此取净土。则极清净之源。何惑不遣。是以韦提忻清净业报之处。即证无生。萨埵舍痈疽瘭疾之身。云求常乐。此之取舍与不取舍。体无二种。用亦同时。得名三种法门。谓取法门舍法门不取不舍法门。亦是三毒法门。具一切法。故无行经云。贪欲即是道。恚痴亦复然。如是三法中具一切功德。文殊云。我是贪欲尸利。我是嗔恚尸利。我是愚痴尸利。深得此意。即一心三观。导一切行。办一切事也。以一切法空故。舍秽必尽。一切法假故。取净无遗。一切法中故。无取无舍。此之三法。一切如来同证。一切菩萨共修。故(知礼)今舍秽身。忻求净土。辄敢仰效也。然则修心万行入道多门。随乐随宜随修随悟。敢将侧管局彼太虚。但以(知礼)爰自少年便存此志。今已衰朽。多历事缘。此心常自现前。对境弥加增进。信由宿愿。敢不恭酬。年来建立道场。众信共营供具。三载资缘粗备。数僧行愿偶同。此者遭逢秘监。知乎姓名。察其始末。敢请俯为檀越。运以力轮。使片善之有成。俾净愿之克遂。然后庇我宗教。广见流行。令未闻者闻。使未悟者悟。更冀佐治功成之后。期赜报满之时。随愿求生极乐世界。冀得同会一处。同叙宿因。同化含生。同登大觉(知礼)素无文学。元是野僧。发语粗浮。显理疏脱。盖奉读前书云。精修忏之规。臻乎本净。次书云。净土匪虚先佛所证。仰惟秘监深洞苦行。可以穷源。复知净邦由来即理。盖欲(知礼)广援诚教傍示未闻是敢辄附本宗。少述愚见。有黩台听。不任悚惶不宣

答杨文公问

同前

承师有言。西方净土。风吟宝叶。波动金渠。此是何人境界。答曰。即此见闻更无道理。既彰教义。宁免指陈。夫净土依正。俱宣妙法。闻者合了。根尘绝迹。物我一如。岂执有人对他境界此间圆顿行者。以根对尘。起识之时。即了以法界。对法界起法界。实非心外之境。境外之心。则心自知心。境自见境。境岂见境。心岂知心。知见既忘。言诠亦绝。故强名云。不思议境观也。凡位修之尚尔。圣位证之奚言。又若强论所离之境差别之相者。粗中之粗。凡夫境界。细中之细。是佛境界。斯盖教道分别也。若今圆论不离而离。初心能离佛之所离。以一心三观即佛智故。前书云。对一切境。以此观照了之。斯之谓矣

延庆募众念佛疏

同前

原夫一念本融。诸法无碍。遇熏既异。感报成差。是以顺性而修。则显诸佛净土。随情而作。则循五趣苦轮。所以处娑婆者。升出尤难。堕落者众。故经云。得人身者。如爪上土。失人身者。如大地土。直待三乘行备。方免四趣受生。盖境界粗强烦恼炽盛。自力求脱。实难其人。若夫生安养者。国土庄严。身心清净。直至成佛。不堕三途。经云。尚无恶道之名。何况有实。又云。众生生者。皆是阿鞞跋致。若欲生彼。但当称彼佛号。修彼佛慈。必为彼佛本愿摄取。舍此报身。定生彼国。具如经说。实非臆谈。今结万人以为一社。心心系念。日日要期。每岁仲春。同集一处。同修供养。同听法音。会彼万心。以为一志。俾成定业。誓取往生。况报得命光。其犹风烛。一息不至。三途现前。何得自宽不思来报。当依佛语无顺人情。顿息攀缘。唯勤念佛

往生净土决疑门

慈云忏主遵式

决疑者。疑为信障。世间小善。尚不能成。况菩提大道乎。古今诸师归心净域者。或制疏解经。或宗经造论。或随情释难。或伽陀赞扬。虽殊途同归。而各陈所见。动盈编帙寻究良难。今统彼百家。以三疑收尽。一疑师二疑法三疑自

一疑师者。师有二种。一邪外等师。倒惑化人。非所承也。二正法之师。复有凡圣因果。凡及因位容有未了。犹清辩谓今弥勒未是遍知。俟龙华道后方复问津。即其事也。今显示西方令回向者。唯果佛圣师。释迦如来。及十方诸佛。出广长舌。说诚实言。赞劝往生。更何所惑

