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377900000010

第10章

分合偶比类说

经曰知者一言而终。不知者流散无穷。脉之为说。前已论辨于各脉之下。今又以分合偶比类五字。

以经纶错综之。庶无惑矣。

分 有脉之形。分谓脉各有形状。当先明辨。便了然不疑。大小浮沉滑涩。可以指别。迥然各异。

辨之于毫厘之间。使其形不相混。如举有按无为浮。按有举无为沉之类。

有脉之证。分。谓脉之一字独见为证。如寸浮。中风头痛之类。不杂他脉。独为证。今脉诀歌在各脉之后者。是也。或独见一部。或通见三部。或两手俱现。

合 有合众脉之形为一脉者。谓如似沉似伏。实大长弦之合。为牢。极软浮细之合。为濡。之类。

有合众脉之形为一证者。谓浮缓为不仁。浮滑为饮。浮洪大而长为风眩癫疾。有二脉合者。有三四脉合者。大抵脉独见为证者鲜。参合众脉为证者多。今脉诀独取平三关一脉论证。而遗其合众脉以论证者。

今各补注于后。以全其脉证。(此条补注节抄不及备录)且一脉虽独见。而为证亦不一。如浮。为风。

又为虚。又为气。各不同。此又一脉之证合也。必备论之。以证相参。而考脉。则思过半矣。洁古张元素医学启源云。右寸大肠。肺脉之所出也。先以轻手得之。是大肠属表。后以重手得之。是肺属里。

肺合皮毛。肺脉寻皮毛而行。持脉。指法如三菽之重。按至皮毛而得为浮。稍稍加力。脉道不利为涩。又稍加力。脉道缩入关中。上半指不动。下半指微动。为短。此乃浮涩而短。肺不病之脉也。肺脉本部。在于皮毛之上。

见于肤表。是其浮也。入于皮毛之下。见于血脉肌肉之分。是其沉也。六部仿此。此诊之定法。可以合众脉之形矣。

偶 脉合阴阳。必有偶对。经曰善为脉者。必以比类奇恒。从容知之。

浮沉者。脉之升降也。浮升在上。沉降在下。为诸脉之根本。为阴阳之定位。为表里之定诊。

浮法天。有轻清在上之象。沉法地。有重浊在下之象。浮为风为虚。体高而气浮也。沉为中坚。为内蕴。

体聚而不散也。论诸脉者。必先此二脉。

迟数者。脉之紧慢也。脉以四五至为平。减一至为三至曰迟。增一至为六至曰数。难经曰。迟阴为在脏。数阳为在腑。迟则为寒。数则为热。亦偶言之也。中藏经曰。数在上。阳中之阳。在下。阴中之阳。

迟在上。阳中之阴。在下。阴中之阴。数在中则中热。迟在中则中寒。寒用热助。热用寒助。本乎阴阳也。虚实者。脉之刚柔也。按之浮中沉。皆有力。为实。迟大而软。按之豁豁然空。为虚。虚实之由。

皆以有余不足占之。故以按而知。经曰其气来实强。为太过。病在外。气来虚微。为不及。病在内。

血实脉实。血虚脉虚。亦皆偶而言之。论表里虚实。必以此二脉。中藏经曰。脉举之滑。按之微。看在何部。以断其脏。又按之沉小弱微短涩软濡。俱为脏虚。其脉举按皆盛者实也。又长浮数疾洪紧弦大。

俱曰脏实。其脉浮而实大者。腑实也。轻手按之滑。重手按之平者。腑虚也。左右寸口。沉结实大者。

上实也。左右寸弱而微者。上虚也。左右尺脉伏而涩者。下实也。尺中脉滑而濡者。下虚也。尺中微涩短小者。俱属下虚也。许叔微曰。浮缓为表虚。伤风解肌。浮紧涩有力为表实。伤寒发汗。脉沉无力为里虚。可温。沉而有力紧实为里实。可下。此论伤寒表里虚实。凡此皆非单论脉虚实之理。长短者。脉之盈缩也。脉盈过于本位曰长。脉缩不及本位曰短。长有见于尺寸。有通见于三部。短只见于尺寸。盖必质于中。而后知过于中为长。不及于中为短。经曰长则气治。短则气病。脉有三阴三阳。而长短在其中。是亦偶而言之。又曰人长脉长。人短脉短。又因人形体而别。滑涩者。脉之通滞也。脉通则流利无碍曰滑。

