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353000000018

第18章

复次大慧。善语义菩萨摩诃萨。观语与义非异非不异。观义与语亦复如是。若语异义者。则不因语辩义。而以语入义如灯照色 语即能诠言教。义即所诠义理。谓善解能诠即达所诠。善解所诠即了能诠。盖约大乘言之。虽有能诠所诠。而能所不二故。云非异非不异。义虽妄言非言无以辩义。则必因言而入于义。如灯照色者。入楞伽云。譬如有人持灯照物知此物如是在如是处。所谓文字性离即是解脱。其善语善义之谓欤。

复次大慧不生不灭自性涅槃三乘一乘心自性等。如缘言说义计著。堕建立及诽谤见。异建立异妄想。如幻种种妄想现。譬如种种幻凡愚众生作异妄想。非圣贤也 此段言随语计著之过。如不生不灭等。虽皆理性名言。若谓实有则堕常见。若谓实无则堕断见。况余者乎。异建立异妄想者。谓因言说差别建立。而起异妄想计著。如见幻事计以为实。是愚夫见非圣贤也。

尔时世尊欲重宣此义。而说偈言。

彼言说妄想  建立于诸法

以彼建立故  死堕泥犁中

阴中无有我  阴非即是我

不如彼妄想  亦复非无我

一切悉有性  如凡愚妄想

若有彼所见  一切应见谛

一切法无性  净秽悉无有

不实如彼见  亦非无所有

初四句中。言依语起见之失不免恶报。言阴中无有我等。此外道之见。合有所谓阴中有我我中有阴即阴是我离阴是我也。不如彼妄想等。谓虽不如彼外道邪见于言说中种种计著。无非是我也。一切悉有性者。常见也。若谓一切法实有性。应须见谛。彼不见谛而言有性。则妄见而已。又曰一切法无性。断见也。断则净秽无有故特非之意。谓不如彼见之不实等也。

复次大慧。智识相今当说。若善分别智识相者。汝及诸菩萨。则能通达智识之相。疾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大慧。彼智有三种。谓世间出世间出世间上上。云何世间智。谓一切外道凡夫计著有无。云何出世间智。谓一切声闻缘觉。堕自共相希望计著。云何出世间上上智。谓诸佛菩萨。观无所有法。见不生不灭离有无品。如来地人法无我缘自得生 辩诸法之真妄。明语义之是非。莫尚乎智识。故如来不待问而自说也。然此智识有通有别。义见于文。初明智有三种。约世出世间能知而言也。世智言外道者。凡出家不禀佛教者。皆名为外。其智之极虽至非想。然其所计不出有无。但名世智也。出世智中。言二乘堕自共相者。以二乘观阴界入因缘四谛。无出总别相智。厌恶生死欣乐涅槃。故云希望计著也。上上智言观无所有者。谓佛菩萨用上上智。照了诸法皆毕竟空。本无生灭。离有无相至于究竟觉地。更无彼此色相。安有二我。此自觉圣智不从外得也。

大慧。彼生灭者是识。不生不灭者是智。复次堕相无相。及堕有无种种相。因是识超有无相是智。复次长养相是识。非长养相是智 此约三识三智对拣。言生灭之法属九界者是识。不生灭法属佛界者是智。相无相者。相则言有无相言空。以九界不出空有二边。堕空有者是识。超空有者是智。言相因者。对果而言也。长养是识者。正约对人法无我言之前文所谓色等长养心是也。凡假外尘资养于内者识也。无所资待自得于内者智也。