同类推荐
  • 从驾记

    从驾记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南华真经口义

    南华真经口义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四分戒本疏卷第一

    四分戒本疏卷第一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幼科心法要诀

    幼科心法要诀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佛说八大人觉经

    佛说八大人觉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热门推荐
  • 空间重生:盛宠在九零

    空间重生:盛宠在九零

    一场“意外”车祸,温芯穿回九十年代成了温宁。刚一睁开眼,麻烦便接踵而至。先有极品叔婶强迫嫁人还债。后有无良奸商为夺“秘方”追赶迫害。还好她有随身空间灵泉傍身,品相好,药效佳的药材随手种来!有了这意外空间和厨艺天赋,她一步步将小日子过得风生水起,顺便虐掉极品,惩治恶人,收获爱情,变美变强。回身一看,咦,这位“叔叔”,你还在?某男一本正经脸:自己的媳妇要看牢,自己的媳妇自己宠!【穿越重生虐极品爽文,内含成长励志,自强奋斗,各种美食,霸道宠溺,商战风云】
  • 话到钱来:销售人员专业话术训练

    话到钱来:销售人员专业话术训练

    你有没有想过,为什么销售同样产品与服务,成就却有天壤之别——排名前百分之二十的人员,总是包办了百分之八十的交易?答案是:他们运用了经过千锤百炼的经典成交秘诀。业务高手之所以脱颖而出,是因为他们懂得销售的艺术,其中的精髓正在于运用了成交的秘诀。
  • 开拓孩子视野的108个好故事(中华少年成长必读书)

    开拓孩子视野的108个好故事(中华少年成长必读书)

    好故事就像一颗颗璀璨的明珠,它不会因岁月的流逝而失去其夺目的光华,不会因年代的久远而黯淡了其迷人的风采。它们在岁月的长河中始终清晰地记录着孩子成长的心路历程,让孩子们懂得了无数受益终生的道理,更好地开拓孩子的视野,让孩子在读完故事后进行思考,从小培养勤于思考、善于动脑的习惯,让孩子做到“学习与思考并行”。还等什么,让我们拉起手来,一起走进一个神奇的故事世界吧!
  • 只有青山不改

    只有青山不改

    本书是一部长篇历史小说。明清时期是我国封建制度渐趋衰落和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巩固时期,在这个时期,社会风起云涌。本书以明清交替时期的重大历史事件为主线,通过对历史人物金声桓、王得仁、李成栋、马士英、朱大典等人的刻画描写,深刻地反映人性善恶的两面性和复杂性。
  • 虫洞(长篇选载)

    虫洞(长篇选载)

    急性阑尾炎发作的那天正好是个周日。在此之前,我对急性阑尾炎一无所知,我被疼痛折磨得死去活来,实在无法忍受才去了医院。检查完毕,大夫说,割掉吧。我说,割掉什么?大夫说,阑尾。我说,已经不疼了,还割吗?大夫说,那就输液吧。我说,只吃药,不输液行不?大夫说,不行。就这样,我在第二天去了社区诊所,开始生平的第一次输液。社区诊所周日刚乔迁,诊所安静整洁,大夫和护士客客气气,与印象中乱糟糟的、脸孔像针管一样冰冷的大医院截然不同。小有小的好处,草虽然卑微却总是温暖的。
  • 洪荒女主要逆袭

    洪荒女主要逆袭

    她本是二十一世纪的女大学生,重度起床困难户,就因为模仿网络段子‘我已控制不住体内的洪荒之力’,华丽丽地穿越到洪荒,成为十二祖巫之一的后土。洪荒天地,杀机四伏,腥风血雨,圣位之争,道统之争,气运之争,争斗无止无休。鸿钧天道、盘古三清,西方二圣、圣母娲皇,谁是她的友?谁是她的敌?最终,谁能陪她在漫看洪荒倾世风华?入坑提示:这是一本洪荒文,专属于女主的洪荒文,女主精于算计,工于心计,杀伐决断,阴谋算计一环扣一环,不喜慎入!QQ群:152714510
  • 再世狂神

    再世狂神

    倒霉鬼杨峰,经历意想不到的奇遇后,再世为人,从此走上了一条精彩不同的修真之路。战人、战鬼、战神、又战仙,狂神所至,所向披靡。爱恨情仇,纵横交错。生死悬念,高潮迭起。所有精彩,尽在《再世狂神》。
  • 建炎复辟记

    建炎复辟记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续清凉传

    续清凉传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我好像见过你

    我好像见过你

    认识一个人只要几分钟就好,喜欢一个人要三个月,遗忘一个人却要一生的时间!他们在网上相知相识,不料这人摇身一变成了她的学生,和校草学生相爱的代价是千夫所指吗?那都是羡慕嫉妒恨!夏天偏偏要反其道而行之,果然,太幸福了连老天都要嫉妒她,这三年来,夏天几乎日日噩梦缠绕,黎志,你在哪里?你可知道,我依然爱着你,从没敢忘记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