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378700000004

第4章

前明一质异见四句释三句竟。一句难而未解。即是一质异见句。今追解之。然成论地论释一质异见。所以着前种种责种种难者。良由彼有一质可一质。以有一质可一质故。所以着诸难。今明何曾此一质在中耶。若有此一质在中。则有他所投得为他所难。今明未曾一质。不一质而言一质异见者。明不莲华藏莲华藏不娑婆娑婆。不净净不秽秽。此则如来正土。非净非秽土净秽土出自两缘。如来正土未曾有未曾无。未曾净未曾秽。斯则非有非无非秽非净。不知何以目之。强名中道正土。即第一义土故。云一质二见者。如来正土非净非秽。净缘见净秽缘见秽。正土非净非秽。身子秽业故见秽。正土非净非秽。诸菩萨净业故见净。亦如祇洹非净非秽。身子见须达多所记只桓。见娑婆丘陵。见释迦所用。若诸菩萨见法界祇洹。见莲华藏界。见舍那所用。故只若祇洹未曾净未曾秽。净缘见净秽缘见秽也。问正土未曾净秽净秽缘见净秽。净秽并是倒不。解云。并是倒。正土非净非秽。颠倒秽业故见秽。正土非净非秽。颠倒净业故见净。故净秽并是倒。虽同倒倒有轻重。重倒非净秽见秽。轻倒非净秽见净。故正土非净非秽两缘见净秽。名为一质二见也。问何意作此语。何意云正土非净非秽缘见净秽为一质二见耶解云。为释经。经何意作此语。释云。为对缘。何者明如来正土非净非。秽见净见秽并是颠倒。净名经一往云。不依佛惠见秽土。亦应云。不依佛正慧见净土。问。见秽不依佛慧。见净何亦不依佛慧耶。解云。正土非秽。见秽既不依佛慧。正土非净。见净亦不依佛慧。又土非秽见秽则秽见。土非净见净则净见。若使如此净秽皆不依佛慧。净秽皆是见皆是倒。为对此缘故。云如来正土非净非秽缘见秽见净也。又所以明正土非净非秽缘见净秽者。为对由来人。由来人无有非净非秽土义。若是净土亦有亦无。成论小乘义无有大乘义有。问。既有苦受乐受不苦不乐受。可得有净土秽土不净不秽土不。彼释云。受有三受土无三土。唯有净土秽土。无有不净不秽土。为对如此人明有不净不秽土。如来第一义土不净不秽。缘见净土缘见秽土。为对此所以明一质二见也。义必须有原始。若不得其由致则不成义。今明为读经为对他故作此语。若无此意则不须明此。故一家无有义也。问一质二见二质一见。若为对判迷悟得失。解云。若是二质一见则是悟。所以前释云。明与无明愚者为二。智者了达性无二。净秽亦尔。智者了净秽不净秽故是悟也。若是一质二见即是迷。正土非净秽缘见净秽故。不净秽缘见净秽是迷。见二不二为悟。见不二二为迷。见二不二为悟。只见此二为不二。见不二二为迷。只见不二为二故。迷悟事同反掌。迷者见二悟者见一。有迷有悟。悟不见二亦不见一。既圣不迷亦复不悟。斯则不一不二不迷不悟清净也。问。土非净非秽缘见净秽为一质异见时可得一净质。见净见秽为一质异见。不秽亦作此问。解云。具有三义。非净非秽质缘见净秽。此义已如前明。亦得一净质缘见净复见秽。一秽质缘见秽复见净。名为一质异见。责何者是解言。如释摩南经。摩南城七宝所造。摩南见金柱。余人则见木柱。只于一金柱复见木柱。此则是一净质缘见净秽。名一质异见。一净质既然。一秽质类尔可知。问。摩界金柱摩南见金柱。余人见木柱。摩南藏金柱。余人犹见木柱为不见。解云。具有见不见。何者于摩界金上见木。摩界既藏金则不见木。亦如于珠上见蛇形。既藏珠则无蛇可见。问。若藏金余人不复见木则着坏业果义。彼何故见木。由彼恶业所以见木。见木是业果。今既无金不复见木则坏业果义也。解云。颠倒之物并有所属。摩界金属摩界。于摩界边强故。摩界藏金余人不复见木也。言见者明摩界虽藏金彼犹见木。问若无金犹见木则成两质义。若是一质无金即不见木。若见则两质。又且木于金上见木。既无金见何有木耶。解云。虽犹见木而是一质。虽是一质而犹见木。大师于此各举神蛇为喻。有人行见一蛇即斩之。蛇腹中有酒肉。蛇何处得酒肉。此蛇是神蛇。人酒肉祭神故。蛇得酒肉。此酒肉是人酒肉。蛇将人酒肉去。人犹见酒肉。在人唯见酒肉而非两酒肉。只是一酒肉。蛇将去人犹见。人将去蛇腹有业行。不可思议如此。故金虽无而犹见木。虽见木而非两质也。次更举一事。只是一金质。福德人见金薄福人则见蛇。只是一金质两人见异。虽见异只是一质也。问。只是一质断蛇即断金断金即断蛇不。直作此问。不知何答。今明虽得断蛇则断金不得断金即断蛇。言得断蛇即断金者。此是大师所言语。何者如二人同从共行。见一挺金两人相让遂不取便弃之。后复一人来见此挺金成一蛇。即断之两断即去。故云二人同心其类断金故。断蛇即断金也。不得断金即断蛇者。彼本不见金故。不得断金即断蛇也。问断蛇即断金者。亦应烧秽则烧净。解云。复为此义说。断蛇即断金。亦烧秽即烧净也