复次有三种。智谓知生灭知自共相知不生不灭。复次无碍相是智境界。种种碍相是识。复次三事和合生方便相是识。无事方便自性相是智。复次得相是识。不得相是智。自得圣智境界不出不入故如水中月 此三种智。约一人所知而言。据后偈文。即如来所知之三也。知生灭者一切智也。知自共相者道种智也。知不生不灭者一切种智也。只一佛智而有三用。名为三智。又云无碍相是智者。谓于前之三智。一心融泯无染碍之相。是智反是则为识也。又云三事等者。三事即根尘及我三事。和合相应而生是识。此不知自性相故。若知性相。则一念灵知不假缘生。故曰无事方便自性相是智也。又云得相不得相为识智者。相即性相之相。相惟是一。而有离不离之异。故云得不得也。自得者。所谓如来自得圣智境界。无以名床故。云不出不入如水中月也。

尔时世尊欲重宣此义。而说偈言。

采集业为识  不采集为智

观察一切法  通达无所有

逮得自在力  是则名为慧

缚境界为心  觉想生为智

无所有及胜  慧则从是生

言采集业者采谓采取集谓招集。以根对尘而生取著。起善恶业招集生死。是名为识。能了根尘绝待。物我两忘不生取著。名之为智。如是观察因缘生法。当体即空解脱自在。名上上智慧即智也。心外无境不了唯心为境所转。是名为缚。心即识也。觉此妄心则为智矣。无所有下二句。义见前解。

心意及与识  远离思惟想

得无思想法  佛子非声闻

寂静胜进忍  如来清净智

生于善胜义  所行悉远离

心意及与识总言识也。远离思想法智也。得无思想法。则转识为智。此是菩萨而非声闻。此言智之始也。寂静胜进忍。即如来寂灭忍智。此言智之终也。此清净智从善胜第一义生。所以行处悉远离也。

我有三种智  圣开发真实

于彼想思惟  悉摄受诸性

二乘不相应  智离诸所有

计著于自性  从诸声闻生

超度诸心量  如来智清净

三种智等。颂上所知之三是如来所开发故虽所知生灭诸法亦皆真实。大论所谓三智一心是也。于彼思惟等。重出前二智以显上上之智。谓彼凡夫以妄想故。受诸生灭。二乘反是故不相应。离诸所有而又计著自性。则二乘智而已。若如来极智清净。则超越一切心量也。

复次大慧。外道有九种转变论。外道转变见生。所谓形处转变相转变因转变成转变见转变性转变缘分明转变所作分明转变事转变。大慧。是名九种转变见。一切外道。因是起有无生转变论。云何形处转变。谓形处异见。譬如金变作诸器物则有种种形处显现。非金性变。一切性变亦复如是。或有外道作如是妄想。乃至事变妄想。彼非如非异妄想故 此外道妄计九种转变论。谓形相因成等。不出四大五阴等法。彼见其生灭异相。故计有转变。而正教则曰缘生曰如幻。曰自心现外性非性乃不变等。然未尝定说。此邪正得失所以分也。形谓身形。相谓生住灭相。因谓所作之因。成谓所成之果。见谓随物迁移。性谓生生不改。缘谓因缘变灭。作谓造作不常。事谓有为之法。是为九种。言因是起有无者。谓自有之无。或自无之有。皆转变相不出有无而已。云何下征释。形处转变者。即四大诸根形质处也。彼见其形随时变异。谓有转变。而不知性未常变。金变作诸器。器虽有种种之异。而金性不变。又曰一切性变亦如是者。性即法也。言一切法虽变而性不变亦复如是。或有外道等。乃结斥外计。言彼非如非异者。谓彼于非如非异之中。而生妄想分别故有种种转变之异也。

如是一切性转变当知。如乳酪酒果等熟。外道转变妄想。彼亦无有转变。若有若无自心现外性非性。大慧。如是凡愚众生。自妄想修习生。大慧。无有法若生若灭。如见梦幻色生 如是一切性下。破外道计性转变。先以喻显言当知者戒学者。当知彼计如乳酪酒果次第渐熟彼见如是。以理言之本非实有。故曰彼亦无有转变。其实有无等法。皆自心所现。外性非性者。言无外物也。如是凡愚下。入楞伽云。皆是愚迷凡夫。从自分别习气而起。实无一法若生若灭。如因梦幻所见诸色。如石女儿说有生死。然则于生灭而不生邪见者世谛也。见生灭而起计著者外道也。见如梦幻者。观行之通者也。见法法皆自心现。了外性非性者。此经之正论也。