脉滞则蹇涩不流曰涩。内经曰滑者阴气有余。涩者阳气有余。难经三阴三阳。滑涩对举。千金曰。

滑者多血少气。涩者多气少血。皆偶言也。以二义考之。阴气有余者血多也。血多则气少。脉者血之府也。营行脉中。今血多故流利圆滑。阳气有余者气多也。气多则血少。故艰涩而散。一止复来。

先明气血之多少。斯知滑涩之理。洪微者。脉之盛衰也。血热而盛。气随以溢。满指洪大。冲涌有余。

洪为脉之盛也。气虚而寒。血随而涩。应指微细。欲绝非绝。微为脉之衰也。紧缓者。脉之急慢也。

紧为伤寒。寒则伤营。营受寒邪。脉络激搏。若风起水涌。既如切绳。又如转索。缓为风结。皮肤不仁。

营血不流。卫气独行。不能疾速。血虚顽痹。脉为缓慢。营受寒邪则脉紧。营血蹇涩则脉缓。二脉由营而见。沉氏曰紧为阴。阴主寒。寒则物敛。而有拘变之象。又主痛。诸痛皆原于寒。又主宿食。

由胃虚挟寒。不能腐化故也。缓为阳热主血虚。血虚则脉体弱。又主气虚。气虚则脉体无力。又主风。

风者阳邪。主舒启纵弛故也。

动伏者。脉之出处也。出见于外。故数见关上。如豆大。出类而异于三部者动也。处藏于内。

不见其形。脉行筋下者伏也。二者犹人物之出处也。

结促者。因止以别阴阳之盛也。阳盛则促。脉疾而时止。阴盛则结。脉徐而时止。虽有止非死脉也。代则死脉也。促结为偶。而代无对。脉不可以偶对言者。不敢凿也。三因方尽为偶名。而以弦弱、芤微、濡革、散代、亦为偶。非一阴一阳也。因知其不可尽以偶言也。必一阴一阳而后可偶。

然又有脉偶而同见者。如大小缓急疾徐疏数之类。经曰前大后小。前小后大。来疾去徐。来徐去疾。

去不盛来反盛。去盛来不盛。乍大乍小。乍短乍长。乍疏乍数。是二脉偶见也。亦有两手偶见者。

如左大右小。左小右大之类。

比 比者所以明相类之脉。比其类而合之。因其疑也。辨其异而分之。

决其疑也。内经曰脾虚浮似肺。肾小浮似脾。肝急沉似肾。此皆三者之所乱也。然从容得之。以知其比类也。注云以三脏相近。故脉象参差而相类。是以三惑乱为治之过失矣。必从容比类而得三脏之形状。故浮缓曰脾。浮短曰肺。浮而滑曰心。急紧而散曰肝。搏沉而滑曰肾。不能比类。则疑惑弥甚。

是以脉经立相类之脉。今立比字为纲。使从容比类。先明于未诊之先。免交疑于持脉之际。脉经曰浮与芤相类。一曰与洪相类。弦与紧相类。滑与数。沉与伏。微与涩。软与弱。缓与迟。革与实。千金云牢与实。今细详之。有弦细。有芤虚。有濡芤。有洪散。

有牢伏。有数脉同类者。洪散俱大也。而散无力。濡弱同极软而细也。有浮沉之异。微细俱小也。

而微无力。芤类浮也。按之边有中无。濡类芤也。按之如无。沉伏牢同居下也。按有余曰沉。按实大长弦曰牢。按不见脉行筋下曰伏。弦细同直长之形。同收敛之义也。亦有大小之分。弦如弦之直。

细如线之细。迟缓同慢也。有三至四至之异。大慢小衰之别。涩微易识也。何疑乎相类。牢与实。

革与实。非相类也。脉赋云。洪与实形同仿佛。是相类也。洪实同有力而大也。洪分沉浮之异。

实合浮沉而皆有力。弦与紧之异。弦左右无。而中直如弦。紧左右弹。而有如转索。虽相类而甚相远也。又有数脉之相类。如涩促结代。同一止也。而全不同。他如濡弱迟。如芤虚。如微细濡弱涩。已辨于各脉条下。