次将正果类例前依果诸四句。何者前云。土有二质一处。一质二处。一质一处。二质二处。又云。二质一见。一质二见。一质一见。二质二见。可得类正果二佛一处一佛二处等四句。二佛一见一佛二见等四句。不解云。依果既有此二种四句。类正果亦有此两种四句。此两种四句。前四句大师作。后四句学士明。言二佛一见者。开本迹二。此是本迹此是迹本因缘本迹。若因缘本迹则非本迹。本迹二为二质。非本迹为一处。故云本迹虽殊不思议一。不思议一是何物绍。隆哲法师竖义。有人问。不思议一一名何物。则解云。一名正性。大师云非解。正性是五性。是五性中。则因与因因。果与果果。四性是缘性非果为正性。不思议一不得道是正性。师云。本迹二处舍那释迦非本非迹名正法身。本迹虽殊不思议一为二佛一处也。一佛二处。正法非本迹为一佛。非本迹为本迹为二处。此则本迹虽一不思议殊。前虽殊不思议一。一是不思议一。今虽一不思议殊。殊是不思议殊。故云一佛二处也。一佛一处者。非本迹佛在非本迹处也。二佛二处。本迹二佛在本迹二处也

次明二佛一见等四句。且辨二佛一见者。本迹是因缘本迹。因缘本迹则不本迹。故前云明无明因缘。智者即了不二。故二佛一见也。一佛二见者。正法身非本非迹不二。何故二缘见本迹二。法身未曾二缘见本迹。法身未曾本迹。故是一佛二见也。一佛一见者。法身佛非本非迹。缘如法身而见。故是一佛一见也。二佛二见者。法身非本迹本迹赴缘。既本迹赴缘缘则见本迹。本迹若不赴缘缘无由见本迹。良由本迹赴缘故。缘得见本迹故。二佛二见。所以正果亦得有两四句

次更两种四句合明依正二果。且明一种四句。何者谓一佛多处。多佛一处。一佛一处。多佛多处。一佛一处者。如涅槃经德王品中明。释迦有净土。在西方名曰无胜。此则一释迦在净秽等处。大智论云。释迦有秽土亦有净土。释迦秽土既有净土。弥陀净土亦有秽土。故云一佛在多处也。多佛在一处者。如法华明。十方佛同在娑婆。亦如五佛共现信相之室也。一佛一处。释迦有东方。弥陀居西土也。多佛多处者。十方诸佛在十方土处也

次复有四句者。谓一佛二处。二佛一处。一佛一处。二佛二处。一佛二处者。释迦即舍那舍那即释迦为一佛。祇洹净秽不同为二处。二佛一处者。释迦舍那二佛。祇洹虽净秽只是一祇洹为一处。一佛一处。本迹一佛。净秽只桓为一处。二佛二处。本迹二佛净秽二处也。然此四句难解。且作章门如此。至后第八会中更当委释。略明土义如此。今通问前四句。何者一家明因缘义。若非因缘明不成义弹他自性。明今因缘既皆因缘。一二二一可因缘。一一二二若为是因缘耶。如初弹他有无。他有是自有。无是自无。自有则有故有。自无则无故无。有有无无非因缘。汝今一一二二若为是因缘耶。且释明四句。因缘因缘四句。因缘四句。不四句四句。四句不四句。此四句皆是因缘。此是总释。次别释前总则竖而密。今别则横而疏。别明四句皆因缘者。由一二故二一。由二一故一二。一二二一因缘若为一一二二因缘耶。解云。由二一故一二得起。何得有一一。由一二故二一则由二一故一一。既由二一故一一。亦由一一故二一则一一因二二。一一因一一由一二有二二。亦由二二故一二则二二因一二。一二因二二。此则四句皆因缘四句。因缘因缘四句则非四句。非非四句非非不四句。毕竟清净。上虽明如此四句未曾有一家所说。大品云。须菩提告诸天子。我无所说无字可说。此则论无所论。说无所说。今亦尔。无量四句而未曾有四句而无量四句。无量一虽一而无量。一无量虽无量而一。虽无所说而说。虽说而无所说。舒则遍盈法界。合则泯无所有。虽卷而无所不有。只历我如此。不得历历不得漫浑。历历则成有得。得漫浑则不可解。今且历历而漫浑。漫浑而历历也。略明净土义如此也。然四条义两条义略竟