尔时世尊欲重宣此义。而说偈言。

形处时转变  四大种诸根

中阴渐次生  妄想非明智

最胜于缘起  非如彼妄想

然世间缘起  如揵闼婆城

前四句颂外道邪计转变。然皆是妄想分别。非明智者之见也。后四句明如来所说正因缘生法虽不同彼外计然亦皆无实性。故云如揵闼婆城也。

尔时大慧菩萨复白佛言。世尊。惟愿为说一切法相续义解脱义。若善分别一切法相续不相续相。我及诸菩萨。善解一切相续巧方便。不堕如所说义计著相续。善于一切诸法相续不相续相。及离言说文字妄想觉。游行一切诸佛刹土。无量大众力自在通总持之印。种种变化光明照耀觉慧善入十无尽句。无方便行犹如日月摩尼四大。于一切地离自妄想相见。见一切法如幻梦等。入佛地身于一切众生界。随其所应而为说法而引导之。悉令安住一切诸法如幻梦等。离有无品及生灭妄想异言说义。其身转胜 如来说法。为令众生了达诸法本无性执。而反于言说起见者名相续相。若于文字性离名不相续。即解脱相。此相续不相续。乃生死解脱之根本。所以大慧请说斯义。若善分别等。谓如来若为善巧分别此二种相。则能善解此法。不堕如所说义计著相续。及离言说文字虚妄分别妄想觉。即分别也。故能普入一切佛刹。随方进道。言力通总持印者。即所得功德法门也。种种变化等。言起化用放光照物。善入佛慧满十大愿。无尽句即愿也。言无方便行者。即无作功行。犹如日月行空无所依著。如摩尼随色而现而无自性。如地水火风周遍而无妨碍。此皆菩萨化道之相。至历诸地。分分离诸妄想。彻见诸法如幻如梦。入于佛地成法性身。普应众生随宜说法渐引入实。亦了诸法如幻。离有无见断生灭执不著言说。而后化功归己。则其身相转增殊胜也。

佛告大慧。善哉善哉谛听谛听。善思念之当为汝说。大慧白佛言。唯然受教。佛告大慧。无量一切诸法如所说义计著相续。所谓相计著相续。缘计著相续。性非性计著相续。生不生妄想计著相续。灭不灭妄想计著相续。乘非乘妄想计著相续。有为无为妄想计著相续。地地自相妄想计著相续。自妄想无间妄想计著相续。有无品外道依妄想计著相续。三乘一乘无间妄想计著相续 答中先示诸相续相。言无量等者。谓十界依正色心。始于言说终于无言。推其著心。盖无适而非相续。故曰如所说义计著相续。所谓随语生解也。于中初约世间法。谓相即五阴。缘即所缘尘境也。性非性即有无也。生不生即生死也。灭不灭即寂灭不寂灭也。乘非乘即内教与外道。言乘以运载为义。大小乘则能运出生死而至涅槃。外道所乘不能运出生死故。云非乘也。有为无为即世出世间法。亦作与无作。地地自相。谓分别诸地名相也。自妄想无间。入楞伽云。自分别现证执著。所谓法爱者是也。有无品外道所计之根本也。三乘一乘无间。谓于大小乘教。分别无间断也。

复次大慧。此及余凡愚众生。自妄想相续。以此相续故凡愚妄想如蚕作茧。以妄想丝自缠缠他。有无有相续相计著 此结斥前诸妄想执著。此及余者。此指内教弟子其执犹轻。余指外道其执乃重。故曰凡愚妄想。如蚕作茧以妄想丝自缠缠他莫能自出。卒堕于有无断常之见而已。