类 易曰方以类聚。又曰本乎天者亲上。本乎地者亲下。则各从其类也。内经曰脉合阴阳。

又曰察之有纪。从阴阳始。众脉阴阳。各以类从。知乎此。则七表八里九道之非。不胶固于先入之言矣。旨哉蔡西山之论也。曰凡平脉。不大不细。不长不短。不浮不沉。不滑不涩。应手中和。意思欣欣。难以名状者。为胃气。其太过为大为长为实为坚为强为浮为芤为滑为洪为急为促者。皆阳也。

其不及为细为短为虚为软为沉为结为伏为涩为微者。皆阴也。阳搏阴为弦。阴搏阳为紧。阴阳相搏为动。寒虚相搏为革。阴阳分离为散。阴阳不续为代。

难经曰。诸阳为热。诸阴为寒。数则为热。迟则为寒。浮为表。沉为里。三因方云。博则二十四字。

不滥丝毫。约则浮沉迟数。总括纲纪。故知浮为风为虚。沉为湿为实。迟为寒为冷。数为热为燥。

风湿寒热属外。虚实冷燥属内。内外既分。三因顿别。三点刘立之亦以浮沉迟数四字为纲。以教学人。浮风沉气。迟冷数热。分别三部为证。此诚初学入门。然必搏学反约。然后能知脉之妙。若遽以此自足。则今汝画矣。

故述此于分合比偶类五字之后。

诊杂病生死候歌

五十不止身无病。数内有止皆知定。四十一止一脏绝。却后四年多没命。三十一止即三年。二十一止二年应。十五一止一年殂。以下有止看暴病。

柳氏曰。以动数候脉。是吃紧语。候脉须候五十动。知五脏之气有无缺失。今人手指到病患腕臂。

便以为见了殊不知五十动见。岂弹指间事。相习成风。以疾速为神奇。庐山刘立之号曰三点。以手中指点人三部脉。生死吉凶多验。学徒相传亦用之。刘果三点之神耶。抑亦声色得之耶。色可传。脉不可传。古人以切脉为上工。如扁鹊。饮上池水。能洞见人脏腑间病。如华佗。刳骨剔胃。是岂切脉而得之欤。后世圣神之术不常。有所当学人。诊脉以知内。参以问证察言观色以知外。则可耳。脉经曰。

脉来五十投而不止者。五脏皆受气。即无病四。十投而一止者。一脏无气。却后四岁死。以至十投一止者。四脏无气脏中死。其言几脏无气。以分别几岁之死期。予窃疑之。内经曰肾绝六日死。肝绝八日死。心绝一日死。果此脏气绝。又安有待四岁三岁乎。大抵五十动者脉之大数。要必候五十动。不可不及五十动而遽不候也。或问候止脉何处数起。曰得止脉后。再从始至脉数起。看得几至而止。为数。

诊暴病歌

两动一止或三四。三动一至六七死。四动一止即八朝。以此推排但根据次。

此是十动内有止脉者。然难必谓暴病有此。久病亦有见此者。俣当以至数定死期。不必专于诊暴病也。

形脉相反歌

健人脉病号行尸。病患脉健〔亦如之〕(审言之。)短长肥瘦并如此。〔细心诊候有依稀〕(脉病相违亦若斯。)内经曰。形气有余。脉气不足。死。脉气有余。形气不足。生。仲景曰。脉病患不病。名曰行尸。

以无王气。卒眩仆不识人。则死。人病脉不病。名曰内虚。以无谷。神虽困无苦。今脉诀曰亦如之。

是与行尸同也。故改之。

仲景曰肥人责浮。瘦人责沉。肥人当沉。今反浮。故责之。瘦人当浮。今反沉。故责之。脉经曰当视其人大小长短。皆如其人之形性。则吉。反之则为逆。肥人脉细小如丝。身涩而脉来往滑。身滑而脉来往涩。皆死。前言形脉相反。又有脉病相反。不可不备举。难经所谓脉不应病。病不应脉者是也。

素问曰。形盛脉细。少气。不足以息者。死。形瘦脉大。胸中多气者。死。形气相得者。生。三五不调者。病。形肉已脱。九候虽调。犹死。病热脉静。泄而脉大。脱血而脉实。病在中。脉实坚。病在外。脉不实坚者。皆难治。