同类推荐
  • 花间集新注

    花间集新注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钱氏秘传产科方书名试验录

    钱氏秘传产科方书名试验录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绛雪园古方选注

    绛雪园古方选注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佛说大乘造像功德经

    佛说大乘造像功德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楚曲十种临潼斗宝

    楚曲十种临潼斗宝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热门推荐
  • 三国之龙图天下

    三国之龙图天下

    神州烽火,诸侯纷起!武将争锋,谋士扬名!苍茫乱世,谁可为皇!北魏东吴,牧明为尊!锦绣河山,舍我其谁!——牧氏龙图。————————————————————本书群(514260688)拾字营,喜欢的书友,可以来转悠一下!
  • 重生南美做国王

    重生南美做国王

    1868年,雇佣兵李明远重生南美,带领华工干翻压迫者,建立南美华人王国。
  • 柔情似铁

    柔情似铁

    四、五月是一年中天气最好的时候。阳春三月,说是这么说,毕竟还残留着些微寒意,不像今天,周围的一切都如同浸在一大缸暖融融的金液里面。街上的树木都回了绿,每一片叶子上都流淌着阳光,光灿灿的树,光灿灿的世界,然而凌皓心里的天已经黑了。他木然地靠在座椅后背上,暖而轻的春风从窗户里吹进来,拂在脸上像个毛茸茸的粉扑子,痒痒的,像她朝他吹的气,又像她的略带亚麻色的头发微触他的额角。他逃了。真可笑,两个相爱的人之间竟用到一个“逃”字。虽然他选择了悄没声儿地离开,又不由自主地想她。
  • 1982:“现代派”风波

    1982:“现代派”风波

    1980年第3期的《外国文学研究》(双月刊)发表叶永义的《怎样看待西方现代派文学?》,引发了一场“关于西方现代派文学”的讨论。在新时期的初始阶段,现代派思潮的兴起,主要是朦胧诗,“意识流小说”出现于文坛的时间,则稍稍往后一点。《怎样看待西方现代派文学?》这样的命题,其实是文坛上求变革,希望从传统意识和思维定势中突围出来的一个理论选择,哪知道,《外国文学研究》的这个讨论,并没有越出外国文学研究者的圈子,在相对比较活跃的文学创作和理论批评圈子里没有得到较多的关注,因而也就没有发生较大的影响。
  • 爆笑羞仙

    爆笑羞仙

    她原本是精神病界的一股泥石流,意外穿越到修仙世界,却变成了一株芝草。她狡黠善变,他散漫腹黑,当她遇上他……【原来有一种爱,叫陪你一起变态。】
  • 礼拜六的快行列车

    礼拜六的快行列车

    本书收入邵丽的九个中短篇小说,《明惠的圣诞》《城外的小秋》《糖果》《木兰的城》《马兰花的等待》等。集中体现了邵丽走上文坛以来的大致创作风貌。
  • 隐花平原

    隐花平原

    落花隐于平原,恶鬼隐于人间。在植物链的底层,有一种名为“隐花植物”的低等植物,它们一生都没有机会在阳光下开出鲜艳的花,只能在黑暗中缠绕爬行,交错形成一朵巨大而盛烈的恶之花……画家、记者、医生、银行会长、警察、陪酒女……分布于社会各个角落、彼此间毫无关联的人们,接二连三在日本各地被离奇杀死。凶手仿佛是谁也看不见的隐身人,隐匿在喧嚣社会的阴暗处,一步一步完成他庞大恐怖的杀戮拼图……悬疑宗师松本清张,从人性黑暗中创造出吃人的怪物,将整个日本社会变成死亡的舞台。
  • 冷面总裁与俏丽女总监

    冷面总裁与俏丽女总监

    她,俏丽动人,是一个清纯寨乡女子的私生子。母亲的眼泪让她对男子从来不相信。一日,新总裁的到来,把她的平静生活搅了。“唔……”她用力推开他,捂着胸口,“你要干什么?”“你说,能干什么?”性感的嘴唇微微上扬,似笑非笑。--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希叟绍昙禅师广录

    希叟绍昙禅师广录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南齐书

    南齐书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