复次大慧。彼中亦无相续及不相续相。见一切法寂静。妄想不生故。菩萨摩诃萨。见一切法寂静。复次大慧。觉外性非性。自心现相无所有。随顺观察自心现量。有无一切性无相。见相续寂静故。于一切法无相续不相续相复次大慧。彼中无有若缚若解。余堕不如实觉知有缚有解。所以者何。谓于一切法有无有。无众生可得故 此中文有三段。言彼中等者。即指前相续不相续相。谓无此二相者。由菩萨见一切法住寂静。故经云诸法从本来常自寂灭相者是也。且世间诸法生灭流注。何以见其寂静。故云觉外性非性等。谓了诸法唯心心外无法。如是观之自然能见有无法相皆悉空寂。故无相续不相续相。言无有缚解者。前之相续不相续皆名为缚。惟观寂静之智名解。然如实理中本无缚解。所以有缚有解者。不见此理故也。既又征释谓一切法若有若无。求其体性俱不可得故。故云无众生可得。

复次大慧愚夫有三相续。谓贪恚痴及爱。未来有喜爱。俱以此相续故有趣相续。彼相续者续五趣。大慧。相续断者。无有相续不相续相复次大慧。三和合缘。作方便计著。识相续无间生。方便计著则有相续。三和合缘识断。见三解脱一切相续不生 贪恚痴者相续之因也。五趣者相续之果也。由过去因成现在果。现在作因复招未来之报。言爱未来者。谓贪爱来生如意果报与喜爱俱。以此三毒相续故有诸趣轮转。言趣者。即六道也。以修罗遍于五道故。但云五趣。言相续断者。谓三毒灭则离五趣。所谓因灭则果灭也。又言无相续不相续相者。亦无缚无脱之谓。即境智双亡也。三和合缘等者。言外道妄计根尘我三缘和合诸识次第相续而起。又言方便计著者。言有执著则相续无间。若了三缘。离诸执著见三种解脱。则相续不生矣。三解脱者。性净解脱圆净解脱方便净解脱也。盖了三缘即三解脱非别有也。

尔时世尊欲重宣此义。而说偈言。

不真实妄想  是说相续相

若知彼真实  相续网则断

于诸性无知  随言说摄受

譬如彼蚕虫  结网而自缠

愚夫妄想缚  相续不观察

此颂上续不续不出真妄而已。妄则续真则不续。若了妄即真。则诸法一如。岂有续不续耶若于诸法无知随语取著。如蚕结网自缚缚他无有间断。由不观察故也。反而观之相续何有。

同类推荐
  • 道门经法相承次序

    道门经法相承次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武当玄天上帝灵应宝卷

    武当玄天上帝灵应宝卷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审视瑶函

    审视瑶函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铁眉三巴掌禅师语录

    铁眉三巴掌禅师语录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大乘止观法门宗圆记

    大乘止观法门宗圆记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热门推荐
  • 田园娇媳

    田园娇媳

    一次有意的谋杀,竟然错误的使她重生另一个时代……极品亲戚一大堆,各种刁钻,各种陷害……这也就算了,居然还附带萌丫一枚,傻相公一个?可是,我现代还没有结过婚,来到这里居然成了娘?“咋滴,你想干嘛?”女主瑟瑟发抖的看着他“媳妇儿,你离我近一点”男主讨好的看着她……幸亏有幸得之空间一枚,看我如何带着相公萌丫如何逗极品,看这田园满春光……
  • 阴阳手记

    阴阳手记

    我叫胡一成,我从来没有想到,自己会陷入进圈套之中,我要冲破艰难险阻,寻求其中的真像……
  • 我在春天等你

    我在春天等你

    该书是青春文学偶像作家夏雪缘纯爱虐恋倾力之作。整个故事的构思独具匠心,讲述了一个男女主角从偶然相遇到相互喜欢,再到分离,最后相聚的凄美爱情故事。文章语言细腻,浪漫唯美,在描写纯爱的同时加入了大量当下流行的偶像剧元素在其中,增添了故事的吸引力,身份代入感极强,且内容贴近读者的心理,能引起广大读者的共鸣看,为本书增加了很大的竞争力和影响力。
  • 轩辕诀