难经曰。病若闭目不欲见人。脉当得肝脉弦急而长。而反得肺脉浮涩而短者。死也。病若闭目而渴。

心下牢者。脉当得紧实而数。反得沉濡而微者。死。此类皆脉病相反。脉诀所缺。今改此歌末句以着之。

诊四时病五行相克歌

春得秋脉定知死。死在庚辛申酉里。夏得冬脉亦如然。还于壬癸为期尔。严冬诊得四季脉。

戊己辰戌还是厄。秋得夏脉亦同前。为缘丙丁相刑克。季月季夏得春脉。克在甲寅应病极。直逢乙卯亦非良。此是五行相鬼贼。

内经难经并以天干五行论克贼。脉诀又以地支并论。若用支干上下纯为鬼邪之日为死。必六十日方遇。若死期之近何以克之。不若以天干一旬为期。根据内经为断。不失之拘也。内经又曰夫邪气之客于身也。以胜相加。至其所生而愈。(谓我所生者)至其所不胜而甚。至其所生而持。(谓生我者)自得其位而起。必定五脏之脉。乃可言间甚之期。

决四时〔虚实〕(五邪)歌

一脏有五邪。今只取虚实微三邪作歌。及立名。又只取二邪而遗其一。今改作诊五邪歌。

春得冬脉只是虚。兼令补肾病自除。若是夏脉缘心实。还应泻子自无虞。〔夏秋冬月皆如是〕(所胜为微不胜贼。)在前为实后为虚。春中若得四季脉。不治多应病自除。(今添两句云。正邪自病通成五。四时五脏仿斯图。)难经曰虚则补其母。实则泻其子。虚当补母。人所共知。千金曰心劳甚者。补脾气以益之。脾旺则感于心矣。若乃劳则补其子。人所未闻。盖母生我者也。子继我而助我者也。方治其虚。则补其生我者。

与郭氏葬书。本骸得气。遗体受荫同义。方治其劳。则补其助我者。与荀子所谓未有子富而父贫同义。

此补虚与治劳之异也。

伤寒歌

伤寒热病同看脉。满手透关洪拍拍。出至风门遇太阳。一日之中见脱厄。过关微有慢腾腾。直至伏时重候觅。掌内迢迢散慢行。瘥轧 疔多不的。大凡当日问途程。迟数洪微更消息。

热病须得脉浮洪。细小徒费用神功。汗后脉静当便差。喘热脉乱。命应终。

此歌未足以括伤寒之纲要也。三百九十七法。一百一十三方。学人以仲景伤寒论为祖。成无己注及明理论。许叔微百证百问。薛宋二氏钤。则又发明仲景之旨奥。外此则兰台宝鉴。金匮要略。无求子百问。南阳百问。庞安常、王仲弓、卢昶、韩祗和、孙用和及诸家之书。遍览参考。守之以正条。

同类推荐
  • 赠卢大夫将军

    赠卢大夫将军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三字经讲记

    三字经讲记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录异传

    录异传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稗史集传

    稗史集传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The Two Noble Kinsmen

    The Two Noble Kinsmen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热门推荐
  • 这就是爱情

    这就是爱情

    爱情有千万种,或一见钟情,或日久生情,偏偏谢杰与亮晶晶两人的感情却是无从猜透,他们的爱情从何时,是一见钟情?还是日久生情?反正最后,这样的两个人相爱并走在了一起。本来以为从此以后便可以过上简单幸福的日子,偏偏一个人闯入他们的视线,从此两人剪不断理还乱,到底是回忆里的那个人重要,还是应该珍惜眼前的那个人,生活对于他们的考验从未停止。当一切风轻云淡,相爱的人最终走在一起,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 大惠静慈妙乐天尊说福德五圣经

    大惠静慈妙乐天尊说福德五圣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大明忠魂

    大明忠魂

    公元一千六百二十七年崇祯即位,为退后金兵,解辽东之危,重新启用了衰崇焕。袁崇焕,广西藤州人氏.少小时就喜欢读书习武,三十六岁考取进士,辞去县太爷不做,刺血书要到山海关外镇守。那时候,朝里朝外无人不说“山海关是鬼门关,辽东将领是替死鬼。”明朝和努尔哈赤打了好几年的仗,丢了抚顺,辽阳和广宁等大小近百个城镇,损失了杨镐、袁应泰、王化贞、熊廷弼好几员赫赫有名的大将,谁还敢来关外。
  •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本书讲述了主人公保尔柯察金从一个在社会底层挣扎的贫穷少年, 逐渐成长为一个为祖国为人民毕生奋斗的无产阶级革命战士的故事。
  • 藏獒笔记之反盗猎可可西里

    藏獒笔记之反盗猎可可西里

    肖兵只身前往可可西里,加入反盗猎组织“暴风”,与凶残的盗猎者斗智斗勇、浴血搏杀……
  • 寒门长媳

    寒门长媳

    本文1V1+爽文+宠文!女主性格彪悍,遇佛杀佛遇鬼杀鬼。男主被调教,无限宠爱信任女主,忠犬型。扬州唐家次女唐惊燕,年少轻狂,泼辣狠戾,一朝嫁入京城名门。谁知夫家已是个空架子,成了“寒门”。新婚过后,娘家来人,一场阴谋,用毒害死她。唐惊燕醒过来时,脱胎换骨,体内已经换了另一个人,绝代风华!虎视眈眈的娘家,精明能干的小姑子,唉声叹气的婆婆,哭哭啼啼的小妾,还有因杀人下狱的纨绔夫君…一堆烂摊子留给她,她明明想做贤惠妻子的好不好?!且看“唐惊燕”如何逆转局势,击破阴谋,获得新生!片段一:去乡下收租,她看了看账簿,“就这么点儿钱?”婆婆叶氏望着远处田地,可怜道,“账房先生说,今年收成不好,百姓都很可怜…”相公点头,“是啊是啊。”她横瞥二人一眼,“雨水充沛,万里良田,收成哪里不好?”过一日,婆婆和相公面对着她收上来多一倍的租金,目瞪口呆。片段二:美丽的郡主上来挽着她的手,甜笑,“以后你我是平妻,共事夫君,你要多提点我啊。”她招来家中小妾丫鬟,道,“叫声‘姐姐’来听,我就提点你。”郡主磨牙,“姐、姐!”小妾低声,“上个叫夫人‘姐姐’的,都死了三年了。”面对着郡主发青的脸色,她满意笑,“府上长媳,从来只有我一个,没有平妻一说。”扭头,“是不是啊,相公?”相公严肃进门,“娘子说的是。”
  • 云千城

    云千城

    故事从一个扑朔迷离的上元节开始,即将要登临后位的云千城被人一把从九重宫阙上拽了下来!然后,发配往边关,与披甲人为奴。然后,就……遇到了攻气十足的锦衣卫大人。--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一不留神

    一不留神

    据说世界上有两种人:第一种人知道自己是混蛋,第二种人不知道自己是混蛋,而坏事则大多是第二种人干的。方路就是这样一个混蛋。一不留神就被捕了两次,自此他知道了金钱和女人都是不好惹的,除非你的胆子比倭瓜还大。
  • 苏菲的世界

    苏菲的世界

    本书以小说的形式,通过一名哲学导师向一个叫苏菲的女孩传授哲学知识的经过,揭示了西方哲学发展的历程。由前苏格拉底时代到萨特,以及亚里士多德、笛卡儿、黑格尔等人的思想都通过作者生动的笔触跃然纸上,并配以当时的历史背景加以解释,引人入胜。评论家认为,对于那些从未读过哲学课程的人而言,此书是最为合适的入门书,而对于那些以往读过一些哲学而已忘得一干二净的人士,也可起到温故知新的作用。14岁的少女苏菲不断接到一些极不寻常的来信,世界像谜团一般在她眼前展开。在一位神秘导师的指引下,苏菲开始思索,她运用少女天生的悟性与后天知识,企图解开这些谜团。然而,事实真相远比她所想的更怪异、更离奇……
  • 交对人 做对事

    交对人 做对事

    做对事赢一次,交对人赢一生做事是一种个体行为,能够体现个人能力和水平,但是在生活中,一个人光靠能力是无法解决所有问题的,也无法将所有的事情都做好,你可以做好一次,但是没有办法将这种良好的势头永远保持下去。其实,做事除了要依靠能力,还需要依靠人脉,需要借助别人的力量来帮助自己,有时候跟随一个有价值的人,能够帮助我们赢得一生的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