    轩辕诀

    一位大清刑名圣手,在破获各种鬼案、妖案之后,终于找到了所有魑魅魍魉的后台,也找到了自己的惊天身世。一部旷世奇书《轩辕诀》,跨越时空出现在晚清至民国这个动荡的时代,激起了清廷高手、地方军阀、江湖英雄、日本势力的激烈争斗。帝都的妖氛,骇世的龙图,轩辕的传人……中日奇门异术的第一高手决战于地宫之内、高山之巅。历史,也许就在这一刻改写。
  • 捉妖

    捉妖

    “事物反常必有妖!”这是我想起巴图时就立刻浮现在脑海中的话。其实我并不认识巴图这个人,关于他的一切我都是从老叔(卢建军)那里听来的,但也就是那一次次惊心动魄的异事、刀尖跳舞的经历让我对巴图这个人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甚至让我有种不得不把他这些事迹写下来的冲动。今年年初,老叔把……
  • 网游之三国如画

    网游之三国如画

    因为意外而死亡的王墨,在游戏中活了过来,人死不能复生,但当王墨想要体验一下醉卧沙场,美人为膝的生活时,他发现这个游戏其实并没有这么简单。
  • 魔鬼心理学:你确定你是个正常人?

    魔鬼心理学:你确定你是个正常人?

    在生活中,我们常常会发现在自己或其他人身上出现一些奇怪的症状,比如:有的人经常会没来由地感到害怕;有时候会莫名其妙地感到伤心;对某些图案、物品感到恐惧;有些人则特别迷恋某个人或者某种东西;经常强迫性地做一些已经做过的事情;有时候会不断产生幻想和妄想……为什么会出现这些症状呢?为什么我们会经常出现一些令人感到咋舌又有趣的行为呢?为什么很多时候我们控制不住自己而表现出这些反常的症状呢?问题究竟出在哪里,这些症状背后是否隐藏了什么不为人知的秘密?我们的身体中是否住着一个操纵一切的恶魔?
  • 东晋佛教思想与文学研究

    东晋佛教思想与文学研究

    佛教自两汉之际传入中国,先是依附于中国传统思想中的道术、玄学,至东晋时与中国传统文化进一步融合,影响遍及全国。当时,无论在文化或思想上,佛教逐渐地渗透到人们的日常生活和心灵之中。特别是佛教深入到士大夫阶层,潜移默化地影响了东晋文人的诗歌和文学创作。东晋的玄言诗、山水诗、佛理诗中都可以见到佛教的宗教理想和佛学理论独特的思维方式。佛经故事丰富的想象力,佛教宣扬的神通变化尤其是当时流行的观音感应故事,为中国古典小说带来了新的生命力,拓展了新的叙事领域,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 格林童话选

    格林童话选

    去孩子们的幻想世界进行一次奇幻旅行吧,去寻找公主、女巫、说话的青蛙以及真爱。在这些配以丰富精美插图的经典故事中,一群难以置信的永恒形象又一次栩栩如生地站在我们面前!从渴望得到公主亲吻的青蛙王子,到汉赛尔与格莱特智斗邪恶女巫,魔力与冒险在每一页都等待着你。从格林童话中精选的这些故事会永远扎根在不同年龄段孩子们的心里和脑海中。这些令人着迷的故事包括《青蛙王子》《汉赛尔与格莱特》《莴苣姑娘》《森林中的老妇人》和《睡美人》等。《格林童话选》这本书将可作为收藏,一代一代传下去。无论何时何地,只要翻开书页,你就能瞬间进入幻想和有趣的世界!
  • 三部律抄一卷

    三部律抄一卷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